高中作文网

七年级数学规律(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8 栏目:写作范文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1

一、地理分布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分布图也就是常说的地图。在七年级新教材的地理图像系统中,地理分布图是数量最多且最常用的基本图类,共计113幅,占图像系统的37、9%;主要有海陆分布、经纬度分布、气候分布(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地形分布、物产分布、景观分布、区域分布等各种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几乎在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地理分布图,如七年级教材(上)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就有25张地理分布图,分别是图1、8、1、9、1、12、1、13、1、19、1、24、1、22……再如七年级教材(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24张地理分布图,分别是图7、1、7、2、7、11、7、12、7、28、7、48……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有20张分布图,它们是8、1、8、3、8、4、8、7、8、16、8、21……

功能作用:地理分布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及大小,主要储存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知识、必要的地名、数字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等信息。它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地理课中始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地理分布图的基本特性是用平面图表示占有三维空间的地理事物。地理分布图的阅读,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阅读分布图时,引导学生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性看图,逐步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如在阅读世界政区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可以沿着特殊的纬线如0°纬线、23、5°N、23、5°S、66、5°N、66、5°S,去寻找这些线经过哪些国家、主要的地形区。也可以沿着某些特殊的经线如0°经线、30°E、60°E、120°E、90°W、180°经线,寻找这些地区的大洲分布、地形变化、气候变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沿着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看火山、地震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再如七年级上册第56页“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要让学生先观察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一是通过观察南北半球平行等温线的变化,学会根据气温变化特征判断所属半球,二是通过观察等温线的疏密判断该地的温差,三是通过闭合等温线的数值判断该地的地形是盆地还是山地,四是通过等温线的弯曲判断气温高低及其成因。当然在阅读地图时不能拘泥于点、线,还要扩大到面,应有整体性。

二、地理景观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景观图主要是反映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图像,在七年级新教材的地理图像系统中,上下册共有110幅130多张地理景观图像,是仅次于地理分布图的第二大图像,教材中这类图像所占比重大,约占图像系统36、9%左右。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地理景观图,涉及内容很广泛,有陆地、海洋、草原、沙漠、森林、乡村、城市、民居、宫殿、庙宇等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特别在教材的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中,景观图数量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就有29幅37张景观图片,有图7、3、7、2、7、11、7、12、7、13、7、14、7、19、7、21、7、24、7、52……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内容。

功能作用:地理景观图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具有较为直观的印象,并具有亲临现场感,有助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世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美、人文美、科学美、艺术美。如七年级上册绪言“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框题就汇聚了4张景观图,有田园、城市、古城、饮食、服饰等图像。再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聚落与环境”框题就汇聚了6幅7张景观图,有田园、城市、民居、平原、山区等图像。这些图像线条优美、色彩鲜艳、内容真实,能让学生在欣赏世界之美的同时引发联想、激发兴趣,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更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

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统计图是把各种地理数字资料绘制成能够形象、直观表达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变化特征的一种图像。可分为线状图(包括折线图、曲线图)、圆面扇形、百分比图、柱状图及饼状图,其中又可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复合成其它形式具有更多表示功能的图,如饼状统计图就是圆面扇形百分比图和柱状图的复合。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31幅35张统计图,约占图像系统的10、4%。其中,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就有统计图13幅19张,如图3、12、3、11、3、14、3、22、3、25、3、26、3、29等,在整个教材统计图表中就占50%左右,有图表类、柱状图类(降水柱状图)、曲线图类(气温曲线图)、复合统计图类(气侯统计图),涉及对统计图表的阅读、分析、填绘等。

功能作用:这类图像将枯燥的地理数据以及抽象的地理概念、现象、理论、规律用简明、直观、恰当的地理统计图表现出来,是揭示地理事物数量规律的形象化、直观化的工具。统计图表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发展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既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地”,也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63页“图3、25分析气候的特征的方法图”,学生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就可以分析该地的冷热状况,得出该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干湿状况,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综合该地的冷热和干湿状况,可以归纳出该地的气候特征。一幅图像,使抽象晦涩的气候特征形象化、数字化, 并深深印入大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定量、定性分析能力。

四、地理示意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示意图是形象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相互关系,或者阐明某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的图像。常常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运动规律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和构图表示得清楚而深刻,主要分为模式图、成因示意图、过程示意图等。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36幅42张示意图,在七年级新教材地理图表系统中占12、56、%。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分布较广,几乎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地理示意图,其中,在教材第一章、第九章、第八章中,示意图比较多,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就有10多幅,如图1、1、1、14、1、18、1、35、1、36、1、37、1、43等。

功能作用:地理示意图又称地理原理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有关地理事物的原理、成因、演变过程的理解、掌握。在教学时要注意在“意”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展示事物的分布、成因、演变过程等。如七年级上册第40页“图2、18大陆漂移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各大陆位置的变化和运动方向,就比较容易理解目前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以及大西洋的形成。再如七年级教材第44页“图2、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板块的位置变化(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就比较容易分析得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

五、地理复合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复合图是指在同一幅图像内包括多种类型地理图像。七年级教材中有7幅20张,占教材图像系统3%左右,如七年级上册第二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就是由素描图、卫星影像图、分布图、路线图四幅图像组成的复合图像,再如七年级下册第38页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是由两幅气候统计图和一幅俄罗斯气候分布图组成的复合图,类似的复合图还有很多,如图4、16、4、17、8、21等。另外,在阅读分析地理复合图时需要结合其它相关地理图像。如阅读七年级上册71页“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时,要注意与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世界人口密度图的密切结合。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2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七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法活动顺利实施,根据文件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2020年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局综合办公室。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我们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切实推进普法工作顺利开展。普法工作离不开学习资料,办公室在证订普法资料时,均以保证本部门本单位普法学习的需要为前提,干部学法读本的证订数均按照上级要求如数征订。同时,结合自身执法的实际,对业务学习用书做到人手一册。

二、明确任务,制订规划

为适应依法治理和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安全生产、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我县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同时,根据规划,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普法工作计划,从而在时间上、制度上、措施上保证了七五普法工作的扎实开展,加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自七五普法规划制定后,按照《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具体部署,普法学习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面向全局干部职工以及群众,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法,并组织开展各类法制培训班,从各个层面保证了普法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半年来,干部职工坚持自学法律,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交流执法程序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和执法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执法业务水平;自觉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在抓好各类普法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对部门法规规章的社会宣传和普及工作;以每年禁毒法制宣传日、世界环保日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悬挂标语、设置宣传栏、接受群众咨询、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

四、强化管理,依法行政

坚持每月组织干部两次学习日,其中,一次用于法制培训会,内容以常用法律法规为主,由各股室业务骨干任辅导员,把行政管理转变为依法管理,努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大会培训;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依托群众工作开展坚持到联系点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法制下乡’活动,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社会化管理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贯彻执行七五普法规划的这半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制培训的区域覆盖范围还有待加强;二是宣传方式有些单一、片面、内容覆盖面不广。

六、下半年普法工作打算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3

一、观察一组数据找规律

例1(2006年深圳市中考题)人民公园的侧门口有9级台阶,小聪一步最多只能上2级台阶,小聪发现当台阶数分别为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逐渐增加时,上台阶的不同方法的种数依次为1,2,3,5,8,13,21,…,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那么小聪上这9级台阶共有_____种不同方法、

分析与解观察1,2,3,5,8,13,21,…,这一列数,可以发现:3=2+1,5=3+2,8=5+3,13=8+5,21=13+8,…

由此可知,数列中,自第三个数起,后一个数等于前两个数之和、

照此规律,接下来的数是34(13+21=34),55(21+34=55)、

因此,小聪上这9级台阶共有55种不同方法、

例2(2006年宜昌市中考题)数学解密: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5,第三个数是9,第四个数是17,…,观察并猜想,第六个数是_____、

分析与解观察所给的已知数,可以发现:

3=2+1,5=3+2,9=5+4,17=9+8,…

所以,第n个数 = 第(n-1)个数 +2n-1、

因此,第五个数是17+24=33,第六个数是33+25=65、

二、观察一组式子找规律

例3(2006年眉山市中考题)观察下面的单项式:x,-2x2,4x3,-8x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七个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观察已知的单项式,可以发现:

x=(-2)0x ,-2x2=(-2)1x2 ,4x3=(-2)2x3 ,-8x4=(-2)3x4 ,…

所以,第n个单项式是(-2)n-1xn 、

因此,第七个单项式是(-2)6x7 ,即64x7 、

例4(2006年济宁市中考题)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H4,C2H6,C3H8,C4H10,…,观察其化学式的变化规律,可得第n个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分析与解观察已知的化学式,可知所给化学式中C原子的个数依次为1,2,3,…;H原子的个数依次为4,6,8,…、所以第n个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nH2n+2、

三、观察一组等式找规律

例5(2006年临安市中考题)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5+5/24=52×5/24…,若10+b/a=102×b/a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观察四个已知等式,可以发现:等式的左边是一个自然数与一个分数的和,等式的右边是这个自然数的平方与这个分数的积,并且分数的分子恰好就是等式中的自然数,而分母则是这个自然数的平方与1的差、所以在等式10+b/a=102×b/a,a=102-1=99、因此a+b=109、

例6(2006年阆中市中考题)观察下列等式:1×3=12+2×1,2×4=22+2×2,3×5=32+2×3,…、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n≥1)表示出来_______、

分析与解已知等式可分别写成1×(1+2)=12+2×1,2×(2+2)=22+2×2,3×(3+2)=32+2×3,…、因此,第n个等式为n(n+2)=n2+2n(n≥1)、

四、观察表格找规律

例7(2006年江阴市中考题)将正偶数按下表排列:

则2006在第_______________行,第______________列、

分析与解观察表格可知:第一行有1个数,第二行有2个数,第三行有3个数,…、依此规律,第n行排满应有n个数、排至第四十四行,共排有偶数1+2+3+…+44=[(44+1)×44]/2==990(个),而从2数起2006是1003个偶数,所以2006应排在第四十五行;又1003-990=13,所以2006应排在第十三列、

例8(2006年旅顺市中考题)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那么,当输入数据为8时,输出的数据为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观察表中的数据可发现:输出的数都是分数,它的分子就是输入的数,分母则是输入的数的平方加1、因此,当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为8/(82+1),即8/65、

五、观察图形找规律

例9 (2006年青岛市中考题)如图,下列几何体是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的,若将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底面不涂色),则第n个几何体中只有两个面涂色的小立方体共有__________个、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4

1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

七年级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数学思维习惯。学生升入到初中,不但有身理、心理的变换,更重要的是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小学数学主要学习的是整数与分数(小数)的计算,知识的衔接、连贯性较弱,而小学生进入七年级以后,教材中引入了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突然使数学变得很抽象,前后知识的相互补充应用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是每一个七年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过渡中,学生的心中充满好奇,有自我表现的冲动、又有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不注重知识本身的结构特征,只会对知识的表象加以模仿。教师在学生的模仿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品质的发展,最终达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 教师的教学观及其对策

现实教育中的数学,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往往是这样的:孩子一上学,甚至一进幼儿园,就被强行抛进了成人构建的成长模式,教师与家长用强劲的爱的意志,压抑了学生弱小生命中本应该生机勃勃的活力。数学的本质特点确定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抽象性不仅表现在它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上,而且表现在它的方法上。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对纷繁多变的现象进行量和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把握事物的结构和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七年级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模仿教学训练中,通过简洁、大量表象习题的模仿训练,找到解决习题的本质方法。

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由于引入了负数的计算,学生在对小学学的数的加法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的事物――负数,加以类比。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难以接受的,不理解(-3)+(-5)的实际意义。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对法则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背景,就会使学生丧失思考和理解的空间,教师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强迫性的灌输式教育。设置背景(产生问题):我们会对3+5进行运算,同学们会计算(-3)+(-5)吗?

构造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以O点为参照点,规定向西为正,向东为负,如图某人向东走了3m到达P点,又向东走了5m到达Q点,此时这个人离开了多少米?

生:8m。师:方向?生:在O点的东面。师:如果考虑方向,同学们能将上述问题列成算式吗?生:(-3)+(-5)=-8,模仿运算:(-2)+(-4);(-1)+(-3);(-3)+(-8)。学生在模仿运算中,不断闪现问题的实际背景,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打下了基础;形成思维:(-3)+(-5)=-(3+5)=-8(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教学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学生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这种对话不是语言上的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属于“内心深处”的具体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获得知识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构建他们的数学理解力的,这些经验扩展能够创造思想的智力框架,从而使得每个学生可以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好动、思维活跃的黄金时期,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或以往学习经验的联系,发掘学生固有的潜质,激发学生去学习自己的数学,将会得到较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挖掘问题的背景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从学习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①具体的数学内容,能不能成为学生的“食粮”;②教学内容怎样才能适合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胃肠”;③数学除了苦、累、汗水、抽象和枯燥外,喜欢、好奇、有趣其实更重要;④数学除了考试升学能派上用场外,在实际生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⑤ 数学除了计算、证明,还离不开直观、实验和实际操作。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5

一、故事导课

爱听故事是学生们的天性,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们终生难忘。因而运用故事导课,可以紧紧抓住学生们的心,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点,例如我在讲七年级数学七巧板时,我没有直接讲“七巧板”,而是通过开门见山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出“七巧板”的来历、发展、演变及传播过程,使学生对“七巧板”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是这样给学生们讲的:“七巧板”是我国宋朝一位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的学者黄伯恩发明的。起初它是请客吃饭的七个小桌子,可以根据来人的不同拼成各种各样的餐桌,这样方便好用。后来有人把它缩小为七巧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后来有人把她改成由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这样可以根据用餐人数的不同,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来了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四边形,六个拼成六边形等,这样人人用餐方便,气氛更好。到了19世纪,七巧板传到了国外,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迅速地传播,被称为是“东方魔版”或“魔图”,即来自中国的拼图。现在英国、芬兰、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把七巧板拼图作为教学内容。作为“七巧板”发明者的后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学好七巧板,这样,通过讲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使他们格格兴趣盎然,为后面七巧板的制作、拼图、巩固其中教学知识作了铺垫,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史料典故导课

史料典故是千百年来人们流传下来史实资料,用史料典故导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从记忆与理解。如我在讲八年级数学“无理数”时,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悲壮的故事,即“毕达哥斯拉学派成员希伯索斯为真理献身的故事”而导入新课“无理数”的:公元前500年,希伯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即正方形边长为一时,对角线的长不是有理数),这一发现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使该学派领导人慌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伯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遭到沉船身亡的惩处。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伯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再比如我在讲初中数学八年级“勾股定理”时,我通过向学生介绍其在数学发展史上不可估量的地位、古埃及人对它的应用等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勾股定理”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价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学好这一重要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游戏导课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课前做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讲初中数学七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先让学生做游戏,让两个人一组按顺序数数,规则是两个人轮流数数,每次可数1至2个数,谁数30谁输,即“卡30游戏”。然后让每组的赢家再玩一次,并交流他们赢的经验,既找出数数的规律。这样,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找规律”。同时,使学生明白,不管干什么事,只要肯动脑,都可获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新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丰富、有意义的数学游戏活动,如“24点游戏”、“转转盘游戏”等,把它们用来导课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疑导课

任何知识,都是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的。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善于“设疑”。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要想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心里充满疑问和惊奇。

五、用生活事例导课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与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事。这中间既有一些正面的例子,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例如横穿马路,横穿草坪,翻越栏杆等这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本身都包含着一个数学原理。如我在讲初中八年级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时,我问学生:在我们周围,有部分人,放着宽阔的马路不走,不遵守交规,横穿马路,翻越栏杆,结果发生了一幕幕悲剧,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因为那样近”。于是我结合画图,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同时通过给学生们讲有关法律法规使学生意识到,横穿马路、翻越栏杆走近路是要不得的、是不文明行为,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又使学生学到了一些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一箭双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生活实例创设有效情景,亦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我在讲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100万有多大”时,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一些数据,如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多少人,首都北京有多少人,地球表面积有多大,你走100万步能走多少公里等。让学生感知了大数,加强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以“旧”引“新”导课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6

关键词:数学思想;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58-01

2011年版《国家数学 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双基”的基础上又提出“四基”,其中增加的“一基”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对学生而言,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随时发生作用,使他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哪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呢?

一、渗透特殊——一般的辩证思想,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

在七年级新教材中充满着辩证法。如正数与负数、已知与未知、常量与变量、特殊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等都含有对立与统一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必然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只讲清它的结论,而应该告诉学生们,这是辩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特殊”与“一般”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有着“特殊中含有一般”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可以转化为特殊”,从而使学生初步领会这种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二、渗透类比思想,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所谓对比,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比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能推“陈”出“新”。七年级数学中运用对比引入新知的环节甚多,例如:小学的整数与七年级整数概念的对比;小学四则运算与七年级有理数运算的对比;直线、射线、线段的对比等,通过类比搞清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三、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对问题进行分类,逐一讨论满足条件的各种情况达到问题的全面解决。在七年级数学中,线段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分类、绝对值以及习题“已知线段AB=8cm,BC=3cm,线段AC的长确定吗?”和比较数a与1/a的大小等问题中无不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通过分类讨论,不仅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解决问题。

四、渗透方程和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的思想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的思想方法,在七年级数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甚是广泛。例如:有理数的减法利用相反数的概念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除法利用倒数的观念转化为乘法;通过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应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与点拨,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学中利用方程、转化思想,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经过转化,变为方程问题,从而使问题得解。

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数形转化的能力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所谓数形结合,一方面是指解题时由数联想到形,又由形联想到数,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七年级数学中,利用数轴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利用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量表示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用数量进行线段的大小比较;利用方程来满足互补、互余等特定关系的角的度数问题;利用方程来求线段以及角的大小;在解应用题时画示意图等,都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要使学生意识到代数与几何密不可分。在形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发挥数的功能;在数的问题遇到困难时,画出它的相关图形常常会给问题的解决拓宽思路。教师应从几何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渗透整体和换元思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的合并同类项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时常常涉及到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方法的渗透能使学生快捷地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7

一、加强直观教育,启发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并靠动作来完成。因此,我在数学别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及时开展抽象思维。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首先让学生摆5朵黄花,再让他们在黄花下面摆红花,要求摆的红花比黄花多3朵。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直观体会到红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比黄花多3朵,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两数之间的关

系。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爱说好动,肯动脑思考。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帮助学生记住“9”的乘法口诀,我先让他们思考下面一些问题:一个9是多少?比10少几?比30少几……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从口诀的特征去发现规律,从而很快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9的乘法口诀特点之后,又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加起来和是9(比如,三九二十七,二和七合起来是九)。9与单数相乘积是单数,9和双数相乘积是双数。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浓厚。

三、掌握认知规律,引发思维

数学知识间有纵、横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力争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矛盾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商是3的除法算式,学生答后教师有规律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不同,商却相同,这一现象,与学生原来误认的被除数、除数变化,商也随着变化发生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疑问。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探究出它的规律吗?”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3×2)÷(1×2)=3

(6÷2)÷(2÷2)=3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8

1、出台我区“七五”普法规划。在全面总结我区“六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结合区实际,切实做好我区“七五”普法规划编制工作,提请区委、区政府印发。

2、部署“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召开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我区“六五”普法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七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

3、明确普法年度目标任务。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分解全区年度法治宣传教育目标任务,明确共性目标、个性目标、考核方法,确保年度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有序运行。

4、做好“七五”普法全面实施的各项基础工作。根据省考核办法制定我区考核意见,完善普法责任分工、工作推进、督促指导、考核评估等相关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和骨干培训等“七五”普法全面实施的其它基础工作。创建普法网,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和淮上普法联盟,集中宣传“七五”普法规划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形成推进“七五”普法的浓厚氛围。

二、深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5、深入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更好地发挥法治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6、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基本构成及基本特征,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根基;突出宣传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义务等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公民的宪法精神和宪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12·4”第3个国家宪法日暨第16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7、深入宣传与经济“发展走前列,全面达小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大力宣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农业经营体制、耕地保护补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征地拆迁、民主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以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反、双拥涉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培育公民法治素养

8、着力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坚持和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将宪法法律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区党校必修课,推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学法用法无纸化系统组织在线学法考法,切实增强以考促学的实际效果。组织参与全省机关第五届“万人学法”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9、着力打牢青少年法律基础。抓住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联合相关部门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置专门法治课。加强对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指导培训,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10、着力提升特定人群法治素养。认真贯彻《省企业学法用法评考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中小型企业、建筑行业防范法律风险普法活动,全力普及与基层两委干部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两委干部依法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开展“大走访、大送法”法治惠民活动,组织第十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完善“农村法律明白人”网络体系,大力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农村经济建设主体普法。

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11、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培育1—2个社会组织参与法治宣传工作,以吴城农民书画、刘老庄农民诗词培育为基础,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组织参加全省优秀法治文化产品评选,培育、挖掘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

12、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法治广场、法治公园等各类法治文化阵地的综合效能,不断释放法治文化建设集聚效应,重点在提质扩面、增强效能上下功夫。组织开展第五批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申报工作;筹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13、开展法治文化惠民活动。坚持民需导向,深入开展“法润”主题活动,推进德法融合、法治惠民。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全面宣传《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根据省厅推出的法治书籍阅读目录,参加全省“法润·全民阅读手拉手”、法治微创作征集和法治人物、法治事件评选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共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程。

五、夯实法治宣传工作基础

14、全面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年内建成普法网、建立全区公务员普法飞信平台,整合新媒体普法资源,实现新媒体平台的上下衔接、左右互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辐射力。推广使用法治宣传教育管理软件,实现横向法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纵向省、市、区、乡(镇)、村(居)五级法宣数据互联共享;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法治信息、在线学法考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交流、公益法律服务等功能一体化,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开放。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课前演讲稿
  • 下一篇:法律宣传情况(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