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旅游经济研究(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9 栏目:写作范文

旅游经济研究篇1

前 言 1

第一部分 旅游业的界定及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

1、1旅游的涵义 2

1、2旅游业 3

1、3旅游业行业分类 4

第二部分 郑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7

2、1旅游资源情况 7

2、2旅游业发展情况 7

2、3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情况 9

2、4旅游星级宾馆发展情况 9

2、5旅行社经营情况 10

第三部分 郑州市旅游业增加值测算 11

3、1测算目的 11

3、2测算旅游业增加值的理论 12

3、3旅游业增加值的构成与测算方法 13

3、4测算过程 16

3、5旅游业增加值测算结果 26

第四部分 郑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研究 28

4、1发展旅游业的作用 28

4、2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 30

4、3郑州市游产业的影响力研究 32

第五部分 结论及政策建议 36

5、1结论 36

5、2政策建议 36

参考文献 39

前 言

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依中岳嵩山,北濒黄河,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已日益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高增长、高就业、高创汇、高增值的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由于旅游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其范围的界定也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成熟通用的定义。本课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六大要素,以第三产业中的相关行业为主,把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和一般相关的部门进行归并,形成一个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旅游产业的国民经济行业概念。在产业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旅行社财务状况调查、景区景点经营情况调查及其范围内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全面清查、旅行社营业成本构成抽样调查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财务状况调查,摸清我市旅游产业的“家底”,了解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进行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及其对郑州经济影响的研究,客观反映我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 旅游产业的界定及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1旅游的涵义

“旅游”从字意上来讲,“旅”是外出,旅行,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产业的兴起,便出现了对旅游含义不同的理解。

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说:“旅游是一种消遣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或文化教养。”

《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书给旅游的定义是:“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一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著名学者于光远说:“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旅游”是以经济形式表现出的内容广泛的人类社会地域活动,它不只是游览、购物、花钱、享受,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寻幽探奇、博览风采、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度假休养、医疗疗养、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接受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出版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一书说:“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以上这些对旅游的定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都是把旅游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论述,都要涉及到旅游的各种要素。归纳之,不外乎是:离家外出,是暂时居留而不是永久居留;旅游的动机主要是观光、娱乐和求知,而不是为了赚钱;旅游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活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并特别提出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所以,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环境并停留在一个或多个地方,连续不超过一年时间,以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为目的的活动。旅游包括了吃、行、住、游、购、娱六个要素,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六个要素实现的过程。旅游六要素本质上组成了旅游产业的基本框架和产业链。

1、2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概念的提出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旅游产业概念的界定。

日本学者土井厚认为:“旅游产业就是在旅行者和交通、住宿及其他相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签证、中间联络、代销,通过为旅游者导游、交涉、办理手续,此外利用本企业的交通工具、住宿设施,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报酬的行业”。

美国旅游学者唐纳德•兰德伯格认为:“旅游产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

山东大学副教授王晨光认为:“旅游产业就是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及两地之间的连接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旅游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黄安民认为:“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个集合性经济体系,它利用旅游资源及相关配套设施,通过与利用有关的组织,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因此,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连接相关的各个行业,提供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经济综合体。

1、3旅游产业行业分类

旅游产业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经济产业,它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娱乐等部门与行业,是一个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样性服务而涉及多个行业的复合型经济体。因此,那些为旅游活动提供旅游商品的行业均是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根据旅游者主要活动的清单,旅游商品主要包括:

1、旅馆与住宿

2、铁路客运

3、公共汽车等地方客运

4、出租车

5、水上客运

6、航空客运(国内、外)

7、其他运输工具出租

8、餐饮服务

9、商业服务(零售业)

10、消遣文化娱乐(电影、剧场、音乐)

11、游览观光(旅游景点)

12、运动项目及参与运动

13、组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

从服务于旅游者的特色来看,旅游产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是各服务部门为境内、境外的旅游者提供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邮电通讯、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种服务的集合。因此,我们认为,旅游产业的行业界定应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以第三产业中的相关行业为主,把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和一般相关的部门进行归并,形成一个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旅游产业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具体行业名称及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如下:

铁路运输业

51

道路运输业

52

城市公共交通业

53

水上运输业

54

航空运输业

55

邮政业

59

电信

601

零售业

65

住宿业

66

餐饮业

67

保险业

70

旅行社

748

野生动植物保护

8012

游览景区管理

813

居民服务业

82

文物及文化保护

904

博物馆

905

烈士陵园、纪念馆

906

娱乐业

92

第二部分 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濒黄河,西依嵩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河南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和第一客源地。

2、1旅游资源情况

郑州历史源远流长,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国家和省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5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4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A级景区27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家、AAAA级景区7家、AAA级景区16家、AA级景区3家。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和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以及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康百万庄园、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温泉、滑雪、演艺、都市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新型业态,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1999年,郑州市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2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旅游产品体系得到了丰富,景区品味和档次得到了提升,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温泉、滑雪、演艺等旅游新型业态不断壮大。新型业态发展加快,旅游消费形成了新热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旅游演艺节目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扩大。发挥少林寺武术馆功夫表演团在国内外演出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发展层次。

2011年,全市旅游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89、8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8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接待入境游客38、4万人次,同比增长10、0%;外汇收入1、476亿美元(折合9、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4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1%。

2011年在建的重大旅游项目3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119、3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9、73亿元,2011年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38亿元。

2、2、1入境旅游

2011年,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占86、8%,港澳台游客占13、2%。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和荷兰成为郑州的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地。全市星级宾馆饭店接待入境旅游者达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来我市旅游的入境游客停留天数为3、4天,人均每天消费165、77美元。

2、2、2国内旅游

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425、7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国内游客1864、1万人次,占全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的34、4%,“一日游”游客3561、6万人次,占65、6%。调查显示,过夜国内游客在郑州市人均停留3、41天。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国内游客在郑州市旅游人均花费为708、8元,不同国内游客在郑州市的旅游花费差别很大,“一日游”国内游客在郑州市内人均花费仅286、09元。

2、3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情况

全市现有旅游景区(点)87家,其中A级以上27家。2011年27家A级景区(点)共接待旅游者1687、6万人次,同比增长9、5%,其中境外游客23、3万人次,同比增长5、0%。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门票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3、2%。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名品。在A级以上景区中,5A级景区嵩山少林寺景区在接待总人数、营业收入和门票收入上均名列第一,分别达到261、4万人次、1、94亿元和1、88亿元。列接待总人数二、三位的是丰乐农庄·丰乐葵园风景区和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接待总人数分别为235万人次和195、3万人次,列门票收入二、三位的是黄河风景名胜区和巩义市康百万庄园,门票收入分别为3037万元和1007万元。

2、4旅游星级宾馆发展情况

2011年底全市共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99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20家,三星级54家,二星级20家。2011年全市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拥有资产64、72亿元,营业收入完成26、55亿元,实现利税1、66亿元,实现增加值8、39亿元。全市99家星级宾馆饭店中近半数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48、2%,平均床位出租率为66、0%。郑州裕达国贸酒店有限公司成为营业额最大的酒店,2011年营业收入达1、86亿元。郑州承誉德大酒店有限公司成为盈利状况最好的酒店,2011年利润总额为660、0万元(见表1)。

表1 2011年郑州市星级宾馆饭店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星级类别

资产总计

营业收入

利税总额

其中:利润

增加值

合计

647175

265496

16558

-1294

83906

五星

212130

55548

3475

-510

17900

四星

201877

103086

9544

2378

35260

三星

210343

93250

2795

-3016

27010

二星

22826

13612

744

-146

3736

2、5旅行社经营情况

2011年底全市共有旅游社220家,比上年增加5家,实现营业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20、8%;拥有资产8、69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利润5526万元,同比增长20、4%;创造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7、4%;旅行社从业人数达4815人,同比增长31、7%。全市登记备案旅游车辆793辆,比上年增加2辆。2011年,企业规模最大的旅行社是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其资产总计达到20265万元;业务最大的是河南中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其营业收入21964万元;经营效益最好的是河南中原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其实现利润101万元。

第三部分 郑州市旅游产业经济总量测算

3、1测算目的

旅游经济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并相应涉及众多行业和企业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经济部门。首先,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除包括人们通常说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主要方面的需求外,还包括通讯、医疗、洗理、修补、入出境等方面的需求,几乎囊括了人类消费需求的各个方面。第二,旅游活动既涉及自然方面的事物和因素,又涉及社会方面的事物和因素。在社会方面,既有文化的内容,又有经济、社会乃至意识形态的内容。第三,旅游需求使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许多部门和行业为其提供服务。这里,既有经济部门,也有非经济部门,经济部门有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邮政业、电信业、零售业、住宿业等,非经济部门有文教、卫生、公安、海关等。因此,旅游经济是一种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是第三产业的先导性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旅游业自身各方面的发展,而且相应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带动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发展。正是旅游经济的综合性带动功能,不仅促进国民经济现有部门、现有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旅游业能够兴一业而旺百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产业的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传统反映旅游产业的诸种指标,如旅游综合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人数、海外旅游者人数等,统计覆盖范围过窄,难以反映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无法据以分析旅游产业的构成、效益及发展的真实水平,不能满足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的需要。为了研究郑州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郑州市统计局和旅游局组织了有关人员专门成立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专家访问等多种方式,并在掌握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测算了2011年旅游产业经济总量(增加值),为从宏观上定量分析研究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咨询创造了条件。

3、2测算旅游产业增加值的理论

3、2、1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概念

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凡是涉及旅游产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就构成旅游总收入,将其定义为旅游总产出;而旅游总收入中的实物产品及生产服务产品所消费(耗)的中间产品和服务,并不是旅游产业所创造的价值,而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其它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价值,属于旅游总收入中的转移价值,称之为中间投入;从旅游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的转移价值(即中间投入)后,剩余部分就是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新增价值(增加值)。即旅游产业增加值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凭借,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包括这些所有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提供服务而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3、2、2旅游产业增加值与现有GDP的关系

必须明确“旅游产业增加值”不是对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破坏和重构,而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独立于现有的核算体系,按照旅游产业的特点,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的再次核算。由于旅游产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行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涉及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邮电通信及其他行业中,而这些行业既包括了旅游者消费部分,也包括非旅游者消费的部分,为了正确客观地反映和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就必须从上述行业中剥离出旅游者消费的部分,并纳入旅游产业增加值中。因此,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核算,不会增加或减少现有GDP数量,而仅仅是在现有GDP基础上的重新分配和结构调整。

3、3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与测算方法

3、3、1有关行业的选择

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凭借,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服务行业。在前述中,我们已根据旅游产业的涵义,结合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旅游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进行了分类定义,给出了比较好进行核算的行业定义。

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归指各类交通运输业中的客运部分以及行李托运、搬运、寄存等为旅客服务的活动。

邮政业、电信指行业中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

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

保险业指保险企业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如旅游意外险、航空保险等。

旅行社指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的服务。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食宿和交通等服务,还包括导游活动。

居民服务业指在宾馆、饭店或娱乐场所常设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理发、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洗染服务、摄影扩印服务。

野生动植物保护指动物园、放养式动物园(如野生动物园)、鸟园、动物世界、海洋馆、水族馆、海底世界、观赏动物的饲养等为旅游者服务的部分。

游览景区管理指指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游玩、度假的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景观和其他景观的服务活动。

文物及文化保护指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并经有关部门鉴定,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活动;对我国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民俗等非物质遗产的文化保护和管理活动。

博物馆指收藏、研究、展示文物和标本的博物馆的活动,以及展示人类文化、艺术、科技、文明的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馆等管理活动。

烈士陵园、纪念馆指提供瞻仰、参观等活动。

娱乐业指配有娱乐设施的娱乐活动及以娱乐为主的活动。

3、3、2有关指标的选样

本次测算是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指标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中的指标,并结合测算中易取得的指标进行筛选,选取了与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其他构成要素中与旅游收入和旅游经济效益有关的财务、统计指标。通过这些主要指标数据调查、统计、分析,以此作为我们进行测算的基础。指标的选择本着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满足测算需要即可,指标宜少不宜多,计算方法宜简不宜繁;二是应有可比性;三是在所计算的范围内,能收集到的有关的财务、统计数据;四是计算结果应符合实际情况。

3、3、3有关方法的选择

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考虑到计算时的复杂性,结合实际情况,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分为两种,计算公式分别为: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本次测算时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使用了生产法和收入法。为了尽可能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法,并结合郑州市测算出的各行业增加值数据,我们在对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测算时,将对不同的行业或部门采取不同的方法测算其增加值。

3、4测算过程

3、4、1交通运输业

1、铁路运输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铁路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铁路运输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铁路运输业增加值×旅游者铁路客运支出费用÷铁路运输业总产出

=612392×392151÷1170601

=205151(万元)

式中:

铁路运输业总产出、铁路运输业增加值,根据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铁路客运支出费用,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以及郑州服务业单位统计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火车交通费用支出取得。

2、道路运输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道路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道路运输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道路客运业增加值×旅游者道路客运支出费用÷道路运输业总产出

=1699606×316091÷3776902

=142241(万元)

式中:

道路运输业总产出、道路客运业增加值,根据市交通局、市有关公路运输部门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道路客运支出费用,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汽车交通费用支出取得。

3、城市公共交通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城市公共交通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市内公共交通及出租汽车行业。

旅游业增加值=城市公共交通业增加值×旅游者市内交通费÷城市公共交通业总产出

=138420×141575÷241444

=81165(万元)

城市公共交通业总产出、城市公共交通业增加值,根据市交通委及市有关道路运输部门、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市内交通费,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市内交通费支出取得。

4、航空运输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航空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航空客运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航空运输业增加值×旅游者飞机交通费用÷航空运输业总产出

=77560×456132÷472839

=74821(万元)

航空运输业总产出、航空运输业增加值,根据航空运输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飞机交通费用,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飞机交通费用支出取得。

3、4、2邮政业、电信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邮政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邮政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邮政业增加值+电信增加值)×旅游者邮电费用支出÷(邮政业总产出+电信总产出)

=(47825+746485)×79027÷(95649+928970)

=61264(万元)

式中:

邮政业总产出、电信总产出、邮政业增加值、电信增加值,根据邮政部门和电信、联通、移动、网通、铁通等电信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邮电费用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邮电费用支出取得。

3、4、3零售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商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购物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零售业增加值×旅游者购物消费支出÷零售业销售额

=1750517×3815946÷14684371

=454897(万元)

式中:

零售业销售额、零售业增加值,根据限额以上商业零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限额以下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资料,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

旅游者购物消费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郑州景区(点)及周边单位经营情况调查资料及零售业抽样调查、居民消费支出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及其他消费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购物费用支出取得。

3、4、4住宿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住宿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住宿业增加值×旅游者住宿消费支出÷住宿业营业收入

=217704×532780÷573975

=202079(万元)

式中:

住宿业增加值、住宿业营业收入,根据饭店、宾馆等住宿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住宿消费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住宿费用支出取得。

3、4、5餐饮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餐饮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餐饮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餐饮业增加值×旅游者餐饮费用÷餐饮业营业额

=1345685×700259÷3378095

=278952(万元)

式中:

餐饮业营业额、餐饮业增加值,根据限额以上酒店、宾馆等餐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以及限额以下餐饮企业抽样调查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餐饮消费,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餐饮费用支出取得。

3、4、6保险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保险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保险业增加值×旅游者保险费用缴纳额÷保费收入

=112078×1258÷256623

=549(万元)

式中:

保险业增加值,保费收入,根据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保险费用缴纳额由航空险、旅游险等构成,根据对保险企业的调查,取得旅游者保险费用缴纳额资料。

3、4、7旅行社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旅行社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旅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旅行社行业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8523+2223+4060+6936

=21742(万元)

旅行社增加值,根据旅行社企业的财务统计报表,采用收入法计算出旅行社行业增加值。旅行社行业增加值全部属于旅游增加值。

3、4、8游览景区管理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游览景区管理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游览景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28717+2486+36887+27196

=95286(万元)

游览景区管理行业的增加值,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出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增加值。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增加值全部属于旅游增加值。

3、4、9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上述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这几个行业都属于旅游行业,它们的增加值均为旅游增加值,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关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取得。

1、野生动植物保护行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行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1495+59+24

=1578(万元)

2、文物及文化保护行业

文物及文化保护行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3339+2+181+225

=3747(万元)

3、博物馆

博物馆行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4508+15+1709+14

=6246(万元)

4、烈士陵园、纪念馆

烈士陵园、纪念馆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固定资产折旧十营业盈余

=1348+59

=1407(万元)

3、4、10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提供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增加值×旅游者文化体育与娱乐消费支出÷文化体育与娱乐业营业收入

=282223×213935÷530315

=113852(万元)

式中:

文化体育与娱乐营业收入、娱乐业增加值,根据娱乐企业会计报表中有关资料和税收收入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旅游者文化体育与娱乐消费支出,通过旅游部门进行的郑州市“2011入境游客花费情况调查”和“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取得游客在郑州市旅游花费及构成情况,分析计算旅游者文化体育与娱乐费用支出取得。

3、4、11其他涉及旅游服务行业

1、旅行社代旅游者支付的消费形成的旅游业增加值

在参加旅行社组团出游和单位组织的游客的旅游消费中,有一部分住宿、餐饮、交通、文化娱乐费用是以团费形式出现,由旅行社代为支付给相应企业的。

旅游业增加值=相关费用支出×相关行业的增加值率

=23965×37、93%+19829×39、84%+61466×45、22%+678×53、30%

=45146(万元)

旅行社相关费用支出根据对旅行社的典型调查和旅行社企业财务指标统计调查取得。

2、农林牧渔业中涉及旅游的增加值

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风俗民情、人文景观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农业生产形态。

旅游业增加值=旅游农业收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率

=151138×55、92%

=84516(万元)

旅游农业收入根据郑州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农业专项调查资料推算取得。

3、医疗卫生服务

旅游业增加值指反映医疗卫生在一定时期内为旅游者(就医疗养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旅游业增加值=医疗卫生增加值×医疗卫生旅游者收入÷医疗卫生总收入

=700904×693724÷1489956

=326341(万元)

医疗卫生增加值、医疗卫生总收入根据卫生医疗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有关资料和税收收入资料,采用收入法计算。

医疗卫生旅游者收入根据郑州居民消费支出调查和郑州市重点服务业调查取得。

4、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其他一些相关行业,涉及居民服务业中的洗染、美容美发、社会福利保障、银行、公安、海关等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因为涉及行业众多,无法分行业进行测算,我们参考了国内相关城市的资料,经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确定了其他相关行业中旅游业的增加值。

旅游业增加值=216904(万元)

3、5旅游业增加值测算结果

全市旅游业增加值等于以上各行业增加值之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于旅游业增加值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反映为:

全市旅游经济增加值=∑因旅游带来的各行业增加值

根据计算,2011年郑州市旅游业经济总量(增加值)为241、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25%(见表2)。在旅游产业构成的六要素方面,“吃”的贡献占总量的11、9%,“住”的贡献占总量的8、7%,“行”的贡献占总量的22、0%,“游”的贡献占总量的4、5%,“购”的贡献占总量的18、8%,“娱”的贡献占总量的4、7%。

表2 2011年郑州市旅游业分行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行业名称

增加值(万元)

结构(%)

铁路运输业

205151

8、5%

道路运输业

142241

5、9%

城市公共交通业

81165

3、4%

航空运输业

74821

3、1%

邮政业与电信

61264

2、5%

零售业

454897

18、8%

住宿业

202079

8、4%

餐饮业

278952

11、5%

保险业

549

0、0%

旅行社

21742

0、9%

游览景区管理

95286

3、9%

野生动植物保护

1578

0、1%

文物及文化保护

3747

0、2%

博物馆

6246

0、3%

烈士陵园、纪念馆

1407

0、1%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113852

4、7%

其他涉及旅游服务行业

672907

27、8%

其中:农林牧渔业

84516

3、5%

医疗卫生

326341

13、5%

旅游业增加值

2417884

100、0%

第四部分 郑州市旅游产业经济影响研究

旅游的影响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了解和认识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相互效应,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设施的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带动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旅游在经济方面巨大的积极影响,是现代旅游得以迅速发展和大众化的最主要原因。

4、1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

4、1、1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4、1、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旅游经济包括旅游食宿、交通、购物、邮电通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辅助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宣传与景区文化教育多个部分,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开放而又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力。旅游产业的扩展与收缩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涉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等直接经济部门;波及金融、保险、通讯、安全、卫生、医疗、海关等服务部门;影响到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七十个行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体国力的增强,整体国力的增强又再次正向作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4、1、3拉动社会总需求

旅游产业已成为一个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要素之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把不同形式的消费统一到一个过程中来,把单点的消费活动变成群体的规模消费,使个人可支配收入更多地流入到国民经济的循环体系中来,促进社会产品由生产到价值实现的飞跃,加快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化过程。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种促进经济健康繁荣的重要力量。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旅游产业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

4、1、4促进对外开放

旅游本身是一种开放行为,旅游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旅游环境反映出良好的开放环境。通过发展旅游产业直接扩大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对外贸易,吸引游客和外商投资开发;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提高整个城市的开放程度。

4、1、5加快城市化进程

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旅游产品不是购物商品,无法到市场上直接交易出售,决定了旅游促销必须整体组织,打响城市品牌。因此,旅游就是知名度经济,旅游促销就是城市推销。通过各种旅游促销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旅游产业发展在市场需求、客源扩张、资金融汇、景区开发、产品进入诸多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旅游又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1、6市场前景广阔

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需求本身是最终需求,旅游消费可多次重复,即便是一次性消费的观光性旅游产品由于其不可替代性,也对结构调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旅游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不仅不会造成产业结构雷同,反而有利于各地形成特色,互相竞争,共同发展。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社会将进入旅游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社会将进入休闲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社会将进入度假阶段”。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而这个市场的形成又带动了相关产业,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扩展与收缩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乘数效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4、3元。

4、2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估旅游经济影响的方法与模型也数量众多。评价旅游经济影响, 则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 收集被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 这更适合于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

4、2、1乘数效应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利用“乘数原理”为主要分析工具的简单数学模型时期。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所谓“乘数原理”,本来是考察投资增量与国民收入增加量的倍数关系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乘数原理应用于旅游研究时,变为考察旅游收入的增量和国民收入增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考察旅游就业的增量和国民就业增量的倍数关系。在1996匡林关于乘数理论的几个问题中有所论述。但是乘数关注的是这一变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实际过程并不在它的研究视野之内。因而学者又进一步设计出其它模型。

4、2、2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I/O , Input/Output)可以清楚地显示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解决乘数研究无法回答的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过程问题,且有广泛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研究表明了中国旅游产业产业关联具有广泛的波及影响作用、相对较强的前向带动作用等特点。但是投入产出分析还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它假设:“技术系数”的不变倾向,即在同一张分析表中,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即将投入增加一倍,则产出可以增加一倍。投入产出分析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它相对重视GDP受益于旅游经济的影响,但是对旅游行业本身受到的影响分析不够,这就可能夸大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正面效应。

4、2、3旅游卫星账户

目前旅游卫星账户(TSA 、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最重要的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在1994年于世界上首次开发出综合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与I/O分析比较,TSA的优势比较明显。它也关注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数量,并通过小规模的抽样调查,将旅游需求与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即旅游供给)联系在一起。TSA弥补了I/O所缺失的细节性的旅游产业信息。然而我国目前还采用的是自行制定的国民经济统计账户体系,要利用TSA框架分析旅游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影响,还存在着产业分类、指标含义、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对接问题。

4、2、4一般均衡模型

旅游CGE模型的建立在实际应用当中必须依托于一个完整的国民核算体系,因此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拥有旅游卫星账户、SAM(国民社会核算矩阵)账户的国家及地区应用该模型较为广泛。CGE模型揭示了部门间的相互联系, 而且反映出产出的价格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政策变化对投入价格变化的间接影响, 是国外旅游经济影响测度的研究热点之一。宋涛、牛亚菲在2008年《旅游学刊》发表国外基于CGE模型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中有详细的总结分析。但这个模型在国内并没有太多应用。

4、3郑州市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研究

结合郑州国民经济统计和旅游产业统计的结果,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4、3、1旅游产业剥离系数

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是指含游客消费的服务行业提供的增加值中旅游者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根据旅游产业分行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和郑州市2011年度国民经济核算情况,分别计算和旅游产业相关的各行业的剥离系数。(见表3)

表3 郑州市旅游产业剥离系数

旅游相关行业

剥离系数

交通运输业

0、186

零售业

0、260

住宿业

0、970

餐饮业

0、213

邮政业与电信

0、077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0、274

保险业

0、005

其他涉及旅游服务行业

0、196

这些数据表明在各旅游相关行业中 ,以旅游途径为来源带来的增加值在各个行业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从高到底分别是住宿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邮政业与电信业、其他涉及旅游服务和保险业,这一系数也反映了旅游产业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和辐射能力的强弱程度。

4、3、2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即产业关联,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前向和后向两个方面,并分别由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量。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该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反之亦然。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它部门的生产提供的产值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反之亦然。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国民经济发展对该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大。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调查结果计算得到旅游相关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见表4)。

表4 旅游相关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

行业部门

感应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

铁路运输业

1、491168

0、820138

道路运输业

3、947241

0、798877

城市公共交通业

0、566144

0、846450

航空运输业

0、548087

1、061673

邮政业与电信

0、751634

0、642469

零售业

3、016221

0、708585

住宿业

0、732461

0、890898

餐饮业

3、719502

0、927672

保险业

0、648880

0、976320

旅游业

0、363502

0、959761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0、391387

0、785451

其他涉及旅游服务

0、371225

0、843768

旅游产业

2、088735

0、853758

以各相关行业部门的旅游产出在整个旅游行业产出中的比重作为权数,加权求和可得到旅游产业的综合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测算结果表明,郑州旅游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0887,说明旅游产业的感应程度很高,对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很高,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旅游产业的发展才有基础,同时经济越发展对旅游的需求程度越大,这种需求远远大于社会平均需求。郑州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537,说明旅游特征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波及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

将旅游特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比较,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小于其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旅游产业是一个因经济增长而快速发展的产业。

第五部分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结论

将旅游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标GB/T4754-2002)进行定义,有利于充分利用现行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核算方法,测算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便于比较。研究表明,郑州市2011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41、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25%。郑州旅游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0887,影响力系数为0、8537。旅游单位(旅游社、景区景点等)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分别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等部门形成2~5个单位的增加值。

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不仅是一个比重日趋增长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基础,而且是产业关联性很强的、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辐射和波及作用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的产业,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条件。

5、2政策建议

5、2、1加强政府引导

旅游产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旅游景观、酒店住宿、旅游交通、文化娱乐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以求整体效应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目前世界形成了一个总体的态势,即“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更新观念,着重做好旅游整体规划,强化宏观管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防止职能交叉,政出多门,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数量没质量等问题。加大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力度,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做好政策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单位做大做强。

5、2、2推进相关行业发展

发展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等旅游产业的上游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过程中要为旅游产业和其相关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努力营造二者协调发展的氛围,促进郑州市的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达到相得益彰、双赢的发展局面。

5、2、3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项目

加强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加大旅游投资,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突出地方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达程度和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突出自身优势,开发研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以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扩大旅游商品销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5、2、4加强旅游统计监测

发展旅游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统计监测是进行旅游发展规划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统计工作,科学地、动态地对旅游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对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及时、客观、准确的反映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推动我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2011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

3、唐伟昌,王民宣,王丽波、宁波市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的测算、《宁波经济丛刊》、2005(03)

4、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产业统计及对国民经济贡献课题研究、2002、3

5、林梅、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分析、2007

6、北京市统计局、北京旅游附属账户编制理论与实践、北京统计信息网、

7、邹炜,李兴绪、云南旅游产业增加值及影响力研究、昆明大学学报、2008、19(2)、

8、郑州市旅游局、2011年郑州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

旅游经济研究篇2

关键词:北川;旅游;幸福感

1 经济增长与幸福的关系

如何提高北川百姓的幸福感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他们的经济收入增长起来。关于经济增长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1)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水平成正比例。这是人们的一般认识,现代经济学的标准理论也是这样认为。部分国家的实证研究也一定程度证实了这一结论:“个人满意度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提高”。(2)Easterlin悖论,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度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即当国家变得更富有时,人们的平均幸福水平并未随之提高。Easterlin悖论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得到验证;同时,中国部分地区也存在这一现象。(3)经济增长与幸福是一种先升后降的关系。田国强、杨立岩研究认为: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尚未达到这个临界水平之前,增加收入能够提高社会的幸福度,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累托无效的配置结果。(4)经济增长与幸福没有关系。弗兰克在他1999年发表的论文中强调:持续增加的收入和消费与幸福之间没有关系。Carol Graham也指出;“跨国和跨时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平均幸福水平几乎不相关或即使相关也很小”。

2 北川的经济状况及人民的幸福感水平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增长和幸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北川的情况更符合第一种观点。这是由其特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867、83平方公里,辖5个镇,22个乡,分布零星且多位于各山地之间。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没有重工业,百姓多以务农为主,粮食作物多用于满足自身需要。由于受地理环境限制,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5、12地震”给北川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县城被夷为平地,全县倒塌房屋15万间,14、2万人无家可归,全县16、1万人口全面受灾;道路、水、电、气、通讯严重受损,行政、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运作困难,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相当于该县2007年GDP总值的44倍!目前,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当地百姓幸福感的主要途径。幸福不能仅用收入衡量,但是幸福与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积极的关系。根据对多个国家收入与其幸福之间的相互效应研究,学者得出: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当收入在一个较低水平时,增加收入就可以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满足人们对物质条件的需求,提高效用水平;另外,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提高社会地位,使百姓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3 北川旅游业发展的禀赋

如何促进北川经济发展、提高收入?北川经济发展规划单位——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课题组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把旅游业制定为支柱产业。在深入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规划组还提出北川旅游发展的“3—4—5战略”体系,即经过3年恢复与转型期(2009年至2011年)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完成重建,旅游业全面开放,由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型,旅游直接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先导效应显现;经过4年黄金发展期(2012至2015年)的高水平旅游开发,北川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间接经济效益凸显,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形成;经过5年成熟发展期(2016年至2020年)的积累与改善,北川成为国内一流的遗址观光、禹羌文化与会议休闲度假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的合理产业结构。笔者认为这一规划很符合北川具体情况,发展旅游业成为发展经济首选,同时北川也拥有发展旅游业所需的各种资源。

3、1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北川是大禹故里。据史籍记载和遗迹印证,北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至今还保留着大量与大禹出生地相关遗迹,如“石纽”、“禹穴”。1992年国家主席扬尚昆为北川题词“大禹故里”1992年、1999年、2002年先后在北川召开了全国大禹及夏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会、全国首届禹羌文化学术研讨会;2006年6月29—30日,由绵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北川羌族自治县成功承办“纪念禹生北川4133周年暨首届禹羌文化旅游节”。当地政府先后恢复重建了“大禹故里”坊、禹王宫、迎宾门等大禹纪念设施,成为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重要纪念场所。

3、2 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气候宜人,适于居住。北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天然养吧”。它地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属东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西部边缘与高原干热河谷气候交汇地带。东暖夏凉,四季分明,全年的舒适气候天气达270天。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1万28万个/立方厘米,空气清新,在国内极罕见。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效果十分明显,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有极大吸引力,是他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地区生态保存最好的地区”,“罕见的基因库”。县内拥有同纬度地区生态环境保存最完整的小寨子沟、千佛山、片口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旅游开发区,它们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坐落于北川九黄山的猿王洞——川西北最大溶洞群集奇、险、秀于一身。北川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野生植物多达千余种,其中不乏经济树木红豆杉和享有“植物活化石”和“绿色大熊猫”之誉的珙桐以及杜仲、当归、厚朴等各种珍贵中药材;境内更拥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羊等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0种;马熊、黑熊、黄喉貂等二级珍稀保护动36种。在这里,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4 北川旅游业的正溢出效应

旅游经济研究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矮寨镇;旅游经济;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矮寨镇现状介绍

隶属湘西吉首市的矮寨镇,是著名的生态名镇、文化大镇和旅游重镇,该镇是湘西苗族人口的重要聚居地,有着独特的苗家风情,具有极大的旅游经济价值。矮寨镇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苗族传统习俗,当地的苗族居民依旧穿着苗族人特有的服饰,头缠青帕,苗族女性仍旧穿戴各种银质装饰物,居住在“干栏式”全木结构的吊脚楼中,延续着苗家人特有的生活习惯。

苗族人不论男女都擅歌舞,他们能够即兴创作苗族鼓舞、劳动歌、蓐秧锣鼓歌、木叶情歌等多种歌舞。其中苗鼓舞、花灯舞等群体舞,旋律轻快,动作质朴,感染性极强,深受游客喜爱。另外矮寨人还有很多特色的民间游艺,如八人秋、花灯、傩戏、草团舞、花鼓等,以及拖花炮、踩大犁、等特色竞技活动。这些都是矮寨镇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除此以外,矮寨还拥有多个著名的风景名胜,比如风情万种的武陵峒河;德夯民俗风情园;九龙溪的中国落差最大、高216米的瀑布——流纱瀑布;古朴浓郁的苗家山寨以及位于矮寨北坡雄奇壮丽的我国第一座立交桥,被称“矮寨天险”的公路奇观;开路先锋铜像以及创四项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悬索桥。

这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都是矮寨镇发展少数民族旅游业的最重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加大对矮寨镇旅游业的投入,其知名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旅游业发展层次较低,缺乏统一的规划,社区参与度不高,民俗文化开发深度不够,品牌建设力度较弱等等,这些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之中,要改变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到位的普遍现象就应该积极认识到旅游发展的不足,由政府牵头,社区参与,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增强宣传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扩大旅游品牌的集群化和聚焦度,下面笔者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我国民族政策规定了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权,这就给少数民族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大的工作权限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中,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协同旅游业管理人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一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旅游品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一)政府牵头,统一规划。首先,政府要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协同当地旅游管理单位,对旅游业发展统一规划,将所有旅游资源进行高度集结,形成旅游资源的大规模群体,运用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扩大其影响力。比如矮寨就应该将武陵峒河源头、民俗风情园、德夯地质公园、流纱瀑布等旅游景点有机结合,形成多条旅游线路,同时加强宣传和配套设施建设。其次,调整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借力旅游业的兴盛,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刺激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网、金融业的发展。第三,少数民族政府还应该始终秉持改革开放的理念,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能够进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当地的风俗民情,观赏当地的风景名胜,增加当地旅游经济收益。

(二)鼓励社区参与,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少数民族旅游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所以必须将当地居民的参与纳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来。这就要求在发展少数民族旅游的时候,引入社区参与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手段,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水平和旅游专业知识水平,以便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对矮寨镇居民进行普通话教学,提高他们的言语水平,保证与外地游客的交流畅通。对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居民,进行外语教育,增强对外国游客的接待能力。另外,社区参与不只是矮寨镇居民个人的参与,也需要群体的协作,这就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改变他们的落后观念,提高管理能力来优化整个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矮寨镇旅游业务的服务水平,打造矮寨镇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突出少数民族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比如矮寨镇的苗族民俗文化、路桥文化,应该加大对这些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节目表演和民俗展示。例如,在民俗文化的展示环节,可以增加游客参与互动环节,让他们亲身体验,同时向他们详细讲解每一民俗文化的来龙去脉,配赠或售卖相应的旅游纪念品。在矮寨镇路桥品牌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对路桥文化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矮寨天险”公路奇观和矮寨特大悬索桥的雄壮瑰丽景观,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品牌的力量是无穷,以优质的旅游资源为基础,集合各方力量,就能打造出响亮的矮寨镇苗族民俗文化品牌和路桥文化品牌。

(四)增加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投入,优化外部环境。旅游业发展除了需要政府支持和民众参与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拥有足够优质的配套设施,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种、各层次需求,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活力和生命力。当前湘西矮寨镇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基础设施的落后,尤其受交通和卫生条件落后的制约,这就要求矮寨镇在发展旅游业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增加交通道路数量,提高交通公路质量。同时,改善矮寨镇环境卫生条件和客房卫生条件,保证游客在看到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欣赏到特具特色的苗家风俗民情时,也能感受到苗家人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通过以上各方举措,全方位加强战略性定位与开发,本着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动力,统筹兼顾,必能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福泽一方。

参考文献:

[1]郑欣、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4:51,53、

[2]李双红,马秀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对策——以秦皇岛为例[J]、中国商贸,2011,31:210-211,222、

旅游经济研究篇4

[关键词]旅游地产;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138-03

自1999年海南“南海传说”、三亚“博鳌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成功开发后,旅游地产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运作。随着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获批,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等重磅消息的传出,旅游地产市场再次受到强烈刺激,良好的市场前景引发大批地产商将目光转向该领域,旅游地产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1 新经济政策下旅游地产发展契机

1、1 住宅用地调控从紧,旅游地产成投资新宠

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提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地价过快上涨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关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一条”、“新国十条”等。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日趋严厉,住宅用地调控从紧的政策背景下,旅游地产逐步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新宠儿。据了解,目前进驻海南旅游地产领域的企业已有上百家,其中不乏万科、新世界、保利地产、杭州绿地、华润、富力、雅居乐、鲁能、中信、中体等地产大鳄,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1、2 休闲产业浪潮涌起,旅游地产平台广阔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国旅游业经过30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开始走上转型增效的成熟道路,逐渐融入到世界休闲产业革命发展趋势中。如国家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后,海南房地产市场形成了“百企陈兵,千亿会战”的局面;星光国际集团与丽江市玉龙县政府签约开发“星光国际传媒度假村”项目;以黄山大观为代表的山岳旅游地产日趋升温等。众多新启的项目诠释着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旅游休闲时代的来临,为旅游地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1、3 宏观政策鼓励消费,旅游地产需求增加

2009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把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摆在了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服务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时间相对缩短,转换速度加快。由此可见,我国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升级到发展型消费阶段。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和国家支持消费的政策为旅游地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给予了适当的政策引导。

1、4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旅游地产铺平道路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年底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来拉动内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在我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另据相关数据预测,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的汽车持有量为5、92台,在某些大城市家庭平均汽车持有量更是在猛增。专家预言,中国某些经济发达城市5年之内将会进入到5个人一辆车的时代。我国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公路网络的完善,致使富裕阶层住宅郊区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为旅游地产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2 新经济政策下旅游地产发展战略

2、1 加强规划设计,提升理念价值

规划是财富,环境是资本,结构是效益。旅游地产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整治、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和住宅建设等环节,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进行精心规划,不仅要为旅游功能的发展预留空间,同时还要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资源整合留好衔接口。旅游地产项目必须在旅游大区域的范畴内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合理布局,均衡布点,既着眼当前,又立足未来,将旅游地产开发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产业优化、旅游资源整合、拳头品牌打造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环境、投资、生活理念一直是旅游地产的三大卖点。与一般的规划、设计不同的是,旅游地产注重的是卖点设计,这种卖点设计主要是思想与灵魂的动态设计,而不是观念设计,这需要在景观设计、小区设计、项目设计、亭台榭廊设计等情境中展现,将设计理念与实体建筑和景观相互交融。在“人―建筑―环境”三体中以人为核心,把最吸引人的卖点挖掘出来,然后导入“环境加建筑文化”的新理念。创建21世纪社区环境文化,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旅游地产独具的特色。如广州祈福新村旅游景观房产在建设中与自然博物馆合作建设了恐龙馆、标本馆等科普场馆,并与高等院校联合建设美术馆,开展一系列持续性的社区文化活动,从而营造出高雅、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

2、2 挖掘项目特色,明确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旅游地产开发的核心步骤和指导因素,产业组织论强调定位必须与环境相联系,从成本和产品差异化上寻找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论强调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挖掘和培养有价值、无法仿制、难以替代的资源,以此作为战略开发定位的核心基础。两种理论分别从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的角度阐明了战略定位的重要性,特别是旅游地产涉及多产业复合、多功能叠加、多需求满足。因此,唯有深入挖掘项目的唯一性、稀缺性和排他性,方能在战略定位上取胜。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旅游地产项目的定位依据:

(1)选择项目主题,明晰概念定位。概念定位直接决定终端客户的认知。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何深入挖掘资源稀缺性、项目独特性,通过整合包装,积聚人群,最终形成清晰的主题概念,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前置因素。如宋城提出的“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的概念定位,清晰地传递了该项目的南宋人文、场景、体验性主题公园定位,使之成为国内观光地产开发阶段的经典案例。

(2)分析辐射半径,明确市场定位。项目的辐射广度决定市场定位。三半径理论主要从资源及辐射的地理范围、经济圈的影响力以及项目功能的差异性出发,依据辐射广度和深度,测算项目的地理半径、经济半径和机会半径,从而明确项目的市场定位。地理半径决定项目的基础市场,资源辐射的差异性决定了基础市场的圈层大小;经济半径决定项目的目标市场,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圈的影响力往往决定了项目的目标市场范围;机会半径决定项目的蓝海市场,项目功能属性的差异性决定了项目蓝海市场存在的可能性和辐射范围。

(3)依据企业战略,决定开发目标。战略定位直接决定项目的开发目标。开发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方能做到层次推进,有序开发。第一,要明确模式目标,模式定位直接决定项目开发成败,如持有型开发或者销售型开发对企业的前期定位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二,要明确时序目标,何种业态先动,以旅游开发带动地产开发还是先地产开发后旅游跟进,对企业能力、资源禀赋、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

(4)组合游憩要素,完善功能设计。功能定位是解决项目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因此,旅游地产的开发注重游憩要素的组合,如“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 ”等旅游要素中既包括观光、休闲旅游的业态范围,又包括度假旅游的业态选择。如何在游憩功能设计上符合企业的开发市场、目标、竞争定位等,是将战略定位在产品功能上能否落实的关键因素。

2、3 建立“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与普通的住宅类开发项目不同的是,旅游地产的开发牵涉的利益主体更为复杂,主要涉及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和当地居民四个主体。建立“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就是旅游地产在开发中要建立起同时平衡这四方面利益关系的良性互动运作机制。一个成功的旅游项目开发,必须同时满足旅游地产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和当地居民的需求,才能实现多方利益共赢。对于开发商而言,注重的是采取正确合理的开发模式以保证项目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注重的是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确保国家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公众利益的实现;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的重点是需要满足其对旅游度假环境和设施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旅游地产的开发可以成为一种新农村的建设的模式,通过旅游业拉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将附加值较低的农业转变为旅游服务业,引入手工业、物业管理、配套综合服务等多方面产业,实现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新型的旅游地产模式,可以通过引入乡村集体与开发商土地合股等新型的运作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将物业运营的收益分期补偿给当地居民,代替以往的一次性占用土地补偿,并在开发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配套的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良性互动的开发机制,不仅可以促进项目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还可以将旅游地产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地方的社会发展相结合。

2、4 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管理体制

旅游地产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适合开发旅游房地产项目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优惠,在道路、交通、市政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政府部门应统筹规划,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条件确立旅游地产项目,防止盲目开发。再次,政府和行业各方应尽快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行业组织,吸收优秀企业和发展商加入,实现行业内部管理。行业协会应提供业务指导,协调会员利益,制定行业规范,并监督执行。如为增强消费者对具有“期货”性质的旅游地产的信任度,可以实行客观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风险金制度和“冷静期”制度,规定消费者在“冷静期”内享受无条件退货的权力,以避免强迫性和欺骗性消费。也可以由政府建立一个消费者保障体系和行业信誉的认证体系,以有效管理行业运行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最后,政府部门分工协作,保证旅游地产的有序开发。旅游地产项目既涉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又涉及地产的开发,为避免“抢”、“推”现象的出现,旅游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分工合作,协调好管理职能。

当前,关于旅游地产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制定相关法规,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同时,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坚持市场化运作,严格执法。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进入门槛,规范中介市场秩序,同时建立由保险、信托、咨询等机构组成的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降低信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另外,学术界也应加强对旅游地产的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建立旅游地产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旅游和房地产的结合规律。

参考文献:

[1]罗悦、大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战略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8(14)、

[2]张仁开、上海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战略思考[J]、上海房地,2007(5)、

[3]颐点、北京旅游地产住宅前景可期[J]、北京房地产,2007(2)、

[4]搜狐网、休闲时代来临 旅游地产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EB/OL]、、

[5]新浪网、2010•中国旅游地产年会[EB/OL]、、

[6]王智,对加快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的宏观思考[EB/OL]、、

[7]365地产家居网、苏州楼市暗藏机遇 投资休闲旅游地产正当时[EB/OL]、、

[8]新浪网、中国旅游地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EB/OL]、、

[9]房策网、研究旅游地产战略定位的方法论[EB/OL]、、

旅游经济研究篇5

[关键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现状

[作者简介]文军,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李星群,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5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59―04

一、调研背景

近20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迅速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亮点。广西乡村旅游除局部区域外,总体开发程度不高,开发时间较晚。但近10年来,广西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以桂北区域的龙胜和阳朔的乡村旅游为代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广西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广西乡村旅游的研究非常少,也不系统,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只有lO余篇论文对广西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探讨。文军等(2003,2005)对广西资源县牛栏江村和富川县秀水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个案研究。李丰生(2005)对阳朔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开发进行了探讨。刘慧贞(2005)以阳朔为例对民居旅馆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粟维斌等(2005)对龙胜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李广宏等(2006)对龙胜大寨红瑶村开发乡村民俗旅游的“限量”进行了研究。王晓丽等(2005)基于整个广西层面对广西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宋书巧等(2006)对广西乡村旅游进行了实证分析。当前对于广西乡村旅游研究除王晓丽等(2005)对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是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外,其余作者均是以阳朔和龙胜等乡村旅游开发较好的村寨为例的个案研究。研究方法涉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也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但对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现状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基于对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方面还无人研究的情况,在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于2006年5月一2006年12月,分批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屯进行了调研。旨在系统调研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以期揭示乡村小型民营旅游经济发展机制等问题。调查范围涉及整个广西区域,主要调研的县市包括龙胜、阳朔、恭城、临桂、灵川、资源、灵川、桂林市近郊、乐业、田东、田阳、南宁市近郊、武鸣、靖西、东兴、北海市近郊等县市,调查村屯或乡村旅游景点共32个,调查对象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及对照样本(未进行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法与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问卷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调查完即回收问卷,未能完成调查的样本不列入统计分析中,共完成调查样本250份,其中有效样本213份。深度访谈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后整理,每次时间为2―3小时,共完成12份样本调查。本论文的内容取自调研中与广西乡村民营旅游经济实体发展现状相关的经济实体的基本信息采集模块和一些实地调查内容的总结。

三、数据分析

(一)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开展的业务种类分析(可复选)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主要从事住宿与餐饮经营,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4、2%和79、3%,即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开展的经营为“农家乐”,即提供住宿,也提供餐饮。其次是从事旅游商店和旅游交通的经营户,分别占总数的29、1%和14、1%。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商店也同时具有为本村人提供服务的功能,旅游交通也多不是专门的旅游交通设施,如扬美古镇的牛车,是轮流上班的,牛在农忙季节主要作耕田用,在不当班时,可兼作力车来拉农用产品与农用物资。另外,如龙胜县平安村和金坑的小面包车,主要从事旅游包车服务,但在客源不足时也作为农村货物运输工具,如运输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往往是一车多用。从事较高层次的乡村旅游景点经营、流程管理和制作作坊的农户比例不高,这不仅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多处于初期阶段,而且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广西乡村旅游客源量不稳定,市场需求尚未进行良好的开拓,旅游收入不高,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事实上也是,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多是各自为政,没有进行系统规划与开发,与其他旅游经济相比,乡村旅游经济似有“小农经济”之嫌。从事租赁服务等比例很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外来经营者不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以原有的乡村住宅等进行“农家乐”服务的只有开发的最初期才用,在乡村旅游开发相对比较成熟的龙胜平安、恭城红岩、阳朔等区域的“农家乐”多为重建,为开发乡村旅游而专门重新建设的,一般档次较高,服务也上了一定的层次,利润也可观,这一批经营户往往文化层次比较高,有较强开拓意识。

(二)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经营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从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收入变化趋势看,明显变差占总数的3、29%,这属于正常范围的小概率事件。变差的占23、9%,说明相当一部分经营出现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经营变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是早期开办乡村旅游的经营户,经营初期虽然客源相对比较少,但由于竞争对手不多,利润还是相当可观,后来由于经营户增多,而客源的增长速度又相对滞后,因而收入变差。另一部分变差的经营户,也是因为竞争加剧,虽然客源也相对增长了,但与新的经营户相比,由于其设施相对落后,加上文化水平、经营与管理水平等诸多原因造成收入降低。从总体来看“明显变差+变差+不稳定”只占总数的30%,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目前的统计数据与分析报道是相符合的。

“相对稳定+变好+明显变好”的经济实体占总数的70%,其中“变好+明显变好”占总数的38、5%,大于“明显变差+变差+不稳定”之和,从正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对稳定的经济实体占31、5%,即三分之一弱的经济实体的经营状态比较稳定,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在稳定的前提下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总之,从广西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收入变化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广西的乡村旅游业在稳定的前提下得到比较迅速的良性发展。

(三)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场所与员工分析

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场所属于自有财产的占总数的77、5%,即绝大多数经营户是利用自有财产即自有住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说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绝大多数都是本地村民,映射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对加快广西农村脱贫致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花钱购置+租借经营场所”的经营户占13、6%,显示外来经营户比例不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资本对广西乡村旅游的影响不大或投入不高,说明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不高,无法吸引到大量的外来资金。使用“公共/免费资源”的实体占8、9%,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公共资源比例不高,集体经济在乡村旅游开发与其经营中影响不大,公共资源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从当前员工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规模普遍偏小,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的占99、1%,开夫妻店的占总数的72、8%,子女、父母也部分参与到经营中来。有合伙人和雇工的实体数相对较少,分别只占总数的2、8%和17、8%。从员工结构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员工以本人及爱人为主,即夫妻店占绝对优势。总体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性质多为家庭式的经营,合伙经营和雇工经营比例不高。这可能与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规模偏小、总体经济落后、客源偏少和不稳定有关,经营者不敢或无法扩大经营规模。这也是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盲目的、小规模的、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容易出现竞争加剧,抢客拉客现象严重,多数经营户只是争抢现成的客人,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加强宣传和开拓客源市场。

(四)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服务对象与收入比重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服务对象均以外地游客为主,这说明开发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其收入比重来看,占家庭收入小于20%为7、5%,占家庭收入40%以下总计占26、3%,这从一方面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后农民收益得到提高。占家庭收入比重大于60%和80%分别为19、7%和34、7%,两项之和为54、4%,这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后,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收益提高比较明显,旅游开发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率较高,说明当前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收益程度比较高效,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开发乡村旅游对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年经营时间来看,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全年经营占82、2%,其他仅占17、8%,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以全年经营为主,受季节和淡旺季的影响小。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广西旅游开发现状与开发目的都以纯粹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主,以乡村旅游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而真正能体现乡村民俗和反映乡村特色的项目不多,也反衬出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的结合程度不高。这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乡村旅游只是在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比较好的乡村开展,旅游开发的目的以单极旅游业开发为主,旅游业与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方面还体现不够。

(五)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安装了电话的经营户占96、2%,没有安装电话的仅占3、8%,这说明电话服务在广西乡村旅游经营中使用率很高,是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主要通讯与联络方式。但在广西乡村旅游已有网络预定服务的仅有3、3%,没有提供网络服务想法的经营者占75、1%,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程度不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主要在龙胜平安和阳朔等区域有提供网络预订服务,这些区域是广西乡村旅游最为发达的区域,来本区域的游客结构也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结构大不相同,如在龙胜平安外籍游客的比例高达50%左右。准备提供网络预订服务的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占16、9%,远大于已提供网络服务的3、3%,说明随着广西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使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潜在的用户群将不断扩大。没有安装网络预定服务的经营户占75、1%,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经营户还没有意识到网络信息带来的好处,也说明广西乡村旅游从整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开发状态。与网络预订服务相对应,用电脑进行经营与管理的经营户占5、2%,大于提供网络预订服务的经济实体,这一部分中尚未开展网络预订服务的经济实体将是最有可能近期进行网络预订服务的对象。总之,广西乡村旅游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状以电话为主,电脑管理与网络通讯业务也在逐步开展,但当前总体应用水平很低。

(六)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业感受与满意度分析

对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创业感受来看,“非常后悔”的比例很低,只有O、47%,“比较后悔”的比例为3、76%,两者之和为4、23%,在总体中只是小概率事件,这反向说明了目前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说明广西乡村旅游业开发潜力较大。创业感受为“一般”的经营户占17、4%,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经营效益与其设想存在差距。“比较庆幸与非常庆幸”之和为78、4%,占绝大多数,这正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良好。

与创业前比,收入“很不满意”的占3、29%。“不满意”的占7、51%,这说明有lO、8%的经营户对当前收入感到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的占89、2%,其中表示“一般”的占26、3%,这说明与创业前相比,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与创业前的收入相比较,感觉“满意”的占60、1%,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好处,农民受益了。与前几年的收入相比,感觉“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占32、4%,这说明在广西整体乡村旅游呈良好发展势头的形势下,与前几年相比,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这应引起广西政府部门的警惕。感觉“一般”的为28、6%,与创业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但感觉“满意”与“非常满意”的经营户比率下降到39%,与创业前“满意度”相比较,呈现出明显的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实现广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与竞争对手相比,感觉到“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占25、8%,感觉“一般”的占39、9%,“满意+非常满意”的占34、3%。这说明与竞争对手相比,占约40%的经济实体生意差别不明显。感觉不满意的比例比较高,说明与竞争对手相比,有相当一部分经营户的竞争压力比较大。感觉“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只占1/3强,说明处于竞争优势中、自我感觉良好的经营群体比例不太高,说明在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优势群体的比例不算高。

(七)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来源与经营性质分析

从广西乡村民营旅游经济实体来源来看,经济实体基本上是自己创业的,占经济实体来源总数的97、7%,属“竞购的”与“继承的”分别只占0、47%

和1、88%。这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创办的历史不长,还没有经历代际相传,这与当前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是吻合的。在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竞购比例很低,反映了当前广西乡村旅游开发者基本是本地村民,尤其是本村农民,外来竞争者极少。从经营性质来看,“家庭性质”的占97、2%,“朋友合伙经营”只占2、8%,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多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这与目前广西的整体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是一致的。

(八)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业资金来源分析(可复选)

从当前广西小型民营旅游经济实体创业资金来源看,动用自家积蓄的占90、6%,说明开办乡村旅游实体主要依靠自家的积蓄进行。另外银行贷款比例为31、9%,说明依靠银行贷款来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比例不高。亲友借款的比例为43、2%,说明在广西农村乡村旅游开办者开办原始资金从亲友得到的帮助多于从银行的帮助,至少在数量上是这样。民间信贷的数量为0,说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办者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开发前景不明朗,不敢从民间进行借贷,或者民间借贷体系不完善。在创业中享有政府补贴的仅有1人,占比例的1、4%。说明在广西乡村旅游创业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小,至少让创业者感觉很少。对于政府部门来讲,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与研究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结论

本模块分析的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当前广西乡村旅游业务种类比较单一,乡村旅游项目多以“农家乐”为主,即主要开发住宿与餐饮,其它方面的开发还相当滞后,开发项目少,特色不突出,将来可能会严重制约广西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大多尚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多,有特色的不多,经营管理基本上是“家庭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除电话非常普及外,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经营管理的不多。

3、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是经营收入相对比较稳定,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多数从乡村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另外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满意度比较高,对发展前景多持乐观态度。在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中,外来经营者比例很少,广西乡村旅游的利益基本没有被带走,反映了在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4、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经营规模普遍比较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经营者多依靠积蓄、亲友和银行获得创办的主要基金,从政府和民间信贷部门获得的支持不多,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尚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可能与政府一般无法从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获得税收利益相关,结果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关注减少,如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广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兵,罗振鹏,郝四平、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

旅游经济研究篇6

关键词:独霸性;省域旅游经济格局;类型划分;ABC分类法;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章编号:1008-4355(2016)05-0111-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6、05、13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稳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张,对经济的贡献越发显著,其产业地位由早期的先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末的支点产业提升到如今的支柱产业,并被多数省份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这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带动性不无关系,与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不无关系。2012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中国已然成为旅游大国。但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极其不均衡,2012年,旅游收入排名第一的广东和排名倒数第一的宁夏相差高达27倍之多,前者全年实现旅游收入多达数千亿人民币,后者仅有200多亿人民币,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可见一斑。

一、文献回顾和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献回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早在1998年,张凌云就对旅游非均衡性增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尺度的国家层面和省域范围[2]。研究的内容从早期的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到近来更多关注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或旅游业总体发展差异。研究主题多集中于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的特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较少关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性问题和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分类归属问题。

研究的技术从定性研究逐渐转变为定量研究,研究的方法包括三大类:统计类――早期借助excel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极差、标准差等简单的数理统计,随着spss统计软件的普及,近期研究更多是通过该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区位熵和首位度来衡量旅游经济地区发展的差异和非均衡性;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旅游经济地区发展差异进行空间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3]。

研究的结论包括: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普遍存在。总体上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表现为非极化不均衡状态[4],东部沿海为发达地区、东北沿海和中南部地区为较发达地区、北部地区为欠发达地区、西南地区为不发达地区,具有典型的梯度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省间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影响显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5];中西部各省份间旅游业发展相对均衡,但因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全国的比重较低,因此中西部省内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不高。入境旅游经济的地区差异大于国内旅游经济的地区差异[6]。随时间推移,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缩小,均衡性增加。省域内,地区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旅游资源的等级、质量和规模,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与趋势,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商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7]等均会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综上,前人研究对象的选择自上而下,较少涉及小尺度的范围,较少关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类型划分,因此,笔者拟从较小的市域的尺度并基于旅游经济的独霸性来研究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类型的划分。拟采用基尼系数分析法和ABC分类管理法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的再研究再解释,提供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区域格局认识的视角,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二)相关概念界定

独霸释义为“独自霸占;单独垄断”,强调排他性和垄断性。国际政治博弈中,独霸一词经常被提及,用以衡量某种政治力量的超然地位,诸如“美国独霸世界”、“美国一超独霸”等。区域经济学中,常以集中度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该指标虽能够反映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一定的垄断特征,但不足以衡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排他性和垄断性。

为了衡量省域旅游经济发展中某个或某些城市的超然地位,拟引入独霸性分析研究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的类型。文中旅游经济的独霸性是指若干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更大尺度区域里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极强排他性和垄断性的超然的经济地位。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拟采用修正的基尼系数分析法与ABC分类管理法对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均衡状况和城市独霸性进行分类研究。

1、基尼系数分析法及修正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定义了基尼系数。它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或均匀程度的指标。当基尼系数等于1时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反之,当此值为0时,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接近于1,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见表1。

本文拟引入基尼系数用以衡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均衡度,具体见上表修正后的基尼系数的涵义。拟采用的公式(高技,2008)如下:

2、 ABC分类管理法及修正

ABC分类管理法是经济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和处理。该方法常用于库存管理,实际上它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管理工具,各项事务都可能用到它。实际应用中,学者一般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分类标准。

修正后的ABC分类管理法应用到本研究中,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省域中各地级市旅游总收入。

第二步,按旅游总收入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一地级市旅游总收入占该省旅游总收入的比率。

第四步,计算省域内地级市占比的累计比率。

第五步,分类。库存管理中,常见的分类情况如下:累计比率在0%~60%之间的,为最重要的A类材料;累计比率在60%~85%之间的,为次重要的B类材料;累计比率在85%~100%之间的,为不重要的C类材料。基于旅游经济的独霸性并结合ABC分类管理法,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划分为6种类型:

(1)一枝独秀型:某一城市年度旅游收入占全省年度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且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实力不能与之抗衡。

(2)准一枝独秀型:某一城市年度旅游收入占全省年度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但排名第二城市的旅游收入与之相比超过1/3。

(3)双雄争霸型:排名第一第二的城市旅游经济实力接近,排名第三城市不能与之抗衡;且排名前两名城市的旅游收入之和与该省旅游总收入之比接近40%或超过40%。

(4)三足鼎立型:排名前三城市的旅游经济实力接近,排名第四城市不能与之抗衡;且排名前三的城市旅游收入之和与该省旅游总收入之比接近50%或超过50%。

(5)准三足鼎立型:排名前三的城市旅游收入之和与该省旅游总收入之比接近50%或超过50%,排名第四城市不能与之抗衡;但排名前三城市的旅游经济实力差异显著。

(6)群英荟萃型:占比排名靠前的城市中,不少于四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实力接近。

(二)数据来源

主要旅游城市的数据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其他城市的数据来自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整理而得。研究对象的确定,首先排除没有辖县的四大直辖市,且直辖市的许多区连成一片计量难度大;其次港澳台情况特殊,旅游经济统计独立于大陆地区计算,予以排除;再次,行政区划过少的省份,如海南(2个)予以排除;最后,地区缺乏旅游发展的统计数据,无奈放弃。本文最终选取全国25个省域作为研究对象。

三、省域旅游经济格局类型划分研究

(一)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均衡度分析

依据上文的公式用excel软件计算25个省域的基尼系数,从小到大排序,并依据表1划分的类型将25个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均衡情况分成5类:非常均衡、很均衡、一般均衡、不均衡和很不均衡。计算、排序和分类的结果见表2。

25个省域中,无一省域基尼系数小于0、2,现阶段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市际分布非常均衡的省份还未出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若以0、4作为警戒线,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的省域仅有8个,相对不均衡的省域高达17个; 17个旅游经济发展相对不均衡的省域中,基尼系数大于0、5即旅游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的地区有7个之多,部分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独霸性强。

东部地区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6省份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389105,低于警戒值0、4,这与东部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东部旅游经济发展的翘楚――广东省的基尼系数值大于0、5,旅游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市际差异显著。

中部地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6省份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416055,略高于警戒值0、4。其中河南和湖北两省超过0、5,山西的基尼系数为0、214101。

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53016,区域内差异显著,其中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高。

西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和青海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477145,接近0、5,区域内大多省域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旅游开发水平低下有一定关系。

综上,我国多数省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呈非均衡状态,旅游经济发展市际分布差异显著,其发展集中于省内部分地区的现象普遍。

(二)省域旅游经济格局类型研究

基于对旅游经济独霸性的认知,采用修正后的ABC分类法,将我国省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划分为六种类型,结果见表3。

一枝独秀型的省份有湖北、四川、陕西、湖南、青海、黑龙江和新疆,省会武汉、成都、西安、长沙、西宁、哈尔滨和乌鲁木齐占比分别为53、1%、32、1%、40、4%、31、4%、62、7%、56、1%和53、1%。其中,湖北、青海、黑龙江和新疆4省省会旅游总收入占到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可见一斑,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独霸性强。

准一枝独秀型的省份有贵州、甘肃和广东。省会贵阳、兰州和广州占比分别为33、4%、31、6%和32、5%,旅游收入与首位城市相比超过1/3的城市分别是遵义(17、3%)、酒泉(14、6%)和深圳(14、3%)。相较一枝独秀型的省份,准一枝独秀型省份中单一城市的占比有所下降。

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呈双雄争霸型的省域有广西、河南、辽宁、宁夏和浙江。双城南宁和桂林、郑州和洛阳、沈阳和大连、吴忠和银川、杭州和宁波旅游收入占比分别为41、3%、43、2%、37、9%、84%和40、7%,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集中于两大城市,形成双雄争霸的态势。

三足鼎立型的省份有江苏和江西。苏州、南京和无锡占全省旅游收入的56、2%,上饶、九江和南昌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8、8%,三大城市“三分天下”的省域旅游经济格局已然形成。

准三足鼎立型的省份有吉林、云南和福建。昆明、丽江和大理占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48、9%,长春、吉林和延边占吉林省旅游总收入的81、5%,厦门、泉州和福州占福建省旅游总收入的62、6%。

群英荟萃型的省域有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和安徽。5省中分别有6个、6个、7个、8个和5个城市的旅游收入占比超过8%,且城市间年度旅游收入比较接近,区域独霸性不明显。

四、基于旅游经济独霸性的省域旅游经济格局的类型划分综合上述基尼系数的均衡度分析和ABC分类管理法的聚类分析,得到表4的结果。

省域旅游经济发展非均衡且集中于省会城市的省份有湖北、青海、新疆、四川、陕西、贵州、甘肃、黑龙江、广东,西部地区密度较大,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源向省会城市倾斜有关。湖北、黑龙江和广东3省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极强的独霸性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湖南旅游业发展相对均衡,但因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省会长沙因其固有的区位优势在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中独领。

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非均衡且集中于两个城市的有河南和宁夏。郑州和旅游城市洛阳独霸性强,回族之乡吴忠和省会银川独霸性强。省会城市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固然能抢得先机,但其他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的后发优势也不容小觑。

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且集中于两大城市的省域有广西、辽宁和浙江。其中,广西旅游经济发展集中于省会南宁和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省会沈阳和浪漫之都大连在辽宁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独霸性,省会杭州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宁波在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中交相辉映。

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非均衡且集中于三个城市的有吉林、江苏和云南。吉林省三核是省会长春、优秀旅游城市吉林和朝鲜族聚集地延边;江苏省旅游经济的发展集中于人间天堂苏州、省会南京和太湖明珠无锡,其中苏州以其旅游资源禀赋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方面超越了省会南京;云南省的“昆大丽”即昆明、大理、丽江是我国经典旅游线路之一。

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并以三核驱动的有江西和福建。江西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上饶、昌九一体化双核之一的九江和省会南昌独霸性强,福建旅游经济的发展集中于鹭岛厦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和省会福州。

综上,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部分城市旅游经济的独霸性强。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且不显著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城市的只有河北和山西两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不显著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城市的有内蒙古、山东和安徽。除上述5省外,其他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格局无论是均衡型还是非均衡型,其旅游经济发展均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主要城市,表现为单核模式、双核模式或三核模式,旅游经济发展的城市独霸性强。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明显, 25个省份或自治区中,发展相对均衡的仅有8个,多达7个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极度不均衡状态。

第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市际分布中,某个或某几个城市的独霸性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集中于省会城市(一枝独秀型的旅游经济发展格局),二是集中于省会城市和历史悠久且资源禀赋的旅游城市(双雄争霸型的旅游经济发展格局),三是集中于省会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的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三足鼎立型的旅游经济发展格局)。

第三,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省会城市因其得天独厚的经济、区位和政策优势在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中独领。非省会城市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区位经济优势在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能与省会城市一较高下甚至超越省会城市。

因部分数据获取的难度,本文仅选择了25个省域的静态数据进行分析,不能说明省域旅游经济格局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特征与规律。此外,后续研究应就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做量化分析,而非简单的定性解释,以判定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要因素和一般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我国旅游业地域非均衡性增长研究初论[J]、南开经济研究,1998(2):71-72、

[2]王凯,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63-67、

[3]胡文海,孙建平,余菲菲、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J]、地理研究,2015,34(9):1795-1806、

[4]方叶林,黄震方,王坤,等、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J]、地理科学,2014(9):1025-1032、

[5]张振国,李雪丽,温家洪、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552-1556、

旅游经济研究篇7

关键词: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对外开放;脉冲响应

一、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秀丽风光,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国内外旅游者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旅游工作承担着民间外交的功能,经济功能被弱化;改革开放之后,承担创汇重任的入境旅游迅速发展。

对当前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及其表现出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于有效地调整旅游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有着深远意义,我国国内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飞快,入境旅游创造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数量等旅游经济指标在十多年内飞速上升,入境旅游对当地国民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科学有效地度量入境旅游消费与本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优化旅游消费结构,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具体分析了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从政府、市场等方面对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入境旅游经济效应,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财政收入,与此同时,本研究的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为政府把握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b和参考。

二、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入境旅游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考虑到数据可得性与代表性,本文的相关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以及反映二者之间的弹性,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化,转换后的序列不改变原来的相关关系,并且能使其趋势线性化。对转化后的序列分别用LnGDP、LnlE,LnTI,LnTP表示。

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可以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影响,即脉冲响应函数方法。

(1)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收入冲击反应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对入境旅游收入短期内有较强的正向反应,使得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迅速下降,前两期效应非常显著,第2-7期呈现微小波动状态;以后的各期影响趋于稳定。

(2)对外开放水平对入境旅游冲击反应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使入境旅游收入增长率下降,由第1期的14%降为第2期3‰第2-4期影响减缓;4-10期对外开放水平对入境旅游收入的影响逐渐减为零。可以看出,对外开放水平对入境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入境旅游收入自身的冲击反应入境旅游收入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后,收入增速急剧下降,在第3期出现了稍大的波动,之后变为均衡状态,而入境旅游人数对入境旅游收入的冲击作用显得很微弱,一开始呈现出负效应,后面几期在正负效应之间波动,但作用不是很显著。这说明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受自身冲击影响,会引起入境旅游收入在一定时期内由高速增长逐步减弱。

三、结论及建议

旅游经济研究篇8

【摘要】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产业总量不断增长,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武夷山市为例,从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生产率的上升率、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产业关联度四个方面分析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得出武夷山旅游业已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贡献减少的结论,表明其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瓶颈,应着力解决,方能加强旅游产业对武夷山经济的促进与拉动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民经济;贡献度;武夷山

近些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皆取得巨大成果,旅游经济亦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国外旅游学术界把旅游业的经济影响研究列为旅游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目前国内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期望过高或过低的现状不符合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鉴于此,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客观定量的评价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水平,正确地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囿于数据的获取,本文选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为样本进行研究。武夷山自1982年被评为我国首批风景名胜区以来,旅游业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和全国的著名旅游城市,是典型的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城市。武夷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对闽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使闽北地区的GDP总量不断增长、人们收入不断增加、就业容量不断扩大。本文综合定量地分析武夷山市旅游产业对武夷山市GDP的贡献度,有利于更加清楚地了解和定位旅游业在武夷山市的行业地位,进一步拉动武夷山市经济的增长,促进整个闽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全国和其他省市确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用提供借鉴。

一、研究综述

国外对旅游业经济作用和贡献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在测算方法上,早先阶段主要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具体的旅游地的社会经济影响加以测定,英国的Archer(1973,1975,1977)[1]最早对旅游经济乘数效用作了研究。此后,Brian Archer和John Fletcher(1996)[2],E、W Henry,B Deane(1997)[3]分别研究了塞舌尔地区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用的变化,爱尔兰旅游从GDP、旅游就业、政府税收以及收支平衡等方面对经济的效用。John E Wagner(1997)[4],Nei1 Leiper(1999)[5]分别利用矩阵模型计算巴西的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利用旅游就业系数指出澳大利亚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近些年国外开始出现运用复杂数学模型的研究文献,如Samuel Seongseop Kim,Kaye Chon和Kyu Yoop Chung(2003)[6]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来计算韩国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包括旅游业对就业、居民收入、价值增加量、外汇收入的影响。

国内旅游界对旅游经济的实际影响力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主要依据建立的简单数学指标模型来衡量旅游业是否是支柱产业。常用的指标有:具有较大规模,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于5%;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生产率上升较快;行业关联度大,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于1;技术扩散效应显著;就业人员比重提高;保持持续、较高的增长速度等。主要研究成果,如魏小安、厉新建(2000)[7],王雷震,张帆等(2006)[8],王友明(2007)[9]唐志强(2011)[10],陈立娟(2011)[11],左冰(2011)[12]等不同程度运用了以上相关指标测算了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亦有运用复杂数学模型来研究旅游经济影响的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潘建民、李肇荣等(2003)[13]主持的研究项目“旅游业对广西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我国旅游卫星帐户体系研究的空白。

可见,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影响目前仍是国内外旅游经济分析的重点。我国在旅游业经济贡献领域的研究还落后于国外,具体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定量研究不够,研究成果质量不高,不足以充分的反映出旅游业的整体经济贡献度,导致实践中对旅游业开发存在误解。因此本文在研究中综合考虑以往研究的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武夷山市的具体实际,从多个角度、综合运用多个评价指标展开分析,以求更客观反映出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程度。

二、研究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依据,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旅游要素变化对总体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的程度或大小,综合国内外的各种权威文献中衡量支柱产业的主要指标,总结评价标准,结合文章的研究重点以及数据获取结果等各方面的情况,确定四个评价因子,来分析武夷山旅游产业发展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贡献。并且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武夷山市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三、武夷山地区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 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

武夷山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到2011年稳步增长(如图1),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武夷山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24、51%降低到了2011年的21、80%,到2011年一直维持在19%-24%左右,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22、40%逐年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34、 19%,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一直在三大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但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53、08%降到了2011年的44、02% 。

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仍占最大比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在武夷山市的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是核心产业,也是武夷山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二) 旅游产业发展动态

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近8年来,武夷山市全市接待情况和相关涉旅单位接待情况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如2011年,武夷山旅游主景区和大安源景区共接待游客354、27万人次,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376场,共接待游客48、4万人次。国内一日游人数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国内平均逗留天数为1、93天,入境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为2、19天,这就为旅游业带动餐饮业、饭店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近8年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具体情况可见表1。

四、武夷山旅游的经济贡献分析

旅游对武夷山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旅游业对武夷山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本文将评价重点放在了旅游业是否为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上。所谓的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14]。本文总结文献综述部分的评价标准,结合文章的研究重点以及获取资料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四个评价因子。

因子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如果旅游业是区域的重要产业或主导产业,旅游收入占区域GDP 的比重应高于整个地区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DP 的比重,即其地方旅游区位商应大于1,说明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较强,发展程度较高,也意味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亦然[11]。

因子二:生产率的上升率。用一定的生产率增长值来反映产业的发展状况,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率高,则该产业发展前景好,对经济可能产生较高贡献[11]。

因子三: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社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产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收入的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超过收入变动,该产业富有弹性,满足支柱产业的要求[11]。

因子四:产业的行业关联度。囿于数据可获得性,本文只能对影响力系数进行分析。所谓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产业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平均水平之比。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示该产业生产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该产业对其它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越大[11]。

(一)武夷山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1、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本文用旅游区位商和旅游产业贡献率来分析旅游对武夷山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区位商简化计算公式为:

Qi =(ei/en)/(Ei/En)

式中,Qi为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ei为区域i产业经济水平;en为该区域所有产业总经济水平;Ei为整个地区i产业经济水平;En为整个地区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3]。通过武夷山旅游收入与武夷山总GDP的比值除以福建省总旅游收入与福建省总GDP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武夷山的旅游区位商。产业贡献率综合反映某产业在区域内的比较优势、经济地位和贡献大小。产业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Gi = Qi * Fi

式中,Gi 为i产业贡献率,Qi、Fi 分别为该产业的区位商和产值百分比。一般认为,某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该产业的产业贡献率Gi越大,该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16]。通过武夷山的旅游区位商乘以旅游业的产值百分比就可以计算武夷山的旅游产业贡献率。

2004-2001年武夷山市旅游收入和GDP、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和GDP如表2所示。通过运用旅游区位商和旅游产业贡献率公式即可计算出武夷山的旅游区位商和旅游产业贡献率,如表3所示。一般来说,区域某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即说明该产业在区域的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发展程度较好。从表3中可以看到:2004-2011年武夷山市的旅游区位商均是高于1的,且旅游区位商最低为2011年的5、29,最高为2007年的6、13。由此可知,武夷山的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专业化和竞争优势,武夷山旅游经济主导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从表3中也可以看到:武夷山的旅游产业贡献率稳定偏高,最低为2011年的2、57,最高,达到了2007年的3、44。这些数据形象地表明了武夷山旅游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非常大。

2、旅游产业的增长率。这里以经济增长指标为基准, 根据产业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其中,GRi表示旅游业第i年的增长率;TPi 表示旅游业第i年的总收入。根据年鉴中数据,计算出2004-2011年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56%,16、01%,21、08%,24、33%,15、51%,12、42%,11、98%,15、72%。2009年和2010年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和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率略微缓慢一些,其他年份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的增长率都超过武夷山市GDP的增长率。2004-2011年武夷山市GDP增长率分别为12、7%,11、7%, 12、3%,16、1%,15、3%,13、7%,12、9%,12、5%。

3、旅游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某一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指该产业需求的增加率与收入的增加率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QI表示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ΔQ/ Q表示某产业的需求变化率;ΔI/I表示居民收入的变化率。

选取武夷山市2004-2011年间的旅游总收入和人均GDP作为衡量指标,得到2004-2011年武夷山旅游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1、37,1、50,1、83,1、57,1、00,0、93,0、93,1、26。综合来看,除了2009年和2010年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期间,旅游业受到负面影响,弹性系数比1略小。其他六个年份的弹性系数都超过1,说明武夷山市旅游产业富有弹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旅游需求增加速度将更快,符合旅游发展的市场法则,有助于武夷山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优化。

4、旅游产业关联度。旅游产业本身就跨越交通、住宿、餐饮等多个产业部门,据统计,旅游直接影响的行业有12个,间接影响的行业有47 个,旅游引致影响的部门有20个。旅游产业具有强的乘数效应。对各产业的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旅游产业影响力系数对武夷山市的旅游产业关联度进行分析。

为计算旅游产业关联度,本文首先以经济指标为基准,计算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Af代表旅游产业相对于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ΔTP/TP代表旅游产业的经济指标变化率;ΔGDP/GDP代表与旅游产业相关联的某产业的经济指标变化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2004-2011 年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39,1、59,1、97,1、70,0、86,1、23,1、04,1、32;2004-2011年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相对于福建省的整个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30,1、37,1、71,1、51,1、01,0、91,0、93,1、26。根据计算指标不难看出,除去2009年左右年份期间,2004-2011年其余年份旅游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和总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系数都超过1,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标准。

(二)结果分析

计算统计出对武夷山市旅游产业经济影响指标的各个因子情况,具体如表4。由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 2004-2011年武夷山市的旅游产业年开始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虽然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使旅游业遭受一定负面影响,但不能作为旅游业的大趋势来对待。具体来说, 旅游区位商和产业贡献度都超过1, 且呈现出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整个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趋势相对保持稳定;需求收入弹性超过1,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速度,说明人均旅游花费在逐渐提高,且逐年稳步上升;最后在产业关联度方面,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达到要求。

所有因子都表明武夷山的旅游产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作为支柱产业引导,加强旅游产业对武夷山经济的促进与拉动作用;在此同时,2004-2011年武夷山市的旅游区位商和旅游产业贡献率在2008年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说明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武夷山的旅游经济遭受一定程度损失,旅游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明显开始减少。但是,总体上来看,这几年武夷山市旅游对经济的贡献还是乐观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武夷山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所取得了明显成果。2008年以前武夷山市旅游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的增幅都是正的,2008年以后虽然这一时期的武夷山市旅游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数值还是很高的,但是增幅却是负的,出现了小幅度下降阶段。这表示2008年以后武夷山市旅游对经济的边际贡献减少了,即贡献的增幅变小了。这也说明了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减轻突发疾病和灾害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五、对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武夷山旅游业已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很大,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贡献在不断减少,就此提出以下

建议:

1、武夷山市在继续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时,应重点考虑以旅游业为支撑点和突破口,调整并建构更为合理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旅游经济损失。

2、全力打造海峡西岸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展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独特神韵,将武夷山自然风光、红色旅游、历史文化等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展现在海峡两岸,树立良好的整体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到武夷山旅游。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政策优惠,鼓励更多旅游企业的发展,如保持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的高水准并致力文化创新,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加大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

4、加强与浙赣湘粤等海西省份旅游合作,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并与其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加快武夷山市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三)[J]、旅游学刊,1996(3):48、

[2]Brian Archer John Fletcher、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Seychell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

[3]E W Henry 、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to the eonomy of Ireland in 1990 and 1995[J]、Tourism Management,1997(18)、

[4]John E、Wagner、Estimatine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

[5]Neil Leiper、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ourism-supported employment which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exaggerated,misleading statistics about jobs[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

[6] Samuel Seongseop Kim, Kaye Chon,Kyu Yoop Chung、Convention industry in South Korea:a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

[7] 魏小安,厉新建、旅游产业地位的统计视角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1-5、

[8]王雷震,张帆,李春光、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定量测度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5):54-62、

[9]王友明、旅游业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5-28、

[10]唐志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开发研究,2011(5):59-61、

[11]陈立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度测评――以山东省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35、

[12]左冰、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贡献度分析[J]、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2011(10):82-90、

[13]潘建民,李肇荣等、旅游业对广西国民经济的贡献率[M]、2003、

[14]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 331-334、

[15]邓飞虎,田巧莉、广西县域旅游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009(24):219、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科学推理法(精选8篇)
  • 下一篇:酒店管理实训报告(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