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精选8篇)

时间: 2023-06-30 栏目:写作范文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1

[关键词] 铁;锌;碘;硒;氟;人体健康;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83-02

生命必需元素按其在人体中的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含量0、01%为分界线,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也称痕量元素)[1]。人们在研究了生物体内金属元素存在的状态、结构及其生物功能之后,发现微量元素参与了人体内酶的组成,构成了体内重要的载体和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并与某些疾病直接相关[2]。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只能来自饮食、空气及各种外源性物质,容易产生缺乏或过量,从而引起疾病。因此,研究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是医药学领域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就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揭示它们与疾病防治的关系,促进健康长寿。

1 铁、锌、碘、硒、氟缺乏

1、1 铁(Fe)

铁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必需微量元素,它有参与氧的运输和贮存、参与合成细胞色素和多种金属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1]。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在体内参与氧的贮存、运输。Fe2+也是细胞色素的组成部分,参与氧的利用。当机体摄入铁不足时,往往导致缺铁性贫血、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等代谢紊乱。

1、2 锌(Zn)

锌主要以结合状态(大分子配合物)存在于多种含锌酶中,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尤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内含量最高。锌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缺锌时酶的活性下降,引起有关的代谢紊乱,使人体发育和生长受阻、厌食,影响生殖、皮肤病变并发炎症、伤口愈合差,味觉减退及胎儿畸形等。缺锌对生长期儿童影响最大,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性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甚至智力发育障碍[3-4]。

1、3 碘(I)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碘缺乏会出现甲状腺肿大、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还可导致不可逆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克汀病(呆小症)等一系列症状。缺碘可累及整个人群,由于婴幼儿和儿童对缺碘比较敏感,缺碘对他们的危害最大[5]。长期服用碘盐可以防治缺碘性疾病。碘缺乏过去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地方病,现在认识到它是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2]。

1、4 硒(Se)

硒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抗氧化。硒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和降低癌症发病率均有一定作用。人体缺硒将会导致因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硒有抗衰老的功能。硒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关系密切,患者经服用亚硒酸钠进行治疗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这是我国医学上的重大成就之一。硒是人体免疫调节素,既能激活淋巴细胞又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产生,提高人体免疫力。癌症患者的血硒水平比正常人低,癌症的死亡率也与血硒水平呈负相关[6]。

1、5 氟(F)

适量的氟元素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在适当的pH条件下,氟有助于钙、磷形成羟基磷酸石,促进成骨过程,具有预防龋齿、保护牙齿健康的作用。急性氟中毒引起呕吐、呼吸困难、神经损伤及肺水肿以致死亡。地方性氟中毒(即氟斑牙及氟骨症)患者全身疼痛,骨僵直或变形,严重时脊髓损伤或瘫痪。何锦等[7]通过测定阿坝州4个大骨节病县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硒、氟的含量情况,认为病区硒、氟元素与大骨节患病率之间有明显负相关关系,除需进行补硒措施外,还应该辅地增加水氟含量。

2 铁、锌、碘、硒、氟过量

微量元素虽然是人体必需的,缺乏时会导致各种疾病,但是,过量时又是有害的,只有适量才能使人体健康长寿。如铁是必需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组织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2],对分子氧的运送、电子传递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铁的供应或不足,满足不了血红蛋白的需要,将导致缺铁性贫血;反之,如过量输血,不恰当的形成了过量的血红蛋白,导致铁吸收过量,过剩的铁聚集且不被排除体外时,则铁在体内将催化氧自由基的产生,生物组织遭到损伤[8]。研究提示[9],铁过量可能诱发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铁过度沉积会导致神经元坏死,导致脑萎缩。妊娠期高浓度的SF可导致早产、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10]。长期大量补锌可发生慢性中毒,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甚而导致肝铁含量下降,发生顽固性缺铁性贫血[11]。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和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12]。体内硒水平过高,可导致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紊乱,铁代谢失常,贫血,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发生心、肝、肾的病变。氟过量会使牙釉质受到损害,出现压根发黑,牙面发黄、粗糙,失去光泽,牙齿变脆,还会使许多器官系统受损[2]。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从地方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失调、某些肿瘤以及新药和营养素,从减轻病状至增进健康和防止衰老,无处不显出生物微量元素的活力,合理发展和利用微量元素对预防和诊断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孙长峰,郭娜、 微量元素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28(2):64、

[2] 铁步荣,贾桂芝、 无机化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41-346、

[3] 胡焰,韩光宇,王健,等、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初探[J]、 当代医学,2011,17(31):152、

[4] 牛丽凤,刘剑辉、 微量元素锌与儿童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35-236、

[5] 陆玉培、 碘缺乏病防治现状及干预措施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61、

[6] 李军,张忠诚、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28(5):15、

[7] 何锦,安永会,贾小丰,等、 阿坝州饮水中硒和氟元素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J]、 地下水,2012,34(2):9、

[8] 刘斌,刘志红、 无机化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225、

[9] 姚蕾,王晓平、 关注铁过量与神经退行性疾病[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5):388、

[10] 贺木兰,程海东、 孕期补铁导致的高浓度血清铁蛋白对母儿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25(31):4632、

[11] 王丕玉,刘海潮、 锌失衡与人体健康[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 12(7):50、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2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新古典自由主义思潮推动下西方国家“第三部门”的蓬勃发展、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职业化管理需求,一些大学如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为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先后开设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与服务巨大需要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作为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次年秋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率先试点招生,随后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迅速增加,到2006年全国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校多达303所。与开办高校多、招生规模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高校培养目标不清晰、方向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专业特色不明显、就业出口不畅通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该专业的社会声誉直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解决的根本思路是对人才培养模式逻辑起点的正确认识和逻辑体系的完整构建。本文试图以多元化结构与平衡的视角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层次有用人才,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相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高等教育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本科阶段教育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种中间阶段的教育而非终极教育,研究生教育将日益扩大并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当代高等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内在地要求本科阶段教育更多的体现为素质教育而非职业教育,相应地,本科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多地体现为素质取向而非职业取向,传授与训练多种知识、技术与能力将成为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文理渗透”、“理实交融”、“多学科交叉”、“跨学科学习”等将成为本科阶段成功教育的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结构将被不断采用并成为一种本科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2、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势的外在要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类组织处于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一方面,许多问题(无论是技术的还是管理的)的复杂性程度在不断提高,有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需要相关工作者了解、熟悉、掌握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知识结构的人员将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行业新旧更替的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重心转换的频率不断加快,复合型人才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而明显地比单一型人才更具优势,这同样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结构提出了要求。

3、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科交叉、各学科知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学科和专业发展,这已是不争事实,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作为一种制度保证,有利于学科交叉而形成学科互补,有利于专业基础的夯实而形成专业特色,从而成为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特别是像公共事业管理这样的新兴专业,没有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撑,不吸纳其他相关学科的丰富“营养”,就无法想象它能够茁壮成长,更无法想象它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和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的构建设想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的内涵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的一体化联动,从而形成自组织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以系统的观点,强调从招生到就业各环节的平滑过渡、紧密衔接和闭环反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就业/升学渠道和师资结构等环节。

1、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特别是毕业生的不断输出,各高等院校都已注意到培养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不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很低等。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以重新审视,这也说明单一化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以及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就是在目前专业不成熟、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就业岗位接纳度不大的特定历史时期,根据各校各地实际,基于分类培养的思路,而对人才培养设定多个目标、多条路径,从而形成培养目标体系。比如把一部分实践能力强、富于创业精神的学生往企事业(含公益性企业)方向培养(就业主导型目标),把一部分有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往公务员方向培养(准公务员型目标),把一部分刻苦钻研、品学兼优的学生往研究生方向培养(知识发展型目标),通过诸如此类的分类培养,能够使培养目标更切合实际需求,目标达成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2、课程体系构成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培养目标和分类培养思路,课程体系构成必须多元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多元化,是指课程设置不仅要有理论类课程,而且要有较大比例的实践类课程。理论类课程不仅要有体现专业性质的基础平台课程,而且要有体现多元培养目标的模块方向课程;实践类课程不仅要有课程知识运用的操作环节(如社会调查、公文写作),也要有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研究环节(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还要有实际或仿实际工作的实践环节(如各类实习、模拟实训、社团活动)。另外,就理论类课程而言,除了开设公共(事业)管理类课程以保证专业性质与方向不偏离外,也要适当开设企业管理类实用课程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还要适当开设人文、理工、科普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理演算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熟悉、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3、就业/升学渠道的多元化

由于事业单位改革难度较大,进程相对滞后,且目前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还不高,人员进出受体制性因素制约,就业容量受限;“第三部门”不发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规模不大,对专业化管理要求不高;公务员考试不设“公共管理”专业门槛,相反本专业毕业生经常被挡在有特定专业要求的单位的招考资格之外,专业优势经常难以有效发挥;现行的研究生专业设置目录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只有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相近专业方向,给升学考试带来一定的专业壁垒阻碍。从而追求单纯的“出口”模式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多元“出口”模式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上,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比就业专一性更重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升学渠道的多元化,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强调公共精神的理念基础上,依据“管理主义”的共性特点,学生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社区、企业等在内的各类组织事务性、管理性岗位上广泛就职或升学读研,注重“出口”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从而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的良性运作机制。

4、师资结构的多元化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建立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基础之上,关于社会领域内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既要以管理学科为基础,构筑起由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多学科知识结(下转273页)

(上接272页)构基础,又要以适应多元化职业发展要求为目标,加强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构建一种动态均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决定了此专业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即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来自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这群人组合在一起以团队的方式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积累,一方面可以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学科交叉和融合,推动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良性发展。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的动态平衡

根据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而系统内外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系统内各序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使系统不断产生新的结构,从而推动系统自身功能的升级发展。如果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促使构成该系统的多元要素之间发生竞争和协同的作用,并由此建立动态平衡的机制,那么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从一种平衡态发展到另一种平衡态,则可实现专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结构的动态平衡的机制,关键是实现理论、技能与实践教学等要素间的竞争和协同、人文社科知识与理工知识传授等要素间的竞争和协同、专业特性突现与管理共性并具等要素间的竞争和协同、多样化延展与特色化追求等要素间的竞争和协同。通过这四个方面要素间的竞争和协同,促使“文理渗透”、“理实交融”、“多学科交叉”、“跨学科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落实,能够形成专业发展动态平衡的机制,从而实现专业建设基调由“环境适应型”向“内涵特色型”转变,形成“公共精神”与“管理主义”的有机融合的公共事业管理独特学科体系,继而增强专业和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娄成武,郑文范,等、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2)、

2、李燕凌、拓宽农业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3、李燕凌,凌云、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9)、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3

【关键词】多元化;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发展

文化是人们的精神食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进行创新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如今,世界文化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进行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体系等许多方面。声乐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声乐教学是培养声乐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在多元化背景下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是当今声乐教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声乐教学不单单是声乐技能和声乐理论的教育,还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关联。传统的声乐教学比较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唱歌技能、发声原理和声乐知识等,但是学生依旧存在着许多课堂未能传授的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日益引起师生的关注。为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继续发展,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并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1]。

二、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师资力量匮乏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教师短缺和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显现出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面对广大声乐听众,声乐教学的改革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果没有变革观念和变革准备,改革措施就不会得到不断深化。在新时代,声乐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专业素质是指个人技能,教学能力是教师的主要要求,而综合素质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声乐教师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需求。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不仅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降低了入学标准,直接造成声乐专业学生激增、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学生发声条件、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已成为未来限制声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当中难免存在对声乐学习不感兴趣、领悟能力低的学生。针对上述问题,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改革声乐教学模式。

(三)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是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缺乏特色和个性。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目前,高校声乐教学大多数都受限于课堂教学,从理论课的学习到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或训练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没有给学生提供创造练习的平台和空间,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另外,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等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升[2]。

(四)高校声乐教育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资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发展。另外,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与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无论是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是缺乏专业技能,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高校声乐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声乐素质,还可以大大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五)高校声乐教学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课堂评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评估环节不够重视,缺乏教学效果反馈体系,不能利用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并且当前评估方法过于单一,且缺乏公正性与合理性,课程测验的最终成绩占评估结果的大部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述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入已是必然,其可以使声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改善,使声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声乐人才[3]。

三、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一)变单一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改变之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设置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声音条件和兴趣爱好等,并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方法的设置,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利用举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来[4]。

(二)声乐理论与技能多元化教学高校声乐教师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打破老式的教育观念,改变课堂上声乐教学的传统方式,运用多元化声乐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方式。如此,声乐学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表演技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声乐人才。在进行课堂声乐教学时,声乐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学评估是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做出的最终评估,从而使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多元化教学评估系统使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改进,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引入多种评估机制,将评估内容多样化,纳入自我评估、师生评估和相互评估等评估形式,打破以往只通过成绩进行评定的局限性,可以对评估内容进行拓展,如思想道德、实践创新等都可以作为评估的内容。

(四)拓展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教师是课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对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高素质不止包括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新颖的教育理念。只有合理应用多元化教学理念,接触最新颖的多元声乐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才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知识和相关音乐技能。因此,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声乐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另外,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声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力争建立多元化的高校声乐教师队伍,以此更好地培养高校声乐学生的声乐素养,促进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5]。

(五)鼓励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实践文化和艺术的表达始终与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龚琳娜《忐忑》的表演中,她的歌声仍然属于民族声乐的范畴,但她的歌唱风格带有多元文化特色。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声乐教学的价值取向我们是无法规避的。高校声乐教育需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指导学生展现出丰富且多元化的声乐表演。具体而言,就是除了有效融合本土与多元化声乐文化内容、特色和方法外,还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在艺术实践中表演和创造各种音乐文化。同时,通过实践也可以更加直接地指导声乐老师探索和总结多元文化背景下声乐教学改革的经验。

(六)进行多元化的情感体验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欣赏各种声乐作品,学生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情感进行体验。学生通过欣赏声乐作品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具体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歌曲。对于个性开朗的学生,可以选择热情欢快的歌曲让学生欣赏、演唱,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也可以轻松进入歌曲的状态,使歌曲的情感很容易就会表达出来。教育情感体验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6]。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4

论文摘要:附录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等多个知识体系,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习题命制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利用与开发的研究。

附录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高中化学的大部分知识体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教材中零散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如“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基本操作与气体发生装置”;(2)为某些抽象理论提供必要支持的科学原始数据,如“人体内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等;(3)课本某些内容的补充、延伸,如“几种常见塑料的外观”,“常见合金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或教师对教材附表的使用仅停留在浏览、查询的最初阶段,而忽略了附表所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本文试结合具体的操作,举例说明此类资源合理开发的若干措施。

一、苏教版化学教材附录(或表)的统计与分类

I、统计:本文共统计了我省正在使用的七套苏教版教材,附录共计32个。

2、分类:按知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据上可知:附表中涵盖了高中化学中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等多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注定它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附表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立足本位,让附表成为课堂教学辅助资源

教学片段:

《化学与生活》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中的“人体必需的元素”部分。

师:元素周期表中112种元素的发现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蕴含大量元素的宝库,真有些犷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呢?必需的元素有多少种?按照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又是如何分类的呢?请查阅课本后附表4“人体内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相关内容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查表,讨论。

生:人体内含有的元素有印种以上,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7种。含量高于0、01%的有11种,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有16种,称为微量元素。

师:缺乏必需元素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日常饮食来补充必需元素。许多常见的食物中富含各种元素,请结合课本附表5“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说说缺钙、缺磷的患者可以多吃哪些食品。b_break]

生:缺钙,豆腐等豆制品、牛乳等乳制品;缺磷,花生仁、卿鱼、鸡蛋等。……

点评:附表的存在,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信息检索提供了可能。师生之间通过一问一答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学生为寻找正确答案所做的查询、比较、归纳等活动又使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除了作为教材补充资料的可查询、可检索的基本功能,附表还有一定的规范指导功能,如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处理、基本操作与气体发生装置、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等。

(二)挖掘内涵,让附表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命题资源

例:以下表格摘自《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附表n、m、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I)在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的溶液中,逐滴加人MgCl2稀溶液,刚开始生成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2)25℃时,AgCI, Agar, AgI三种盐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考查要点: 与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3) 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水解原理、离子反应问题

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涉及水解原理、离子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考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整合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能力。原本我们熟视无睹的教材附表在重新组合设计后,隐藏的知识点一一显现。正所谓“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学生通过类似练习,可以逐渐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完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飞跃。

(三)拓展外延,让附表成为研究性学习资源

1、直接作为课题使用。

如:根据《化学与生活》附表6“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笔者与学生共同拟定的研究性课题为: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调查。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5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氨基酸;营养元素;测定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又称鼎突多刺蚁,分类上属于膜翅目,蚁科,蚁亚科,蚁属[1]。《本草纲目》记载,拟黑多刺蚁“扶正祛邪、补肾强身、活血化瘀、延年益寿。食之益气力、泽颜色。”《中药大词典》记载,拟黑多刺蚁对抗衰老有奇效。在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等疾病均有临床应用。小兴安岭拟黑多刺蚁的氨基酸和营养元素含量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其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1 实验材料

拟黑多刺蚁取自小兴安岭伊春,采用真空冻干机冻干,粉碎备用。

2 实验方法

2、1 仪器和设备 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真空泵;恒温干燥箱;日本岛津AA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2、2 试剂 16种氨基酸标准品:除脯氨酸为200 nmol/mL外,其余均为100 nmol/mL,6、0 mol/L盐酸溶液;各种营养元素的标准溶液:钾、钠、钙、镁、铜、锌、铁、锰标准储液;硝酸(优级纯)、盐酸(优级纯)、高氯酸(分析纯)。

2、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试条件 分析时间:30 min;离子交换柱:4、6 mm×60 mm(规格)、3 μm磺酸型阳离子树脂;柱温:57℃;反应温度:135℃;分离缓冲液流速:0、40 mL/min;茚三酮反应液流速:0、35 mL/min;波长:570 nm、440 nm。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试条件 采用火焰法进行测试,测试条件见表1。

表1 AA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测试条件(略)

2、5 样品的制备

2、5、1 氨基酸上机样制备 准确称取样品置于水解管中,精确到0、0001 g,称样量在30 mg左右, 平行样3个;在水解管内加6、0 mol/L盐酸15、00 mL,1%巯基乙酸1、00 mL,盖上胶塞,用真空泵抽至真空,将此水解管封口后置于(110±1℃)的恒温干燥箱内水解22 h,水解结束后将水解液过滤并转移至50、00 mL容量瓶并定容。吸取滤液1、00 mL于25 mL烧杯内,在真空干燥机内蒸干,用1-2 mL水溶解后再蒸干,重复2次,最后残留物用0、02 mol/L盐酸1、00 mL溶解,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2、5、2 营养元素上机样制备 称取1、0000 g左右样品置于消化管内,加入4∶1的HNO3∶HClO4混酸15 mL左右,用远红外消化器加热至沸腾,有大量棕色气体产生,再继续加热,温度控制在200℃左右,直至冒白烟近干为止,取下冷却。加适量去离子水润洗并转移至50、00 mL容量瓶中后定容。

3 结果

3、1 拟黑多刺蚁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2。

表2 拟黑多刺蚁中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干物质)(略)

注:E为必需氨基酸总量,T为氨基酸总量;#为必需氨酸。

3、2 拟黑多刺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结果 见表3。

表3 拟黑多刺蚁中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干物质)(略)

4 讨论

研究表明,小兴安岭拟黑多刺蚁中1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各种氨基酸含量均衡,氨基酸总含量为44、3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4、72%,可见拟黑多刺蚁是一种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既可药用也可食用。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甘氨酸[2]、丙氨酸含量次之。

本研究表明,拟黑多刺蚁富含钾、钠、镁的含量也较高,钾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3]。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锌含量最高,铁和锰含量也较高,锌是许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维持细胞膜结构,还可增进食欲,保护正常的味觉功能[4],微量元素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锰参与许多酶的合成与激活,是维持正常骨结构、生殖中枢系统的必需元素[5],铁不仅与造血功能密切相关,还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另外还与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组织呼吸等过程有关。本文对拟黑多刺蚁中微量元素[6-7]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对于拟黑多刺蚁药用价值的开发、药理药效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其新型的中药制剂的研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泓平、蚂蚁·人类[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2、

[2]宋秀梅,尹秋响,王静康、甘氨酸的应用及生产技术[J]、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03,25(2):55-60、

[3]阎晓海、钾元素的营养保健作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7,(8):26,43、

[4]吴 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

[5]张忠诚,张忠玺,张荣广、锰与人体健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2):59-60、

[6]保志娟,方云山,丁中涛,等、分光光度法研究芦丁-铜配合物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J]、光谱实验室,2005,22(2):253-256、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6

人体微量元素平衡

研究进展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生命体。虽然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但却起到了重要的生理作用,它们作为酶、激素、维生素、核酸的成分,参与生命的代谢过程[1]。从某种意义上说,微量元素比维生素对机体更需要。如果某种元素供给不足,就会发生该种元素缺乏症;如果某种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可发生中毒,可见微量元素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机体内的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的摄取方式一般为饮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实现多样化饮食,有利于维持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平衡,保持人体健康。

1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1 抗氧化作用

人体内存在多种自由基物质,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机过氧基、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不稳定,可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严重时可引发自由基反应,对DNA、RNA、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造成过氧化损伤,导致衰老和老年多发病[2]。人体内存在中止自由基反应、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其中抗氧化剂有硒、类黄酮、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辅酶Q、谷胱甘肽等;抗氧化酶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3]。上述物质共同构成人体的抗氧化防御机制。

1、2 输送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有输送物质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是由铁(Ⅱ)和原卟啉形成的金属卟啉配合物。血红蛋白具有输氧功能,与微量元素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铁是血红蛋白中氧的携带者,没有铁就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氧就无法输送,组织细胞就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机体就不能生存。铁(Ⅱ)和原卟啉形成的配合物—血红素,是天然的氧载体,担负着血液输氧等异常重要的生理功能[4]。

1、3 活化中心(催化)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使酶蛋白的亚单位保持在一起,或把酶作用的化学物质结合于酶的活性中心,在生物机体内起着活化中心的作用。如机体内两种重要的锌酶—碳酸酐酶和羧酸酶[5],碳酸酐酶是主要的蛋白质成分,它含一条卷曲的蛋白质链和一个锌(Ⅱ)离子,能催化CO2的水合作用;羧酸酶含一条30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链加上一个锌(Ⅱ)离子,能催化蛋白质羧端肽键的水解。在生物体内,铜蓝蛋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铁的生理代谢过程中,能催化氧化铁(Ⅱ)变成铁(Ⅲ),还能在肝脏内将铁(Ⅲ)还原成铁(Ⅱ)。其它的一些微量元素,铁、钴、锰等,也能和巯基、羰基、异吡唑基、氨基、羟基等配位基或分子基团相络合,形成络合物,存在于蛋白质的侧链上,起着不同的活化中心的作用。

1、4 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特异的生理作用

微量元素是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已知体内千余种酶大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微量金属原子。微量元素可以在激素的分泌、活性以及与组织的结合等环节影响激素。如缺少这些微量元素,就不能合成相应的激素或维生素,机体的生理功能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如含微量元素钴(Ⅲ)的维生素B12,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叶酸的储存以及硫醇酶的活化等,它还能促使红细胞的成熟,没有它,血液中就会出现一种没有红细胞的巨红细胞,引起恶性贫血症[6]。

1、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人体缺锌或缺硒时,可引起胸腺、脾脏、淋巴结功能不全甚至萎缩,胸腺素生成减少、活性降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明显影响;补充适量锌或硒可显著增强免疫应答。研究证明,硒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这种细胞对各种异物都有杀伤作用,不需要预先致敏抗原,也不依赖抗体[7]。IL-1、IL-2及干扰素(IFN)的产生与锌有关,硒也能促进IFN和IL-1的产生,并能增强IL-2的活性。

2 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的现状

2、1 地区差异导致机体内微量元素不足

地壳形成时,土壤的结构、组成就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各地区所含微量元素也会因地域的差别而含量不一样,某一种元素在某个区域是富含元素,但可能在另一个地区是稀少甚至不含的元素。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食物链不完善,缺乏的微量元素就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被吸收,人体就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如有文献报道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锰等微量元素,当地人缺锰与当地的水土缺锰有关[8]。

2、2 挑食、偏食引起的微量元素缺乏

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摄入依靠饮食、呼吸等方式,但主要是依靠饮食,平时饮食时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会直接影响到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到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和功能。

2、3 环境污染引起的微量元素中毒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化工产品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农药、化肥和日用化工品的频繁使用,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严重地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大量的有毒微量元素进入了人体内,部分生命必需元素严重超标,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3 食物中影响微量元素吸收代谢的因素

3、1 膳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人体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食物和水,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影响人体微量元素营养水平的首要因素。若食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很低,即使该元素生物利用率很高,也难满足人体需要。Hunt等[9]以同位素65Cu做标记,测定素食者和非素食者铜的表观吸收率,由于素食食物铜含量较高,虽然肉食者食物的铜吸收效率比素食者高,但还是表现出素食者总的铜的吸收高于肉食者。Kristensen等[10]对植酸含量相同的素食和肉食者的锌吸收进行了比较,素食者的食物锌含量比较低,而肉食者食物锌含量较高,导致素食者总的锌吸收比较低,该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微量元素含量是影响其吸收的重要因素。

3、2 食物类型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3、2、1 动物性食物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动物性食物可以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形成复合物,使微量元素吸收率增加。Baechd等[11]在铁生物利用率较低的食物中加入少量肉类,观察其对非血红素铁吸收促进的剂量依赖关系,发现膳食中加入小量的肉类(≥50 g)能够增加高植酸低维生素C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率。

3、2、2 植物性食物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作用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植酸、草酸等,这些物质在肠道pH值下与微量元素螯合,抑制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Fredlumnd和Manary的研究[12-13]均显示了降低食物植酸含量能够提高锌吸收,改善锌营养状况。Kristensen等[14]的研究在相同植酸含量肉食和素食者中,观察到两组的锌表观吸收率相同,也说明了植酸含量是影响锌吸收的一个因素。

3、3 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食物中的微量元素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膳食中某种元素过量能影响另外一种元素的吸收代谢,我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营养素吸收影响的重要性。锌和铁是膳食中相互影响的两种元素,并且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Uthus[15]等对铁和锌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自然界中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并非是线性的,以线性的统计模型研究铁和锌相互作用是不恰当的,铁和锌之间的一些细微的联系我们仍然没有认识到,他们用雄性断乳SD大鼠5×4阶乘的实验设计,给大鼠喂以几个剂量的铁和锌,在7周后,检测大鼠的血液学参数和血浆铜蓝蛋白和胆固醇,揭示更广范围的膳食铁和锌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以及定量分析结果,最终认为铁和锌的相互作用在营养学上是很重要的,膳食铁能够影响膳食锌在血浆中的参数。

4 健康饮食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平衡

4、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特别是一些动物的肝脏等,含有丰富的硒、铜、钴等微量元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功能有重要的意义,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平常饮食时也不能挑食和偏食,因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营养如何丰富,也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荤食与素食要搭配适当,不可挑食或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2 有选择地摄食

目前,引起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有多种,比如严重地挑食偏食会引起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失衡;还有不少地区发现食物链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也影响了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因此,要维持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平衡,一方面应重视农业生产中的微量元素的营养问题,在蔬菜生产中科学施用含微量元素的肥料,有效提高蔬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方面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吃一些富含所缺微量元素的食物。微量元素不能由体内合成,主要来自食物,因此,饮食疗法是补充和预防微量元素缺乏较为理想的途径。

5 结语

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应讲究合理的膳食结构,既要有充足的能量供应,还需要有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微量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从机体组织的建造、修复,到生理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甚至到直接防病治病,都少不了它。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在体内有一个合适的含量范围,超过或不足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特别强调“适量”并且构成合理的微量元素谱,树立科学的平衡营养观,实现多样化饮食,维持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平衡,保证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发挥其正常的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治病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敏、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3, 20 (3): 41-44、

[2] 钟秀倩,钟俊辉、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J]、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1): 61-63、

[3] Reddy MB, Hurrell RF, Cook JD、 Meat Consumption in a Varied Diet Marginally Influences Nonheme Iron Absorption in Normal Inpiduals[J]、J Nutr, 2006, 136(3): 576-581、

[4] 王广仪、亚健康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检测预防[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6, 4(10):41-44、

[5] 齐国礼,金丽红,齐辉,等、微量元素硒的临床应用和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7, 4 (9): 7-9、

[6] 徐常龙,陈义凡,曹世全,等、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保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0 (2): 7-10、

[7] Donangelo CM, Woodhouse LR, King SM, et al、 Supple-mental Zinc Lowers Measures of Iron Status in Young Women with Low Iron Reserves[J]、 J Nutr, 2008, 13(132): 1860-1864、

[8] 吴浩生,黄一燕,陈树干,等、深圳学龄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血清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8): 1500-1501、

[9] Hunt JR, Vanderpool RA、 Apparent copper absorption froma vegetarian diet[J]、 Am J Clin Nutr, 2001, 74(6): 803-807、

[10] Kristensen MB, Hels O, Morberg CM、 Total zinc absorption in young women,but not fractional zinc absorption, dif-fers between vegetarian and meat-based diets with equalphytic acid content[J]、 Br J Nutr, 2006, 95(5): 963-967、

[11] Baechd SB, Hansen M, Bukhave K, et al、 Nonhemeiron absorption from a phytate-richmeal is increased by the ad-dition of small amount of pork meat[J]、 Am J Clin Nutr,2003, 77(5): 173-179、

[12] Mazariegos M, Hambidge KM, Krebs NF、 Zinc absorption in Guatemalan schoolchildren fed normal or low-phytate maize[J]、 Am J Clin Nutr, 2006, 83(1): 59-64、

[13] Manary MJ, Hotz C, Krebs NF, et al、 Dietary phytate reduction improveszinc absorption in Malawian children recovering from tuberculosis but not in well children[J]、 J Nutr,2009, 130(12): 2959-2964、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7

那么,为什么说人类90%以上的疾病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及不平衡有关呢?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人也不例外。地球上已经发现了92种元素,在人体内已检测到81种元素。这81种元素按照它们在人体内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可分为三类,即主要元素、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包括碳、氮、氢、氧。这四种元素构成人体的骨架和肌肉,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糖等。它们占人体重量的95%。人体的60%是水分,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宏量元素包括钾、钙、钠、镁、磷、硫、氯。它们在人体内的含量都超过20克,也是人体皮肤、肌肉、骨骼、细胞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它们占人体总重量的5%左右。钙、磷构成的羟基磷灰石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钾、钠、氯是构成细胞内外液中的重要元素,维持着人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和细胞基本的生命活动:硫是构成人体内各种蛋白质的基本元素:镁在神经信号的传导、细胞代谢的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七个元素中,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是钙,钙在人体内的含量达1200多克,磷为700克左右,钠、钾、硫、氯都是100多克,镁的含量最低,仅为20-30克。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人体内最容易缺乏的是钙,其次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变化,缺镁的人也在逐渐增多。其他几个元素一般不会缺乏。但是钠高会导致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除以上11个元素外,还剩下七十个元素,它们的总重量只占人体重的万分之五,所以叫作微量元素。

对于这七十个微量元素,人类至今还没有完全认识。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和世界粮农组织把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21个元素定为人体必需元素。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又将这21个元素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铬、铁、钴、铜、锌、硒、钼、碘八个元素。人体若缺少这其中的一个元素就会导致一种以上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它们是构成人体内某些活性物质的必需成分。目前,人类对这八个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比如经研究得知,人体内含铁3~4克。铁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它最显著的作用是运送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氧元素。儿童、青少年、孕妇容易出现缺铁。锌在人体内的含量为2-2、5克。它参与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儿童及老人容易缺锌。人体内含铜为80-100毫克(1克等于1000毫克)。它有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是合成胶原纤维的必需元素,还是多种生物酶的辅助因子。人体含铜过多过少都会致病,所以铜与许多疾病有关。补铜必须慎重,应以食补为佳。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为15-30毫克。人们体内碘的含量与当地土壤中碘的含量有关。人体内的碘贮存在甲状腺中,它能分泌使人体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的甲状腺素。缺碘在我国人口中具有普遍性,也是一种地方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儿童呆傻或发育停滞。人体含碘过多也会生病。人体内含硒3~15毫克。人体内的硒含量与当地土壤中硒的含量密切相关。硒的主要功能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人体细胞,使其不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伤,延缓衰老和死亡。克山病是人体严重缺硒而导致的地方性心肌坏死病。老年人由于对硒的吸收下降、排出增多,其体内的硒含量会不断下降。适量补硒,可预防多种慢性病,延缓衰老。但人体内若含硒过多,会产生毒性作用,因此补硒要控制剂量。人体内含钼约14毫克。钼的主要作用是可作为生物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调控一些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一般人不会缺钼。个别地方因土壤中缺钼,也会引发一些疾病。铬在人体内的含量为6-7毫克,主要来自谷类等粗粮食物。铬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很低,但与糖、血脂的代谢密切相关。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多米、精面,使体内的铬含量下降,导致人们容易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补铬时,应补正3价铬,不能补正6价铬,后者对人体有害。钴在人体内仅有1~2毫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维生素B12参与新陈代谢、促进血细胞的生成和释放。一般人很少缺钴。若需补钴,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

第二类是人体可能必需的元素。它们也具有人体必需元素的功能。但是对于它们在人体的代谢情况,至今还不完全清楚。这类元素包括硼、硅、钒、锰、镍。锰在人体内有10~20毫克。它主要通过含锰的生物酶参与糖代谢、胶原合成及激素分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人体正常的生殖功能和脑功能。一般人很少缺锰。锰在人体内要保持适量,过多过少都有不良影响。硅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可达18克。它是骨骼生长、结缔组织生成所必需的元素,也是黏多糖的主要成分。由于食物中含硅较多,一般人不会缺硅。但是人进入老年后,动脉中硅的含量会逐渐下降,会使血管失去弹性。所以老年人适量补硅可减轻动脉硬化的症状。人体含硼10毫克左右,硼主要存在于人的骨骼中。硼能促进骨骼生长,影响钙、镁等元素的代谢,参与甲状腺的分泌。由于人体对硼的需求量低,很少有人缺硼。补充硼可能对防止骨质疏松有好处。钒在人体内有25毫克,它是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一些生物酶的活性中心,还具有促进生血、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由于钒能促进体内的糖代谢,有人尝试用它治疗由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人体含镍16-18毫升,它参与垂体激素的分泌,影响人的生长和生殖功能,还具有促进造血的作用。但是过量的镍会给机体带来损伤,还可能致癌。

第三类是具有潜在毒性、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较低时,可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人体若缺乏这些元素也可能会造成某些生理功能的损伤。但是若体内的这些元素超量,会带来很大的毒害作用。比如氟元素,人体内含氟的标准量是2、6克。人体缺氟时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龋齿,氟过多时又会导致氟骨病和氟斑牙。而氟在人体内的过多量和过少量,差额不大。目前主要应警惕地方性氟中毒,不提倡补氟。锂能促进凝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神经递质的反应。人体内含锂只有2毫克。人体对它的需要量低,一般人不会缺锂,医学上可用它来治疗躁狂型精神病。这类元素中还有铝、砷、镉、锡、汞、铅六个元素。以前它们都深埋在地下,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它们也都存在一些不同的生理活性。后来它们被人类从地底下开发出来,广泛地进入到人的生活中。它们显示出来的主要是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因此有人把它们叫做有害元素。

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篇8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元素;室内设计;应用思路;融合探索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无论是丰富的茶文化理念,还是其茶文化体系内涵,其都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传承价值和意义。当然,整个茶文化体系在当前时展过程中,仍然极具指导作用。而对于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不仅需要丰富设计元素,同时还需要对融入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完善,从而使其能够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对于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如果能够有效应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必然为整个活动内涵丰富提供有效帮助。

1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分析

无论是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还是其中的元素内容,都是当前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中的具体元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具体内涵主要表现为:首先,在传统茶文化元素中,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生态理念,以及具体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规范,都能够对人们具体生活形成有效引导和帮助。当然对于传统茶文化来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同时在整个传统茶文化形成过程中,也对人们正确的生活理念和行为规范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帮助。因此,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如果能够有效认知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为整个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其次,对于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来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物资元素,无论是与茶相关的物质,还是以茶为基础的创作元素,都极其值得传承,客观的说,传统茶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想要从根本上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载体,而这些物质元素就是实现最佳传承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当然,对于传统茶文化理念认知过程中,要从其具体的价值元素切入,通过全面融入,从而实现其最佳传承效果。最后,不仅如此,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必须将其中所包含的具体内涵理念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要求相融合,尤其是要通过创新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为整个传统茶文化传承实现理想效果提供有效帮助。客观的说,在当前整个时念影响下,传统茶文化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内涵,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和价值。

2当前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事实上,对于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当前其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尤其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和效果,同时更是对其理念融入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当前具体的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状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系统化表现为:首先,当前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的系统化融入,尤其是其中未能认识到当前随着消费者自身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其更加注重绿色生态理念的有效融入,尤其是对于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具体居住体验,因此如何将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有效融入整个设计活动中,就极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当然,随着当前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消费者在参与消费过程中,其对各种应用元素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室内设计效果,就必须从消费者绿色生态需要出发,通过有效融入相应元素,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其次,在当前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未能对具体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化创新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当前各种设计活动开展日益成熟,如今很多消费者和设计者在开展设计活动时,其存在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尤其是其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心态,在其看来,其更看中的是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作为室内建筑的一部分,这就使得整个室内设计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大打折扣,客观上讲,随着当前整个建筑活动开展不断成熟,其对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想要满足这一需要,就必须通过融入相应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目标。最后,对于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当前其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未能融入文化内涵的问题和不足,想要实现理想的室内设计活动效果,其必须将相应文化理念系统化融入其中,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价值和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在开展室内设计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就需要其必须将文化内涵成熟融入其中,通过融入具体的文化内涵,其能够使得整个室内设计活动的品质内涵实现实质性提升。但是,对于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如果其不能将文化内涵系统化融入其中,其必然使得整个设计活动缺乏相应内涵元素,从而影响其设计品质和理想的效果。

3当前室内设计活动的客观需要分析

随着当前整个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也需要结合人们的客观需要,予以创新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人们对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理念认知日益成熟的今天,想要实现理想的室内设计活动效果,就需要充分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对于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需要充分满足生态绿色的具体内涵,通过合理选择设计与装饰元素,从而实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水平的实质性提升。当然,之所以要选择生态绿色的具体理念内涵,还与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要求不断提升有着重要关系。客观的说,实现人们健康生活,已经成为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而完善的活动理念和内涵,不仅满足人们的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也与当前整个时展要求之间存在相应匹配性。其次,当前在开展室内设计活动时,其需要充分注重将消费者的具体需要与整个时展的具体特点相融合,尤其是要将当前消费者自身的具体需要放在整个设计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也就是说在开展设计活动过程中,不能脱离消费者自己的消费需要和客观理念。同时,也要充分结合当前整个时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为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创新开展提供有效支撑,而只有在充分满足消费者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最后,对于当前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要充分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要通过选择相应设计素材,通过理念创新和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室内设计效果。不仅如此,在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理念认知日益成熟过程中,人们也希望在开展室内设计活动时,能够展现相应文化元素,特别是对于室内设计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文化元素的应用,从而为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创新开展提供相应支撑和帮助。

4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随着当前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价值认知日益全面,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极其受人们关注和认知。当然,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价值理念进行有效分析,能够为我们有效提升室内设计水平提供实质性帮助。不仅如此,当前人们对整个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要求也在提升,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系统化应用,从而实现理想的室内设计效果。当然,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也为整个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想要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首先需要将整个传统文化和生态内涵融入其中。融入生态元素,是当前消费者自身对健康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元素,如果能够将其系统化融入和应用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生态健康理念的应用要求。而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有效丰富整个设计活动的底蕴和内涵。当然,想要实现茶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活动相融合,其需要选择合适的茶文化元素,通过将设计元素与理念系统化融入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中,从根本上实现两者实质性融合。当然,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活动的系统化融合,其还需要将市场化元素和价值理念融入其中。从市场化视角看,当前想要实现这一理想融合效果,需要对整个设计活动在有效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实质性创新。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其想要充分做到自身理念的有效展现,就必须融入各项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当然,创新的关键在于赋予整个设计活动相应价值内涵,通过将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室内设计活动的系统化创新和理想效果。

5结语

传统茶文化也是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经营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而通过对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诸多元素,无论是文化艺术理念,还是具体的物质元素,都在当前极其值得传承和应用。随着当前建筑理论不断成熟,如今整个室内设计活动理念,还是人们对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都需要进行理念上的提升和元素应用上的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结合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系统化应用,创新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思路。当然将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整个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相融合,其必然能够在充分满足消费者应用需要的同时,实现理想的室内设计效果。

作者:李莉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清媛、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9-132、

[2]单建鑫、传统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探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4):111-114、

[3]张春华、中国庭院元素在现代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3-125、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教育行业培训(精选8篇)
  • 下一篇:五一颁奖晚会主持词(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