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有趣的科学知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1 栏目:写作范文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1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科学兴趣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顺利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形成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呢?

1、 通过直观教具,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直接兴趣

直观的教具,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课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唤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直接兴趣。

例如,在讲授“一片完整的叶”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拣来的树叶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去挑选自己喜欢的观察方法,当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需要时,他们的观察会更细致,动手实验会更积极,思维会更活跃,发言会更热烈,想象会更丰富多彩,久而久之,其科学素养会得到不断提升。

2、利用学生天性,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天性爱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利用学生爱“玩”的特点,用激情幽默的教学,演绎教材内涵的语言,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把”,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教师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自己寻找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理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往往对有最大成功希望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兴趣,对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如果教师能合理地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则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有限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的方法很多,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也可以在观察中探究、在动手实验中探究、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中探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探究要求。但探究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或把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程序。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目的是运用和创新。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提出假设或猜想,学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学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学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问题。

三、充分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定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知识再学习的基础,也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也是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很多人把科学素养的培养理解为能力的培养或科学精神的培养,那是片面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

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取,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很多,如听教师讲授,自己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信息会,家庭科技活动等。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2

1、保护儿童好奇心是诱发科学兴趣的基础

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

2、演示实验与游戏是激发科学兴趣的直接手段

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如传统的“喷泉”实验的演示,能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喷泉般喷薄而出。又如,教学“茎的输水作用”时,简便易行的“两色花”实物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些红墨水,学生会主动培养出两色花,课堂上再来研究学生的成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所学知识牢固。此类方法研究者较多,贵在教师精心选材。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全面发展儿童的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因而广泛适用于各科教学。认识物体的教学常用猜谜游戏入题激趣;在分类教学中常用扮演角色找朋友的方法,使课堂充满情趣;高年级则配上顺口、易记的台词,使知识融入生动的表演之中。我在教学食物网的知识时,给18名学生戴上头饰,配上顺口溜。如演麻雀的学生念道:“小麻雀,唧唧唧,爱吃植物的种子。飞来一只大蝗虫,(嘻嘻)一起把它吃。”边念边用红毛线搭在“它”的“食物”身上,最后用红毛线结成的网就把这些“动、植物”连起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食物网。

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以有学生参与的录相带、录音带、幻灯片为教学手段,对学生兴趣的刺激是很强的,偶尔使用则终身难忘。

3、学生实验与制作是发展科学兴趣的主要途径

实验和制作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和实践意义,渴望更深入地探求;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在三年级新教材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大气压力与压缩空气产生的力混浠不清。仅从概念方面解释,效果极差。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一只气球,一个透明酒瓶,先让学生在空中给气球吹气,然后放气,再把气球放进酒瓶里,气球嘴套在瓶口上,使劲吹气。想一想:你能把气球吹多大?试一试。结果,学生只能勉强把气球吹大一些。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两次吹气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两只气球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原来瓶子里的气球体积增大后,密封在瓶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空气对气球的压力迅速增大,因此,气球不可能象在空中那样吹得很大。而在空中吹气球,气球体积增大后,周围空气流动了,空气对气球的压力无明显增大,气球就容易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缩空气迅速产生弹力,课外活动时,我又安排学生准备材料,制“压缩火箭”玩具,边跟学生一起制作,边给学生讲人造火箭的一些知识。学生在实验与制作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发展了对科学的兴趣。

4、意志的影响是升华兴趣,培养科学志趣的动力

兴趣一旦被坚韧不拔的志向导引,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自然课所涉及的空间地理范围大,时间长,知识面广。实验本身有趣,而抽象概括成科学概念却很困难。这些都时时考验着学生的兴趣、毅力。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思想,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大力实施良好习惯、科学态度及竞争、奖励等措施。我经常用科学家幼年的故事,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5、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科学志趣的活教材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3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探讨

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学的语言、方法和思想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不仅在传统的理工科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的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等科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么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却不愿意去学。对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一种煎熬,能够学得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么重要的学科,学生为什么学不好也不愿意学呢?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就不难了。

一、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知道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认为数学无用

数学与人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数字的表示、基本的商业和金融交易、天气预报、时间、空间、重量和货币的衡量、产品标识、各种图形表格的识别等等,这些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面对的事物。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使数学更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人们需要掌握数学知识,可惜这一点往往被高中的学生所忽略,因为他们小学初中所学的最基础知识已经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大部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无用的。

2、认为数学是枯燥的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抽象性。基于这一特点,大部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都很难理解,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一头雾水。因为数学知识是连贯的,有一点断层,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就理解不了。数学知识又不像其他学科,在课堂上可以加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来使学生理解教师所要讲的知识点,这就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

3、数学能力缺乏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课的重要内容。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到了高中,数学课要逐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三种基本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一步一个拦路虎,在解决问题时,一路磕磕绊绊,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没有了。

二、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这一点要想做到很难,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联系,也就是说,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是显而易见的。要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需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他们身边直接用到的事例才可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课外作业,出租车里的计费机是按什么标准计费的,如何用数学知识揭露骗子的骗术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于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又是连贯的。即使暂时看起来没用的知识,它也是对有用知识的一个前提准备。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学,去学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肯去学了,这还不足以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数学知识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即使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了,枯燥乏味的东西,学生还是不会有兴趣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和乐趣了。数学中的美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一点点渗透给学生,如数字中的美,完全数、勾股数、质数,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等等。数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渗透就有点难度了。要想在课堂所讲的基础知识中找到有趣的数学知识也是不容易的,这时也可以借助数学兴趣小组。在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拼火柴、数字猜谜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而且同样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解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发现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还能满足他们对成功的渴望,这样就会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4

关键词:小学 科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的保证。学生怕学科学多为缺少对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科学,把科学变成有趣的科学。解决好这个"难题",恐怕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如: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水滴里的生物"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水滴里有动物吗?"大多科学生回答是否定的、这时,教师拿出水滴进行观察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有很多生物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用显微镜观察一滴脏水,启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科学是学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他们的眼里,科学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学科,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科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科学学科是亲切、真实的。

例如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先让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然后学生学习做酸奶,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3、组织学生开展编题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学生在编拟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到科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兴趣。

二、利用科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认识和探讨中能唤起科学美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

下面我用例子谈谈如何利用科学美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1,学生学习热胀冷缩时,先用实验研究水在加热后水面上升,体积变大,然后我便引导学生利用科学对称美来思考:水在冷却后水面怎样,体积呢?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了热胀冷缩。

例2,在"看月亮"一节学习月相变化的规律时,我便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规律美来解决此问题。

例1、例2的解法体现了科学对称美及和谐美,令人兴奋,使学生跃跃欲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变色花"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先看一朵纸花,"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转贴于

2、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神奇的水"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水接触得比较多,对水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水的基本性质。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水有什么特点?",他们很难全面回答。通过动手研究: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水,他们对"水有什么特点"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和浓厚兴趣,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科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科学或科学史上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科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力学之父──牛顿"、"生物科学创始人──达尔文"、"科学之神──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四、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 主体地位 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的保证。学生怕学科学多为缺少对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科学,把科学变成有趣的科学。解决好这个"难题",恐怕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1、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1、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水滴里的生物"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水滴里有动物吗?"大多科学生回答是否定的。这时,教师拿出水滴进行观察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有很多生物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用显微镜观察一滴脏水,启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2 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科学是学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他们的眼里,科学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学科,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科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科学学科是亲切、真实的。例如,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先让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然后学生学习做酸奶,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1、3 组织学生开展编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学生在编拟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到科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兴趣。

2、利用科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认识和探讨中能唤起科学美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

3、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变色花"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先看一朵纸花,"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3、2 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神奇的水"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水接触得比较多,对水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水的基本性质。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水有什么特点?",他们很难全面回答。通过动手研究: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水,他们对"水有什么特点"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和浓厚兴趣,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3 给予成功的满足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科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科学或科学史上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科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力学之父──牛顿"、"生物科学创始人──达尔文"、"科学之神──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5、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6

关键词:初中科学、激发兴趣、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初中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科学,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的高峰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奥秘。教学中我们只要引导得当,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在初中科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位教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结合科学学科的特性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科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因此,对上好初中科学的“引言”课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地设计好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导入的形式也很多,如:创设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游戏导入,谈话导入等。通过这些富有激发性的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急于想探索新知识,对下面的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来的,所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在课堂上增设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如在上光学课前可布置学生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在讲热学知识时,给学生演示“烧不死的鱼”这个小实验: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试管底没有异样。在学气压一课时,可演示“倒不掉的水”的实验: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杯子倒过来后纸不会落下,水也不会流出。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都会十分好奇,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会有强烈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很想知道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增设一些随堂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学生对动手实验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着有机会做实验。

三、加强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科学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科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知识,也掌握了生产、生活技能。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结合所学知识,讲述一些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事例。例如:在讲惯性现象时,如增设一个用旋转鸡蛋的办法来区别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讲重力时举例: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学习热学知识时,介绍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讲比热内容时,介绍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的联系到一起,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知识很有实用价,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不隐藏着科学规律,看来神秘的现象其实都能找到科学的答案,科学就在身边,懂科学、了解科学就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7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生兴趣;激发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好奇心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好奇心是一种非常现实和活泼的心理成分,而兴趣则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当然也是学生成才的起点。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内在的驱动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积极主动中深入剖析所有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下是本人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的几点建议。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科学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加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创新动机,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问题的答案,如果教师急于给出答案,容易导致学生的逐渐变得懒散、思维逐渐麻木,甚至会摧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参照物”时,可以引入一个趣味故事:《镜花镜》第七十九回中叙述:宝云问奶公的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回答:“前几天刮了一场大风,将咱家的井刮到墙外去了”。这一奇异性的故事情境,立刻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意识,提高了学习情绪。又如,在讲解“浓硫酸脱水性”时,可以引入“蔗糖碳化”的实验,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创新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灌输式,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学了什么,但并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即使有一定的认知,也被成人的理论过多参与。实际教学研究与经验已经证实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与源泉,初中生对这个世界非常好奇,如能激发出他们对世界探索的求知欲,就会激发出蓬勃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虽有一腔热血却很盲目,缺乏较长时间的持续思考能力,所以提出思考学习非常有必要。思考学习建立在兴趣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思考兴趣点在哪里,再通过兴趣点延伸扩展,一步步理解学习内容的来龙去脉,仔细考虑为了对某项事物有更深入的认识,下一步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进行单科目的理论梳理与多科目的综合整合。例如,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当学习到人类使用金属材料这一知识点时,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人类使用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比较这些材料在地壳中的含量?两种的联系如何?学生通过思考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之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多门学科的兴趣。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各种媒体时刻在传播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既然课本知识是枯燥的,那我们为何不可以将媒体报道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呢?比如讲到艾滋病,我在讲授过程中引入世界艾滋病日,引入电视上关于艾滋病的广告,引入伟大的篮球运动员魔术师约翰逊;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我鼓励学生收看探索发现;比如讲到讲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鼓励学生收看动物世界,并对让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主动引入了各种电影电视频道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专门开设观摩课,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开拓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四、利用科学史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科学知识时,教师要注重展现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一个科学的定理是被怎样发现的?教师将这一问题解释清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在教学“光的色散现象”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历史上牛顿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让学生在介绍中明白“白光是一种复合光”,同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时常告诉学生: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不断探究、不断深化、不断修改的过程。如果离开具体的事例来讲解命题,那我们的科学教学将会变得非常空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例如,为了体现出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可以引用拉瓦锡发现氧气、氮气的科学史,利用这一史实来展现科学家深入探究、不断深化的研究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善于发现,并且加以灵活应用,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长勇、浅议兴趣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04)

[2]朱斌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1)

[3]姚常春、初中科学课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 吉林教育,2010,(08)

有趣的科学知识篇8

关键词:观察;激发兴趣;多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73-01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学科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比以往显得更为重要。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发现、理解、运用的。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已成为当前科学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科知识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一、指导观察,获取知识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自学生周围的事、物等经常接触的环境,我根据教学上的需要,适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摸、去观察,从中获取知识。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习惯、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培养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流程使学生实现了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提升了其科学素养。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十分关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再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来看,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设疑激发兴趣

一种现象或一个道理过早暴露在学生面前,就象一部早知道剧中人物命运和场景结尾的电视剧,很难催人再为剧中人物是是非非付出情感,正如足球比赛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难知输赢。设疑是为了催发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四、实施多元教学方法

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科学教师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进行培养。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2、设置悬念,保持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的讨论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实地考查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如在《冰》一课时,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水结冰后体积是膨胀了,还是缩小了?”并提示,学生在平时吃冰棒时,看到冰棒的柄端是平的,还是凸的或者是凹的呢?学生虽然吃过不少冰棒,但没有观察这一点,这时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老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但老师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通过实验去解决吧。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

3、采用竞赛,强化兴趣

教师要经常在小组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比高低,争第一的竞争势态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4、关注课后,延续兴趣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科研课题申请流程(精选8篇)
  • 下一篇: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