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2 栏目:写作范文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1

一、基本情况

镇(中医院管辖)有5个社区、8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总户数9176户,总人口31742人,农业人口18478人;农村人均收入1257元,人均吃粮400公斤,15—49岁育龄妇女8554人,占总人口的26、95%;18—35岁育龄妇女数3939人,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出生334人,活产332人,死胎死产2人。7岁以下儿童2247人(5岁以儿童1760人,3岁以儿童936人),占总人口的7、08%;0—15岁儿童4313人。预防保健人员26人,其中乡级3人,村级23人,共设有13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为100%,全部为甲级村卫生室。

二、组织管理

年初,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年度防保工作计划,并召开了年度村医工作安排会议。会上,镇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对村医工作做了一些要求和强调,防保科将各村的任务、指标下达到各村卫生室,连同百分计考评标准与村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合同书,并订有奖惩标准。半年对各村进行检查督导,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年底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合同书的考评标准对所辖卫生室进行考评,并兑现奖惩。从行政上、业务上加强了村医的管理,提高了村医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一)培训、督导

一年来,围绕乡村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对在职卫生人员、村医进行培训,自办培训班4期,共培训232人次,其中中医院148人次,村医84人次;召开例会4期,参会人员共108人次。在镇政府、中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坚持每月1人次的下乡监督活动,全年共下乡监督96人次,318天。

(二)健康教育

围绕预防、保健、康复等,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设立宣教室和咨询室,播放录象,在门诊、住院部走道显眼地方及病房粘贴宣传画、标语,门诊大厅有两块宣传板,每月定期出版报,各种卫生节日在街头人口集中地方设点宣传,制作展版,印发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设有咨询电话。另外,辖区13所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村医上门宣传,育龄妇女轮换式学习科普连环画知识。一年来,共设点宣传1()1次,每次医务人员3人,共33人次,168期,粘贴标语60条,粘贴宣传画245张,制作展版11块,发放宣传材料20多种、26500份,医务人员宣传9928人次,接受咨询4372人次;会议培训4期,共培训120人次。18—35岁育龄妇女受教3373人次,孕产妇受教463人。新婚登记人员受教840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果,辖区内13个村卫生室全部严格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三制、四有、七统一”开展工作,严格村卫生室值班、考勤制度,制定健全了村卫生室工作制度;加强了赧场社区卫生室、白家寨村卫生室、香柏河村卫生室、横山村卫生室、杨梅山村卫生室、大坪子村卫生室、新寨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夯实村级卫生保健网,逐年解决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业务用房简陋的问题。继续实行防保人员对各村卫生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保人员和村医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巩固了“围产期保健保偿制”,建立了动员孕妇住院分娩奖惩制和费用包干制,有效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今年对孕产妇管理突出的村卫生室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奖励金额4529元。

(四)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严格执行《龙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管理规定,设置了合管办并保证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了新农合的顺利运行;制订了《镇新农合管理制度》,加强了新农合用药行为的监管。13个村卫生室均按时、按质进行报账制度,并分散、分批张榜公布报销比例及金额。补偿情况:年1至11月份,参合者总得到补偿14530人次,总补偿医疗基金1019141、49元,占可用医疗基金(1597482元)的63、80%。其中:门诊统筹补偿6173人次,补偿医疗基金36278、51元,占可用门诊统筹补偿基金(399370、50)的9、08%;门诊家庭账户补偿5625人次,补偿医疗基金44286、44元,占可用门诊补偿基金(399370、50)的11、09%【其中,慢性病门诊补偿1855人次,补偿慢性病基金92355、79元,占可用慢性病补偿基金(79874、10元)的115、63%;】;住院补偿834人次,补偿住院基金829020、75元,占可用住院补偿基金(1118237、40)的74、14%;住院顺产分娩43人次,总住院医疗费用25800元,补偿住院医疗基金17200元,占可用住院基金1118237、40)的1、54%。可用医疗基金结余578340、56元。年度镇参合率为93、11%(17201/18474),比去年下降2、84%(居民人口不得参与合作医疗)。

(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计划免疫

在计划免疫中,全镇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为目标,着重建立完善计划免疫十本贻账,完成各项指标率,提高afp病例监测报告,做好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及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加强贫困边远山区及免疫空白地区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年共出生儿童321人,0—7岁儿童2302人,建卡2302人,建卡率100%;乙肝疫苗接种321人,接种率100%,及时接种309人,及时接种率为96、26%。年afp、麻疹病例、新生儿破伤风实行“旬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共监测上报36期。年共运转疫苗9次,其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99、43%,麻疹疫苗100%,百白破99、81%,脊灰疫苗99、81%,乙肝疫苗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9、43%。为巩固脊灰强化免疫,年1月进行了一轮强化免疫,应种1330人,0剂次儿童58人,实种1320人,服苗率99、25%、外地儿童应种79人,实种79人,0剂次儿童应种6人,0次剂儿童实种6人,服苗率100%,并进行了查漏补种工作。年6月至12月,积极做好二类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及村医的共同努力,共接种乙肝疫苗(含村级)共2512人。为实现全国消灭麻疹承诺,于年11月对8月龄至14岁适龄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应种数5284人,实种数5256人,接种率为99、47%。

2、疫情监测

在疫情监测上,继续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严格监测“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禽流感零报告及日报告”。主动搜索afp病例。年3月18日云山小学学生发生一起水痘爆发,发病19人,疾控中心、中医院防保科及村卫生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几天努力,疫情最终得到控制。年5月至6月进行“手足口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37期,未发现手足口病;年10月25日至今进行“登革热”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49期,未发现登革热疫情。年,镇共发乙类传染病322例,发病率1014、43/十万,发病居首位的为肠道传染病,其次为性传播疾病,疫情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为98、1%。

在疫情监测上,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有疫情报告各项制度,每季度有疫情分析,疫情自查总结,半年、年度疫情分析。年共进行疫情分析季度4期,半年分析1期,年度分析1期。按《龙陵县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积极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年共上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包含一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菌子中毒)

3、疟疾防治

疟疾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要求完成。年本地居民发热血检702人,血检完成率117%,流动人口涂片治疗670人,完成率111、67%,血检村寨148个组,村寨覆盖率100%,预防服药630人,预防服药率210%,疟疾现症病人治疗15人,治疗率100%,休止期根治63人,根治率100%,病灶点处理63个,疟史访问270人,访问率100%,病灶点处理270个,处理率100%。均为外源性病灶点。年,第五轮疟疾项目“氯伯喹”免费治疗间日疟共368人;act治疗pf108人,浸泡蚊帐1037笼。年疟疾防治做到年头有计划、年终有总结,过程有记录。且每月制定工作计划、总结;季度也制定工作计划、总结。数据资料做到一月一收一报,并按时上报县项目办各种报表及资料。年共上报疟疾报表21期,季报表7期,(分别为第五轮、第六轮)。严格“疟疾基金财务帐”管理,及时兑现疟疾项目款。

4、结核病防治

按照《结核病项目》要求,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年共转诊病人36例,规范、足量、全程对结核病病人实施治疗,共治疗肺结核病人11例,加强督导管理,共督导结核病病人11例,督导45次(其中有1人为自费服药),做到“三见面、三落实、五要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结核病病人的督导及归口管理工作。

5、鼠疫防治工作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方案》和“省、市、县鼠疫防治联防方案”,强化鼠疫“疫情三报”,坚持“零报告”制度,严防鼠间鼠疫的流行,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年度统一灭鼠2次,经费投入10500多元,受益人口人。

6、死因监测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是年一项新开展的工作,主要进行辖区内的死亡信息收集,所有死亡个案必须全部上报,并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中医院做好培训及督导工作。做好质量控制。中医院各科室、全镇5个社区及8个村卫生室共监测上报死亡病例169人,死因报告率100%、网络直报169人,直报符合率92、22%;报告卡完整率93、41%,报告卡规范率90%,卡片与病史符合率91、21%;报告及时率90、80%,培训村医2期,积极做好下乡监督工作,共计下乡监督36次,撰写督导报告4期。

(六)妇幼卫生工作

1、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法规,搞好“围产期保健保偿”服务,巩固保健保偿服务取得的成果,年围产期应入保232人,实入保232人,入保率为100%。

2、“降消项目”工作

我镇严格按照龙陵县“降消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降消项目”工作,利用项目活动,加强了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巩固了三级防保网底建设,搞好怀孕妇女的摸底排查登记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的转诊、急救运行机制,为“两个危急”转诊抢救疏通绿色通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限价收费政策,主动为贫困孕产妇办理救助资金,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年度,镇共办理贫困孕产妇救助卡128人,享受救助金86人,补助金额46720、84元;实行限价收费的40人。在中医院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224人,补助金额151568元;实行限价收费的有91人,补助金额28758、18元。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成功率为100%。

3、爱婴医院工作

继续巩固创建爱婴医院来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年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332人,纯母乳喂养300人,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

4、“三监测、六管理”工作

全年共有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活产332人,建卡322人,产检322人,有早孕检查277人,住院分娩300人,新法接生334人,产后访视322人,系统管理277人;高危孕产妇94人,管理94人,高危产妇68人,住院分娩68人,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无孕产妇死亡。7岁以下儿童2247人,保健管理1697人;3岁以下儿童936人,保健管理705人;5岁以下高危儿童113人,管理113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人数16人。新生儿死亡1人,婴儿死亡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人,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

5、十三项妇幼卫生指标

年度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为3、01/00,婴儿死亡率为9、04/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4/00,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6、99%,产前检查率为96、99%,新法接生率为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0、36%,产后访视率96、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4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5、52%,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5、32%,5岁以下高危儿童管理率为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覆盖率为100%;4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300/332);低体重出生率为1、20%(4/33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82%(16/332)。培训合格率为100%;妇女健康教育率为85、63%(3373/3939)。

6、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妇幼卫生的痕迹资料的归类整理,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信息资料档案,准确及时上报和反馈妇幼卫生院信息。今年上报妇幼卫生信息12期,健全乡级3本8种台帐、村级2本5种台帐,确保县、乡、三级数据上一致,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

按照县对乡镇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并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并进行监测。年,镇共监测1362人,其中孕产妇监测522人,完成任务400的130、5%;新婚保健人员婚前保健监测840人,完成任务数550人的152、73%,共随访hiv/aids6人,筛查出hiv感染者3例。实施母婴阻断0人,发放安全套200盒,年镇村两级共出艾滋病宣传栏期84期,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资料6000多份,受益人口5000多人。年镇对防治艾滋病家庭贫困人员及艾滋病孤儿共计17人,救助金补助14700元。

(八)其它工作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临时性工作任务及参加各种会议。年到上级培训8次,培训村级14次,接受上级督导8次;驾驶员体检524人次。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健康教育范围不广,力度不够,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个别村医业务素质偏低,积极性不强,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

3、防保经费严重短缺,村医不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培训,卫生室设备、器材陈旧老化。

4、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经费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

(二)建议

1、加强村医的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提高村医责任心及业务水平。

2、加强健教宣传,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2

9月1日,召开全地区妇幼计生工作视频调度推进会后,XX县高度重视,认真布署,查漏补缺,进行整改落实现将一周工作小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

9月1日下午,召开了XX县妇幼计生工作推进会,参会人员包括各乡镇乡(镇)长、分管领导、卫生院院长,会上传达了地区调度会精神,卫计委、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分别通报了各乡镇妇幼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金花对今后工作进行安排布署,要求各乡镇及医疗卫生部门,提前谋划,找差距,补短板,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儿童健康。

9月2日各乡镇分别召开妇幼计生工作推进会,要求村(社区)、卫生院、计生专干、宣传员和村医落实责任,相互配合,统筹推进妇幼计生各项工作。

二、加强高危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1、建立各部门沟通协调和定期会商机制,完善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危重孕产妇急救专家组,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责任,切实做好高危孕产妇日常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

2、县人民医院按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及地区6月份指导意见,健全十八项核心制度,加强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急救演练,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等,与自治区、地区人民医院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畅通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

3完善孕产妇“标色法”动态管理,特别中加强较高风险(橙色)以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发现率、救治率及规范管理率,对橙色以上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严密随访、专人管理,高度重视高血压、RH阴性血、疤痕子宫等高危因素,及时与县人民医院对接,做好随访管理,降低死亡率,从根本上保障母婴安全。

4、 加强健康教育力度,通过入户面对面宣讲、微信、国旗下宣讲、农牧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妇幼计生工作宣传力度,特别是对较高风险孕产妇要进行疾病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危险性健康教育,加大日常随访力度;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宣教工作,引导正确婚育观,减少意外妊娠,杜绝大月份引产。

5、 加强儿童保健,通过培训,提高县、乡、村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加强县医院新生儿科和儿科建设,提高救治能力。

6、 利用国债资金,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配置B超等价值1000万元的医疗设备,目前已在招标准阶段,将对我县开展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挥巨大作用。

三、强化计划生育服务,夯实育龄妇女大排查工作成果,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织业务人员,下乡巡回开展上环和妇女普查治疗工作,提高长效节育率。各乡镇卫生院紧密开展单月访视及查环查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盯紧重点管理人群,特别是关注15岁以上未婚女性,开学后将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学校,开展生理卫生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努力降低未婚妊娠发生率,结合全民体检,及时发现未婚先孕和非法生育。

四、下乡巡回手把手对妇幼专干和村医进行云平台录入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9%,切实提高录入质量和及时率。目前利用下午平台开放时间,加紧补录。

五、持续加强重大妇幼卫生项目执行力度,特别是加强两癌筛查的跟踪随访,目前确诊乳腺癌2例,尚有几例还未反馈病历。

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目前已改建完成50平米预检分诊隔离房间。另外将县人民医院的430平米的传染病房调剂给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作为发热门诊,预计10月中旬投入使用。并将发热门诊建设列入全县十四五规划。

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3

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居民健康水平。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农民健康水平,特制定__年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__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责任,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

二、建立健全村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管理组织

1、社区把公共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本年度镇公共卫生工作明确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充实人员,设立办公室,负责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所人员要确保我社区共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落实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合作医疗便民服务、防疫、保健等。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课每季度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要实用,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

2、按时做好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度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收费,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卫生所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五)、妇幼保健

1、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特别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及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2、每月按时管理上报孕产妇及出生儿童,并及时纳入系统管理。

3、每月进行4次下乡入户工作,根据情况按时进行孕产妇、儿童访视。

4、做好妇幼保健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6期。

(六)、防疫工作

1、做好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2、尽职尽责开展工作,按时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结核病筛查、疫情调查上报、疫苗冷链管理、卫生所消毒管理、安全注射工作。每月29日做好预防接种,平时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接种。

3、开展适宜的疾病防治宣传,特别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防疫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共6期。

(七)、慢性病管理

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档和管理。做好老年人体检登记工作。

2、做好每季度一次慢性病随访工作,做好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每月一期,全年共12期。

(八)、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督和指导与管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减少损失。

(九)及时上报各种报表、数据。

(十)、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临时工作。

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二)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进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__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已由每年的15元增加至每年25元。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对服务规范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新的20__年版得的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我辖区内的社区居民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家20__年新的《规范》及省、市、区的相关文件规定,为做好我辖区内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室:

在现有的医院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院在院办公会的会议精神下特成立了共卫生服务部,任命赵健宏为公共卫生服务部主任,负责公共卫生的全盘工作的开展以及各类报表的上报,同时要负责各类台账的完善工作;任命许芹珍为计划免疫科科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工作及报表上报工作;任命杨晓静为妇幼保健科科长,负责妇幼保健工作和儿童保健工作,同时仍需兼职护理部工作;尹天润负责导医工作和慢病管理工作,同时协助主任完成部分文书书写和台账完善工作。

二、 工作目标:

在20__年新的《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目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除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以外均可做,现将具体工作实施的要求如下列出: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和生活环境情况,在填写时一定要按照个人基本信息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填写,有相关疾病史时则应该加入相关疾病的随访表格。同时将建立好的居民健康档案录入到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同时要将居民的档案存档。

(二)、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除去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僧或方式。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板报、橱窗、讲座、播放视频影音资料、开展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布标悬挂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从而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

(三)、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为贯彻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我院一定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我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在接种时一定要按照接种程序和疫苗操作规程进行各类疫苗的接种,同时要及时将接种不良反应报送到相应部门。

(四)、开展妇幼和儿童保健工作

为辖区内0-6岁的儿童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儿访视中要做好出生后7天、14天和28天的新生儿访视工作,要做好相应记录;在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工作人员需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为婴幼儿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在学龄前儿童管理中需每年对其进行一次体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孕产妇管理中对于孕早期则应建议孕妇到妇幼保健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一次随访;在孕中期管理中孕16-20、21-24周个进行一次随访;而孕晚期管理中则应督促孕妇在28-36、37-40周时去有助产资质的医院进行体检随访。

在产后3-7天内,工作人员应上门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在产后42天则应对产妇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四)、慢病管理

主要针对辖区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健康动态的管理,对于在首诊中发现的或者是在建立健康档案时患有慢病的人群应是用慢病的专用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同时每年对此类居民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五)、传染病工作

在日常的门诊坐诊中如发现传染病是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对于瞒报、漏报或者是迟报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每月则应有固定时间(10天为一次)对所有的门诊日志进行巡查。

(六)、老年人管理工作

主要针对辖区内65岁以上来年人进行系统管理,定期的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同时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建议老年人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要为老年人提供自救、互救等相关技能的指导。

三、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我院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统筹的安排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具体工作分配到个人,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部门协商工作,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的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三)、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便制定出各类工作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加之工作目标,以确保本年度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发现问题则应立即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的顺利进行,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

(四)、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本年度我院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档案和老年人档案,通过档案的建立要带动医疗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下半年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请各科室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__年版)》的相关规范和20__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以便将我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__社区卫生服务站

20__年__月__日

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三)

为了确保今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路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20__年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根据人口比例,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两个月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1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六)、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4

2011年我市妇幼卫生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妇幼卫生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一、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一)城乡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根据《市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计划在三年内为全市35-59岁城乡妇女进行一次“两癌”免费检查。2011年计划完成城西、稠江、佛堂、北苑、后宅大陈6个镇(街)20000余例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工作。市妇幼保健院要切实做好组织实施,相关镇(街)中心卫生院做好宣传、组织动员、电子档案录入、阳性病例追踪随访等工作。

(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加强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认识,切实提高叶酸服用率、依从率和知晓率。2011年达到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90%,叶酸服用率≥90%,叶酸服用依从率≥70%的任务目标。

(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各单位对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未能享受补助的户籍人口孕产妇进行原因调查和登记,每月报项目办,项目办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2011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二、加强妇幼保健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一)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工作。市妇幼保健院要以创三乙妇保院为载体,加强和提升医院内涵建设。强化妇幼保健院在妇幼保健管理、母婴保健法专项管理、健康教育、基层业务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二)巩固完善二个“规范化”门诊,争创“示范”门诊。根据《省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省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市乡(镇)孕产妇、儿童保健示范门诊评估标准》的要求,各镇街中心卫生院在标准化建设中,重点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门诊”和“儿童系统保健门诊”的建设,改善妇女儿童卫生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完善,2011年争创两家市“示范”门诊,并通过验收。

(三)加强基层妇幼人员实用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各镇(街)中心卫生院要制定科学的进修和轮转计划,加强基层妇、儿保人员进修学习。新分配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6个月轮转培训,妇幼保健知识由妇保院培训(3个月),临床知识由妇保院或中心医院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者才能独立上岗。市妇幼保健院要针对全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定期聘请省内外及市内专家进行讲课,内容以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识别、体弱儿管理、产科急症的处理为重点,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对高危孕妇、体弱儿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每季对妇幼保健的重点工作、难点、热点进行专项指导和质量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深化母婴健康工程,着重落实各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措施

(一)根据监测资料对近几年孕产妇死亡案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和总结,为控制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信息资源。

(二)结合实际工作重新修订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医疗保健单位职责,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流程。

(三)制定并实施“市危重孕产妇应急救治预案”。通过健全各级产科急救组织、畅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提高市级围产抢救协作小组的应急救治能力、定期进行产科质量检查和指导等工作全面提高产科应急救治水平。

(四)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平产最高限价收费700元,限价接生率≥30%,并纳入年终考核目标。

(五)积极争取设立市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专项基金,使贫困危重孕产妇能够获得必需的保健和有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六)在市妇幼保健院率先开展危重孕产妇监测工作,逐步全市推广。

四、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实施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做好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工作,保证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叶酸服用率、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项目预期目标(2)加强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婚前保健率达到95%以上。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60%(3)继续做好产前筛查工作,尤其要加强产前筛查宣教、转诊及追踪、随访、咨询工作。产前筛查率达到60%以上(4)继续做好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筛查率力争100%,血片合格率、可疑病人召回率均达100%,并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筛查率90%以上。

五、强化依法服务和管理

(一)加强母婴保健服务的依法管理。严格执行机构与人员准入制度,对所有从事助产和节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进行培训、考核、审批,发给相应的母婴保健服务执业许可证和专项技术考核合格证,年内持证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制度,提高母婴保健证件的管理水平。

(二)规范母婴保健服务管理。认真抓好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5

我中心将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结合辖区居民的需求和本中心的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工作如下

一、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意识

1、积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2、做好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响应政府医改的号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于规范内的9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掌握辖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真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及实施计划,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配合下,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卫生宣传日”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确定宣传主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2、社区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3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逐年上升;

4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不低于90;

5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低于85,并建立专项健康管理档案。

二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正确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2、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访视等家庭卫生服务。对特殊人群实行动态服务。

3、继续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中医药服务。

三提高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点服务。帮助重点对象落实避孕措施,开展避孕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晓率。

2、充分利用康复站资源,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康复病人做康复锻炼。

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六、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七、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动员由医院诊治的病人康复后回到社区,对其的整体健康和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新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启动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计划运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本院举办防病治病知识讲座,同时,以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分子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辖区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2020二

xx年,我中心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平台,以创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并按照卫生局下发的文件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人才培养,加快科学建设,促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慢病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国家基本目录内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二、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今年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步完善电子档案。重点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加强对慢性病老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三、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突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逐步使人才结构趋向合理。抓好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是中心发展的重要保证。

针对我中心目前学科建设不甚规范,专科优势和特色尚不明显,人才断档现象严重的情况,有计划的按学科发展需要选派医师外出参加培训、进修深造,依托知名医院的教学优势提高医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之尽快成为中心业务的生力军,全面提升中心的综合实力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健康教育。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3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要有照片存档。要有居民健康资料发放记录,确保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或以上。

二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达到95,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建档时责任医生应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电话或上门访视,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收费,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

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诊率必须达90。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合管人员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90。每月公示本辖区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辖区内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五儿童保健。我中心要求新生儿建卡率达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由儿保医生负责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

六妇女保健。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人保健。加强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人等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90或以上。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免费体检,并开展定期随访,对体检和随访

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加强中医药项目建设。我中心已完成中医馆装修工作,目前对中医药诊疗设配正在配备完善当中,与此同时将重点进行中医人才建设,提高社区中医诊疗能力,并更深入的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

九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水痘、禽流感、埃博拉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五、加大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有着具体内涵的形象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纠建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职工的的思想教育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2020三

一、继续严抓医疗质量,落实奖惩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一站式”服务落实到位,继续在住院部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模式,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置身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的思维出发,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服务。

二、抓住机遇,落实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泛宣传我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高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申报成立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突出办院特色。

四、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基底资料调查。继续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加强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五、加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我中心在20xx年居民建档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20xx年度将达到辖区居民建档率80,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化管理健康档案,并及时完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

六、加强我中心的绩效考评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工作,健全各种制度。

七、20xx年度为居民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

1根据辖区居民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2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建立母婴保健手册,提供孕期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体检项目、每年至少随访4次、进行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4对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每年随访4次。

5对居家的重症精神病人每年进行1-2次全面评估,至少随访4次,做好康复指导。

八、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6

20__年,防保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保健为中心”的工作方针,继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龙陵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和“降消”项目为龙头,紧紧围绕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及降低“两个”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为目标。

一、基本情况

__镇(中医院管辖)有5个社区、8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总户数9176户,总人口31742人,农业人口18478人;农村人均收入1257元,人均吃粮400公斤,15—49岁育龄妇女8554人,占总人口的26、95%;18—35岁育龄妇女数3939人,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出生334人,活产332人,死胎死产2人。7岁以下儿童2247人(5岁以儿童1760人,3岁以儿童936人),占总人口的7、08%;0—15岁儿童4313人。预防保健人员26人,其中乡级3人,村级23人,共设有13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为100%,全部为甲级村卫生室。

二、组织管理

年初,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20__年度防保工作计划,并召开了20__年度村医工作安排会议。会上,镇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对村医工作做了一些要求和强调,防保科将各村的任务、指标下达到各村卫生室,连同百分计考评标准与村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合同书,并订有奖惩标准。半年对各村进行检查督导,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年底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合同书的考评标准对所辖卫生室进行考评,并兑现奖惩。从行政上、业务上加强了村医的管理,提高了村医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一)培训、督导

一年来,围绕乡村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对在职卫生人员、村医进行培训,自办培训班4期,共培训232人次,其中中医院148人次,村医84人次;召开例会4期,参会人员共108人次。在镇政府、中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坚持每月1人次的下乡监督活动,全年共下乡监督96人次,318天。

(二)健康教育

围绕预防、保健、康复等,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设立宣教室和咨询室,播放录象,在门诊、住院部走道显眼地方及病房粘贴宣传画、标语,门诊大厅有两块宣传板,每月定期出版报,各种卫生节日在街头人口集中地方设点宣传,制作展版,印发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设有咨询电话。另外,辖区13所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村医上门宣传,育龄妇女轮换式学习科普连环画知识。一年来,共设点宣传11次,每次医务人员3人,共33人次,168期,粘贴标语60条,粘贴宣传画245张,制作展版11块,发放宣传材料20多种、26500份,医务人员宣传9928人次,接受咨询4372人次;会议培训4期,共培训120人次。18—35岁育龄妇女受教3373人次,孕产妇受教463人。新婚登记人员受教840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果,辖区内13个村卫生室全部严格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三制、四有、七统一”开展工作,严格村卫生室值班、考勤制度,制定健全了村卫生室工作制度;加强了赧场社区卫生室、白家寨村卫生室、香柏河村卫生室、横山村卫生室、杨梅山村卫生室、大坪子村卫生室、新寨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夯实村级卫生保健网,逐年解决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业务用房简陋的问题。继续实行防保人员对各村卫生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保人员和村医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巩固了“围产期保健保偿制”,建立了动员孕妇住院分娩奖惩制和费用包干制,有效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今年对孕产妇管理突出的村卫生室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奖励金额4529元。

(四)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严格执行《龙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管理规定,设置了合管办并保证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了新农合的顺利运行;制订了《__镇新农合管理制度》,加强了新农合用药行为的监管。13个村卫生室均按时、按质进行报账制度,并分散、分批张榜公布报销比例及金额。补偿情况:20__年1至11月份,参合者总得到补偿14530人次,总补偿医疗基金1019141、49元,占可用医疗基金(1597482元)的63、8

0%。其中:门诊统筹补偿6173人次,补偿医疗基金36278、51元,占可用门诊统筹补偿基金(399370、50)的9、08%;门诊家庭账户补偿5625人次,补偿医疗基金44286、44元,占可用门诊补偿基金(399370、50)的11、09%【其中,慢性病门诊补偿1855人次,补偿慢性病基金92355、79元,占可用慢性病补偿基金(79874、10元)的115、63%;】;住院补偿834人次,补偿住院基金829020、75元,占可用住院补偿基金(1118237、40)的74、14%;住院顺产分娩43人次,总住院医疗费用25800元,补偿住院医疗基金17200元,占可用住院基金1118237、40)的1、54%。可用医疗基金结余578340、56元。20__年度__镇参合率为93、11%(17201/18474),比去年下降2、84%(居民人口不得参与合作医疗)。

(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计划免疫:在计划免疫中,全镇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为目标,着重建立完善计划免疫十本贻账,完成各项指标率,提高AFP病例监测报告,做好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及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加强贫困边远山区及免疫空白地区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20__年共出生儿童321人,0—7岁儿童2302人,建卡2302人,建卡率100%;乙肝疫苗接种321人,接种率100%,及时接种309人,及时接种率为96、26%。20__年AFP、麻疹病例、新生儿破伤风实行“旬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共监测上报36期。20__年共运转疫苗9次,其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99、43%,麻疹疫苗100%,百白破99、81%,脊灰疫苗99、81%,乙肝疫苗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9、43%。为巩固脊灰强化免疫,20__年1月进行了一轮强化免疫,应种1330人,0剂次儿童58人,实种1320人,服苗率99、25%、外地儿童应种79人,实种79人,0剂次儿童应种6人,0次剂儿童实种6人,服苗率100%,并进行了查漏补种工作。20__年6月至12月,积极做好二类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及村医的共同努力,共接种乙肝疫苗(含村级)共2512人。为实现全国消灭麻疹承诺,于20__年11月对8月龄至14岁适龄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应种数5284人,实种数5256人,接种率为99、47%。

2、疫情监测

在疫情监测上,继续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严格监测“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禽流感零报告及日报告”。主动搜索AFP病例。20__年3月18日云山小学学生发生一起水痘爆发,发病19人,疾控中心、中医院防保科及村卫生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几天努力,疫情最终得到控制。20__年5月至6月进行“手足口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37期,未发现手足口病;20__年10月25日至今进行“登革热”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49期,未发现登革热疫情。20__年,__镇共发乙类传染病322例,发病率1014、43/十万,发病居首位的为肠道传染病,其次为性传播疾病,疫情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为98、1%。

在疫情监测上,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有疫情报告各项制度,每季度有疫情分析,疫情自查总结,半年、年度疫情分析。20__年共进行疫情分析季度4期,半年分析1期,年度分析1期。按《龙陵县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积极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20__年共上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包含一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菌子中毒) 3、疟疾防治

疟疾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要求完成。20__年本地居民发热血检702人,血检完成率117%,流动人口涂片治疗670人,完成率111、67%,血检村寨148个组,村寨覆盖率100%,预防服药630人,预防服药率210%,疟疾现症病人治疗15人,治疗率100%,休止期根治63人,根治率100%,病灶点处理63个,疟史访问270人,访问率100%,病灶点处理270个,处理率100%。均为外源性病灶点。20__年,第五轮疟疾项目“氯伯喹”免费治疗间日疟共368人;ACT治疗PF108人,浸泡蚊帐1037笼。20__年疟疾防治做到年头有计划、年终有总结,过程有记录。且每月制定工作计划、总结;季度也制定工作计划、总结。数据资料做到一月一收一报,并按时上报县项目办各种报表及资料。20__年共上报疟疾报表21期,季报表7期,(分别为第五轮、第六轮)。严格“疟疾基金财务帐”管理,及时兑现疟疾项目款。

4、结核病防治

按照《结核病项目》要求,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20__年共转诊病人36例,规范、足量、全程对结核病病人实施治疗,共治疗肺结核病人11例,加强督导管理,共督导结核病病人11例,督导45次(其中有1人为自费服药),做到“三见面、三落实、五要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结核病病人的督导及归口管理工作。

5、鼠疫防治工作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方案》和“省、市、县鼠疫防治联防方案”,强化鼠疫“疫情三报”,坚持“零报告”制度,严防鼠间鼠疫的流行,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20__年度统一灭鼠2次,经费投入10500多元,受益人口20__0人。

6、死因监测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是20__年一项新开展的工作,主要进行辖区内的死亡信息收集,所有死亡个案必须全部上报,并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中医院做好培训及督导工作。做好质量控制。中医院各科室、全镇5个社区及8个村卫生室共监测上报死亡病例169人,死因报告率100%、网络直报169人,直报符合率92、22%;报告卡完整率93、41%,报告卡规范率90%,卡片与病史符合率91、21%;报告及时率90、80%,培训村医2期,积极做好下乡监督工作,共计下乡监督36次,撰写督导报告4期。

(六)妇幼卫生工作

1、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法规,搞好“围产期保健保偿”服务,巩固保健保偿服务取得的成果,20__年围产期应入保232人,实入保232人,入保率为100%。

2、“降消项目”工作

我镇严格按照龙陵县“降消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降消项目”工作,利用项目活动,加强了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巩固了三级防保网底建设,搞好怀孕妇女的摸底排查登记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的转诊、急救运行机制,为“两个危急”转诊抢救疏通绿色通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限价收费政策,主

动为贫困孕产妇办理救助资金,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20__年度,__镇共办理贫困孕产妇救助卡128人,享受救助金86人,补助金额46720、84元;实行限价收费的40人。在中医院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224人,补助金额151568元;实行限价收费的有91人,补助金额28758、18元。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成功率为100%。

3、爱婴医院工作

继续巩固创建爱婴医院来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纯母乳喂养率。20__年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332人,纯母乳喂养300人,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

4、“三监测、六管理”工作

全年共有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活产332人,建卡322人,产检322人,有早孕检查277人,住院分娩300人,新法接生334人,产后访视322人,系统管理277人;高危孕产妇94人,管理94人,高危产妇68人,住院分娩68人,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无孕产妇死亡。7岁以下儿童2247人,保健管理1697人;3岁以下儿童936人,保健管理705人;5岁以下高危儿童113人,管理113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人数16人。新生儿死亡1人,婴儿死亡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人,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

5、十三项妇幼卫生指标

20__年度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为3、01/00,婴儿死亡率为9、04/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4/00,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6、99%,产前检查率为96、99%,新法接生率为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0、36%,产后访视率96、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4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5、52%,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5、32%,5岁以下高危儿童管理率为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覆盖率为100%;4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300/332);低体重出生率为1、20%(4/33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82%(16/332)。培训合格率为100%;妇女健康教育率为85、63%(3373/3939)。

6、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妇幼卫生的痕迹资料的归类整理,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信息资料档案,准确及时上报和反馈妇幼卫生院信息。今年上报妇幼卫生信息12期,健全乡级3本8种台帐、村级2本5种台帐,确保县、乡、三级数据上一致,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

按照县对乡镇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并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并进行监测。20__年,__镇共监测1362人,其中孕产妇监测522人,完成任务400的130、5%;新婚保健人员婚前保健监测840人,完成任务数550人的152、73%,共随访HIV/AIDS6人,筛查出HIV感染者3例。实施母婴阻断0人,发放安全套200盒,20__年镇村两级共出艾滋病宣传栏期84期,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资料6000多份,受益人口5000多人。20__年__镇对防治艾滋病家庭贫困人员及艾滋病孤儿共计17人,救助金补助14700元。

(八)其它工作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临时性工作任务及参加各种会议。20__年到上级培训8次,培训村级14次,接受上级督导8次;驾驶员体检524人次。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健康教育范围不广,力度不够,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个别村医业务素质偏低,积极性不强,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

3、防保经费严重短缺,村医不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培训,卫生室设备、器材陈旧老化。

4、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经费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

(二)建议

1、加强村医的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提高村医责任心及业务水平。

2、加强健教宣传,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7

关键词:羊水栓塞;孕妇生育;早期诊断;治疗体会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血循环,形成肺栓塞、休克、凝血障碍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是产科发病率低而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产妇病死率达80%以上,羊水栓塞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4%,居死因顺位的第4位。羊水栓塞的患者多有下列诱发因素存在:高龄初产、经产妇、宫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宫产等。这种现状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分析出相关方面的治疗方案。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2010年01月22日~2014年01月22日入住我院妇产科部门的10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总结与分析羊水栓塞的诊断与治疗体会[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0年01月01日~2014年01月01日,一共有13508名孕妇在我院进行分娩,这其中出现过10例羊水栓塞患者,因此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大约为0、0736%,发生率略显偏高。这10例羊水栓塞患者的年龄大致在24~40岁,这些患者有的是初胎,也有多胎,最为典型的是高龄产妇。在这10例羊水栓塞患者中有8例抢救成功,2例羊水栓塞患者死亡,其中有4例出现在多胎多产的孕妇身上,还有4例发生在高龄产妇初次生育的时候,2例是利诺凡引产。

1、2羊水栓塞的临床现状 通过观察和分析孕妇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和生产后的身体情况,观察孕妇是否出现胸闷、气息急喘、呼吸十分困难、紫绀、心态不稳定、呼吸速度和心跳速度急剧加快、血压指数急剧下降、肺部罗音及肺动脉高压症状又或者是出现子宫出血情况严重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伴随多器官出血状况。将这些现状和患者的病例情况制作成医院内部的资料,分析他们的情况总结成为心得体会,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实际依据[2]。

1、3促使因素 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包括:扁平上皮、毳毛、胎脂、胎粪、粘蛋白等。羊水栓塞的发病机理主要有: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损伤。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损伤,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等现象会导致孕妇在生产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3]。

1、4诊断的方法 医疗人员根据已有的临床试验表现,准确无误的评定并且进行治疗,在进行抢救的时候还要做些辅助检查措施,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切忌等诊治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治疗。医院在诊断羊水栓塞的时候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X线摄片:典型者可见双侧弥漫性点片状浸润阴影,沿肺门周围分布伴右心扩大及轻度肺不张。②肺动脉或下腔静脉中取血而找到羊水成分可确诊。③DIC实验室检查。④如果出现孕妇因为羊水栓塞突然死亡的案例,医院只能进行尸检才能进行诊断,若是家属不愿意对其做尸检,医疗人员应当在患者身亡之后马上抽取患者的右心血液,若是在血液中找出了羊水内容物或用苏丹Ⅲ染色见红色脂肪球也能够进行确诊[4]。

1、5诊治方法 诊治的方法主要有:纠正缺氧、纠正肺动脉高压、抗过敏、抗休克、DIC治疗(肝素有抗凝作用,羊水栓塞应尽早应用)、预防心肾衰竭、预防感染(选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禁用有肾毒性的药物)、产科处理(经治疗母体的呼吸、循环功能获得改善后,及时去除病因是产科处理和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孕妇也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5]。

2结果

在这10例羊水栓塞患者中有8例抢救成功,2例羊水栓塞患者死亡,其中有4例出现在多胎多产的孕妇身上,还有4例发生在高龄产妇初次生育的时候,2例是利诺凡引产。8例抢救成功的患者是因为在发现有羊水栓塞现状的时候一边抢救一边诊断,这样既没有耽误时间同时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2例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诊断和治疗,发现的不够及时,处理措施不当。这10例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都有羊水的成分,尸检的结果也证实孕妇是因为羊水栓塞现象而死亡。

这10例羊水栓塞患者足以证明,高龄初产、经产妇、宫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宫产等都会引起羊水栓塞的出现,其中有4例出现在多胎多产的孕妇身上,还有4例发生在高龄产妇初次生育的时候,2例是利诺凡引产,见表1。

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序号4患者是高龄产妇并且利用利诺凡引产方式进行生产,其结果为死亡。序号9患者是多产孕妇采用顺产的方式生产,其结果死亡。9号患者是因为其在生产到时候发现不够及时,耽误的时间比较长,造成悲剧。根据实际记录情况,我们了解到其余的8例抢救成功是因为发现比较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3结论

据有关方面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羊水栓塞严重的影响孕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据数据统计羊水栓塞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4%,居死因顺位的第4位。相关方面的医疗人员应当加强研究力度,提高羊水栓塞死亡治疗效果,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医疗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与资料数据,及时发现相关方面的现状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总结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以此来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清、产妇分娩过程中羊水栓塞26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1(09)、

[2]王敏、急性羊水栓塞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02)、

[3]强欣,王田,戴洪波,等、羊水栓塞3例病理学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6)、

妇产科门诊应急预案管理篇8

【关键词】 绝经期; 健康管理

Practice and Analysis on Health Management for Postmenopausal Women/YE Yu-fang,LIN Xia,LUAN F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137-141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standardization postmenopausal women health management by one to one consultation integrated health based measures 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Method:Postmenopausal women from March 2013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Establish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collective education,health guidance,counseling and other prehensive health interventions were used、One to one consultation to establish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and further divided postmenopausal women into three subgroups: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group,black cohosh group,TCM treatment group,follow-up in 12 month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Result:In this study,103 patients pleted the intervention study,the pletion rate was 93、64%、Patients aged 40-59 years old,average age was (49、40±4、08)years old、HRT group(54 cases),black cohosh extract group(26 cases),Chinese medicine group(23 cases)、Patients in the three groups in age,weight,marital status,education,occupation distribution,the average monthly ine differenc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Kupperman scor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etween three groups (P>0、05),except for blood glucose (P=0、003)、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measurement of plasma lipids in the HRT group value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P=0、001)、Kupperman scores in HR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lack cohosh extract group(P

【Key words】 Postmenopausal women; Health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Zhongshan 5284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41

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一段过渡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等原因,绝经期女性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或疾病,包括心理变化、减退、睡眠障碍等近期症状,以及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等远期危害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2]。我国绝经期女性群体庞大人数有近2亿人,其中有60%的人存在绝经期相关杂志,而我国绝经期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模式标准[3-4]。循证医学研究显示: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不仅能改善绝经期近期症状,还能预防远期不良危害[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于2011年9月启动了绝经期门诊项目(menopause activation project,MAP),制定了以HRT治疗为中心的绝经期管理模式,预防绝经期相关疾病,提供女性生活质量[6]。本研究在MAP基础上,制定了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模式,以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门诊的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干预研究,探讨并评价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模式,为绝经期女性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40~59岁的绝经期女性;(2)具有语言沟通能力、能独立正确的回答医务人员的相关问题;(3)知情同意且能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如严重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肺、肾、肝脏功能不全者;(2)精神疾病患者;(3)干预过程中出现急性疾病或主动要求退出者。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均在干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110例,其中1例因急性阑尾炎入院治疗而退出研究,4例因不能坚持治疗或中途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退出研究而被剔除。最终有103例患者完成了干预研究,完成率93、64%;年龄40~59岁,平均(49、40±4、08)岁。按照是否有HRT禁忌证,将患者分为HRT组54例、莉芙敏组26例、泰坤胶囊组23例。三组患者年龄、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分布、月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 绝经期管理模式:(1)建立绝经期门诊:在妇科门诊设立专门的绝经期门诊,配套宣传宣教设施,包括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宣传卡片、资料架、宣教视频等;(2)为就诊绝经期女性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检查结果;(3)开展绝经期专家讲坛:对绝经期女性、医务人员等进行绝经期相关知识的集体宣教;(4)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一对一咨询了解患者的需求,普及HRT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对HRT治疗的疑虑及误解,再按照是否有HRT禁忌证,将患者分为激素替代疗法组、黑升麻提取物(莉芙敏)治疗组、中药(泰坤胶囊)治疗组三个亚组;(5)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对有绝经期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个月观测患者的体重、腰围、总胆固醇、血糖、骨密度和绝经期Kupperman评分等指标,对绝经期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通过Excel 2007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三组患者血生化、血压、症状评分、骨密度值比较 干预前,除血糖值在三组间存在差异(泰坤胶囊组高于HRT组,P=0、003)外,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血压、Kupperman评分和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总胆固醇、血糖、Kupperman评分和骨密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生化、血压、症状评分、骨密度值比较 HRT组患者干预后的总胆固醇测定值(P=0、047)、Kupperman评分(P

3 讨论

我国绝经期女性人群庞大,绝经期管理是我国目前必须要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课题。然而目前我国绝经期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绝经期女性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不够,就医行为明显不足,与此同时,我国掌握规范绝经期管理的妇科医师同样有限,国内规范的绝经期管理方案及模式尚在探索当中[7-10]。因此本研究在绝经期门诊项目(MAP)基础上[11],制定了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模式,目的是实现缓解女性绝经期近期症状,预防绝经期远期疾病,提高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满足绝经期女性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12-14]。

本研究通过开展以建立健康档案、集体宣教、一对一健康咨询为基础,激素替代疗法(HRT)为中心,辅以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的绝经期健康管理模式,按照是否有激素治疗禁忌症,将患者分为激素替代疗法(HRT)组、黑升麻提取物(莉芙敏)治疗组、中药(泰坤胶囊)治疗组三个亚组,管理1年后,激素替代疗法组、黑升麻提取物(莉芙敏)治疗组和中药(泰坤胶囊)治疗组患者的Kupperman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建立健康档案后,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定期追踪;集体宣教,可以普及绝经期相关健康知识,提高绝经期女性健康意识,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一对一健康咨询,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善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在健康管理模式下,干预1年后,无论是否采取激素补充治疗,患者的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干预1年后,激素替代疗法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也较干预前下降,提示激素补充治疗除可以改善绝经期症状外,对降低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也有一定作用。李蓉等[15]对65例有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进行激素补充治疗(HRT)6个月后,发现患者的更年期症状缓解,Kupperman症状评分降低,总胆固醇CHOL、TG、LDL-C下降,同样也证实激素补充治疗(HRT)可以缓解绝经期症状、降低总胆固醇水平。经过1年的健康管理后,HRT组的总胆固醇测量值低于泰坤胶囊组;HRT组的Kupperman评分分别低于莉芙敏组和泰坤胶囊组;HRT组的骨密度值则分别高于莉芙敏组和泰坤胶囊组。提示激素替代疗法(HRT)对降低绝经期女性的总胆固醇水平,缓解更年期症状,减少骨量流失、抗骨质疏松的效果明显优于黑升麻提取物和中药治疗。进一步证实了以HRT治疗为中心的绝经期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降低血脂水平[16-17],且治疗效果好于临床上常用黑升麻提取物和中药治疗的非激素补充治疗方案[18-20]。

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绝经期女性只是一个研究中心的抽样,对患者血生化指标、临床资料的收集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此外,虽然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但仍有部分失访患者,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研究对象的随访时间也仅仅1年。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采取多中心合作的方式,扩大样本量,减少失访,来进一步验证本次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巍,郭凤军、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使用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3):226-228、

[2]周小丹、国内外不同种族/民族妇女围绝经期现况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27-2229、

[3]王红霞,张泽松,周红,等、围绝经期女性的综合保健措施与评价[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1002-1003、

[4]阳晓丽,罗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自我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710-2712、

[5]邢爱春、妇女绝经后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的新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51、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10):795-799、

[7]郁琦、绝经期管理和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历史发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4):287-290、

[8]刘思均、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1-152、

[9]李华,汪晖、妇女在围绝经期的决策及自我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48(4):287-290、

[10]陈云峰,刘晓瑛,杜习羽、微波子宫内膜消融术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00-101、

[1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的规范诊疗流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2):155-158、

[12]阳晓丽,罗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自我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710-2712、

[13]张淑华,邱海平,梁洁平、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5):154-156、

[14]段玉英,江志良、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刍议[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10(4):702-703、

[15]李蓉、戊酸雌二醇用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65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5):2503-2504、

[16]程小侠,席思思,吕世一,等、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患者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73-3476、

[17]张俊丽,阮祥燕,刘玉兰,等、更年期激素治疗规范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512-518、

[18]陈文文、系统化健康管理对社区更年期妇女知信行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727-3729,3732、

[19]肖年英、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53、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体育科学的分类(精选8篇)
  • 下一篇:竞选演讲稿幽默结尾(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