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职业技能大全(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3 栏目:写作范文

职业技能大全篇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宣布大赛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出席闭幕式。大赛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领导同志观看了2012年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汇报演出。

刘延东在贺信中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教育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教育公平和城镇化有序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举办技能竞赛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大赛已成为展示职业教育广大师生风采和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延东说,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使命。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产教结合办学机制。要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坚持公益性方向,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表示热烈祝贺,向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大赛承办院校表示衷心感谢。鲁昕指出,每年定期举办的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顶层设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今年的大赛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无论组织还是管理,都有重要的创新和突破,体现了职业教育贴近技术前沿、贴近市场需求、贴近百姓生活的特征。

本次大赛还评选出优秀组织奖10个、合作企业突出贡献奖11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观摩比赛,多个赛项举行了国内外选手友谊赛。大赛期间,还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等系列活动。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等23个部门、组织共同举办。竞赛项目于6月在中国天津主赛场和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10个分赛区分别举行。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相比,本次大赛具有五方面特点:

一是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参与主办的单位由去年的16个增加到今年的23个,赛项数目由55个增加到96个,参赛选手由5038人增加到近万人,参赛队伍达4000支。

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所有96个赛项均由行业参与组织和指导,企业参与实施。行业企业专家全面参与比赛的设计、命题和裁判工作。

三是竞赛管理更加规范。本次大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首次在天津主赛场以外设立了10个分赛区。今年大赛执委会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大赛的筹备工作、裁判与仲裁、奖励工作、标识使用、企业合作、经费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这在大赛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职业技能大全篇2

关键词:三赛三元;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构建;旅游专业

引言

为了实现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作用,经过近8年探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创造性地构建和完善了“三赛三元”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所谓“三赛”,即校内职业技能大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三类赛事。所谓“三元”,即学校、企业、行业三个主体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指导和评价等各方面工作。

一、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和研究现状

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是职业院校重要的使命和人才培养目标。我国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模式等方面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阶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不失为促进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激励措施。在2008年以前,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由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行业协会分别举办,有关职业技能竞赛的研究较少。实际上,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就每年或隔年举办素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很长时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界很少关注该大赛,从2011年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大赛后,引起了高职领域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该大赛。为了展示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成果,引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激发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自2008年起,教育部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此,职业技能竞赛的研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多数研究阐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有研究者指出,很多职业院校是为了参赛而参赛,或为了获奖而参赛,很少将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但如何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作用,尚未有研究者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许多职业院校主要是为获得大奖或得到好的名次而参赛,因而举全部门乃至全校之力,为极少数参赛选手“开小灶”训练,着力打造极少数“精英”选手,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得到相应技能训练,“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没有惠及到绝大普通学生,受益面非常有限。大多数职业院校只是为了参赛而参赛或应赛而赛,没有将参赛指导过程、参赛成果用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上,远未发挥“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作用。各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参赛的各环节没有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行业企业甚少参与到技能竞赛各项工作中来,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和效果未得到体现。2、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校每年组织各专业报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拨赛(以下简称“省赛”)各相关赛项的比赛,但总体上来说,我校取得的比赛成绩还有待提高,我校获省一等奖和国赛奖的数目还不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校职业技能的整体教学水平尚有提升的空间。我校也和许多高职院校一样,一方面,某些专业组织学生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存在应赛而赛的现象,较少组织校内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没有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作用。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甚少参与到相关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各环节的工作中来。

三、“三赛三元”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为例

1、做到校内比赛、行业比赛和职业院校比赛并举,赛、学、训、教、改、建相融和举办相关专业的校内职业技能大赛,可将校内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通过宣传和鼓励,发动相关专业广大学生参赛,并组织广大学生观赛。以此扩大参赛学生和参加赛前训练学生的覆盖面,并在校内营造学习职业技能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来说,真正实现了“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标,提高了相关专业的整体技能水平,规避了参加全国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只是极少数“精英”选手受益的缺点。整体优,才能优中选优,从而产生出在全省全国范围内鹤立鸡群的“精英”选手。组织学生参加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校生与行业企业在职高手同台竞技,这既可作为在校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一次练兵,也为校内技能大赛借鉴和引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规程和评分标准提供了便利。同时,有利于相关专业教师更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促进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职业标准相衔接。选派经历过校内技能大赛强化训练或者经历行业技能大赛练兵的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相关赛项,摘金夺银是大概率的事情。这样,既提高了我校学生在高级别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成绩,扩大了我校相关专业的影响力,又能让大多数普通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受益,提高了我校相关专业的整体技能水平。同时,将职业技能大赛的成果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实训室建设成果、课程内容改革成果,因此促进了赛、学、训、教、改、建相融和,并保证了其良性循环。2、做到校、企、行三个主体齐参与主要做法是,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内技能大赛的评委,参与校内大赛规程和评分标准的制订。并在需要时,请行业企业为我校参加高级别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供实训设备、赛前训练指导等有关方面支持。同样,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也参与到行业技能大赛相关环节的工作。如此,可提高学校相关专业参赛选手的技能训练效果,并促进相关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也为行业企业提供了选人用人的机会,达到了校、企、行多赢的效果。

四、构建“三赛三元”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成果和意义

1、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全省一流的成绩我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在高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屡获大奖。如:2013-2016年,我校选手连续4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并在2013年获该赛项国赛二等奖,是广东省高职院校迄今为止获得该赛项的最好成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导游技能大赛选拔赛中,2010年、2015年、2016年我校旅游类专业均获一等奖,并在2015年获该赛项国赛二等奖。在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1位学生获得一等奖;在2016年全国旅游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旅游类专业2位学生获一等奖,我校总成绩排名位列全国第一梯队。2015年、2016年,我校旅游类专业每年各有3位选手获一等奖,大致占我校当年获得的该省赛一等奖总数的一半。在全省来说,在同一年份,同一专业学生在酒店技能、导游技能两类赛项均获一等奖的只有我校旅游专业。据最新广东省教育厅的“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获奖名单公示”通知,我校又有2位选手获导游服务赛项一等奖。我校旅游类专业从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5年以来,每年均有1位以上选手获一等奖。2、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技能大赛、旅游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三类赛事,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效果,由于制订了科学的比赛规程,每一类比赛都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考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程度提升,我校旅游类专业的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较高与旅游类三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无关系。我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出色的表现,使得这些优秀选手早早被旅游企业“盯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目前我校旅游专业在广东省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的毕业生达40多人,很多即是当年参加比赛的优秀选手。另外,校内技能大赛由我校旅游协会、酒店协会的学生具体策划,使这些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相关旅游职业技能及其要求,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3、深化了校、企、行合作校、企、行共同参与三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各环节工作,密切了三方关系,并为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如联系珠海市旅游行业协会人员及合作旅游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我校校内职业技能大赛规程的制订,并担任校内技能大赛的评委工作;省赛、国赛赛前训练阶段联系行业企业,安排资深专家对我校选手进行训练指导;联系行业企业,为我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提供赛前训练设施条件等。另外,行业协会积极组织珠海市旅游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支持我校组织旅游类专业学生参赛,并邀请我校旅游类专业教师参与比赛规程制订、担任在职员工选手的指导教师等相关工作,我校教师也应邀前往企业参与员工培训等工作。4、促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1)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旅游类专业教师在参与指导学生比赛及各类赛事相关环节工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比赛规程和旅游技能的了解,提升了行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比赛指导能力,我校安排多位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类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2)促进了实训室建设我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三类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比赛规程和行业标准。为满足我校参赛学生训练需要,并保障符合行业企业高标准要求,我校按行业职业标准和比赛规程配置了中西餐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及相关设施设备。(3)促进教学改革“三赛三元”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使专业教师更深入了解旅游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标准,推动旅游类专业按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修改完善课程标准,促进了学校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职业标准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网

[2]中国旅游教育官网

[3]刘晓梅、芬兰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6):71-75、

职业技能大全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2-0007-04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表面上看,这对高职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透过技能大赛“百花争艳”的表象,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乃至高职院校的师生们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今的技能大赛已经演变得越来越激烈化、规模化、利益化。很多高职院校参赛并不是单纯为了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学院自身的知名度,提高指导教师的知名度,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打造优质团队为学院争光。当物质利益与名誉地位等因素参杂进来的时候,技能大赛对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便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相反的副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科学而理性地看待备赛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积极考虑整改措施,以更加认真端正的态度参与到技能大赛中。

一、高职院校备战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备战技能大赛与正常专业教学两极分化

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无视该赛项是否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无论哪个赛项都会临时选派几名教师和学生组成备赛团队参加,没日没夜地突击训练,致使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无法正常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争金夺银”的背后,牺牲的是巨大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有些院校为鼓励专业教师指导比赛提供课时补助及专项奖励,还为参赛的学生提供所谓的优惠政策,不但早晚自习不用上,连正常的课也可以不用上,甚至期中、期末考试也可以免试,致使出现了备战技能大赛与正常专业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

技能大赛举办的真正意义在于发挥其导向作用,进一步引领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达到有效改善和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备战技能大赛对于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并无明显的改善。技能大赛的考点可能分散在专业教学的不同课程上,而每门专业课却有着独立的课程标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还是围绕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所以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性质上的差异就导致了教学重点与赛项考点大相径庭[1]。

(二)备战技能大赛无法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受益”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只是关注省级技能大赛或者全国技能大赛的比赛结果,所以特别重视对于参赛学生的选拔和集训,不惜花费重金去单独安排实训场地实施实操训练课程,还特邀企业资深员工和专业教师联手指导,以此全力配合备战技能大赛的需要。而对于面向全院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却置之不理,该怎么教学还是怎么教学,没有任何变化。这种只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全员教育的现象已成为多数参赛院校的突出问题。

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能够精准培养比赛型选手,从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开始选拔“特长生”,编入“技能大赛订单班”,单独安排指导教师给这几位“种子选手”进行备战集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安排一次模拟比赛,所获得的成绩可以折抵相关专业课的学分。如此安排只是为了让这些选手能有更多时间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确保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拔得头筹,为本校赢得更大的荣誉。然而,对于其他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却没有参加任何比赛的机会,所学习的内容也有明显的区别,即便是这些“种子选手”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拿下该赛项的冠军,这个成绩能直接反映该校的教学成果与教学水平吗[2]?技能大赛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平台,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然而现实情况对于很多参赛院校来说,想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受益”是不可能的。

(三)备战技能大赛演变成了“为赛而教、为赛而学”

高职院校如果能在省级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将被视作办学能力的体现,教学水平的象征。参赛院校的排名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该校在同类院校中的声誉与地位。所以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为了政绩和脸面,把技能大赛摆在了学院中心工作的首要位置,导致学院在各个专业教学中都出现了“为赛而教,为赛而学,以赛替考,以赛替学”的怪象。

从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里面包含了各种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短短几天的技能大赛考核中,每个赛项所考察重点只能反映在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上,但是选手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理论学习水平、综合素质水平等方面却在大赛中无法体现。所以,这种一味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专业理论学习及职业综合素养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3]。这种问题会使参赛学生对技能大赛产生思想认知上的误区,有的学生会始终认为只要把大赛考核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即可,其他理论知识学了也没用,或者有的学生会误把技能大赛考核的内容当作企业用工的唯一标准,长此以往,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

二、高职院校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对策

通过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人人参与的目的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技能大赛有参赛人数的限制,但是即便不能做到人人参与到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也可通过院级层面举办专业赛项选拔赛来实现人人参与的目的,并且可以真正做到个个受益。所以,备战技能大赛的关键环节应该落实到院级技能大赛专业赛项选拔赛上,可以针对大赛所涉及的专业赛项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部署,力争做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

技能竞赛不断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院级技能竞赛专业赛项选拔赛的全面展开,并且要让全员参与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学院对于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师生们的参与程度,所以,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如何将技能大赛与各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如何搭建院级技能大赛专业赛项选拔赛的平台,如何依托企业、协会及社团等多种渠道合作承办比赛活动,如何激励专业教师自愿参与到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中来,如何激励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比赛活动中来[4]。这是技能大赛指导精神的核心要点,也是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基础环节,所以,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大赛制度对于真正实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的目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有效融合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增强教学管理,紧跟市场发展方向改进办学模式,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更加丰富而实用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显著特点即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强调人才能力培养与就业导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院校要把技能大赛放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位置,重视和强调实践教学。

按照技能大赛的要求,各院系要调整各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以及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有机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技能大赛所选取的考核要点不是完全集中在一门课上或一本书中,所以这就要求专业负责人必须根据针对考点分布适当调整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赛前辅导,训练的项目不能只局限于大赛考点本身,毕竟大赛所覆盖的考点有限,还是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原则实施全面教学与实践。技能大赛的考核项目一旦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学生便可以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领会,再将所学的专业技能运用到技能大赛中去检验,这样既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又可以实现个个受益的目的[5]。

(二)鼓励专兼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技能竞赛中来

技能大赛对于提升指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为了提高技能大赛的获奖率,很多指导教师不惜牺牲了课余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全程陪同,以保证训练的质量,这在精力和体力上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但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这也是对个人教学理论、教学能力的反思,可以将指导大赛的经历更好反馈到课堂教学当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大赛的成果。

单凭校内专业教师还是不够的,学院还应该选聘企业一线资深人员参与到训练当中来。技能大赛明确提出要通过比赛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有着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导师们通过组合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实力团队,结合大赛中的考核要点,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彻底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做到课上指导,课下辅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因此,学院应该对承担指导大赛任务的教师们给予大力支持和奖励。比如,对于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额外的课时补助及专项津贴奖励等。

(三)通过多种方式搭建校级技能大赛平台

第一,各个院系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关职业技能,结合技能大赛的考核要点,认真研究并修订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课堂上也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过程性考核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改掉一些学习的坏习惯,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使其在90分钟的课堂上就能够彻底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领。

第二,建议学院专门成立技能竞赛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或学工处等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管理,各院系相关专业教研室认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模拟比赛项目,比赛项目要巧妙地体现出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的特点,分阶段进行考核。比如,每个学期可以开设科技文化节或者技能竞赛月等活动,力争达到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均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全院师生的热情,最终形成一个常态化的院级比赛制度。长此以往,专业教师的指导经验和学生的参赛经验都在日积月累地增长,待到真正参加省级或全国比赛时,学生们会更加沉着冷静、从容应对。

第三,充分发挥学院创新课堂及各个协会及社团的作用。创新课堂是对常规教学的补充,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创新课堂来复习和巩固课上学过的知识,同时通过扩充相关的内容,可以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专业教学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用以弥补课堂上因为时间限制等因素不能完成的一些项目,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及职业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创新课堂也可以邀请企业一线的人员作为客座教师来院讲座或者授课,让学生跟企业人员进行零距离地接触,深入了解未来的就业岗位和职业规划,切实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7]。再者,也可以依托行业或者企业通过社团或者协会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通过企业冠名赞助,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可以通过比赛活动挖掘新秀,使学生未来就业得到了保障。这些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增加了历练的机会,让学生们可以以更好的姿态参加院级、省级或者全国技能大赛。

各级层面技能大赛的举办在一段时间里确实对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我们必须要认清现状,如果将技能大赛凌驾于专业教学之上,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那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所以,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个高职院校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创新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建立健全院级层面的技能大赛机制,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引导作用,将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开创寓学于赛、以赛促学,寓教于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霞中,李加升、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教改之“风向标”[J]、职业教育研究,2011(2):141-142、

[2]车广侠,周秀民,于慧玲、论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 152-153、

[3]周稽裘、让技能大赛成为职业教育提升质量的基础性常态制度[J]、江苏教育,2010(15): 14-15、

[4]李 文,高 健、职业技能竞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J]、职业时空,2010(4):48-49、

[5]张雅泉、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理性思考[J]、职业时空,2011(1):53-54、

职业技能大全篇4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引领作用

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大赛备受社会关注,涌现出的技能人才很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我国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大赛上表现出的精湛技艺和职业素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闪光点。全国各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风向标,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整改,充分吸收技能大赛所带来的营养。

一、通过大赛找差距

职业技能大赛犹如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对职业院校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赛场上先进的育人理念,精彩的技能比拼,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碰撞,大赛增进了相互了解与交流,有利于各职业院校通过对比找差距,调整自身发展。赛场上是选手间的较量,实为学校育人理念和教学水平的比拼,大赛让我们看清了优势与不足。

二、大赛成为学校调整发展战略的参照物

多数职业院校由专科院校转型而来,转身太快难免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规律,尽管各职业院校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执行层面上仍存在偏差。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能力方面与学科教育截然不同,各职业院校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对各职业院校的教学成果进行综合性检验。技能大赛是我们很好的学习途径,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然后做出积极调整,调整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培养出适用、顶用、好用、管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调整教学方法培养技能型人才

职业技能大赛使职业教育认识到,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理论型和科研型人才,但目前很多的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是讲得多,理论多、作业多、做得少、实训少,很多实训实习走过场,基本上仍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出扎根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做到:

1、工作场所一线,工作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2、工作活动实践,从事具体作业、具体单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3、工作要求规范,掌握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执行;4、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并发挥其处理问题能力;5、工作团队的合作性,具有单兵作战能力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围绕着上述原则,实施职业教育。

四、紧跟社会进步调整教学内容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迫使职业教育及时做出反应,职业教育决不能拖社会进步的后腿,所以职业教育要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各职业院校有义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育跟上生产力发展水平。技能大赛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考核,很多选手由于能力原因无法完成大赛的基本任务,这是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重新定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根据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参照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重新设计和更新教学内容。

五、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调整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方向性更强、更实用,更注重技能操作和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是培养不出来技能型人才的,要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如:演示、示范、实习、实训、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将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课堂教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讲课,职业教育的教学场所不再拘泥课堂、实训教室,企业车间、农村地头等都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

六、重新定位教学评价

职业教育应采用多元化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传统的考试成绩已不能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要重新定位教学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标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有利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也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创新。大赛选手备受社会和企业欢迎,是社会对选手的真实评价,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

经常出现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评价截然相反的情况,有些学生在教师眼里是好学生,到了企业碌碌无为。由于企业与学校的任务性质不同,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企业培养员工更注重实用性,经过学校教育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企业培养的员工实用性强,所以企业与学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完全不同,企业用人标准是踏实、敬业、适用、好用、顶用,所以职业教育在不抛弃自己的优势基础上,向企业用人标准靠拢。

七、教师能力要提高

职业技能大赛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窗口”,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途径,技能大赛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范围广、难度高,对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指导技能大赛是一种挑战,指导教师要学习很多的东西,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和技能,若要带出过硬选手除了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技能大赛不仅是对选手的考验,也是对指导教师的考核,每一名教师都要适当的承担技能大赛的指导任务,接受能力、心里、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考验。很多教师为指导技能大赛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却大赛成绩不理想铩羽而归,大赛暴露了教师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这是教师应该经历的过程,是宝贵的经历,在指导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能力提高的过程,所有的指导教师都会受益匪浅。

八、结束语

职业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定下了一个没有终点的目标,职业技能大赛成为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推广的平台,让开在不同地方的职业教育的花朵,在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上开放,职业教育因技能大赛而有了生气,职业技能大赛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技能竞技本身,技能大赛的后效应意义更加深远,职业技能大赛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挖掘和发挥技能大赛的正能量,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虹 胡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理念和观念的影响,教育研究,2010,(3)

[2] 刘焰 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教育与职业 2011,( 3)

[3] 郭杨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变化,中国高教研究, 2009,(5)

[4] 鞠锡田 张翠香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研究综述,职教论坛,2012,(9)

职业技能大全篇5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的持续改革,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能力为基础,具有以职业为导向、能力标准全国统一、培训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经过合法注册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统称为“注册培训机构”,它们与行业、企业和当地社区的关系十分密切,依照全国一致的行业培训包进行培训和颁发按行业分类的资格证书,毕业生容易找到工作。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与中学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在学历上紧密衔接,在学分上互相承认,有利于形成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环境。本文介绍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成和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一个由行业引导、以能力为本位、全国统一、质量有保障的国家培训体系。它由“国家管理与职责框架”、“资格框架”和“国家技能框架”三个要素构成。

(一)国家管理与职责框架

“国家管理与职责框架(National Governance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NGAF)”规定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部长委员会(Ministerial Council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MCVTE)。它由联邦职业技术教育部长和各州(领地)培训部长组成,由联邦职业技术教育部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部长委员会下,设有全国行业技能委员会(NISC)、国家质量委员会(NQC)和国家高官委员会(NSOC)。此外,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许多专题工作小组也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部长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联邦政府向各州(领地)政府提供的职业技术教育专项拨款总额大约占职业技术教育全部公共经费的1/3。这些专项拨款通过联邦和各州(领地)政府之间签署的拨款协议(Funding Agreement)进行,它们只能用于协议中所规定的目的,以提高所有州(领地)的培训效益。这一拨款机制确保联邦政府的拨款服务于国家优先发展的目标。协议认为,联邦和各州(领地)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保持国家培训体系的效率至关重要。

(二)资格框架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于1995年由全国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长委员会(Min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Employment,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MCEETYA)建立,是全国统一的教育与培训资格认证体系,由高中、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三部分组成,彼此相互衔接。其中,职业技术教育部分横跨高中(相当于我国的中专)、高中后(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和高等教育(即大学)三个阶段。

三部分资格相互衔接关系如表1所示。

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体制十分灵活,教育与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互相包容、互认学分,既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终身教育环境的形成。

(三)国家技能框架

国家技能框架(National Skills Framework,NSF)由国家培训框架发展而来,它一方面保障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又为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提供了可能,是各地职业教育机构提供满足各行业实际需要并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颁发全国承认的各类职业技术资格的共同依据。该框架由全国认可的行业“培训包”和“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组成。

1、行业培训包

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TP)由“行业技能委员会(ISCS)”或企业根据每个行业或职业的实际培训需要设计开发,它包括三个核心部分――全国行业能力标准、考试指南和全国职业技术资格(详见表1)。由行业技能委员会(或企业)开发的培训包被“国家质量委员会”认可和采纳后,即作为国家技能框架内的全国行业培训包公布到“国家培训信息服务网(NTIS)”上,成为澳大利亚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设计、开发其培训课程的共同依据。依据国家培训信息服务网上公布的全国行业培训包开发的课程及由此授予的职业技术资格被全国承认,不需要再认证。全国行业培训包通常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和更新,以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和解决培训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全国行业能力标准

全国行业能力标准是行业培训包的基础。在每个培训包里,都有一整套既具体又有适当灵活度的能力单元,用以描述某一特定行业、职业或企业所需要的各项劳动技能。每一项能力标准说明一项具体的工作要求,全套能力标准包括成功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员工识字能力、计算能力、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全国行业能力标准按其特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针对某一单个行业或职业的工作需要而开发的行业标准

针对若干行业或职业的共同需要开发的跨行业标准

针对某一企业的特殊需要开发的企业标准

(2)考试指南

考试指南以考核能力为基础,而不管能力获得的过程。它是对一个行业、职业或企业所需要的各项能力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考试可以在劳动场所(即工场)进行,也可以在模拟工作环境的职业技术院校进行。

(3)全国职业技术资格

行业培训包还包括被纳入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全国承认的职业技术资格,具体包括以下类别:

一级证书

二级证书

三级证书

四级证书

文凭

高级文凭

职业研究生证书

职业研究生文凭

职业技术资格的获得以实际能力的达标为准,而不考虑学习时间的长短或学习课程安排上的差异。

2、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AQTF)通过一系列国家标准,规范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行为,并为各州(领地)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进行注册、审计和对其开发的“非培训包课程”进行认证提供统一的依据,从而保障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该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1)用于规范“注册培训机构”行为以确保其培训和考试质量的国家标准;(2)用于各州(领地)培训主管部门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机构进行注册、审计以及对注册培训机构提供的“非培训包课程”进行认证的国家标准;(3)全国承认原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在任何一个州或领地依AQTF框架注册的培训机构均被其他州或领地承认并可在全国各地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考试服务,而不需要重新履行注册手续;第二,任何一个注册培训机构依AQTF框架颁发的职业技术资格和学业证明均为所有其他注册培训机构承认,从而不会影响学员的继续深造。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要求,所有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颁发全国职业技术资格的机构均必须成为“注册培训机构”(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s,RTO)并符合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的要求和标准,所有注册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必须建立在经国家技能框架认可、在国家培训信息服务网上公布的全国行业培训包的基础上;如果某一门课程没有适用的培训包作为依据,则必须经过所在州(或领地)培训主管部门按照AQTF框架要求认证,经过认证的课程将公布到国家培训信息服务网上。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自200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是为保障全国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整个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础。

二、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特点

(一)行业引导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行业在制定全国培训政策、培训重点和职业技术资格过程中扮演关键的、核心的角色,为的是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政府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在于确保行业能够直接参与一切与培训有关的决策过程。行业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引导作用如表2所示。

(二)能力本位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学习的结果,不论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培训还是考试,均以能力为基础。不管学员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不管花多少时间来学习,只要技能考核达标,证明其具备了行业所需要的能力,即可被授予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

(三)质量保障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培训框架(AQTF)来保障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该框架通过一系列国家标准来规范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行为,并为各州(领地)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进行注册、审计和对其开发的“非培训包课程”进行认证提供统一的依据,从而确保其提供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四)全国通用

只要是在国家技能框架下注册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RTO)依据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要求颁发的职业技术资格,不管该机构是公立的、私立的、还是社区性质的,也不管是在哪个州或领地颁发的,均为全国所认可。这一制度促进了澳大利亚职业技术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五)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形式十分灵活多样。人们可以选择在传统的公立职业教育学院(TAFE)进行培训,也可以选择在拥有RTO注册资格的大学、中学、私立机构或成人社区服务机构(如消防队、医院、体育馆、海关等)进行培训;既可以选择在校园里培训,也可以选择在工作场所进行培训,或者二者相结合。在时间上,可以选择全日制(如全脱产)学习,也可以选择半脱产学习或业余学习。只要能力达标,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均不影响其获得职业技术资格和所获得资格在全国的适用性。

实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澳大利亚提供劳动力市场所需技能的主渠道,全国70%的年轻人中学毕业后倾向于选择职业技术教育而不是直接上大学。

2004年,全国有160多万人(占15~64岁人口的11%)在公立职业教育学院学习,其中90%选择“半工半学”或业余学习。

(六)与从业许可制度相结合

从业许可制度(Licensing Arrangements)规定从事某项职业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它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之间非常直接的联系。例如,一个电工在从事该行业之前,首先必须获得从业许可;而要获得从业许可,则须先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从业许可证制度覆盖澳大利亚绝大多数行业。

(七)与中学、大学教育的衔接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鼓励不同层次的学历之间、不同领域的培训之间以及教育与培训之间的相互衔接,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中学、大学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学分互认。

1、中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

为促进中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高中阶段实施“新学徒计划”和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创建25所新型的“澳大利亚技术学校”等。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技术教育有点类似于我国的“中专”。不同的是,澳大利亚高中生为了能获得“高中教育证书”,一方面要学习职业技术课程,一方面还要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毕业时,这些学生除了获得“高中教育证书”之外,还能获得全国认可的职业技术资格(主要是AQF一级证书和AQF二级证书),从而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最受澳大利亚高中生欢迎的职业技术课程是礼仪、信息技术和商务。

“澳大利亚技术学校”与当地产业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均由来自当地工商业的代表来担任。澳大利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同时可注册为“半日制学徒”,以学习传统行业技能。被澳大利亚技术学校认定为重点优先领域的课程有:金属与工程、汽车、建筑与建造、电力技术、商业烹调等。

2、职业技术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职业技术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基本上是通过院校之间签署的“续读协议(Articulation Agreements)”来实现的,有时也可以通过不同院校之间的“学分转移协议(Credit Transfer Arrangements)”来实现。在这样的协议下,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上大学,并可免修部分课程,从而节省上大学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在正规注册培训机构(如TAFE学院)获得“文凭”资格的学生可以直接上那些签有上述协议的大学读二年级。反过来,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将大学所学科目的学分转入职业技术课程,从而可免修这一科目。

参考文献

[1]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ountry Education Profiles-Australia 2006,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ational,Depart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raining、

[2]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Country Education Profiles-Australia,Third Edition 2000,National Office of Overseas Skills Recognition,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3] 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网站:dest、gov、au/

职业技能大全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会计;建议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但随着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包括赛事组织设计、资源配置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研究,建构一套合理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外的研究对我国开展技能竞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理论仍然需要更多的完善,在宏观及微观视角下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仍然需要不断补充。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汇总、比较研究,系统掌握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确定了职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希望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技能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对行政教育部门的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问题在于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建设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建议将技能大赛制度内化到行政教育部门当中,实现技能大赛由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周期性工作转变。同时需要制定相应具体的行政实施细则,否则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力度必然会逐级减少,最终声势浩大的技能大赛落实到职业院校里就仅存空洞的口号。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普惠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基础性制度体系。

(一)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的高度。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公布了一些要求各地区大力开展技能竞赛的文件,也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样一句教育界“流行语”,但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上级行政教育部门可以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各个职业院校的一次“高考”来看待,制定相应详尽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甚至问责制度,相信各职业院校自然就会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最终考场,为了备战这场“高考”,开展各类的校内竞赛,围绕大赛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二)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大赛的举办方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其深入持久地开展竞赛提供保障,并且要把相关制度予以严格落实,因为在所有环节当中,制度的执行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常态的工作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行政教育部门应成立常设机构,例如:技能竞赛科。建议省、市、区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都分别设立这类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指挥组织实施区域内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配有专职的、带编制的教育行政人员来直接组织管理竞赛工作。不建议大赛的举办采用由行政教育部门主要牵头,由行业企业、各职业院校组成组织委员会的共同管理形式,以确保各类竞赛的专业性,避免竞赛出现商业行为及各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包括直接组织、具体安排各学科的技能竞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并负责对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完善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编制常年的、周期性的技能竞赛计划等,使职业技能竞赛在制度下有序开展。

(三)成立职业技能中心。建议成立省或市职业技能中心,功能为职业技能的培训、检测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中心应直接受控于行政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是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一,日常工作包括:各学科各种技能的测试及证书的颁发,统筹安排本辖区各职业院校间的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所有的测试及竞赛都在本中心进行。性质为行政教育机构,并且不与商业机构合作,避免了商业运作模式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问题。职业技能中心不依附某间学校或某个企业而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运作场所,有各学科技能测试的设备仪器,为此行政教育部门必须有所投入,构建各类固定资产,配备各类专家及公职人员。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的职业技能包括传票翻打、点钞、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等,为此,技能中心就必须配备计算器、传票、点钞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电脑、会计软件等相应的设备工具。技能中心应制定职业技能测试制度,制度适用于各职业院校。制度应规定各职业院校都必须组织学生到技能中心进行各学科的各类技能测试,测试成绩可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合格以上等级者颁发各级技能证书,作为学生求职、晋升的依据,并作为学校颁发毕业证的条件之一。这种技能测试制度的好处还在于,由于存在着技能中心的第三方评价,在这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下,学生的技能测试成绩,可以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监督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并配以相应的奖罚措施;也可以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颁发各种奖金、晋升的依据之一。不仅能促使各职业院校自觉围绕技能测试开展日常教学,为了提高毕业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使教师为了学生能通过技能测试全力授课,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技能中心的技能竞赛;学生也会为了拿到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更加自觉地学习,能有效地抑制学生通过搞关系等方式通过考试和教师对考试把关不严等现象,学校的办学风气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测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也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竞赛目的。

(四)分层分级的竞赛机制。教育部提出了要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序列,这是大赛举办者的行动纲领,必须层层落实。职业技能中心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举办本辖区的技能竞赛。设置省、市级别职业技能中心的,市级技能中心隶属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市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竞赛具有行政性质,各职业院校必须无条件参加,为此学校应把这类的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任务。为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技能中心每年要举办一次全省级别的大规模的技能竞赛,为了让学校有多一次的参赛资格,省级比赛可设计为与市级技能竞赛不关联,各院校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可重新派选手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有资格代表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若只设置省级别技能中心的,就由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省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全国总决赛的选拔赛。校级技能竞赛由学校组织,学校要以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项目为载体,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学校的每个专业。由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中心的各类技能测试,这些测试就是学生的一次个人竞赛,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作为选拔选手组队参加校内团体竞赛或省市级赛的依据。若选拔选手时需要重新测试学生时,可依靠职业技能中心,职业技能中心应提供最新的测试平台,例如提供会计专业网上在线测试,这样可以解决学校教师选拔选手困难的问题。

(五)竞赛项目细化制度。许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综合性的竞赛,颁发综合性奖项。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为例,由“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两部分组成,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又穿插了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不同岗位的专项技能PK赛,奖项是这些项目的综合奖项,包括一二三等奖,没有设置单个项目的奖项。这样会令到没有获奖,但单项技能突出的选手得不到鼓励,也打击了没有获奖的参赛学校的积极性,不利于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为此建议职业技能竞赛应细化竞赛项目,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可细化为各专项技能竞赛,也即可以分为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总奖项下相应设置各专项技能奖项。为了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中心也应常年举办与大赛内容相关的各学科细化的竞赛项目。例如会计类的竞赛,应设立上述的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技能竞赛等竞赛项目,以便更好地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选拔赛对接。并且技能中心作为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可颁布技能竞赛规则,规定各职业院校必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可获得奖状和奖励。这些奖项也是教育部门对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六)制定培训制度。建议职业技能中心编制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首先要加强中心内管理人员以及各学科各类技能培训导师的学习,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会、典型介绍、专题调查研究、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深入地进行竞赛理论的探讨,研究国外技能竞赛发展水平成熟国家的先进竞赛制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技能中心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并通过组织各职业院校教师到技能中心参加各类培训班,把技能中心学习到的最新技能和理论传递到学校,最终传递给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七)赛出综合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始终倡导与追求的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我国目前正需要大批的具有应用型、会计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会计人员。但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就是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较低,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的现象,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不是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不仅能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更需要职业道德强、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沟通、有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目前的各级技能比赛,比专业技术多,比综合素质少。为此建议竞赛项目设置综合能力面试环节。形式可分为个人面试和团体面试,个人面试侧重个人能力,团体面试侧重团体合作能力。通过交谈,竞赛选手的内在潜力和能量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回答各类问题,可以知道竞赛选手拥有多大的综合能力。面试评测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八)时间安排。职业技能竞赛的时间安排不妥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出现一系列的备赛问题。竞赛时间应该顺应学校的教学规律,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下,建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省赛在每年的11月中旬。因为根据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职业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也就是大三的第二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很多的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比其他学校早一步找到实习单位,把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上述的竞赛时间安排,可以让大三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前参加省赛,能避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赛前集训时,出现学生宁愿顶岗实习也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职业院校的建议

职业技能竞赛需全程全员参与,制度的落实不是有多少学生参与国赛、省市赛,最重要的环节是有多少学生能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的训练及竞赛,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虽然本课题组建议成立职业技能中心,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技能测试,但技能中心的竞赛毕竟是校际之间的比赛,学校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竞赛,只有校赛才是全员参与的竞赛,因此必须建立全程全员参与、科学、健全的校级竞赛制度。

(一)思想上真正认识技能竞赛的本质。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比较重视技能竞赛,但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提供知名度,为此而开展一些相应的临时性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挑选参赛学生,选人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没有达到人人参与。并且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都是临时性质的,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举办技能竞赛的意义,没有把技能竞赛升华到应有的高度。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是必须把技能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校级技能竞赛制度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经常性、全面性的开展,且项目设置要实现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全参与。这些都取决于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本质的认识程度,学校认识的深浅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能直接影响全员的参与程度,因此职业院校要把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对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目标,否则,校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宗旨。

(二)制定长效的技能竞赛工作制度。只有保证各项技能竞赛都能按制度办事,才能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要把技能竞赛写进每年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各专业必须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例如:技能竞赛月、各类协会的技能竞赛活动等,并且这些活动不应每一学年只举办一次,建议上下学期均应举办。可根据教学进度来举办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例如会计专业,当修完了《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举办基础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竞赛;当修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就应举办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要求学校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制定细化的竞赛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大赛有方案、落实有措施、安全有保障。在竞赛项目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以本学期课程为主,充分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学生基本素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和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做到部署周密、安排细致、宣传广泛、发动积极,各环节要衔接紧密、确保竞赛的高效、实效、公平运作,体现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讲技能、人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组织管理体制。为保证各项技能大赛都能按制度办事,关键是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的技能竞赛管理机构或岗位,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技能竞赛的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选才和训练细则等。建议职业各院校成立技能竞赛科室,专门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科室成员必须为专职成员,只有专职人员才有时间、精力,去严密地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技能竞赛,处理竞赛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地研究技能竞赛,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赞成有些院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兼任主任的技能竞赛委员会,去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并且这种竞赛委员会成员是由教务科、学生科、团委、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组成的。这种机制模式,非专职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非本职工作,非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种兼任机制也表明,这些院校表面上很重视技能竞赛,实际上技能竞赛的工作只作为兼任工作被对待,没有被真正重视。技能竞赛科是专门具体组织管理技能竞赛的部门,每学年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技能竞赛科负责日常技能竞赛管理工作,如转发省或国家的竞赛规程,组织、申报、审批竞赛经费;组织各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本校技能竞赛,制定本校竞赛方案、确定竞赛规模和时间,组织技能竞赛命题、评审;做好参赛时的后勤保障,负责与竞赛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调配学校的资源;协调人事部门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认定等工作。

(四)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无缝对接,才能使技能竞赛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的建设目标,为此关键要着重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会计专业,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可规定会计班的学生每学年都必须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载明《各级各类别技能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学分奖励的办法》,规定学生参加院级(含院级)以上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系统、协会、学会主办的各类会计竞赛(不含各类表彰)获得奖励证书的,获奖的学生不单单获得学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时可获得学分上的奖励。

职业技能大全篇7

Abstract: Occupational skills petition host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nnov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 and inspect teaching reform results, education quality and school conditio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skill contests host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and proposes ideas solving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kills contests、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探索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ccupational skills petition;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20-02

0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数量如雨后春笋,增长迅速,截止目前,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060所,本科院校660所。职业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近些年,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思想,基于职业岗位需要,打破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任务,将工作过程与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对传统课程进行重构,将学习内容和能力目标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形成情境教学模式。[1]而各所高职院校改革的成效如何,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二战之后,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为日本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印度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可以通过发达的软件职业教育折射出印度的职业教育制度和培养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形成了以新兴的信息化生产方式为契机,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多方社会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的特点。[3]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育的实用化和技能的提高”,将企业和职业院校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学员在企业里研究“怎么做”的问题,在学校里研究“为什么做”的问题。[4]而上述国家都将技能比赛作为检验学员专业技术是否合格的手段,同时也成为检验职业院校办学效果的一种展示。

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国家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又称“十六号文”),这是我国第一个明确指导高职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职业技能大赛的简介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展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培训、交流、提高的平台。目前,部级数控职业技能大赛主要分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从2004 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一届,从2008 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5]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首届举办了能源类职业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是由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世界技能组织(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组织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世界各地在职业培训领域方面的交流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以提升各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发展水平。世界技能组织采用会员制,以国家或地区为会员单位参加,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程。[5]2010年10月7日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2010年大会上通过决议,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成为第53个成员国。

2职业技能大赛的意义

2、1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办学模式改革职业技能大赛内容会根据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充分吸收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员参与和指导,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甚至可以以企业名称冠名。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对技能大赛的支持,并以此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契机与突破口。

2、2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相辅相成,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引导、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并且可以检验改革的成效,而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则是以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为前提,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加以提炼并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项目,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

2、3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且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双师型”素养,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

2、4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大赛场地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依靠实训基地来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作为比赛场地的实训基地要完善比赛功能,提高比赛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

2、5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任务的完成则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6]

3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启发和思考

3、1 职业技能大赛的目标不能代替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技能大赛的一项功能是引领和示范,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决不能因而顾此失彼,甚至“以赛代考”、“以赛代学”, 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要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更要为社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3、2 高职院校系统配套还不健全由于发展不平衡,在一些高职院校,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支撑。大部分学校尚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在人员结构方面,缺乏训练有素,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结构队伍也不够健全;在教学制度方面,没有成熟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

3、3 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全面在产业和政府层面,不能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而政府又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经费,此外,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直接有关,因此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学校实施这一模式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

4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的趋势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职业技能大赛给我们职业教育带来的新鲜的血液和新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职业学校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有个别的地方和学校,在职业技能大赛上,只看奖牌和名次,给学校和老师下指标,定任务。学校将仅有的资源全部投到职业技能大赛的准备上,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同学的培养上, 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这是与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是相悖的,如果我们的职业技能大赛只是培养几个职业能手而不是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那就是技能大赛的失败。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激发全体职业学校的学生苦练技能的热情,积极参加技能大赛,这样我们高职院校的整体素质就上去了,职业教育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长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将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7]

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参赛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具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当然作为职业技能大赛的更多意义,是要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教学之中,最终实现让所有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技能,让所有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都得到提高。

5结论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做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取得了的成就。技能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们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通过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结果,为规范、有序的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真正做到了技能竞赛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教育前沿・理论版,2010,(1):156、

[2]赵倩倩,张波、职业教育在日本,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上(总第386 期):127-128、

[3]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92-95、

[4]魏燕明、印度的软件产业与印度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2010,(01):93-94、

[5]李文,高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职业时空,2010,(4):48-49、

职业技能大全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酒店管理;技能大赛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教职成函〔2013〕1号)指出,全国大赛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更新竞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有鉴于此,全国大赛以其独具的高规格、影响力和覆盖面(以下图为例),势必有利于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笔者所在单位已连续四年承办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通过赛事活动的举办,深刻体会到国家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及其在全国职业院校中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浅谈国家大赛对酒店管理专业实现产教融合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2012-2015年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参赛情况

一、全国大赛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章制度要求,赛项专家组成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来自企业的专家人数不低于三分之一,并且专家须熟悉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全国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因此,专家组在进行竞赛内容的设计、技术文件的编撰、竞赛命题、赛场设计以及竞赛成果的资源转化时,势必体现出先进的企业标准和服务理念,有利于赛项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更新竞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从而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不断实现促进院校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促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以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为例,赛项主要参照教育部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及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订的餐厅服务员(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企业标准,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注重行业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等。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的评分标准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标准由专家组主持制定的,体现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专家团队的组成、技术规范、评分标准等方面,显示了大赛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的逐步开展与加深。

例如,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对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中餐服务技能要求及提高”、“主题设计构成要素及评价”、“餐饮成本管理”、“菜单设计及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再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流程,将大赛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

很显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技术规范和竞赛内容的设计上,对院校课程改革对接企业标准起了很好地引领作用。但在比赛过程中,仍会有部分代表队没有考虑到企业实际需求和真实的就餐环境。

二、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个平台,职业院校相互切磋技艺,教学质量持续攀升;通过这个平台,企业与职教牵手,共同培养技能人才;通过这个平台,地方更加重视职教,投入不断增加……以高职组中餐主体宴会设计赛项为例,其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考核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现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引导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推进行业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检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竞赛内容设计上,该赛项涵盖了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中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插花、饭店专业英语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设计突破了以往的单纯对选手摆台标准掌握的准确性进行考核的做法,要求作品要突出主题文化,引导专业教学贴近行业。同时,选手参赛的主题设计必须现场完成,强调了参赛选手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更贴合目前行业实际运用的需要。赛项设计了现场互评环节,要求选手对其他参赛作品从主题创意、文化内涵、菜单设计等诸多环节进行专业分析和评价,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专业素养。

通过该赛项对竞赛内容的设计和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够以大赛为平台,以竞赛内容和评分标准为抓手,通过对竞赛内容的设计,促使参赛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行业标准,以企业行业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参赛主题进行设计与教学指导。因此,技能大赛可以说是促进院校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导向性,不断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例如,在高职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比赛中,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江苏启东宾馆、合肥古井假日酒店、稻香楼宾馆等单位的紧密合作,以横向课题研究的形式,完成了主题设计、菜单设计、技能难点攻关、成本管理、英语口语运用、人员选拔、服务流程演示、心理训练、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环节的研讨,通过校企的充分对接,既解决了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也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实战经验。

将大赛项目内容转化到教学改革实践中,使之成为学生普遍受益的教学资源,从而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技能大赛有利于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研发之间的对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中国职业教育建设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指导,这无疑将进一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指导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选手培训过程中,不仅涉及到主题设计、专业知识,还涉及到选手综合素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及良好的职业形象等。因此,选手的指导教师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又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掌握最前沿的行业标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深入企业,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将最前沿的知识搬进课堂,使课堂知识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目前,一些院校不断采取将教研活动搬进企业的做法,集中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参观、考察、学习,掌握企业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与此同时,为加强师资培训,院校往往会聘请专业领域内具有权威性的企业经理人担任客座教授或纳入师资队伍,以优化教师结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每年一度的职教界盛会,各参赛院校都高度重视,集全校之力确保比赛成绩,因此在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时,除了本院校的教师外,往往还会聘请企业专家对选手进行指导,以争取优良的比赛成绩。通过技能赛事,校企之间不断深化合作,不断增强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实现双方资源的互通和整合。

反过来,参与院校教学指导工作的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及企业经理人,也可将院校教学经验、理论知识、科研成果等转化到企业之中,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与开发,实现教学对企业研发的推动作用。

四、技能大赛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总理在会见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各参赛选手除了展示其职业技能之外,更是展示了其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例,无论是中心艺术品的现场制作、台面布置还是选手服饰,都很好地体现了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同时,为更好的展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标准的对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还设置了形象展示项目,其目的在于考察选手的职业素养和岗位礼仪,增强其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无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利于引导职业院校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并且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五、竞赛成果转化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和资源共享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主赛场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招聘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与参赛选手洽谈对接,有的获奖选手与企业现场签约,成功地从大赛赛场走向了企业岗位。与此同时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咨询、洽谈,有的现场便接到订单。可以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推动职业院校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且为企业引进了技术能手;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师生的技能水平,而且有利于带动企业的研发成果,实现了双方的资源共享和共赢。

就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为例,比赛期间吸引了众多酒店前来观摩、学习。参赛选手的主题创意不仅进一步挖掘了我国中餐饮食文化的素材,而且丰富了酒店餐饮产品,不少作品为酒店采纳,直接投入到实际经营中去。还有一些主题创意来源于企业,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参赛作品“清照宴”,开拓了一条“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创新思路,实现了院校和企业的互利、双赢。由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的《餐饮奇葩未来之星――教育部高职中餐主题宴会摆台成果选集》(2012、2013、2014),作为赛项资源转化成果,深受企业欢迎,对酒店宴会设计具有直观借鉴作用。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连续举办多届的技能大赛已广泛引起各省市教育部门及各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为各院校展示教学成果和专业实力的窗口,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有很好地促进和引导作用。大赛的举办有利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大赛只涉及到部分优秀的学生和部分专业实力雄厚的院校,其普及性和广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虽然全国大赛对产教融合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但是校企之间的对接与合作范围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全国大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措施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章制度汇编[G]、2014-05-04:37、

[2]魏芬、职业技能大赛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1):112-115、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安全隐患风险辨识(精选8篇)
  • 下一篇:水电工程规范(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