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组织行为学论文(精选2篇)

时间: 2023-07-03 栏目:写作范文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心得 篇1

从瑞士人的生活态度浅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缺点

首先先要谈论一下我对爱国主义及其爱国行为的一些认识。我个人认为爱国主义不是庸俗的单纯听从政府的,官方的一些对人行为规则的刻板要求。那些要求只是为了让执政党方便管理国家,管理人民罢了。真正的爱国在于思想,在于是否关心国家人民生活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大好山河是否还那样美丽,壮阔!所有的其他爱国主义行为莫过于围绕这两点来进一步阐释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叛国或者说爱不爱国也应该以这两个角度作为根本依据。

现在谈论本文的主题,首先谈论瑞士人的生活态度。

一、瑞士人的性格特点

瑞士人自己说:“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瑞士人保守,自信,君子之交淡如水。

他们办事井井有条,凡被允许的,一定给你办好。但不被允许的事情,他们又十分较真,会礼貌地回绝,没有通融的余地。

低调是瑞士人的一大特点,很多瑞士人崇尚的就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

瑞士人自己严格遵守规矩,同时也严格要求别人,这方面一点也不通融。

瑞士人有互相监督并告发不遵守公德人的习惯。

准时守时,是瑞士人又一个突出的优点。

瑞士人从不摆阔气,决不浪费。

在朋友家作客,主人从不劝酒劝菜。在外请客也是一人一份,从不剩。

二、瑞士人的谈判风格

瑞士人团结一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瑞士商人一般较谨慎、保守;

瑞士人对产品的要求是“质量第一,价格第二”;

瑞士商人崇尚节约;

瑞士商人时间观念强,对时间安排很精确;

瑞士商人商誉较佳,遵守契约,诚实不欺

全体瑞士人民团结一致,进行“民族精神捍卫战”,粉碎了少数法西斯分子的阴谋。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吉桑将军挺身而出,号召人民抵抗一切外来入侵者和内部失败主义者,保卫祖国,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人。

由于瑞士人民顽强的抵抗精神以及种种客观因素,法西斯德国始终没敢侵入瑞士。瑞士人的保守,这种传统被一直保留下来,但已并非全是宗教的原因。首先,这是一种传统,也是瑞士文化的一部分。瑞士人酷爱宁静,周日因为商业活动的停止,大多数人都会待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追逐于物质消费。

“购物有时也是一种压力,”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更何况商业的发达也并不是衡量国民生活是否幸福的唯一指标。

价格是不可以商量的,不喜欢在价格上讨价还价,你同意这个价格就做,不同意就算了,这是他们的态度。所以你要买东西的话标的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价格上来将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一个事情,但是如果要商量的话采取比较有效的形式来协商。质量代表技术水平、代表诚信,没有技术水平、诚信,何谈生存。

瑞士商人崇尚节约

瑞士人在家居上,为省钱,有的迁居到房租较低的郊区或小城镇,有的则住在租金更便宜的老楼房。

我们知道,世界上瑞士这个国家很富,而瑞士人却崇尚简朴,节约成风。即使是承办世界性的高层活动,也很“小气”,一日三餐固定每人一份便餐,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瑞士人的这种“小气”,不仅为自己一点一滴地累积了物质财富,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心灵美德。

瑞士人做生意很是精明,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面向怎样的客户,有着怎样的定位,他们都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他们都有时间的概念,他们有不希望浪费一点点的时间。

如果他们觉得对什么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不会浪费时间在上面的,如果他们觉得他愿意跟你花时间打交道的话那说明就生意可做了。

大多数瑞士人出于“保障人权”的观点,不同意在周日开发这条让商业热闹起来的“产业链”。瑞士人有诚实守信的传统民族精神。瑞士人很早就将诚信入法,1907年瑞士国会通过的《瑞士民法典》即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

一方面法律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极其严厉,另一方面瑞士人在商业交易时都会自觉遵循诚信的原则。

瑞士人做生意你只需要和他们有比较好的协商,双方有一个协议,你能够至始至终履行你的承诺,那生意就可以做成。

所以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从经验上来讲许多欧洲人觉得跟中国人做生意有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利,就是因为诚信的问题。

第一次做生意会选择比较较小订单的合同,互相的信任要通过时间来证明的。

一位在瑞士住了10余年的中国人告诉我们,瑞士银行能够吸纳全球的存款,靠的就是诚信。瑞士人诚信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就像中世纪做生意。

例如:在瑞士,大小城市的公交车上都没有设售票员,司机也从不管验票,全靠乘客自觉。有的乘客在站台的自动售票机买公交车票,有的随身携带“乘车月卡”。交通管理部门偶尔派出检票专员到公交车上进行巡查,几乎没有发现过瑞士人逃票的现象。瑞士的城市里自动投币售报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报机上注明了所售报纸的价格,以便顾客购买。但机器设计得十分简单,无任何特别的防盗装置,只要随意将塑料胶板揭开便能拿走报纸。然而,从来没有出现过“顺手牵羊”的事情。

三、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有56个民族组成,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也很难给所以中国人都明确一下性格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能从中找到一种大部分人都有的共同特征的,这里也主要指中东部国人的性格特点,这些地区也都是我们国家最文明的地区。现今在我国出现一个较令人心酸的问题是:出国热。有钱人活者是有能力出国的人比较喜欢出国甚至加入外国国籍脱离使他们变富裕或者变的有能力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很痛心,一方面我们又无可奈何。只要他们不犯法(搞政治工作出国的有不犯法的么?),他们的行为也无可厚非,现在又是一个讲民主的社会(随然很多人不在到什么是民主,也从来不知道争取民主或怎样争取民主属于他的权利),但是很多富人带着大量来源于我们社会的财富出国了,对我们的社会肯定会造出很多不利的影响。财富像这样外流出去,可谓是每一个这样国家的悲哀。

中国人有些很保守,但是现在正在渐渐的变的越来越不保守。疯狂买股票最后赔的家破

人亡,投入某个行业总是像赌徒一般的人越来越多,前些年政府部门更是为此不知交了多少万亿的学费。中国的传统女孩也变的越来越不传统了,在她们心中物质生活变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她们对物质的虚荣心,很多女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已经不能再用保守或大方来形容她们了。

诚信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悲哀。老百姓大多还讲诚信,但是社会上层人物总是能干出脸字都不知道怎样写的事情。似乎在他们看来欺诈,诚信都不是问题只要能赚到钱,从毒奶粉到假慈善,可谓是无所不骗无所不诈。

在交朋友时,我们一贯的思想是朋友多了路好走,当说道路时,往往是为了方便走通向后门的那条路,尤其是国家单位或企业,后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为了保证后门这条路,送礼,送贵重的礼物,在我们国家司空见惯,这一传统国情也照成了商家另外一个方面的诚信问题:生产的产品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我们国家在办事问题上,往往是送的礼一切好说,有时候该走得程序都可以省掉,可谓相当“快捷方便”,但是如果你没有送礼,问题就复杂了啊,这几年问题虽有所改变,但是根本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就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首渠段工程在招标时就出现很多问题,句内部人士透露,首渠工程的招标中标标价格在很多招标人士看来价格都低得不可思议,据说在工程开始的两周内,中标公司(某水利公司)就陪了2千多万!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国以司空见惯了,各级政府部门盖的房子(钱都是花的超多)都是豆腐渣工程。而一旦查出问题,政府负责人顶多只是受些处分罢了,之后便会无人问津。

面子问题在我国似乎特别受青睐,说好听的可以说:中同人接待客人非常殷勤和慷慨,几乎每一个来中国访问的人都感受到温暖的感觉。说实在的可以说是:我国老百姓的传统待客之道是尽量阔气,铺展浪费在我国现象相当严重,随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这一点也是我国所有不良问题最难改变的,最为一种传统文化,随然看起来这个问题的危害没有其他腐败之类的严重,但是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万恶之源。面子问题可使人上进,也可腐化人类的灵魂。

在遵守时间问题方面,我国很多人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大多数还是时间观念不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传统农民多过的日子是早点去地里面完成农活,什么时候觉得干得差不多了就什么时候回家歇息,不会有什么准确的时间,由于数千年的发展,也就照成了我国普通老百姓对时间观念的淡泊,想想看来,中国人也只是在最近50年来才渐渐的有了各种各样表,有了时间。这自然是不能跟瑞士有着数百年的表钟文化相比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在未来在时间遵守问题上一定能够做好的。

四、中国人的谈判风格

中国人在洽谈生意时,常常要求在本届进行。这样做,就能控制议事日程,掌握谈判的步调。

中国人很少提出自己对产品的要求和建议。他们总是要求对方介绍产品的性能,他们总是认真倾听对方关于交易的想法、观点和建议,而他们却很少讲述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在谈判中,常有他们带来的技术专家参与进来,用竞争者的产品特点来探求其产品、技术方面的资料。一旦对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场,说出产品的有关特点后,谈判就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中国人在原则上寸步不让,表现出非常固执的态度。

中国人是富有耐心的,与眼前利益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具有长远利益的方案。

中国人很看重“面子”,“面子”这个词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常常与威信和尊严联系在一起。

五、总结

曾几何时,我的前辈都在一直不停地探索着强国之道,时至今日,我们变成了世界大国,可

是还仅仅局限于是一个”大国”,国家面积大,人口多,资源丰富,有这三条便能奠定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国!不要说什么我们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如果我们的人口少了一半,面积少了一半我们还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么?这个大国是大但是他们不能给我们自信。给我们的只是心虚。

真正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我们一直在探索,西方比我们发达,我们便一直在模仿西方,从清朝末年我们就开始向西方取经,后来我们选择了马克思,选择了共产主义,结果我们好像是推翻了所谓的三座大山,取得了解放取得了独立,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选择共产主义是有主义唤醒人民的觉醒唤醒来自于人民的可怕战斗力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的党是强大地!然而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又碰壁了,经济没法发展人心祸乱不断。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主义太复杂,人民没有那么高的素质,盲目的崇拜,没有思想,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后来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模式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的素质要求低了,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姑且不谈论他的代价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都在学习模仿西方,西方发达国家也总是说我们盗版他们的东西,只是盗版了之后的东西性能不太一样。为什么呢?鲁迅告诉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是怎样做的呢?在看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烟酒文化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啊,但凡有事会没事都喜欢把人喝趴下,一种不喝死就誓不罢休的样子。我多么想说这是我们的“精华所在啊”,因为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吧了,但是这种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多的车祸,经济谈判时更多的污点,政府工作人员更多的腐败机会。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啊?真正的朋友需要这样的文化么?我不知道,我只是一般不喝我的兄弟拼酒,我们喜欢自然而然的欢畅的喝。假如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对来至于西方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能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还会不强大么?我们现在的国人还有多少会思考这个问题呢······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心得 篇2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他的学科基础广泛,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等。通过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来管理组织中的成员,进而达到组织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帮助管理者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管理者对组织员工进行教育,知道管理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活中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就在这样的思维下,我们通过课堂互动、玩游戏、小测验展开了组织行为学的学习?

可能晚上上课精神不太好,很多小伙伴没认真听课,积极性不高。所以老师为了提高上课的效率,上课的形式还是蛮多的。一开始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后来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这样讲课的那个学生对那节内容是很深刻的。我还记得我讲的是美国心理学家vroom的期望理论,激发力量=效价__期望值。虽然这个理论存在不少缺点,但是更令人关注的是它给管理者实施激励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们以为自己有很大的几率可以做成某件事时,一旦失败了,就会感到无比的失望。所以组织中的管理者就要注意一点,当员工的期望概率太大时,我们应劝其冷静,适当减小期望概率。当一个人期望概率太小时,我们应该给予鼓励,让其增加信心和期望概率。另外,对更多人有所启发的是,对美好的生活要有所期待,最好的尚未到来,最令人满意的是“下一次”,这样通常能激发人们做事的热情,起到激励的作用。

另外,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首因效应这种社会知觉的作用,使得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可能觉得自己算是个认真的学生吧,对待学习和生活都不愿意随便了事,所以有时候会对那些课堂上只顾低头玩手机、不认真学习的同学都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举个例子,我曾经觉得班上的某个男同学没点学习的样子,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做小组任务时也不配合,偷懒。对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样,开始时有点反感。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也有认真的时候,他会认真策划市场营销活动,尊重模拟市场游戏的每个环节,熬夜想对策,制定方案。他也有个现在很流行的爱好:摄影。会冒险爬到高楼俯拍,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会认

真学习修图,把那些不完美的瑕疵去掉,给我们呈现一个他认为完美的画面。所以我觉得我之前不应该这样看他,他也是个认真的人,只不过是对他喜欢的事情上认真。我们很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会根据对别人的第一印象而产生了某些或好或坏的想法,但是只要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可以改正的,可以尽量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后来老师还用了两节课来做测试,是对之前学过的某些内容的测试和巩固,也对学生们提个醒,要认真学习。而结课时玩了个“天黑请闭眼”的游戏,还记得当时玩得意犹未尽,我刚选了个杀手的角色,老师就催着我们结束了。最后,各个小组也轮流上去发表了总结。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游戏中,人们都饰演了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游戏规定有法官、警察、杀手、平民这些角色,而在游戏的激烈角逐当中,轮流发话时,有人凭借玩游戏的经验,有人认真地推断,有人纯粹凭直觉,有人毫无头绪说句“我是好人”就完毕?这些玩游戏的方式没有好坏高低,反而,这么多种方式倒成了组织中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是玩得那么的投入那么的认真,最后,在斗智斗勇的氛围下,大家都基本会玩这个游戏,也收获到了快乐。

我还是挺喜欢这样的课堂结构的。开始时老师做主力,在讲台上讲课,后来也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自己找素材和资料,认真地讲一次课。然后偶尔做几次小测试,巩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最后玩一下与该课程相关的游戏快乐地结束这门课。

但在这里也想提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之前上课的时候,发现老师的讲课方式有点照本宣科了,大多数都是读着PPT上的内容。这样老盯着屏幕,同学们容易分神。所以希望老师可以换一种风格,PPT上有关于概念的内容可以简洁明了,尽量多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这样上课的效果可能会好一点,让同学们在抬头看PPT低头做笔记时,多了点生动形象的感觉。也可以“逼着”学生互动,培养教师上课时的影响力和适当的威信。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既会感到有趣也会带有点紧张感,认真地听课。

如果课堂内容跟课堂形式能较好地结合起来,我想,老师能开开心心地上课,同学们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到了应接受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大致的感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组织行为学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论文项目工程管理案例分析优秀(精选5篇)
  • 下一篇: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