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4 栏目:写作范文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1

【关键词】医院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流程改进

电子病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进行论述。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

(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

(2)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

(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

(1)护理分级记录。

(2)病人状况记录。

(3)入院护理记录。

(4)出院护理记录。

(5)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

(1)辅助护理诊断。

(2)辅助制定护理计划。

(3)检索各种医疗信息。

(4)护理科研。

(5)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有各种形式的结果,但归纳起来有6种类型:

(1)定性结果。

(2)数值性结果。

(3)文字结果。

(4)图形结果。

(5)图像结果。(6)动态图像结果。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

(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

(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

(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

(4)检验结果的传输。

(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

(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

(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因而医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较强、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是指医院的各级领导通过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对医疗、护理、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医疗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因此在医院管理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对这些重点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影像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纪实,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及科研指导上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出版社,1998、

[2]徐忠艳、医学期刊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11、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2

医院信息化实施,牵涉到许多专业的理论知识,诸如医学影像、检验、临床医学、医院药学、医学法律等,卫生部对各专业都有严格的要求,非本专业人员一般对这些要求不了解。现代医院的信息化,不光是实现院内的财务系统,更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各相应专业,有相应的专家团队把关,维护各专业的基础数据和标准。软件工程实施人员对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主要是从计算机软件方面配合实施,并提供他们在其他医院实施的方案作为参考。实施中如有专家组讨论决定,可以快速提高可行性与实施进度,减少差错并少走弯路。

2医院各科室密切配合实施,维护好基础数据

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才能运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的是杭州创业的HIS(4、2)版本系统,数据字典多达上百个,这其中有许多和临床密切相关。诸如: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ICD—9手术编码信息等。还有些数据因医院所在省份不同会有所差异,如医院收费项目价格,医保报销限额标准与医保药品甲乙分类,病人来源的归属地等。相关科室应根据医院当地的具体情况,准备好需要的数据,有国家标准的,一定要采用国家标准,否则影响病种上报。

2、1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医院大部分的公用模块都需要在HIS系统基础上运行或与HIS系统连接运行,公用数据大部分需在HIS中维护,如大到医院的科室、人员的权限;小到药物使用频次、用法等均需在HIS中给予维护,HIS是各模块运行的基础,信息化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是维护好HIS平台的基础数据。

2、2LIS(检验信息系统)

LIS系统是医学检验系统,应根据检验项目的分类,维护对应的检验室、组,并维护各检验室、组开展的对应项目组套,对正常范围和危急值做出明确的标定,结合条码系统,制定对应的检验流程。LIS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借助HIS平台实现,其也是信息共享中最先实现的功能。

2、3CIS(临床信息系统)

新的HIS系统,采用医嘱与收费同步进行的方式,医嘱与收费项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医嘱不等同于收费项目。临床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疾病特点,制定科室医嘱名称,并对应好收费项目,维护好医嘱组套,包括不计费用的文字医嘱等。根据各医院的特点,建议医嘱组套中不应包括医用材料和药品,以免发生因材料、药品厂家或价格变动,需要改动医嘱组套的情况。

2、4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系统是实现医院影像共享的途径,临床科室可根据PACS系统,完成病人影像资料的会诊、诊断,借助远程会诊平台,甚至可以完成远程会诊。其投资费用较高,需在硬件上有较大投入,增加存储、配备专业的高分辨率显示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该模块已规划,未进入实施阶段。

2、5CPR(电子病历系统)

新型的电子病历系统,大都采用的结构化元素的病历系统,其也是将来电子病历发展的方向,为病历质控自动化打下了基础。各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病种的具体特点,制定各科对应病种的入院记录(主要是在查体上有较大差别),设计好必要的结构化元素,做好各病种的入院记录模板,并做好各科室医学知情同意书文件模板,可参考北大医院的知情同意书,并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制定。

2、6病历质控、临床路径系统

病历质控系统分为病历时限质控、内容质控两大部分,时限质控主要针对全院病历书写时限来进行。有许多时间点的设定问题需要统一和维护,还有可替代病历类别,再有消息提醒的时间确认。如入院记录在病人入院状态发生后,8小时内完成,提前2小时消息提醒,没有可替代病历类别。如果超时会被系统锁定,不能书写,只有通过超时申诉、解锁处理后,才能继续书写病历,但所有的过程都会被计算机记录下来。病历内容质控又分为运行病历质控和终末病历评审,包含三级评分制度。病历质控需要维护各质控节点内容缺陷类别及明细,可参考三甲医院病历内容缺陷质控,缺陷内容及扣分标准明细,科室质控作为一级质控,质控员为二级质控,终末评审为三级质控。电子质控系统可以监测到关键元素是否缺失,元素填写是否完整;但填写内容是否合理,质控系统暂无法判定,需要病历质控人员检查完成。临床路径需要维护路径病种、关联疾病、入径病种的具体路径内容(包括每天的诊疗工作、护理工作、重点医嘱等内容),可参考卫生部临床路径表制定,完成路径以后,路径系统可完成详细的路径统计情况(包括延迟、应入径数和入径比、变异等)。

2、7护理系统

护理系统是临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维护护理记录元素和模板、体温单、生命体征记录单等的内容、格式等,并可实现与医生站信息共享。以上均是医院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还有许多模块将不在论述,如手麻系统、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等,都需要维护很多基础的数据,才能顺利运行。

3实施试点

医院信息化工程对很多医院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医院一般缺少计算机与医学双科的人才,即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可能疏漏很多细节。如果同时全面铺开,很可能引起混乱,造成患者就医不便。我们的做法是每上一个主要模块,先在测试库中运行,测试成功后选一个科室,在正式系统中试运行,技术支持全面跟进,及时收集出错、需改进信息,组织专家组论证、制定合理流程,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模块运行中再无较大问题出现,做全院推广。

4信息反馈收集

HIS软件是计算机工程人员和医务人员合作开发的医疗系统软件,由于种种原因,软件很多细微方面不能贴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甚至出现错误。这些问题,只有在系统全面运行过程中,才能慢慢显现出来,计算机部门应及时收集好临床一线反馈的信息,经专家组论证后,在流程中或是系统中加以改进。

5容灾、备份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3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流程改进;电子病历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得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进行论述。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

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2)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wWW、133229、cOm(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1)护理分级记录。(2)病人状况记录。(3)入院护理记录。(4)出院护理记录。(5)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1)辅助护理诊断。(2)辅助制定护理计划。(3)检索各种医疗信息。(4)护理科研。(5)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有各种形式的结果,但归纳起来有6种类型:(1)定性结果,如一些定性检查。(2)数值性结果,如血压、体温、各种检验结果等。(3)文字结果,如病理检查报告、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报告等。(4)图形结果,如心、脑电图等。(5)图像结果,如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等。(6)动态图像结果,如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内窥镜检查录像等。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4)检验结果的传输。(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主要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因而医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较强、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微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是指医院的各级领导通过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对医疗、护理、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根据医院的医疗任务及业务特点,其中医疗、护理的管理占整个医院管理的主要部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也主要是对医疗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因此在医院管理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这些重点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

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医学期刊是传播新技术、新创造、新信息、新科研设计及医学发展新动向的主要媒体,它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园地。

(五)影像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

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纪实,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及科研指导上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2]徐忠艳、医学期刊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11、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控制;应用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也不断深入,例如出台了医患纠纷处理举证倒置政策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逐渐明晰了医疗事故责任。尽管如此,但相关部门的体质改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并投入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概述

(一)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的必要性

控制好临床使用质量、医疗设备采购质量和医学工程维护保障质量是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达到这一目的,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降低维修成本,同时减少因医疗设备原因而引发的责任事故,进一步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诊治次数。可以说,医疗设备质量是衡量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医院医疗技术发展实力的象征;开展医疗设备的维修与质量控制,一方面可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另一方面,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

(二)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指标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基本指标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和电气安全两方面。从医疗设备维护方案设置的具体目标来看,医疗设备维修的目的是检查准确、确保使用安全,时刻准备着投入医疗使用,对其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测试可实现这一目标;从医疗设备的安全控制角度来看,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电气安全。其中基本电气的安全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绝缘测试;②用目测的方式检查设备电缆、插头和连接器等;③患者导联漏电流;④测量医疗设备机壳漏电流;⑤测量设备接地阻抗;⑥患者应用部分漏电流。

二、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与应用探讨

(一)推行新的质量控制机制,创新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建立用前检查的临床质量控制机制。要求设备在使用前按要求进行自检,同时要求所有设备都必须经过商检部门技术、资质、进货渠道的监测。其次,建立设备定期检测的维修和质量控制机制。如果用前检查不足以确定设备的质量性能,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需定期或在使用前对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是该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监测设备需和医疗设备的采购同步行配置。最后,建立以周期检定为基础的计量控制机构。目前有些医疗设备(包括高风险医疗设备)都列入了国家强检目录,因此,设备质量控制除了需完成以上两级外,还需按国家《计量法》相关计量检定规程对其进行周期强制质量检定。

(二)树立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理念

预防设备出现故障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理念。因此在医疗设备日常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制度规范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以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从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理论来看,不仅要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这我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维修任务;②维修时机;③维修工艺制定的科学性。在具体的维修中,要突出包括手术室、ICU等重点部门的设备,重点维护和管理高价值和有重要性作用的设备。此外还有维修后的质量控制,比如对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按有关规定对重大维修后的该类设备进行重新鉴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三)建立数字化设备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心,完善质控环节

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不断被纳入控制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的系统性,以满足对众多设备实施控制的质量要求。其中较为有效的模式之一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质量控制中心,定期且实时监控全院医疗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和运行状态,同时在质量控制中心设立质控数量评价体系、数字影像评估系统和设备指标改进决策系统。相关工程师可通过质量控制中心调取需要的设备医学影像数据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评估数据符合要求,说明设备可以使用,否则,就需要现场检测设备,得出结果,然后进行必要的调试和维修,再做一次质量控制检测,直到指标符合要求,此时就可将图像数据传输到医学工程科质量控制中心存档备案。

另外,还需拓展质量控制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环节。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强化从业人员素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医疗设备操作水平;②控制设备引进质量。重视设备采购环节,参照国家相关质控标准,严格审核设备各项重要性指标和参数;③逐步改善设备运行环境。组织监测院内工作电源、设备机房温度等重要环境指标,做好大型设备底线保护工作,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和参数偏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医学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转换是客观发展的要求,建立以设备维修为基础、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医学工程的外延与内涵。只有树立创新理念,转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能与定位,将医疗设备维修同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淑琴、 浅析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与管理策略研究[J]、 医疗装备、 2013, 26(12): 53-54、

[2] 王克祥、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 提高维修质量[J]、 医疗装备、 2012, 25(6): 29-30、

[3] 陈定贵、 研究分析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监控[J]、 科技资讯、 2012(14): 104、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5

仪器仪表测控技术现状

目前大部分国产仪器仪表产品处于国际上九十年代初、中期的水平。在产品的可靠性、功能、智能化程度、产品技术更新周期、面向对象的专用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中低档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能够批量生产,且质量稳定;例如,电工仪器仪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并有13%产品出口。深圳市每年生产数字万用表达700万台,出口世界90多个国家,中低档数字万用表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少数中高档产品,已接近国际水平。在工程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能够承担一部分国家重大工程仪器仪表系统成套工作。如60万千瓦火电机组,350万吨/年炼油装置,20000m3/h空分装置、核电站常规岛控制系统等,开始摆脱国家重大工程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但在高技术含量的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基本上都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总体上说,2003年国内仪器仪表市场需求旺盛,增长迅速。受电站、汽车、公用设施工程、住宅建设和国际市场回暖等影响,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车用仪表、电水气用计量仪表和中低档光学仪器等增长迅速。但是,我国对仪器仪表的需求量的二分之一是由进口产品满足的,国外公司的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占有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型和高精度的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因此,大力提升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研制、开发、制造能力,对真正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跨越式发展,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我国仪器仪表测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技术方面的差距

(1)产品的可靠性较差。对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一些影响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技术、密封技术、焊接技术等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产品(特别是高档产品)的性能不够稳定和可靠。

(2)产品的性能、功能落后。现有国内产品在测量精度上要与外国产品相差1个数量级。在功能上,国内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另外,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

(3)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慢。当今国外产品的更新周期大约在2~3年。新技术的储备往往可以提前到十年。一些采用新原理的产品,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科研院所在跟踪新技术方面虽然有成果,但与企业结合产业化相当艰难。

(4)缺乏针对使用对象而开发的专用解决方案。国外近年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仪器仪表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的软件产品,最终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尚未形成产业。

2、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

(1)行业规模小,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的总产值较低。不仅是绝对量小,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也很小。仪器仪表行业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全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887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不足15个,行业职工总数为51万,缺乏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国内企业的单项产品市场运作能力较强,但缺乏综合实力。在人力、财力上都不能在市场上与外国跨国集团抗衡。因此,在市场竞争方面处于弱势。企业缺乏大型工程的工程能力。

(2)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由于仪器仪表属于高科技产业,低劳动力成本的作用不明显。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于外国企业,因此,制造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外国企业。

(3)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普遍不足。由于国内企业几乎全部是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财力方面都不能支持足够的、长期的技术创新投入。以科学仪器为例,一般国外公司的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而我国仅占3%。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和差距的关键原因有下面四个:

1、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国家投资的骨干企业面临产品老化、技术人员流失的严峻局面,生产与经营困难;一批机制创新、运行灵活的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亮点,但多半尚未能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还不能与外国大公司抗衡。

2、产、学、研、金融、政府、用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政策没有形成。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是典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敏感于高科技发展,是多种高新技术融合的综合体,因此,产、学、研、政府、金融、用户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引导。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3、缺乏国家强有力的研究支援体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品种多、批量小,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投入。但目前投资总量不足且投资效益不佳。投资途径分散,难以集中重点。课题的选定和研究成果的公正且透明的评价体制尚不完善。企业既不能像外国那样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竞争,又缺乏包括研究资源的战略投资、新技术市场化所需要的市场环境的整顿等国家战略。

4、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精通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也是造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未来发展趋势

鉴于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重要性及其显示了国家企业的综合能力,我国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从各方面来加强其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1、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

以石油、化工、钢铁、电力、交通运输、国防安全、环保、轻工、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致力于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开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工业生产中的质控体系等;国内生产的产品,2010年要满足50%的大型系统,2020年要能满足85%的大型系统。 先进控制、优化软件开发与产业化技术, 2010年要具有"交钥匙"自控系统30%的能力,到2020年,50%的工程项目做到"交钥匙"。智能仪表、采用现场总线技术与实时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检测仪表、执行器与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和成套专用优化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2010年国内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价值均要达到70%,2020年达到85%。

2、科学仪器

重点解决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等各类通用仪器的稳定和可靠性,开发高灵敏检测器和高精度传感器,进一步提高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设计制造能力。农产品品质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及残留量检测、土壤速测等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海洋仪器;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安全监测和预警用成套环境专用仪器,各种灾害监测仪器;生命科学用分离分析仪器及面向医疗单位包括中小医院的各种生化分析仪器;计量仪器;航天仪器等。重点发展各种微分析仪器、智能仪器、联用仪器、虚拟仪器、成像仪器及相关技术和部件以及各种科学仪器应用软件、标准化数据处理软件,提供使用可靠、扩展性强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开发平台和仪器测控数据系统以及支撑系统。

3、医疗仪器

2010年国内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价值达到市场需求的50%,到2020年达到70%。A、开发研制医用光学仪器,包括内窥镜、眼科光学仪器、手术显微镜等。

B、以全数字化成像、高档黑白超和彩超、新型换能器为研发技术的超声医用仪器。C、研究开发数字化核磁、X线影像系统,高温超导型核磁共振系统,精细手术和微创手术系统等大型医疗仪器及临床信息系统。D、研究开发高能智能化肿瘤治疗大型仪器系统,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高能管技术、放疗模拟定位机改造,以及多光阑系统等关键技术。E、结合面向社区、家庭的小型化和便携式医疗仪器远程通信和网络化的发展,加强预防医疗系统及疾病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

5、数字化医疗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以数字化技术带动传统医疗仪器的发展,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发展重点是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数字化物理治疗和手术设备,数字化显微、内窥和激光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生物传感及数字成像技术,高能射束监控及机器人或机械手操作技术,显微内窥光学及激光监控技术等。

6、 基于现代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

基于量子物理的计量基标准系统,其主要内容是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若干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及量子计量基标准所需的量子计量器件的研制。量子计量基标准包括现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离子存储光频标、空间守时钟)和国家时间频率量值溯源体系及守时与授时系统,交流约瑟夫森电压基准、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和单电子隧道效应电流基准构成的现代电学计量基标准,电功率质量自然基准,现代热力学温度计量标准及绝对测量方法,光幅射基准,长度量子基准,物质的量的量子基准。量子计量基标准所需的量子计量器件的研制包括交、直流约瑟夫森电压阵列器件,交、直流量子化霍尔电阻器件、量子电流基准器件(SET)、温度量子标准器件、超导量子干涉器等。

结语

仪器仪表不仅是装备制造业中进口较多和外贸逆差最大的行业,同时也是外资积极和活跃的工业部门。我国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以便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06

2、我国仪器仪表测量控制的现状,胡仙芝,2005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6

关键词:医院评审;影像科室;科室管理

医院评审制度是判定医院整体最为直观的一种高效方式,其功能涵括了系统行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将医疗行为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医疗水平的有效载体。在展开等级医院评审的过程中,遵守根据评审指标,能够提高影像科室的创设水平,推动影像科室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规范,进而产生了全方位的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研究显示,医院评审影像科室管理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检查的满意度,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利用医院评审对患者的进行护理检查,取得了有效的治疗预防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护理人员60位,随机分成两组各30位,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男25,女35,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26、7岁),工龄1~7年(平均工龄3、6年)两组护理人员在一般资料、学历、工龄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制度对影像科室实施管理,即普遍性的影像科室制度、工作注意事项。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医院评审制度对影像科室进行管理,即进一步提高影像科室管理质量及安全操控,明确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创设完善诸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流程[1]。与此同时,成立科学的科室管理质量领导小组,负责对人员展开强调、分工。科室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阅片时,对最近一段时期的影像视觉清晰度、影像质量以及诊断水准展开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实施问题控制,遵守PDCA管理循环对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

1、3管理判定 患者对于影像科室管理的满意度采用选项法,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影像科室管理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采用医院评审制度在日常护理人员阅片的过程中,影像科室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对图片成像的水平、质量以及准确性因素展开及早的观察、记录、反馈,同时,利用PDCA管理循环措施对问题展开解决[2]。具体操作为:①制订出一个对反馈问题拥有可操作性、灵活性、稳定性以及科学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定期地展开质控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展开代表性的问题反馈,如何落实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等。②把具体化的工作渐渐落实到关键地方,最终形成惯性意识。③把实际开展状况和方案进行比较,以此来明白方案的进展情况。④对检查结果展开分析,对良性经验予以规范化处理,对失败案例进行总结,引起重视[3]。通常来说,影像科室大多都集中了医院内部主要的最为先进的检查仪器与设备,而仪器与设备的先进程度与检测效果对影像科室的发展有着绝对意义上的作用,并且,其发展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院诊断质量,医院综合实力的水平,因此,科学完善制度化管理好仪器设备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医院评审的细则标准,影像科室应当设置健全的设备维修护理管理制度、防护制度以及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采取的应急预案制度。每台仪器、设备由专人控制,定期的邀请相关的医学仪器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展开对仪器设备养护工作。工作人员每日对仪器实施日常维护,对上、下班皆实施交接班步骤,记录仪器当天的应用状态并署名,了解与探析仪器一旦故障的因素与仪器的运行情况。另外,医院每年邀请相关的检测部门对医院一些大型的仪器展开性能检测及场所环境评定,现场反馈检测结果,如果需要改进,随时制定方案改进[4]。根据临床调查显示,采取医院评审制度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进行影像科室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制度对影像科室实施管理的对照组。两组影像科室管理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为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所受到的伤害,更要加强护理人员,特别是临床医师对于影像学测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认知水平,提高影像技术人士对于患者的预防保护意识,利用宣教让患者理解放射性对于人体的一定危害以及防护知识,扭转现阶段诸多医疗单位在进行重疾病检查时,忽略对患者的防护思想,尤其对一些敏感人群,例如婴幼儿、育龄妇女等更应当严格谨慎的应用放射性检查[5]。

参考文献:

[1]张翼,宋少娟,武乐斌、山东省378所二级以上医院影像科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0,26(8):625-628、

[2]李松强,张晔、关于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欲质量保证[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56-157、、

[3]楼俏菡、档案工作在等级医院评审中的重要性[J]、现代医院,2011,11(4):139-140、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7

关键词 DR 胸部外伤;X线摄影; 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原因导致的胸部外伤已成为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创伤之一。区别于传统X线摄影,随着现代化医院向数字化发展,直接数字X线摄影(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DR)技术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渐普及,DR技术在胸部外伤的X线摄影中优势更趋显著,我们回顾分析我院胸部外伤DR胸片300张,就我院有关胸部外伤影像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式、内容及时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利于以后工作中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正确救治。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收集了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份门急诊胸部外伤病例的DR 影像, 随机抽取300例作为分析资料, 男197 例、 女103 例。年龄9~81 岁之间。其中肋骨骨折138例、锁骨骨折52例、血气胸24例、肺挫伤7例,合并有皮下气肿的13例,阳性病例达74%。

1、2 检查方法

我院采用的是PHILIPS公司DigitalDiagnost VRT 系统, 探测器为非晶态硅电子平板探测器, 有效探测区域: 43 cm ×43 cm , 矩阵像素: 3 000 pixel×3 000 pixel, 像素大小: 143 Lm ×143 Lm, 图像分辨率:高达3、5Lp/mm。SUN Ultra Sparc 10/UN Sunblade 2500专用图像工作站。配备AGFA 公司Drystar 5503 干式热敏打印机。摄影条件选用自动曝光控制(ACE),常规选用胸部后前位或前后位和胸部左斜位或右斜位两个投照,屏示125KV。

1、3分析方法

按照《全国放射科QA , QC 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准和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影像科建设管理规范》的评片项目和质量等级标准, [1] [2] 确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并对乙级片, 丙级片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不断提高影像质量。

1、4影像后处理

DR 胸部照片我们采用二分之一分割法, 一幅正位, 一幅斜位,调整标记符号的最佳位置,因为胸部组织密度差异较大,针对个例通过DR 胸部后处理参数,包括边缘( Edge) 、亮度(Brightness) 、对比度(Contrast ) 、区域(Area) 、强度(Strength) 等的选择,确定最佳后处理参数,如肋骨骨折的可增强边缘效应使骨皮质边缘显示更加锐利,利于发现骨折,还可行黑白反转、放大处理等。更体现出DR影像的优越性。

2结果

通过科质量控制小组集体评定, 300 例DR 胸部影像甲级片256 例, 甲级片率占85 %; 乙级片35 例, 占12%; 丙级片9 例, 占3%;DR影像的废片几乎为零。DR影像的甲级片率与2004 年CR影像甲片率相比, 上升了9个百分点。再对44例乙级及丙级片产生的原因, 进行统计学分析,①位置摆放不正的8例, 占18 %; ②肩胛骨未离开肺野的14例, 占32 %;③异物7例,占16 %;④后处理标记符号位置放置不规范5例, 占11 %;⑤吸气不足和呼吸运动伪影9例, 占20%;⑥干式相机原因产生的伪影1例,占2%。DR胸部影像避免了因摄影条件不良而产生的乙级、丙级及废片。通过对DR 胸部影像整体质量评价, DR凭借其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清晰显示的微小病灶、低密度病灶或显示不清的裂隙骨折、不完全性骨折、轻微的肺挫伤等,给临床提供了层次丰富、对比度优越、分辨率高的影像,对肋骨骨折敏感性高,结合使用低对比处理和强的空间频率处理, 还可清晰显示肺组织及周围软组织,有利于肺挫伤的诊断,DR 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DR成像速度快,在完成摄影1-2分钟内就可在网络终端进行无胶片诊断了,特别适用于胸部外伤病人诊治,DR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讨论

3、1机房坏境对DR影像质量的影响

要保证DR系统的正常运转, 首要的前提是要保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DR机房的标准与CT、MRI、DSA 机房一样, 要求防尘、清洁、室内温度保持在摄氏18~24 ℃, 相对湿度在45%左右。

3、2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DR影像质量的影响

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是DR影像质量的前提和保证,DR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工作任务,[3]定期对DR设备和干式相机的维护保养,每月至少一次对DR探测器进行偏移、增益和像素校正,以保证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行。

3、3摄影技术人员对DR影像质量的影响

无论是传统的X线摄影还是DR摄影, 技术人员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操作技能,不但要熟练掌握X线摄影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才能做好DR影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4投照技术及条件与DR影像质量的影响

投照技术是DR照片质量保证的基础, 投照技术水平的高低对DR照片质量控制具有重大意义。DR胸部外伤摄影的方法和步骤等同于传统胸部摄影方法和步骤,我们对于胸部外伤病人常规胸部正、斜两个投照,部分特殊病例视病情加摄胸部卧位、切线位点片。投照前做好病人的准备工作,去除异物, 训练呼气、吸气和屏气, 本组病例中就有9 例吸气不足和呼吸运动伪影, 而影响诊断和照片质量。正确标准的摆放是DR照片高质量的保证, 虽然DR有后处理功能, 但无法改变不正带来的影响。本组病例因位置不正, 肩胛骨未离开肺野的共计22例, 占乙、丙级片的50 % , 如在这两方面加以改进, 甲级片率将会大大提高, 就会带来更好的影像质量。后处理标记符号的放置要有规范性、原则性, 不与组织相互重叠、不影响诊断。

3、5后处理技术对DR图像的影响

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关键一步。我们要利用DR影像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的优势, 充分调节和挖掘各项功能, 认真进行窗宽、窗位、边缘增强、噪声降低等功能的调试, 来不断提高照片质量。医生还可运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 在机上进行影像的放大、增强、黑白反转等方法来诊断胸部各部位的损伤, 还可以通过调节灰阶观察膈下、心脏后、脊柱、和周围软组织的影像, 提高显示胸部各部位损伤的能力和诊断的准确率。

3、6相机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相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因此, 我们对相机的质量控制是设专人负责, 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校正。

我们经质控后胸部外伤DR摄影影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有效的提高了摄片质量,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保证。总之, 胸部外伤的DR摄影, 对影像技术操作及放射诊断起到更快更准确的作用, 做好其影像质量的控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DR 的推广普及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全国放射科QA、QC 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年27卷第2期。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篇8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迷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时医院影像学科管理模式变革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全院医学影像科室的整体优势。

医院的医学技术装备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医学影像学科体系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医学图像信息量占医疗信息总量的70%左右,医院影像科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备配置、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与临床的分工协作问题对全院影像技术功能的发挥、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决定功能,效益取决于管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通过组建疗影像中心,从人才、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强医学影像科室建设,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1、成立影像中心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影像科室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决定战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趋势和介人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影像、常规X线机、PEI,一CI’, CT, MRI, DSA,CR, DR以及PACS、电子内镜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现代影像学科体系,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三大治疗手段。医学影像学科已经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三分之一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必将改变医院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促进影像学科的发展。

1、1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本。随着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和设备进步的新形势下,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医的紧密结合,影像科医技人员按系统分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并且逐步向纵深专科领域扩展,影像科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着人员专业化和临床实践标准化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这种专业化、标准化构成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随着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进程,影像学科的亚专业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临床与影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彼此界限逐渐模糊,工作配合得更好,效率更高,使由于设立临床、影像科室和划分不同专业而引起彼此工作和知识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影像学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更加深人,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了解更好,或一人具有两个学科的行医资格,可以身兼两职。同时,影像学科亚专业各科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交汇点,在诊断与治疗上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一个新的、高层次上协作共进。

1、3数字化成像、存储、传输的实现,PADS系统的建立,使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得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使诊断综合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munication system, PALS)是医学影像技术与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它使得影像设备不再是孤立的一台设备,而是PACS网上的一个节点。科室间数据流的屏障被解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内数据流的无缝连接。

诊断的综合化是影像学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在诊断台上比较多种诊断设备的图像,发挥各种设备的综合优势,进而可以用工作站将不同检查设备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诊断综合化的实现,在影像学科内部管理模式上,必将改变目前以诊断设备为主的“分工”分组,转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的专业化分组,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人员和装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一经济效益。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在管理模式上影像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专科化发展阶段~专科协作发展阶段~系统专业化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医院PACS的规模有四种类型:

1、4成立医学影像中心是优化医院诊疗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影像科室管理模式下,医学影像信息在医院各影像输出科室之间以及影像输出与输人科室之间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程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手工作业化程度高,经常发生诊疗工作的延误和堵塞,影像信息的丢失和误差率也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由于借出、会诊等,X光片丢失率也会在10%一20%之间)。通过对全院医学影像(输出)科室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调整与改革,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后,就可以通过PACS网络改造和优化医院诊疗工作的作业流程,简化医学影像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良的医学影像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手术待诊时间、提高住院病人的三日确诊率,降低病人的诊疗费用,“把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成为现实,力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争取最佳诊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标。以先进的技术包装陈旧的医院影像科室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1、5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通过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强强联合”,使医院影像学科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合理,影像学科体系和影像技术装备体系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医学影像(输出)学科实力的增强也将带动全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教、研能力。

2医院组建医学影像中心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掌握标准、注重实效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经济安全的范畴(精选8篇)
  • 下一篇:城市轨道通信技术(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