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防汛风险评估(精选8篇)

时间: 2023-07-04 栏目:写作范文

防汛风险评估篇1

(一)重点防治区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港两岸平原区及北部、西部丘陵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散布于*、坛石、长台、张村、双溪口、保安等乡镇。张村、双溪口、保安、大桥、坛石、峡口、廿八都、塘源口、凤林等乡镇及全市公路两侧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点防治区域;大陈、*、上余、双塔、长台、清湖、虎山等乡镇(街道)及浙赣铁路两侧为地面塌陷的重点防治区域。重点防灾地段为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公路尤其是新建国道、省道、县乡级公路、水库库区公路和山区公路沿线;工程建设强度大、边坡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区斜坡;旅游风景点内险要地貌处;矿山的尾矿库、闭坑矿山的采空区;地面塌陷较发育的灰岩地区。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是指受灾害威胁人数12人以上,或因灾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全市共有以下6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1、*镇*村*自然村后山坡滑坡隐患点;

2、*镇*村*自然村北东向500m地面塌陷隐患点;

3、*镇*村路头自然村见*坡滑坡隐患点;

4、*镇前*五家岭自然村*后山坡地面塌陷隐患点;

5、*镇前*五家岭自然村*后山坡地面塌陷隐患点;

6、*镇前*五家岭自然村*弄后山坡地面塌陷隐患点。

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所在村要在汛期来临之前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并报市国土局备案。各村要对本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建立档案,加强防灾减灾宣传,落实防灾责任,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重点防范时段

2009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10月,梅汛期、台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或台风降雨开始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

二、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我市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98处,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隐患点20个,占隐患点总数的20、41%;崩塌隐患点28个,占28、57%;泥石流隐患点25个,占25、51%;地面塌陷隐患点25个,占25、51%。地面塌陷是我市威胁最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约占地质灾害威胁总人数的40%,威胁财产约占受威胁财产的51%。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编制实施

镇根据各村实际编制辖区内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

市气象局会同市国土局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对辖区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及影响程度做出预报,使我镇及有关部门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有效地部署防灾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地质灾害隐点的巡查和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行勘查和治理。今年我镇地质灾害勘察、应急排险的重点是*村*后山坡滑坡。

(四)加强公路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交通和旅游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继续做好公路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成建设或项目法人单位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六)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

1、灾情巡查、提醒、分级管理制度。镇村要在汛前、汛中组织对本辖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铁路沿线进行实地巡查,对各点的灾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进一步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并建立巡查台账。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段,尤其是地质灾害易发的山区农村,要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灾害提醒制度,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防范期值班制度。在整个防范期,镇政府各村要坚持地质灾害值班制度,保持联络电话24小时畅通。

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灾害险情,各村要视情启动本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如灾情严重或紧急,镇政府将视情启动镇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4、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各村要根据《*省地质灾害报告制度》要求,认真落实灾情速报制度。

四、部门职责

镇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负责。国土、气象、水利、交通、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明确如下:

(一)镇政府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健全完善防灾网络,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落实年度防治方案编制,会同气象等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预报(警)系统建设,及时落实汛期值班、灾情巡查、灾情速报和通报等制度。灾情发生后,认真配合各村核查冲毁、淤积的耕地情况,帮助灾民落实重新建房用地,同时对发生的地质灾害,组织技术人员及时调查,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规模,造成的危害及今后发展趋势,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意见,督促其他部门制定本部门防灾预案并落实防灾措施。

(二)镇水利办

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在建或拟建水利工程项目要有防灾措施。汛期之前,对病险山塘水库、盘山水渠渗漏引起的滑坡。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等进行认真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逐步加强和完善小流域洪灾的预警和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根据省政府要求将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小流域山洪防灾体系。灾情发生后,迅速查明水利工程损毁情况,制定受毁工程修复方案,指导抢修受毁水利工程。

(三)镇交通办

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铁路工程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在建公路铁路的边坡保护工作,要坚持“边建设、边治理”的原则,尽量减少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因公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公路、水库库区公路、山区公路)建设而引发的地质灾害负有治理责任,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新建公路铁路未治理好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的,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对辖区内所有公路沿线存在隐患的地段,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雨天必须进行灾情巡查,并建立巡查台帐,发现险情,要及时设立警示牌,按防治预案做好应急处置。

(四)镇教育部门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气象、水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以及乡镇规划等资料,及时编制和完善学校防御地质灾害总体预案,明确辖区内防御地质灾害的重点学校,并组织指导辖区内易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学校编制具体的防灾预案,建立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知识、防灾预案和自救措施的普及宣传教育,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五)镇规划、建设站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农村集镇建房必须按规划统一建设,远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六)镇农办、林业站

认真落实防灾责任制,对不宜耕种的山地要坚决退耕还林,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水田要改为旱地,滑坡体上不能全垦造林和种植高大树木。一旦灾情发生,要积极配合各村抓好农作物的救灾工作。

(七)镇广播站

根据全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期内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通报,做好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警预报工作,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提供救灾现场气象服务。

防汛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防汛抗旱是我国政府每年都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这种自然灾害由于其不可避免性,使得人们很是头疼。近些年来的防汛抗旱问题更是严重,因为人们肆无忌惮的对环境进行着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变得不在平衡,致使水旱灾害频率上升,其造成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减弱水旱灾害的影响,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却不足以改善全国的整体水旱灾害现状。因此,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努力的改进。争取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关于防汛抗旱能力与基本问题

1、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还有2 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2、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站点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警不够及时。此外,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比较滞后。

3、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洪水干旱保险还停留在研究层面。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偏弱偏少,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4、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防汛抗旱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

二、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这么叫罢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些年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

1、古代人适应水的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代的人们适应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构建坚固的水利设施,致使当汛期和旱期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对于这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我国古人有许多论述,大多数的论述内容都是,水是一种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它,我们只有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去适应它生存,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在古代也有著名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案例,那就是大禹治水。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类主动并力图将其暴露程度降低为零,回避水旱灾害,从而减小风险。

2、近现代人逐渐控制水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可以建设一些水利工程,来防治水旱灾害了。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强,特别是人口增加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对水进行控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野心开始不断变大。人类在这个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可以战胜的,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无限度地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此时是人类在降低自己易损性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将水旱灾害的危害性减小到零,从而减小水旱灾害风险。

3、现代人和水和谐共存的阶段,人们经过上一个阶段与水的接触,人们开始发现水是不能够征服的,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与水共存,一起和谐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不可能将水旱灾害风险“危害性”、“暴露程度”、“易损性”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减小到零。相反地,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风险,实现水早灾害管理的最大效益。于是我国人们开始从各国学习先进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争取早日走上,人水和谐、水旱灾害综合管理的道路。

三、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

所有工作都有自己固定的流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水旱风险管理就是风险识别工作,该工作主要是对潜在的各种威胁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归纳整理,并分析产生不利事件原因的过程。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风险的来源、范围以及特性,然后形成文档报告,以便后面工作的开展。

2、风险评估,这里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就是根据某种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的历史资料的记载,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风险文档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一工作中,主要利用的工具有概率统计、洪水风险图、资产评估法、水文水力学法、历史洪水类比法、地貌学法、专家调查法等。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作期间,会对上面的俩个工作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然后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该地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某种不利事件进行科学的预防,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该步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风险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总目标。当面临风险时,主要思路为采取转移、接受、化解、规避和分担等各种风险处理手段,从这些手段中,选择适当内容,形成最优处理方案。

5、风险管理结果评价,风险管理结果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该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对以上每个步骤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档案记录,以便于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地说,对于某一地区或流域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以上工作流程是逐步进行的,但每一步工作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防汛抗旱、水旱灾害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和抗旱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2] 刘宁、 进一步提高科学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J]、 求是,2010(08)。

[3] 刘宁、堰塞湖应急处置实践与认识[J]、水科学进展,2010,21(04)。

[4] 刘宁、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1)。

[5]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防汛风险评估篇3

任何时候,保一方平安;都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在防汛期间,保安全度汛;就是保一方平安;的基本范畴。今天小编整理了在2021年度防汛抗旱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我们接着召开全州防汛抗旱会议。刚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了全省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对今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毛伟明省长就做好今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结合我州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全州防汛抗旱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深化认识,树牢防大汛抗大灾思想。

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迅速把各项防汛抗旱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思想,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全面摸清水资源取、供、输、用、排等各环节的风险底数,有针对性地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下好风险防控先手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做到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迅速进入防汛抗旱的临战状态。要把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系统推进防汛抗旱工作,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要加快重大水利建设,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加强民生水利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第二,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去年,全州各级各部门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有效应对了23轮强降雨过程,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去年,我州是全省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无论是防汛抗旱还是疫情防控,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工作,继续抓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工作。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在责任落实、预案修订、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培训演练、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当中。但从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来看,全州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一是从预报预测来看。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全年汛期全州的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少,4~6月降水总量较常年正常略多,6月上旬、下旬和7月中旬为雨水集中期,有短时洪涝和暴雨山洪发生,35℃以上高温主要在7月下旬或8月中下旬,8~9月发生中等强度干旱的可能性相当大,部分县市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水文部门预测,南部武水部分支流和北部酉水干流及部分支流均有可能出现接近或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要警惕局部暴雨造成的突发性山洪灾害。我们既要防汛,更要考虑抗旱的问题,要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是从历史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州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重发,气候年景偏差的年份越来越多,短时、持续暴雨的强度越来越大,往往某个局部区域集中的雨水量非常大,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发严重。

三是从致灾特性来看。我州属于岩溶山区,岩体破碎,汛期河水陡涨陡落,地质灾害、山洪、泥石流发生的概率特别高。加之因气候地理原因,总体夜雨特征明显,群众多山脚溪河边切坡建房,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难度较大、人员伤亡风险较大。同时,岩溶地区蓄水保水性能差,易形成旱灾,旱涝急转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是从抗灾基础来看。全州共有水库683座、骨干山塘5000余口、地质灾害隐患点1170处、山洪灾害易发区607处、大小山塘4万余口,这些风险区域点多面广,治理、监测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县城无防洪控制性工程,多数农村河道防洪标准低;部分工程维修养护、雨水情监测设施建设保障不到位,通讯、预警设施配备不齐,工程抗灾和科技防灾基础相对薄弱。

五是从应急力量来看。机构改革后有的县市职能划转不到位,人员转隶不到位,应急部门业务新手较多,应急防洪抗旱的能力还不够强,顺利履行防办职责有一定的挑战。同时,各县市区防汛抗旱装备物资、应急物资仍然不足。另外,应急演练、应急队伍的组建还没有完全到位。

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当前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尽可能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以大概率思维防止小概率事件发生,以思想上的主动来赢得行动上的主动。

第三,要强化措施,全力抓实抓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2021年,全州防汛抗旱工作目标是不溃一库一坝一堤,重要城镇、交通干线、重点工程安全,避免群死群伤,确保干旱时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有保障;。实现这个目标,重点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机制体制理顺到位。各县市区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加强应急部门(防汛抗旱办)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全面形成上下一体、纵横联动的防汛抗旱工作格局。保靖县、永顺县、花垣县、吉首市要尽快优化人员配置,确保尽快形成上下对口、执行有力、指挥顺畅的组织指挥体系。

二是部门协调配合到位。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预报预警信息共享、调查评估、奖惩考核等机制,进一步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各级应急部门要坚持综合防、牵头救,发挥指挥中枢作用,定期召开防汛会商会,统一调度、组织、协调防汛抗旱工作。水利、自然资源、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加强相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及时相关预警信息。水利部门要抓好水旱灾害日常防范、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利工程调度,提供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这里我强调一下,重大汛旱情,由州防办统一归口,以重大专报形式上报省防指和州委、州政府、州防指领导。

三是队伍物资保障到位。州、县市区要继续巩固完善州级255人、县市区级100人以上常备应急救援队伍,每个乡镇必须组建一支30-5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每个行政村必须组建一支10-20人的志愿应急救援队伍。要以武警、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作用,健全群众性巡查抢险队伍,形成州、县、乡、村、组、户完整的基层防御体系。要编制全州应急物资储备一张图;和储备调运一张网;,完善州、县、乡三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备齐、备足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切实把物资落实到一线,落实到水库和堤防,落实到险工险段。

四是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各县市区及各级应急、水利、住建、交通、工信等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矿山、尾矿库、水利工程、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排涝工程、交通干线、电力设施等重点防范目标的防汛抗旱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点要逐个核实;,建档造册,落实专门责任人挂牌督办,限时整改到位。要突出抓好683座水库、117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607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巡查管控和治理。

五是应急抢险救援到位。各县市区,各重点防汛部门,相关水库、水电站等防洪工程要及时修订各类防汛应急预案。州防指计划4月底在花垣县举办全州防汛救灾应急演练,各县市区也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演练。要继续实施防汛抗旱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轮训计划,着力提升业务水平。要加大防汛抗灾知识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要抓好紧急状况下的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坚决避免群死群伤情况发生。

第四,要压实责任,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任何时候,保一方平安;都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在防汛期间,保安全度汛;就是保一方平安;的基本范畴。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扛牢自身责任,确保我州平安度汛、万无一失。

一要加强领导,严明责任。要压实州领导联系县市区、县市区领导联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党员干部包农户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州防汛办要对29座尾矿库、25座大中型水库、2处重点堤防安全管控责任人、技术人员、巡查人员进行公示。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压实683座水库、117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607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管控责任。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风险防范、管行业必须管应急救援;的原则,切实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水旱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先期应对处置工作。

二要加强联动,严格值守。马上就要进入汛期,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值守、24小时值班值守和信息上报制度,严格执行防汛会商制度,特别是一旦发生强降雨或超警戒洪水,启动应急响应后,州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要根据汛情抽调业务骨干到州防指办集中办公,真正做到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州防汛办要加大汛期应急值班值守抽查力度,定期、不定期抽查调度县市区、乡镇值班情况,确保信息灵通、政令畅通,杜绝脱岗、离岗等现象发生。清明节将至,州县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采购应急物资、装备,迅速做好分配预案。清明节期间,州、县级领导要加强带班值守,应急队伍要随时待命,州应急局要加强调度统筹协调,切实把值班值守工作落实到位。

三要严肃纪律,加强问责。各级防办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加强汛期督查检查,对在防汛抗灾过程中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得力和不服从调度的,一律严厉问责;凡触犯法律、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律依法依规查处。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汛期各项工作纪律,以纪律约束倒逼责任上肩、任务落地。

在此,我还要强调一点,清明节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扛起森林防火的政治责任,加强信息上报,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督办,严防严守管住野外火源,严格管控重点部位、重要时段、高危人员,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山头。清明节期间,原则上林业部门以及县市直单位包乡镇、包村干部一律深入乡村一线督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做到责任到位、保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不发生森林火情。

防汛风险评估篇4

可靠性与风险是两个互补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用概率论研究机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军工生产部门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理论逐步形成一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理论体系较完整的边缘科学。

在水资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应用早于风险,例如在水库调度中,人们早就用发电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概念方法评价水库运行策略的优劣。风险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渗透到水资源研究领域,并最早在美国水资源开发中得以应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ASI高级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的研究框架和系统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工程中的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都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2,3〕。但作为水资源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库调度,其风险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刚刚起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4〕。傅湘等用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下游防洪区的洪灾风险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型水库汛限水位风险分析模型;冯平等研究了汛限水位对防洪和发电的影响,通过风险效益比较定量给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谢崇宝等分析了水库防洪风险计算中水文、水流及水位库容关系的不确定性,研究了水库防洪全面风险率模型应用问题;梁川以极差分析法进行防洪调度风险评估;王本德等〔5〕建立了水库防洪实时风险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水库下游防洪效益与水库风险两个目标,又在论述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和主要困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风险率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以经济效益与风险率为目标的水库预蓄水位模糊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田峰巍等提出了依据典型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风险决策方法。李国芳和覃爱基采用频率分析方法,对水利工程经济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随着矩分析方法和熵理论的日臻完善,可将信息熵、概率论和风险估计结合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李继清等〔6〕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系统划分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效益子系统,辩识出风险因子,通过两种风险组合方式,建立最大熵模型,得到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特性。

2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5~10〕<>

2、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2、2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2、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3、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咨询机构兰德公司首先提出,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因此该法在水库调度风险决策中具有实用价值。

2、3、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度)。

(1)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风险分析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水库调度中可靠性与风险率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如过去对水库运行的发电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等的计算均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该基础理论和方法也适宜于解决风险率的计算。

根据水库调度中风险的特点,以下介绍4种方法:

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风险率

在水库调度中,影响风险主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或随机变量)大都服从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便可分析计算决策指标获取的可靠率或风险率指标,该法计算简单且精度也可基本满足要求。

②依据贝叶斯原理计算风险率

设B1、B2、…、Bn是一组互斥的完备事件集,即Bi互不相容,则有∑Bi=Ω,又设P(Bi)>0,则对任一事件A,设P(A)>0,则有:

P

式中,P(Bi)为先验概率(已知)或事前概率;P(A/Bi)是与先验概率相关的条件概率(已知);P(Bi/A)是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引起Bi发生的概率,为后验概率(未知)。

在水库调度中当Bi为水库放水,A为影响水库放水的入库水量和库水位,则P(Bi/A)为水库在已知入库水量和库水位的条件下,水库放水的概率。同理,可对水库放水的风险率进行计算。

③风险度分析法

用概率分布的数学特征如标准差σ或σ-半标准差,可说明风险的大小。σ或σ-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因为概率分布越分散,实际结果远离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

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

σ是仅统计Xi<MX或Xi>MX。用σ、σ-比较风险大小虽然简单,概念明确,但σ-为某一物理量的绝对量,当两个比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时可比性差,同时比较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对量作为比较参数,该相对量定义为风险度FDi,即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数):

FDi=σi/MX=σi/μi

风险度FDi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风险度不同于风险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

④离散状态组合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给出各风险变量的离散型估计值;然后按照概率组合原理由这些离散的估计值来推求结果出现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该法属穷举的范畴,当风险变量较多,且每个风险变量的离散状态个数较多时,就存在“维数灾”。但在风险变量个数较少,每个风险变量内有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状态即三项分布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风险十分有效。

(2)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入库径流过程一般服从于马尔柯夫过程(马氏过程)。马氏过程是一类变量之间和相互关联影响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其基本特性是无后效性。因此可用马氏过程状态转移概率来推求水库调度中风险变量相互影响的风险率计算问题。用马氏过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库调度方案的发电可靠率(保证率)。

(3)蒙特卡洛模拟法(MC法)

此法是目前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影响工程经济效果的风险变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别进行随机取样,然后用各变量的随机值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值,这样对每个变量随机地取一次样就可以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的一个随机值,要作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其实现的累积概率的关系曲线,需要多次的重复试验,且随随机风险变量的增多,其重复模拟计算的次数也要增多,需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另外,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各个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要求给出各个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在统计数据不足时难以实现。MC法可以考虑随机变量各影响因素,但计算量大且结果未必一定精确。所以,在有其它简单方法时,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为一种对照。

(4)模糊数学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径流、用水、库水位变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显的模糊现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数学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适宜的。

(5)一阶二次矩法

此法的步骤是先选择一理论分布族g(y)=g(y,θ)来逼近Z=f(X1,X2,…,Xn)的概率分布,然后用泰勒公式将Z在(X1,X2,…,Xn)的均值(μ1,μ2,…,μn)处展开,舍去二次以上的高阶项,这样近似求得的二阶矩,进而估计参数。

一阶二次矩法未考虑有关基本变量分布类型的信息,因此不能用概率指标合理反映结构的可靠度,实际上变量的分布类型对可靠度是有影响的。本法只适用于线性方程,当状态方程为非线性时,在中心点处取线性近似,因此可靠度指标是近似的。由于状态方程在描述一个问题时,因方程形式不同,其可靠度指标的近似值也不同,无法保持不变性是该方法的最大弱点。

(6)极限状态法(JC法)

JC法是一阶二次矩法的改进,该法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的情况。其基本原理是:先将随机变量的非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对于此正态分布函数要求在验算点处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数(PDF)值与原来分布函数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得等效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用一阶二次矩法求出风险值。

(7)最大熵法

最大熵法的基础是信息熵,此熵定义为信息的均值,它是对整个范围内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出发点是把获得的信息作为消除不确定性的测度,而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这就将信息熵和广泛应用的概率论方法相联系;又因风险估计实质上就是求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将信息熵、风险估计和概率论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先验信息(已知数据)构成求极值问题的约束条件,最大熵准则得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应用最大熵准则构造先验概率分布有如下优点:①最大熵的解是最超然的,即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求解,解必须和已知的数据相吻合,而又必须对未来的部分做最少的假定;②根据熵的集中原理,绝大部分可能状态都集中在最大熵状态附近,其预测是相当准确的;③用最大熵求得的解满足一致性要求,不确定性的测度(熵)与试验步骤无关。

最大熵法的计算量小于蒙特卡洛法,需要进行许多数学推导,计算较复杂,所以通常只应用在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中。

3结语

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有多种,它们在考虑因素、输入信息、计算量以及适用对象上各有不同,进行汛期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时,应结合本领域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比较和改进现有的方法。洪水调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因而还要积极拓展其他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敏贞,林翔岳、对水库汛期调度进行风险分析〔J〕、河海水利1995,(2):35~37、

〔2〕王丽萍,傅湘、洪灾风险及经济分析〔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3〕(美)德克斯坦L、等编、吴媚玲等译、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王栋,朱元生生、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71~77、

〔5〕王本德,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模型〔J〕、水文2000,20(1):14~18、

〔6〕李继清,等、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J〕、水科学进展、2002,14(5):626~630、

〔7〕王栋,朱元生生、、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J〕、水文2003,23(2):15~20、

〔8〕黄强,苗隆德,王增发、水库调度中的风险分析及决策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9,15(4):6~10、

防汛风险评估篇5

从“大禹治水”到水利现代化,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历经了数千年,治水的智慧也从人脑变成了计算机和各种灾害监测和防汛指挥系统。比如每年全国不少省份遭遇洪水的时候,江苏盐城却屡次能成功地顶住了洪水的侵袭,确保了生活安定、生产发展和生命安全。这除了当地政府的科学调度和正确决策之外,还不得不说到智慧防汛系统这一水利战线上的“小智囊”。该系统是由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盐城分公司借力移动通信、卫星遥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的智能防汛信息化解决方案。

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在第一时间内,水利部陈雷部长就下达了应急抢险救灾指令。灾情发生后,技术人员在水利部水利共享信息平台所建立的水利普查一张图的基础上,快速制作了灾区水利抢险救灾的专题图并加载到共享平台中,供相关部门共享使用。

类似这样的情况(如云南彝良地震、曲婷水库溃坝、黄河凌汛检测)比比皆是,在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前,信息系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当前我国正处于各类灾害多发期,信息化不仅对日常业务管理有用,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更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生水利催生“智慧”治水

我国是洪涝干旱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洪涝干旱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建成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减灾综合体系,大江大河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遇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伟新还记得,自2011年以来,水利现代化连续被纳入国家“一号”文件,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其中民生水利更是被列为首要任务,中央提出要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统筹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围绕民生水利,提高水利资源的支撑能力,各地水利部门也纷纷出台了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各项水利信息化工程得到了大力推进。江苏省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主要建设现代化的水文测报分析系统、防汛防旱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和河湖资源管理系统等各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水利行业,实现水资源调度精准化、防洪决策指挥科学化、应急管理规范化,基本构建江苏水利信息化体系——智慧水利框架。

倪伟新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部署实施了水利政务、防汛指挥、水质监测和评价、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具备了向全社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水利基础信息服务的能力。各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的重点工程包括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监控体系、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农村水利管理系统、水库和移民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信息安全系统等重点领域。

防汛抗旱涉及到防洪、抗旱、减灾、应急、调度等各个领域,作为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是水利部“金水”工程的龙头项目,历经15年又4个月,完成近8亿元投资,一期工程作为水利系统首个“航母”级的业务应用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信息采集系统和连接国家防总、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水务)厅(局)的骨干网络系统,建成了数据汇集和应用支撑两大平台,防汛、水情等应用系统,防洪工程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系统功能涵盖了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各个层面,为防汛抗旱提供了有力高效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30分钟内可全部汇齐全国水情信息,建成了水利信息采集传送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各地防汛抗旱指挥实时决策会商,构建了各级防汛抗旱综合数据库,搭建了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开发了水情应用、防洪调度、抗旱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提高了各级防汛抗旱部门信息服务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明确水资源管理的“底线”。在总结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城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水利部全面推动各级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出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基本技术要求》,《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技术审查,江苏、浙江、辽宁、上海、北京、河南、广东、山西、重庆、福建、陕西、青海等已启动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据水利部信息中心统计,目前黄河、海河、太湖、辽宁、江苏、塔里木河、黑河等流域和区域性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全国18个省24个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同时,为了加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规范和指导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水利部印发了《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制定了《水利数据中心基本技术要求》,并将结合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项目水利资源分中心的建设,研究资源整合方法和数据更新机制,为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积累经验。其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已经建立了集中管理存储环境,初步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珠江水利委员会则正在实施数据中心部分内容的建设,太湖局已搭建数据中心框架,并初步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应急防汛的数字利器

进入5月份,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接下来到7~8月份,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支流流量将会大幅增长,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来水持续快速增加,加上降雨仍将持续,长江流域多地的水利基础设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以安徽为例,每年长江流域洪水造成安徽省水毁水利工程上万处。

江苏盐城由于受地处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季风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一度面临着“三年一小涝、十年一大涝”的困境,严重地影响了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今天的盐城由于具备了首家建设运行的智慧防汛系统,有效实现了盐城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的转变。

近两年来,盐城的突发自然灾害特别多,要不不下雨,一下就大雨,容易形成涝灾,解决信息滞后的弊端已经刻不容缓。针对这一需求,盐城移动、南京东邦科技公司联合开发了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智能防汛系统。系统充分应用了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决策支持、地理信息、数字视频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围绕防汛防旱防台应急指挥这个主题,将汛前的统筹规划,汛中的严密监控、及时部署和抢险救灾的应急指挥全过程纳入其中。

以汛前的数据收集为例,以前需要人工现场采集的水位和雨量数据,通过在水位监测点安装了水位计和雨量计,相关数据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和短信平台推送,在水情、雨情变化不大的时候,每5分钟推送实时的风情、天气预报以及小雨大雨、雨量多少等信息;当天气情况有重大改变时,则每分钟相关的数据。系统会自动结合72小时天气变化,预测并立体显示灾情变化趋势,帮助防汛人员准确制定应对方案。通过大气云图的变化,72个小时可以预测粗糙的降雨,3个小时可以预测精细的降水。以前是滞后6小时,现在可以提前3个小时进行部署,大大提高了水利系统的应急反应时间。

江苏盐城大丰水利信息中心朱主任表示,防指办公室一般在20分钟内,即可完成全市实时水情、气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比过去提高8到9倍。随着今后系统的逐步完善与扩建、遥测站点的不断增加,这样的速度还会加快。

防汛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 大风;时空分布;防御对策;山东济宁;汛期

中图分类号 P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11-02

济宁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其南部包含的南四湖为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济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风是济宁地区汛期(6―9月)造成农业及生产生活损失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夏秋季强对流局地大风发生突然而且持续时间短,从大风产生到造成影响非常快,由于其突发性强、损害力大,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2]。大风过境对农业、城市设施、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造成的危害叫大风灾害。大风灾害的种类主要有寒潮大风、冷锋大风、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因此,大风预报和评估是济宁地区汛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1 资料与方法

大风在气象上定义为平均风力≥10、8 m/s(6级或以上)或瞬时风速>17 m/s(8级)的风。参照中国气象局地面天气观测规范,大风分为4个级别:一级为一般大风,6级大风(或且可能持续,下同)(瞬时风速10、8~13、8 m/s)和7级大风(瞬时风速13、9~17、1 m/s);二级为较严重大风,8级大风(瞬时风速17、2~20、7 m/s)和9级大风(瞬时风速20、8~24、4 m/s);三级为严重大风,10级大风(瞬时风速24、5~28、4 m/s)和11级以上大风(瞬时风速28、5~32、6 m/s);四级为特严重大风,12级以上大风(瞬时风速>32、7 m/s)。

本文利用济宁辖区内的11个部级气象站1981―2013年共33年汛期(6―9月)逐日大风气象资料,总结出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灾害特点及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济宁地区汛期(6―9月)大风时间分布

2、1、1 济宁地区大风的年际变化。1981―2013年6―9月期间济宁地区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虽然在2001年出现突然上升,但以后一直变化比较小,总体仍呈现下降趋势(图1)。

2、1、2 济宁地区大风的月变化。从1981―2013年33年6―9月期间的大风资料统计结果看,济宁的6月和7月大风日数较多,而8月大风日数减少,其中9月大风日数最少(图2)。

2、2 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的空间分布

由表1和图3可见,济宁各县市区平均每年6―9月期间出现大风总日数的差别比较大,济宁、兖州和嘉祥为1、5 d左右,兖州最多(1、6 d),汶上、微山、梁山和嘉祥在1、0~1、5 d之间,其他在0、5~1、0 d之间,曲阜最小(0、5 d)。

2、3 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灾害的风险等级

大风灾害采用灾害性天气出现概率确定风险等级[3-4]。概率和等级分月计算,概率计算方法:以年为计算单位,只要该年度某月有某种灾害天气出现,记为1,否则为0,33年的累加和除以31即为某灾种某月的出现概率。

风险等级按照概率范围分为5级,出现概率越大,风险等级越高。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小来划分大风天气灾害的风险等级。济宁地区汛期(6―9月)出现大风的概率分布特点是:中部地区大于四周,山区大于平原。按照以上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总体出现大风灾害的等级基本都在有可能程度以上。

6月济宁、兖州和嘉祥3个站出现大风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他地市均为有可能出现大风灾害范围;7月兖州的大风灾害出现可能性为很大级别,其他地市的大风灾害出现可能性为较小级别;8月济宁和邹城的大风灾害可能性为很大级别,其他县市区都是有可能等级。总之,汛期济宁地区各地出现大风灾害的等级比较高,特别是中部地区需注意做好防范工作。

3 大风灾害危害和防御对策

3、1 大风灾害的总体影响

大风灾害的影响:大风容易使农作物倒伏受损;大风会吹倒建筑物、刮倒电线杆、吹断电线,引起经济损失和伤亡;加剧火灾,甚至引发火灾;影响交通、航运。同时,对农作物产生破坏;影响室外作业、工伤发生率增加;影响人们正常生产与活动。

3、2 大风灾害防御对策

针对以上大风灾害对农业和城市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是在大风多发时间段,根据预报,农业生产部门提前做好防大风准备工作。二是在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小区布局中应充分利用气象条件,应尽量避免出现“狭管效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大风增多的天气。三是对易遭大风损坏的户外设施(高大广告牌等)进行拆除或进行加固。四是对供电线路、通讯线路等应做好防风的应急预案,注重线路、设备的防风措施,一旦出现险情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4 结论与讨论

(1)济宁地区1981―2013年汛期(6―9月)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虽然在2001年有突然上升,但以后一直变化比较小,总体仍呈下降趋势。

(2)从1981―2013年33年汛期(6―9月)的大风资料统计结果看,济宁地区的6月和7月大风日数较多,8月大风日数减少,其中9月大风日数最少。

(3)济宁各县市区平均每年6―9月期间出现大风总日数的差别比较大,济宁、兖州和嘉祥为1、5 d左右,兖州最多(1、6 d),汶上、微山、梁山和嘉祥在1、0~1、5 d之间,其他在0、5~1、0 d之间,曲阜最小(0、5 d)。

(4)在济宁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城市设计运行中,要充分利用气象条件和大风评估,尽可能减少大风灾害造成的损失。

5 参考文献

[1] 杨成芳,王业宏,李静,等、十一运会各赛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气象科技,2010(增刊1):88-92、

[2] 李耀辉,张存杰,高学杰、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沙漠,2004(6):55-63、

防汛风险评估篇7

防汛抗旱科

负责拟定全市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和决策意见;负责全市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负责指导全市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办事机构基础能力建设的有关工作;负责组织协调防汛抗旱检查督导工作;负责组织、指导编制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利工程洪水调度方案、抗旱应急供水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水文、气象、水利等专家,拟定防汛抗旱应急调度、应急抢险方案并督办实施;负责全市防汛抗旱知识培训、预案演练指导工作,组织协调防汛抗旱实战演习;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河道清障工作;监督、指导涉河在建项目安全度汛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负责全市防汛抗旱减灾效益分析、工作评价及水旱灾害评估工作;负责组织编报各类防洪水毁工程修复、防汛抗旱应急工程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协调、指导全市防台风工作;负责涉水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并监督实施。

信息调度科

指导全市水利信息化公共平台和防汛抗旱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负责市级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各类气象、等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处置工作;负责编制全市水利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组织重大水利科研项目攻关、成果鉴定及技术推广工作,组织水利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负责水利学会和水利企业协会工作。

防汛风险评估篇8

一、地质灾害状况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区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边和人为削坡建房、修路等形成的斜坡处。年我区未发生新的地质灾害险灾情,全年排险、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截至2012年月,全区有房前屋后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其中已完成工程治理基本消除威胁但尚须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见表1。

(二)地质灾害态势

我区地质灾害大多由强降雨诱发。根据市气象台的《市2012年重要季节气候趋势展望》,今年总雨量接近常年,冬季降雨量偏少,春雨季降雨量偏少,梅雨季降雨量略偏多,台风季总雨量正常略多;影响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比常年略多,可能有1个会严重影响。根据降雨趋势等预测,本年度我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比常年略偏多。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等分析,我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在山—山—山一带。其它区域除地质灾害(隐患)点容易发生灾害外,受台风暴雨、强降雨影响,高陡斜(边)坡、山边地带、建设工程开挖或堆土地段等区域可能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预计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与滑坡。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威胁对象

(一)重点防范期

汛期(~10月)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其中5~6月雨季及7~9月台风季强降雨多,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二)威胁对象

依据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预测的地质灾害活动区域,确定今年全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街道有2个、社区居委会有7个

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活动表现等情况,今年的防灾重点《区2012年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并督促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建设局作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宣传、指导和监督,督促各街道进一步建设群测群防体系,要组织配备必要的监测、报警工具,加强汛期防灾、应急处置、灾害治理等工作,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防灾监督工作。各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把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发生地质灾害险、灾情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职责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情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造册,建立预警预报、监测巡查的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基础体系,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承担;防灾责任人原则上由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居委会防灾责任人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受威胁居民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及其相关设施,由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巡查、监测。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级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调整落实到位。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建设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市政林局、区安监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监察局、区经发局、公安分局及各街道办等单位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办公室电话。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预警预防

1、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在汛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包括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排查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新安全隐患排查;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包括对防灾责任人与监测人落实情况、防灾明白卡发放情况、警示牌设立情况的检查以及对防灾工作制度、预案、防汛物资等的检查。对防灾工作不到位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及时整改;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且一时不能排险的,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或者有关部门监控范围,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采取防范措施。

2、制(修)订《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或者防灾责任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发生变动变化的,街道办事处应在3月底前完成《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的制订或者修订,并纳入当地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群众转移预案要在本社区居委会公布,同时报区政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备案。

3、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本部门防灾工作实际,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工作相关机构与职责,应急决策程序、响应组织、响应行动和响应保障等。

4、开展巡查、监测。我区已建立区、街道、居委会及灾害点四级监测防灾网络(详见附表2《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网络表》),各街道应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建设工作,社区居委会要组织群众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和组织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监测,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加强巡查、监测,对重要隐患要安排专人盯守巡查。发现险情和灾情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转移受威胁人员,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同时按照速报制度要求上报险情和灾情。

5、设置警示标志。区政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划定的危险区域予以公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案等,及时制作新增(或险情有新变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由各街道办事处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防灾明白卡应当明确地质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预警信号等内容。避险明白卡应当明确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自然灾害避灾点(或临时避灾场所)、应急联系方式、联系人等内容。

6、开展预警预报。我区未设气象部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由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会同市气象合。接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到各街道及相关单位,并部署防御工作。各街道可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和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社区居委会可通过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

7、防范强降雨。我区的地质灾害大多数由强降雨诱发,各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防灾工作制度,采取措施严密防范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

(1)当天气预报日降雨量可能达到50mm(暴雨)以上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可能达到60mm以上时,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提高警惕,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2)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时,各街道办事处接到预报预警后,应当适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效运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居民,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三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四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适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避让。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五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工作和随时抢险救灾准备(抢险人员随时待命);区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并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挂点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汛期地质灾害转移对象包括: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3)当突遇短时间强降雨(3小时降雨量超过30mm)时,社区居委会防灾责任人要及时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山坡地段的情况,关注雨情,适时组织受威胁的人员转移避险。

(4)按照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防御台风、暴雨的部署开展防灾抗灾工作。

8、落实值班制度。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通讯方式、工作制度、职责分工等信息应上网上墙。汛期期间,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和各防灾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班;台风暴雨、强降雨、长时间降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双人值班,分管领导带班,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必须在岗在位;值班人员要认真收集、汇总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汛期期间市、区两级政府办公厅(室)值班电话和市、区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工作联系人及电话详见表3。

(二)灾情险情报告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社区或者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区政府和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报告。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区政府及其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发生特大型、大、中型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和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口头速报市人民政府及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同时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应于1个小时内上报;区政府及其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其它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

(三)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发生后,区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组织做好人员转移、灾(险)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支撑单位,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有效提供应急保障。灾(险)情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

区政府负责开展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负责具体组织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和救灾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和救灾工作(灾害体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较低的小型地质灾害,在区政府领导下,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地质灾害治理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危险性、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尽快组织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协调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工程治理;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房前屋后地质灾害点自治工作。

(五)工程建设防灾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论证应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工程项目,应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实施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要加强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各街道办事处要采取防灾措施,制止群众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自行违章建房。

(六)群测群防建设

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各街道要继续推进地质灾害“十有县”群测群防建设,落实好各项工作。

1、应做到“十有”:有组织机构、有防治经费、有防治规划、有应急预案、有防灾制度、有宣传培训、有预警预报、有巡查监测、有监测手段和有警示标牌等。

2、社区居委会应做到“四应有”:应有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班、监测、巡查、速报等制度;应有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名单;应有监测器具、通讯工具。

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应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易发区)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应急转移和处置;应知灾情险情报告程序;应知巡查监测方法。

(七)宣传培训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做好防灾抗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居委会利用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等基本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识灾报灾、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对新任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及时组织防灾减灾知识技能、防治责任与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等培训,尽快胜任防治工作。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街道、社区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八)防治规划制定

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根据《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政文[]388号)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在2012年6月前完成编制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经区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指导我区“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班主任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精选3篇)
  • 下一篇:财务项目实施方案(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