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精选8篇)

时间: 2023-07-14 栏目:写作范文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1

〔关键词〕农村学校 课堂改革 学生自主 成因 策略研究

一、调查目的

课堂改革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于农村学校、农村教师认可度却一直较低。目前农村学校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处偏远,故而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表现为:大量新教师通过公招进入教师队伍补充进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于教学能力提高、照顾家庭等原因调离农村学校,老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一成不变。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很难有共同的教学模式,很难有共同的课程文化。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动权应该是学生。纵观目前我校的课堂,青年教师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环节不清晰,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差;而老年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讲到底,满堂填鸭式讲解,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主动性不高。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不能有一种较为统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青年教师快速的站稳课堂、把握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能不能有一种较为统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老年教师将低效拖沓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改。

为了解老师们对于目前课堂的认识,了解老师们对于课堂改革的认可度,也让全体老师迅速的参与到课堂改革之中来,我们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带领部分课改积极分子进行观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对象:

又新学校110名教师

四、调查内容:

金堂县又新学校阳光课堂改革调查问卷

1、你已参加工作( )年。

2、你认为学生是否喜欢你的课堂( )。

3、如果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用10分来衡量,你的学生参与度能达到( )分。

4、你认为你的课堂是否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是否清晰?

5、你认为你的课堂教学中最需要调整的是( )。

6、你认为目前你在课堂教学中做得最好的地方是( )。

7、你认为学生和你相比,( )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重要。

8、你怎么理解学校提出的“阳光课堂”?

9、你认为学校进行“阳光课堂”改革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吗?

10、你是否愿意参与“阳光课堂改革”?

11、你认为学校进行课堂改革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五、调查结果:

110份调查问卷收回来之后,进行整理:其中白卷(类似白卷)有4份,敷衍性问卷有31份(例如认为所谓的“阳光课堂”就是把教室窗帘拉开,让阳光进入课堂,就是阳光课堂了)、认真思考性问卷58份(例如有老师认为目前自己课堂上做得较好的是注重了双基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认为自己的课堂环节比较凌乱,教学效果较低。),建设性问卷17份(例如钟丽秀老师建议学校能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教师的眼界;胡信儒校长建议学校推进课堂改革要分步骤进行,建议想要变教师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分小组安排座次,进行小组学习方法的研讨等)。

从结果看来,进行课堂改革,一部分老师认为是花花架子,是学校的形式工作,可有可无;一部分老师处于旁观者角度,打算以静制动,还有一部分老师处于反对的立场,认为一会儿这个课堂,一会儿那个课堂,影响教学工作,分数才是硬道理。当然也有那么20%的老师认为可以试一试,跟着学校的步子慢慢的前行就行了,但总有那个10%左右的教师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热切的想要参与进来,虽然矛盾与困难重重,但却毅然参与尝试。

六、原因分析:

对于在农村学校进行课堂改革老师们的认可度不高,推进难度大,究其原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对教材教法钻研度不够。2、农村教师思想上固步自封,畏惧改变。3、农村教师理论基础薄弱,对课堂改革有心无力。4、农村教师外出学习机会不多,层次不高,眼界不宽。5、农村教师传统封建观念浓厚,不愿做学生的朋友、导师。

七、措施及思考:

要提高教学效益,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低效填鸭教学为学生高效自主学校,我们可以采用个体摸索、榜样示范、强力推进三个环节对农村学校进行课堂改革。

(一)个体摸索:学校总会有那么一些老师,他们热爱工作、乐于思考、勤于钻研,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一部分老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学校理想课堂的方针结合自身的思考大胆尝试,认真摸索。

(二)榜样示范:经过前期的个体摸索,部分教师对于学校课堂改革下理想课堂有了自己的认识,个体教学模式基本成型。学校此时相机组织一系列的“阳光课堂”研讨活动、“阳光课堂”展示活动、“阳光课堂”交流活动,进而对课堂模式进行提炼形成较为固有的模式。

我校借鉴朱永新老师《新教育》中就理想课堂的论述,以及海门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将“阳光课堂”模式提炼为以下五个环节,称为“五自”模式:

(一)创设氛围,自由开放

教师:微笑候课,亲近学生,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学生:自由组合学习伙伴,展示预习过程与成果;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教师:鼓励提问,梳理并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实践操作,自学完成作业,获取初步体验和感悟,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点拨;学生:整理自学成果,修正预习作业,教师:筛选共性问题,咨询学习难点。

(三)合作交流,自信沟通

学生:组内生生交流学习收获与困惑,教师:蹲点倾听,适当引导;学生: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各抒己见,互相勉励,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机诱导、指点迷津。

(四)总结归纳,自然生成

学生:尝试归纳,整理总结,发现规律,领悟学法,教师:捕捉信息,及时反馈,整合资源,提炼升华;师生互动,共享学习成果。

(五)巩固延伸,自身发展

教师:知识迁移,组织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新知;学生:互动交流,汲取营养,教师:总结表彰,布置课外思考或实践性作业,课后“二次”备课,自行教学反思。

(三)、强力推进: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2

关键词:“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初中思品课堂;实践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学思品课堂成了教师空洞说教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使中学思品教学无效或低效。

一、初中思品课堂学生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虽然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已经更加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理,这就为学生喜爱和接纳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的老师如果仍然以旧瓶装新酒,一上课不是空洞说教,就是勾划问题和答案,除了念与背所谓的考试知识点,就是反复做很多似是而非的题目,思想品德课就仍然难以摆脱让学生感到面目可憎而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命运,更谈不上亲之信之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德育特性的教学模式。

课程功能的改变是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结构调整增加了综合性和实践性,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思想品德教学力图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形成多元评价的系统,要把评价当作手段,不要当作目标。当作促进学习、激励动机、培养兴趣、建立自信等手段。

二、“五段一清”教学模式

我校通过研究运用“五段一清”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1、什么是“五段一清”教学模式

在我校2010年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明确目标―定向自学―检查讨论―展示反馈―反思总结”五段和“一清”即堂堂清的“五段一清”教学模式。

“五段一清”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段:明确目标。通过学生解读目标,制作知识树,提高学习知识能力。

第二段:定向自学。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定向自学完成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在定向自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段:交流讨论。学生不会的知识用红笔勾画下来,在交流讨论环节中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质量。

第四段:展示反馈。在展示反馈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方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会到了成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第五段:反思总结。在反思总结中使学生能将每堂课知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能将知识提升,培养学生提出有社会价值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清:由于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德育,关注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健康。为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将在每堂课把知识消化,由课代表安排小组先做,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教师纠正,其他小组学生结对子批改。这样,我们把周周清变成了堂堂清,学生负担减轻了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2、“五段一清”教学模式的优点

“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实际操作时,已初步呈现优点。“五段一清”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喜欢,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对“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印象深刻,教学兴趣浓厚。部分学生学会了质疑,解疑,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力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真正使思品课堂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教育功能,实现思品课堂的有效,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

三、“五段一清”教学模式的实施

1、“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中导学案的实施

假期间要求教师对课本知识点和考点进行研究,并制作知识树和导学案,开学后通过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完成导学案再次修改,最后完成制作并印制。上课时发放给学生进行课堂自学使用。

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五段一清”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教学实施策略。

2、“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的实施

“五段一清”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堂的实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多少教多少的理念,以教材为切入口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吸引学生带着目标进入教材经过定向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发现和积累知识,尝试独立思考,学会独立表达出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轨迹,在交流讨论中进行观察、分析,学会自评和互评。

其次,课堂展示反馈环节,需要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探讨最佳答案。在展示反馈中有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这样学生更愿意与学生探讨,愿意与学生分享,课堂气氛活跃、充满学生思考的活力,强调学生个性体验,教师成为学习的构建者,课堂成为师生共建的“生活空间”,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可能。在反思总结环节,学生学会了总结,通过反思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以提高,使整个思品课堂充盈着学生活生生的记忆,并成为学生后续生命过程中乐于回味的精神财富。

最后,通过课堂检测环节使学生学会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通过学生展示内容进行点拨,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审题,解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有所长,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3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六递进,步步高”

面对教育新形势,笔者所在学校把“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定位为教学工作首要任务。转变观念、强化认识、多措并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改进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笔者就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及构建的几点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

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高效互动合作共赢”――师生合作互动,以求教学相长;生生合作互动,以求共同进步。

2、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六递进”分别是:学生自学―同学互助―学生展示―师生点拨―训练巩固―总结提升。

“步步高”就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通过同学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机会,通过交流互补,师生点拨,形成新的认识与提高;在精讲多训练过程中,达到巩固目的;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提升,使知识变成技能。

二、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适用课型

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适用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与实验探究课。现以讲评课为例解析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

1、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环节。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对出错的题目自查自纠。对基础性错题和技巧性较弱的错题力争在此环节解决。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好,留待下一环节请教组内同学。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同学互助。

同学互助、学生讨论交流环节。按照事先划分的学习小组,组内同学展开互助学习。在此环节,先由小组长快速统计好成员们各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共性问题由一人讲,众人听并讨论;个性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学情反馈)在互助学习阶段,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反馈学生还未掌握的问题。一是互助学习过程,教师巡视各组,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二是互助学习结束,由各小组长把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写在反馈卡上交给老师,老师快速浏览各小组的问题,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

注意:同学互助环节时间不宜短,应该在15~20分钟之间。

3、学生展示。

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题思路。(特别提示)展示点拨这一步时间不宜长,应不超过15分钟。教师尽量少说,多让学生发言、补充,不到关键时候和地方,教师不要讲解。

4、师生点拨。

同学、老师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教师点评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成绩。表扬优秀者与进步者,鞭策退步者。二是试题特点及暴露出的普遍问题。三是对以后学习提出要求。

5、训练巩固。

训练巩固。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弱点,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

6、总结提升。

针对本节牵扯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补充梳理。

三、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几点做法

1、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一是学校成立构建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督查,并制订比较详细的工作方案,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二是明确提出构建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与实施方案,并对课堂教学改革注意事项和开展活动进行详细解读。

2、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建章立制。

为保障构建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相继出台多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制度,如《思想品德合作小组划分及评价制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学生疑难问题反馈制度》等。

3、举行“三层次三系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全面开展公开课展示与交流研讨。

三层次指学校―年级―学科组三个层次,三系列指示范―研讨―比赛三个系列公开课。配合高效课堂活动月活动,一是每月举办两次全校级别的思想品德示范课、公开课,课后深入评课研讨。二是各年级每周一次说课研讨。三是每月举行一次思想品德教师赛课活动。

4、增加外出学习观摩次数,积极促进校内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老师们对高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观摩与借鉴,多次派老师到课改名校学习,市级省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学校均大力支持老师们前往,观摩回来后写出详细心得体会并向老师们传达交流。一是借助学校思想品德专栏,思想品德老师们就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和做法相互交流。二是每月举行一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讲座,进行课堂教学方法讲座,促进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反馈,重视学生实际收获。

课改的效益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显现,学生的反馈极具说服力。因此,我们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进行调查反馈征求意见活动,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和提醒,使思想品德课改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真正实现高效益。

6、定期研讨,不断反思改进。

对阶段性优秀成果评选表彰,每月开展一次思想品德总结汇报与反思研讨,对前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展示,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商讨,对下段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不少老师碰撞出灵感火花,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设想,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施并不断改进。

四、取得的成果

随着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极大激发老师们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增强课堂改革意识,人人思考课改方向,人人写出课改设想。思想品德“六递进,步步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教师的角色实现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课堂教学改革初战告捷。

参考文献:

[1]唐智松,邹绍清、新课改理念下思品课教学设计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4)、

[2]张帆、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01)、

[3]沈明、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09)、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4

关键词 新课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很多教师莫衷一是,随意性大,甚至在教学中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与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使学生少走弯路、终身受益的目的。

一、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语文学习

语言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众多语文教师都在对固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着变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或学习方法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法指导呢?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程序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是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基础,规范课堂教学程序的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而学法指导是配合教学模式进行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化的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套理论,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的过程。在二者当中,它们都贯穿了现代教学原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思想。“质疑——自读——解疑——归纳——扩展”的模式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来共同寻求答案。做到以上这些,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积少成多,把握规律。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获取知识和思想的双丰收。

二、对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1、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把自学引入教学中,不但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特色,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自主学习阶段具体是指:学生通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理出课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结合课后思考题中的提示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大意,作者情感;记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准备提出讨论。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在为教师讲课做准备,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大致读懂课文,以待质疑讨论阶段的进一步深究。

2、质疑讨论

这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告终。这是一个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其深度如何,都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讨论要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合作,勇于发言,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

3、点拨指导

这是一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去看、去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发现并解决学生经过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也可以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

4、总结感悟

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索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堂讨论结束时应适时地进行归纳,可以由师生双方合作完成。联系实际,对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回顾,延伸拓展,以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

5、练习巩固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5

关键词: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06-3

笔者和本校陈咏梅老师主持的《“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经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立项的第八期课题。该课题于2009年12月正式实施研究,2012年11月结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成果获得江苏省2013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诸方面较之以往有实质性的突破,对所有参与课程实验的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有全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能否发生质的飞跃。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索适合新课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历史赋予中学一线教师的使命。

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真正在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我们提出了《“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略)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教师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和线索,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将学生学习行为前移,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师生互动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及时反馈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手段,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六环节:是指为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将课堂教学归纳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六个环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桥梁”。本课题研究就是探究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教学结构的各环节内部关系的功能,并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和线索,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在学案引导下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主动完成知识吸收、能力培养和方法习得等各个学习步骤;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师生互动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及时反馈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四、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题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研究目标为:

1、探究出“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总教学流程图。

2、集结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研究论文、课堂实录,形成专辑。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查阅文献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了解当前有关“学案导学”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时使用此法。

2、调查法: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手段与方式,了解师生对导学案编制、学生学习小组建立、教与学效果的评价等的意见和建议,以指导本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及实施过程中使用此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导学案编制要求的培训、学习小组建立及评价培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等等。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5、总结研究法:对课题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结题报告等等。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切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发现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尽量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3、“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他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使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得以改造或重组。

4、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的两条衡量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花费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不超过既定的标准”,用“师生花费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1、建构“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总教学流程图。

2、建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门学科“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3、“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2月)(略)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2年7月)

1、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全程参与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等。课题组量化了听评课的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听评课2~3节,并逐周汇总听评课情况及教研活动效果,写出听评课记录,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2、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出不同学科的具体课堂模式。考虑9门学科的特点,探究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不同课型的模式。

3、制定“学案导学・六环节”课堂模式评价标准。为了对课堂教学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案导学・六环节”课堂模式评价标准。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关系着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深入持久,是否具有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因此课题组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组织观摩课、公开课、赛课活动。学校坚持“以比赛促教学,以竞争促成长”的方针,分年龄段进行教师的赛课活动。教师在比赛中收获了成长,培养了重视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意识,明白了“学案导学・六环节”课题模式的评价标准,初步掌握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6、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三)课题检查和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略)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总结出符合各学科的“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总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以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对话为主要方式,引起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知识建构,课堂不仅是交流、对话的场所,更是交流、对话的载体,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生”、“教师”、“课堂”三位一体的总体结构框架。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导学案为交流、对话的载体,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目标达成的路线图,这就对导学案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等;教师与课堂之间以教材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好导学案,在教学设计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学生和课堂之间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度的关注课堂,真正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力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教师通过该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维与发展;学生通过该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实现生成与知识建构;课堂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师生、生生的互动及对话。让“学生”、“教师”、“课堂”的“三位”以及“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生成”、“知识建构”、“课堂互动”、“交流对话”六个进行方式实现“六环节”的循环。

“自学质疑”环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在课前或课内通过自学、小组内的交流及互助学习,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提出疑难问题。本环节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求教师能够认真设计学案,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等。交流展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交流,也可以是课堂对话讨论交流,还可以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交流展示等等,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促进学生及时思考,共享学习成果。

“互动探究”环节:“互动探究”的内容可以是“自学质疑”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交流展示”中生成的或未解决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互动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学习小组成员间互动、不同学习小组间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环节的重要形式,问题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让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案,可以选派代表进行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探究素材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精讲点拨”环节: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惑点进行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过程;也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选用,注意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环节中都可以适时地体现精讲点拨。

“矫正反馈”环节: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即可以在批改学案时,也可以在复习巩固时,还可以结合到其他“环节”的学习当中去。

“迁移运用”环节: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结果的检验,主要以“巩固案”的形式反映。巩固案的选择要体现难易结合,即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

(二)建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门学科“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略)

(三)“学案导学・六环节”各科教学案例(略)

(四)课题组成员发表、获奖论文(略)

“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方式。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是学生“学案”的编写者,是课堂“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疑惑”的点拨者。目前,海州高中的课堂充满了学生“交流展示”的身影,师生、生生“互动探究”的智慧碰撞,教师“精讲点拨”的感悟生成,学生“矫正反馈”的大彻大悟,师生“迁移应用”的提高升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是课题研究的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获得省特级教师、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市政府特殊津贴、市名师、市“5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陈咏梅老师获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蒋红娟老师获得市优秀教育园丁等荣誉称号。王聿奎老师获得省教学基本功大赛总成绩贰等奖、省教学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壹等奖、省名师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徐进勇老师获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课题研究的实践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促进了课堂民主氛围的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获得了很多荣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6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价

0引言

“数字通信原理”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理论性很强,同时还强调实践性。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程内容,而且更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翻转课堂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被称作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所谓翻转,就是将传统课堂“课上教师知识传授+课下学生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为“课下教师知识传授+课上学生知识内化”。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如下优势:(1)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改变了课堂管理,增强了学习互动;(4)有助于教学相长;(5)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以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强调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所形成的教学过程,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教师和学生活动分别为主线,将教师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准备、引导互动+总结评价和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总结反思三个环节。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前面构建的教学模式,以《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中“脉冲编码调制”课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班学生共40名,分8组,每组5人。

3、1课前

教师:制作学习任务单,采用录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7、1录制微视频,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上传至QQ群进行共享,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策划课堂活动。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2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学习,并安排小组探究任务。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环节进行评价,并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化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探究合作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考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内容。

3、3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完成相应作业。思考自己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并把自己的困惑和教学设计建议反馈给教师。

3、4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采用量化表,总结性评价采用试卷测验方式,学生最终成绩=形成性评价得分*50%+总结性评价得分*50%。

4 探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两个班学生人数相当,学生基础相当。对两班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测试。测试结果图2、图3。

如图所示,实验班学生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而且实验班高分成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大部分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前自主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合作学习不利于积极性差的同学、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建议教师优化合作探究模式,打消学生依赖心理、多进行个性化指导、多增加个人展示的机会。

5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如何使翻转课堂更好的发挥它的优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提出高效的课堂时间分配方案;(2)创新课堂活动形式;(3)形成更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篇8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翻转课堂;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74-02

“三结合”教学模式研究,是基于MOOC模式理念,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听语言》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是一种新型高效教学模式,是实现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式。虽然现阶段国内外对MOOC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在对高校具体科目中的应用缺乏相应的研究。高校视听语言课程是影视专业的核心基础科目,如何将二者相互结合是现阶段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1、MOOC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MOOC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它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模式,也是一种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上课模式。MOOC模式的建设思路:平台+资源+服务。学生学习的空间以平台为支撑,整合海量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管理、评定等都是借助网络完成的,是一种完全依靠网络形式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整体教学过程。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翻转课堂是建立在新媒体之上,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媒介来完成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它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使学生成为知识内化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则负责组织、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并对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答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教学模式就是借鉴MOOC模式理念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建立区域网络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总库,构建“课堂与网络”、“讲授与演讲”、“测评与研讨”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整体教学过程。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听语言》课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具有独特创新意识的教学改革研究。

二、“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实践

视听语言课程是高校影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视听元素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在实践拍摄创作中得以正确运用。对“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相应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课堂与网络”相结合完成学习环境的建立。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建立区域网络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总库,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环境体系。

2、“讲授与演讲”相结合完成教学内容的建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进行重点讲授。学生借助资源总库提供的题目资源、影片资源、课件资源等进行选题演讲、讨论。通过演讲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知识内容,达到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3、“测评与研讨”相结合完成成绩考核的建立。建立测评选题库来确保教学质量的完成,通过翻转课堂的讨论环节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实措施

1、以2014级《视听语言》课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案、成员分工情况展开研究实践。

2、根据研究进展,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集思广益,针对结题要求不断完善调整,为结题打好基础。

3、深入开展实践,广泛收集资料。交流汇总,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加强督促,研究实践活动始终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阶段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同时收集好有关过程性资料。

(三)翻转课堂设计研究实践

在“三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翻转课堂的设计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是在学习资源总库的基础上实现的。具体实施方案:学生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在网络平台资源总库里进行选题,组织材料,制作成PPT,课堂上再进行演讲。翻转课堂的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

1、学生演讲环节的实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学生进入网络平台资源总库进行选题,查找相关影视资料,选取片段,根据题目内容分析制作成PPT,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演讲。通过演讲准备,学生可结合自身能力采取相应的方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反复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讨论环节的实践。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或与教师沟通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吸收理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设置的讨论主题要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对其运用效果进行故事情节设计。如可以对学生进行景别情节运用练习。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影视片段,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对内容进行掌握并总结片段中视听元素运用的作用意义,观看之后,小组汇总认识情况,之后对其进行阐述,再对学生阐述情况进行打分,最后对各小组进行等级划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互动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启发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3、教师总结环节。教根据课堂实践情况,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巩固所学的知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将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留下课后思考。

三、“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三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所有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三结合”教学模式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由课内转移到课外,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利用时间大大增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仅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与良好的发展。

3、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三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问题,使教师的教育方式由综合教学模式转变为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是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时,秉承先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三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我们对“三结合”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在该模式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现状,对“三结合”和翻转课堂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不断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护肤品销售培训心得(精选6篇)
  • 下一篇:五四青年节致词(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