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端学术会议(精选8篇)

时间: 2023-08-04 栏目:写作范文

高端学术会议篇1

得终端者,得天下。

而对于处方药特别是刚上市的新药来说,第一终端——医院永远是其必争之地。至于第二终端——药店以及第三、第四终端,一般是成功决胜医院终端之后企业才会考虑是否夺取的目标市场。那么,作为一个本身极具学术含量和临床价值的处方新药,决胜终端的要素有哪些呢?   (一)厂家

一个好的产品并不意外着推广的成功,就像一个美女嫁给有钱人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幸福一样。拥有了好的产品以后,就看厂家或企业如何来进行专业化的推广。厂家必须审时度势地制定合适的专业学术推广策略,利用核心专家平台、学会平台以及杂志平台来进行概念化营销,为医生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和学术服务。在市场推广中,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市场推广策略,充分利用商、医药代表的销售平台,为商、医药代表提供良好的学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所以,要想决胜终端,首先就需要一个有产品、有策略、有平台、有服务的厂家。   (二)营销队伍

无论是实行制还是办事处机制抑或是二者并存的厂家,其销售队伍的优劣,其营销团队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在市场终端中一决高下。一个优秀的营销队伍要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能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营销活动和产品推广中,把公司的战略、战术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中,要做到清者自清,做到有思想、有品位。

所以,厂家需要有精神、有激情、有行动、有品位的营销队员和营销队伍。   (三)商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厂家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培育。在和谐中谋求资源互补,实现强强联合是厂家迅速占领终端的首先选择。

一个上市的处方新药在短期内带给商的经济利益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商在具有资金实力和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能够独具慧眼,能够高瞻远瞩。而在市场推广中,也要求商具有学术思想和理念,以在终端销售中能与厂家亦步亦趋,保持一致。

有资本、有网络、有远见、有意识的商无疑是我们决胜终端的左膀右臂。   (四)医药代表

实际上医药代表是一项正当而且高尚的职业,他是新的药品或医疗手段同专家医生相结合的桥梁。在繁杂的临床拜访中,很多代表往往丧失激情,迷失方向。这就需要代表时刻保持一股向上的冲劲,运用合理的沟通技巧和销售手段来推广产品,为医生提供前沿的科研资讯。同时要具有学术思想和长远的眼光,不为眼前利益和暂时的推广困难所局限。

所以,决胜终端需要有冲劲、有网络、有手段、有眼光的医药代表来完成最后一击。

我们在医药市场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企业手握重量级产品,他们组建营销队伍,或亲自操刀,或与拥有雄厚资金、良好上层关系的商强强联合,雄心勃勃欲鹰击长空放手一搏,但是最终他们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为什么?原因有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支专业化的医药代表团队。很多商没有专业化的医药代表,即使拥有专业化的医药代表,虽然其单独作战的能力很强,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团队。在推广一般处方药时是游刃有余,但在推广像学术含量极高的处方新药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因此,笔者认为医药代表尤其是一支专业化的医药代表团队是决胜终端的关键要素。

由于其重要性和独立性,医药代表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地掌握、控制乃至垄断着处方药最大的终端资源——医院资源。我们按照目前中国的医药代表的主要的工作方式及社会认同度,可以将他们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社交活动家(40%),药品讲解员(50%),药品销售专家(8%)和专业化医药代表(2%)。

可见专业化的医药代表本身就是稀缺资源,是少之又少。因为专业化的医药代表必须做到: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都具有专业化能力;要成为医生的“专业帮手”;能运用市场学的知识开发市场潜力;能让医生感受到企业的优秀服务和产品的独特价值。其工作内容涵盖了产品知识、销售拜访、群体销售、销售通路管理、区域管理、行政管理、沟通工作、自我发展等多个层面。所以很多优秀的、专业化的医药代表或坚持到底,继续掌控终端;或成立公司,自主创业;或挂靠公司,运筹帷幄;或转向厂家,当职业经理人;当然也有彻底转型,跨入其他行业的。

那么作为厂家,面对决胜终端的关键要素——医药代表,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答案是帮控!帮是方法,控是手段,决胜终端才是目的!

根据笔者的经验,我认为帮控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帮助商建立医药代表队伍

医药代表队伍乃立足之本。但是目前没有自己的医药代表队伍的商不在少数。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商基本以大包为主来形成松散的联合体。正如前面所说,这样的机制在推广普通药品时尚可应付,但要推广学术产品实在是勉为其难。而更重要的是,在此情况下,商难以掌控终端资源,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我们有必要帮助商建立或完善医药代表队伍。我们曾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先后帮助商组建了两支临床队伍,其后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先说服商要从长计议,建立自己的、稳定的临床队伍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短期的人力、物力等投入必将得到未来利润的回报。取得商的首肯是前提条件。然后主要以公开招聘的形式为商招徕人才。在当地主流报纸以商所在商业公司的名义进行经理和代表的招聘。初试和复试以厂家为主,在复试中就进行产品知识和专业推广策略的培训及考试,选取合适的人才。最后由商把关,决定聘任人员。其中经理的人选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已有队伍但并不完善的商,我们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帮助商来不断完善临床队伍。   (二)全面提升医药代表队伍战斗力

接下来我们厂家的工作主要就是通过全面的培训来提升医药代表队伍的战斗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医药代表团队。

团队培训的目标是建立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医药代表队伍。处方新药的推广和传统的药品销售有很大的区别,必须由专职代表进行专业化推广。一方面要求代表掌握熟练的产品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代表具备有很强的学术组织和学术攻关能力,并要熟练运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推广方法。这就要求代表要不断学习,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方案和最新的医药资讯,帮助医生解决相关难题。所以我们必须把团队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来实施。初步的培训方案如下:

第一轮培训:产品知识培训、专业推广策略培训

培训人员从销售的角度讲解医学基础知识和产品知识如产品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研发历程、科室应用等、其目的是让代表了解和熟练掌握产品知识。同时从产品的独特优势调动代表推广该产品的激情和自豪感,详细阐述我们的专业推广策略,让商和销售代表从宏观上了解我们公司的推广思路,了解我们能够提供哪些武器可供临床使用。

第二轮培训:学术会议全攻略、医药代表综合知识培训

培训人员全面讲解厂家主要学术会议形式的组织方法与流程,旨在让代表前面了解学术会议如何进行会前筹划、会中控制、会后跟踪,了解需要注重哪些细节。

接着主要结合产品的临床推广对代表进行综合知识的培训。不仅仅是推广该产品,而且在推广其他产品时我们需要具备和提高哪些素质。其目的时全面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三轮培训:产品科室知识培训、典型学术会议培训

学术人员针对重点科室分别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找出科室切入点,提供文献依据和支持,找出每个科室的具体病症进行分析,从而告诉代表和医生如何应用产品。

随后以典型的、成功的学术会议为实例进行讲解和培训,主要内容就是以往成功会议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以实实在在的案例告诉代表会议如何召开,从而在我们先示范组织和召开学术会议以后,代表能自主策划和组织学术会议,迅速独当一面。

第四轮培训:公司集中培训

此种形式的培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一般为每年两次。全国各地的医药代表汇聚公司集中培训。公司安排专门的培训公司进行拓展训练、公司领导分析全国市场、大牌专家答疑、成功经验介绍等。其目的是通过对销售团队的重新塑造,从而增团队强协同作战的能力,增强商销售队伍的战斗力和稳定性。   (三)帮助商管理医药代表队伍

队伍建立起来了,战斗力提升了,下面的工作就是帮助商管理这支医药代表队伍。

我们不是指手划脚,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找出队伍的特点和不足,在商、代表之间进行双向沟通。参与管理的形式包括参加每周例会、每月定期互通信息等。必要时建立产品项目小组,让双方高层及基层人员定期开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融入团队,为队员解决实际问题 浮于表面总是让我们看不到问题的实质,而一味纸上谈兵也难以让队员信服。所以我们必须融入团队,为队员解决实际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同拜访:解答一线医生的疑惑。

2、专家培养:重点专家和主任亲自拜访和培育。

3、示范组织学术会议:原来学术会议就是这么组织的。

4、文献更新支持:随时提供最新文献资料。

5、讲课支持:产品经理、省区经理、大区经理多方支持。

高端学术会议篇2

【关键词】工程公司 视频系统 选型

一、项目介绍

案例企业是成立于1950年代初、由大型设计企业改制而成的工程公司,其业务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采购、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等,特别是工程总承包业务遍及国内和非洲、中亚、东欧等十余个国家、地区,公司本部与设计部门、供应商、项目现场之间的沟通工作非常频繁紧密。限于技术复杂性,有限的电话和邮件沟通无法满足项目管理需要,异地人员集中会议则差旅成本过高、沟通效率低下。2011年初该企业大规模建设、投运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较好解决了公司本部、设计部门、供应商、国内外总承包项目部、驻外代表机构、移动办公人员之间的远程沟通问题,项目协调、工作交流、设计交底、图纸洽商等工作均在该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上运行,其沟通效率犹如为工程公司的项目群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建设目标

(一)建设公司本部与主要设计部门、供应商、国内外总承包项目部等之间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对于海外部分电信基础设施较差的国家、地区,租用专用卫星,保证部门间网络能够支撑视频系统运行。

(二)建设公司本部与主要设计部门、供应商、国内外总承包项目部会议室、个人电脑终端之间互联互通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实现相互间的即时视频沟通。

(三)实现视频、存储、调阅、功能,能够实现网络访问和查询。

三、建设方案

(一)需求分析

企业拟建设一套视频会议系统,在公司本部设立一大一小两个中心会场,在公司本部其他会议室、国内外代表处或项目现场设立分会场,整套系统要求基于互联网建设。该套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

1、多点会议。召开多点会议是本系统的基本功能。由视频会议终端对采集的视音频信号编码,通过MCU视音频信号送到各会场,视频会议终端解码输出到电视机、投影、个人电脑终端、手机等显示。会议系统能够实现的会议控制方式有主席控制、导演控制、自动轮询、语音激励等模式。

2、异地直呼。通过遥控器呼叫号码实现点对点呼叫,随时实现面对面的沟通。

3、分组会议。支持同时召开多组会议,企业各部门可以同时召开各自部门内部的会议,各组会议互不干扰。

4、多画面和成和混音。系统支持多画面合成和智能混音,配合智能混音实现讨论会议,达到身处同一会议室效果。

5、会议录像与点播。系统支持数字录放像与远程WEB点播。配置KDV录播服务器软件,实现对会议录像,录像文件存储,同时支持远端用户通过IE登录录播服务器进行会议的点播。

6、双流功能。通过双流功能,将会议发言人图像和会议资料同时送到远端,增强视频会议生动性、实时性。

7、电话接入。出差人员可通过普通电话机或手机参加会议,收听会议并进行会议发言。

(二)方案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遵循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规范要求;采用当今最新和尖端的IT、通信、多媒体处理和视频会议等的成熟技术。

2、标准化原则。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设计,特别是要提供标准接口,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能够与其它国内外主流厂家的设备系统平滑连接和互通。

3、安全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措施和加密系统,有效抵制网络病毒和黑客等的攻击,具有防火墙功能。

4、可靠性原则。系统结构集成度高,能够保证不间断稳定可靠运行,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强,故障率低。

5、灵活和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网络和业务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能够方便地实现视频系统的扩展与升级。

6、易操作性原则。采用基于WEB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全中文人机对话模式,易于操作、维护和管理。

(三) 建设方案

1、 网络配置

改造提升网络系统,本次升级改造将原中国联通公司34M互联网专线平稳升级为100M互联网专线。

2、 视频会议系统构成

构建基于公司本部专线和各部门网络线路的视频会议系统,整套系统覆盖公司本部中心会场、员工办公桌面、分包商、国内外项目现场、驻外代表机构、移动办公人员。

3、设备配置

视频系统设备经过充分论证必选,均选择的是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业内主流产品。公司总部设立控制中心和中心会议室,在控制中心配置宝利通RMX4000多点控制单元(MCU)、流媒体服务器;公司总部设立两个中心会议室,宝利通高清HDX7000视频终端;在网络条件较好的驻外代表处、大型项目部,配备16台宝利通高清HDX4000桌面终端。其他部门的硬件系统配置标准是:每套包含会议专用微机、视频采集卡、摄像头、麦克风及音箱等。

4、 MCU转型

本项目建设中,对MCU产品投入较大精力进行了选型调研,最终选定的POLYCOM RMX4000视频会议MCU,具备如下一些优势:

Poly RMX4000 平台是超强的多点会议平台,其智能核心内置智能设计,包括动态资源分配、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经济高效的可扩展性。通过灵活资源调配,最优化的利用MCU 资源,以最大容量支持音频、会议室、桌面视频、及融入式极致远真会议。宝利通丢包恢复(LPR)技术,保障高质量会议。

Poly RMX4000 协作平台支持上千路音频通话、数百个桌面视频设备和远程呈现套件,RMX 4000资源的动态分配实现了经济高效的可伸缩性,随时可以召开任意按需会议。

(四)应用评价

建成后,系统已实现公司本部与所有国内外工程项目部、项目群现场的远程互通,通过视频会议开展项目协调、工作交流、设计交底、图纸洽商,实现了本部技术、管理人员与现场的充分沟通。

系会议图像要求清晰流畅、声音清晰响亮;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网络适应能力,具备智能丢包恢复、带宽自适应机制,保证在较差网络状况下获得良好音视频效果;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保密性;统控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远程视频系统的应用使坚持工程应用与管理提升并举、实用和创新并重的信息化建设路线得到进一步印证。以信息化变革管理手段,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为工程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远程音、视频重演中的同步技术》李笑佳 周兵 李晓强 《计算机工程》 2005 第2期

[2]《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谢康 陈禹 乌家培 文献来自:经济研究 1999年 第09期

[3]《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田丹 文献来自:经济师 2000年 第09期

[4]《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汪勇 吕小梅 文献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2期

[5]贾婷、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科技信息2009年9期

[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分析及流程构造设计》韩雪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商业时代》2009,24

[7]《浅谈芷业信息化建设误区与发展思路》 许红利,刘庆芳 [J]、煤矿现代化、2008,1

[8]《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常桂英《北方经济》2008年第06期

高端学术会议篇3

关键词:FMS 跨平台 RTMP ffmpeg HLS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06-02

1 系统整体方案

FMS(Flash Media Service)是Adobe公司出品的流媒体服务器,同时也是极具弹性的开发环境,它提供了强大的多用户、高质量音视频功能,自适应不同的带宽环境,可用于创建多样的交互多媒体网络应用。FMS除了大量应用于各类视频网站,对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多媒体教学等领域,也都能提供方便优质的流媒体服务。目前国内一些厂商的多媒体服务平台也是基于FMS开发的。

然而,随着Android和IOS系统停止对flash的原生支持,实现一个跨平台的统一视频服务变得困难,往往需要从底层开始自主研发,成本高且通用性差。从FMS4、5版本之后开始支持的Http Dynamic Streaming技术针对苹果的HLS方案提出了基于HTTP的流媒体传输方案,增加了对HLS协议的支持,解决了移动端播放视频格式的问题,这为FMS服务于不同的终端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

具体的PC客户端仍可采用Flex技术,方便地实现视频流的上传和播放,其中视频的上传利用rtmp协议,播放采用flash技术;针对移动端视频传输,向服务器推流也必须符合rtmp协议。在android和IOS系统要实现rtmp推流有多种技术方案可选,综合考虑开发成本和视频格式的统一性,本文主要介绍利用ffmpeg原生代码,并移植到android和IOS系统的解决方案。移动端的播放则借助HLS协议,最终实现跨平台的视频传输。

2 PC端采用flex技术实现视频传输

flex同为Adobe公司的产品,结合FMS进行开发尤为简便,但需要flash技术支持。这在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中不成问题,但运用在移动端需借助Adobe AIR技术较困难,考虑到兼容性等诸多因素,使用并不广泛,所以当前在移动端不建议采用。

PC端运用Flex结合FMS实现视频点播、直播的关键代码如下:

2、1 点播服务器上的视频文件

nc、connect("rtmp:// FMS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PlayStreams路径");//连接FMS

ns=new NetStream(nc);

ns、play("视频文件名",0);

2、2 向服务器推流,用于直播

nc、connect("rtmp://FMS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LiveStreams路径");//连接FMS

ns=new NetStream(nc);

ns、attachCamera(cam);//调用摄像头

ns、attachAudio(mic);//调用麦克风

ns、publish(“视频流名称”,"live");

2、3 播放直播流

nc、connect("rtmp://FMS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LiveStreams路径");//连接FMS

ns=new NetStream(nc);

ns、play("视频流名称");//对应于视频流端的publish("视频流名称","live")、

其中nc为NetConnection类型对象,用于连接FMS;ns为NetStream类型对象,代表视频流。

3 移动端实现视频

利用FMS作为视频服务器,要求视频推流符合RTMP协议。在移动端有多种开发库可以实现,例如商业上应用比较多的vitamio、ijkplayer、ffplayer等,本质上它们都是基于ffmpeg的开源项目。直接使用这些开发库,开发周期短难度低,但技术上总受到诸多限制。所以本文介绍直接使用FFMPEG实现视频处理,而后移植到移动端操作系统中的开发方法,更加灵活可控。

3、1 ffmpeg推流

ffmpeg实现视频推流首先需指定协议,然后向服务器写入视频数据。核心函数如下:

avformat_alloc_output_context2(&outfmt_ctx, NULL, "flv", out_filename); //初始化outfmt_ctx

avformat_write_header(outfmt_ctx, NULL); //写文件头

av_interleaved_write_frame(outfmt_ctx, &pkt); //写帧,需循环执行

av_write_trailer(outfmt_ctx); //写文件尾

其中outfmt_ctx为AVFormatContext类型指针,pkt为AVPacket类型结构体, out_filename为FMS服务器地址,型如 rtmp://0、0、0、0/…/livestream。

若要从设备的摄像头和麦克风采集音视频数据,则程序需要包含libavdevice/avdevice、h文件,并利用其提供的函数实现功能。

3、2 ffmepg在android上的移植

ffmpeg用C语言编写,在android平台中使用,需先编译成、so文件,然后通过JNI(Java Native Interface)调用,JNI技术允许Java代码和其他语言写的代码(C&C++)进行交互。

编译ffmpeg可采用android NDK(Native Development Kit)编译,或在Linux操作系统中(ubuntu)直接做交叉编译。编译成功将得到libffmpeg、so、libavfilter、so、libavcodec、so、 libavfomat、so、libavdevice、so、libavuntil、so、libpostproc、so等文件。

将上述、so文件和头文件导入自己的工程中,并编写自己的C文件调用相关功能,然后配置安卓makefile文件Android、mk。在java程序中使用native?functionname(…);格式调用C文件中自己编写的函数。

3、3 ffmepg在苹果系统上的移植

3、3、1 在mac os下使用ffmpeg

在mac os下使用ffmpeg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安装。若系统已经安装好brew,只需在终端输入命令:brew install ffmpeg,等待安装结束即可。安装成功后,可使用命令行来操作,或在程序中调用。

3、3、2 编译在iOS下使用的ffmpeg library库 、m文件中调用

编译在iOS下使用的ffmpeg需使用build-ffmpeg、sh脚本文件,网上也有很多一键编译的脚本提供下载使用。但如果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对ffmpeg做相应剪裁和指定编译环境,则需要自己定制configure文件。

编译成功后,将生成我们需要的libavfilter、a、libavcodec、a、libavfomat、a、libavdevice、a、libavuntil、a 等、a静态库。如果没有指定编译环境,一般都支持armv7、armv7s、i386、x86_64、arm64等多个架构。

将编译好的静态库拖到xcode工程中,并在自己的、m文件中添加头文件引用:#include "avformat、h",就可以使用library库了。

4 移动端视频播放

在FMS4、5之前未支持HLS,实现移动端的视频播放需要rtmp协议支持,仍可采用移植ffmpeg的方法,也可利用上文提到的Vitamio等开发库。而当FMS高版本支持先进的HLS协议之后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由于HLS数据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以不用考虑防火墙或者的问题,而且分段文件的时长很短,客户端可以很快的选择和切换码率以适应不同带宽条件下的播放。

事实上,上文提到的视频开发库都同时支持rtmp协议和HLS技术。另一方面,因为现在版本的android和IOS及其浏览器都已经支持HTML5标准,在HTML5中播放HLS视频也可以非常简单的使用其video标签,所以对于客户端使用浏览器的场合,HLS视频格式显然是首选方案。而对于使用APP的客户端,不管是android还是IOS,如果想利用HTML5编写应用,除了使用开发库,还可以采用高效的混合开发方式。使用方法如下:

从播放效果看,苹果的safari运行良好,android系统还不是完全稳定,适配率不高,这和操作系统版本及使用的浏览器有关。

5 结语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方案己经非常多样且不断发展。本文针对视频传输的跨平台需求,主要介绍了基于FMS服务器和ffmpeg移植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一个从技术难度到开发成本都相对合适的视频传输、播放系统,且能在不同带宽条件下实现视频传输质量最优。本系统可在PC、android和ios之间实现视频交互,运行效果良好,为各类应用需求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何圆圆,何凯、基于FFmpeg的H、264视频解码器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2]刘仕坤、手机平台JavaScript语言解释器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9、

[3]周永健、基于FLEX+FMS远程交互视频教学系统与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10、

高端学术会议篇4

关键词:可视化;数字平台;智慧医院;虚拟现实;物联网

1 概述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创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工业4、0、互联网、虚拟现实、物联网及视联网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实现成熟的行业应用。

在这样的信息智能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医院的智能化设计显的尤为重要。从医院的战略布局出发,需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前瞻性,最终实现区别与传统医院的信息化、智能化。

2 智慧医院可视化数字平台介绍

智慧医院可视化数字平台作为医院流媒体服务的核心平台,采用三网融合技术架构,满足高清视频信号源大规模并发、处理、交换服务的要求,同时为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视频会议、ICU探视系统、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提供的业务管理与视频调度,实现各系统间的互通互联,并可与医院的其他系统,如HIS、排队叫号系统和护理呼叫系统等对接实现更多功能。

智慧医院可视化数字平台采用流媒体传输技术,编码后的视频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存储及分配,视频质量可以达到高清标准。系统平台的所有终端均为双向终端;根据权限设定,终端间可实现共享资源,相互提供服务,可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互动服务。

3 可视化数字平台在智慧医院的应用

3、1 可视化数字平台与病房有线电视系统联动说明

平台与病房可触控屏幕联动实现的功能:(1)支持视频通信:基于可视化底制教ǖ挠邢叩缡又斩丝墒迪值愣缘愫偷愣远嗟愕氖悠低ㄐ殴δ埽可实现覆盖病房的远程会诊、病房视频探视、视频呼叫等功能。(2)支持信息:传统信息系统只可实现针对医院的公共区域的信息和宣教,而基于可视化数字平台的终端可以医院公共区域和私有区域的全覆盖,如:可以在有线电视终端上实现消息提醒和用药提醒;可以在视频会议终端上实现会议信息和临时通知等。(3)支持与护理呼叫系统对接:实现与护理呼叫系统对接实现病房可视化的呼叫,支持移动的视频呼叫和处理。(4)支持与HIS系统对接:与HIS、排队叫号系统对接实现用药信息查询、住院消费记录查询等数据查询功能。(5)支持与其他数据类系统对接:实现与点餐系统对接,满足在病房中点餐的需要。

3、2 可视化数字平台与护士站医护巡检系统联动功能说明

护士站屏幕可以实现的功能:(1)视频巡房:在护士站可以与病房中的终端建立视频通信,实现视频查房功能。(2)视频探视:针对有一定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当家属来医院进行探视时,可通过护士在的视频终端与病房中的有线电视终端建立视频通信,实现远程的视频探视功能,有效的杜绝交叉感染。(3)可视化护理呼叫:护士站的视频终端可主动向病房中的有线电视终端发起呼叫,建立视频通信;同时当病人通过呼叫器呼叫护士或医生时,护士站视频终端、应答机和移动终端可同时响应,接通后其他设备自动恢复正常状态。(4)远程会诊:视频也支持基于PC和智能终端的软件客户端,可满足在医生办公室的PC上(或条件允许的放置的有线电视终端上)实现远程会诊业务。(5)手术示教功能:可实现在办公室收看、指导手术功能或点播收看以往手术录播的音视频材料,以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

3、3 可视化数字平台与视频会议系统联动说明

与传统视频会议系统的区别:传统视频会议产品解决方案仅提供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医院全视频业务的需要,面对医院手术示教、有线电视等多种视频系统都是单一系统、单一功能,无法真正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而基于可视化数字平台的视频会议功能同时可具备手术示教、远程会诊、有线电视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真正的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同时还支持与医院数据系统实现深度集成融合,满足医院可在OA系统中或远程会诊管理系统中直接预约视频会议资源和实时调度控制。

支持多种终端入会:支持电视入会、支持监控入会、支持手机入会和支持电脑入会。通过视频的建设可实现覆盖全院的视频会议功能,领导办公室、医生办公室、会议室、示教室和病房中均可实现任意终端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极大的提高了医院内部协作沟通的效率。

支持终端自主发起会议:基于可视化数字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中终端可以根据权限自主发起会议,而不需要MCU和会议管理系统协助,简化了视频会议召开流程和方式。

支持跨级多组会议并发的灵活调度:基于可视化数字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可实现跨级的多组会议并发时的灵活调度,而不受当前召开会议的影响。

3、4 可视化数字平台与安全防范系统联动说明

多功能优势:视频会议的资源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安防方面,还可以应用于应急指挥、多方会商等功能,实现传统安全防范系统只能提供单向视频业务的不足。

平台应用优势:基于可视化数字平台的平台化多功能性可以在其他系统的终端上可以实现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的查看。如:具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在有线电视终端上实现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的查看,例如:医院领导办公室、护士站和手术控制室等。

结构性安全优势:视频的结构性安全,满足100%的通讯保密性和中央媒体信息资源储存库的安全性。全面杜绝病毒、木马、黑客攻击、匿名访问、恶意篡改、盗播、插播、IP网络故障等隐患。

4 结束语

智慧医院采用可视化数字平台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接入医院内所有视频源,采用“高清视频数据池”技术进行大数据计算和高带宽的传输。尽可能做到医院内所有视频信号的接入、共享、不同视频码流的云存储和跨VLAN的调用。

参考文献

[1]赵云达,邵庆东、医疗信息化的“三网融合”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11(11)、

高端学术会议篇5

关键词:屏幕广播;UDP协议;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1-7765-02

屏幕广播技术在实验教学领域,特别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上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一般看来屏幕广播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屏幕的截取以及传输上。要做到实时性强,屏幕色彩以及刷新速度与教师机一样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目前所了解的解决方案中一般就截取画面而言,如果采用截取整个屏幕然后广播传输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增加网络传输的负担,传输的数据量大,实时性也不好。而另外的一种方案就是将屏幕分为若干区域通过判断屏幕中画面的不同区域的图像改变而将改变的部分通过网络传输。但这样做也会造成网络传输频繁,画面有时候会产生残留现象。若采用无连接的、占用网络带宽资源较少的UDP协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 UDP协议

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它是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UDP协议的特点:

1) 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 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 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 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

虽然在局域网不稳定的环境下,UDP协议数据包丢包率会偏大。但是由于UDP协议所具有的特性――不属于连接型协议,因此具有占用网络小,处理速度快的优点,所以通常多媒体文件,特别是音频、视频和普通数据在传送时较多的使用UDP。因为它们即使偶尔丢失一两个数据包,也不会对接收结果产生太大影响。比如常用的QQ,在传输文字数据、语音数据的时候就是采用UDP协议。

正是由于UDP协议有些这种无连接方式、不可靠的特性,这就使得在一个小型百兆快速以太网中,由于网络环境比较满意,所以我们就能使用此协议进行屏幕广播。再加上每台计算机使用UDP协议的时候占用网络带宽较小,即使局域网中接入较多的计算机(一般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数在100台左右)也不会由于网络带宽占用太大而造成屏幕广播的延时。

2 屏幕广播技术

屏幕广播技术实际上是以C/S的方式,通过计算机局域网得以实现的。服务器程序一般安装在主控制计算机上,通常安装在每间实验室的教师机;客户端一般安装在受控制计算机上,通常安装在实验室的学生机上。主控制计算机通过截屏将屏幕里的数据广播至受控制计算机。若采用TCP协议,则会造成数据延时过高。正由于UDP协议不需要建立连接和释放,所以在广播数据中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延时低等有点,故屏幕广播技术适合采用UDP协议进行数据的广播。

实现远程屏幕广播包括以下5个主要步骤:

1) 主控制端和客户端利用UDP协议,主控制端绑定IP广播地址;

2) 主控制端抓取屏幕的数据;

3) 压缩屏幕图像的数据;

4) 由控制端通过局域网向客户端广播发送图像数据;

5) 客户端接收主控制端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显示屏幕图像。

屏幕广播技术是利用Windows的多线程技术和UDP协议来共同实现的。当教师机上启动屏幕广播之后,系统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用来进行当前的屏幕广播,当屏幕广播终止之后自动将这个线程关闭,使得操作系统的资源能够得到重新利用。该线程是在系统的后台执行,由系统的主线程控制。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同时降级网络资源的占用,首先要对教师机的屏幕进行分割抓屏,也就是说要将教师机的屏幕按照3×3平均分割成9个较小的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对应于一个传输线程,接着通过CRC校验即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比对算法找出哪些屏幕区域发生了变化,将发生变化区域的位图数据进行JPG格式的数据压缩,然后使用UDP协议将发生改变的屏幕区域通过对应传输线程传输到客户端的学生机上。学生机在接受到数据之后再将其进行重组,并且同时判断其区域位置,最后将图像显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由于只是传输了屏幕发生改变的区域数据,再加上采用具有无连接型、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少的UDP协议进行传输数据,在一个局域网内,屏幕广播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上述屏幕广播的过程周而复始,这样就能把教师机上屏幕数据不断的发送到学生机。使得教师在教师机上的全部操作都能实时的传输到学生机的屏幕上。这样的话,教师能够边讲解教学内容、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给学生看,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说明: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封包或电脑档案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一种散列函数,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生成的数字在传输或者储存之前计算出来并且附加到数据后面,然后接收方进行检验确定数据是否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循环冗余校验的值都是32位的整数。由于本函数易于用二进制的电脑硬件使用、容易进行数学分析并且尤其善于检测传输通道干扰引起的错误,因此获得广泛应用。它的的基本原理是: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又叫(N,K)码。对于一个给定的(N,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N-K=R的多项式G(x)。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的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 校验码的具体生成过程为:假设发送信息用信息多项式C(X)表示,将C(x)左移R位,则可表示成C(x)*2的R次方,这样C(x)的右边就会空出R位,这就是校验码的位置。通过C(x)*2的R次方除以生成多项式G(x)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将作为控制端的教师机的屏幕划分成3*3的9个网络区域,对这9个网格区域分别进行屏幕数据的抓取。然后进行CRC校验比对。数组Prior CRC:array[0、、8] of int64;和New CRC:array:[0、、8] of int64;分别用于存储上一次和本次不同抓屏的网格图像数据的校验值,如果New CRC[tag]=Prior CRC[tag],则说明该网格内的屏幕显示没有发生变化,则该数据就不需要进行传输。若New CRC[tag]Prior CRC[tag],则说明该网格内的屏幕显示已经发生变化,则该数据就需要通过UDP广播协议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的传输,将数据发送到客户端,再由客户端将网格数据还原显示到指定的屏幕网格区域,这就完成了一次屏幕广播。

3 屏幕广播技术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平台是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中心的省级科研项目,里面的特色之一就是屏幕广播技术。该平台已经在实验中心使用2年多了,反映效果良好。尤其平台内所嵌套的屏幕广播技术,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实验教师的一致好评。

屏幕广播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在局域网内进行广播大量网络数据的时候,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和系统资源这一棘手的问题。在计算机上机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管理平台中的屏幕广播模块,教师可以选择对特定机房还是对特定班级进行屏幕广播,边讲解、边实际操作给学生看。当屏幕广播结束之后,学生能够立刻进行实践操作。随着学院的不断壮大完善,班级不断的扩大,实验室也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大。若每间计算机实验室扩展较大,传统的用投影仪教学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型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学的需求,且投影仪维护费用较高,尤其是投影仪的灯泡寿命仅仅3000小时左右,这就造成实验中心维护费用较高。通过采用屏幕广播技术,可以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大的降低实验教学的运行成本。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参考文献:

[1] 臧辉如、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综合管理的研究[C]、海南省高校实验室论文集,2009、

[2] 刘佳,冯震,单娟、基于Winsock通信的远程屏幕抓取技术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3] 陈绍钧、屏幕广播技术在演示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8(8)、

高端学术会议篇6

关键词:Web服务 性能 优化

简单易用是Web服务的一个重要设计目标。简单易用性是通过对用户屏蔽复杂性和更高层的抽象来达到的,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开销。因此,Web服务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如微软的DOOM、Sun的Java RMI、CORBA)相比,性能具有一定的差距,最为突出的问题是Web服务的响应时间和吞吐率等。在多数应用中Web服务不会产生性能瓶颈,但是,在某些高负载、高吞吐率等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中,Web服务的性能成为决定其是否能进一步得到更加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Web服务日益成为异构网络环境下的主流分布式计算模式。基于XM L的数据传输格式在给Web服务带来跨平台性、松散耦合和良好的互操作性等优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性能。本文在分析Web服务性能的基础之上,针对Web服务的额外性能开销问题,以NET平台为例,提出了使用缓存技术、SOAP压缩技术和异步Web技术等策略实现Web服务性能的优化。

一、Web服务的应用模式

Web服务的应用模式是一种基于SOAP、WS-DL、UDDI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Web服务所提供的最简单级别的应用是使用SOAP协议和HTTP协议使Internet上的客户端程序能够使用Web服务。具体来说,一个客户端请求是使用HTTP协议上的SOAP协议,然后经由Internet进行传递的Web服务发送响应给客户端应用程序,该响应是作为HTTP上的一个SOAP消息被发送的。客户端请求和Web服务响应的SOAP消息主要是基于XM L格式的。由于Web服务主要使用HTTP和SOAP进行通信,并且主要的供应商都支持标准协议SOAP,避免了在CORBA、DOOM及其他协议之间进行转换,从而使Web服务具有跨平台性、松散藕合和良好的互操作性。

二、影响Web服务性能的主要技术因素

通过针对Web服务基本架构的分析,可知Web服务的运行机制是建立在基于XM L的统一消息交换机制的基础之上,影响Web服务请求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是XM L消息的处理机制。因此,服务传输时间(即请求从客户端到达服务端和响应从服务端到达客户端所用的时间)和XM L消息处理时间(即XM L解析、服务调用以及最后的应答消息编码所花的时间)是影响Web服务性能的主要因素。

第一,服务传输。在Web服务调用过程中,传输协议会对服务传输的性能造成重要的影响。SOAP协议大部分应用是与HTTP协议进行绑定的。HTTP采用一个无状态的数据转发机制,它只能处理单一方式的请求或应答,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一方面,由于缺少状态使得HTTP累赘少,系统运行效率高,服务器应答快;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状态,协议对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若后续事务处理需要有关前面处理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必须在协议外面保存。另外,缺少状态意味着所需的前面信息必须重现,导致每次连接需要传送较多的信息,造成了它的性能消耗。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运行在网络上的用户和数据量日益增加,在有限带宽和网络资源的条件下,HTTP显然是制约Web服务性能的一个瓶颈。

第二,由于SOAP自身的特点导致在所传输数据的封装编码、解码方面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将浮点数转化为相应的ASCII表示、将ASCII表示转化为相应的数据及从缓存中读写转化后的数据,这些过程占据了整个通讯过程大概90%的时间。SOAP是一个基于XM L文本格式的协议,XM L虽然可读性比较好,但是比一进制实现的协议需要更多的带宽、更大存储能力和更长的处理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Web服务的性能。此外,缺乏缓存或低效率缓存、低效的状态处理错误的使用线程、繁琐的调用等问题都会加剧Web服务性能问题的严重性。

三、Web服务的性能优化

第一,缓存技术。缓存(Cache)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指的是一些数据副本的集合。当原始数据访问速度较慢时,可以通过使用在高速存储区域中保存原始数据的常用数据副本,从而提升访问速度。常见的硬盘缓存、CPU缓存、网页缓存等都是缓存概念的应用。由数据库驱动的Web应用程序中,那些经常被调用的并且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服务,使用缓存技术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提高性能的方法。、NET平台的Web服务充分考虑了对Cache的击求,只要简单地设定即可启用Cache。对Web服务的调用也启用Cache的机制,可以减少服务器端不必要的开销。利用缓存技术,必须面对数据过期的问题(这也是实时系统比较少用的原因)。最典型的情况是,如果将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内容缓存到服务器内存中,当数据库表中的记录发生更改时,Web应用程序则很可能显示过期的、不准确的数据。这是不可接受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删除或修改时根据Cache key来强制删除该Cache项。综上,对于一些经常被调用的并且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Web方法,我们可以应用这一属性,设置一个合适的缓存时间用以减少调用的次数,从而减少服务器端的开销。在一些不常调用,或者调用的参数是变换的Web方法,或者是实时性要求高的Web方法,可以减少Cache Duration属性的使用,这将会减少服务器Cache的开销。

第二,SOAP压缩技术。由于Web服务主要使用SOAP协议作为标准通讯协议,因此,SOAP消息报文的解析、验证、编码安全处理等对Web服务性能有最直接的影响。SOAP是基于XM L编码的,而XM L文档其实就是文本文档。因此,SOAP消息也能够看作一个文本流。假如采用压缩文本流的方法将会大大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减少传输的数据量,加速SOAP消息传输),从而也达到对Web服务性能的优化。当网络传输的内容是文本的时候,通过压缩,它的尺寸能够减少70%左右(不同的压缩技术,压缩比例不同)。这就意味着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带宽的需求也能够减少类似的白分比。所以压缩是提高传输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为了压缩和解压缩,服务端和客户端会增加自身CPU的负载。SOAP消息主要包括客户端发出的SOAP请求消息和服务器端发出的SOAP响应消息。通常情况下,服务器端的SOAP响应消息要比客户端的请求消息大。因此,压缩服务器端的SOAP响应消息对于性能的优化的效果较为明显。采用压缩SOAP方式,特别是压缩SOAP响应消息的方式,降低了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量,可以达到优化Web服务的性能,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个负面效果,如消息的压缩和解压缩需要额外的时间开销,也会增加CPU的负载。

第三,异步Web技术。异步和同步的最主要的区分,简单地讲,就是异步没有马上返回结果,而同步则是马上返回结果。常规的客户端调用,当调用Web服务时,由于服务器处理速度、网络传输速度等各种原因会使一个Web服务从请求开始到获得响应结果之间等待一段时间,这时候线程会处于阻塞状态,程序会等待请求结果导致客户端无法进行其他的动作或处理。在、NET环境中,可以通过,asynchronism实现异步调用Web服务。即通过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新的Web服务请求,这对程序的主线程不会产生影响。

常规的服务器端同步Web方法:当从同步Web方法返回时,将发送对该方法的响应。如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清求,则处理请求的线程会一直被占用,直到方法调用结束。服务器端为响应多个请求,可能会建立多个线程,这样可能会很快耗光系统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使用线程池技术。、NET运行时提供了线程池的实现。对于异步方法调用由系统将方法提交给线程池,由线程池中的线程执行。线程完成任务后,线程不会自行销毁,而是以挂起状态返回线程池。应用程序每次向线程池发出请求,线程池会将挂起的线程激活并执行任务,而不会创建新线程。当然,在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中,用户也许会同时请求多个Web服务,这时就得创建并控制多个线程。

综上,客户端的异步调用实现了请求和接收异步通信,解决了客户端线程阻塞的问题。既满足了调用多个Web服务的要求,又减少了响应时间。而服务器端的线程池技术也很好地解决了服务器端同步Web方法的问题。当然,多线程的控制虽然可以实现很好的应用程序,但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很容易引起异常。

四、结束语

随着电了商务、电了政务的迅速崛起,基于Web服务的应用模式己经成为主流架构,同时这也对Web服务的服务质量(QoS,如服务的可用性、功效性和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Web服务的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Web服务的额外性能开销问题,以、NET平台为例,讨论了使用缓存技术、SOAP压缩技术和异步Web技术等策略在Web服务性能优化中的应用。Web服务性能优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除了采用上述几种优化的方法,还必须多方面地考虑优化的问题,从系统设计到部署实现都需要考虑如何优化改善其性能。如在Web服务接口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服务的粒度,配套开发工具(如、数据库优化)的优化。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邓海生,李军怀,刘红英、基于的Web服务性能优化[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0)、

高端学术会议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3G通信技术;消防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新的通信标准体系和技术也不断涌现。消防安全作为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移动通信技术如3G通信技术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作中,有利于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使火灾信息及时准确传递至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火灾救援,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1 3G通信技术简要介绍

3G通信技术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3G通信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业务上表现出其强大的性能。3G通信技术除了在声音、数据传输上表现突出,对多媒体形式的数据包括视频流、图像、音乐等传输速度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3G通信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业务上的出色表现使其在多种信息服务包括电话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等都有广泛的应用。CDMA2000、WCDMA、TD-SCDMA是目前主要的3个3G标准。

2 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2、1 3G单兵图传系统的应用

3G单兵图传系统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借用3G通信技术的视频数据传输技术,将现场火灾影音信息传递给现场移动指挥车和消防指挥中心,从而做出决策,及时进行火灾抢救。3G单兵图传系统的视频压缩算法和压缩技术主要是H、264和流媒体视频压缩技术,该系统包含三个部分即3G单兵、3G网络和接收端。在火灾现场,3G单兵采集到的现场火灾影音信息由无限通讯终端进入3G网络,传递至接受终端即现场移动指挥车和消防指挥中心。现场移动指挥车和消防指挥中心根据所采集的信息作出判断,下达指令,通过3G网络传递至3G单兵,进而进行及时准确的火灾扑救工作。

2、2 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执法救援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执法中的应用主要是3G通信技术的智能手持终端,这种手持终端包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3G无线网络传输、PC技术等技术,使通终端体现出智能化、小体积、信息化的特点。作为消防灭火指挥员使用的灭火救援智能手持终端,在进行火灾救援中,消防灭火指挥员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取现场火灾情况,另一方面在制定救援预案和处置方法等方面,指挥员可以借助通信网络寻找最优化方案,在为消防灭火指挥员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消防执法人员使用的消防监督执法智能手持终端,消防执法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将消防违法行为和监督情况以图片或影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递至消防防火监督业务系统,为火灾隐患防治提供参考,同时,消防执法人员通过智能手持终端办公,使办公效率大大提高,提高了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的时间效率。

2、3 消防通信网络办公平台建设

通信网络办公系统是由服务器、服务平台和移动办公客户端组成的网络结构系统。服务器是消防内部服务器,一方面通过网络安全平台和加密技术使信息交流在安全的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消防内部IT网络与外部应用网络互联通信,使消防信息可以在一个更广的局域网内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各个服务器置于服务平台管理之下,可以实现统一管理的目的,提高了消防内部网络的管理效率。移动办公客户端包括手持终端和PC终端。消防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办公客户端来开展移动办公业务。消防移动办公平台的建立,使消防部队处理业务的能力大大提升,消防移动办公平台在消防部队的公文流转、信息管理查询、消防办公数据录入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大幅度提升,此外,消防移动办公平台把各地的消防支队通过网络平台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消防工作的一体化管理,使消防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4 消防工作中的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的发展已有多年时间,主要采用多点控制单元、网关、网守、视频会议终端和相关的设备等设备,来实现面对面交流。多点控制单元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交流,为视频会议提供交流平台;网关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在3G通信网络和IP网络之间的无缝传输;视频会议终端主要指3G移动终端,包括3G手机终端,通过视频会议的软件实现视频会议的召开;设备主要是指视频会议终端的外部设备,如音响、麦克风等。随着视频会议的发展,视频会议技术及设备的发展也日益完善和成熟,这为视频会议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和设备条件。视频会议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使在较大火情出现以后,消防调度指挥部门可以及时召开各级消防部队的视频会议,为消防调度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为遏制火情的蔓延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3 结语

消防工作中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较多,包括3G单兵图传系统、智能手持终端、网络办公平台、视频会议等方面的应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未来消防工作中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成熟,使未来消防工作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的作用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刘玉藏,朱振立、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智能组网平台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2)、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高端学术会议篇8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多终端;会议签到

引言

“十二五”规划以来,高校在校园网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及应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及专业队伍等各方面逐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计算机网络、高性能计算环境和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大幅提高了高校的信息支撑和科学管理水平,为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高校的办公自动化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师生对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越来越依赖。其中,高校会议越来越多,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会议规模也越来越大,加速凸显了现有传统会议签到模式的不足。目前为止,一般高校会议签到都是纸质签到,导致会议开始前,参会人员都挤在一起在签到表上找自己的名字实现签到,操作不便,会前会场一片混乱,效率不高。会后会议管理员会议签到明细及统计情况无法及时提取、汇总,会议统计情况不够一目了然。建设一个有效、快捷、处理简单、提高会议签到效率、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会议签到系统是高校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建设工作。

1 研究意义

随着移动应用技术蓬勃发展,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无线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以及成本的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技术在学校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即建设学校移动数字校园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何应用移动技术扩展出虚拟化的校园,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能方便、灵活、有效的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享受校园的数据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是移动数字校园建设所需要涉及的范围。

“微信”的使用已经覆盖的全国近80%的用户,“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企业服务账号,针对企业内部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从侧面很好的解决了App在不同手机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问题,为了给予高校师生提供更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提高用户体验,提出建设“微信门户”。

本文的目标是研究“移动端会议签到”,将传统解决方案业务场景,通过碎片化应用改造会议签到服务、变革管理模式、创新移动工作体验,从而提升校园信息服务技术含量,给教师全新的服务感受。

2 关键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议签到的模式也在不断的变迁,经历了从纸质签到到智能签到的变更。现在人们基本抛弃了效率低的纸质签到,都用上了不易代签、效率高、易保存的智能卡签到技术、二维码签到技术、生物识别签到技术。

本文提到的会议签到系统是现有OA自动化办公系统基础上应用扩展和延伸,将依托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以数据中心和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为中心,从用户需求出发,整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的将会议管理日常功能可使用碎片化的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基于查询统计等应用服务。会议签到系统要在高校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运用,需要实现多终端的考勤签到功能,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接高校校园卡系统。高校校园卡已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的两个方面包括校园卡消费及校园卡身份识别功能。高校师生每个人都有且仅有一张代表自己身份的校园卡。会议签到系统对接学校的校园卡系统实现通过校园卡完成自助签到,签到信息及时入库是必须且需优先考虑的方式。目前为止,支持校园卡签到的设备有很多种,但是考虑到稳定、易用、携带便捷,本文介绍的是工业物联网手持终端。会议签到系统实现校园卡签到,需利用该手持终端设备的NFC识别功能,通过设备提供的相关接口,获取数据,完成校园卡签到功能。

(2)在“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号”的基础上进行高校内部私有化的会议签到应用。通过高校企业号通讯录严格的控制人员的信息,仅在通讯录中的人员才可以进行关注使用平台的功能。集成统一身份认证通过“微信门户”进行“轻”应用的使用,并可进行多角度的信息统计汇总,更方便的为在校教师提供日常工作方面的服务。

(3)在“微信”的基础上进行高校外部人员的会议签到应用。如上所述,本文的会议签到系统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号”的基础上进行高校内部私有化的会议签到应用。高校内部私有化,对校内师生来说,可以通过内置在会议签到系统里面的“扫码签到”进行签到,而并不需要因为浏览了会议一些比较重要的功能,如:会议详情展示,资料,请假,等一系列功能,而再返回到微信首页扫码。但是,对于校外人员来说,他们就看不到被私有化的会议签到应用,于是只能通过微信自带的扫码完成签到。会议签到系统必须区分开扫码的用户是校内还是校外用户。不能混淆了用户。

(4)多终端考勤设备,用户考勤状态及数据的实时联动。对于参会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扫码签到也可以通过校园卡刷卡签到;对于会议管理员来说可以通过扫签、手工签等多种方式帮助参会人员完成签到。因此,会议签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到多方式数据的实时同步。

(5)会议签到系统移动端展现通过H5页面的形式展现。为集成在OpenPortal客户端、微信企业号、第三方APP等多样的API接口提供技术支撑。

3 系统设计

根据浙江某高校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现状,结合该高校会议签到系统建设过程的研究,遵循“统一架构管理、开放与资源共享、智能与精细运营、绿色与节能减排”的原则,凝练出一套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会议签到系统网络拓扑图和功能需求。

3、1 网络拓扑图

3、2 功能需求

充分考虑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高校现有信息系统和已有数据库情况,以用户为中心、方便易用、给师生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满足校内师生迫切需求为宗旨,同时为管理服务人员提供便捷使用的操作界面,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3、2、1 PC管理端

(1)系统登录。与高校信息门户集成,使用单点登录技术,使得用户只需通过输入统一身份认证的账号和密码登录高校信息门户之后,即可登入到会议签到系统管理平台。

(2)会议管理。会议管理分为:会议、会议列表、会议签到信息和会议类型四个子菜单,每个子菜单对应着不同的功能。用户可查看自己创建的所有会议列表,并能对会议进行查询、新增、修改、移除、投影等操作。查询,可根据会议名称、主题、会议地点进行全字段模糊查询;新增,可跳转至会议页面;修改,可跳转至会议基本信息页面进行修改会议信息;移除,移除该会议;投影,显示大屏幕投影签到页面。

会议:对于不在OA系统中的会议,可编辑会议名称、会议主题、会议开始时间、会议结束时间、会议需到人数、会议举办地址、会议内容等信息。

会议参会人员:会议参会人员可从通讯录导入(集成校内数据中心,获取校内组织架构)。对于校外参会人员,也可先下载模板,然后对模板进行维护,维护好后,导入到参会人员中。可把已选择的参会人员从参会人员列表中删除,删除后可重新添加。可对已选择的参会人员进行授权,分配模块的管理权限,可增加或减少会议的管理模块使用权限。可把参会人员名单维护到通录中,下次可直接通过通讯录进行人员的维护。

会议资料:可添加、修改会议资料及相关附件。

会议日程:可添加、修改会议日程。

增加模块:可选择是否增加问卷调查、投票表决、意见反馈等模块。

会议投影:可查看会议的投影页面。

会议上墙:可进入到签到上墙页面,签到的信息会动态的显示在该页面,页面上的二维码动态刷新,签到的信息会依次显示。

会议统计:可查看会议的签到统计信息,汇总统计报表。

会议签到信息:可查询每个会议的签到明细,可对签到信息进行导出或修改签到状态。

(3)组织机构管理:包含角色设置、机构及用户设置、角色权限设置。

机构及用户设置:集成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同步获取组织机构基本信息。

角色权限设置:可勾选该角色可用模块,达到权限控制。

3、2、2 移动端

(1)会议列表。对接学校的企业号平台,关注并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验证的高校企业号参会者点击“会议签到”应用,可浏览到待自己参加的所有会议列表,可浏览具体的会议详情信息。

(2)会议详情。点击对应的会议列表,可浏览会议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应的功能模块,如会议签到、会议资料、会议请假、会议反馈、我的二维码。此页面的功能模块会根据管理员的配置而进行调整变化。

会议签到:校内参会者点击对应会议详情页的扫码签到,将扫一扫镜头对准会议二维码,然后进行识别,识别通过后即可完成签到。校外参会者可通过微信的扫一扫,直接进行扫描会议二维码,跳转到基本信息填写页面,信息填写完成,校验参会信息成功后,即可完成签到。

我的二维码:弹出我的二维码,找到对应的会议管理员进行扫码签到。

(3)管理员功能。管理员可在移动端进入到手工签到页面,选择或搜索要签到的人员,点击签到即可完成该参会人员的签到。也可通过“扫签”,扫参会者的身份二维码进行签到。

4 结束语

“互联网+会议”概念下的会议签到系统建设,不仅实现了会前(会议发起、参会人员邀请通知、现场会议签到)、会中(资料分发、问卷调查、投票表决、会议反馈)以及会后丰富的多维度统计表的会议全周期管理,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建设与应用下,满足教育数据采集要求的多端应用入口。建设移动校园在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丽,张巍,刘春瑞、校园一卡通会议签到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6,1:22-24、

[2]徐锋,许彩娥,厉晓华、基于校园卡的无线Wi-Fi会议签到系统[J]、中国教育网络,2015,4:69-71、

[3]刘翔,胡 ,韩书、基于二维码的会议签到系统设计[J]、电子器件,2014,5:1013-1016、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行政工作年度计划(精选8篇)
  • 下一篇:办事处会议纪要(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