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汤剂;慢性胃炎;护理干预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事物刺激、心理压力等多种原因所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泛酸、恶心、食欲减退、饱胀感等[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消极影响[2]。为了进一步分析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开展本研究,并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慢性胃炎患者282例,其中,男162例,女120例。患者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1、5±3、5)岁。患者病程为3个月~6年,平均病程(12、5±1、8)个月。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肠道蠕动等常规治疗和中药汤剂治疗,通过联合治疗,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与治疗中极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使患者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亲切、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未其提供系统的心理疏导,及时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并讲述成功康复的例子,以提高患者病情治愈的信心。
1、2、2健康宣教 积极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使其了解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等知识,提高患者自身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以增强患者对该疾病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增强疾病治疗的有效性[3]。
1、2、3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并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案,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管与饮食习惯。例如,饮食方面,可告知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容易消化、富含S富维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定时进餐,确保临床疗效。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确保充足睡眠、注意冷暖变化。叮嘱患者家属密切关注病情,一旦发生反复,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1、2、4用药指导 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并掌握正确的用药使用、服药方式与注意事项等,不断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4]。告知患者切忌随意增减药量,避免由于服药原因导致的病情反复。告知患者家属应及时提醒患者服药,避免由于服药原因导致的各种问题与纠纷,确保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后运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SF-36评价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反之亦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数据处理系统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即SF-36评分为(79、95±6、93)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7、91±6、56)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损伤的胃部慢性炎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与特殊性胃炎等类型,长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5],临床研究报道显示,70%的慢性胃炎致病菌均为幽门螺旋杆菌,另外,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等均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通常的确诊方式为胃镜检查。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均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为基础,并在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抑酸药物。
虽然药物治疗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方式,但部分药物具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长期过度使用将对患者造成较大的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之以中药治疗,可最大限度避免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在确保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上增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兰英、54例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150-151、
[2]孙晶,王六尾、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9:130-132、
[3]陆忠红,仇训华,黄丽儿、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3:83-84、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胃炎;疗效;护理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27-01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胃痞、嗳气等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属心身疾病范畴[1]。因此,除了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8、64±4、8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无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和精神、心理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按慢性胃炎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主动、热情迎接入院患者,耐心、细致地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诊医生、责任护士以及病区科主任、护士长。日常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仪表端庄、整洁,态度亲切、和蔼,技术操作娴熟,详细介绍疾病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交流沟通过程中尊重患者。
1、2、2 加强心理护理:慢性胃炎患者大多因病情长、易反复等有紧张、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惧、精神病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尊重其人格,引导患者说出所担心、所顾虑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重视和争取家属配合,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阐明家属的支持和帮助是患者战胜慢性胃炎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孤寂和失落感。
1、2、3 加强生活护理:合理饮食是促进慢性胃炎康复的基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应进食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禁食酸、辣、冷、生硬等刺激性食物,坚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偏食为原则,掌握饮食宜忌。进热食时不要过热以免烫伤胃粘膜,忌食肥腻、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戒烟酒,慎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甲硝唑、阿斯匹林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患者系统治疗出院2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疗效如下:治愈:上腹痛或不适、饱胀感、恶心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及病理活检无萎缩性改变;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及病理活检示萎缩程度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无好转或加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表为自行设计,表中包括与本病有关的治疗、护理、饮食、用药、活动、出院指导等10项内容,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心身疾病,与情志不畅,冲任失调,胃部气血运行不畅有一定的关系[2],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仍有不足。患者的生活饮食规律以及对待疾病的低自律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等负性心理情绪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异常,引起胃分泌细胞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胃粘膜损伤[3]。因此,针对患者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的基础,在护理工作中加强了护患交流、沟通,增强彼此信任。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疾病和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明显促进康复[4],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日常饮食护理,消弱了慢性胃炎的诱因,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健康知识评分,同时也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强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建明、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07,5(l2):686-687
[2] 刘海英,丁维瑜,王莉、慢性胃炎发病相关心理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2):54
【关键词】:姜夏胃安汤;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Analysis of 42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stomach Deco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Jiang Xia effect
崔晓航
Cui Xiaohang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Sichuan Province Panzhihua City Gene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Panzhihua 61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姜夏胃安汤这种中医治疗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5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拟制姜夏胃安汤中药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率高达95、8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78、34%,运用姜夏胃安汤这种中药治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inger summer stomach Ann soup this TCM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 42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in a hospital in 2012 May to 2013 April were,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was prepared by Jiang Xia Wei An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the efficacy was 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ment efficiency as high as 95、8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78、34%, using Jiang Xia's stomach Ann soup this treatment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ch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Jiang Xiawei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reatment effect, and has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十分常见,其发病原理是患者胃部黏膜出现萎缩性病变而造成的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方面,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多发病原因,其具有内容有:自身免疫系统出现病变、幽门杆菌发生感染、饮食习惯和环境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等的。在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并偶尔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症状、消化系统能力下降、疲劳、消瘦、贫血等等。通过分析某院自2012年5月到2013年4月的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采用分组的模式,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比较和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2年5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相应检查和病情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反胃、腹部出现间歇性疼痛等症状。将4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为21例。治疗组中有15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范围是(20-67)岁,平均年龄为(38、1±10、6)岁,患病时间为(1-19)年,平均病程为(8、7±11、4)年。对照组有12例男性,9例女性,;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2-68)岁,平均年龄为(40、8±10、7)岁,患病时间(1、8-21)年,平均患病时间为(9、8±10、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上都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医务人员要对治疗组拟制姜夏未安汤中药药剂治疗,内成分有:18克鸡内金,18克慧芭仁,3克干姜,14克生黄茂,14克太子参,7克白术,1克清半夏,5克甘草以及5克白及。其药剂的配比情况,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一天一次,将药液熬制成300毫升,并分为3次服用,一个疗程为三个月。疗程结束的15天左右,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养胃冲剂,并每日冲服三次,一次一包。一个疗程为三个月,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组一样在15天之后进行相关检查,比较治疗成果[1]。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分组 年龄范围 平均年龄 患病时间 平均病程
治疗组 (20-67)岁 (38、1±10、6)岁 (1-19)年 (8、7±11、4)年
对照组 (22-68)岁 (40、8±10、7)岁 (1、8-21)年 (9、8±10、4)年
通过两组不同的治疗手段,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5、8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34%,选用姜夏胃安汤这种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且具有显著差异P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分组 例数 明显好转 轻微好转 无效果 有效率
治疗组 21 15 5 1 95、84%
对照组 21 10 9 4 78、34%
P
表3: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法
分组 治疗方法 药物用量 疗程
治疗组 姜夏胃安汤中药治疗 一日一次 三个月
对照组 养胃冲剂 每日三次 三个月
3讨论
医务人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的了解不全面,可能是与饮食习惯、所处环境、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情况有关,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硬化、吸烟喝酒的习惯、胃血流量不足这些因素也会使粘膜屏障机能受到损害,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胆汁反流、免疫因素、生物和药物以及急性胃炎、鼻咽感染和口腔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反复伤害胃黏膜表面,长期不对这个现象进行处理,会使胃分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变色、显露血管,影响消化功能,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常规治疗的效果有限,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选用更加有效的方式[2]。
中药治疗过程,加强了对患者的肾脏、脾胃等器官功能的重视和养护,强调治标治本,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起到十分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病情做以准确的分析,将胃镜下的微观辨证和中医的宏观辨证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对患者用药准确,并在本质上,使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提高。在中医上,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当作是嘈杂、痞满、胃院痛。肝脾的关系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位置,所以,在使用中医手段进行治疗时,一般选用的药物都是以健脾和胃、益气养阴、调节气血为主。在中药中,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是白术,还能起到健脾开胃、一直胃黏膜损伤。是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白术与山药、太子参、获菩共同使用,能够起到很好养胃健脾的作用;使积郁减少、促进消化作用的是麦芽或山楂;甘草能够益气中和、保护胃黏膜、健脾和胃,调节主要的功能;芍药、丹参具有活血离奇消除疼痛的功能。江夏胃安汤将这些药物进行混合,能偶起到活血化疲、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的作用[3]。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姜夏胃安汤主要是对患者胃上皮细胞进行治疗,使患者萎缩的腺体功能得到有效修复。同时,这种中药治疗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气活血,疏经通络,改善微循环、恢复血运等功能。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大量分析,全面监测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使患者的用药效果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高。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疾病的护理,知道患者的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所以,现阶段,虽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西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中医的治疗优势较为明显。医护人员应当在治疗过程中,辨证分析患者的患病情况,全面护理、合理用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本质提高,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彦、Hp相关性慢性胃炎证素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5):179-180、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应用效果
因为饮食习惯问题,慢性胃炎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多见,并且多发于女性,根据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粘膜层上,因此它也被称作"慢性胃黏膜炎"或者"胃黏膜病"[1]。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并且有饱胀感,严重的还会有出血的情况,患者在食用冷饮、硬食或辛辣刺激食品时病情会加重。因此在饮食保养上,慢性胃炎患者应该要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且以软食为主。如果慢性胃炎没有及时发现或治疗,病情就会加重[2]。我院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6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72例,患者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为(42±2、3)岁。所有患者来医院诊治前均表示腹部有疼痛感,通过常规的胃镜检查以及经过医生临床诊断分析,确诊以上患者患有慢性胃炎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病、疾病类型等其他基础资料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一些基础护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疾病观察,以及告诉患者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一些基本方法。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
1、2、1完善病房环境 常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改善患者的病房条件,打扫好病房的环境卫生,保持房间的舒适干净,定期给患者换被单、被套。调整好房间内的光线,避免过暗或过亮[3]。排除病房内嘈杂的声音影响患者休息。提醒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进行适量的运动,特别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规律。让患者在病房中保持良好的心情,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治疗。
1、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有些患者都对慢性胃炎不够了解,对自己的病情很恐慌,并且因为这种情绪影响消极对待治疗[3]。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很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以及患者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排除恐惧的心理。安抚好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和他讲解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时间,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以及治疗所需物品准备。在住院过程中患者难免会出现烦闷、生气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抚慰患者这种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很有可能造成胆汁反流,这样就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1、2、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的重点工作。因为大部分慢性胃炎是由饮食不规律造成的[4]。在很多患者当中大多数人上班时间不规律或者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品的情况,部分患者还有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在对患者护理期间一定要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主要为其准备口味比较清淡且细软的食物,并且要嘱咐家属对患者的饮食要严格控制,定时定量,避免患者食用过饱,食用时切忌大口和不充分咀嚼咽下,饮食时间要规律。对于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细心劝导,因为这些食物对胃黏膜都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不仅不利于治疗并且还会加重病情。指导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保护胃黏膜,指导患者择时饮水。
1、2、4病情观察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腹部疼痛程度、疼痛位置和疼痛时间,如果患者出现不良疼痛特征,医护人员将患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定期给患者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压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便血的情况,预防胃出血情况发生。在了解患者的各种疾病信息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临床治疗医生,从而医生才能对症下药。
2结果
在患者接受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之后,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了一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或者家属对护理评分在>90为很满意,评分在70~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在
根据患者病历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5%前者复发率低于后者;观察组住院时长为(11、8±1、5)d,对照组的住院时长为(17、8±2、3)d,前者用时比后者短。两项数据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饮食不规律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在不正当用药的情况下药物的作用下也会引起慢性胃炎[5]。该病在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但是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且随着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机能就开始慢慢下降,因此对于胃炎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因为病症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往往会造成其心理受到影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干预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排除心理消极情绪,还能帮患者树立信心从而配合治疗。
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并不常见。治疗慢性胃炎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手段而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所以干预护理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够促进药物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包括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对其用药指导,在患者准备出院的时候和患者家属介绍慢性胃炎的防治以及养胃的方法。叮嘱家属及时给患者服用药物,并讲解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6]。对于出院以后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也要进行指导,日常饮食要清淡,并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日常饮食,保持日常饮食的规律性。定期通知患者家属前来医院复查,保证出院后的治愈情况维持。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并主要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长发现观察组的疗效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并且经过复查发现观察组的发率也比较低,另外观察组花费的治疗时间也比较短。通过这些调查数据特征明显可以看出干预护理对治疗慢性胃炎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黎黎、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7)、
[2]陆忠红,仇训华,黄丽儿、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J]、齐鲁护理杂志,2012,10(13):25
[3]李金莲,陈齐凤、慢性胃炎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院,2010,25(04):39、
[4]张芝、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1(27):133、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损害,以致粘膜组织发生改变。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1]。其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不适,食欲减退和餐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一般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近年来发现慢性胃炎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除了上述消化道症状外,常伴有抑郁、焦虑、失眠、消瘦、体重下降等,且病程越长,越易出现精神症状,常易在心情过于紧张或是A型性格的人群中发病[2],常规的抑酸、保护胃粘膜及促进胃肠蠕动等治疗方法对相当一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慢性胃炎症状迁延不愈,这往往是社会心理因素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及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2例,病史均在3年以上,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 31―65岁,平均年龄41岁。72例患者大多有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恶心、呕吐、呃逆、食欲不振、抑郁、焦虑、失眠、消瘦、体重下降等症状。将72例患者随机分配成A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36例(常规药物+心理干预及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组)两组,两组间年龄、 性别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周期为2周。
2 治疗措施
72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蠕动、助消化等治疗。B组患者除了接受上述治疗,还接受以下治疗:
2、1 心理帮助
医护人员经常耐心倾听病人述说不适症状,反复向病人讲解慢性胃炎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因素,解答病人的疑问,告知病人不良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恢复。与病人家属一起,帮助病人正确处理好家庭负担、事业压力及个人情感问题,解除病人负面情绪,消除其焦虑、恐惧、抑郁心理,调动病人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地治疗疾病。
2、2 饮食指导
告诉病人清淡饮食,保证有规律的一日三餐,每餐不可过饱,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等;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慎用各种药物,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2、3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忧解每日1片口服。
3 疗效判断
显效: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病人无不适主诉;好转: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病人主诉偶有上腹部不适,无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无效:焦虑、抑郁症状无改善,病人主诉仍有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
4 结果
5 讨论
慢性胃炎属心身疾病,临床观察其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与精神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当患者有抑郁、焦虑及紧张等不良心情变化时,常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尤其是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影响病程,所以在治疗此病时心理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及抑郁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心理帮助,采取倾听、心理疏导、教会患者饮食调整等,同时口服抗抑郁药物,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了抗抑郁药物百忧解,应注意此药不可长期应用,抗焦虑、 抑郁药物能有效‘地控制焦虑、抑郁情绪,缓解部分躯体症状,但不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3]。所以当心理治疗有效后,应尽早停药。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细心观察慢性胃炎患者病情,当发现患者有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早进行心理教育,消除患者异常心理及影响患者健康的不利因素,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快达到恢复健康和减轻疾病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清、慢性胃炎治疗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0,16(15):19-2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9、、0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胃肠疾病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早饱、恶心、胃痛、胃胀、上腹饱满、呕吐等,轻者长期自感不适,重者明显影响日常生活[1]。由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所需费用高、治疗周期长,且临床根治率低,这易于造成患者心理负担的加重,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o理将对该病的治疗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和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支持组在慢性胃炎护理干预上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20~5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目前国内提供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①具有早饱、暖气、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上腹症状超过4周;②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猫膜充血、水肿、猫膜斑点糜烂或出血;③x线、B超、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排除胃镜检查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内肿瘤患者、合并有肝胆胰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有效西药治疗,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进行全程跟踪护理,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除常规护理和治疗外,还给予心理支持护理干预。支持性心理护理包括: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建立健康合理的信念,同时,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②病人互助护理:组织患者之间交流谈心,相互倾诉治疗体会和存在的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家庭支持性护理: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指导家属多积极鼓励支持患者,在各方面对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1、3 评价方法
采用GQOLI-74量表[3]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4个指标共20个因子。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2天行问卷调查,陈述问卷意义和利弊。评价方法:住院期间和出院时及以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GQOLI-74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8、0进行x2检验、t检验,所有数据用x±s表示,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时再次进行GQOLI-74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见表1。
3 讨 论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83-0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约占接受内镜检查病人的80%~9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胃疾病中居首位。现在就我院收治的6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5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隐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反酸、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
1、2临床症状起病缓慢、长期反复发作,按病理特点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各型慢性胃炎无特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等等。针对本病的病因及特点,本人多年来从临床护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护理要点。
1、3发病原因
原因比较复杂,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饥饱过度或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胆汁返流、胃酸缺乏、营养不良等,本病与精神神经有关,在情绪紧张、忧虑、愤怒、抑郁等中枢神经不稳定状态下,易使胃粘膜发生营养障碍而导致胃炎、急性胃炎,长期久治不愈就发展为慢性胃炎
1、4治疗方法
对已形成的胃黏膜炎症,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①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哌仑西平(pirenzepine)等。②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物,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考来烯胺、硫糖铝、铝碳酸镁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或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身心放松,注意腹部保暖。针灸和热敷(除出血外)解除胃痉挛,减轻腹痛。慢性胃炎恢复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如噪声、不良气味等,有利于患者食欲的增加。鼓励患者晨起、睡前、进食前后刷牙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舒适,促进食欲。
2、1、2饮食护理 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改进烹饪技巧,变换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以少量多餐为饮食原则,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改进烹饪技巧;胃酸低者食物应完全煮熟后食用,以利于消化吸收,并给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鸡汤等;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避免摄入生硬煎炸、油腻等不易消化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烈性酒、吸烟、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等;胃酸分泌高者避免进食酸性、多脂肪食物。少量出血者可给米汤等流食中和胃酸。急性大出血者禁食。病人应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定期消毒,预防HP感染。
2、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以外,对严重消化不良者,应观察每日进食量和品种,定期测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如血红蛋白浓度、血清蛋白等。注意有无呕血、便血、消瘦、贫血等病情进展表现。
2、3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患者以根除Hp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①胶体铋剂 枸橼酸铋钾(CBS)为常用制剂,因其在酸性环境中方起作用,故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服CBS过程中可使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入。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便秘和大便呈黑色,停药后自行消失。少数患者有恶心、一过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极少出现急性肾衰竭。②抗菌药物 阿莫西林服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应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如皮疹。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遵医嘱用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12等拮抗。③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2、4对症护理 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疼痛时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止痛,如针灸和热敷;也可用热水袋热敷胃部,以减轻腹痛。若有出血,按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严重呕吐者记录出入量,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5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亲属讲解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规律及治疗方案,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病人的信心,使病人主动地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做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舒畅,消除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保证身心康复。
2、6健康指导 ①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慢性胃炎的病因和诱因,了解饮食在疾病预防和反复发作中的作用```qqqqq`qQaQaAAAAAAAAAAAAAAAAAAAA ,熟悉所用药的基本常识,学习简单自护方法。②生活指导,指导病人纠正不良的饮食、休息及睡眠规律,改变不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方式。勉励病人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戒烟禁酒,忌浓茶等。③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时正确服用药物,积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控制反复发作。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强的松、阿司匹林、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④检查及复查指导,向病人解释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及配合要求,避免精神紧张,解除顾虑。定期门诊复诊,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有中度或重度异型增生,检查期限为半年。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引起黏膜发生改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腺体的萎缩、消失。在慢性胃炎的进程中,若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层,胃腺体完整无损,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若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显示存在有活动性炎症,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多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变发展累及腺体,引起腺体萎缩、消失,胃黏膜变薄,常伴有肠化生,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胃上皮或化生的肠上皮在再生过程中过度增生和丧失分化,在结构、功能上偏离正常轨道,形成异型增生(dy spl a si a,又称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针对慢性胃炎,从生活、药物、心理上进行全面积极的护理,使患者逐步达到规范化用药,增强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正确面对疾病。总体来说,慢性胃炎的预后较为良好。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多能痊愈,少数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对65例出院后随访,通过综合护理,均能保持正确用药与自我保健,生活质量较住院前明显提高。故积极消除病因,定期复查是防治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9-380、
[2] 徐惟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护理学专业(护师)、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228-230、
[3]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4、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关键词】 护理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症状, 其原因就是由多种疾病所出现胃黏膜慢性炎症和萎缩性病变。目前还没有相对有效的治疗措施, 但是, 通过实验研究能够体现出, 对于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常规的治疗基础, 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的治疗进行辅助措施, 其效果具有相对比较重要的意义。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共收治了12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对其进行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 首先根据患者自身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病理等特点, 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 其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现将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本院共收治了12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选的基本标准是:出现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并且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对首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基本的确诊。在进行检查时, 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患者。出现明显的上腹部不适、饱胀方面的消化不良情况。患者在交流的时候语言比较正常, 没有家族精神病患者。对此, 医护人员要进行随访, 督促患者按时的复查。其中男76例, 女44例;患者年龄23~59岁, 平均年龄39、5岁。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的表现是:上腹部出现疼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情况。
1、 2 治疗方法 本院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幽门螺旋菌感染进行治疗,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等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干预组的患者, 本院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还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 2、 1 心理干预 需要建立相对良好的医患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内心出现的变化, 帮助患者尽早排除焦虑、害怕等不良的心理情绪, 这样就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 也能够增强患者在对抗疾病方面的信心[1]。
1、 2、 2 疾病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介绍病情, 还需要向患者言明这种病是癌前病变, 让患者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潜在癌变的可能性以及可治愈性, 这样才会使患者重视病情并且配合科学的治疗。
1、 2、 3 用药干预 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 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治疗时尽量避免如甾体类的消炎药、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待到主治医生开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后, 需要向患者进行药物的服用方法、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等基本的讲解, 这样就会使患者能够更加合理地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用药治疗[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本院对12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其中, 干预组的患者痊愈人数为45例, 占75、0%, 总有效人数达到57例, 占95、0%;对照组患者痊愈的人数为34例, 占56、7%, 总有效人数为49例, 占81、7%,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临床药物治疗之外, 还需要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护理和科学的干预措施, 确保患者能够调整好适当的心态, 这样会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特别是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和帮助。研究表明, 家属与患者经常进行交谈, 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治疗患者内心的心理问题, 从根本上让患者保持相对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治疗态度, 对于患者在治疗和恢复时, 有很大的帮助[3]。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 需要适当的戒烟忌酒, 相对过热、冷、硬、辛辣等食物, 患者都要减少食用, 要多食用粗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如果患者也出现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需要给予患者食用补血的食物和有色的新鲜蔬菜等;医护人员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其进行完善的护理工作, 从而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和逊,郑逢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难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4,52(1):103-105、
[2] 邓晶儿, 邓群英、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3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