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股票投资的策略(精选8篇)

时间: 2023-08-08 栏目:写作范文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1

由于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及投资活动的复杂性,对冲基金开发出种类繁多的交易策略。不同的机构会根据投资风格或者投资理念的差异给对冲基金进行归类,如EACM、CSFB Tremont、HFR及CIsDM等数据供应商要跟踪搜集数千只私募基金的信息,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归集到10―15种风格中。目前市场上对冲基金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口径,较普遍的分类是按照对冲基金投资风格的不同进行划分。我们以标准,普尔对冲基金索引基金类型为基准,并结合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的策略划分,将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分为方向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和相对价值策略三大类。(见图)

全球宏观策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运用较多,占全部对冲基金资产额的80%以上,此后逐步下降,而股票多空头策略所管理的资产额逐步上升。截至2010年6月,全球共有149只对冲基金使用多空头策略,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管理额的21、95%。其次为事件驱动策略,使用该策略的基金数量的资产管理额占比分别为69和13%。相对价值策略占比较小,它的股票市场中性、可转换套利和固定收益套利三个子策略的资产管理总额仅占所有对冲基金的13、3%,仅为多空头策略的三分之一左右。

接下来,我们将阐述一些应用较广的交易策略的特点、市场表现及如何运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方面的内容。

方向性策略

运用方向性策略的基金需要对相关市场的走势进行判断,这类策略在对冲基金的使用中相当普遍。股票多空头策略

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一琼斯对冲基金便采用此策略,即采用买低卖高的思路来获取超额收益。与国内单向做多的基金相比,多空头策略的优势在于利用了空头组合的风险对冲作用,使基金在享受指数上涨的好处的同时能够避免市场下跌的风险。该策略可在不同板块或市值的股票间灵活转换,如价值/成长,小盘股/大盘股,也可以纯粹做空或做多。基金经理也可以投资于与股票组合相关的期货,期权或其他股票和债券组合等。

全球宏观策略

全球宏观策略的投资理念在于预测经济指标的变动方向及其对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股票,货币,利率以及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杠杆押注,来尝试获得尽可能高的正投资收益。这个策略中的“宏观” 词来源于基金经理试图利用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来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而“全球”则是指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发现这种价格错配的现象。

从交易方向上看,全球宏观策略可分为直接的定向型交易和相对价值型交易。从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来看,全球宏策略可分为人为主导型和系统分散型。从投资模式来看,全球宏观策略可分为积极型和保守型。

管理期货策略

管理期货基金通常由专业的商品交易顾问CTA(CommoditvTradinq AdVisors)经营,用全球期货和期权市场作为投资媒介,交易对象包括实物商品和金融产品的期货,远期,期权合约。管理期货基金于1949年出现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猛。和其他对冲基金一样,管理期货基金也可以买空卖空,在操作策略上都可以采用特殊的多空组合机制,但它投资的对象是交易所的种类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而非传统的股票和债券。

从市场参与面来看,可分为多元化操作和专业化操作。从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来看,可分为系统化交易和非系统化交易,也有两者兼备的。从交易方向来看,可分为趋势交易策略和反趋势交易策略。

侧重做空策略

侧重做空策略持有的空头头寸往往大于多头头寸,通过净空头头寸盈利。基金经理比市场的一般参与者更专注于找出价值高估的公司,并在市场周期各个阶段都保持一个做空敞口,希望在股市下跌的时候盈利超过传统股票基金。运用这种子策略的基金在投资程度或者在市场周期不同阶段在投资程度和做空敞口上有一定的差别。

使用融资融券和衍生工具的情况

由于方向性策略涉及对市场走势的事前判断,因此该策略下的各类子策略都会根据判断运用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或杠杆操作,但不同策略间使用衍生品的目的和额度都有差别:

股票多空头策略和侧重做空策略均做空股票,这两种策略使用股指期货的主要目的为代替现货进行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这与共同基金一致。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空头策略一般持有净多头,侧重做空策略则一般持有净空头,因此多空头策略与大盘的相关性较高,而侧重做空策略与市场走势相反。

全球宏观和管理期货策略都在全球市场进行投资,二者对股指期货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前者投资衍生品往往是为了单边投机以获取暴利,并不进行风险对冲,后者则注重于各个期货市场的资产配置以降低风险。此外,全球宏观策略主要依靠投研团队的经验判断,如量子基金的乔治・索罗斯就擅长货币研究并直根据自己对汇率和货币政策的判断进行投资;管理期货基金主要通过程序化交易和对各个市场趋势和波幅的判断进行投资。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则指投资者关注两组相互关联的证券的相对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通过对两组证券双边下注来博取相对价值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基金经理运用一系列的基本面和数理分析技巧去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的资产也广泛到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资产,金融衍生品等证券形式。常见的相对价值套利策略为股票市场中性、可转换套利和固定收益套利三种形式。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与前面介绍的多空策略在操作手段上相似,投资者会同时进行多头和空头方向的买卖活动,但与股票多空头的投资者不同的是,多空策略中多头和空头组合的建立是孤立的,而市场中性策略则要求多空头寸严格匹配,或是利用衍生品杠杆把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完全对冲掉,使Beta值接近O以确保投资组合是中性,甚至是部门和行业中性的,因而基金的业绩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寄托于通过复杂的计算,衍生品结构的设计和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测,试图让业绩完全摆脱市场,从而获得稳定的增长。根据选股方式不同,市场中性策略可分为统计套利和基本面套利两类。

可转换套利

可转换套利实现的前提是可转债存在转换折价,投资者可持有债券的多头,同时卖出正股或持有对应的认沽权证或期权来对冲风险。该策略对以下因素很敏感发行人信用质量、隐含的或实现的相关证券的波动性、利率的高低、发行人的股票估价,以及一些通常或特有

的市场指标。固定收益套利

固定收益套利的投资理念是在于实现相关证券之间的利差,运用投资程序来分离出一系列的固定收益证券之间有利的利差投资机会,投资的债券包括资产抵押债券、公司债和政府债券等。

LTCM的案例说明衍生品的高杠杆和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产生巨额亏空的一个原因就是超高杠杆率形成的巨额仓盘产生高风险。他们持有最高至500多倍的高杠杆。

固定收益策略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不高,与债券基准指数的趋势保持一致。1998年以前该策略收益优于债券基准,此后表现平平,可见受LTCM事件的影响,固定收益策略一直未能有良好的表现。

使用融资融券和衍生工具的情况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主要的投资理念在于寻求不同证券之间的利差或市场表现方面的差异。由于提前锁定利差,该策略中的所有子策略几乎都保持了市场中立的性质,与市场行情的相关性不大。股票市场中性和可转换套利策略需融券卖空以维持多空头寸;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偶尔还需卖出期指以对冲市场风险;固定收益套利策略则利用衍生品杠杆来放大收益。

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指基金经理持有公司股票并参与或将参与公司的各种交易,包括并购、重组、财务危机、收购报价、股票回购、债务调换、证券发行,或者其他资本结构调整。该策略的投资理念通常来自基本面的特点而不是数理分析,投资理念的实现取决于预测的独立于现有资本结构以外的事件的发展结果。根据HFR的划分,事件驱动策略可进一步分为六个子策略,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危机证券和并购套利两种策略。

并购套利策略

并购套利是最重要的事件驱动策略,它是指在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公布后,利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目标公司)两种等量资产交换的价格差来获利。典型的并购套利策略基金在一定的市场周期中有超过75%的资金在投资于已公布的交易。

在全球很多大型的并购案中,都闪现着保尔森基金的身影,保尔森并购套利基金对趋势的把握能力相当强,且通常都单边建仓,并不像传统的对冲基金会以各种对>中手段控制风险和锁定利润。

与股票多空头策略相似,并购套利策略与市场的相关性较高,HFR并购套利策略指数与S&P500指数收益的相关系数为0、57。同样,该策略在基准收益为正时表现不如大盘,但在市场大幅下跌时受到的影响较小。

危机证券策略

危机证券策略多发生于陷入困境(财务状况恶化、无法履约等)的公司,通过持有困境公司的股票甚至债权来影响债务重组过程并获利。策略所投资的公司由于糟糕的历史业绩以及多次的市场冲击,其证券价格已经相当低,购入这些证券并加以对冲,能够打包成有着较低向下波动风险的稳健投资工具。该策略运用的大多数是债权(大于60%),但是也保持一些相关的股票风险。使用股指期货的情况

事件驱动策略的每个子策略都专注于某种特定的情形,如危机证券策略利用了危机证券定价的无效性,并购套利策略则寻求并购价差,二者都是非常专业化的投资,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及业内关系才能获得投资的成功。策略的特殊目的决定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在其中发挥的特定功能,如现金并购套利可使用期指以对冲被收购证券价格下跌或收购延迟等风险,危机证券套利则可以利用期指增加流动性和构建多空头寸等。值得注意的是,事件驱动策略只有在特定事件成功时才有利可图,如果套利事件失败(如并购不成功或危机公司破产等)将导致较大损失。

各策略运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的情况

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它们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众多知名对冲基金(包括JPMo rganAsset Management B ridgewaterAssecIates等)都没有公布年报等关于证券或衍生品投资的信息。由于多数对冲基金都利用了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以节省配置资金或放大投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从各个策略杠杆值的统计数据中窥探其利用衍生品的情况。

据CISDM2003年12月的杠杆值统计数据,固定收益套利的杠杆值远远高于其他策略,这是因为该策略往往会使用大量衍生品以放大投资收益,LTCM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其他策略的杠杆效应则主要通过卖空股票或操作衍生品来实现。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多数对冲基金都在衍生品头寸上损失惨重,全球对冲基金业自此开始了去杠杆化的大潮。BCG的统计表明最大且最成功的对冲基金都趋向于运用最低杠杆率战略,大部分基金都实施零杠杆或把杠杆率控制在2以下。由于全球宏观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基金与市场的关联度较低,整体风险暴露度也低,此类基金都会在较大程度上使用杠杆,放大收益。

基金策略在国内的应用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宣告了国内证券市场历经二十年发展却只能单边做多的局面即将终结,“做空机制”的引入使投资者在当面临市场系统性风险时可以采用卖空股票的方式对冲风险,这为对冲基金的个性化策略设计提供了金融工具基础。随着基金专户理财。券商集合理财和信托阳光私募的兴起,对冲基金也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接下来将根据前面介绍的各个对冲策略,分析它们在国内的可行性。

国内可实现的对冲基金策略

在前文介绍的诸多对冲基金策略中,目前国内除固定收益套利外都可以实现,但是鉴于证监会对股指期货持仓规模、杠杆比例、日内交易和基金流动性和融资融券等方面的严格规定,这些策略在实施时仍受到诸多限制。(见表)方向性策略的操作

股票多空头策略:股票多空头策略以目前风靡全球的130/30基金为代表,其基本构建方法为基金份额全部投资于看涨的股票组合并使用少量期指增加流动性,同时融入占基金净值30%的证券,将其卖出,用卖空所得的现金建多仓,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变为多头130%(100%+30%),空头30%。但由于国内融券卖出的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上述操作目前在国内无法实施,可考虑多出30%的多头用股指期货来代替。

假设有一千万的初始资金,可用900万购买预期价格上涨的个股组合,用20万充当卖空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假设保证金率为20%,则可建立100万的期指空头头寸,剩余80万可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以保证组合的流动性。按这样的操作,组合的构成为90%的股票多头和10%的指数空头。

全球宏观策略:目前国内可通过QDll基金的方式实现全球宏观策略,但当前几乎所有的QDII基金都与香港恒生指数或亚太指数挂钩,

这就造成了整个行业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例如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一开始就将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投资于雷曼兄弟所发行的结构化金融产品(StructuredNotes),以致随着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而不得不停盘至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相较于单一股票类指数挂钩模式而言,全球宏观策略需要更多的资源,在投资过程特别是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将资产配置模式从单一股票类指数挂钩改变成全球宏观策略,基金经理们就有充分的空间,用战术型资产配置来表达他们对全球宏观经济的理解和预测,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健和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管理期货策略:前面提到过管理期货策略可分为多元化操作和专业化操作,目前这两种操作方式在国内都可以使用。投资者既可以在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上广泛投资以分散风险,也可以单纯针对股指期货设计日内的高频交易策略等。

侧重做空策略:国外对冲基金在实施该策略时既可做空股票,又有包括股票债券和信用等衍生品可以选择,而国内目前可用于融券卖空的股票受到限制,主要还是通过做空期货来实现,可用于设计反向杠杆ETF。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的操作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和多空头策略一样,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也既可以利用融券卖空,又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来实现。如果利用融券进行配对交易,则关键在于多空头股票的选择,还需对)中组合的市场风险、部门风险甚至行业风险。同样由于可融券卖空的股票有限,这种方法可能无法顺利实施。

如果利用股指期货,则可以方便且有效地对冲市场风险,还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来替代或部分替代某方向的股票头寸,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准确性和减少交易费用。利用日内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价差和到期日不同的期货合约价差之间的异常波动,也可以构建无风险的期现套利策略和和低风险跨期套利策略。此外,目前在国外兴起的Alpha基金也可以通过卖空股指期货以实现Beta中性的方法来构建。

可转换套利策略:现在市场上可转债的标的股票能够融券的有中行113001、工行转债(113002)、唐钢125709等。但国内转债溢价的现象较普遍,套利机会极少,具体操作的时候,还应考虑融券成本,转债流动性等因素。目前已发行的250亿中行、400亿工行及计划于年内发行的230亿中石化转债有望加速国内转债市场扩容和提升流动性,如果转债溢价现象得到改善,可转换套利就有了用武之地。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2

随着我国行为金融理论的不断健康发展,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的各种各样的策略,在部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获得了专业理论范畴和投资范畴的大力举荐,有效地使得行为金融与专业的金融理论的具体策略广为人知。行为金融学将社会群体中的有限理性内容科学的引入到其金融问题的研究活动中,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投资策略。由于当前阶段的股票市场经常是反复无常的状态,对于部分反应过度的修正会严重的引发过去的输家的表现会越来越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进而造成长期超常回报的不良现象。此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就是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主要是指买进过去部分表现比较差的股票,卖出过去部分表现十分良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邦特和塞勒于1985年共同研发的投资策略,每年大约可以获取超过7%的超常收益。为此,行为金融理论认定,这是由于投资者在进行实际投资过程中,过分看重上市公司最近一段时间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十分简单的策略也就是简单外推的策略,依据其公司的长期表现进行科学的预测。进而严重地导致了对公司近阶段业绩情况做出长期持续的过度反应,同时还将引发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问题,为部分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和空间。在进行实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反向投资策略受到大部分投资者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在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

二、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效应,主要是指在部分特定的持有期内,如果市场中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走势比较猛烈。那么在一定时间内,此股票或股票组合仍然会出现较为良好的表现。

动量交易策略,也被人们统称为相对强度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的最终收益和交易的数量进行初步的预定过滤规则,当市场中的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其过滤的各项原则,就进行选择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于1993年对当时的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以3到12个月为一个季度进行组建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其中的股票的中期价格,在进行某一方向连续动态的动量效应。Rouvenhorst于1998年,对其他12个国家的研究数据结果,进行双向性的动量效应活动,进而有利的证明了这种效应并不是由部分原始数据采样的各项偏差所造成的问题。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动量交易的具体策略早已广为人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由于当前阶段中的投资者并不总是进行风险规避的活动,投资者在出现资金损失后自身所承受的痛苦远远要超过盈利时的喜悦感。为此,其市场中的投资者在进行实际的股票投资活动时,需要事先进行制定一个比较系统完备的计划,并根据不同的价格进行分批的资金的投资,以便在真正发生不测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摊低成本,这就是成本平均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主要是指股票的投资风险,将随着各种各样的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无限制的降低。投资者在刚刚进行投资活动时,需要将其资产组合中的占据比例比较大的应用于投资股票,并随着自我年龄的不断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同时进行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具体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与时间分散化策略具有比较多的相似点,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大量应用的比较受欢迎的投资策略,同时却又被指责为收益效果比较差的投资具体策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站在现代金融理论的角度上,分别对这两种策略提出了质疑和追问。斯塔特曼,Fisher和斯塔特曼于1995年分别应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这两种策略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释,并深入的指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小盘股投资策略

当前由于部分小盘股存在一种十分明显的1月现象,普遍在一年中的1月份这一时间段,其股市会在出现急剧上涨的现象,此种现象被专业人员统称为1月效应。为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投资策略,就是在1月这一特殊时期进行大量的买进小公司股票而在1月底全部进行卖出小公司股票。1981年,Ban在发现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在排除风险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后,依然还是需要选择高于依大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即使是部分公司内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组的收益率,也要比规模最大组的收益率高将近20% 。在专家的大量实验认证后,证实具体时间为1月份的前两个星期。这一时间段对我国股市而言,虽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1月效应,但是部分小盘股仍然会比较容易遭受到庄家的控制,因此而实现比较高的经济收益。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3

国内市场有一部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大家也给她们一个很可爱的昵称:“中国大妈”。由于这部分人群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通常会采用一些被专业机构者认为不够理智的投资策略,例如:追涨杀跌,跟风,一些简单的技术分析指标等等。

其中最为有意思的是,“中国大妈”喜爱选择便宜的股票。此处的便宜,指的是绝对交易价格较低,而非格雷厄姆等所倡导的价值投资中的相对便宜的股票。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认为,如果一个股票的P/B或者P/E等指标较低,则说明这些股票被低估,因此值得投资。“中国大妈”追捧的是一些股价低于4-5元的股票,她们并不关心其它指标。由于该策略简单易懂,在广大业余投资者中颇受欢迎。但是该策略真的持续有效么?收益的来源是什么?本文对该简单“便宜”策略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一、模拟组合构建

我们研究的时间段为2005年初至2015年末。首先,将每个月月底,整个A股市场的股票按照价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按照顺序进行调仓,买入价格最低的5%的股票。如果持有的股票不满足该条件,将被卖出。为了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基准追踪误差,每只股票买入的权重等于该股票在市场中的流通市值的权重占比。2005年的起始权重为2004年12月31日收盘的价格排序。同时,假设红利再投资,即分红按照当前持仓分配至各个股票。

二、期间表现

该策略在分析的11年区间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超额收益,总收益率约为同期指数的4、7倍。T-stat值>2,显示该策略显著有效。同时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0、779。根据Richard Grinold与Ronald Khan出版的《Active Portfolio Management》,股票型共同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比例在75分位的值分别是0、78和0、63。即,该策略在信息比率方面战胜了四分之三的专业投资者。

我们按照大盘指数的走势,将分析期划分为以下若干个子区间,代表整体牛市和熊市的转换,以检查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组合的收益是否会有不同的表现。下图显示了在6个大周期中,简单低价策略都击败了大盘。价格较低的股票在牛市期间有更大的上涨空间,在熊市期间有更好的底部保护。

三、收益分析

如此简单的策略却取得了如此好的收益,于是我们对超额收益进行按照行业和风格进行分解,希望能够找到该策略能获得如此大的超额收益的具体原因。我们采用了股票多因子模型对该策略的超额收益进行归因,结果如下表所示。

四条曲线从上至下依次为总超额收益1397、39%,风格类因子收益贡献了其中的991、5%,个股选择的收益贡献324、42%,以及行业因子的收益贡献81、47%。可以发现,风格因子对整个超额收益贡献程度最大,个股选择其次,而行业因子的贡献很小。

(一)行业分析

我们根据国际通用的GICS准则计算了每个行业大类在组合和指数中的权重。除医药健康和能源板块外,其他板块的权重都较为接近,这表明,医药健康类股票和能源类股票的价格一般较高。由于我们在策略设计时选择的是市值加权方法,所以在行业和指数的权重保持一致也是符合预期的。权重的一致保证了超额收益并没有受到某个行业的影响而扭曲。在大部分个行业上不存在明显的超配敞口或低配敞口,所以行业因子对于超额收益的贡献程度不显著,这个特征和因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二)风格分析

通过观察持仓股票的详细信息,我们发现这些股票有以下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作为风格因子)在过去11年中给投资组合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流动性,以2013年12月31日的持仓为例,使用每个股票的最近90天平均日交易量除以该股票的流通股数量,入选组合的股票的平均值约为0、66%,而A股整体样本的均值约为1、33%。低价格的股票在流动性方面远远弱于指数其他股票。希克斯曾经针对固定收益债券提出流动性补偿理论,一些学者认为该理论在股票市场同样存在。流动性不好的股票也存在一定的收益补偿,导致持有流动性不好的股票的投资者会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余波动率,正如之前收益汇总分析中所显示的,该策略的投资组合平均月度的换手率仅为9、72%。显示价格较低的股票的波动性并不强,通常情况下在整个股票样本环境中排名稳定,所以仅需要承担较小的风险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比率。这些股票并未受到反复炒作的影响,从而适合成为价值型投资者的投资标的。

市值相对较小。由于股票价格偏低,整体市值大概较小,这些公司可能会有较大的业绩空间,或者成为被收购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中型市值的公司,在业绩好的时候,经常会采用转送的方式来降低股价。而低股价的大盘股两极分化严重,同时存在较好和较差表现的股票。

(三)其他原因

中国市场的退市机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缺失,导致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仍然可以长期存在于市场中,由于壳资源的存在,这些股票价格相对其真实价值严重失真。这与发达市场不同,发达市场中表现不好的公司会直接反映在股票价格上。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价格较低,这些股票的参与起点较低,容易受到小散户的关注。此类股票1手的起始资金仅需要几百元,中小散户可以很容易的参与到交易中。

四、结束语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股票价值 投资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股票投资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是股票投资的基础,财务报表上的任何有用的信息都会很快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的,所以财务报表分析对股票投资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预防和安全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要的投资工具,财务报表的信息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作为必要的投资工具必须不能以过去的绩效去推断未来的股票价值。如果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布的时间来看的话,财务数据有很大的时滞性;如果从股票价格的跌涨幅度与财务报表的好坏的关联度上看的话,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历史信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预测盒饭西,从而判断现在的股票价格和股票的价值知否相互匹配。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出发,投资者利用财务报表对某一公司的股票价格做出合理有效的预测,从而做到安全有效的投资。

(二)判断最佳股票投资时间

投资者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应当对股票市场处于多头还是空头市场进行认真地分析,要想做到多股票市场准确无误的把握,就应当从财务报表分析入手,去判断最佳的股票投资时机。

虽然财务报表不能对所有的股票投资问题进行确切的回答,但是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状况,帮助投资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进行投资。投资者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数据,再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股票市场成交量的大小来确定最佳的股票投资时间。

二、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价值评估

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目的是分析比较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存在的差异,并提供有关投资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根据财务报表和市场状况估算出企业的股票价值,并与股票的市场价格作比较,判断出是否有高估或低估现象。基于这种价值投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股票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同时,财务指标也是股票投资中不可小觑的因素。以下介绍相关财务指标和股票价值评估重要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是企业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相对的指标。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等。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的话,市倍率和市盈率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指标,下面就是对市倍率、市盈率及市盈率相对增长比率的介绍。

1、市倍率。市倍率是比较重要的筛选股票的工具之一。在一般的股票的投资的活动中,市倍率可以衡量一支股票的价值是否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是非常重要的股票价值衡量的指标。如果一支股票的市倍率非常高,那么投资者会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很有可能比该只股票的价值高,因而未来的投资回报率是很差的;如果一支股票的市倍率非常低,那么投资者会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很有可能是比这只股票的价值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将是比较高的。从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到,如果股票市场的平均市倍率很高,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股票市场处于一个泡沫的时期,这个时候,投资者应当格外加倍的小心。通常情况下,市倍率高表示该公司成长的能力和该公司发展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也可以说明该公司的价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得到体现的。

2、市盈率。市盈率是决定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好了某一只股票的时候,还应当注意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因为只有把握好了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市盈率能够帮助投资者找到买入或者卖出股票的最佳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证券市场上有这样的盈利率水平的标准,当市盈率为1至13倍的时候股票价值被低估;13至15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是回归的;16至20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被高估;21倍以上的时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存在着泡沫现象。但是,但是并不是所有股票的买卖有是依据这样的标准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则必须要注重该公司的以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经济走势,如果只是孤立的按照这样的盈利率标准去衡量是不是买入或者卖出的最佳时机的话,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对最佳投资时机判断失误,机械地运用市盈率不是股票投资方法的合理运用,这样只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而不能获取很好的收益,甚至只有亏损的可能。

(二)基于财务分析的价值评估

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的关键是首先进行股票价值评估,将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高估和低估。在价值评估中,财务分析占重要地位。

1、账面价值法。首先分析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运用该企业的大量原始信息,再根据股票价值=公司账面价值+溢价的公式计算出该公司的股票价值。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是懂得会计知识的人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当然这种方法用的多了就会导致股市上股票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股票数量减少。从价值的角度考虑,虽然股票的价值低于了账面价值,不会有什么投资风险,但是股票价值低也说明了该公司的经营不景气,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如果将来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升,股票价格自然会上升,如果将来业绩加剧恶化,股票会一文不值。总之,这种估值方法只适合短期初学者使用。

2、现金流量折现法。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并依附现在的折现率,利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能够准确的预测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来估计公司的股票价值。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造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流量表提供的现金流需要真金白银做保障,不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形。会计学者都知道,单纯用现金流量表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在实务中,人们通常使用扣除了折旧、利息和税前盈余当做公司的现金流量近似值。但是,用现金流的近似价值来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很有可能会偏离股票的实际价值,因为企业的现金流本身是估算出来的,用未来的现金流去估算股票价值又是一个估算的过程,双重估算导致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用这种方法计算,虽然能够大致估算到公司的当前价值,但是想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到公司的价值还的结合其他的方法才可以。

三、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

财务报表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股票投资的策略是建立在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之上的,下面介绍有关投资策略的方法和步骤。

(一)宏观经济分析

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确定经济所处的阶段宏观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对经济的宏观分析把握准确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投资中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不同的经济环境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经济环境对某一行业和某一公司的影响也不是一样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行业的影响,并且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影响,所以投资者应当通过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选择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行适当的投资。

(二)选择投资公司

1、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具体的情况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是公司所处于的行业,并且需要确定该公司的发展处于此类行业的哪个阶段,一般情况下,该公司如果是属于这个行业的成长阶段,那么该公司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未来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会升高;如果该公司是处在行业行业的衰退期,那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在未来一点是时间内下跌。二是该公司处于该行业的什么位置,一些处于领先的或者是垄断的地位的公司,一般而言他们的股票价格会有走高的趋势。三是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情况是如何的,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因为一些发展不好的公司可能由于聘请了好的领导而走去事业的低谷。四是应当考虑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虽然过去的经营状况无法说明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经营状况,但是投资者可以从过去的经营状况分析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公司他们的发展状况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2、基本的财务指标分析。投资者首先可以利用财务指标和其他的有关的材料,对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投资者可以将同一行业内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进行横的比较,再将某一公司的历年财务数据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得到该公司偿债的能力、营运的能力、盈利的能力以及发展的能力,再将这些能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该公司的投资价值。

3、对该公司进行估值。对要进行投资的公司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才能是投资者得到好的投资效果。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在价值法、相对价值法或者是并购价值法对该公司的股票进行价值评估,对于这三种方法的使用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当股市处于熊市的时候,很多投资机构都会使用内在价值法,因而一些质量型的股票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很好;随着股票市场的逐渐活跃,很多投资机构和投资者都会采用相对估值的方法进行股票的价值评估,从而去找去那些股票的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当股票市场处于牛市的时候,证券市场非常的活跃,在股票市场很难找到内在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了,如果使用并购估值的方法是非常可行的。

(三)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是一种将多只股票进行集中起来投资的投资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分散投资的风险。如果是多单一的股票进行投资,那么其风险一定会比组合的投资风险要高,在面对不知道的金融风险的投资时,建立合理可靠的投资组合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不但可以降低可分散的风险,而且还能能够间接的提高预期收益。如果投资者能够建立长期的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就会很好的把握证券市场出现的黄金投机时机,从而获取价高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吕琳琳、基于财务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

[2]刁京燕、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傅燕盛、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及局限性、现代经济信息,2011、5(6):7-8、

[4]王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谈、财会通讯,1991,8(45):23-25、

[5]解武荣、试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与局限、现代商业,2012、13(9):34-35、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5

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投资行为;投资风险;投资策略

金融市场是一个综合性市场,由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货币等多种市场组成。在金融市场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无论是给金融理论发展还是投资者都造成了巨大阻碍。如何对这些异常现象做出有效的解释,一直是人们探索研究的主要课题。而行为金融学的建立为金融市场异象的解释带来了生机。它从人类行为角度出发以有限自利、有限理性和有限控制力为根据,对金融异常现象进行解释,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1行为金融相关概述

20世纪80年代,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不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异常现象,为了解释这些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行为金融学以应用心理学为基础,是通过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当中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对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促使这些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动因,如心理动因、社会动因等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金融市场异常现象的解释[1]。行为金融学依据的理论基础包括价值理论、前景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知偏差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等多种理论与模型。其中,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奠基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行动决策以行动期望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和行动后果的偏移为依据,在评价心理感受之前,通过决策分析,初步确定有效的行动,并选择自认为适合的参考点,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

2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与投资风险

2、1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

与标准金融理论观点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为非理性人,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的预期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不仅如此,投资者的非理还会降低市场有效性,导致资产价格偏移其应有的基本价值,反过来又给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投资行为带来影响[2]。以现实投资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行为金融视角下,投资者在认知与行为上存在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过度自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低估或忽视机会和运气的作用。当失败时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这是过度自信的表现与可能带来的后果。(2)羊群行为(从众行为)。羊群行为在证券市场上、在投资行为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受其他投资者投资影响,投资者可能采取与其相同的投资策略,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当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3)启发式偏差。启发式是人脑在解决不确定、不规范、无现成算法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决策方式,一种高效的思维范式。就证券市场而言,投资者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投资决策,但这种启发方式很容易出现系统性的认知错误,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常出现的启发式偏差主要有可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和调整与锚定偏差。(4)动量效应与处置效应。动量效应是指就某一持有期的平均水平而言,若某只、某些股票前期涨幅较好,则后期也将会有较好的涨幅。这是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存在的心理,也是投资者的一种认知偏差[3]。处置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下投资者认知和行为偏差中的一种典型表现,具体指的是投资者对投资失败、损失的厌恶心理和对投资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当股票等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不甘心的心理促使其产生强烈的继续投股欲望,行为上表现为亏损股票争取转机心理;当处于盈利时,为了尽早锁定利润,投资者想要尽快将持有股票卖出,行为上表现为急于卖出心理。

2、2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风险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之上,以此来获取利润,达到赢利目的的一种投资活动、投资行为。相比于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率,这是促使有价证券市场活跃度高于普通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证券市场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使证券投资面临着比银行存款更大的风险,而且证券投资对国家经济宏观政策的调控、金融市场的变化、经济形势的波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利息利率等因素尤为敏感[4]。这些因素的变化给证券投资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证券投资风险发生概率。为了规避风险发生,证券投资者往往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即按照预定计划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多个项目上,以降低或规避一次性投资所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在投资风险规避方面,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所形成的多种投资策略,为证券投资者对风险的规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更多的选择。

3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为证券投资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等。

3、1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对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收益预先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交易量和收益同时满足所设定的过滤准则时,投资者便对股票进行买入或卖出。它主要是针对动量效应所提出的一种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投资者对于动量交易策略的采取,应以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作为出发点和基点。这是因为行为金融理论指出,在一定持有期内,若某只股票前期具备较好涨幅状态,那么后期也将具有较好的涨幅[5]。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或市场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即可通过实施动量交易策略来实现获取利润目标。

3、2反向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理论下的反向投资策略主要是对投资者过度反应、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的一种纠正策略。即对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进行买进,而对表现好的股票则卖出,以这种反向、逆向的投资方式来达到套利目的的一种投资方法。在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做出过度的反应,这就容易造成盈利者对股价进行高估,损失者对股价进行低估的现象发生。针对这种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中的冷门股票往往不会存在较高的预期,这样在实际的投资行为中若通过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来进行投资决策,则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为理想、正确的投资行为[6]。即以公司近期表现为依据对其未来进行预测,激发投资者做出持续的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业绩较好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从而为投资者通过反向投资策略来获取套利的机会。

3、3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

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指的是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能力将逐渐下降,根据这一关系,投资者年轻时适合将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增加在债券上的投资比例。这种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一个重要结果结论,是依靠时间对投资风险,具体是对股票风险进行分散的一种策略。行为金融理论利用股市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有所下降的特点而得出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投资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指导。投资者在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投资实践时,应避免交易的过于频繁,否则将出现不理性投资行为。

3、4成本平均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为了规避由一次性投资所引发的风险发生、摊低成本,而将投资成本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进行分批投入的一种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采用成本平均策略,其各期买入股票所花费的平均成本将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7]。因为,这种策略下投资者每期可以买入固定金额的股票,而股票数量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若股价下跌则购买数量就多,若股价上涨则买入的高价股数量就少,因而整体上投资者的低价股数量要多于高价股数量,这样一定时期内每股的平均成本便低于总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行为金融视角下,它主要是针对处置效应的一种投资策略。

3、5行为控制策略及小盘股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行为控制策略,主要是针对投资者恐惧和过于贪婪心理所制定的一种投资策略。相比于上述几种投资策略,行为控制策略更具强制性和约束力,适用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就国内证券市场而言,证券投资者存在的几种典型行为偏差可以通过行为控制策略来得到较好的控制与约束,帮助投资者加强对自我的约束与管制,规范其投资行为。小盘股投资策略有着非常显著的一月效应,投资者采用这种投资策略应在一月初买下小公司股票,并在一月末转让卖出。尽管对中国证券市场小盘股投资策略的一月效应不甚明显,但其较高的收益率使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行为金融理论视阈下。

4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多种学科的行为金融理论,不仅理论基础雄厚,还可以为金融市场和金融学理论发展提供相应理论支撑,而且能够为投资者投资提供更为科学、适用的投资策略。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应加强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投资者应依据自身实际和所投资项目对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各种投资策略予以合理的选择,这对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玮、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2]唐蓓、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张力公、基于投资者有偏信念的中国股票市场风险行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梁宇、行为金融视角下证券投资风险度量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4(15)、

[5]胡才泓、机构投资者情绪及投资行为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6]周焯华,黄珂、行为金融视角下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2009(11)、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6

【论文关键词】行为异象;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经常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普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因此,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往往不能给股民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基于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而且,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某一“有效”区域,过度分散化可能会带来延迟决策失误、增加研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负效应。特别在我国,股市非系统性风险较小,投资分散化策略作用不大。关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波涛(1999)研究表明高达66、7%,施东晖(2001)研究得出81、37%的结论,而西方股市一般为25%左右。

capm投资策略在国外并不适用、在我国几乎无效。capm的应用原理是利用β系数可以衡量系统风险,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判断证券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制定投资策略。关于capm的有效性,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首先提出挑战;fama和macbeth(1992)实证检验无效;我国学者杨朝军1998年对上海股市实证结论为不明显;陈小悦和孙爱军(2000)、阮涛和林少宫(2000)对上海股市检验结论为无效。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理论的革命、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放弃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结合了心理情绪分析、强调投资者的行为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中国证券市场只是接近弱有效,导致采用传统投资策略的广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少数懂得并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则能保持盈利。

一、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涨得慢、可能价值低估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涨势快、可能价值高估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由于我国股市存在一种“轮涨效应”或“补涨效应”,即一般前期内涨幅较小的股票在后期的表现会比前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表现更为良好。这个结果同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个股轮番炒作现象是相吻合的,也说明了反向投资策略是目前我国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向投资策略原理。投资者锚定心理和过度自信特征会导致对信息过度反应。换句话说,表现好的证券价值容易高估,表现坏的证券价值容易低估。反向投资就是买入低估证券同时卖出高估证券。投资者进行预测时,容易对近期业绩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过分低估和绩优公司股价过分高估现象,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这种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反向投资策略操作要点。如选择p/e)或p/b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卖出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买入很少人关注的滞长股票;或者卖出大家已经反复炒作的白马股,买入业绩可能改变的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二、动量交易策略或称惯性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通俗地讲,利用强势股的惯性上涨趋势,买入近期的强势股,卖出近期的弱势股,即所谓正向反馈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原理。主要依据是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分收益动量和价格动量策略。收益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短期前景反应不足的失误,价格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为反应或反应迟缓的失误。

动量交易策略操作要领。根据庄家投资行为分析理论,庄家做庄有四个阶段,建仓、拉升、出货、下落,投资者可以采取蚂蝗策略,一旦发现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升时就盯紧买入,然后在股票价格翻翻后高位震荡庄家出货时候卖出,可赚高额利润。如果价格连续上涨,应该连续分批卖出;如果价格连续下跌,应该连续分批买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考虑采用负向反馈策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一般在下跌时候买入,目的不是效益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减少投资的遗憾程度。该策略是次优策略。投资者在建仓时候,可以分皮建仓,不能一次性买入。

时间分散策略基于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理念,随年龄逐渐增大而降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比例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强,其资产组合中股票应该是占较大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这两种策略都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和思维分隔相关、属于行为控制策略。

四、集中投资策略

集中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所有资金购买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证券并长期持有,稳中求胜,这也是巴菲特惯用的投资策略,“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不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好好保管。”投资集中策略能够获得稳定回报,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同时该策略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获利。

集中投资策略的原理。利用其他投资者均值方差观念形成的认知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一般投资者受传统金融投资理念的影响,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在大行情机会到来时,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错误定价的证券后,率先集中资金投资,赢取更大的利益。

集中投资策略的操作方法。第一,对被错误定价证券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尽力获取超前的优势信息,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第二,选择几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效果一定会反应在它的股票价值上。第三,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高概率的股票上,然后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策略的关键点:一是对公司的深入分析;二是需要克服投资决策偏差,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谨慎,在别人恐慌时大胆,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提出。小盘股一般是指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但具体数量界定,不同的市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博士r、班尼和m、瑞格曼提出了小盘股的高回报效应应用来挑战有效市场理论,banz(1981)研究发现了小盘股高额收益的规模效应,siegel(1998)研究发现,一般地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17%,且大部分集中在元月,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小盘股投资高额收益的原因是,小盘股流通市值较小,炒作资金较之大盘股要少得多,较易吸引主力介入,股性较活,股价极易波动,涨跌幅度较大,容易获得高额收益。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犯系统性的精神和心理错误,继而导致投资者出现代表性偏差和框定依赖偏差,最终对当前的负面信息出现过度反应,结果造成小公司股票价值低估。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而广为人知,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在大家都发现价值后竞相买入时候卖出。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操作。小盘股投资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小公司效应,采用波段操作方法获得收益。投资者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当预期小盘股的实际价值与将来股票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差距时,可以考虑该种股票;先前被低估的小盘价值股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时,市场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新消息反应过度,从而使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另外,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市场上投资者所犯系统性错误对其股票波动的影响更大,从而为掌握该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收益。

应对此类股票的操作要领。耐心等待股价走出缩量的上升通道,且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转好时买进,卖出的时机可根据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注意在历史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小盘股在1~2年内,大多存在数次涨跌循环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节奏且方法得当,套利小盘股获利大都较为可观,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策略。

六、择时投资策略

择时投资策略基于日期效应。例如,隔夜效应、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效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和论述。择时投资策略认为可以于晚市、周五、年底或者元月买入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另外,还可以购买快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七、从众投资策略

当少数个人投资者没有更多信息,也没有专门知识的时候,跟随其他投资者行动,也减少后悔。很显然,这也不是最优决策。但对那些老年人,或者投资技能较差的人,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八、反馈交易策略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7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动量策略 反转策略

一、引言

动量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学中发展至今较为成熟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决策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人们的投资行为,因此行为金融努力从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通过研究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使人们对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进行投资决策”进入到“实际怎样进行投资决策”的领域,从而更加接近实际。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的丰收年,行业总规模迎来了自规范化后8年来最大的一次井喷:8565亿元!在基金业火爆发展的时候,基金采取了怎样的投资策略?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

采用2004年4月以前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剔除指数型基金,故取得16只开放式基金,32只封闭式基金。区间从2004年第3季度到2006年第2季度。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晨星和中国证监会等网站。股票数据考虑了分红配股等因素向后复权。

1999年开始我国要求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公布投资组合,由于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之间相隔3个月,这期间基金完全可能先买入某股票,然后在季度结束前售出清仓,或者先增持后减持,但是每隔3个月公布一次的投资组合公告并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为了分析的便利,本研究做出如下假设:除公告日持股变动外,基金在公告日前后3个月内没有发生股票买卖行为;另外,投资组合公告仅披露前10大重仓股的股票市值和比重,其他股票的信息无法从公告当中获得,因此假设基金某一季度投资组合当中出现的股票在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投资组合公告中没有出现,研究将假定基金上一季度或者后一季度对该股票的持股比例为0;基金前10大重仓股所反映的基金投资策略可以代表整个基金的投资策略。

2、研究模型

GTW指标是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中构造出一种研究基金投资策略的模型, 它主要检验的是基金对某种股票的持股比例的变化与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乘积是否显著异于0,如果异于0,则说明存在反馈交易,否则不存在。其公式如下:

Ri,t-k为股票i在t-k季度的投资回报率;Wijt表示j基金中i股票在t季度的权重;N为基金j组合中股票的个数;T为样本总期数。

如表1,从M值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出基金采用的投资策略,如果M>0,则表明基金采用的是动量投资策略;若M

Grinblatt, Titman和Wermers在研究美国基金市场时发现,基金管理人投资策略存在不对称的特征,即基金投资策略倾向于追涨,而不存在明显的杀跌现象。为考察我国基金投资策略是否存在不对称特征,本文借鉴此模型,按照买入与卖出两种行为将衡量指标M分解为买入投资策略指标与卖出投资策略指标。

三、实证结果分析

注:①正值、负值表示投资策略结果计算为正或负的基金数目;

②显著为正或负表示在5%的显著度的情况下,基金为正或负的个数。

③***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④k=0,反映的是基金基于本季度股票回报率所采取策略;k=1,反映上一季度的综合效果。

1、总体来看

48只基金中,所有M(0)指标均为正,其中47只显著为正,比例高达97、92%,而44只M(1)为正的基金中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9只,正值比例降低为39、58%,说明绝大部分基金是根据当期的股票价格表现采取动量策略,而根据前期股票价格表现采取的操作策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并不完全采用动量策略,有一部分基金采用的是反转策略或动量和反转的组合策略。基金倾向于以当期股票表现作为投资组合调整依据,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股票随大盘波动明显,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才能赚取利润;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还是采用基金净值作为评价标准,由于基金净值的特殊性,基金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短期盈利的手段。

2、基金依据股票当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 MB(0)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43只,正值比例高达89、58%,说明对于当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48只基金中MS(0)为正和为负的基金基本各占一半,但没有显著为正的基金,显著为负的基金也只有1只,说明基金采取杀跌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并不明显。基金之所以更加倾向于追涨策略而不是杀跌策略,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特有的单边市特征,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期间才有可能获利,而当股市普遍低迷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发生亏损;对于当期表现较好的股票,由于其经历的上涨期间较短,有理由相信其会继续走高,而对于当期下跌的股票,一方面出于厌恶损失的心理,同时寄希望于暂时的下跌只是短期的调整,后市可能回涨而弥补损失。

3、基金依据股票上期表现所采取的操作策略

进一步分析买入和卖出策略指标发现,MB(1)显著为正的基金数目为23只,正值比例为47、92%,说明对于前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基金仍然具有明显的追涨倾向;MS(1)显著为正的基金只有1只,而为负值的基金增加到38只,显著为负的基金相比当期也增加到7只,负值比例为14、58%,说明基金采取高抛的操作策略倾向相比当期明显增加。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这种既追涨又高抛的看似矛盾的投资策略反映了市场调整时期投资独特的选股理念,主要原因可能是:基金的投资重心在市场“绩优股”,也即能够进入基金投资组合的绝大部分是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基金只在这个大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卖出上期表现优异但上涨空间有限的股票实现获利,同时买入已有上涨势头,但上升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股票以优化投资组合。

如表3,总体看来,开放式基金无论当期还是前期,动量和反转指标都较封闭式基金明显,其中根据当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追涨策略,根据前期表现更倾向于采用高抛策略,其操作风格比封闭式基金更为大胆,这可能与二者的运作体制有关。对封闭式基金而言,其规模固定,发行后就在证券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会有赎回的压力,可以从容的运用所有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而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每日需公布基金净值,特别是如果基金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投资者可以赎回持有的份额使基金规模减小,为应付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压力,基金不得不频繁的进行追涨和高抛,以期提高每日基金净值,稳定资产规模。

大牛市或大熊市总是伴随着阶段性的熊市或牛市,我们以上证综指涨(跌)幅深度达50%,并持续三个月以上为划分标准,以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为分水岭,2004年第三季度到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股市经历了从大熊市的萧条到大牛市的繁荣过程,两种泾渭分明的市场氛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基金策略的有力契机。

如表4,总体看来,牛市中动量策略比熊市更为明显,操作更为频繁和大胆,根据当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追涨策略,熊市中有少量基金采用杀跌策略,根据前期表现牛市更倾向于高抛策略,熊市中依然有基金杀跌。这必然和市场环境有关,熊市中弥漫着恐慌的气氛,虽然有表现优异的股票,但基金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不会轻易追涨,而对于表现不好的股票,基金却没有群体杀跌性抛售,表现出基金的惜售心理,对“绩差股”不作为;牛市中疯狂的市场氛围推动着基金追逐各种“绩优股”,同时卖出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股票实现盈利。

四、结论与建议

基金既买入前期表现上佳的股票,同时又卖出前期表现不俗的股票,导致基金扎堆“绩优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具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基金只能在市场表现突出的股票范围内进行买入和卖出的调整。因此,加快上市公司的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将拓宽基金的选股范围。

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是每季度公告一次,两个公告期间基金的行为完全处于“暗箱”之中,因此本的假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研究的相关性。如果基金投资组合公告的频率更高一些、披露的信息更详细一些,研究将会更有价值。

我国股市是单边市场,即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基金只有在股市上涨时才有可能获利,而当股市低迷时,几乎所有的基金都会发生亏损。因此加快产品创新,推出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给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的投资途径,使机构投资者在原来的“追涨高抛”的盈利模式之外还可以通过买卖股指期货获利或者对冲现货头寸。

参考文献:

[1]Grinblatt Mark, Titman Sheridan, and Wermers Russ、 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s, Portfolio Performance, and Herding: A Study of Mutual Fund Behavior[J]、 Amercian Economic Review, Dec1995, vol 85 Issue 5:p1088-1105

[2]Siganos Antonios, Chelley-Steeley Patricia、 Momentum profits following bull and bear markets[J]、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Jan2006,Vol、 6 Issue 5:381-388

股票投资的策略篇8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着。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着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 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 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 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 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 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村支书思想汇报(精选8篇)
  • 下一篇:儿童节可以活动策划(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