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室内设计的研究现状
17世纪,因室内设计风格与建筑主体分离,室内装饰风格、样式逐渐发展起来。19世纪以后,室内设计开始强调功能性、追求造型单纯化,并考虑经济、实用、耐久。至20世纪初,室内装饰强调使用功能以合理形态表现。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在20世纪后期室内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的设计格局,各种观念、各种手法与新型的装饰材料层出不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风格界限也不再模式化,开始逐渐融合。就中国而言,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外装饰行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大举抢滩中国最后一块沃土。我国室内设计风格在外来经济和文化的冲击下展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趋势,很多有见地的业界人士都开始思考起国内装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当前室内设计的主要风格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当前的室内设计风格概括为五种: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
1、传统风格: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我国一些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常常借鉴传统建筑室内的藻井、挂落、雀替等木构件和装饰,汲取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传统风格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突出了民族化、地域化的形象特征。这种风格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的人们,既融合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又表达出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2、现代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该学派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现代风格是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与方便性,强调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加以考虑规划,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3、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创造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由于设计风格个性独树一帜,跳跃感强,加上装修需要的成本较高,所以不被普遍的大众接受。一般适合的消费人群是思想前卫,个性张扬的业内人士。
4、自然风格: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推崇自然、结合自然。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自然风格能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空间内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这种风格的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凸显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自然风格风给人们带来了一缕清风,让人们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质朴情怀,一种随意舒适的生活状态。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设计认识的深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同时,绿色生态设计所倡导的适度消费理念及节约型生活方式也为简洁设计奠定了基础。
5、混合型风格:混合型风格在设计中不拘一格,它深入推敲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总体构图和视觉效果。混搭并不是乱搭,而是通过反差和对比以达到协调。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在装潢与陈设中融古今中西于一体。混合型风格既实用又能很好的体现个性,装潢上既可以气派奢华,又可以简单大气,也可以低调古朴。不管是收入高的群体还是中低收入的群体,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状况来选择适合的装修方案。
三、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创新
近几十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行业水平飞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却很少有真正的自主创新设计。在国内这一行业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仿”现象,不能够从更深的层次去挖掘各种设计风格的内涵,做出真正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好的室内设计风格创新点应当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能够以点及面,从更高层次挖掘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因为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的地域性差异,才能为各种室内风格提供更加充足的设计依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把握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的精髓所在。室内设计风格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必须既考虑好精神层面的需要,又要有独特的艺术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
艺术设计能够充分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室内设计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设计的意识上也要能从多元化向个性化发展。设计师要运用别具一格的设计手法,造就一种新的室内设计风格来适应人们对室内设计新潮流的追求,同时又塑造出既合乎潮流又具有文化品质、生态科技含量的生活环境。
1 概述
近年来虚拟现实在科技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采用虚拟技术达到的逼真效果、沉浸式体验使其在众多行业得到应用,尤其表现在室内虚拟交互设计中。早前的室内设计效果图只能以静态的方式展现,而目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走进;室内环境,多角度的浏览,并进行交互操作。虚拟现实技术达到的直观动态的展示效果对于室内虚拟交互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各虚拟现实制作软件中,Uinty3D 拥有嵌套多种开发语言的功能和特点,使得其在虚拟现实项目上得到了认可。研究Unity3D平台的室内虚拟交互设计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 系统技术分析
虚拟漫游技术是虚拟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开发的虚拟漫游给人一种身临其境、逼真的效果。系统通过提供鼠标、键盘、电子头盔、数据手套等虚拟现实硬件设备使得用户能够和虚拟场景进行交互。
2、1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括漫游与自由视角模式、材质的动态更换、家具的添加与删除、场景背景音乐的开关、场景中电视的开关、人物在地图中的定位导航。具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技术平台架构
室内虚拟交互设计系统采用Unity 3D技术,Unity 3D可以充分、实时的处理大量的模型。同时,Unity 3D也支持多种脚本语言(C#,JavaScript等)。展示平台分为数据模型、数据库、Unity 3D服务、开发接口和表现层5层结构。Unity 3D服务:系统的运行逻辑。包括相机控制、碰撞检测、动作触发、声音控制等。用户可以在室内自由漫游,可以点击墙上的电视打开或关闭或者对房间的家具进行添加删除和移动等。如图2所示。
3 室内虚拟交互设计系统的实现
3、1漫游模式切换
室内漫游中,除了第一人视角通过键盘或鼠标完成漫游外,还有通过指定摄像机路径进行漫游。本系统中研究了两个摄像机Camera01、Camera02按照指定路径漫游,Camera03自由视角漫游。
摄像机漫游过程中,设置角色的上述属性之余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建立角色与墙面、角色与物体等的碰撞属性。在没有设置碰撞属性的情况下,角色会穿越墙面或物体,给障碍物;添加碰撞器,达到碰撞效果。碰撞器是一群组件,它包含了很多种类。本系统使用Mesh Collider,Mesh Collider通过附加在GameObject上的网格构建碰撞效果,根据所附加对象的Transform属性设定其位置和大小。
function oneWindow (windowID : int) //漫游窗口内的按钮
{ GUI、skin=ManyouGUIskins;//以下漫游菜单按钮用GUISkin作为显示状态
if(GUI、Button(Rect(161,9,25,27),"","guanbi"))
{Window0 = false;}
if(GUI、Button(Rect(1,11,139,78),"","manyou1"))//漫游1为指定路径
{ Camera01、active = true;//Camera01为激活状态
Camera02、active = false;//Camera02为关闭状态
Camera03、active = false;//Camera03为关闭状态
Window0 = false;
}}、、、、、、
室内虚拟交互系统中关键一点就是室内漫游技术的实现,本系统将指定路径漫游与自由视角漫游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展现了漫游的技术,让用户更加多角度的浏览室内环境。
3、2材质的动态更换
在室内展示中,我们常需要动态地实现墙纸、地板等材质的更换以获得不同的展示效果。材质更换功能需要调用库中的图片即可实现,具体使用方法为调用ChangeTexture函数、PlayerPrefs、GetInt( ) 方法。
var ChosenColor : int;//声明一个整形变量ChosenColor
var vehicle01 : Renderer;//声明一个渲染器vehicle01
var Textures : Texture2D[];//声明一个二维纹理数组Textures
利用ChangeTexture函数完成材质更换。在ChangeTexture函数中如果整形变量colors的值大于或等于数组Textures的长度,没有材质更换,反之在数组范围内,则将
材质赋予给渲染器。数组的长度根据材质图片数量所定。
4 系统测试及总结
4、1系统测试
系统设计中直接将界面大小规定为1024*576,运行Dome时无需再设定界面大小。打开系统,进入初始界面,界面清晰明了,各个按钮对应进入不同的场景界面。说明界面场景中只存放一张说明介绍图使得从初始界面跳转到说明界面,加载迅速,此界面测试良好。
点击按钮,进入室内漫游界面,在该界面实现不同的交互功能,通过测试发现借助于物体模型的优化,减少模型面数使之适合室内使用,更换性能配置较高的电脑进行操作,可以解决系统中存在的运行缓慢的问题。
4、2 总结
Unity3D与JavaScript语言的结合运用,实现了室内虚拟交互设计系统的研究。在Unity3D中实现了一系列的交互功能,如自动漫游、手动漫游、场景切换、家具添加、材质更换等。满足了用户直观浏览并与之交互的需求。相信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此系统能实现完全交互。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捷,同时能够服务于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Grigore C&Burdea,[法]Philippe Coiffet、虚拟现实技术[M]、 魏迎梅,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Mel slater,Anthony Steed、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环境[M]、程成,徐玉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华伦&巴克兰德、在虚拟和现实之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3)、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经济性
一、项目概况
舟山新城保障房项目位于舟山临城新区,总用地面积为64731平方米;东临高云路,南临规划中的综合公共管理与服务区,西临象山(自然山体),北临新城大道及新城隧道,周边有舟山中学及大型商住区。
项目定位为舟山市保障性住房,主要为公租房,人才公寓,部分安置房及公租房配套用房,为舟山引进型人才,安置户,城镇低收入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针对居住区服务对象,使每一个居民都能平等的享受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绿化环境,体现公平原则。
二、总平面设计
本设计方案中,住宅区的主入口设在地块的东侧,开向高云路;次要出入口通过一条规划支路开向高云路,住宅区整体布局依周边地势,层数由11层至17层起伏,中心区域按中轴线布置,沿新城大道设置点式楼,在主入口附近沿高云路设置2幢11层住宅,其中底层为公租房配套用房及社区服务用房。11#底层设置部分物业用房及消防控制室。
1、建筑布局
布局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用地价值,在东、北沿街以小于9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西侧靠近象山区域以大户型为主,提高住宅的空间利用价值,以人才公寓为主。
(1)住宅区南北方向上由南到北楼层层数逐渐变多,建筑高度逐渐升高,形成南低北高,北侧点式楼中间复式楼的形态丰富的天际线。
(2)在住宅区东侧布置了两排较高的住宅,围合出较大的高层组团。在东侧、北侧沿街高层下设置两层商铺,可满足住宅区的使用需要,也为周边区域提供了方便。会所位于住宅区中部的高层住宅20#楼下,设置活动用房、物业办公用房等,既方便了住户的使用,更丰富了住宅区的公共空间。
(3)多层住宅可组成不同的组团,在布局上形成以半围半合形式为主,同时通过不同户型的错落组合,打破组团较封闭的形式,使组团内、外的景观相互渗透。每个组团通过建筑的板、点结合形成围合感,增加组团住户间的传统邻里感。
2、交通组织
住宅区在东侧高云路及南侧共设置了两个主要出入口。
区块内通过环形住宅区主干道及地下车库的布置,在组团外解决车流问题,使组团内形成一个安全,静谧的纯步行区域,住宅区内任一建筑到达消防车道距离均不超过50米,高层住宅至少有一长边面临6米宽的消防道路。
住宅区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方式,住宅区内设置一条7米宽的主路环绕,解决住宅区内部车行,同时结合考虑设置路边停车位。住宅区内除地面沿道路边停放机动车外,大部分机动车停放到地下车库。高层的住宅正下方的地下室设置储藏室,提供非机动车辆的停放。
3、景观设计
住宅区的景观设计,结合户型排布,社区活动空间等方面综合考虑,巧妙地排布景观和建筑的坐落位置,以小区道路为裙带,借鉴西方几何形态的园林及中国园林的自然、人文主题,绿化景观在不同的楼层空间,组团间的过渡空间,通过类似的或不同的景观主题,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构筑完善的住宅区户外交流休闲区域。
整个住宅区景观上可以分为三类:绿化隔离带、景观铺装、组团绿地。绿化隔离带位于住宅区的东侧,在住宅区的主要通道上设置几个景观节点:住宅区主次入口广场和组团的入口景观带。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组团绿化是中心绿化带的延伸,结合行步道和健身器械,采用宜人亲切的尺度,展开观景、戏耍、健身和休憩的户外交流互动空间。
三、建筑设计
1、住宅设计
(1)套型设计
套型主要分30平方米户型,60平方米户型,90平方米户型,120平方米户型4大类。采用大面
短进深的手法,保证多室朝南,客厅大面宽全景观,主卧室面宽大于3、6米,充分考虑室内辅助空间的设计,12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主卧嵌带卫生间。多层住宅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定位为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主卧室开间为3、9米,客厅开间为4、2米,均有南向采光,卫生间与厨房采用全明设计。高层住宅90平方米以下户型设计为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主卧室开间为3、5米。客厅开间为3、9米。
套型配比见下表:
户型类型 户型编号 户型面积(m2) 户数 户型配比
住宅 30m2 30a 29、7 500 29、04%
60m2 60a1 66、7
868
50、41%
60a2 65、5
60b 62、9
60c 67、1
60d 66、8
60e 65、7
60f1 63、9
60f2 62、3
90m2 90a1 85、4
302
17、54%
90a2 84、2
90b 88、1
90c1 87、9
90c2 87、8
120m2 120a1 126、9 52 3、01%
120a2 130、6 总计 1722 100%
(2)立面设计
住宅的立面设计风格沿用新古典建风格,采用典雅、大方、稳重的三段式处理,造型比例现代工整,强调韵律与节奏,基于法式建筑集群的美感上,融于现代建筑艺术造型及元素,外立面采用暖色涂料,并在立面上注重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建筑的价值感。
(3)剖面设计
3#,7#楼底层层高4、5m, 2层及以上层高为3、3m。其余住宅底层层高3、3m,二层以上均为3、0m。
2、配套设施
在住宅区的11#底层设置物业用房;在主入口附近的3#,7#楼底层设置公租房配套用房,其中部分做社区用房。
3、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总面积为24369、7平米,地下室室外部分顶板覆土1、2m,层高3、8m。
四、建筑节能设计
1、外墙考虑采用轻质的保温材料,蒸压加气块、空心砖等,提高墙体建筑自保温;
2、根据需要,考虑在外墙增设外保温系统,使建筑单项满足住宅建筑节能要求。
3、户型合理设计,除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南向日照,做到南北自然通风。
4、采用节水型坐便器。公共洗手间的洗脸盆、小便器等洁具采用感应式延时自闭阀门。
5、采用变频供水,用水点限压限流,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消防水池设水箱自洁消毒器,
6、定期对水池除藻消毒,避免整池换水造成的浪费,
7、本工程12层(包含)以下的建筑每栋为单位采用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
五、消防设计
高层住宅每幢楼均有一条不小于4m宽的消防车道,同时在住宅的长边结合景观设置一段6m宽的消防登高带,保证每一户均有一个阳台或窗口能有云梯可以到达。
1、室外消防
室外消防市政给水dn150环管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保护半径小于150米。
2、室内消防
本工程消防贮水和加压系统设于地下室,设540m?消防水池一座,分为2格。在最高楼屋顶设18m?消防水箱一个,保证初期火灾水量和水压。
[关键词]传统木雕艺术;现代室内设计;应用
传统木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与时俱进而不断地同现代的设计理念相互整合,因而不仅在建筑当中常用这项艺术,同时在室内的各种设计当中也会运用到传统的木雕艺术。由于在古代的时候木雕艺术就受到领导层级人物的喜爱,因而反映出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这种价值上的引导也一直影响到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因而如今的室内装饰当中通常会有木雕艺术的出现。
1 现代室内设计概述
1、1 我国目前现代室内设计的状况
目前,我国由于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并走向世界各国,因而在文化领域就会相互渗透而使本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影响。而新的文化在被人们逐渐接受并认可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导致本国的文化被人们忘却。这种状况在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展现地更加明显,比如目前很多的室内在进行设计以及装修的过程中都考虑装饰成为欧式的风格。人们普遍认为欧式的设计风格更加现代化,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运用很多。现在这种装饰情况越来越突出,因而就很容易导致自身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被忽略。
1、2 我国当前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利弊分析
我国现代的传统理念通常都是根据时代的变革而引用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理念,很多现代的室内设计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方的设计理念。虽然现代设计理念做到了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传统设计理念能够更加符合现代需求。但是很多时候相关人员都过度地研究西方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的风格,而对本国的传统设计理念所展现出的优势并没有深刻理解,进而没有发现本国传统设计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何种设计理念都可以合理地借鉴其他文化理念,但是却不能够过度甚至盲目地研究使用。由于我国的室内设计在本质上就能够作为一种文化来呈现出来,因而相关人员在对室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文化风格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使设计效果呈现出地域的特色。
2 传统木雕艺术概述
2、1 对传统木雕艺术的性质进行分析
传统木雕艺术是我国古代就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也就能够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审美状况。传统木雕艺术普遍用于建筑以及室内的装饰过程当中。由于传统木雕艺术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大,因而在材料上进行选择的时候也是选择一些天然的木质材料。古代就通常运用檀木以及花梨等等来作为原材料。选择这些材料也是有依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原材料在纹路上比较特殊,更加美观,同时由于雕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使用刀功技术,因而对原料的厚度也是有要求的,而这些檀木材质的原料又有比较厚的质感。这些檀木以及花梨材质的原料又是大自然的馈赠,因而具备良好的生态美感。另一方面,在对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刻时也是运用到不同的雕刻工艺,通过分析不同的材质属性来合理地进行雕刻,这样能够确保传统木雕艺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2、2 传统木雕艺术的具体艺术表现状况分析
2、2、1 设计相关人员在对传统木雕艺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就是需要进行提前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室内整体的装饰环境以及装饰风格颜色等等进行统一筹划,实现各方面的协调以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由于木雕艺术在我国诞生的比较久远,同时它的历史比较深远因而就更能够呈现出它的价值。基于这种状况就需要相关人员也具备高超的木雕工艺手段,从而使传统木雕艺术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它的价值。另一方面,相关人员为对室内进行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自身的想法观念,通过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来进行参考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方案当中,这样能够使设计的内容获得用户的认可,基于每个人对室内设计的审美状况都是不同的,因而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用户的观念,这样也能够使设计的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2、2、2 寓意传统木雕艺术设计作为当前室内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于它自身的寓意。由于传统木雕艺术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逐渐产生并获得了发展,因而它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各种文化特征。木雕艺术设计的文化特征具体可以呈现出它的历史状况以及不同组成部分所具备的独特的含义。比如,在传统木雕艺术当中比较常见的雕刻内容就是雄鹰,雄鹰在当时的文化社会环境下就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具备远大的志向抱负,希望实现他的理想。而若是室内雕刻一些自然的花草就能够反映出它的用户是一位追求心静淡薄名利之人。由于不同雕刻工艺内容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脾性,因而就十分受用户的喜欢,这种雕刻的艺术也能够起到熏陶情趣的作用。
2、3 传统木雕艺术同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的作用
传统木雕艺术在同现代室内设计进行结合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人能够参与到整个设计环节当中,通过主动思考来考虑室内设计的可行性状况。若是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只是呆板地进行一系列操作就会使整个设计的效果缺乏人性,那么室内的设计风格也就缺乏生气。整个设计过程也就变得没有灵魂进而显得无趣。基于这种状况,需要相关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能够充分同室内环境进行结合,通过对传统木雕艺术进行细节上的分解来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从而将传统木雕艺术当中的元素在现代设计当中呈现出最好的效果。目前,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很多设计人员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总是会忽略对文化氛围的考量,而这就很容易导致现代设计效果缺乏一定的归属感。为了能够解决这种状况,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根据工艺传承状况同时代创新元素进行融合,同时还需要能够让用户在居住过程中感受到设计的亲切感。设计人员做到全方位的考虑,通过高超的设计工艺以及情感上的结合进而能够设计出具备审美的设计内容。
3 目前我国传统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状况探讨
3、1 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家具中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传统木雕艺术应用最常见的领域就是在家具用品当中。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会使用不同特色的家具。因而为了能够让家具具备当地的文化特色而通常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选择中式的装修风格。这种装修风格同西式的装修风格进行比较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中式的装修风格不仅能够让用户感受到明显的人文情怀,与此同时也能够满足用户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中式的装修风格同西式进行对比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在于其因为历史久远而具备古典之美,而这也能够让室内的设计风格呈现出十分浓厚的文化气息。另外,古人通常将自己的思想观念通过雕刻的方式来呈现在世人眼前,因而通过雕刻的不同纹饰也能够反映出他们当时的想法,而这种方式通常就通过实物来呈现出来。比如常见的有餐桌以及厨具等等。由于传统的木雕花纹和工艺手法都存在着差异性,而不同的用具产品也具备差异性,因而在使用雕刻工艺时就需要根据家具的特色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这样也能够让家具整体设计效果更好地呈现出来,家具的整体设计也就会变得更加具备美观协调性。比如很多用花梨木制成的椅子靠背上就通常雕刻着祥云或者是中国结,而这些不同雕刻内容也具备着特殊的含义,比如吉祥福气等等,这也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寓意,心境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3、2 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很多现代的室内设计中为了能够使自己获得良好的居家体验感,就会通过艺术手段来摒弃之前的墙壁所带来的枯燥。而最常见的艺术手段就是通过运用木雕隔断来装饰室内空间,相关人员通过运用自身高超的技术手段能够将木雕艺术完美地雕刻出来,这样能够给用户在室内带来不同的感觉体验。比如很多中式的餐厅它们之间并没有独立的包间,而为了能够达到区分卓位的目的通常又会通过运用木质的屏风来对空间进行隔断。相关人员为了能够让这些起隔断作用的屏风更加美观且具有文化气息就会对它们进行雕刻,比如通过雕刻出比较简单的花草纹以及如意纹等等,这样简单的纹路就能够让整个屏风更加美观的同时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样的餐厅同普通的餐厅进行比较优势也就更加的明显,通过木雕花纹的屏风达到空间的隔断也能够让餐厅充满中式文化元素,进而能够让国人认可并接受。
3、3 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装饰品的应用分析
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够通过实物来在人们面前展现出自己的修养,通常就会选择一些工艺品进行摆设,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雕刻的盆景。这些盆景通过雕刻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室内充满文化的气息,同时还能够让人们进行欣赏进而获得视觉上的享受。目前,木雕装饰品的审美价值状况也能够根据人们的审美观念进行改变,比如不同朝代的盆景就更加具有收藏以及观赏的价值,人们也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工艺品在室内进行装饰。3、4 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天花中的运用目前,传统木雕艺术在我国一些高档的酒店以及休闲会所能够得到广泛运用。比如这些高档的地方为了能够更加美观时尚同时又具有古典气息就会在建筑的木顶结构当中进行雕刻设计。比如常见的就有藻井与天花这两种设计,这种设计不仅仅能够展现出我国在木雕艺术领域上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具备十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心境上的感触。
4 结语
目前,我国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不仅仅运用了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还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设计理念。通过继承以及创新的方式来促使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更加合理美观,进而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通过融合传统木雕艺术能够使室内充满文化的氛围进而让用户也能够感觉到我国文化底蕴的深厚。
参考文献
[1]刘艾莹、传统木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 (3 ):69、
不管是对中国传统居住理念的回归,还是追随国外景观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更或者是出于北方人对于水景居所的强烈渴望,总之,水景别墅已经成为当今别墅的奢侈代名词。
然而,“水景”的真正价值是什么?2006年5月25日,由《楼市・奢华居室》在东山墅举办的“豪宅极致体验――2006京城水景别墅论坛”现场,与会的业内人士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那些对于居者真正实现心灵和精神的无限抚慰和平复的水景别墅,才是最体现“水景”价值的优秀产品。
“名墅・主流”栏目依托业内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机构,制定科学、理性、富于建设性的水景别墅标准,我们依据水域面积、水质、生态系统、水景规划设计、水净化循环系统、临水户型比例、温泉、SPA等附加概念等方面,评选出当前北京十佳最具人居价值水景别墅项目,为高端置业者展现十大京城水景别墅。
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有做不完的文章。很多领导人提出,要把我们的城市打造成山水城市,而北京的水资源比较紧缺,要打造水景别墅有一定难度。威海的沿海区域很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市就围绕着海湾建设,周边修建了很多“海景住宅”, 有山、有水、有环境,居住者才生活得更舒适。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开发住宅,是各国一直倡导的理念。
如何更好地发挥水景住宅的优点,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开发商、管理者和媒体共同关心的问题。北京的水资源很紧缺,也很容易受到污染, 因此, 如何把水循环起来,把景观与水的利用和处理结合起来非常关键。一方面是从节约的角度,另一方面是从水的利用和处理的角度,这也是水景别墅永恒的主题。
目前很多项目都引用了中水处理系统,这与当前节约能源、满足生态的需求方面息息相关。我们既追求舒适的生活,更要采用适宜的技术,来保证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不会给其他区域带来影响。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主任
米祥友
打造水景要未雨绸缪
水景中的水应该是自然的活水,具体细节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水源不能一览无余;二是水与岸的交界点要处理得浑然天成;三是水上的构筑物,比如小桥、亭子,要与水结合形成很好的观景效果。那些建几个喷泉或者水池就宣称是“水景别墅”的项目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水景别墅。而像东山墅、东方普罗旺斯这种规模的水景,显示出了“水景”的尊贵感,个人认为应该叫“滨水别墅”更合适。
说到在北京做水景别墅,其实最大的难点不是水的净化,而是水资源的缺乏。因此做项目时,第一点就是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度要有,规划做得再好,但没有解决水源,也会导致规划落空。2010年完成南水北调有难度,水资源的相关政策可能出台,开发商应对政策变化未雨绸缪。进行中水回收和雨水回收,对水的利用和使用要有一个规划。一旦政策变化也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利用地下水,而被很多项目忽视的滴灌,其实是重要的节水措施。
第二点就是水景的设计要考虑到枯水期时的景观。房地产水景大的布局有两大类:一类是面水,即围绕大的水面展开住宅布局;另一类是线状水,即变成溪流串起来。线状水均好性强,处理手法灵活,一旦缺水,整条河谷可以变成绿地,冬季景观也不会太差;而面状水最大的效益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房屋、树木都可以在水景中反射出来,但最大问题是水的使用量非常大,投入、运营成本大,特别是冬季缺水的情况下,景观就变得非常糟糕,所以我们提倡尽量使用线
状水。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夏成钢
水景设计的四个层次
水对别墅非常重要,临水住房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从各大豪宅项目看,临水房不仅卖得快,而且价格高。
做别墅水景有四个层次:第一是利用天然的水区域,比如温榆河水系。壹千栋、东方普罗旺斯等,都在温榆河边上,用水的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品质;第二是造水景,包括人工造湖和人造喷泉等,典型的如紫玉山庄;第三是做水环境,具有渗透性,在社区随处都能看到水;第四是临水住宅,甚至可以做小码头等景观。
这四个层次至少要做到两个层次才能称得上水景别墅,现在别墅室内室外的界限越来越淡化, 室内活动可以自然延伸到室外,而室内的水会带来很好的氛围和品质。设计时可把室内的水引到室外,室外的水引到室内,利用水的流动性,把生活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
与国外设计师相比,中国人造景观的能力更胜一筹,细节更到位。但是与国外的别墅相比,自然的感觉要差一些。在荷兰,别墅区开发是开放式的,小区并非自成体系,而是完全连贯,水是整体,所有水系都是活的。
而北京所有的小区都是独立的,做到连成一体就很困难。另外便是水的自身循环能力,所以,因为种种原因的局限,总的来说国内的水景很难做到完美。
北京瀚时国际副总设计师
余立
借助设计作出原生态效果
如今的别墅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趋向体现其休闲特质,与城市景观拉开距离。对于高端别墅来说,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出于对别墅开发、维护的成本考虑,一般水面不能做得特别大,最重要的是如何借助人工搭建出来的骨架,把水景做得自然,同时也为别墅提升卖点,如果没有水,别墅的卖点就会打个折扣。
水景首先要做得自然,尽可能以人工的方式做得原生态,因此水一定要是活水。在设计中,水应该呈现出其自然的流动性,不能做出古怪的形状,不然水就有可能局限起来成为死水。
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必须因地制宜的工作。在我们最近完成的一个高端别墅项目中,我们根据总体规划的构思,改变以往利用现有条件造景的习惯性设计思路,从当地生态环境的本位出发,考虑如何为现有生态系统提供更充分的生存环境,使建筑能够与原生态共存,形成极具特色的自然开放空间。尊重原有的水系脉络,形成景观走廊,与环湖开放空间连为一体,水系冲沟往往是植被丰茂之处,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体系。尽量减少规划道路长度,保留更多的自然地形。在满通功能的情况下,减少车行道路的宽度。
本土特征、自然要素的利用以及气候因素的考虑是休闲环境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EDSA在国内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实用的休闲社区的设计手法:1、地形起伏,景观控制正负零;2、步道宜窄,线形宛转曲胜直;3、广场宜小,隐形外延贵绿荫;4、密植分层,木色秀润掩墙基;5、自然坡岸,经营水景可用巧;6、弱化通路,消防车道痕迹无。
关键词:高档;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0、引言
所谓高档住宅小区,就是由高级或豪华住宅构成,尤其以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整以及利用现代手段服务社区的住宅小区。它们的建筑设计也相当优异,值得我们探讨。前期项目定位,产品定位,项目形象定位等不在这里细说,现在只针对高层住宅,小高层洋房建筑设计方向进行探讨。
纵观国内大部分高端住宅小区针对不同地段开发的高级豪华住宅,大致分为三种:
(1)城市中心,寸土寸金,商业价值巨大,周围环境配套可以借鉴利用,主要以适当容积率,高密度高层为主精品住宅。
(2)距离城市中心不远,交通配套完善,跟着发展态势,发展小高层洋房或者高层洋房,低密度。
(3)远离繁华,低密度,低容积率住宅小高层或者别墅住宅,配套自然景观。
1、设计理念
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1)人文(HUMANISH),人文环境设计,创造价值。
(2)环境(ENVIROMENT),室内外环境空间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
(3)价值(VALVE),涉及考虑商业性房产开发的价值体现。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实“人、建筑、环境、社会”四要素的密切关系,创造灵活的建筑空间。重视建筑设计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设计、社区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有人性化的空间理念和重亲情的空间感受。
2、 高档住宅小区户型设计举例分析
2、1户型设计
针对人群需要,在高层、小高层或者洋房户型设计方面,一般做到一梯四户,一梯三户,一梯二户甚至一梯一户;内部空间建筑面积一般做到110平方米-250平方米,这个范围开展的三室两厅两卫,四室两厅三卫,甚至五室六室等复式设计。
2、2室内功能分布方面:
在厨房,卫生间,会客厅,主卧室,次卧室,书房,生活阳台等传统布置基础,形成具备宽厅、入户花园、双流线、景观电梯、储物室、工人房、功能娱乐室等,甚至配套室内泳池。
考虑远期发展改造的可能性,采用大起居厅,餐厅,开放厨房。卫生间考虑三套组合式,即浴缸(或淋浴间)、面盆及一个蹲式或座式便器。住宅层高一般采用3米,日照间距均符合国家以及地区标准甚至远远大于。例如,至少有一个功能室冬至日照不少于1小时。内部功能,动、静分区,管道集中,顺应市场要求,有利于建设方便。
3、 高档住宅小区交通系统
根据人流方向及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一般路网人车分流结构,小区主要道路沿楼宇布置,形成通畅的道路结构。小区道路一般分为三级:
(1)消防级别。位于环绕小区消防车道,或者内庭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满足规范要求,如不能畅通通行适当设置回旋处;
(2)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4、5米, 连接个户型主要道路;
(3)宅前小路。宅前路面宽3米,必要时救护车辆或者应急事故单元门前。地块面积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1)、(2)级别做成消防级别的绿化。
4、 高档住宅小区内部智能化系统设计举例
将科技广泛运用到家居生活空间中。例如,在厨房与客厅区域,采用创新型方法,设置一个集成化终端系统。这种新型科技除了能保障主人的安全外,同时还兼有娱乐休闲的功能。例如,厨房可视终端系统,同时兼备有电视、可视对讲、DVD、电话等功能,即使是在烹饪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步享受无限的乐趣。考虑到意外情况的发生,还设计有三部分智能安防系统,其中就包括有主卧24小时报警按钮、红外线双重监控系统以及厨房煤气报警系统等。
4、1高档住宅小区的外部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4、1、1出入口安全管理系统
单元楼出入口,电梯门,输入密码或刷门卡形成第一道防范系统,可视化人像识别系统、人体手指模识别系统进入单元门等方式形成第二道防范系统。
弥补第一第二道防范系统不足,一般情况还会配套周界防范系统, 主要方式是安装一些红外探测器,一旦检测到有外来入侵者,探测器就会自动报警,达到对周界进行防范的目的。
4、2高档住宅小区的EPON接入设计
对于高档住宅小区用户,建筑面积大,居民密度不高,接入较分散,但对网络接入业务品质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用户对宽带上网及宽带应用需求多,带宽需求高。选择EPON技术实现宽带接入的组网方案可以通过FTTH模式或是FTTB+LAN模式实现。
4、2、1FTTH模式
在小区接入中,光分路器可设置在小区机房在楼道内,采用一级分光,将ONU放置在用户住宅内,为高档小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综合宽带业务。FTTH接入网对传输制式、带宽和传输技术都没有任何限制,它是全透明的光网络,但是每个用户都需要一对光纤和专用的ONU,对于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档小区住户也是一种选择。它可以通过ONU提供CATV接口、FE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POTS接口(普通电话接口)、视频接口这些用户接口,或通过ONU提供FE接口,下挂家庭网关实现接入。
4、2、2FTTB+LAN模式
FTTB+LAN方案是目前比较优秀、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要求的以太网接入方案,这种模式的组网方案有效地结合以太网和PON的网络优势。搭建时应在楼道内的配线箱设置ONU,再利用多对双绞线将业务分送给用户,光分路器的设置在小区机房。它可以采用ONU+Mini―DSLAM,提供数据接入:或利用ONU+IAD(综合接入设备)方式,从而实现数据的接入以及用户语音。
5、高档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针对不同地域住宅小区不同景观绿化,是否用水景,是否用大绿化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景观绿化是定义一个小区价值重要因素。
绿化系统采取水面与植物相结合的手法,其间点缀以自然人文小品。在平面布置上,采取点、线、面相互穿插的构图方式。“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同时种植一些特色鲜明的植物盆景,例如,在水旁可以种植一些亲水的植物,满足小区居民对环境的行为以及心理的需求,细致全面地为居民的各类生活活动着想,同时能够提供便利以及适宜的场所,使环境具有可识别性、领域感。常绿乔木常作为道路绿化树木,部分采用落叶乔木,能够做到为道路遮阳,创造“夏有荫,冬有阳”的生态空间。
6、结束语
总的说来,高档住宅小区在建筑方面领先大众,这类小区更是在建筑设计上诠释了整个住宅小区自然和谐、大气档次、精美主义建筑的美学新概念,值得大家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晓丹、 以人为本的现代住宅小区设计探讨[J]、 消费导刊, 2009,(14)
[2] 宋健、 对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的看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3)
1当代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1、1室内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的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室内植物景观在设计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特点,由点、线(如盆栽、插花、盆景等)的表现形式发展为面和空间的形式(如室内景园、室内植物幕墙等),其与建筑结构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1967年在纽约落成的福特基金会大楼(Ford Foun-dation Building),标志着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室内庭园在现代结构的大型建筑物中开始应用。60年代后期波特曼中庭共享空间的兴起,带动了大尺度空间中的以景观为主题的室内设计的发展。此后,室内景园开始在商业建筑中发展开来[4]。我国在公共建筑内部营造室内大型自然景观庭园的尝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中著名的有北京香山饭店的四季厅和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以“故乡水”为题的中庭景观[5]。20世纪后期,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化空间被不断压缩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室内植物有了更多新奇的应用形式。1999年完工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是世界首座生态型高层塔楼,被誉为全球十大生态建筑之一。大厦内庭中设计了多个高度不同的空中花园,令工作人员在室内空间中随处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的绿色植物。设计者还在中庭创造了一个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空间,为写字楼赋予了新的空间活力。2004年,诺曼•福斯特在设计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时,用室内花园贯穿了整个建筑空间,他利用各种绿色植物通过螺旋上升的采光井将建筑缠绕起来,一直从底部蔓延到顶层[6]。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上,法国馆利用各种农作物和食品设计了一个被称为“landscape ceiling”的建筑顶部空间,使游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颠倒的乡村世界,建筑物的顶部还种有各种蔬菜、香草及啤酒花。法国馆的整体建筑建构专为种植各种农作物而设计,这表明当代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到室内植物空间而进行一体化设计,这也是现在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手法和形式。在植物垂直绿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植物幕墙(Plant curtain wall)。植物幕墙是指在模拟自然界垂直立面植物群落的基础上,以一种抗酸碱腐蚀且寿命长的植物幕墙基质布为介质,运用园林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的手法,通过声、光、雾,把丰富多彩的植物与建筑立面完美结合的垂直绿化[6]。该技术最初被应用于建筑物外立面,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建筑节能效益的作用,后来被逐渐引入室内空间,一般多布置在公共建筑物的入口或人群主要聚集处作为室内装饰,例如2013年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室内植物幕墙(图1)。
1、2室内植物栽培容器的不断创新
传统的室内植物栽培容器是由木材、竹材、石材、陶瓷等材料制成的花盆、花瓶及花箱。随着20世纪材料工艺的革新,诞生了各种使用新材料制作的植物容器,广为使用的有塑料花盆、玻璃钢花盆、植物纤维花盆等,但容器样式上仍然沿用了传统器形。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不再满足于常规的容器样式,设计师们热衷于设计各种非常规样式的容器,以此追求室内植物景观的新奇。例如,2009年,Nguyen La Chanh发明了专供浴室使用的苔藓脚垫,浴室湿润而缺少光照,非常适合苔藓类植物生长,人们在沐浴时可以充分享受苔藓柔软滑嫩的触感。之后相继诞生了苔藓挂画、苔藓沙发等,这些以脚垫、画框、沙发等作为植物栽培容器的设计,既富有艺术情趣,又能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广受大众欢迎。近年来,环保设计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盆栽已经在年轻一代中悄然流行起来。人们利用废旧的塑料瓶、蛋壳、轮胎、靴子等制作出各种富有趣味和艺术性的容器,再将各种草花组合栽植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室内植物景观(图2)。
1、3室内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与科学化
当代可供人们选择的室内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这是由于园艺学家不断努力培育出各种适合室内种植的植物新品种以及野生植物资源被不断引种驯化的结果。以近年来流行的多肉植物盆栽为例,目前国内花卉市场上销售的常见种类就多达上百种。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单纯以观赏和新奇为卖点的植物已经无法持续吸引人们的目光,观赏型保健植物开始在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观赏型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体健康有某些特殊保健功效且兼具观赏价值的一类植物,大多数都含有抗病毒作用的化学物质及抗菌素,不仅可以应用在室内外绿化,还可以对人体起到强身健体、防病益寿的作用[7]。这类植物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观赏花卉外,还包括部分蔬菜和药用植物,例如薄荷(Mentha haplocalyx)、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罗勒(Ocimum basilicum)等,既具有观赏保健功能,又具有食用价值。位于英国伦敦的Churchill arms酒吧就以其建筑物内外覆盖满各色垂吊盆栽植物而闻名世界。酒吧的主人将室内的每一处空余空间都摆满了盆栽植物,主要有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球根秋海棠(Begonia tuberhybrida)、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吊钟花(Fuchsia hybrida)、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和一些蕨类植物等,为在此用餐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然健康的绿色空间。
2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2、1采用集新工艺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设计方式
这是目前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不断诞生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使得很多听上去异想天开的设计逐渐变为现实。例如Shulab Studio工作室设计的生态台灯花盆(Lightpot),其外观造型像两个扣在一起的碗,还可以自由伸缩,LED灯的光线可以供给植物所需的光照使它们正常生长。由日本YOY工作室设计的图书盆栽表面看上去像一本书,打开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容器。这种盆栽可以同书架上的真正的图书摆在一起。将封面打开之后,盆栽可以自己站在桌面上。
2、2更加注重设计的生态性和环保性
绿色生态建筑已经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要趋势,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与之相适应,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也将趋向生态化和环保化。例如日本设计师发明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苔藓地毯,其所使用的材料被称为“Terramac”,这种材料在被废弃后可以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它不但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保护植物的种子,将其应用于室内地面能达到到既美观又环保的双重功效。此外,还有一种创新的栽植方式是将植被直接种植在家具上,从而达到一种令人愉快的室内生活空间。但是这种方式要求家具的材质能为图3鲜花装饰的餐厅植被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营养液、营养基等),同时还要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其它基本条件。类似的还有将植物直接种植于墙上,这些设计将植物的生态效益与建筑、家具的使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既美丽又生态环保的室内景观。
2、3室内植物种类偏好观赏型保健植物
在进行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时,室内植物种类的选择至关重要。以前的室内植物选择偏重于个人喜好和社会流行趋势,如今的室内植物选择除了上述要求外,更加注意植物本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鉴于电子计算机、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可以减轻辐射伤害的盆栽植物如芦荟(Aloe vera)、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等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7]。另一方面,室内污染问题也可以通过栽植绿色植物来缓解。例如白鹤芋(Spathiphyllum kochii)、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对室内苯污染的净化能力较强[8],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和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等对甲醛的吸收能力较 强[9]。此外,芳香植物盆栽是室内植物选择的另一大热点。许多芳香植物挥发出的香气具有杀菌、消炎的功能,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从而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老年人欢迎。例如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具有镇静功能,可以缓解神经衰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香味对肝脏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10]。
2、4室内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关键词】 环境功能 创新医疗建筑
[Abstract] a manifestation of "humane, personalized,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 the "Stree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pace design, a clear emphasis on the convenient way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to meet the health care process, patient and medical staff care and respect fo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novative medical building
引 言
现代医院建筑不仅满足正常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要设计成使患者既可康复又可疗养舒服的神奇之地。电脑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形式。人类的社会心理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均受到了新技术的强大冲击,而医疗模式也必然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同时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对传统医院建筑的总体模式有更新的设计要求和构思。医院这个社会特殊和极为重要的体系也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过渡和发展,不再只是门诊加住院的简单组合。
1、工程概况
本方案总建筑面积123 556 m2,总床位为1 265张,20层的板式楼,门诊楼为5层,建筑高度84、6 m。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位于原址东北角,四周均为城市道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市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但是给院区用地面积十分紧张,所以在设计时尽量做到布局紧凑,用集中式布局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从而避免用地紧张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既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达到现有的规划条件,又可兼顾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原则与理念
2、1设计原则、目标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建筑群体形态适度处理好集中与分散、体形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渗透。注重建筑细节的“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设施的设计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中心,确保空间环境舒适、安全。
基于“三节”(节地、节能、节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医疗城市空间的设计原则,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内部医疗流线组织基于“医院街”的空间架构展开,科学地解决好人流、物流的组织,各功能区之间保证全天候、无障碍通行。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把复杂的屋顶设备与屋顶绿化统一起来,既强化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加强了建筑通风和防热效果,同时也为今后的扩建预留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功能区内的建筑空间采用标准化建筑设计方法,满足医院专业功能的灵活性和互换性。
2、2建筑设计理念
芜湖市综合医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综合医院设计的特点,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将“街”的空间概念引入设计,强调对便捷明确就医方式的再造,对医疗流程的适应,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以文脉相承的城市观协调建筑与周边的功能关系,创造山灵水韵的“绿海方舟”的景象。以城市观组织部门流线,外部通过道路与建筑间的灰空间――广场,将综合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进行有机组织,医院内部通过三度灰空间――医疗街,将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住院建立直接便捷的联系。
3、总平面规划
本方案利用两个广场(门诊入口广场、住院绿化休闲广场),两条道路将整个医院分为三部分:医疗区、行政后勤区、康复区。同时,利用一条轴线(沿医院街延伸)结合原有连廊,将医院医疗、行政后勤和康复疗养区紧密联系起来。
3、1基地分析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有院区内其中黄山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渡春路道路红线18 m。九华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镜湖路道路红线约13 m。基地现状,沿基地范围内基本为平地。地块内自然环境和绿化经过人工改造美化。
3、2规划设计构思
总体布局采用基于直线医院街“枝状生长式”的空间形态,病人到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医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景观绿化的设计以闹市中的康复花园为中心,依托西面镜湖,设计为方便病人活动的人工花园和园景。以贯穿东西向的医院街构成院内主体交通架构,达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目的。平行18 m大道作为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地形利用:由于现状已对地形进行了部分改造,所以本方案为保护自然地貌,对其略加改造后地形为从东向西为递减式,以减少地形对沿街主体建筑的压迫,而其余均保留自然状态。门诊主入口位于整个医院的中部,主入口处的主门厅是整个医院的中心,病人方便可到达医院各功能区。
3、3总体布局
明确功能分区,洁污分区。医院整体分为生活区(清洁区)、门急诊住院区(半污染区)、感染病区(污染区)三大区。门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布置在东南面,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区域,感染门诊病区位于基地西北角,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域,脱离综合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体系,单独设置,与其他各区通过室外庭院、道路分隔开、自成一体,控制感染人群在病区内部完成就诊、检查、治疗等全过程。
3、4道路交通
本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基地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大道和东面大道,南面临规划道路设置后勤生活次入口。内部形成环形机动车通道,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北面及南面的后勤生活区。人流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地下车库出入口安排在门诊楼的东南端。医务人员和后勤供应从医院街的西入口进入。传染病入口独立设在西南面的传染病大楼,污物出口靠近住院大楼的北面。基地内部设计4 m宽的内部环形紧急通道,供突发事件和火警时使用。东北面广场的庭院将城市的过街人引入医院。
3、5绿化系统
除地面集中绿地、内庭院绿化及道路绿化之外,还利用各标高层的屋顶形成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屋顶花园可作为病人康复的活动场地。利用芜湖自然生态保护得比较好得条件,结合镜湖设计为供病人使用的康复花园。结合场地设计为人工绿带,庭院保留自然树木,形成人工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生态环境。
3、6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后期建设可根据医院的需要作为门诊、医技、住院功能的扩建,发展用地的预留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交通联系,布置在医院街较集中的一个方向,使得发展前后的外部空间和建筑造型更为有机,符合原有布局的一致性。
4、总体环境设计
医院是患者治疗、康复;医生工作、休息的场所,患者在医院里有着许多共同的需求和生活规律。医院环境的优雅、美丽、宜人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等是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治疗、康复、休息、工作、交往、娱乐等多种活动,以及对安全感、私密性、环境氛围的综合要求,医院整体环境设计要能考虑各方面的不同因素。空间环境品质会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形态,患者和医护人员居住的空间及环境所反映的内涵,与患者的治疗、康复息息相关。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因地制宜,设计为一个园林化的景观医院,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就医环境,使他们于医院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5、单体建筑设计
5、1平面空间格局
平面设计原则、医患分流原则、洁污分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弹性设计原则。平面设计贯彻 “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5、2医疗功能分区
5、2、1门诊部用“医疗城市空间”的原则进行流线设计。将整个建筑群体按一个年门诊量40万人次医疗区的原则来设计,按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洁污分区,便于管理,采用街巷院场式的综合布局,由建筑组成街(医疗街),巷(各科室),院(室内外庭院),场(各候诊、休息处),室(各诊疗、检查场所)等空间,流线设计体现“高明度”与“低密度”的特点。
5、2、2急诊部急诊与急救分设,急救车可开入抢救厅,急救区内设应急手术,检验与治疗,并设“绿色通道”,通过专梯与上部的手术中心联系,赢取宝贵的挽救生命的时间。急诊区内设独立挂号收费区、取药区、诊疗区(各科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输液室、留观室、监护室),使得诊疗、救治工作“一体化”,避免急诊病人来回奔波。
5、2、3医技部医技部安排在急诊部上侧,为独立的单元块,分别通过医疗街与门诊部、连廊与住院部联系。
5、2、4住院部住院部共30个护理单元。每层设2个护理单元,内廊联系南北病房,走廊中间布置了医护人员空间和护士站,以便最快捷的服务各个病室。医务工作区与病室区分开设置,独立成区,设置在北面,将朝向景观好的南面让出布置病房,使得远处的山景引入室内。医务人员与病患通过分设的医务梯和病床梯到达各病房层,实现医患分流,互不干扰。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物品和住院部首层营养食堂的食物经中央洁梯到护士站和配餐间,再由护士分发到各病室。污物及尸体通过两端的污梯送至地下层,再经过污物出口运出基地。
5、2、5地下一层地下室分区明确,分为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停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设于南端,位于住院部的下部,有效地缩短了物品的运送流线;污物存放区设于西端,各区域的污物则通过垂直污梯送至地下室,经地下室的污物通道运至污物存放处,再由污物出口运出基地。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之间通过车辆停放区分隔,就诊病人存车后可通过联系上层各功能区的垂直交通核到达其目的地。
6、建筑风格与立面造型
建筑造型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方案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富有清新气息的现代新型医院建筑,同时也保持了在地段文化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尊重。建筑尽量沿主要街道布置,最大可能的占用城市道路面。住院大楼两单元像两只手相扣,紧紧组合,使建筑最大面向南面和西南的镜湖展开,体现出对城市和镜湖景观空间的协调。同时使住院大楼的病房获得最佳景观和最佳朝向,南面的主广场也具有了空间的延续性,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空间。还在弧形面设置了遮阳板,形成了垂直方向的韵律感。在建筑的顶部设置了挑板框架,形成开敞的“廊”式观景休息空间。立面的开窗形式为简洁的条形带窗,强调建筑水平方向的韵律感。外墙采用统一的干挂浅色石材,其与周围建筑在色系上是统一的。但在整体形象上不强调其“新”,而在材料的西部做法及色彩等方面着重表现建筑的厚重感与现代感,并注重整体协调性,形成大气、谦和的建筑形象。使建筑在整体上与有悠久历史的镜湖及周遍环境建筑相协调,成为镜湖景观的一个背景和局部的亮点。
结 语
以简洁、清晰的现代形象表达现代综合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冷峻的传统形象,赋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意义,形成轻快、活泼而富于标志性的形象特色。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感和节奏感,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其白色调的现代造型大方得体,方舟形象的病房楼形成了主体的识别性,建成后将成为新院的标志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