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8-14 栏目:写作范文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1

关键词:软土地基;水文地质;开挖;水利工程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涉河水利构筑物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见软土基坑开挖的情况。软土地基在我国行业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施工中,一般将含水率较高、承载力较小的塑状、软塑状-流塑状土称之为软土,其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在这样的土层地基上构建工程实体,不仅其稳定性差、易发生沉降,更重要的是采用正常开挖方法无法施工。

一般的软基开挖是在对开挖基面进行降排水以后,使开挖基面达到足够的施工所需的承载力后,采取放坡和支护结构挡土等方法进行开挖。这些常规的施工方法施工耗时较长,特别是遇到透水性差的淤泥质土时,降排水的时间会更长。在长江沿岸的涉河工程中,工程施工均受长江汛期的影响,一般工期较紧,若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会直接影响拟建工程的安全度汛。

工程遇见软基施工时,工程设计会采取相应的基础处理方案,若将基础处理方案和软基开挖施工方案结合以来统筹考虑,将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施工进度的加快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理念在芜湖市外龙窝湖水利血防综合整治节制闸工程(以下简称节制闸工程)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芜湖市外龙窝湖滩地高程在黄海高程4、5~6、3m(本文高程为黄海高程)之间,该处土层只有面层为0、5~1m后的粉质壤土,粉质壤土层下位10~30m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平均含水率为39、%,平均塑限21、5%,触变性强。节制闸工程设计底板高程为1、6m,基础采用砼灌注桩,桩顶高程为0、9m,节制闸所在滩地高程为4、5m。施工时发现该处滩地承载力无法支撑挖掘机施工,若采用常规方法将地基固结后开挖无法满足工期要求。为了同时满足工程施工和设计的要求,将原设计的砼灌注桩变更为杉木桩基和1m厚块石加固层。

施工时具体操作方法为:

1)在拟开挖面上铺筑1m厚的块石层,挖掘机在块石层上后退进行开挖作业,块石层跟随开挖进度不断下沉,至设计的基面高程后,将杉木砖从块石缝隙中压入基底。

2)在拟开挖基面四周采用长6m,稍径20cm的杉木桩,按间距30cm进行支护,开挖边坡1:5以上,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木桩支护相应降低。

3)开挖施工采用斗容为0、8m3的挖掘机一台,其后根据开挖土堆放的距离安排相应台数的挖掘机甩运,将开挖土倒运至安全地点。

采用以上方法,整个节制闸基坑开挖7000余立方土在48小时内完成施工。

在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设计时一般会采用水泥粉喷桩、砼灌注桩等地基加固措施。若遇见类似于外龙窝湖的地基条件时,可将加固桩基的桩顶高程延伸到地面高程(或地面高程附近),并根据基础开挖深度的扩展到开挖放坡范围以外(放坡位置的布桩深度略深于基础开挖面以下即可,不必与拟建构筑物地基加固桩基平齐,具体深度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开挖边坡等因素确定),利用这种方法对被开挖面进行处理,确保开挖基面具备机械作业所需的承载力,同时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施工时边开挖,边破桩,直至设计基面高程。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地基基础;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all buildings from the ground up, visib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s very important for building、 Similarly,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work direct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the face of the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we should design the foundation of different, continue to make g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on to adapt、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found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般的建筑物有两大结构,即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土层或者岩石承担了建筑的整体重量,而地基就是受到建筑物影响的土层或是岩石,基础就是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基础是将承受到建筑物上部分的负荷传递到地基中,从而满足地基土承载力的要求。

二、地基基础分类

在对土木工程中地基基础设计时,要多方位的考虑建筑结构的功能、性状等因素。在设计时要充分保证基底的压力不能超过地基本身承载力,并且地基变形量应该在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的范围之内,然后进行安全实用、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按照性能划分

1、无筋扩展基础。基础可以承受竖向的荷载,且自身的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和抗剪强度大,却不可以接受因弯曲变形而形成的拉应力和剪应力。比如,砖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与无筋扩展基础相比,柔性基础有着较强的抗压强度,也可以接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并且能够承受因弯曲变形而形成的拉应力和剪应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抵抗住不均匀的沉降。比如,钢筋混凝土基础。

(二)按照基础构造和形成分

1、墙下条形基础。它包括两种,一种是刚性,另一种是柔性。刚性调基根据自身的特性,适合在荷载均匀的均质地基使用。而柔性调基与刚性调基相反,它不用受刚性角的限制,且有着一定不均匀沉降的抵抗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当上部荷载力大,而地基承荷载力小的时候,能够采取增加基础宽度的手段来降低基底单位面积的荷载。

2、单独基础。一般情况下,独立基础常用于厂房柱基或是民用框架结构基础中,且在承载力较大的均质地基中也适用。独立基础包括墩式基础、壳体基础和杯形基础三大类。

3、连续基础。扩大基础面积变成柱列或柱网下的条形基础或是连续的设置成建筑物下的筏板基础等,从而极大限度的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统称为连续基础。

(三)按照基础的作用和施工方法划分

1、低下连续墙基础。它可以将上部结构荷载当做基础使用,还能承受低下连续墙,不过在施工时要配有专用机械才能进行。

2、沉井基础。施工时采取沉井的方法,等到施工完成以后,就可以将沉井当做基础使用。

3、桩基础。采用各种施工方法,比如钻、挖等手段,而逐渐形成的灌注桩基础和预制桩基础。

三、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土木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在不同的地基上,结构的正常运转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全面的分析相关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方案。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基底压力应该小于或等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第二,地基变形值应也应该小于或等于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第三,水平荷载应该符合稳定性的标准。只有满足三者的要求,才可能将地基基础设计得合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结合现实的施工段进行全面衡量,保证地基稳固扎实。

四、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判断

在对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现场勘查,了解基土的类别、分布情况等以免给设计造成误导。还要尽可能的知道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周边的建筑基础情况以及地下管线的深埋状况等,避免在后期的实际操作中,与这些情况相冲突而影响工程建设。

(二)上部结构进行分析

这个环节中,应该充分的了解建筑物的功能以及使用方面的要求,从而准确、有效的控制地基变形值。在设计特殊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建筑物时应该慎重考虑地基变形值的范围,因为地基的沉降与倾斜情况,对于建筑物使用功能有影响,还会造成居民没有安全感。

建筑物的基础形式选择时应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规模大小、体型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全盘考虑。对于不同的建筑物的体型、荷载程度等情况分析后,要选择不同的基础形式,确保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完美无误。

(三)设计方案应合理

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它本身的结构形式应该相符,而且要保证地基的变形值应该在规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后期出现质量问题,如结构损坏、建筑倾斜等。因此,为了确保地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该对地基的稳定性与变形值进行验算,增加建筑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相适应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是要靠实际的施工技术来体现的,只有施工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将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物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因此,设计者应该熟悉现有的施工工艺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然后设计出理想的设计方案,确保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

(五)合理的工程造价

有时候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案不只一两种,而是多种的时候,就要全面合理的对工程造价作出比较,选出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因此,建筑方案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相关的因素,比如地质、环境等,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不仅要追求合理的建筑形式,还应该节约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无论何种情况下,建筑工程中存在不同的刚度要求,对应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也是不同的。所以,选择相关的方案时,应该优化地基基础设计并且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进而有效的控制地基基础的变形范围。设计者要确保地基基础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分析不同的建筑物上部的结构,选用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减少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3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优化;影响;对策0前言当前,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施工风险隐患加大,阻碍了施工项目综合效益目标的有效实现。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有效优化,能够在有效规避施工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借助完善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来提升施工质量,进而子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为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1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在实际开展施工工作前,需要实现施工方案的科学规划,整个施工方案明确了组织目标、施工技术方法与设备设施以及施工技术人员投入量等,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最终造价,因此,针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有效优化,能够为优化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奠定基础;第二,施工进度方案所带来的影响。施工进度作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做好工程进度计划能够为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奠定基础,因此,实现施工进度计划方案的科学制定,能够在合理缩短工期的同时,为优化工程造价奠定基础;第三,施工平面布置所带来的影响。在当前建筑施工场地有限的背景下,在开展施工活动之前,则需要以施工平面图的合理规划为前提,明确好材料运输线路、存储地点,为实现施工工序的顺利落实并降低运输成本等奠定基础,进而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保障。

2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有效优化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2、1实现对资源需量的科学计划

在实际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益,就需要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资源使用量进行优化。在实际践行中,需要结合施工质量的要求,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施工用料资源的采购方式,以科学材料供应计划的制定,满足施工需求并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针对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同样需要对设备入场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把控,并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以完善资源用量计划的制定,来优化工程造价,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为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2、2实现对施工现场布局的优化

为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在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现场施工布局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施工场地与设施资料的合理运用,进而节约资本投入以降低工程造价。在实际践行中,一方面要针对运输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在运输环节中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实现对场地的科学利用;另一方面,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各项临时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为确保施工的顺利且高效开展奠定基础,避免因产地布局混乱而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与施工的安全性。

2、3实现对施工方案的优化

在实际践行践行中,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与优化,需要抓住如下几个重点内容:第一,要针对施工预案的经济性,实现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以此来确保施工方案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同时要保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确保施工方案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进而为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第二,要实现对施工工序的科学且合理安排,实现对施工过程中间接成本投入情况的有效控制,进而在确保施工顺利开展的同时,降低成本投入并缩短工期;第三,需要确保施工组织的科学合理性,并针对施工方式以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来缩短工期兵提升施工质量,进而为优化工程造价兵确保建筑行业实现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2、4实现对施工进度的优化

在整个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阶段中,还需要提高度施工进度计划的重视程度,按照工程项目规定的工期来实现进度计划的科学落实,在此基础上,借助赶工的方式,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工期的压缩,以优化施工进度的方式来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在实际践行中,可借助网络计划技术的运用,实现施工进度以及劳动计划网络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逻辑关系的优化,来实现对施工进度计划衔接关系的协调,确保在有限资源下,实现对施工进度的优化,进而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保障。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看,很多单位存在着片面强调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益的行为,进而严重影响到了施工质量与建筑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施工组织计划阶段,需要基于优化工程造价这一目标基础上,针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并优化工程造价,为建筑行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获取奠定基础。

3总结

综上,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在当前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背景下,如何实现自身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其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中,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优化,是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的有效保障。在实际践行中,需要在实现对资源需求量有效优化的基础上,针对施工现场布局、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进行科学且合理优化,进而才能够在确保施工质量基础上,压缩工期、提升施工效率,进而降低工程造价,为企业实现自身的效益目标提供保障,以此来确保建筑行业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影、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J/OL]、建筑知识,2017(01):1、

[2]李军、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成本[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5):74-75、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4

【关键词】高校 基建工程档案 基建管理

基建工程档案也称工程建设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竣工图纸、文字记录、工程价款结算书、审计结论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翻修改造等有关经济技术资料。它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管理、改建、扩建、修缮的重要资料。随着医院基建工程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建工程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档案管理门类,也越来越受到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搞好基建工程档案建设,提高档案的实用价值显得非常重要。

1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特点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累积成套的资料。工程项目的档案材料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围绕一个工程项目的基本建设活动形成了一个互相之间密切联系的基建档案背景。基建工程档案伴随着工程的实施过程按一定的内在规律产生,并被传送到相关的部门和资料的需要者,形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档案资料。工程档案资料除具有一般信息共性特征--价值性、滞后性、共享性外,还具有工程技术个性特征,它具有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加工处理的多样性和其时间、空间的差异性,以及基建工程档案要求的事实性、专业性和重复使用性[1]。

基建工程档案和其它科技档案一样具有两个属性,一是具有使用价值,二是其本身就是一种科技信息。利用基建工程档案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缩短设计、施工、结算周期;同时为医院的基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价值,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基建工程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医院教育和科研服务。

2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构成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构成内容可分为工程准备阶段档案、工程设计档案、工程施工档案、工程竣工结算经济档案和工程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档案五大部分组成[2]。根据基建档案形成的特点,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系统性,应实行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收集管理的原则。①工程准备阶段档案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立项报告,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文件,批准的医院规划图,有关部门测绘的地形图、用地红线图,以及开工前必须的各种文件,如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②工程设计档案包括委托设计合同,地质勘探资料,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通知、竣工图纸等。③工程施工档案包括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主体结构验收记录,钢筋、混凝土、砂浆及各种材料检验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工程质量评定报告等。④工程竣工结算经济档案包括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或工程概、预算书),竣工结算审核书,工程量计算书,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等。⑤工程后期维修、装修、改造档案包括改造翻修图纸或文字叙述的简单维修、装修内容,招投标文件,工程结算审核书,工程量计算书,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等。

3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作用

要搞好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建设,首先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作用,建档的目的是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档案离开了“作用”其价值就无从体现。

3、1 对同类工程设计具有重复利用和参考价值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是从过去建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凭证、函件、图纸、工程预算、竣工结算和各项记录等技术资料转化而来,它客观地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反映医院基本建设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工程设计档案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重复利用,这是基建工程档案通用性强的特征决定的,例如一些医技楼,

病房楼、门诊楼和道路等都可以略加修改重复使用或借鉴以往的施工图。基建工程设计档案一般已经过了施工考验,承受了实践的检验。重复利用或参考这些图纸和资料,不仅可以加快速度,还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成本[3]。

3、2 对日常维修具有参考借鉴和利用价值 高校基建工程档案对日常维修中的实用价值在于档案利用,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每年年初医院对修、购专项资金投资估算和立项申报,维修工程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及竣工价款的结算等均需利用基建工程档案,基建工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利用工程竣工结算档案中的工程结算书中相关工程项目造价加以调整,就是一份准确的投资估算;利用设计档案的竣工图纸对维修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说明,就是一套完整的维修施工图纸;利用工程竣工结算经济档案中的工程量计算书和审计工作底稿,维修工程价款结算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地下管网的改造、维修和新建工程地基开挖,更离不开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学校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需要基建档案提供详细信息。

4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建设

医院基建工程档案具有历史凭证作用、重复利用作用和日常维修作用,必须搞好基建工程档案的建设,要把基建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整理摆到重要的工作El程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档案意识 要增强档案意识,改变“在档案收集时你送我要,在档案利用上你查我调”的状态,档案人员不能仅仅是档案材料的保管员,而应是档案的形成者、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较强的立卷意识、管理和利用意识并逐步将这些意识形成习惯。要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训练,选拔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考虑到基建工程档案的特殊性,要从基建管理和档案管理两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4、2 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岗位责任制 在重视基建工程进度、质量、造价等环节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基建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由于医院基建工程档案冗繁的特征,它的内容多、种类杂、收集时间长,故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奖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管理工作,它需要多方配合方能落到实处。施工单位应做好收集和提供原始凭证工作,包括开工、竣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图纸会审纪录,设计修改通知、定位放线测量记录,材料出厂合格证,材料质量鉴定书,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主体结构验收记录,钢筋、混凝土、砂浆及各种材料检验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工程质量评定报告等。监理单位应收集在监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文件,如开工令、停工令、返工令、竣工令、工程大事件、工程质量检查记录、检查报告、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材料,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基础处理基础工程施工记录、现场监理例会记录、监理月报、监理指令,沉降观察记录各种验收文件等。基建部门应收集作为基建职能部门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与有关部门之间产生的相关工程建设的文件、函件,如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批文等。审计部门应收集在审计过程中对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的确认资料,市场材料价格确认资料、收集工程量计算书、结算过程的初审意见、核对后意见,终审意见及完整的结算审计报告及审计底稿等。医院基建工程管理部门要明确将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各科室的工作职责范围,对于施工过程的经济技术资料不能一味依赖施工单位收集提供,形成人人关心档案,自觉收集、保管、爱护档案的习惯。

4、3 加大硬件投入。建立电子档案 要加大硬件投入,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化提供物质基础。计算机的运用极大地方便档案的整理、检索等工作。随着档案电子化的发展,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将工程图纸电子化。可要求设计单位提供电子版竣工图纸,把设计变更完整地在图纸上进行反映,对以前大量的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档案,可通过扫描转化为电子档案,如有条件可进一步对文件进行矢量化,以便于直接利用[4]。对于工程竣工结算等资料必须做到电子存档。

4、4 规范建档程序。密切协作关系 在每项工程开工前,档案管理人员都要做好资料收集的前期准备工作,要保证资料收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在工程建设前期,档案人员要及时了解工程的总体安排,对需要收集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过程中,基建档案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要加强对基建管理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督察,并定期对档案进行阶段性清查清欠,对没有及时归档的部分,要列出清单及时索取,借用档案的要及时督促归档,以防因借用人对档案保管不善而造成丢失损坏。

4、5 科学分类。系统立卷 立档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立档说明是人们查阅档案资料的指南。由于工程规模大小不一、复杂程度不同,产生的档案数量也不一样,随之而来的案卷确立也不尽一致。因此分类不能凭主观想象,而应考虑项目特点及其内在联系,要依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案卷整理,合理划分,并按重要程度和工作程序依次排列,方便管理,方便查阅。

4、6 重视维修改建资料归档,不断完善基建档案 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各种原因,建筑物的改造、装修时有发生,如门窗拆换、隔墙拆除或新砌,弱电系统增加,强电部分改造等,这些有的有图纸,有的用文字叙述,对于这些都应进行有关资料的整理,该补图的补图,该拍照的拍照,该写备忘录的就写备忘录,连同维修、改建工程结算资料一起纳入变更档案管理,使学校的基建工程档案不断的充实完善,有利于今后查阅和重复利用。

5 结束语

基建工程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医院基本建设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医院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的整体水平,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办院条件的改善,医院的基本建设档案会大量产生,随之而来的维修工程也会大量增加,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会不断显现,医院基建工程档案的管理是医院基建管理的基础,在医院基本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加强其建设,认识其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传宇、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28

[2]朱晓青、医院基建档案的收集和利用问题的探讨[J]、温州大学学报,2002,18,(2):95-96、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5

任楼煤矿选煤厂现有Φ15m跨铁路线原煤仓2座、精煤仓1座及铁路装车站,随着矿井改扩建的完成,原煤产量的提高,原煤、精煤仓储容量已不能满足铁路装车及配煤系统要求,根据工艺设计,任楼煤矿选煤厂改扩建工程主要的建构筑物主要有1×Φ15m精煤装车仓(单仓容量2500t)、3号转载点、3号转载点至精煤装车仓栈桥等。精煤装车仓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结合现有原煤装车仓结构设计,设置了标高8、000铁路装车楼面、标高33、100仓顶楼面、标高37、000精煤转运楼面,在标高8、000、33、100楼面与现有原煤装车仓之间设置了钢栈桥,以布置输煤胶带运输机并起到安全联系通道的作用。精煤装车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筒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三组,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1、1精煤装车仓基础设计

该工程所在地属淮北冲积平原,自然地面下1~3m一般为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3~5m一般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5~8m一般为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该层土含水丰富;由于铁路专用线站场采用矸石填高自然地面,厚2~3m,经过多年的压实,上述各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高10%以上,粉质粘土层可作为精煤装车仓地基基础持力层。基础选型时进行方案比较,由于预制桩或灌注桩施工方案,机械设备占用铁路装车线施工时间较长,而且影响通行线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因此,结合现有原煤装车仓基础设计及临时铁路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比较后被否定,最终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片筏基础。精煤装车仓基础底标高-4、300m,筒壁下基础环梁JL1截面尺寸1300mm×2600mm、仓底框柱下基础梁JL2、JL3截面尺寸1100mm×2500mm,环梁内底板厚1200mm,环梁外悬挑底板厚600~1200mm,悬挑3200mm,沿铁路线切圆悬挑1500mm。

1、2临时铁路桥设计

该工程施工建设期间,保证煤矿原煤、产品煤铁路正常外运,且不能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只有结合精煤装车仓结构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统一考虑,采用临时铁路桥设计方案才能成功解决难题,保证安全,缩短工期。任楼煤矿铁路装车站现有三条铁路线,北侧一条是通行线,过内燃机车及重载货车,南侧二条铁路线是仓下装车线,通过铁牛调车系统完成车皮装车,根据铁路工艺设计,精煤装车仓所在位置仅会通过空车车皮,一般情况下不通过内燃机车及重车,每节车皮空重22t,煤重60t,总重82t,临时铁路桥荷载设计时考虑重车通过主要防止调车偶然事故行为。临时铁路桥主要有桥墩、钢梁、水平支撑、木轨枕、钢轨、栏杆及安全设施,桥墩下部配筋后期与仓基础底板焊接,形成整体基础,临时铁路桥施工前应做好基坑支护及地下水降水等措施。

1、3精煤装车仓上部结构设计

筒壁及底框柱由基础梁顶至仓底板下标高14、100m,筒壁厚350mm,底框柱DKZ1截面尺寸1000mm×1500mm、DKZ2截面尺寸800mm×900mm、DKZ3截面尺寸0~1244×0~1384mm、DKZ4截面尺寸600mm×8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框柱预设标高8、000m楼面钢梁安装支座。标高8、000m楼面梁板结构分别采用H型钢梁、镀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主要考虑减少脚手架及模板工程量影响铁路装车安全及缩短工期,H型钢梁1GL1~4型号H700×300×13×24、1GL5型号H588×300×12×20,压型钢板型号YX-75-230-690,钢筋混凝土板厚120mm,该层钢梁设计时需考虑仓底板施工荷载。标高33、100m楼面(仓顶板)梁板结构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型钢梁、镀锌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主要考虑减少脚手架及模板工程量缩短工期,且钢筋混凝土型钢梁具有耐火、耐久性及不需要维护的特点,主要钢筋混凝土型钢梁截面尺寸500mm×1200mm(H型钢梁3GL1~4型号H900×300×18×28),压型钢板型号YX-75-230-690,钢筋混凝土板厚120mm,H型钢梁考虑承担本层梁板自重及施工荷载。仓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等厚板结构,板厚1200mm,考虑筒壁、仓壁滑膜施工方便,仓底板与筒壁、仓壁及底框柱均为设置施工缝脱开,仅传递竖向荷载给筒壁、底框柱。仓顶上部结构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钢筋支撑在仓壁附加牛腿上,标高37、000m楼面梁承担上仓钢栈桥荷载,标高42、900m屋面梁考虑设备起吊检修荷载。

1、4精煤装车仓施工组织设计

精煤装车仓工程在设计方案阶段,即重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得工程施工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及煤炭铁路外运的原则下,保证了工程质量,节约了工程投资,压缩了工程工期,恢复了正常生产。该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案如下:基坑支护(灌注桩)→土层降水(水井排水)→临时铁路桥→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筒壁大模板施工→标高8、000m楼面梁板→筒壁滑模施工→仓壁滑模施工→标高33、100m仓顶楼面梁板→仓顶结构和仓底板同时施工→临时铁路桥拆除。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该工程质量优、工期短、投资省、安全无重大事故,一次性通过验收,深受业主好评。

2结语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6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节能减排与基础工程设计的关系,首先提出了节能减排与基础工程设计的关系与思路,然后就基础工程设计的节能减排提出了五项方案,最后探讨了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保障性措施。

关键词 基础工程;节能减排;保障性措施;五项方案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energy saving methods

Wang Xin

(Jili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ChangchunJilin130033)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saving and the basic engineering of the relationship, first proposed energy saving and basic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king, then the basic engineering of energy conservation made five programs, and finally discuss the basic engineering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Key words】Basic engineering; energy conservation; safeguard measures; five programs

1、 节能减排与基础工程设计的关系与思路

1、1节能减排与基础工程设计的关系。

(1)工程建设对自然界的取材占人类对自然界取材的5%。碳排放占全社会的50%,各类建筑更新换代形成的垃圾更是惊人。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全球面对的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形式严峻,刻不容缓,解决这些问题则工程建设首当其冲,高层工程更是重中之重。

(2)基础工程虽占房屋工程的一小部分,但其圬工量大,工期相对较长,是房屋工程建设中能耗较高过程如何通过减少基础工程的圬工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基础工程设计的关键。

1、2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思路。

(1)基础过程设计有别于上部结构设计在于基础方案具有选择性,其型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基础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所谓最佳基础方案,已不仅仅是安全与造价的双重因素,还要考虑节能减排的环保指标,换言之,基础方案应由安全、造价与节能减排三重因素共扼,即从基础工程设计的理念上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2)基础工程设计的最佳基础方案应以减小基础实体、节省高能耗建筑材料为主导,通过改变基础形式、瘦身基础体积,革新基础施工工艺、有效利用建筑垃圾、加强概念设计等多种途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让基础工程设计无处不体现“生活、财产、环保、资源”的设计理念。

2、 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五项方案

2、1通过改变基础型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地基基础的主要主要为三种,即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桩基础及复合地基(亦含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在我省,采用前两种方案较多,采用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较少,有条件时采用天然地基最佳,而桩基础与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相比,桩基础的造价并低于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而桩基础的钢筋砼的实体材料却远离复合地基(含人工地基)土的浅基础实体材料体积。

(2)如松原市区,由于覆盖层厚,基岩埋藏深,桩端持力层不理想,且因上部地层以饱和砂土,采用大径挤土,桩常因掺土作用而达不到涉及效果,采用小径挤土,桩单桩承载力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取土桩时不能充分发挥端阻力,为了增加侧阻力不得不加桩径与桩长,而使单方砼效益低,即增加了基础工程造价,又与节能减排相背。此类地层土质条件应尝试挤密碎石桩和稀疏挤土桩的复合桩基础形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2瘦身基础体积。

基础工程设计的座右铭即使追求单方建筑材料(砼)的效益,在基础方案选择与确定中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达到提高单方砼效益的目的。一是采用高强度砼桩、大吨位桩机使桩端直接达到高承载力的岩层以提高单桩承载力达到瘦身基础体积提高单方砼效益的目的;二时在多种桩型比较中应首先考虑单桩承载力,优先选择承载力高、桩身体积小的桩型及少桩和一柱一桩的基础形式,以达到减小承台节省砼的目的,在桩基础造价分析比较中,单柱下桩基础造价比单桩造价更有意义。

2、3革新桩基础施工工艺。

在各类桩类型中,由于成桩工艺、施工方法导致桩的受力性状不同,而使单桩承载力承载差异较大,又由于地层土质条件所限致使桩型受到限制而不能充分发挥单桩承载力,若能综合各桩型优点,革新桩基础施工工艺,使其具有对环境影响小,贯入能力强、节省砼、单桩承载高等优点,则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更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毕建东院长研发的内基式沉管灌注桩)。

2、4有效利用建筑垃圾。

(1)建筑垃圾数量大,几乎不能自然讲解,堆放时既需要较大空间又构成较高的运输成本,当其与生活垃圾混杂时对环境构成较大影响,且增加了处理成本。因此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

(2)建筑垃圾具有一定的材料强度,且不易风化,在工程建设中大有用途,如能将其提高到污水处理的高度和方法管理,垃圾将变废为利。目前在房屋工程中仅限于载体桩的桩端载体利用废砖为材料,此桩应用不够广泛且用量较有限,除大力提倡载体桩外,尚应更广泛的利用建筑垃圾,如再生砼的骨料等,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地基,作为地基换土材料其用量比桩端载体更可观。

2、5加强基础工程的概念设计。

在我省由于覆盖层较薄,地层土质条件相对较好,在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地基承载力,即便高层建筑也只是简介获取可能的变形量,如在桩基础工程中,只注重单桩静载试验沉降要求,一般不做沉降计算及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这种状况与沿海软土地区变形控制的疏桩原则相比可能尚存较大的承载力的空间,若能采用复合桩基(桩土共同作用)进行设计与计算,无异可以节省基础工程材料。另有在对单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桩施工完毕的工程)工程进行方处理时,厂通过加大承台及补算承台下土抗力方法解决,这说明桩基础设计本身就有较大潜力可挖。

3、 基础工程设计节能减排的保障性措施

3、1政府引导督促及干预强化政策性规定。

节能减排在基础工程中虽不能实施硬性指标,但确属刚性要求,这不仅是当前的一项基本因素,更是全球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可通过出台若干要求与规定强制实施节能减排的各种举措,如将房地开发行为与建筑垃圾处理利用挂钩,通过收费、奖励、惩罚达到目的。

3、2研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基础方案。

通过组织岩土与结构专家研讨适合地区性的基础型式,以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减小基础实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将我省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场地与地基条件分为低洼平原区、波状台地(平原)区及丘陵山麓区和高烈度设防区、一般设防区、非设防区以及较软土、硬土(含浅岩),液土进行研究,结合建筑物的等级分别确定出不同的基础方案(类型),原则性指导基础工程设计。回避异地设计中由于不熟悉地区特点而采用不合理的基础方案以及经验不丰富小设计院采用过于传统保守的基础型式造成浪费而节能减排相背。

3、3从节能减排的高度把住基础工程施工图审查关。

基础工程的施工图审查不仅在于基础的结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基础方案(型式)是否合理,其不合理大都是安全的风险性,而是不经济,诸如较大的单柱荷载采用低承载力桩致使桩数多承台过大;摩擦力为主的桩通过增加载面提高单桩承载力等。此类不合理基础方案应在施工图审查时予以否决,并提出合理基础方案的建议。

3、4加大检测与监测力度为节能减排的各项举措提供数据依据。

基础工程节能检测各项举措的实施效果只有通过相应的检测与监测手段才能体现,从而保障基础工程的安全与经济两项基本指标。检测与监测工作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复合地基(如挤密碎石桩等)及复合桩基(如桩土共同作用的疏桩设计)承载力检测,应提高吨位加大荷载面积以使其结果不失真;二是单桩承载力检测,应将荷载加至极限状态,以充分验证单桩承载力;三是沉降观测工作,应从节能减排的理念怎样对建筑物实施全程沉降观测,为变形控制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4、 结语

(1)基础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一项基本国策和全球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认识,生命、财产、环保、资源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环保、资源与生命、财产同等重要。

(2)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贯穿环保理念。

(3)政府的导向与监督时基础工程节能减排各项举措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谢烈金、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促进节能减排[J]、上海节能,2012,(11):42~44、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7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基础型式 桩基础

高层的建筑基础需要担负着把上部的结构的重量转化给地基的作用,高层建筑的基础部分的建设还要确保建筑物拥有很强的稳定因素以及较强的刚度让沉降与倾斜都被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中。因此,高层建筑基础部分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并且在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造价与施工的实践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占比例是非常大的,但是各个基础型式方面的施工难易程度与施工所需时间以及造价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针对高层建筑建设方面的基础工程技术实施有效地对比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选出最优秀的基础型式。这样能够保证高层建筑基础型式的建设质量,从而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以及未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一、 高层建筑的概况

(一)建筑的总体情况

本文所讨论的建筑是大连市某经济开发区的一幢高层住宅建筑,它的结构是地上有14层,地下有2层,高40米,共占地500平方米,剪力墙结构。

(二)地质概况

工程拟建场地的地势较为平坦,地貌单元为海漫滩,后经人工回填。地下水稳定埋深约2、0米,属潜水。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砂、强风化片麻岩及中风化片麻岩。各土层情况如表1所示:

(三)基础型式分析

在原有的设计方案中,建筑物的平均地基压力是400kPa,而基础的埋入土层的深度是5米。基础开挖后揭露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而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仅为60 kPa,这远远不能够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所以在地基的设计方案中直接采用天然地基是不可行的,且由于该区域软弱土层过厚,若采用人工处理地基的方式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该建筑基础型式采用桩基础。

二、桩基础类型分析

根据建筑物特点及结合地质情况,本工程可能采用的桩基础型式为预制桩、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机械成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现就各桩基础优缺点对比如下:

(1)预制桩:优点是施工速度快,不需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单桩承载力相对较高,生产成本低,配筋率小,节约钢材,空心桩很环保,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施工简单,技术难度低;缺点是预制桩的挤土效应在饱和粘性土中是负面的,会引发断桩、缩颈等质量事故,对于挤土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会导致桩体上浮,降低承载力,增大沉降;挤土效应还会造成周边房屋、市政设施受损,该桩型沉桩嵌岩有一定难度。

(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优点是该桩型适用范围广,能穿越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类复杂地层,能形成较大的单桩承载力,成桩质量较好,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物,成桩速度快,施工基本无污染,单桩承载力相对较高,嵌岩深度可以保证,且适合单桩承台使用;缺点是施工速度较慢,以及产生泥浆较多对施工场地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有噪声。

(3)机械成孔灌注桩:优点是地下水对施工影响不大,能适应各类地层,尤其是地层复杂的场地,桩端可坐在下部稳定的基岩上;缺点是施工速度慢,造价相对较高。成孔期间需泥浆护壁,因淤泥质土的特性,成孔后可能坍孔缩颈。泥浆排放会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4)人工挖孔桩:优点是造价低,无泥浆排放问题,桩底清渣较容易,可嵌岩;缺点是施工期较长,受地下水影响较大,需采取严格的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且桩长较长时采取的供氧措施难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软土地层及地下水较大的场地沉桩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与对比,本工程桩基础型式可采用预制桩、长螺旋压灌桩或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综合性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

(一) 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方面的因素

因为地下建筑层数的添加,建筑基础基坑的挖掘的费用、基础的建设等费用都开始随之增加,桩基础同时也成为成本特别高的设计方案。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的因素

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都是特别长的,施工的时间对工程建设的基础费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并且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方面。高层建筑施工的时间比较短能够让建筑提前就进行了应用,可以减短施工还贷的时间,在经济效益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在利息方面。

(三)整体的建筑施工的成本费用研究

采用原来的设计方案是能够很轻易地就达到了住户的标准,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但是新选出的设计方案在安全性方面的基础之上还顾忌到了业主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方面的效益。

1、通过对整体建筑的造价分析来看,本地区在高层建筑中的基础型式的选择过程中,在符合了地基的负荷程度的前提下,由表格中的研究结果能够知道,所形成的桩基的成本费用比较低,并且在土层中埋的深度也比较大,还添加了一层地下建筑层,增加了实际的建筑应用的面积,让单位面积上的造价也随之降低,产生了非常多的经济收益。

2、基础型式的选择是建筑在施工的结构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并且还对整体的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原有方案和新选出的方案在综合性的技术方面的对比,发现适合的基础型式能够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不适合的不但不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导致工程施工中的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进行建筑的结构的设计前一定要选择最佳的基础型式,并且要进行全方位的对比。

总结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基础型式的方案的对比中发现,好的基础型式的方案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和经济性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型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如施工的工期的比较、地基的负载能力的比较、工程造价的比较、成本节约的比较等等。从而挑选出既符合实际安全情况,又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型式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经建、刘伯权、段武松、某高层建筑基础型式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4,21(1)、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桥梁;施工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基础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大。道路桥梁作为重要的市政项目,可及时解决城市中的交通堵塞问题,优化城市交通空间。在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难以获得预期的设计效果,影响道路桥梁的后续施工质量。相关城市道路桥梁设计部门应结合具体施工需求,将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满足道路桥梁项目的设计需求。

1我国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情况概述

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大。部分道路桥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较多的公路病害,对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质量、行驶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响。我国目前已制定了道路桥梁设计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工艺、设计理念的更新速度较快,导致传统设计理念、设计方案,无法满足我国道路行业的发展需求。在现阶段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在结合道路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将新型施工材料与设计理念融入设计工作中,提升设计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道路桥梁设计人员重视道路桥梁的实际结构、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技术材料等内容,满足道路桥梁的实际设计需求。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施工进度,未预留充足时间进行设计方案研究,无法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影响后续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进展。

2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未按照市场发展设计桥梁

从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的设计角度出发,部分道路桥梁未依照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设计,未实现市场化,阻碍了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桥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到城市规划等多因素的影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无法保障设计的科学性,难以结合市场化需求开展桥梁设计工作。

2、2桥梁设计理念陈旧

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保障桥梁结构构造体系与设计理念的合理性,以获得良好的道路桥梁设计效果,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就现阶段道路桥梁的使用与设计角度出发,车辆的逐渐增加,会导致车辆对路面荷载进一步增大,使损耗情况严重,对路面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部分比较偏僻的公路区域内,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对道路桥梁路面中存在的病害进行修复,难以控制道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影响人们的行车安全性。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现有设计理念,在遵循实际施工需求、施工状况基础上,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2、3桥梁设计审核不合理

设计审核是桥梁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设计审核工作,保障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对道路桥梁设计审核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未严格遵循相关行业规范审核设计方案,将影响道路桥梁的后期使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审核部门工作人员可达到相关素质要求,强化审核工作的应用效果。在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的审核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2、4其他方面的隐患问题

除了城市道路桥梁自身存在的设计问题外,外部社会环境会影响设计工作,会形成新的交通应用需求。部分负责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仅采用以往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不满足现有的设计需求,目前设计条件存在诸多限制性的问题,设计人员未从宏观角度分析设计作用,未综合性考虑工程造价,易导致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问题,阻碍后续道路桥梁工作的开展。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在工程全局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明确道路桥梁各部分设计情况。有效控制道路桥梁质量,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其他效益等情况,提高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行业的可行性,严格控制设计时间,避免对后续工程施工活动造成影响。

3提升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具体手段

3、1优化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道路桥梁项目的实际规模不断扩大,阻碍了项目设计工作发展。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分析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再合理制定道路桥梁设计方案。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勘测道路桥梁设计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变动因素,不断完善现有的桥梁结构形式,优化城市道路桥梁的设计方案。如果施工团队自身具有良好的施工素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开展装配式的施工活动,将道路桥梁的施工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

3、2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应根据设计方案设定道路桥梁施工环节,设计方案水平将影响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后期使用安全性。(1)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建设单位应预留充足的时间,强化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审核工作,保障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满足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作业的后续要求。(2)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相关制度政策、设计标准开展桥梁设计工作,创新、完善现有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在对城市道路桥梁设计方案进行创新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新型技术,避免在桥梁设计中应用不成熟技术,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3)设计人员应明确相关项目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降低施工风险。在项目施工方案设计中,应将质量控制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做好对项目重点工程的审核与计算工作,反复探究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后期使用安全性。

3、3维持道路桥梁的持久性

在道路桥梁项目施工、后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气候环境、人文因素、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震、风化、雨水侵蚀、车流过载等因素均会导致桥梁发生质量问题,如桥梁裂隙、老化、断面等质量问题。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综合环境的考虑力度,将道路自身耐久性能的设计作为重要内容。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分析项目特点、施工现场的情况,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施工方案,提升桥梁自身的使用耐久性以及安全性。

3、4强化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应用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城市道路桥梁设计工作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设计,可借助三维建筑模型形成对应的道路桥梁结构模型,提升设计结果的精准性、有效性。通过应用BIM施工技术,可有效分析道路桥梁设计方案,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快速计算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提升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对BIM技术功能特性及利用价值的正确认识,对道路桥梁设计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取参考利用价值大的设计成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路桥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对BIM技术的科学应用。

3、5有效审核设计方案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应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制定责任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对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落实责任制度、审核制度,可实现设计人员的自我约束,避免设计人员个人因素影响设计方案。相关单位应严格落实审核制度,强化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若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进行处理,提升设计方案的后续应用水平,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在审核道路桥梁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责任感,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对存在设计缺陷的方案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全面提高路桥设计质量,避免影响后续作业计划实施效果,为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城市道路桥梁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满足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求,高效完成道路桥梁设计工作,需要明确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审查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的管控机制,明确精细化、创新理念的运用情况,为具体设计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科学指导,使道路桥梁设计质量更可靠,避免影响后续施工计划实施效果。(2)分析设计方法、设计工作思路,使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水平可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为城市发展中的路桥建设效果增强提供科学保障。(3)全面明确设计人员的素质状况,探究设计方案形成中的管控体系构建、执行状况,降低设计问题发生的概率,使道路桥梁施工更高效,实践中可处于良好的建设、应用状态。应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合理选用设计方法,使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展可达到预期效果,获取参考利用价值较大的设计方案,促进路桥建设事业发展。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体育课总结(精选8篇)
  • 下一篇:湖北高考分上什么大学(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