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8-14 栏目:写作范文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1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色彩

一、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

新形势下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内容:以功能作为设计最主要的原则,现代的设计思想是以人为最终的服务目标,现代的设计理论就是功能主义。在现代设计理论思想的要求下必须把设计逐渐转为功能主义的形式,要注重强调功能第一的主导思想。

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设计的本质理念是服务,不需要追求过多形式化的东西,而是要强调服务的内涵。

简洁实用,现代的设计理论要求剥除原有的设计形态及特征,运用基础的几何单体,形成简洁实用的设计。

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本质内涵,现代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技术要和艺术相结合,在遵循自然的客观原则下,实现工艺美术的改革。

二、现代设计理论三大构成因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不仅是设计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设计的核心元素,是设计的实际表现形式。这三大构成元素在园林设计时,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结合运用。

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在面对色彩会产生同样的心理方面及感应。色彩的轻重感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色的事物显得轻盈,重色的事物显得沉重,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轻重感的规律包括:白(轻)

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及冷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氛围,进行园林设计时一般适用在庆典等场面。例如:在广场入口设置颜色鲜艳的大型花柱,拱托欢愉的气氛。冷色系则是突出宁静与肃穆的氛围。例如:建筑物的顶部以蓝为主色调,配以白色,可以营造肃穆的氛围。

色彩忧郁和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纯度与明度是是色彩产生忧郁或明的主要因素。明度较高的颜色搭配可以很容易获得明,而明度较低的颜色搭配就会引发忧郁感。在选择园林设计的整体感觉时,要着重把握颜色对比度高低所产生的明快及忧郁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的内涵。

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属于视觉语言中的一种,是知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产生的。平面构成的原理是指将设计中的若干因素,在逻辑推理的研究下进行构思,整合成为预期画面的过程。点、线、面都是属于平面构成的因素。

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虽然在平面构成的实际体现中只具有较小的面积,但是它的形状具有很强的多边性。点的聚集性可以极易获取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做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以实现突出主题或创造意境的根本目的。

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称之为线,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是长度,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两种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是直线出现的三种形式。直线一般应用在道路绿化带、规则式园林、局部自由式园林的设计中。水平线具有统一、稳定、庄重等的特征。曲线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其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及视觉感受。

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形状不同的线在封闭情况下可以构成具有差异性质的面。几何曲线形平面和直线形平面几何形平面都属于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几何形平面可以是规则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散乱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如南京中山陵广场及天安门广场。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街心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

3、立体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也可以称为空间造形,是用来传达视觉的一种设计形式,其传达的信息具有感性的特点。立体造型具有的特点包括:在限定的空间之内、以实体占据空间、结合空间构成全新的意境、产生新的视觉。

粒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粒体不仅是最小的形体单位,而且包含点的形式特点,粒体在形象的设计上是非常随意的。粒体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联想为多种形状的树木,如圆球形、伞形花形等,甚至可以联想为圆柱形的。粒体集中起来构成的空间,可以给人享受到轻快、活泼和充满乐趣的氛围感。粒体在园林的设计中虽然占据着很小的空间位置,但是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体的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平面线条的三维化形式称为线体,线体不仅包含平面线全部的特征,而且的还拥有自身独特的形式。线体可以由不同的形态来组成,其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是迥异的。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了解其构成原理,遵循均衡和对称的原则。左右、上下及放射形对称是园林设计中的三种对称方式。在设计园林时要注意左右及上下的对称方式是把物体的中心线当做对称轴,而放射形对称却是以物体中心来向四周发射的形式设计的,如伞亭及风车。

面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面体是一种可以对空间进行限定的立体构成方式,曲面或平面空间是线体的两种体现形式。因为面体可以展现各种形式的状态,所以空间的限定及构成也随之展现多种形态。在设计园林时,若把握好面体的运用,就可以营造出很多种形式、意境及空间。以面体来作为创造空间的因素时,在确定单位面体的正面形态及厚度以后,把若干个单位面体组合到统一的空间里。在进行组合单位面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在预期目标的要求下,协调好各单位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各山的位置及大小的安排,草地、池塘、凉亭在整体园林中所占的比例。

三、总结

园林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平面构成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元素,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立体构成,再运用色彩来体现设计的主旨;色彩是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而立体构成又是色彩和平面构成更深层次的递进,三个构成因素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了丰富的立体空间。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一定要在充分掌握三大构成因素原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其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发挥,为我国的园林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2

关键字:高速公路;路线;定线

Pick to: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mestic highway mileage of highway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the traffic, the highway design itself has some of the problem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induced traffic accident, and route design is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So a good route desig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driving fort, but also the basic guarantee of expressway traffic safety、 In this paper, 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pecifications and overall design of highway road route design has made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Key words: highway; Route; routeing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路线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灵魂。公路的路线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的关键,因为公路路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路线是公路的骨架,路线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桥隧、人工构造物、路基、路面等的设计。如果路线设计不恰当,其余各项设计再好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都将随着路线设计的变动而作废。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如果再要改变路线,一般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路线,一经建成将长期制约着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有些国家提出:公路路线是公路的生命,它对汽车行驶的舒适、安全、经济和公路的通行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在过去的公路路线设计概念中,认为公路路线即是公路的几何线条设计:如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如何正确地运用平面技术标准,定出公路的平面几何尺寸;公路纵断面线形设计,就是合理采用纵坡技术标准,定出纵断面的几何尺寸。这两个方面的技术标准运用好了,几何尺寸定出来了,就算路线设计好了。

现在随着汽车工业和公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公路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交通量剧增,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因此公路路线设计,就不能只停留在几何尺寸的设计上,要统筹考虑路线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的各个方面。公路的路线设计,不但需要满足汽车行驶力学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汽车驾驶员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需要,还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地形地物的适应,自然条件的平衡、环境的保护、营运的经济性等因素。所以高等级公路的路线设计对于公路工程的总体设计是很重要的。

二、路线设计原则

路线设计原则主要从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着手进行:

1、平面设计是否满足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长直线路段,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行车单调乏味、注意力分散、疲劳感增加,难以准确目测车距,对行车安全不利;(2)短直线路段,同向曲线之间插入的直线长度不够,称为断背曲线,此类曲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曲线看成反向弯曲的错觉,整个路线缺乏连续性,容易导致驾驶员判断失误;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过短,对于有超高、加宽的反向曲线,将不能实现反向变化的平稳过渡,行车也是不安全的;(3)连续多个平曲线的过渡,相邻卵形曲线半径之比宜在0、2~0、8之间,S形曲线应在1~1/3为宜,连续路段的多个平曲线,其半径值呈由大到小逐减或由小到大逐增的布置,半径比应小于1、5,方能达到曲率的均衡变化;(4)缓和曲线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总校稿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按3s行程计;(5)小转角(7°~10°)应设置大半径圆曲线,否则路线会出现扭折,还会引起曲率看上去比实际大得多的错觉。

2、纵断面设计是否符合规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纵坡度设计最大纵坡不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纵坡值;(2)坡长对于某一坡度,设计坡长不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坡长;(3)竖曲线半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竖曲线半径最好不要小于规范容许的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4)路堑地段是否存在小于0、3%的纵坡,路堑地段纵坡过小,在遇到大雨或暴雨时,会导致路面积水漫流,影响交通安全。

3、横断面是否符合规范主要考虑路基横断面宽度、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及避险车道。从通行能力、运行速度及车辆横向偏移等方面考虑,我国规定,车行道宽度不小于3、75m,路缘宽度大于0、5m,硬路肩宽度取3m较为合适。爬坡车道的设置与否主要考虑行车速度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如道路纵坡过大导致行车速度过低或通行能力降低,则需考虑设置爬坡车道。目前高速公路硬路肩一般大于等于2、5m,故不必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设置过程中,主要审查紧急停车带的间距及紧急停车带的渐变段、宽度等。避险车道的评价除了规范符合性检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评价其设置与否,目前较好的方法是交通部公路所2003年完成的交通部标准规范项目《公路纵坡与坡长限制》课题的研究成果,即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算下坡路段坡长、坡度、不同车载质量与刹车片温度关系模型。当大型货车的制动器温度超过了260°的极限温度时,车辆处于不安全的运行状态;当受地形限制连续纵坡路段从设计上无法避免时,应选择合适位置设置大型货车避险车道,以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水平。

三、路线设计特点

平曲线半径主要是将运行速度等取极限值,来计算出可能不满足要求的平曲线半径的最小值,从而可以只对小于此半径值的平曲线半径进行评估。视距包括路侧视距和中央分隔带视距,对于小半径的中央分隔带来说,基本上不可能使内侧车道保证有足够的视距,所以只有通过设置限速标志或降低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高度来改善视距。

四、路线设计综合考虑

高速公路平纵路线的组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是否实现了安全的平曲线包含竖曲线;

(2)在小半径竖曲线处。竖曲线半径是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是否实现了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平衡;

(3)是否存在小半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相重叠的路线。在评价过程中还研究并采用了平纵横组合的方法,即对长直线、大纵坡、高填方、短直线、曲线过渡、小竖曲线半径、小半径、小转角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在以上对平面及纵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每种危险情况的调查都预留一定的余量。

五、结束语

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在注重路线设计的同时更应重视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并要把与环境相协调作为约束路线走向的重要因素纳入路线设计的全过程,使整个公路融进大自然环境之中,这对提高公路环境质量、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视觉美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平面设计领域,计算机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就是在进行平面作品的设计和测试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平台来进行设计与制作,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中,视觉美学的运用对最终的作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巧妙运用可以极大地增强设计的视觉美学效果,为作品增光添彩。

1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视觉美学综述

平面设计作品可以通过简洁的图形语言把设计者的意图表现出来,而且它的艺术性非常强,传播效果比较好,艺术风格巧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多媒体与3D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平面设计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不是偶然的。平面设计包含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绘画、摄影、平面广告、招贴画甚至书法等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来进行平面设计与创作。

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秩序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必然会遵循一定的视觉表现秩序,比如对称、黄金分割等,这些视觉美学元素运用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作品中,能够让作品看上去更加和谐,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对一个平面设计作品好坏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比例关系以及元素本身的比例关系等的安排,只有在对这些元素进行安排时符合一定的视觉美学标准,才能够为作品增加更多的艺术效果。

目前,很多的图形设计平台都无法为设计者提供设计方面的理论支持与判断,需要用户在进行设计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设计规范,准确把握视觉美学设计要点,把视觉美学的知识准确的运用到设计作品之中,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设计作品。很多设计者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时,虽然精通设计软件的使用,但是缺乏视觉美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来的作品混乱不堪,毫无艺术性可言。所以,平面设计工作者在掌握计算机软件基础的前提下,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视觉美学修养,把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与视觉美学有机结合到一起,创造出更加令人满意的平面设计作品。

2视觉美学中的几何美学

2、1视觉美学中的设计几何美学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人与动物、植物的成长方式都遵循着1:1、618的黄金分割比例,这些自然比例被平面设计师发现并运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中,为视觉美学的运用提供了最基本的出发点,这种视觉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运用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之中,能够让作品整体看起来更加的和谐、对称与平衡,使平面作品更加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体验。

2、2视觉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

我们可以利用一条线段来对黄金分割比例进行研究(如图2),黄金分割指的是将一条线段AB分为AC与BC两部分,其中较长部分AC与整条线段AB的比值与较短部分BC与AC的比值相同,都是1:1、618,这个比例就是黄金分割比例,它是自然中一切事物最完美的比例。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品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制作出来的,比如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以及《最后的晚餐》,这些画作都是采用黄金比例进行平面设计的代表作,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少使用黄金分割比例的经典作品,比如:古希腊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太阳神阿波罗”、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法的“埃菲尔铁塔”等。

在黄金分割的比例下,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的黄金分割矩形、三角形、椭圆以及螺旋线等,这些图形都具有极大的视觉审美价值,能够在保持原有的特性的前提下融人到更多的图案之中,让这些图案整体画面变得更加自然,更加协调,更具视觉审美特效。

2、3视觉美学中的动态矩形

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黄金分割比例,还有其他很多的无理分数比例的动态矩形也能够使人产生类似的令人愉悦的平面设计视觉审美,比如2、3、4、5等,这些矩形可以与黄金分割比例一起被统称为动态矩形,利用这些数值组合产生的图形总是与原始矩形的比例相同。

3平面设计视觉美学中的计算机辅助研究

3、1基于视觉美学的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系统框架图幅分析

我们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时,首先要将图像导入到系统之中,把图像置于系统图层的最底层,保证在对图像进行分析时用到的辅助线、模板都在图像的上层。然后再把图层锁定,防止图像被篡改。在上述几步完成之后,可以对图像的属性进行图幅分析,判断出图像是横向插入还是纵向插人,计算出图像的插人点和长宽值,最终得出图像轮廓的比例。得出图像轮廓的比例之后,将所得到的比例值与2、3、4、5等动态矩形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这些动态矩形比例值,可以允许有较小误差,如果得到的比例值在某一个标准值附近,那么就可以计算出这个标准值的长宽值,并且利用这个长宽值对作品进行修改与调整,直到得到符合人们视觉审美习惯的作品为止。

3、2对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割线分析

当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作品存在着明显的分割时,我们可以对平面设计作品中存在的直线系元素使用计算机辅助画出平面设计作品的分割线,然后计算出分割线与整幅图片以及分割线与分割线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对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割线分析时,可以进行连续分割线距离比例分析,求出相邻的两条分割线之间的比例关系,还可以进行连续分割线基准距离比例分析,求出各分割线相对于一个基准距离的相对比例。

如图4中的平面设计作品,我们已经对它进行了分割线的划分,这幅图包括图像轮廓在内一共有六条水平分割线,这六条分割线把这幅作品整体分成了五大部分,然后根据对它的连续分割比例分析,得出这幅作品基本上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3、3基于视觉美学的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标准辅助线模板

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作品中,如果不存在分割线,或者需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割线比例分析,因为动态矩形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单纯的人工很难判断出如何使用动态矩形的概念来辅助设计,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使用标准辅助线模板来寻找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比例关系。

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系统中,系统自带的有包括黄金分割2、3、4、5等比例的动态矩形以及很多种网格辅助线模板等,在进行作品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辅助线辅助进行平面设计。如图5、图6为利用2辅助线进行作品分析的模板,其他类型的辅助线使用方式可以参考此种模板进行使用。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4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以电脑、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开始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者开始采用电脑——这种先进的设计工具进行日常的设计和创作,在这种高科技的推动下,现代平面设计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也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创作形式,并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造风格,如个性化风格、可持续化风格等。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艺术内涵,给了受众更多的、不一样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

二、新艺术直线风格运动及直线风格的特点

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世界艺术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该运动在世界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并在有些国家中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西德奥等国,其中,以英法两国表现得最为活跃。在新艺术运动的风潮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古尔宫》、《米拉公寓》等等。新艺术运动使得线条艺术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线条就是力量,这种审美观念开始成为艺术设计的一种潮流思想,在新艺术运动中,线条装饰倾向性开始出现。由于线条有直线、曲线两种表现手法,因此新艺术运动线条风格也形成了直线派和曲线派,前者以英国麦金托什和哥拉斯哥派等为代表,后者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直线风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直线和曲线相融的设计风格。此类直线风格是以麦金托什等为代表的。此派设计者深受日本浮世绘影响,热衷于对线条的运用。他们总是能够通过简单的直线和几何图形来凸显设计主题,彰显设计意图。在设计上,往往是用几何图形来做框架,然后用直线进行纵横交错式的布局,再加入少量的图案装饰。后来麦金托什开始意识到,利用曲线和直线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因此,他开始尝试利用曲线来连接纵横直线的相交部分。并渐渐开始把这种融合风格应用到海报设计和一些室内装饰设计中。

(2)方形网格设计风格。这类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分离派的代表霍夫曼,他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他在设计中喜欢采用垂直和网络方法进行构图,这使得方形成为他所设计作品的重要设计元素。例如,他在椅子的设计中,采用整齐的格子装饰,让椅子既有庄重感,又有现代感。在他的装饰设计中,纵横直线和方格网状装饰设计风格开始形成。

三、直线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1、变繁为简,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

随着现代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现代平面设计风格也开始呈现出日渐复杂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出现了个别图形设计崇拜,把平面设计当作了图形设计,而忽略了平面设计中点、线、面这些基本的元素。事实上,平面设计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应该脱离点、线、面这些基本的设计元素。直线作为一种设计倾向,具有自然简约的特点,学习和利用直线风格能够让现代设计者们重新审视直线的魅力,让他们树立严谨简洁的设计思想,从而遵循设计原则,利用直线来作为情感的表达符号。

2、培养批判和开创精神,形成独特风格

现代平面设计者要富有批判精神,对当前平面设计中的一些盲目追风现象,要敢于批判,不能盲目跟风。要积极学习新艺术运动的直线风格成果,汲取可贵的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努力的实现创新,形成自身的直线设计风格,从而将直线风格与时代文化相融合,充分地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在平面设计中利用直线风格时,可以通过线条的清晰勾勒来体现色彩的层次感,增加色彩的立体感,进而形成平面化装饰的风格,传达出一种给受众一种明快简洁的视觉感受。

3、讲究秩序的构图方式,凸显设计主题

现代设计师在应用平面设计风格时也不能滥用,特别是在版式上,要体现一种秩序感。要达到这种效果,设计者可以多采用竖版构图方式进行构图,突出边线轮廓。在整个平面构图中,要注意文字的缩减,构图元素的凸显。这种构图方式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做到主次分明,能够传达比较清晰直观的设计意图。

四、结语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5

关键词:园林环境;平面环境;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居住场所及周边环境的创新提升过程中,园林环境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园林通过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休憩生活场所相融合,采用相关的技术设备对居住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艺术、美学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居民营造自然化的良好居住环境。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间接促进了园林设计规划的需求,平面环境设计作为园林环境设计中的核心专业,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1平面线型环境设计分析

平面设计是站在最直观的二维视觉角度将设计范围表现出来,线型平面是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构成要素。线型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的线型的组合代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蕴含着不同的设计情感。由于人文地理、历史环境的不同,人们在不同时期对线型的选取也不同。线型是由直线、斜线、曲线、折线等构成。设计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着力于将有限的线型进行组合,构造出全新的空间形式,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将美和自然恰到好处地结合。

1、1园林环境设计

随着生态文明的创造和飞速发展,园林环境成为建筑居住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地域性的选取和划分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大多数园林环境中的植物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并结合相关的地域特点进行合理配置。我国地域的丰富广阔决定了不同城市的园林景观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地域差异。因此,虽然设计者在园林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但是景观构造元素必须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行选取。选取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作为参考,需要建立在以自身地域特点作为环境构造要素的基础上,也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此外,设计者根据地域特点建造园林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在提高环境完善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护成本。在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常选取平面表达用作斟酌设计对象的方向、比例及尺度等。环境平面是将设计、创造以及二次设计建立在人文文化、艺术文化、环境文化的基础上,并合理地调整设计过程中居住环境与园林规划环境的距离,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在平面图设计开始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者采用艺术法则自由构图,合理确定构造物的比例、尺寸,运用规律布局对环境进行统一分区,以优化平面空间。平面图是环境设计过程中一种简明、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平面环境设计可以在总的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长期的交互体验指导和规范人在环境中的感知行为,充分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平面线型环境特点

设计体验要与建筑自身的性格相对应,通过空间和平面的相互体验将建筑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这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表达的重点。完整的设计过程离不开平面设计,平面是由无数条相异的线条组合而成,不同线条之间要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规律的组合,这就是平面设计的本质。不同的平面线型代表着不同的线条的特点。直线被设计者定义为静态的象征;相对应的,曲线的流动性使得其在设计中具有动感。但是,曲折线在动态中有着自身的变化特征,容易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转折的折线具有突然性,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放射型线的聚缩感可以帮助不同空间实现有效的联系,使空间具有中心点。我国古典园林环境平面设计中,建造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表面的图案、纹饰等装饰性设计上,而对于线条的关注度并不高。早期的园林景观强调规则式划分,平面布局需要遵照中轴对称的规则,环境样式的单调和规则也使得设计过程中缺少线条的多样化分布。园林景观规划受到抽象艺术飞速发展的影响,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设计者对于不同线条构造的表达愈发重视,其倾向于选取不同种类的线型勾画出丰富多变平面环境,以表达自身个性的设计理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自然景观是现代园林环境的规划核心,在提倡亲近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代社会,设计者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园林环境规划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其地理条件的优势,合理利用自然景物,依据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建造园林,从而巧妙地对自然美景进行抽象模仿和升华。

1、3平面线型设计分析

参照不同平面线型的表达特点及象征含义,设计者可以将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地域类型特点、园林规划范围及周围环境相结合,选取合适的线型组合进行设计,突出所在环境的特征与意境。例如,在建造场馆、会所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时,设计者可选取直线或较为平滑的曲线作为地面线型的基础表达方式,帮助烘托肃穆、庄重的建筑氛围。对于简明、快捷的平面设计,设计者可适当选用直线作为建筑框架的表达形式,辅佐些许平滑曲线作为局部补充。例如,娱乐休闲区的场地平面环境设计可以通过增加几何曲线的比例,来达到提高设计运动感的效果。设计过程中遇到窄长地面时,设计者可通过构造自由曲线来帮助设计;自由曲线在视觉上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可以增强窄长地面的宽阔感、提升动感。园林环境的建造规划除了构造景物之外,还可以借助自然之物烘托意境,在良好的环境中给受众留有回味及遐想的空间。意境的本质是通过构造独特、广阔的精神空间作为对物化形态的深层表达。良好的意境能够让人与景物之间产生微妙的联系,情、景交融,让人们在感受美妙园林环境的同时,激发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自身的感想。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平面设计技术的提升,动态化、互动化的平面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单一的、静止的设计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条件下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要求。新的设计形态与新媒体相结合,设计动态特征明显,加强了与设计环境、受众的相互沟通,这是平面设计领域的一次新的拓展;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形式充分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设计需求,丰富了人们关于平面设计的表达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设计理念,其在表现形式和视觉环境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为环境与居民之间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平面环境设计运用

现代社会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在园林平面设计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现代广场的设计偏向于采用清晰明了的几何型布局,根据不同线型进行排列组合,规则布局场地分区,精细划分平面空间;充分利用几何线型的美感形式,为受众营建直观的视觉感受,构造优美的平面设计环境。

2、1平面环境铺装

平面铺装是平面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人们的视觉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研究调查显示,人们的水平视野大于垂直视野,下方观看的视野要大于向上方观看的视野。因此,当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其大部分视线都会集中于眼前的景物;平面铺装正是考虑到人们的这一视觉特征,对建筑物底面等位置进行铺装,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2、2平面环境运用

充分利用丰富的铺装图案可以达到开阔空间、增强尺度感的效果。在平面环境设计中,铺装图案通过选用不同线型进行组合,在地面构造出相应的图案;与传统的光滑平面相比,铺装图案借助地面构图能够营造出规则、有序的美感。地面图案的设计不能单一地进行,在整体环境设计规划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周边景物的影响,确保与周边环境能够互相调和。取材于古代文化艺术的图案创作设计方案,在帮助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够突出环境所在地域的人文历史品味。现代园林环境设计根据所需图案、所在场地的环境特点选取材料样式、大小,避免由于图案的单一性造成人们的视觉疲劳。如铺地纹样的选取,可以借助卵石和各色瓷片拼接组合,以在烘托出古代园林氛围的同时,蕴含一定的现代气息。铺装材料的选取对于建造良好的园林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现代都市的园林设计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铺装选材。不同的铺装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园林环境的平面铺装在选材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园林平面的铺装往往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因地制宜地选择磨损小、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在建立温暖、朴实的园林环境的同时,节约园林构造成本。平面环境设计中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铺装色彩的选取,合理分配不同的色彩可以增加园林平面环境设计的空间识别性。建筑物的铺装色彩应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选取,在充分保证各分区连续性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区域产生不同艺术特点的空间效果;正确的色彩处理对空间主次关系的过渡及转换有着重要的帮助。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决定了色彩在空间中可以随意变化,现代平面环境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取更加开放,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是一个逐渐深化、学习的过程。设计者合理地利用色彩的多变性可以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且不同的色彩的特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选取不同的色彩可以对复杂的空间环境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增强环境的整体性。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将主体建筑与地面铺装的色彩进行统一,有助于空间的协调。不断更替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促使着园林环境中的平面设计不断深化、创新。整个环境设计过程隐约蕴藏着全新的设计趋势,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式、设计实践,新的设计风格正在不断完善。通过对平面环境设计的详尽分析,可以帮助设计者探寻环境设计理念的核心因素,寻找到适合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设计道路。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日益显著,平面环境作为园林环境设计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发展,是环境设计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结语

园林环境景观设计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接近自然、感受自然。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促使景观建设加强对设计产品精细、高效的要求,在大型的园林环境设计项目中,除了平面环境之外,还将有更多的专业参与其中。设计者在考虑设计美观优化的同时还要兼顾设计的实际条件,不能脱离项目环境的实质。否则,就会使得设计规划出来的园林景观缺乏生态发展性,对日后的环境维护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目前,园林景观正朝着生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设计者在满足人们适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还需要兼顾逐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及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要求设计者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设计方式和构思理念,将理念与技术相结合,不断完善环境设计系统,从而建设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游晓琴、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周辉、居住区园林环境地形设计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黄漾、平面设计新趋势成因探究——以环境关联性和受众互动性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88-90、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6

【关键词】基本元素 平面设计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是通过应用视觉思维和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活动,也是进行视觉思维与视觉沟通的平面设计活动。21世纪,“读图时代”就是视觉传达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方式。读图是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第一直觉信息的手段,从可视目标中获取事物存在的意义与目的,达到通过形象来传达思维与情感的目的。所以,从传达信息的侧重点来分析,视觉传达是将某一信息视觉化的过程,即利用视觉符号语言,又采用基本元素点、线、面构成和重构视觉程序,将视觉信息准确的展现与传达,能够让“读图者”理解视觉语言传达的意义。

一、点元素

在一定的平面设计创意与传达中,点的形状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元素,很多时候取决于点自身的形状特征,点会因为周围环境有所改变而变化。在平面设计中,一些文字或图形具有点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造型拥有不同点的效果,点的形状可以取决于重组与拼接的构成形状。在平面设计中,一些视觉元素会被周边元素分割成独立的视觉元素,也会在平面空间中形成视觉节奏与韵律的特殊效果。如在一些平面设计活动中,大面积的单色调中会突出点的效果。从平面设计的独特性来说,色彩是视觉传达的独特视觉效果,它从感官上达到了视觉信息的传达作用与影响。在很多平面设计中,以单独形式出现的点元素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吸引力。平面设计师在应用点元素重新组合时,应尽量探索让点的视觉效果凸显而夺目的方法。依据点的构成方法可分解成大面积构成形态或小面积构成形态,虽然都是运用点去构成,但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传达效果,小面积构成形态会给观者一种精美的平面设计感觉,大面积构成形态会给观者以视觉冲击力强的平面设计效果。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面积大的构成一般是利用编排紧凑的点增加平面设计传达的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构成形式改变点的整体形态和元素,此外,还有一种点的构成形式,即运用两条直线交叉后构成的点,交叉部分形成新的点形态,这可以看成是一种隐藏的点。基本元素的互相交叉与透叠作用形成新的视觉点,是平面设计中正确的表达方法与传达手段。

(一)点的视觉感受

在平面设计中,点元素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可依据点的位置变化,让观众感受到设计所传达的视觉信息。点元素的位置不能随意性摆放,在创作时不仅要全面衡量平面设计,更要协调好点与线、面元素的呼应关系。以下为五种常见的点元素构成的视觉形式:第一,将点元素设计在右上方,能增强点元素的视觉张力,突显了视觉体验与心理感受,让观众在寻找信息的同时,体验到新鲜独特的视觉愉悦感。第二,将点元素集中设计在右下方,能够营造沉稳气氛,达到观众的视觉稳定感。第三,将点元素设计在版式中间偏左上方,以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为切入视觉,是迎合观众的最佳平面设计表现方法,也符合从上至下的视觉思维习惯,与其他形式相比会更加符合视觉流程的认知,给观众的心理提供轻松和愉悦的感受。第四,将点元素设计在版式左下方,这种构成形式会使整幅设计产生向下坠落的视觉感,在视觉空间上给观者带来心理低沉的压抑感与情绪低落感。第五,将点元素设计在居中的位置,构图形式会使周围空间显得空旷而宽敞,观众在视觉上有充足感与空间的遐想,达到思维与心理活动的释放,得到视觉上的充分浏览与寻找视觉信息的目的。

(二)不同的点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

点元素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每种表现形式都需要经过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平面设计中,要充分了解观众的心理感受和接受能力,合理运用点的特征,更好表达设计效果。1、单一的点:是指在整幅平面设计中的独立元素,其有利于塑造独立个体的视觉形象,可以使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前后关系、轻重关系更加明确,独立的点还能给人稳重的视觉特效。2、多重的点:在平面设计中,利用多点的关系形成多元的编排创意,点的前后编排顺序、大小关系、密集程度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感受。3、点的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在视觉思维与心理感受的差异进行链接与对接,由此产生不确定的感知。

(三)点的特征与属性

点是最小的表达元素,也是拥有最丰富表现力与视觉影响的元素。运用点进行特定的编排与组合,突出点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个性与张力,可以表现出平面设计的特效与风格。从单点编排到多点编排,顺序应一直围绕主题进行。在追求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美之前,应考虑平面设计元素的合理需求,只有遵守主题的要求,才能更好完成平面设计的创意。

二、线元素

在几何学中,线是点的移动轨迹所形成的形状。在平面设计中,常见的三种线元素的表现形式有:平面设计中的线元素、不同线元素的心理感受、平面设计中线的切割原则。

(一)平面设计中的线元素

在平面设计中,线元素是构成视觉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线不仅具有长度和宽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平面设计中,不仅可以利用线元素进行分割、编排或重新布局,还可以借助线元素强调局部与文字信息。1、线的虚实关系:在平面设计中,线元素被重新定义,它可以是编排中的边框线,可以是图形或文字的轮廓线,也可以是单纯的几何图形。实体线会给观众带来明确的空间存在感,并在视觉感受上确切感到实体线的存在。2、线的长短关系:长线与短线是相对存在的线形态。将短线元素运用在平面设计创意中,使整体设计具有强烈的放射感与震撼力;而大量运用长线时,就会在视觉上形成紧凑与韵律的效果。3、线的粗细关系:细线是窄的线造型,也是相对存在的线形态。在设计中,粗线与细线的合理运用最能呈现出异样的视觉效果。细线给人以柔软和细腻的心理感受,而粗线则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注目感与张扬的个性,加深了平面设计创意表达的视觉印象。

(二)不同线元素造成的心理感受

依据线元素的形态不同,可将线形态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形态都有各自的形态与表征,可合理运用直线与曲线的形态进行重组与重构,达到预期的平面设计效果。直线元素是将两个点的基本元素进行合理连接而形成的线形态,直线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果断、直接的视觉心理感受,而在设计创意中大量的运用直线元素能形成严谨的视觉感受。曲线元素按照抛物的轨迹进行移动,它所构成的曲线形态是曲线元素。与直线相比,曲线在平面设计中更显自由、浪漫、飘逸,也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与生长感。

(三)平面设计中线的切割原则

在平面设计中,可通过线元素对整体风格与图形进行突破性的分解和重构,还可利用设计技巧对点、线、面进行合理性的分割与规划,最终得到递进或更加规整视觉语言。合理运用线元素的切割原则,能够设计创意出更好的平面设计作品。1、编排设计中线框原则:通过线分割来布局、规划、编排结构。可利用直线或曲线的表达形式来丰富结构,还可利用线框增强视觉与心理的感受。线框在平面设计中是常见的创意表现手法,在基本元素较多的情况下,能起到增强局部视觉效果的作用。把基本元素融入到边框中,可对边框区域内增加关注度。因此,线框不仅能强调局部的注目效果,还能在特殊的编排设计中对局部编排与整体布局进行重新整合。为达到整体结构的视觉注目度,可在边框内适当的填充一些醒目的色彩,还可利用不同的粗线框形成强而有力的编排设计效果。在平面设计中,边框的增加能提升整体平面设计感,使时尚的视觉效果增强。此外,还可利用线框的粗细构成视觉对比关系,借助基本元素改善线框单一的视觉效果。2、平面设计中线的应用:每幅设计或多或少都有线元素的存在与分割。在大多数设计中,线元素是通过组合与重组进行表现的,将线的多种元素分解、重组、重构在一起,汲取点、线、面中的优势进行整体综合性的表达,使平面设计得到更加理想和强烈的视觉传达力,最终实现基本元素点、线、面与主题相融合的目的。

三、面元素

在平面设计中,面是最基本的三元素之一。与点和线元素相比,面元素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与心理感受上,面元素能更好的传达视觉信息,也能更加引人注目。面元素包括面形态与心理联系、构成面的基本原则、平面设计中面的应用原则。

(一)面形态与心理联系

在平面设计中,面占据的位置最大,视觉张力也最有冲击力,给观众的心理感受也最强烈。随着面元素的变化,其形态特征也会发生变化,给观众的心理感受也会更新与变换。面的基本特征主要源于所构成的基本元素,在平面设计创意中,面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也能给人留下消极的心理情绪。

(二)构成面的基本原则

面元素可以视为是一个图形、文字、图像,合理应用面元素是提高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元素具有多种表达形式。从几何学来看,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从造型来看,可分为直面和曲面。曲面包括规则圆面、不规则圆和椭圆面,曲面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圆滑的轮廓。将曲面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可使平面设计更加圆润和饱满。直面是由直线构成的造型涵义,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规则面有界限清晰、轮廓分明的视觉效果。将规则的面运用到平面设计中,能给人以整体的视觉感受。

(三)平面设计中面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面元素时,应注意元素与背景的衬托关系。尤其在应用面元素重组与重构中,要平衡好元素和元素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喧宾夺主,甚至妨碍整体设计创意涵义的表达。将面元素进行合理性的编排与重构,可更大的发挥面的优势与张力,创意出更加具有视觉表现力的平面设计作品。在视觉传达原理中,准确的设计表达关键取决于点、线、面的应用方法。

结语

在现代平面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中,平面设计基本元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平面设计师在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掌握和合理运用基本元素点、线、面。对平面设计师而言,已有的设计原理需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掌握,这是突破瓶颈的最佳方法与路径,是一种解决平面设计难题的有效手段与进步阶梯,更是前进与进步的基石。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是设计师不断探索的源泉与创意表达依据。

参考文献:

[1]薛红艳、设计的视觉语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侯琦婧、平面设计法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瑞恩・赫姆伯瑞、平面设计导论[M]、赵正洋,于越,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彭彭、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7

关键词:公路路线; 纵断面; 设计; 纵坡。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公路的纵断面是指沿着道路的中线竖着剖开以后再展开,由平坡线、坡线、竖曲线等三个几个要素组成,它是对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和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反映,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为公路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

图1 公路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

1 路线纵断面设计依据的相关资料

路线纵断面设计通常是在平面线形初定之后,结合地形、地物、环境和土石方工程量等条件,将构成纵断面线形的几何要素进行合理组合,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与环境协调、工程经济的要求。路线纵断面设计之前,要有路线的平面地形图、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水准测量记录表、沿线构造物设置等外业调查资料、地质勘察资料、公路设计等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等相关资料。

2 绘制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路线纵断面设计图的绘制,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要求。传统的人工路线纵断面设计工作具体步骤和思路如下:

2、 1 建立直角坐标系

路线纵断面图采用直角坐标系,以横坐标表示路线的里程,纵坐标表示高程。通常情况下,在山岭区横坐标采用1∶2 000的比例,纵坐标采用1∶200 的比例; 在丘陵区和平原区,横坐标采用1∶5 000 的比例,纵坐标采用1∶500 的比例。建立坐标系时应注意,首先,要把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图纸中的位置确定好,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纵断面图在图纸中的位置,也会使图纸的美观和图的直观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在该图纸的适当位置应注明横、纵坐标所用的比例。一条公路的纵断面图往往有若干张,因此,要在每张图纸的右上角注出图纸分式编号,分母表示图纸总张数,分子表示本张图纸的序号。

横、纵坐标的单位都用米表示,纵坐标上要标注数字,也可将其绘成标有刻度的标尺。

2、 2 绘制纵断面设计图

( 1) 纵断面图资料。通常是在纵断面图纸的下方,以表格的形式自下而上依次列出: 直线与平曲线、里程桩号、纵坡/坡长、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地质说明等。

( 2) “直线与平曲线”。根据平面设计资料中的“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绘出平面上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及走向。直线段用水平线表示,平曲线为左偏时开口向上,右偏时开口向下,并在开口处注明交点编号及曲线半径。注意开口的起点和终点要和该平曲线的起、终点的桩号相对应。

( 3) “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可直接由平面设计资料中的中桩记录表或水准测量提供的相应桩号、地面高程得到,填写时注意桩号与横坐标表示的实际里程要对应。

( 4) 勾绘地面线。根据纵断面图资料部分的“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在绘图区相应的位置按里程桩号先后点出各地面点在纵断面图中的具置,然后再用折线依次连接图中的地面点,即得到纵断面图的地面线。

( 5) 绘制纵坡设计线。即进行纵坡设计,是纵断面设计的核心。

纵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确定路线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及最大和最小坡长限制,在高原地区还要考虑纵坡的折减。最大纵坡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主要考虑载重汽车的爬坡性能和通行能力。一般来说,在克服高差一定的情况下,纵坡度越大,路线就越短,工程数量就越少,工程造价也就越低。但纵坡度较大时,汽车爬坡就越困难,尤其是积雪冰冻地区,路面结冰后对载重汽车的影响尤为显著,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行车安全隐患;纵坡度过小时,又会增大工程造价,有时在长路段低填方处,还会影响到路线的纵向排水。除此之外,还应满足标准中对缓和坡段、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的相关规定,尽量使纵坡设计顾及到各个方面的要求。

在纵断面图上布置设计线时,要结合路线的平面地形图及地质勘察的有关资料,考虑设计标高的要求。在平原地区,应保证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符合标准的要求,即满足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在丘陵区及山岭区,主要考虑土石均衡,以降低工程造价; 对于沿河路段,要从路基稳定考虑,设计线应在设计洪水位及计算水位0、5 m 高度以上,以保证足够的安全储备。

路线的各坡段纵坡设计时,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陡坡限制坡长和最小坡长限制值,一般不要轻易采用,以便为以后公路升级改造或公路的改扩建留下设计余地;必须采用时,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

纵坡设计时,首先应将路线的起点、终点、最小填土高度、最大开挖深度、桥涵的标高限制、交叉点等起控制作用的控制点的位置标注于纵断面设计图上; 接着要全面考虑路线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尽量考虑填挖的均衡性,试定出各坡段的纵坡线; 在划分坡段时,注意相邻两坡段的交点即变坡点位置,应尽量设在10 m 的整桩号处,且最好位于平曲线的曲中点附近或远离平曲线而设在直线上。以便在后续布设竖曲线时,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尽量重合或竖曲线完全包于平曲线中,为驾驶员提供最好的视觉诱导;或直接将平曲线和竖曲线拉开一定距离,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最后根据路线选线时纵坡的安排,调整图上纵坡线,使设计和实地尽量相符; 要结合实际地形,特别注意检查、核实高填深挖断面处实地情况,必要时调整纵坡线,以保证设计出合理且符合要求的设计线。在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时,应注意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为了安全和舒适,竖曲线的半径一般应尽量选择大一些,在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的实践中,应取技术标准中所列半径的一般最小值的1、5 ~ 2、0 倍,即最小半径的一般值。

另外,纵断面设计时,还要考虑平、纵线形的组合。其组合应能保证行车时视觉上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安全感、舒适感和美感; 平、纵线形的设计技术指标一般不宜悬殊太大。

( 6) 填写“坡度/坡长”。在图上定出纵坡设计线之后,就可根据图上各坡段的起、终点的高程计算出该坡段的高差,各坡段的起终、点的桩号之差即为该坡段的坡长,然后计算高差与坡长的百分比,即为坡度。如5 /400,表示该坡段的坡长是400 m,坡度是5%。

( 7) 计算设计高程。根据各坡段的坡度,计算各中桩的设计高程。中桩设计高程= 变坡点的高程± 桩号差× 坡度,式中的桩号差为该中桩桩号与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坡度为该桩所在坡段的坡度,坡度要以小数形式代入式中。计算上坡段中桩高程时用“+”,下坡段用“-”。若设置有竖曲线,则在竖曲线部分还应计算高程改正值。用未考虑竖曲线时计算得到的中桩设计高程值,加上或减去改正值后得到的结果,作为该中桩的实际设计高程。

( 8) 填挖高度计算。填挖高度= 设计高程- 地面高程,结果为正值时为填,负值时为挖。

( 9) 地质概况。根据外业勘测资料,填写沿线地质情况。

另外,在纵断面图上,还可以标注出相应的水准点的位置和标高,有桥涵、隧道等构造物时还应标注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及跨径、长度等信息,竖曲线的曲线要素等。

3 结语

上文简要探讨了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公路设计师应注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设计经验,因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纵断面设计更加趋于条理化、合理化、清晰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人机动态交互式设计软件的发展,将使路线的纵断面设计工作更加高效、快捷,公路设计师也能更好的从总体上掌握并控制公路的技术指标和工程造价,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 -2006) [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 -2004) [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温江,谢尚科,韩旭,李钊、公路纵断面线形安全设计[J]、交通标准化, 2009(13)、

[5]褚福军、公路路线的平面和纵横断面设计[J]、城市建筑,2013(07)、

平面设计在线设计篇8

关键词:公路线路;设计策略;设计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线路设计在整个公路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的公路线路设计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漏洞,无法达到完美的地步,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因此,在对公路线路优化设计的策略以及具体的公路线路优化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路线路优化设计的原则。

1、公路线路优化设计的原则

对公路线路进行优化设计时,要有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化设计的目标。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在对公路线路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将公路的功能与作用等考虑进设计,并对其所影响的以及被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以更好地实现优化设计的目的;其次,不仅应从整体着眼,对公路路线的好坏进行分析,还应对其中的各个局部路段进行考虑,以更好地保证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与优化;第三,还要对自由变换的曲线进行灵活运用,以使公路线路的设计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等保持高度的协调与一致,从而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最后,在公路线路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还必须尽量避免小偏角曲线的出现,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好地保证驾驶员行车的安全。

2、公路线路优化设计的策略

在对公路线路设计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有一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策略与方法,并且这些策略与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推动公路线路设计优化与合理的实现。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从平面路线的优化设计策略、纵断面的优化设计策略、平面与竖面曲线组合的优化设计策略、环境保护优化设计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平面路线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般来说,现代公路路线的设计都是以曲线为主的线形设计,这是因为曲线线形比较容易适应地形,而且外观也相对美观与圆顺。曲线类型比较多样,比如圆曲线、S型曲线、卵形曲线、缓和曲线等等,在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不能将曲线半径设计得过大,否则将会引起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引起安全事故与行车安全。

2、2纵断面的优化设计策略

在对纵断面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坡长、竖曲线半径、填挖以及纵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虑,比如纵坡要特别注意排水问题的解决,坡长不宜过短,以在保持公路线形美感的同时,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竖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通过最小停车视距以及汽车缓和行驶冲力等来进行计算。总之,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行车的舒适与安全。

2、3平面与竖面曲线组合的优化设计策略

这里有两个原则需要遵循,即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平衡。首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这种设计的优点很多,比如可以取得较为平顺而又流畅的效果,而且还更显协调;其次,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平衡。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必须是一致的、平衡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人营造一种不走近路、舍弃坦坡的感觉,而不是爬坡、绕弯的感觉。

2、4环境保护优化设计策略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进行公路线路优化设计时,还必须尽量少占耕地、河道等,对道路周围的废弃物加以有效处理,以更好的减少污染,做到线路与景观环境等的协调,构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3、具体的公路线路优化设计方案

为了更好地说明公路线路的优化设计这一问题,我们主要以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郑州境段的优化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该公路线路自从开通之后,已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不少的生机与活力。从总体上来看,对该段公路线路进行优化设计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公路使用功能与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减少环境破坏等。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分为两个角度和层次,即纵坡优化设计方案和土地节约优化设计方案。

3、1纵坡优化设计方案

对公路路线的纵坡进行优化设计,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段落和层次,首先,针对之前设计中通道位置不合理的状况,这次的优化设计从本地路网规划的总布局出发,将这些通道加以取消,并同时提高该路段的设计标高;其次,针对原设计中分离式立交桥的提法,本次优化设计将分离式立交改为盖板通道。这一设计将会使公路路线的总体造价明显降低,同时还能极大地为村民通行提供便利,减少耕地的破坏与浪费;最后,针对原有的蒋冲堤灌渠桥梁设计严重影响结构物标高的问题,本设计将这一设计加以取消,不仅降低了标高,还使工程造价也得到了极大降低。

3、2土地节约优化设计方案

在我国,土地资源一直比较紧张,所以在进行公路线路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的因素。对于郑州至民权郑州境内段公路来说,其优化设计方案在节约土地方面的表现为:首先,适当选择荒地,尽量不占基本农田与耕地;其次,对护坡道的宽度进行压缩处理,对沿线的集水坑加以取消以节约占地面积;最后,将公路管养中心设置在互通立交占地线以内,以尽量避免多占用土地。

4、结语

总之,随着公路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人们对公路建设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线路设计将会逐步凸显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更好地降低公路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公路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这也是未来公路线路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从公路线路优化设计的原则、公路线路优化设计的策略以及具体的公路线路优化设计方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释,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在具体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吴健、高速公路的路线线形优化设计[J]、青海交通科技,2009,20(3):15-17、

[2]王旻、高速公路路线的优化设计[J]、理论研究,2012,10(3):44-45、

[3]谷成刚、公路路线优化设计实例[J]、规划设计,2013,18(2):122-123、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老年人居家护理(精选8篇)
  • 下一篇:医学伦理教育(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