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季度总结模板(精选8篇)

时间: 2023-08-14 栏目:写作范文

季度总结模板篇1

关键词:现浇箱梁;冬季施工;暖棚法

一、概述

东联路公铁立交工程包括:1K5+991、92~K6+245、00新建公铁立交桥位于既有南(关岭)甘(井子)线上行线K7+968、18处,该处位于区间缓和曲线上;南甘线为国家Ⅱ级双线铁路;线路为50kg/m钢轨,混凝土枕线路。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横向全宽24m,共分5个箱梁,梁高2m,桥面横坡由箱梁扭转形成。箱梁顶板厚度25cm,底板厚度28cm,腹板厚度60cm。2K11+022、88~K11+364、53新建公铁立交桥位于沈(阳)大(连)线上行线K4+086、2处,该处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为800m;沈大线为国铁Ⅰ级双线铁路,线路为60kg/m钢轨,混凝土枕线路。该处桥梁工程包括主桥及两个匝道桥工程,主桥桩号A398~A418,西安路匝道桩号JT1~JT14,疏港路匝道KT0~KT10,上部为预应力混凝土及钢-混凝土组合箱梁。

大连冬期漫长,极端最低气温-18、8℃,最冷月平均气温-8、9℃。一般情况下,大连地区从11月中下旬到次年2月中旬为冬季节,冬季施工为90天。根据大连地区气象条件,原则上冬季不安排施工,但由于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受征地拆迁及与铁路、地方政府等各部门协调进度影响,不排除冬季施工的可能。为此,我们编制冬季施工方案,采取多项技术措施,确保冬季施工混凝土质量。

二、冬季施工准备工作

进入冬季之前,设专人负责掌握与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并与当地气象局签定气象信息服务合同,了解降温及寒流动态,负责测温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和统计,掌握工作环境温度和保温温度,并负责各种外加剂正确使用的监督和指导,及早编制《冬期施工技术措施》,对进入冬施的项目及总体部署作统一安排。加强冬季施工管理,对冬季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冬施注意事项,掌握冬施施工技术。

各种保温材料(如苫布、棉垫、草袋、泵管保温套、复合型防冻剂、测量仪、编织袋、燃料等)应提前准备充足。对现场卷扬机、消防器材及其水源管道等本标段施工水源应进行越冬、防冻保护,保证冬季和来年正常使用。根据工程项目技术要求,提前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工作。冬施用草袋、苫布、聚苯泡沫板等易燃易爆施工用品的堆放和使用注意防火,制定明火、用电管理制度并经常进行检查,保证消防水、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栓水源设明显标志。

三、冬季施工方案确定

冬期混凝土生产首选添加复合性防冻剂的方法,必要时辅以材料加热法。混凝土搅拌系统的加热及保温、取暖采用在搅拌站布置1t/h蒸汽锅炉,对拌合水直通一个保温水箱的方法实现,水箱的保温采取岩棉保温。配制冬期施工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搅拌时要合理安排投料顺序,先投入骨料和热水,待搅拌一定时间后,再投入水泥、外加剂,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现浇箱梁构件最薄处仅20 cm厚,其表面系数M=6、4m-1>5m-1,结构自身产生的水化热小,现浇施工支架高,空间大,难以保温,结构极易受冻。因此东联路公铁立交工程采取暖棚法养护,暖棚以脚手管为骨架,侧面用加厚棉帆布做围护,箱梁顶面先覆盖一层塑料布起保温作用,再覆盖帆布和棉被保温,加热源为热水锅炉、暖风锅炉、高频电磁感应加热器。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不宜低于15℃,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模板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养护周期为14天,保证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

四、主要冬季施工措施

1、机械设备

搅拌站。外加剂罐、水箱埋入地下,四周用泡沫板保温,上部盖彩钢板房子,房子内采用火炉进行加热保温,水箱内设电热棒在水温不能满足要求时兑水加热,上水管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混凝土罐车罐体部分套保温罩保温,运输中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得超过5℃/h。搅拌机所有气路管均用空调保温管保温,搅拌楼主机部分用彩钢板围护,使其处于密封环境,用电暖气供暖。

养护加热源。本工程选用多种加热源搭配使用:HDR-D高频电磁感应加热器制热加热水。热水通过管道进入暖风机,由暖风机把热气吹出,在箱室内和箱梁顶面养护使用此热源。高效节能热水锅炉,热水通过70mm螺旋翅片管散热,额定热水出口温度为85℃。螺旋翅片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能强化传热,此热源主要用于梁底养护。燃煤热风锅炉具有升温快,属无压力容器等优点,以空气为介质传热,热风锅炉通过500mm镀锌铁皮风道散热,此热源也主要用于梁底养护。

2、混凝土

浇筑前检查:检查钢筋与波纹管是否正确地按设计图规定的截面位置布置,确认其固定要达到浇筑混凝土不产生移动的程度,特别对钢筋保护层要重点检查;检查箱梁底模上是否掉落有木片、钢筋头等异物;检查模板按规定尺寸制作的是否密贴,并要确保拼装后的模板不产生由于混凝土侧压力而引起变形;检查布设的模板是否涂沫模板油及其他脱模剂;进行箱梁凝土浇筑时对照图纸仔细预埋件的埋设,并在进行第一次浇筑时请设计代表协助检查。

混凝土浇筑采取分层平推法。浇筑顺序:浇筑腹板混凝土0、6m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余下腹板混凝土腹板混凝土浇筑到顶板倒角以下0、3m浇筑顶板混凝土(二次浇筑)(见图1)

3、施工现场

钢筋的负温焊接。冬季在负温条件下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必须在室外焊接,其环境温度必须保证不小于-20℃,风力超过5级时应有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为避免遇冷变脆,用石棉绒保护。

施工机具的防冻。随着天气变化,即将进入冬施阶段,为确保各类机械设备、机动车辆安全正常运行,各单位要做好冬施机械的维护管理工作。对机械入冬前进行认真检查,凡是未采取防冻措施的机械设备要限期采取措施,特别是长期停用的机械,水箱水要放净,电瓶要拆下保管好。各部门要及时注意天气变化,更换冬季使用的油、燃油,对有特殊要求的油料及早作出购买计划。检查检修各机动车放水开关,保证其操作灵活有效,工作完毕排净积水。各类机械设备的水管、气管、水箱、节门、阀门体应于冬施前采取保温防冻措施,需加热启动的机械应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热水源,启动变压器应提前保养检修以备使用,电瓶电解液的比重调配也需入冬前完成。各种液压设备,包括各种机械中含液压制动器、自起升装置等需按照设备维护说明,根据天气情况做好更换液压油的准备。

五、结语

为监测养护效果,通过对箱梁表面温度、梁底暖棚温度、箱室内温度和大气温度进行测量可知如此的养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证明采用暖棚法养护能够有效保证-10℃以内环境下浇筑现浇箱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参考文献:

季度总结模板篇2

关键词: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轨道板采用工厂化预制生产。毛坯板采用先张法生产工艺,每个台座设置27套模具,每条生产线作业周期约24小时。除必要的休整时间外,生产线无间断、循环进行轨道板预制施工。成品板生产线以数控磨床为中心,在毛坯板自然养护不少于28天后(混凝土收缩、徐变基本完成),对承轨面进行打磨加工以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几何高精度要求,其中模具安装及精调、钢筋网片绝缘处理、预应力张拉施工、混凝土施工及养护、脱模、存放及承轨台磨削加工等工序是轨道板预制的重要环节。

2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及配合比

2、1主要原材料

针对传统高性能混凝土多采用超细水泥,其针对其成本高、供应量受限、配制的混凝土耐久性差等问题,特研配出一种采用P、II 52、5水泥为主的高性能混凝土,其主要技术指标参见表。

2、2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按照C55强度等级设计,从混凝土的技术指标、工艺性能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最终得出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米用量)为:水泥 431 Kg:掺合料 48 Kg:中砂 623 Kg:碎石 1209 Kg:外加剂 7、2 Kg:水 134 Kg。

3混凝土生产及浇筑工艺

3、1 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混凝土搅拌采用一台HZS160型搅拌站拌合混凝土,同时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称料误差均以质量计(规定为:水、外加剂、胶凝材料≤±1%;砂、石≤±2%。)搅拌量为每罐3 m3。夏季施工混凝土搅拌时间为120s,气候过于炎热时宜采用低温水或拌合水中加入冰块等措施降温。冬季施工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搅拌时间可延长到150s、并且通过对拌合用水、砂、石加热的方式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3、2混凝土浇筑

布料机接收操作命令后,将会连续、均匀地将混凝土灌注至模具之内,混凝土灌注方向垂直于布料机的行驶方向,同时以每块板为单元开启振动装置,确保每块轨道板混凝土的密实性,每块轨道板的振动时间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塌落度而定,一般控制在120S—180S。

3、3 混凝土表面拉毛处理。混凝土提浆整平结束,待混凝土表面收浆抹面后,混凝土表面的水份有所蒸发即可采用拉毛器进行拉毛。拉毛应该尽量做到一次完成,深度控制在1-2mm,同时在拉毛操作过程中,速度均匀,中间不宜停顿。

4 混凝土温度施工措施

4、1冬季施工保温措施

4、1、1 根据板厂所处地理位置,施工期进入12月份确定为冬季施工阶段。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温度,首先从原材料的保温做起,对原材料仓施加保温棚,并控制好地材的含水量。同时对拌合用水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不应超过60℃,避免热水直接与水泥先接触。对搅拌站的上料仓、搅拌仓、下料口进行封闭处理,以控制温度过多损失。

4、1、2 预制车间做好密闭措施,车间温度控制在15 ℃以上,模具下面的散热管道装置要提前一小时开放,给模具预热,模具温度宜控制在20℃—30℃之间。

4、2 夏季施工降温措施

当车间温度连续数日超过30℃即可确定为夏季施工阶段。首先要及时监控原材料的含水率的变化和原材料温度,并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在搅拌混凝土前和停止混凝土搅拌后,将搅拌机用冷水冲洗干净。每次打板前两小时,将罐内存水全部放光,重新抽取地下水。必要时可购买冰块,将冰块投入拌合水罐中,降低拌合用水的温度。从而控制砼温度在30℃以下。

5混凝土的养护

5、1 混凝土夏季养护

轨道板混凝土在刷毛完毕后,立即采用单块保温保湿膜进行覆盖。夏季混凝土养护时,由于环境温度较高,为了把混凝土板芯温度控制在55℃以内,在张拉台座的两边可安装大功率的排风扇,必要时对整条生产线进行降温处理。混凝土在养护16小时后,强度达到48MPa以上,即可依次去掉养护膜。轨道板脱模后每三块为一个单元停放在临时暂存台上,静停24h后,当轨道板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将轨道板运至毛坯板存放区进行自然养护。由于夏季户外温度较高,湿度不好控制,为达到养护要求,对刚运出来的轨道板用自来水进行淋喷,然后在覆盖养护膜。

5、2混凝土的冬季养护

冬季混凝土养护时的覆盖材料与夏季混凝土养护时相比多了一层土工布,土工布位于塑料薄膜上面,分三层进行覆盖。源于冬季环境温度较低,养护时将轨道板模具下布设热水循环供热的散热片进行养护。同时利用轨道板专用温控系统实施跟踪养护,使模具与轨道板体内混凝土水化热温度相适应。冬季混凝土养护过程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其内容如下;

静停期:轨道板混凝土浇筑完毕至混泥土初凝之前的养护期为静停阶段,时间为2h-3h。静停时间应保持模板温度不低于15℃,为了保证混凝土在16 h的强度指标,经实践总结混凝土温度宜控制在20℃-22℃为最佳。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宜超过20℃,脱模时确保预制车间的门窗关闭,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轨道板混凝土产生裂纹。

轨道板脱模后因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不能按照夏季施工将其直接放在暂存台上进行养护。放置后轨道板表面可用毡布或者土工布将其完全覆盖,防止轨道板表面因温差引起裂缝。当轨道板表面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差不大于15℃时,方可撤掉覆盖物将轨道板运出厂房存放。

参考文献

[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57号、

季度总结模板篇3

一、关于先张板梁预制

1999、12~2002、6,本人任杭州绕城北线高速公路第10合同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科科长,工程竣工获得高分优良,在全线16个合同中列总分桥梁第一,路基第二的好成绩;该工程两大重点是路基软基处理和桥梁的先张空心板梁的预制工作。预应力空心板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施工方便、吊运安全、自重较轻及稳定性突出等特点,因此是在我国中小桥梁工程中被大量采用的结构构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技术含量低,原材料容易获得,所需设备要求不高,因此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种种质量通病。省道205线长汀境内段A标位于长汀县馆前镇境内,桩号为0K+000~8K+650,上述提到的两座桥分别为馆前一号和二号桥,桩号分别为6K+840和7K+930,两座桥均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桥,跨径均为20m。2007年在预应力空心板的施工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出现过常见的质量通病,文中将常见质量通病分为芯模引起的缺陷、裂缝、反拱以及外观问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混凝土浇筑时芯模造成的缺陷。先张法预制施工时,空心板内模通常都采用空气胶囊芯模,胶囊芯模很容易移动和变形。如胶囊芯模上浮,使顶板厚度变薄;胶囊漏气,造成孔道不标准,容易引起板梁断面尺寸的偏差,进而影响梁的抗弯刚度。在预制馆前一号桥第一片梁时,胶囊有一点漏气,造成孔道不够标准,后经下述防治方法处理,预制其余梁片时断面尺寸都控制得很好。2、裂缝。空心板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根据裂缝出现位置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板面横向裂缝。(2)下底板纵向裂纹。(3)板底支点处的铁件周围裂缝。(4)锚栓孔处裂缝。3、预应力空心板的反拱。(1)反拱的大小与预应力筋的张拉值有关。(2)与预应力筋的偏心程度有关。(3)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4)与预应力筋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4、外观质量问题。(1)蜂窝。(2)露筋(3)麻面。(4)缝隙和夹层。

二、关于后张预应力箱梁

2002、6、~2004、5杭徽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第4合同大桥技术负责人兼桥梁工区副主任,工程被评为优良;此工程大桥上部采用25米预应力后张简支箱梁,下部为墩、台身桩基础。本人综观大局,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提出合理建议,为节约箱梁的预制时间,在预制场内地坪上先整体绑扎钢筋,在浇筑时可整体安装,大大缩短浇筑时间,使整个预制工作为流水作业。1、“后张预应力箱梁结构工法”的构成。根据目前国内施工工艺及技术水平,该法由四部分构成:(1)模板成型,(2)结构钢筋绑扎及预应力孔道布置,(3)混凝土的浇筑;(4)预应力的施加,

三、关于质量检查方面

台缙高速公路第8合同桥梁二工区质检负责人,工程被评为优良;一般规定

(1)、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按本标准附录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2)单位工程

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3)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4)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应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100分制进行、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设项目评分值、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设项目逐级评定、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按附录J中"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评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建设单位根据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程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等级进行审定、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可依据本标准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定、

四、老路改建,地下管线多,有雨水管,排污管,综合管线等。宁波市甬金高速公路明州连接线一级公路第6合同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兼项目副经理,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主要为老路改建。1、冬季施工。根据施工总体计划安排尽可能避开冬季施工,冬季施工项目主要是梁板预制,安装和防护工程的施工。我们严格按照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冬季施工要求施工,预先做好冬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提前到地气象部门了解天气变化情况,确保冬季施工的进度和质量。2、夏、雨季施工。因雷雨、阵雨、暴雨、台风、高温,日长夜短为夏季气候特点,首先做好防雨、防台、防暑降温和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收听、记录天气预报情况,并将天气预报情况形式抄在食堂黑板上,使天气情况人人了解。但夏季天气多变,必须密切注意,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内容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采取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施工时间),加强砼养护力量,使夏季气候对施工的影响最小,同时加强雷雨、台风前安全保护工作,以保护夏季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程所处的地理条件,在总进度计划安排时,已考虑了雨季对工程施工影响,对不可回避的雨季施工项目切实做好如下防雨和山洪暴雨工作。(1)在雨季来临前,做好全线及便道的疏通排水工作,保证排水顺畅,无积水现象。(2)抓好各种原材料的贮备工作,保证雨期施工材料的正常供应。(3)修建拌和站工作棚,保证雨天照常施工。(4)路基填筑施工,做到填料随到随平整随碾压,其每层按要求设置2-4%横坡,以利排水,表面小坑洼及时补平,使填层面无积水现象。(5)挡墙护坡施工,应加快施工速度,随路基土石方施工而紧跟,确保路基安全。3、农忙季节,在施工计划上有足够考虑,哪些工作在农忙前完工,哪些工作安排在农忙后做,使农忙季节不影响工程施工;同时我们将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其他措施,确保关键线路的项目工序,使施工人员不离岗,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季度总结模板篇4

(1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杭州310020;2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310024;3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浙江余杭311100;4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余杭311100)

摘要:为提高烟粉虱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黄板诱集法连续4 年(2009—2012 年)对设施大棚内蔬菜作物上烟粉虱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受种群内因和气候外因的协同作用上下波动,全年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分为夏季高峰期(7—8 月)与秋季高峰期(9—10 月)。年度间种群数量存在较大差异,2009 年和2010 年为烟粉虱的重发年,2011 年和2012 年烟粉虱的为害较轻。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烟粉虱的发生量不同,黄瓜上最大,茄子、番茄上其次,辣椒上最少,表明杭州地区烟粉虱对设施蔬菜的趋性为黄瓜>茄子、番茄>辣椒。选择不同时期虫口基数、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光照等)作为预测因子,共筛选出了29 个因子(19 个气象因子、10 个前期虫口密度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使用逐步回归法组建了不同设施蔬菜上烟粉虱高峰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其中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素为种群基数和气温。

关键词 :烟粉虱;黄板;诱集效应:模型测报

中图分类号:S436、3,S431、19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762

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生态控制为主的蔬菜病虫害IPM关键技术研究”(20130432B03);杭州市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z1-3)。

第一作者简介:洪文英,女,1967 年出生,浙江杭州人,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通信地址: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杭海路434-1 号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Tel:0571-86781354,E-mail:hongwy@hz、cn。

收稿日期:2014-08-01,修回日期:2014-09-26。

0 引言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属同翅目粉虱科,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均有分布。烟粉虱作为多食性害虫,寄主种类繁多,危害范围较广,主要为害棉花、大豆、蔬菜、花卉及园林植物等。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汁液、分泌蜜露危害,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等,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1]。烟粉虱生物型较多,浙江省发生的烟粉虱主要为外来入侵生物B型、Q型的混合种群,其中B型烟粉虱存活力强、产卵量大,为害最为严重[2]。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烟粉虱在杭州市设施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上大面积发生,世代重叠,危害连年加重,农民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使得虫体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农残超标风险增加,成为杭州市设施栽培蔬菜安全生产的一大障碍。因此,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烟粉虱的危害,已成为农业安全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于烟粉虱的控制技术多年来主要依靠化学防治,随着其种群抗药性的不断增加,害虫为害程度不断升级,单纯的化学防治已失去了良好的效果[3-5]。因此,对烟粉虱发生进行监测预警,通过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种群消长规律和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研发其可持续防控技术,实现适期防治和区域性综合治理,抑制烟粉虱扩散与蔓延,已成为当前国内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6-8]。黄板诱杀技术作为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在害虫的预测预报中也成为常规的技术手段。目前关于黄板诱杀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诱控效果和田间防治中的应用技术[9-12],结合田间基数调查进行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往的报道中关于其模型测报技术的研究多是通过单一性地分析与种群基数、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未进一步结合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通过系统监测不同寄主作物上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变化,借助统计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分析各影响因子,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早期监测预报还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在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采用黄板诱集烟粉虱进行持续监测,以不同时期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光照等)及虫口基数作为预测因子,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其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对比分析区域性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种群周年消长规律,探索其预测预报技术及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应用差异,为生产中烟粉虱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09—2012 年在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乔司试验基地进行。栽培条件为四连栋大棚,全年种植蔬菜茄子-黄瓜-番茄-辣椒,每栋大棚种植1 种蔬菜作物,试验种植茄子品种为‘杭茄一号’,黄瓜品种为‘津优1 号’,番茄品种为‘903’,辣椒品种为‘杭椒1 号’(‘鸡爪’ב吉林’),行距为50 cm,种植面积均为240 m2。于每年10月播种,2月移栽定植;下半年7月播种,8月底移栽定植。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

黄板由河南省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经剪切,规格为7 cm×10、5 cm。

1、2 试验方法

1、2、1 黄板监测烟粉虱种群数量2009—2012 年每年5月份安插黄板,在各大棚蔬菜区域每6 m×5 m安插一块黄板,黄板下缘距地面约80~100 cm,平行跳跃法排列。调查时间为每年5—10 月,每隔7 天调查一次,记载黄板上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并更换新的黄板。1、2、2 烟粉虱发生预测模型的建立利用2009—2012年设施栽培蔬菜上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监测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田间调查情况,运用烟粉虱种群的时序连续性和数量波动性等变化规律,分析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相关因素,筛选种群与气象等相关因子进行拟合[13-14],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设施栽培蔬菜上烟粉虱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总体种群消长规律

2009—2012 年5—10 月不同寄主作物上烟粉虱数量黄板监测诱集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各年度间诱集到的烟粉虱种群数量差异较大:2009 年单卡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为8490 头,2010 年诱集到的烟粉虱为5657 头,降低33、4%,2011 年单卡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仅为2009 年的36、2%(3076 头),2012 年黄板诱集烟粉虱数量与2011 年较为接近,为3409 头。说明2009—2010 年为设施蔬菜烟粉虱的重发年,2011—2012 年烟粉虱在设施蔬菜上危害较轻;各年度间烟粉虱发生情况与种群内因、气候外因等相关,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不同的设施寄主作物上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不同。从单年来看,2009、2010 及2012 年这3 年设施栽培的黄瓜上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最多;从总体来看,这4 年黄瓜上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也明显高于其他3 种蔬菜作物,为5945头,番茄与茄子上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数量相近,分别为4980 和5007 头,辣椒上烟粉虱数量最少,为4699 头;不同寄主作物上烟粉虱成虫诱集密度大小依次为:黄瓜>茄子、番茄>辣椒;黄瓜与辣椒上的烟粉虱成虫诱集量差异显著,其他寄主作物间差异均不显著。烟粉虱对颜色、挥发物质等因素的反应影响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不同寄主作物烟粉虱数量差异较大。

2、2 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黄板诱集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

2、2、1 设施茄子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2009—2012年在设施茄子上黄板诱集烟粉虱种群监测系统结果见图2。年度间烟粉虱种群动态变化差异较大,发生高峰期各不相同。2009 年设施茄子上烟粉虱自6 月下旬起,随着温度升高,烟粉虱种群数量迅速上涨,7 月中旬出现第1 个发生高峰,进入8 月后烟粉虱数量有所回落,出现一个相对低谷,但进入10 月后种群数量回升,出现第2 个发生高峰,呈明显双峰型曲线变化。2010年设施茄子上烟粉虱种群数量在7 月上升极为缓慢,8月上旬小幅下降后直至8 月下旬才出现第一个高峰,随后烟粉虱种群数量持续下降,10 月上旬出现第2 个发生高峰,这与当年7 月温度偏低、空气湿度偏高有关,该月平均温度仅为28、8℃,为4 年中最低,相对湿度为77、1%,为4 年中最高。2011 年7 月上旬、8 月中旬、9月中旬、10 月上旬出现连续小高峰。2012 年7 月上旬起烟粉虱种群数量上升,7 月下旬至8 月中旬出现连续2 个高峰,而后降低,10月中旬出现回升。

烟粉虱高峰期发生量差异较大。2009 年夏季峰期诱集量975 头,占全年诱虫总量的44、8%,秋季峰期诱集量1096 头,占全年诱虫总量的50、4%。2010 年夏季、秋季峰期诱集量分别为447、801 头,各占全年诱虫总量的33、38%和59、82%。2011 年夏季、秋季峰期诱集量相近,分别为316、357 头。2012 年夏季诱集量为524 头,远远高于秋季诱集量207 头,这可能是与2012年9—10 月平均气温较低有关。

2、2、2 设施黄瓜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设施黄瓜上2009—2012 年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如图3 所示。2009 年7 月起烟粉虱种群数量上升,7 月中旬出现第1 个高峰期后烟粉虱种群数量渐渐回落,9 月中旬其数量又开始回升,10 月上旬出现第2 个发生高峰,这与设施茄子上2009 年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一致;其中夏季峰期诱集量为1077 头,秋季峰期诱集量为1369 头,均高于设施茄子上烟粉虱的种群数量。2010 年7 月设施黄瓜上烟粉虱种群数量较低,8 月中旬起大幅上升,9 月中旬出现最高峰,这可能是当年7 月平均气温偏低、湿度偏高,8 月平均气温偏高、湿度偏低所致,8 月更利于烟粉虱的快速繁殖;夏季与秋季峰期诱集量分别为422、1199 头。2011 年夏季烟粉虱在黄瓜上种群数量上升缓慢,9 月中旬出现高峰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夏季、秋季峰期诱集量分别为298、413头,明显低于前2 年峰期诱集量,这可能与当年降雨量较多、光照时间较短有关。2012 年夏季烟粉虱种群数量分别于7 月下旬、8 月中旬出现2 个小高峰,而后经过一段平缓期,10 月上旬再次发生高峰,夏季峰期诱集量504 头,高于秋季峰期诱集量371 头。

2、2、3 设施番茄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从2009—2012 年设施番茄上黄板诱集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图4)可看出,在设施番茄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与设施茄子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总体相近,但具体高峰期时间、诱集量仍存在一定差异。2009 年设施番茄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变化,分别于7月下旬和10 月中旬出现高峰,与设施茄子上烟粉虱发生高峰期相比,均推迟10 天左右,夏季、秋季峰期诱集量分别为843、1040 头,数量相近。2010 年由于当年7月气温、湿度等天气原因,夏季烟粉虱发生高峰出现于8 月下旬,秋季高峰为9 月上旬,峰期诱集量分别为406、951 头。2011 年7 月上旬、8 月中旬、9 月中旬、10月上旬出现连续小高峰,与设施茄子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一致,夏季、秋季峰期诱集量分别为332、383头,数量也相近。2012 年设施番茄上高峰期分别为7月下旬和10 月上旬,与同年设施茄子上相比提前约10天,秋季峰期诱集量明显高于茄子同期诱集量。

2、2、4 设施辣椒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从图5 设施辣椒上黄板诱集到的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可看出年度间差异较大。从设施辣椒上烟粉虱高峰期来看,2009 年于7 月上旬、10 月中旬出现高峰,2010 年于9 月上旬出现高峰,2011 年7 月上旬、9 月中旬、10 月中旬持续高峰,2012 年于7 月下旬、8 月中旬相近的两个小高峰后10 月上旬再次出现高峰。从设施辣椒上烟粉虱峰期诱集量来看,2011、2012 夏季、秋季峰期诱集量较为接近,而2009年和2010年秋季诱集量明显高于夏季峰期诱集量,且2009、2010 年总体诱集量也显著高于2011、2012年。

2、3 烟粉虱在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预测模型的建立

2、3、1 烟粉虱在设施茄子上发生期、发生量预测 通过对2009—2012 年烟粉虱在设施茄子上黄板的诱集量统计分析,以设施茄子上烟粉虱夏季高峰(7—8 月)发生期Y1、秋季高峰(9—10 月)发生期Y2、夏季峰期发生量Y3和秋季峰期发生量Y4为预报对象,初选前期虫口基数和相关性较大的气象因子(当年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雨量、光照时间)等30 多个指标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预测预报模型。结果(表1~2)表明,设施茄子上烟粉虱夏、秋季高峰发生期、发生量与前期虫口基数及气温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共筛选出9 个因子入选预测模型,烟粉虱夏、秋季高峰发生期预测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前期气象因素为主要预测因子,而高峰期发生量预测模型除前期气象因素外,前期虫口密度也是重要的预测因子;气象因素是烟粉虱在设施茄子上高峰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的共同预测因子,但每个预测模型各自入选的气象因子并不相同,如夏季高峰发生期Y1主要与5 月平均相对湿度成正相关,秋季发生期Y2除与5 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关外,还与6 月平均气温、6月平均蒸发量有关;夏季高峰发生量Y3除气象因素外,与当年6 月下旬虫量及6 月旬平均虫量均呈正相关,秋季高峰发生量Y4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当年6 月平均光照时间,7 月旬平均虫量也入选预测因子。

2、3、2 烟粉虱在设施黄瓜上发生期、发生量预测 根据2009—2012 年烟粉虱在设施黄瓜上黄板的诱集量统计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建立设施黄瓜上烟粉虱夏季高峰(7—8 月)发生期、秋季高峰(9—10 月)发生期、夏季峰期发生量和秋季峰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表3~4),共筛选出10 个预测因子。设施黄瓜上烟粉虱夏季高峰发生期与6 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5 月平均光照时间呈正相关;秋季高峰发生期则主要与7 月平均光照时间呈正相关;夏季峰期发生量除与6 月平均蒸发量密切相关外,与黄瓜上6 月中旬烟粉虱虫量也相关;设施黄瓜上烟粉虱6 月、8 月旬平均虫量和7 月最高气温平均值均为秋季峰期发生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

2、3、3 烟粉虱在设施番茄上发生期、发生量预测 根据2009—2012 年烟粉虱在设施番茄上黄板的诱集量统计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建立烟粉虱在设施番茄上夏季高峰(7—8 月)发生期、秋季高峰(9—10 月)发生期、夏季峰期发生量和秋季峰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表5~6),共筛选出8 个预测因子。设施番茄上烟粉虱夏季高峰发生期与4 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秋季高峰发生期则主要与7 月平均光照时间、8 月平均气温有关;夏季峰期发生量除前期气象因素外,主要与番茄上6 月上旬烟粉虱虫量相关;设施番茄上烟粉虱6 月旬平均虫量与秋季峰期发生量密切相关。

2、3、4 烟粉虱在设施辣椒上发生期、发生量预测 根据2009—2012 年烟粉虱在设施辣椒上黄板的诱集量统计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建立烟粉虱在设施辣椒上夏季高峰(7—8 月)发生期、秋季高峰(9—10 月)发生期、夏季峰期发生量和秋季峰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表7~8),共筛选出9 个预测因子。设施辣椒上烟粉虱夏季高峰发生期与4 月平均光照时间、5 月平均蒸发量、6 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素均相关;秋季高峰发生期则主要与6 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而与5 月平均光照时间呈负相关;夏季峰期发生量除6 月平均气温为主要影响因子外,还与辣椒上6 月上旬烟粉虱虫量相关;秋季峰期发生量则主要与6 月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辣椒上5 月旬平均虫量也入选为预测因子。

3 讨论

3、1 年度间烟粉虱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对2009—2012 年杭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上烟粉虱种群动态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烟粉虱种群数量受种群内因和气候外因的协同作用上下波动,全年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分为夏季高峰期(7—8 月)与秋季高峰期(9—10 月),总体上,设施栽培菜地内烟粉虱周年发生,进入7 月后,随着温度逐步上升,烟粉虱数量逐渐增多,8 月设施大棚内的高温抑制烟粉虱的繁殖,同时试验基地的蔬菜大棚大部分处于换茬时期,田间食料不足,使种群数量有所回落。9 月下旬后再次进入适温期,其种群数量又回升成峰,并对秋季蔬菜产生严重危害。(2)2009—2010 年为设施蔬菜烟粉虱的重发年,2011—2012 年烟粉虱发生危害较轻;各年度间烟粉虱发生情况与种群内因、气候外因等相关,年度间危害程度差异明显。

3、2 烟粉虱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趋性差异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其嗜好寄主主要集中在茄科、葫芦科和豆科,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也为害重[15]。本研究通过在杭州地区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采用黄板诱集烟粉虱进行多年连续监测,发现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烟粉虱的发生量存在一定差异;从发生量来看,黄瓜上最大,茄子、番茄其次,辣椒上最少,表明杭州地区烟粉虱对设施蔬菜的选择偏向性为: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这与沈斌斌等[16]露地大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3 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烟粉虱种群模型测报

本研究以不同时期虫口基数、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光照等)作为预测因子,使用逐步回归法开展不同设施蔬菜上烟粉虱高峰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研究,共筛选出了29个因子(19个气象因子、10个前期虫口密度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其中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素为种群基数和气温,发生期与前期天气因素密切相关,而发生量除天气因素外,还与前期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范围广,由于短距离迁飞能力强,不同季节各植物间存在迁移为害的现象,因此明确烟粉虱在不同嗜性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差异并进行预测预报,是对其进行农业防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蔬菜生产中,通过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适应性变化趋势分析,调整防治策略,合理布局作物,避免烟粉虱嗜性寄主的间作或轮作,使烟粉虱食料环境恶化,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烟粉虱的危害[17-18]。本研究利用黄板诱集结果监测烟粉虱在不同设施蔬菜上田间种群数量消长动态,明确了烟粉虱对各寄主植物的偏好性,并借助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了不同设施蔬菜上烟粉虱高峰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对生产中科学有效地进行烟粉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树生,张友军,罗晨,等、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9-128、

[2] 张纯胄,吴永汉,董国堃、浙南地区B型烟粉虱发生新态势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9):22-23、

[3] Qiu B L, De Barro P J, He Y R, et al、 Suitability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stars for the parasitization by Encarsia bimaculata and Eretmocerus sp、nr、 furuhashii(Hymenoptera:Aphelinidae) on glabrous and hirsute host plants[J]、 Biocontrol sci Tech,2007,17(8):823-839、

[4] Alon M, Alon F, Nauen R, et al、 Organophosphates’resistance in the B- biotype of Bemisia tabaci(Hemiptera: Aleyrodidae) is associated with a point mutation in an ace1- type acetylcholinesterase and overexpression of carboxylesterase [J]、Insect Biochem Mol Biol,2008,38(10):940-949、

[5] Nauen R, Bielza P, Denholm I, et al、 Ag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resistance to a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in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J]、 Pest Manag Sci,2008,64(11):1106-1110、

[6] 何玉仙,翁启勇,黄建,等、烟粉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578-1582、

[7] 徐彩霞,吴建辉,任顺祥,等、B 型烟粉虱在四种葫芦科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和繁殖[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5):1099-1103、

[8] 徐婧,王文丽,刘树生、Q 型烟粉虱在浙江局部地区大量发生危害[J]、植物保护,2006,32(4):121、

[9] Chu D, Jiang T, Liu G X, et al、 Biotyp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Bemisia tabaci(Hemiptera: Aleyrodidae )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markers[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07,36(5):1290-1295、

[10] Delatte H, Reynaud B, Granier M、 A new silverleaf- inducing biotype Ms of Bemisia tabaci(Homoptera: Aleyrodidae) indigenous to the islands of the south- west Indian ocean[J]、 Bull Electrochem Res,2005,95(1):29-35、

[11] 臧连生,刘树生,刘银泉,等、浙江B型与一非B型(China-ZHJ-1)烟粉虱形态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J]、昆虫学报,2005,48(5):742-748、

[12] 褚栋,张友军,丛斌,等、云南Q型烟粉虱种群的鉴定[J]、昆虫知识,2005,42(1):54-56、

[13] 董兆克,戈峰、昆虫种群数据分析及在SPSS软件上的实现[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4):1163-1169、

[14] 戈峰、昆虫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4-212、、

[15] 周福才,黄振,王勇,等、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主选择性[J]、生态学报,2008,28(8):3825-3831、

[16] 沈斌斌,任顺祥、烟粉虱对几种常见蔬菜寄主的取食选择性[J]、华东昆虫学报,2006,15(2):135-136、

季度总结模板篇5

关键词:防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

热工计算 冬季施工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in Winter in Techology Analysis

LiuQuanSheng

(Tianjin (group) Co, LTD ,Tianjin 30045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winter, 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thermal calculation, argument the necessity and reliability of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n winter 、Key words:Anti-freeze measures mass concrete

thermal calculation construction in winter

一、引言

混凝土冬季施工要采取措施防止冻害,根据混凝土工程的不同阶段,混凝土受冻可分为新鲜混凝土受冻、混凝土的早期受冻和已硬化的混凝土冻害三种情况。三种病害都有其各自特点,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的正常使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冻害的发生,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的抗冻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降至0℃前,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具体规定为: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为其设计强度的40%,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其设计强度的50%。

三、混凝土冬季病害

随着国内土建行业的迅速发展与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应用,混凝土由于具有很多的优点在目前的工程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块体,措施不利时,顶面可能早期受冻,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下面的受冻混凝土处理不彻底,也能形成受冻夹层。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严重损害。

四、混凝土的防冻措施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意到其中掺合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性能的影响,采用425号水泥。

2、骨料。粗细骨料放置于防风、防雨的棚内,保证骨料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物质。粗细骨料拌合前置于暖棚内,暖棚内温度不低于5℃。

3、外加剂。在冬期施工期间,选用具有防冻性能复合减水剂,其各项品质指标均应满足《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严禁使用含氯盐类防冻剂,严禁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自行将减水剂与防冻剂混合使用。

(二)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

冬期施工期间,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冬期施工配合比,可采取适当降低混凝土水胶比;掺加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掺合料(如适当降低粉煤灰,增加矿粉掺量),使用复合型防冻减水剂等技术措施。

(三)混凝土浇筑

1、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混凝土施工。

2、浇筑前,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圬垢。

3、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埋件)进行防寒保温。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4、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并尽量缩短每层浇注的分段长度,减小混凝土的散热面。

四、保温方法及养护

(1)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立即进行防寒保温,防寒保温措施分为蓄热法和外部热源加热法。当室外最低气温高于-15℃时,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不大于15m-1的工程应优先采用蓄热法进行养护,但应保证混凝土结构小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本工程采用蓄热法保温)。

(2)采用蓄热法时,对模板用保温材料包裹,顶面用保温材料覆盖,同时对结构的边棱角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采取防风措施。

(3)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且高于5MPa后方可拆除模板,浸水冻融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

(4)安排专人对结构物进行温度测量,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温度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且混凝土与环境温之间的温差不大于15℃后,方可拆除模板。

(5)拆除模板时,一边拆除模板一边(内用塑料布外用棉被)对拆除部分包裹,包裹时间自拆除模板时计不得小于21天。

(6)冬期施工不得直接洒水养护,宜喷涂养护剂或采取保湿增湿措施。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常规的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具体实施过程,论述混凝土的冻害、抗冻要求以及防冻措施。并结合热工计算分析理论,论述混凝土运输和拌和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方法,并提出了几点混凝土冬季施工及养护需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其他相类似的工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汝玉敏,盛焱,刘桢、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及其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吴均平、高架现浇连续箱梁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J]、工程质量,2004、1

[3]杨民、混凝土冬季施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建筑与工程,2007

季度总结模板篇6

【关键词】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

前言

混凝土结构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结构工程实施全方面、全过程的有效的质量控制。文章结合连云港名豪天台苑工程,详细论述了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程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朝阳西路南侧,盐河南路西侧。场地原为厂区,现为空地。地面高程为3、65~4、00m之间,平均值为3、85m,地下水位在1、00m左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69355m2。工程为框架结构,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高程)4、95m,室内外高差0、45m。屋面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本工程附车库地下室,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础形式1#、2#、4#、5#采用地梁+底板+桩基,3#采用地梁+桩基,框架结构。结构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其余主要采用C30,构造柱采用C30,过梁采用C20砼,地下室±0、00以下采用P6抗渗混凝土,钢筋主要使用二级钢筋。

1 模板工程

1、1 施工顺序

技术交底模板设计翻样、放样模板材料及支撑系统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的选择模板制作模板编序、堆放模板安装按图纸尺寸、轴线、标高等进行质量检查复核检查支撑系统是否牢固符合要求交下道工序模板拆除模板清理保养堆放保管。

1、2 模板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的重要工具。采用先进的模板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及实现文明施工,意义重大。模板设计一般包括选型、选材、结构计算、绘制模板施工图及说明。设计时既要考虑模板的承载能力,也应保证模板的刚度,必要时还应该考虑模板的稳定性。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定,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经济适用,省材料,损耗少,成本适宜,能周转次数多,拆装方便且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1、3 模板施工

1、3、1 梁、板模板

支模排架采用Φ48×3、5钢管(扣件连接),楼板排架立杆间距原则上为900mm×1000mm。梁、板底搁栅采用50×100木楞,间距@300。楼板排架间水平拉杆一般情况下离地200mm处设一道,往上纵横隔1800mm左右设置一道。梁底立柱纵向排架间距为0、7m,侧模板立档间距选用0、30m。

1、3、2 墙、柱模板

柱根部不得使用砼“方盘”,而采用“井”字型,“T”型钢筋限位,限位筋直筋≥12mm。柱筋验收完毕后将模板初步就位,用撬棍按照柱位置校正模位置,并用线锤吊直。所有超过400×400mm的柱及梁高超过800mm梁均安装拉结螺栓。

1、4 支模质量要求

所有墙、柱、梁、板均由翻样绘出模板排列图和排架支撑图,经项目工程师审核后交班组施工,特殊部位应增作细部构造大样图。当梁跨度≥4m时,底模应起拱1/1000~3/1000。模板使用前,对变形、翘曲超出规范的应即时退出现场,不予使用,模板拆除下来,应将砼残渣、垃圾清理干净,重新刷隔离剂。在墙板、柱模板底部均考虑留垃圾清理孔,以便将垃圾冲洗排出,浇灌前再封闭。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由专业人员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扣件螺栓、拉结螺栓进行全面检查,所有楼板内的孔洞模必须安装正确,并作加固处理,防止砼浇筑时冲动,振跑或砼的浮力而浮动。

1、5 模板拆除

1、5、1 柱、梁、板模板的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即可拆除,但应符和设计要求,应轻拆轻放,拆除后必须整理归堆,确保文明施工。模板的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R>1、2MPa(夏季在终凝后一天,冬季在终凝后二天)。

2)梁底板:跨度L<8m时,R≥75%(夏季约7天);

跨度L≥8m时,R=100%。

3)楼板: 跨度L≤2m时,R≥50%;

跨度2<L≤8m时,R≥75%;

4)楼板支撑约在7天后,梁支撑在14天后,悬臂梁或板在20天后拆除。

5)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1、5、2 平台模的拆除

平台模的拆除,后应按编号逐一归堆,便于下层施工,提高施工进度,阳台上底模拆除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后方可拆除,为防止荷载及外力影响,拆除后阳台处底部必须加设4~6根临时顶撑,确保工程质量。

2 钢筋工程

2、1 钢筋绑扎搭接施工

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之规定要求进行,严格按有关钢筋连接规范执行, 施工前由钢筋翻样向钢筋班组仔细全面交底。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绑扎铁丝注意变换方向,即应按“八”字型,每个绑扎接头用三道双股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暗柱钢筋应全点扎牢。

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季度总结模板篇7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我们选取2009—2011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有风险投资支持、风险投资的锁定期在2012年12月31曰前结束,并在锁定期结束后发生了牵头风险投资(LeadVentureCapital)减持,且能准确地获取减持时间和市值的非金融行业IPO公司作为样本。之所以只考察牵头风险投资的减持,主要是因为牵头风险投资持股比例最高,从而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最有影响力。需能准确地获取减持时间和规模的原因在于需要根据减持时间确定盈余管理季度并考察减持市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样本选取过程、行业分布、减持时间分布、解锁事件和减持事件的季度分布见表1。其中,风险投资数据根据CV-source数据库和招股说明书核对后确定,牵头风险投资减持的比例、时间来自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并将数据和wind数据库相核对。从表1的PanelA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1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IPO的公司中,获得领头风险投资支持的共有310家,其中47家的牵头风险投资的股权在样本期间内未解锁,再扣除无法准确获得领头风险投资减持时间或市值的165家数据不全公司,最终得到发生减持的98家公司样本,占所有解锁公司的比例为37、26%(98/263)。表1的PanelB是对98家样本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由表可知,样本公司最多集中在机械设备(C7)行业,达到24、49%,其次是信息技术(G)行业和金属非金属(C6)行业,都为13、27%,再次是电子行业(C5),为11、22%,这是因为风险投资更多地向髙科技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Panel、C则统计了风险投资解锁距首次减持的时间间隔,从表中可以看出,50%的减持发生在解锁后的1个月内,可见,我国市场上的风险投资倾向于在解锁期后迅速减持,表现出机会主义。同时PanelD显示了牵头风险投资减持事件的季度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期IPO公司数量越多,解锁的公司也越多,我们统计了每季度的解锁公司数量,加总后共得到640个解锁季度,其中有205个受到定期报告影响的减持事件。

(二)研究模型

本文构建模型(1)和模型(2)以验证假设1。DA=ao+aiSelling(transaction)+a2Size+a3Leverage+a4ROA+asGrowth+a6Age+?rVCage+a8CR1+a9Ex_Selling+a10DA_i+anIndustry+e (1)被解释变量DA为季度操控性应计,选择季度操控性应计的理由如下,根据EricksonandWang(1999〉和ParkandPark(2004),股权减持行为是一个连续行为,如中比基金减持海源机械,在2012年第一、二、三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持,因此如果选择年度数据通常无法准确衡量出为配合减持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故采用季度盈余管理能够更好地捕捉该现象。计算可操纵应计利润的方法有很多种,Bartov、GulandTsui(2000)通过对应计利润法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后,认为分行业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能够更好地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因此,本文也采用该种方法来计算可操控应计利润DA。

季度总结模板篇8

关键词:风环境;陶板通风式立面;数值模拟;FLU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陶板通风式立面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作用方面取决于空气腔内部的通风能力,而驱动空气腔内部空气流动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通风。空气腔内部通风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室外风的驱动,由空气腔入口和出口间的温度梯度所产生的浮力驱动则是额外附加的动力来源[1]。。Ciampi等人的研究表明提高通风式立面的空气腔内部通风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室外空气温度[2]。同时很多文献的研究也证明了空气腔内的空气流动会使通风式立面对建筑具有冷却作用[3-4]。在夏季,通风式立面所节约的能源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显著增加,采用通风式立面的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3]。

2沈阳某住宅小区风环境分布模拟研究

2、1 计算模型

本文选取沈阳地区一个住宅小区作为模拟研究对象,该小区共有33栋单体建筑,为简便计算,本文对本次模拟的模型做如下简化:忽略小区地形高差,假设小区中所有建筑处于同一水平面;忽略小区中高大树木、绿色植被对风的影响;忽略建筑物阳台等小尺寸造型对风的影响。

2、2夏季小区风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沈阳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SW,室外平均风速为2、6m/s[5]。风速最高的区域出现在小区西侧,最大风速达到了4、8m/s,平均风速也在4m/s。受小区内部建筑物朝向位置及主导风向的影响,建筑物之间的南北向通道风速多在3m/s,东西向通道的风速低于1m/s甚至接近于0。位于小区东北角的别墅区整体处于风滞留的区域,不利于空气的流通。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小区西南角的建筑南侧有小的风涡,在小区内部存在多个小的风涡,而在小区的东北区域存在着大面积的风涡,一直往东北方向延伸,其长度达到了500m。根据以上分析,夏季大部分小区建筑单体的南侧立面及西侧立面均有较大的室外风速,有利于外墙干挂陶板双层表皮通风式立面在该小区的建筑物上的应用。

2、3 冬季小区风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沈阳地区冬季主导风向为NNE,室外平均风速为2、6m/s[5]。风速最高的区域出现在小区西侧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处,最大风速达到了5m/s,平均风速也在4m/s。受小区内部建筑物朝向位置及主导风向的共同影响,建筑物之间的东西向通道风速多在3m/s,南北向通道的风速多在1、5m/s以下甚至接近于0。整个小区内部没有出现气流滞留的区域,空气的流通较顺畅,只有在小区东南角前排建筑的南侧出现了小的气流涡旋。根据以上分析,冬季大部分小区建筑单体的南侧立面及东侧立面均有较大的室外风速,有利于外墙干挂陶板双层表皮通风式立面在该小区的建筑物上的应用。

3陶板双层表皮通风式立面的模拟研究

3、1空气腔厚度50mm时气流速度及温度分布分析

本文研究所关注的对象为陶板面板、通风空气腔和建筑外墙。夏季通过太阳辐射作用使得陶板面板的温度升高到了308K(35ºC),室外空气温度则为303K(30ºC)。通过以上设定和空气腔中的传热过程和空气流动过程,便可计算出建筑外墙的温度。

室外空气速度为1m/s、2、6m/s、4m/s时,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腔内的气流速度也在逐渐增加,位于空气腔底部的气流速度最小,位于空气腔顶部出口处的气流速度最大,分别达到了2、5m/s、6m/s、10m/s。由于气流涡旋的抽吸作用,不断的把空气腔内部的气流抽吸出来,从而也对气流的流动形成了加速。比较三种室外风速情况下空气腔内部气流速度的曲线,空气腔内的气流速度整体趋于增加,在整个空气腔的高度范围内,气流速度一直处于加速状态,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流的加速趋于平缓。

室外空气速度1m/s、2、6m/s、4m/s时空气腔底部的气流流动处于紊乱状态,产生的气流涡旋占据了整个空气腔的厚度,气流流动不顺畅。室外空气速度越大,空气腔底部的气流涡旋越多。室外空气速度1m/s时距地面高度1、5m处气流涡旋不再占据整个空气腔的厚度,气流流动开始变得顺畅,而在空气速度为2、6m/s、4m/s时,距地高度1、5米处的气流涡旋仍占据了整个空气腔的厚度。

在不同的室外风速情况下,高度6、5m处的空气腔内部气流流动均非常顺畅,上升的气流几乎占据了整个空气腔,并且三种情况下气流涡旋的大小基本一致。

如图1所示,在三种不同的室外气流速度情况下建筑物外墙表面的温度曲线图,比较三种情况下建筑物外墙的表面温度曲线,可以发现在距地面高度0、5米处温度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上升,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室外气流速度4m/s时温度上升的幅度最小,室外气流速度1m/s时上升的幅度最大。且建筑物外墙的壁面温度随着室外气流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温度降低的幅度则趋于变小,如工况二相对于工况一温度降低的幅度为1K,工况三相对于工况二温度降低的幅度只有0、5K。

图1建筑物外墙壁面温度曲线图

4结论

本文首先以沈阳地区某一住宅小区为模拟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计算流体软件对整个住宅小区室外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以小区室外风场数值模拟的结果作为陶板双层表皮通风式立面模型的入口边界条件,本文利用FLUENT计算流体软件对陶板通风式立面进行模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沈阳地区的住宅小区在夏季具有良好的风场环境可以应用陶板双层表皮通风式幕墙立面,应用陶板通风式幕墙后,建筑外墙表面温度比原来至少降低1K。且随着室外风速的增加,建筑外墙表面温度降低的更多,有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

(2)空气腔内气流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室外自然风的速度、温度以及陶板幕墙的温度。同时空气腔内的气流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加快,空气腔内气流加速的大小取决于室外自然风速与陶板幕墙的温度,室外自然风速越大,陶板幕墙温度越高,空气腔内气流的加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Linden, P、F、 The Fluid Mechanic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2009: 201-208

[2]Ciampi M, Leccese F, Tuoni G、 Ventilated facades energy performance in summer cooling of buildings、 Solar Energy, 2003(75): 491-502

[3]López P、A、; Mora-Pérez M、; López G、; Bengochea M、A、 Model of ventilated façade in buildings by using CFD techniques、 Boletin de la Sociedad Espanola de Ceramica y Vidrio, 2011, Vol50:99-108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第53个世界地球日心得(精选5篇)
  • 下一篇:护理应急管理(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