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则是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证券的市场行为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证券的市场价格、成交量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历经的时间是市场行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及信息透明化;价格沿趋势而移动,历史会重复。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作为证券投资学的两大理论,长期以来难分伯仲,在投资领域分别拥有大量的信奉者和实践者,这两大阵营也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世界级大师,索罗斯和巴菲特即是两个理论的代表人物。
其实,两种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处的试图刻画证券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尝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
■一、技术分析的弊端
由于技术分析注重短期股价趋势的判断,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地体现出适时买进卖出带来的收益,对于短线投资者有着很大的诱惑力,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颇受重视。每天大量的投资顾问运用技术分析的指标数据知道投资者追涨杀跌。但是,由于技术分析信奉左右市场波动的本质力量,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及其由此形成的此消彼长,认为价格变化已经说明一切,所以一般无视隐藏在价格背后的价值判断,拒绝对任何具体的投资品种进行个性化评估,往往对市场走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屑于知其所以然,因而常常会因为迷信市场而被市场吞噬。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技术分析可以使股票脱离其所代表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情况本身而独立运作,容易产生价格与上市公司基本面毫无关系的剧烈波动,扭曲了市场的投资价值,使得股票价格价值严重背离,并诱发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无论是创业板的市场操纵,还是ST股票的非理性上涨,都已明确昭示无视企业内在价值,单纯按照价格趋势进行投资的市场系统风险在急剧增大。
相对于技术分析而言,基本面分析是一种价值分析法,它通常采用一定的数据学方法对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虽然股票价值分析大致始于20世纪初,但是当时证券监管和信息纰漏的法规还没有出台,或者很不完备,所以公众可以得到的信息极少,相应地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的余地自然有限。所以,价值分析真正被广泛认可是在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股市的崩溃告诉人们,再美丽的泡沫都会破灭,应当进行价值投资而非投机,于是基本经典著作的问世,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价值分析的发展。
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维、多德(David L、Dodd)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书中首创了关于判断股票价格与其净资产含量的七条标准:一是企业应有适度的规模;二是财务地位稳固;三是业绩稳定;四是有连续保持支付股息的记录;五是利润逐年增长;六是适当的市盈率;七是股票价格预期净资产的含量恰当。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两个时期,股票价值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根据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股票价值分析的方法。同年,哈布纳(S、S、Hebner)在《证券市场》一书中对帕拉特(S、S、Pratt)的股票价值理论(刊于《华尔街的动态,1903》)加以补充。最具里程碑的是威廉姆斯在《投资价值理论》中全面完整的论述了股票内在价值等于未来股利贴现值的思想,后来经米勒和莫迪利安尼、高登的发展,成为公认的股票价值分析基础,也是当今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证券界掀起了回归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念的热潮,主要以沃伦。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学派在同其他的证券理论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出令人信服的成就,从而用市场业绩本身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有效性。价值学派认为:证券价格的调整要滞后于信息的到达,股票投资的艺术就在于判断当前的市场价格是否体现了公司的内在价值。
■二、股票价值分析的常用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其日益规范并成为成熟的证券投资交易市场。应运而生,众多理论工作者致力于从宏微观经济、市场行为、投资者心理等多角度进行探讨。
投资者在树立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将把更多的关注向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行为和业绩表现,此时投资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准确的对股票价值进行合理的估价,进而选择更具投资价值的股票。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
首先,我们要解决评价指标的问题。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包含宏观经济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及中观层面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涉及了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各项经济政策,用以衡量的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诸如GDP与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作为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慢变量,长期作用于证券市场,而且,对于所有的股票起到近乎相同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系统风险,用其做指标衡量个股的价值,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微观经济因素作为基本面分析,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状况,包括公司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潜力、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等方面,很明显,这些微观元素都直接关系到股票的内在价值,或者说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所以应作为评价指标。
中观层面因素,包含行业因素和区域因素,及我们常说的“板块效应”,由于这些因素的量化统计工作十分困难,所以,并不实用,故不在本文考量范围。
具体评价指标,请见下文介绍。
Abstract: To well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tock long-term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ck long-term invest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stock inve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background,industrial status,management state and stock value, furth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TOPSIS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long-term stock investment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to tackle the similar problems、
关键词: 股票投资;投资决策;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方法
Key words: stock investment;investment decision;AHP;TOPSIS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75-02
0 引言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综合考虑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选择项目最优投资方案的过程。股票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以获取红利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配套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直接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以企业股票长期投资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票长期投资问题的特点分析,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模型和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通过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1 股票投资特点分析
股票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收益性、长期性和风险性:①收益性。进行股票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包括股票升值、股息和红利等在内的经济收益;②长期性。股票投资的长期性指的是,购入某项股票的同时意味着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认为反映该企业价值的股票价格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③风险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经营和收益的变化,同时,股票投资的风险也受到股票市场本身波动性的影响,即使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良好,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给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2 股票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2、1 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的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政策等对股票价格走势影响很大,例如,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的时候,市场总体需求量大,有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或衰退期的时候,整个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利润减少,股票市场也会随之萎靡;又如,当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有助于促进股票价格的上升,反之,当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抑制股票价格的上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对整个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属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外部因素。
2、2 行业状况分析 行业状况主要包括行业的政策、行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竞争。行业政策是政府对该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对行业的发展、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组织等产生影响;如同经济周期理论一样,任何行业或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全生命周期。一般而言,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盈利能力较强,而处于初创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盈利能力则比较弱;另外,行业内的竞争强度也是影响行业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垄断者容易获得超额利润,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各参与主体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因此,行业竞争强度越高,该行业内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低,反之,行业竞争强度越低,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
2、3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就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而言,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只是外部因素,而公司的经营状况才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尽管短期内股票价格可能由于投资者预期等因素背离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票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必然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由一系列财务指标反应,主要指标包括:
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②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③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④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标准金融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墓本价值。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过程: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从而不能通过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导致的过度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净收益。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理性分析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3、羊群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构造成影响。
4、动量效应
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此外还有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遗憾,暴富心理与心理和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及小盘股、新股效应。
5、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6、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是人脑解决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方式,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进行决策判断的高效思维范式,即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情况下,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法,但同时启发式思维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并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由启发式导致的决策错误是一种系统性的、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叫做启发式偏差。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1、反向投资策略
在行为金融理视角下,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的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冷门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那么在实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套利的机会。那么,证券投资者就要注意,反向投资策略要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策略又称正反馈策略、惯性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视角下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动量效应心理的分析,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持有期(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因此,动量交易策略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于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基于价格惯性和收益惯性的策略也可利用市杨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而获利。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这种方法下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去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所以在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价股的数量。因此,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因此,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
4、基于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启发式心理偏差的分析,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投资者发现这些偏差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偏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偏差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并由此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证券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止教条化,随机应变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打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证券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其策略效果如何体现呢?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注意随机应变。
2、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具有共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应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而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基金持股;股价波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6-0139-05 收稿日期:2009-08-03
开放式基金在我国自2001年产生至今已8年时间,已经成为投资者投资理财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焦点。截至2009年5月4日,我国共发行开放式基金452只,约占基金总数目的93%,开放式基金份额达到了24943、1596亿元,资产净值高达18779、2721亿元,其品种也不断创新。但总的说来开放式基金中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最多,对市场影响最大。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国上市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高达10066、117亿元,约占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总额的51、3%,占A股流通总市值4、52万亿的22、3%,再加上占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总额29%的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股票投资仓位也高达60、9%。可见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中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金供给者。
在开放式基金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开放式基金呈现出的投资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类型不同风格基金经常会出现交叉持股、重仓股集中度较高等问题。那么,作为股票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重要的资金供给者,开放式基金的迅猛发展及其以投资股票为主的投资风格,是否起到了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开放式基金集中持股与股票价格波动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等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们主要围绕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波动之间关系以及基金持股能否发挥稳定股票价格或证券市场的作用展开研究。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数据区间有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加剧股票价格及市场的波动,减少市场的稳定性;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机构投资者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使投资行为更趋向于理性,从而使股票市场更稳定,减少股票价格波动。Nofsinger等(1999)通过对1977到1991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波动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控制公司规模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股价波动存在正相关性。Patrick等(2002)指出,在正向反馈羊群行为的基础上,当市场收益的相对价值为2%或以上时,公司的非常规收益与机构投资者的比例相关,且公司股票的换手率也特别高,因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能够影响股票价格。Kenneth等(1992)认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在交易中易产生羊群行为,增大股价波动。而Lakonishok等(1992)则认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能够加速股价对信息的吸收,可以和个人投资者的非理相抵消,从而有利于稳定市场。Ernst和Narayan(1996)认为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经理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一问题,基金经理往往会推断、模仿并追随其他基金的买卖行为,导致股价的不连续性与大幅变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Paul等(200i)研究认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可以通过信息效应引起股市价格变动。Richard和Laura(1997)指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形成股票市场日收益序列相关的原因,而且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能够反映信息,会增加股价波动的速度。Bradford等(1990)撰文指出,股票市场上存在的正反馈交易者,使理性投资者无法发挥稳定股价的功能,并可能造成市场更加不稳定。Eric和Sen Dong(2006)对日本市场1975年到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能够解释股票市场波动性。而Martin和Janusz(2006)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波兰市场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收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会改变整个股票收益的自相关性和波动性,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使股票收益指数产生了稳定效应。
上述的国外文献大都是研究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股价波动或市场稳定性的研究,而较少有直接研究开放式基金持股对股价影响的研究文献。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式基金能够代表机构投资者的某些特征与行为。国外学者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股票价格特征的相互作用机制、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对本文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国内基金业自产生以来,基金的绩效、投资偏好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基金持股与股价波动的关系探讨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基金持股与股票收益率间的关系;第二,基金持股与股票价格波动、证券市场稳定等的关系。
在基金持股与股票收益率间关系的研究上,杨德群等(2001)对2000年至2002年证券投资基金披露持股每半年期数据和季度重仓股投资组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金每半年持殷比例与后期股价收益率具有显著性的关系,而每季度持股比例与后期股价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基金持股变动对当期股价收益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基金前期的持股变化与后期的股价收益率没有显著的关系。杨永健(2006)通过对基金持股比例与个股每股收益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基金重仓持股的股票的每股收益并没有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动而相应变化的结论。姜宝强(2006)认为基金持股与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基金对股票增持或减持对股票的收益率分别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
在基金持股与股价波动关系的研究上,蔡庆丰(2003)通过实证检验发现,1999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期间,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和股价波动性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基金持股后加大股价的波动性。彭继红,张忠永(2007)选取259只典型重仓股,利用1999年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务及交易数据,采用FE模型基金持股与股票的系统波动和个别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开放式基金比封闭式基金更利于稳定股票的系统波动,而两者对个别波动没有影响。曹崇延等(2008)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2002年到2007年的基金与股票市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个结论: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票价格波动有推波助澜作用;基金持股比例受股价波动的影响,基金更偏向于购买股价波动较大的股票。宋军和吴冲锋(2001)、张羽(2005)等的研究认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总体上没有显示出稳定市场的功能。
由于我国基金业的兴起较晚,国内学者关于基金持股对股票价格波动影响的研究都是在2000年以后。其研究方
法、数据对象、变量的不同结论也不一。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有以下普遍的特点:第一,选择的研究区间一般较短,基本上是1~3年,因此研究结果往往不显著,且缺乏持续性;第二,大多选取基金的十大重仓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而基金对某一股票的持股比例应该是所有基金持有该股票的比例总和,仅仅考虑十大重仓股数据不够准确和全面。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分析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此分析选取2003~2008年共6年期作为研究区间,其中既有市场下跌的区间,也有市场上涨的区间,能够较好地反应市场的长期趋势;通过综合沪深两市情况,从开放式基金持股数据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中筛选样本,使样本和分析更加准备和全面;在截面回归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开放式基金持股是否发挥了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
二、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随着开放式基金规模的扩大、种类的增多,大量的基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上涨给基金带来了良好的绩效,而开放式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股票价格。可以说,开放式基金是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对整个市场起着拉动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多元线性的截面回归方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方程的方法来分析开放式基金持股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以检验开放式基金在我国是否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一)数据说明
本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自于两大数据库,其中,关于基金部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2009版》,而关于股票市场的数据则来源于《锐思数据》。
本文主要是研究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而我国在2001年9月才正式推出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截至2002年12月31日,开放式基金也只发展到17只,其规模、结构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都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期限是从2003年开始,至2008年结束。每半年为1个报告期,一共有12个报告期,研究期限较长,与文中假定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组合不变是一致的。从全部开放式基金的中报和年报的持股数据来看,本文选取2003年之前已经上市,并在2003年至2008年的报告期内连续被开放式基金持有的沪深两市的A股作为样本股票,在此期间开放式基金在持股个数和持股比例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003年中报中被开放式基金持有的股票总共有401只,但其中一些股票后期由于被摘牌或因业绩不佳而被基金放弃,考虑到数据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对各报告期的样本进行筛选,并最终选取203只股票作为样本,这203只股票在整个12个报告期内都持续被开放式基金持有。本文所选样本股票的在沪深两市的分布较均衡,具体见表1。
(二)变量选择
为了实证分析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文采用了6个变量来进行截面回归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下面,将具体的指标情况介绍如
(1)股价波动率(VOL),用样本股票在报告期内所有日收益率的标准差表示。由于波动率是反映证券价格或指数起伏强度的测量值,所以选用股价波动率反映样本股票在半年度交易中股价起伏变化情况。而且假定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组合不变。由于基金实行长期投资的战略,且本文的研究期限较长,因此该假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持股基金数(NO),指同时持有某只股票的开放式基金家数,考虑数据的平稳性,取其自然对数。
(3)基金持股比例(RATE),指所有基金持股占该股流通股股本的比例,用各报告期公布的基金持股比例来表示。
(4)股票换手率(TURNOVER),用样本股票在各报告期日换手率的均值表示。
(5)流通A股市值(VALUE),以报告期内样本股票日流通股市值的均值表示,考虑数据的平稳性,取其自然对数。
(6)股票收益率(RR),即203只样本股票在报告期内所获得的日收益率的均值。
(三)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开放式基金持股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本文首先采取了传统的线性回归方程对12个报告期的数据进行截面回归,分析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虽简单易行,能描述出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它没有考虑变量的内生性,其估计结果不具有一致性,很难反应开放式基金持股和股价波动之间的确切关系。因此,本文采用GLS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可以综合考虑时间和截面所含的消息。在扩大样本容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个体行为的差异,从而得出更有意义的估计结果。
本文的全部数据处理和图表处理都是通过EXCEL和EVIEWS 5、0软件进行。
(四)截面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基金持股比例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采用截面回归分析方法对2003年至2008年共12个报告期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以股价波动率为因变量,以持股基金数目的对数、基金持股比例、股票区间的均值日换手率、流通A股市值的对数、股票收益率为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
VOL=c(1)+c(2)LnNO+c(3)RATE+c(4)TURNOVER+C(5)LnVALUE+C(6)RR
采用EVEIWS软件对12个报告期的数据进行截面回归分析,最终得到表2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12个报告期的回归系数中,只有3个报告期的基金持股比例与股价波动之间负相关,但是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而其余9个报告期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较显著,这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股价波动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正向关系,我国开放式基金持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且,2006至2007年之间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99%的水平下显著,这充分反映了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大牛市对基金业的发展与带动作用,基金持股的市场影响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数据显示,持股基金数目与股价波动之间在11个报告期的回归系数都为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向关系。持股基金数日比较大,说明单个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的份额相对较小,其投资行为的变化比较不容易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动;也可以说,持股基金数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股价波动。显而易见,股票抉手率与股价波动之间存在正向关系,12个报告期的回归系数都为正且均在99%的水平下显著。股票换手率反映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预示着基金交易比较频繁,容易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动。
(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从上文的截面回归系数结果可知,开放式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票价格的波动。但是,不同时期的显著性各不相同。同时,由于截面回归方法自身的局限,它没有考虑变量的内生性,其估计结果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做进一步的分析。以第t期股价波动率
为因变量,以第t-1期股价波动率、第t期持股基金数的对数、第t期持股比例的增量、第t期换手率、第t期流通A股市值的对数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VOLt=C(1)+c(2)VOLtt-1+c(3)LnNOt十C(4)RRt-1+C(5)RR2+C(6)TURNOVER1+C(7)LnVALUE。
采用GLS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得出表3的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3中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可知,基金持股比例变动的系数为0、0080,表明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动与该股票价格波动之间是正相关的且在99%的水平下显著,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动是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基金持股对股票价格波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第t-1期股价波动率对第t期的股票价格变动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这说明股票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惯性。持股基金数的系数在99%的水平下显著且是负的,说明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增加持有股票的基金数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换手率的系数为正且非常显著,说明股票换手率与股价波动率之间成正向关系。
三、实证结论及建议
(一)实证结论及分析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①从截面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12个报告期内,只有3个报告期内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是非常显著,而其余9个报告期内的系数都为正且显著,说明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与股价波动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的大小是引起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价波动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080且在99%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开放式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价波动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毋庸置疑,作为我国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开放式基金的持股行为对股价波动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开放式基金持股并没有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作者认为这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存在严重的“羊群行为”。这种行为加剧了股价的波动。而且,我国整体基金业的择股模式十分相似,投资资金大多集中于大规模市值的股票,与我国的股票市场特点也是有关的。
2 基金实现理性价值投资的外部环境不完善。我国开放式基金经历了8年的历练,逐步实现向理性价值投资理念转变。但理性的价值投资却不等于长期投资,长期持有。基金是追求赢利性的行业,追求利润是它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如果市场上存在短期的赢利机会,基金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在市场监管不强,外部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基金甚至有可能会产生违规的冲动。从而使政府发展基金的意图(即期望基金在股票市场危机时,能大量注入资金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与基金自身的经营行为和目标产生偏差。
3 我国股市做空机制不完善并处于明显的劣势。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只有被动做空,而没有主动做空机制,与做多机制相比做空机制处于明显的劣势,仓位调整是基金唯一的避免系统风险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开放式基金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作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多种渠道弱化羊群效应
第一,要扩大市场容量,提高上市公司股票质量。一方面,加快对优质大型上市公司的审批步伐,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现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要合理制定企业上市门槛,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使基金在挑选投资品种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才能有效地减轻基金羊群行为造成的市场脆弱性和风险隐患。
第二,要加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基金是股票型基金,特别是混合型基金与偏股型基金业也无明显的差异,基金具有很大的趋同性,投资风格差异不明显。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使基金拥有更多的投资选择机会,增加其投资渠道从而控制基金的羊群行为。而且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金融期货、期权等基础工具尚不存在,又缺乏做空机制,市场的系统风险很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基金只能选择那些业绩优良的股票,从而形成基金的羊群行为。因此,适时推出衍生工具有利于证券投资基金业真正地发挥稳定市场的力量。
第三,要建立科学而公正的基金评价体系。基金经理人存在羊群心理与基金市场的“相对业绩评价”的激励机制有关,如果投资者更多地从基金的收益率排名来选择基金,而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又决定了基金经理的个人收入,那么基金经理自然将唯提高排名是从。频繁而又短期地对基金业绩进行排名,往往忽视风险的因素,因此,建立科学而公正的基金评价体系有利于改变投资者对基金的选择标准,从而引导基金向建立自身独特投资风格以吸引投资者的方向发展。
2 创造基金实现价值投资理念的良好外部环境
第一,完善市场监管理念,建立应急措施。市场本身是影响基金投资行为变动的根本因素。管理层对于基金投资行为的监控和引导,应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着手,加强市场制度建设,鼓励基金市场化创新行为的发挥。而在应急机制方面,在监控基金投资行为对于市场可能产生的非正面影响时,可考虑给予基金短期性的融资帮助,以抵消由于申购赎回导致基金资金大幅波动对市场的不良影响。
第二,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基金投资持仓行为。
首先应加强基金与投资者的联系。以定期派发的信息披露报告具体说明基金的投资目标、风险与收益、分散度,达到与投资者沟通、教育双重效果。其次,加强基金以及整个股票市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对虚假的信息披露采取严格惩治措施。
【关键词】成长股 估值 年增长率
作为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如今活跃在证券市场上的价值投资者,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其中,沃伦巴・菲特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最杰出的学生,他继承和发扬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经过几十年的投资,在世界首富的行列中占有一席子地,成为投资界的一代传奇。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伟大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的第11章“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Security Analysis for the Lay Investor: General Approach)”中,提出了成长股内在价值投资模型。该模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估算企业价值,蕴含了其投资思想的精华。本文介绍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本杰明・格雷厄姆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进行了回测,提出了格雷厄姆成长股投资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优化应用原则。
一、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开始步入华尔街。1914年,当格雷厄姆开始从事证券行业时,,还没有人提出基本分析方法,投资者使用技术分析发放来分析证券市场的运行,其中道氏理论是主流的分析理论,人们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是有趋势的,价格沿趋势线运动,趋势线由“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构成,长期趋势中包含中期和短期趋势,由此变化不止。道氏理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技术分析理论,完全不考虑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和公司财务状况。
上世纪年代,虽然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公布年度报告,但那时的年度财务报告和今天的公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规范的格式,和严格的标准,隐瞒利润、逃避税务成为一种常态,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财务报告无法体现复杂的控股关系,也无法对公司的投资进行准确的估价。很少有投资者真正按照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
在投资生涯中,格雷厄姆重视财务报告分析,不断发现被低估的资产或被隐瞒的利润,取得了靓丽的投资回报,其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这家投资公司运营了30年,历经金融危机和牛熊转换,贯穿了格雷厄姆的大半个职业生涯,并取得了17%的平均年度收益率。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终于完成他酝酿已久的《有价证券分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这本著作中,格雷厄姆首次提出了日后被称为“价值投资”的投资思想:首先,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带有很强的投机色彩(格雷厄姆把股票市场形容为一个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但是长期看来必将回归“基本价值”(即公司资产和营利能力的实际价值),谨慎的投资者不应该追随短期价格波动,而应该集中精力寻找价格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其次,为了保证投资安全,最值得青睐的股票是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即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这些股票能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区分投资与投机之后,所做出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资的数量分析方法,解决了投资者的迫切问题,使投资者可以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价值,以便决定对一支股票的投资取舍。在《有价证券分析》出版之前,尚无任何计量选股模式,格雷厄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数量分析法来选股的第一人。
1936年,格雷厄姆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财务报表解读》。这本著作不像《有价证券分析》那么出名,但却是有价证券分析的基础。格雷厄姆在《有价证券分析》中提出要在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人,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而要想准确地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就必须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人手,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周转金、收入、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率净利销售比、销售增加率等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报表解读》有助于普通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有价证券分析的基础。继《财务报表解读》之后,格雷厄姆又于1942年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引起很大反响的力作《聪明的投资者》。在书中没有具体的定价分析和数学模型,而是大量的篇幅探讨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是臆测之上。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这本书是为普通投资者而写,但全书闪耀着哲学和智慧的光芒,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然是投资界的入门经典教材。迄今本杰明・格雷厄姆仍然被价值投资者奉为“一代宗师”。
二、格雷厄姆成长股投资策略解析
在《聪明的投资者》的第11章“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Security Analysis for the Lay Investor:General Approach)”中,格雷厄姆指出“理想的股票分析使人们能够对股票进行估价,并将估价与当期市价进行比较,以确定购买该股票是否具有吸引力”。他使用的方法是首先估算出未来几年的平均利润,然后再乘以一个适当的资本化因子。格雷厄姆认为影响资本化因子的因素包括,总体的长期前景、管理、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股息记录、当期股息收益率。具体地说,总体的长期前景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偏好,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拥有一个好的管理层,但是我们要设计出一个好的方法来对管理层的能力进行客观的、量化的、可靠的检验。对于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而言、在相同价格条件下,与每股利润相同、但拥有大量银行贷款和优先证券的公司相比,只有普通股和大量盈余现金的公司的股票,更值得持有。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标准就是股息记录,就是多年来连续的,多年来连续的股息纪录,格雷厄姆认为二十年以上的股息连续支付记录是反映公司股票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利因素。当期股息收益率是最难以把握的,在20年代,公司通常利润的2/3用于派发股息。格雷厄姆经过对各种方法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十分简便的成长股估价公式。他认为该公式计算出的数据,十分接近于一些更加复杂的数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
下图为格雷厄姆成长股内在价值公式的原始描述:
关于增长率的估算,格雷厄姆原文摘录“我们要给出如下忠告:如果我们希望高成长股的增长率实际得以实现的话,那么预期增长率的估价必须相对保守。事实上,根据算术,如果假设一个企业将来可以按8%或更高的速度无限期增长的话,那么其价值将趋于无穷大,且其股价无论多高都不过分”。
但是,格雷厄姆在书中并指出这个公司计算的理论依据和数量来源,这个公式科学可信吗?能够经受市场考验,能否在A股市场直接套用呢?
(一)公式数据理论分析
为什么公式中的数据是8、5而不是别的呢,格雷厄姆在书中并没有说明。我们可以具体来分析。
在第四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提到这个公式的时间大约在1972年。在1972之前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为2、5%左右,债券收益大约为4%~5%,而股票收益率为7、5%左右,其中3、5%左右为股息,4%左右为指数的涨幅(对应所有企业的利润增幅)。?在1972年之间的几十年间,美国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16~17倍左右,以16、5倍市盈率,平均4%的预期收益率增长率计算,得出的数值,正好是8、5。这和当时美国股市历史上的平均水平是相匹配的。
因此,8、5这个数据是和高等级债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相关的,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简单、生硬套用。特别是对于中国A股市场普遍的高市盈率来说,8、5倍的市盈率可能偏低。
(二)公式的修正
事实上,在后期使用上,格雷厄姆对这个共式进行了修正,下图是维基百科上对这个公式的英文解释和修正之后的公式说明。而国内只翻译出版了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分析》,大部分投资者只知道书中没有修正的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生搬硬套公式,得出的估值和投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
下面是维基百科对本杰明・格雷厄姆公式的词条解释:
Benjamin Graham formula
He revised his formula in 1974 as follows:
Value=EPS*(8、5+2*G)*4、4/Y
V:Intrinsic Value
EPS:the pany’s last 12-month earnings per share
8、5:the constant represents the appropriate P-E ratio for a no-growth pany as proposed by Graham
g:the pany’s long-term (five years) earnings growth estimate
4、4:the average yield of high-grade?corporate bonds in 1962, when this model was introduced?
Y:the current yield on 20 year AAA corporate bonds、
翻译成中文就是
在1974年,他修正的公式如下:
Value=EPS*(8、5+2*G)*4、4/Y
EPS:公司的最后12个月的每股收益
8、5:格雷厄姆提出的零增长公司的合理市盈率
g:公司的长期(5年)预估收益增长率
4、4:1962年当这个模型推出时,高等级公司债券的平均收益率
Y:20年AAA级公司债券的年收益率
可,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在1962公式推出时,根据左右市场环境设定的公式数据。在后期的使用中,必须根据市场环境进行修正。也就是说要综合考虑市场的估值水平,当市场利率高时,股票的合理估值适当提高,而当市场利率低时,股票的合理估值会适当提高,而这个市场的利率,格雷厄姆是用AAA级公司债券的年收益率来表示的。
三、格雷厄姆公式检验
(一)公式修正
格雷厄姆指出,“安全边际就是价格针对价值大打折扣”。最值得青睐的股票是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即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这些股票能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我们要在股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在股票被高估的时候卖出。考虑到安全边际,公式中还应该有一定的安全因子折价,安全因子(S)为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折价。因此检验使用的公式为:
Value=E*(8、5+2*G)*4、4/Y*S
(二)指标选取
在量化选股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边际。按照巴菲特的说法,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安全边际就是以40美分的价格买价值1美元的东西。为了足够的安全边际,我们将股票的安全因子选择为0、4。在基准日,将股票的价格与股票的估值进行对比,当公司的股价大于计算出的价值时,股票入选投资组合。出于对公式有效性的考虑,剔除Value/Price超过1、3的股票,因为当股票内在价值与股价偏离非常大时,必然存在公式以外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此时单纯用公式选股无意义。G采用未来7年净利润增长率的估计值。一是净利润增长综合反映了公司规模与收益率等方面的增长。二是为了消除股份变动(如送股等)引起的每股收益变动而导致估值不准确。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短,考虑数据的有效性,Y选择为5年AAA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率。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日为每年的1~4月,检验周期为2006年5月1日到2015年4月30日,共计十年时间。调仓换股日为每年的5月1日。
(三)中国的验证效果
经过回测修正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十年的总投资回报率是:
收益:修正格雷厄姆股票内在价值交易策略在此十年间的总收益率1322、38%,平均年化收益率29、46%。策略相对上证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为21、22%。
风险:策略总体年化sharp率为0、77。策略组合与上证指数的beta值为0、96。策略期间最大回撤69、39%,最大回撤时间201天。
格雷厄姆以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注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并以市场债券利率来衡量市场资金供求,强调在合理估值之下买入股票。杰明・格雷厄姆公式以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了股票合理市盈率水平和成长股的预期收益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中国A股2006年以来的回测结来看,年化收益率达到29%,年化超额收益21、22%。虽然,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该模型出现了200多天,超过50%的回撤。但从总收益和风险指标来说,格雷厄姆的成长股投资策略远远跑赢上证指数,在中国市场具有有很强的适用性。这证明,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散户众多,投机色彩浓厚,但是价值投资仍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四、格雷厄姆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应用原则
虽然改进的格雷厄姆公式在股票选择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使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G值的估算。G值的估算是公式的核心部分。G值的期限为未来7~10年。为什么格雷厄姆把“长期”限定为7~10年呢?因为一般来说短经济周期为3~5年,特定企业经历两个短经济周期后,呈现的平均年增长率,才可能准确反映其利润创造能力,而短短1到2年的利润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股票价值是由公司长期盈利能力而不是一两年的盈亏状况决定的。并且,G值预估的是未来的增长性,而不是过去的增长性,G值的准确性,就决定了股票估值的准确性。G的估计要参照GDP增长率、行业增长率及公司过去增长率综合计算,没有哪个企业可以脱离国民经济、行业状况而长期独立增长。
第二,在对具体公司估值时,要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注重安全边际。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现金流增长中,剔除偶发因素,选择一个保守持续的数据。在公司的选择上,要避免对周期性或多元化的企业进行估值,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巴菲特指出,“经验显示,经营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如果一家公司常发生重大变化,就有可能导致重大失误”。能力圈和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第三,关于合理市盈率的计算。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应用中,能够吸收大师的价值投资思维,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的股票,依据不同的因子,给出合理的市盈率水平,进一步改善成长股投资模型,一定能更好地适应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四,在投资时,安全边际折扣只是划定了可以买入的价格上限而已,但并不意味着,股票就会在此构筑底部。市场总是贪婪和恐怖的,在恐慌时,价格总会跌破安全边际。估值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参考值,在这个参考价值之下,可以分批买入,即使短期亏损,但最终盈利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著、王大勇译、聪明的投资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
[2]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邱巍等译、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
【关键词】金融市场 羊群效应 风险 收益 价值投资
一、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作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换句话说,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市场,其构成十分复杂,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市场,其参与者众多,人们倾向于认为多数的决定是最合理的,进而引申出羊群效应这种不利于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非理。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中股价波动较大。一方面,股价波动是股票的固有属性,是受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另一方面,股价暴涨将引起股市泡沫,且这种虚幻繁荣有投机性、价格高估、突发性、联动性等特点。
二、金融市场中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运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股票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近年来证券市场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变化,导致市场操作难度加大。在国际化、全流通、专业化、价值化等视野下,投资者必须思考如何运进行股票投资,在买卖股票时需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方法和策略,以及应该优先买卖什么样的股票。然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羊群效应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就像魔咒一样,不断左右着广大投资者的思想。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我国投资者的理性意识还不健全,跟风等各种非理现象比较突出。研究表明,在市场大幅下挫的时候给投资者带来的抛售压力明显大于在市场上涨时给投资者带来的购买冲动。在市场大幅下挫时,大盘的走低使得大部分投资者担心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挫,于是纷纷抛出股票,这种卖方的羊群行为反过来使得许多股票价格同时下降,这样形成了价格下降和抛售羊群行为之间的正反馈。在市场大幅上升时,虽然有一些投资者看好市场,大幅增仓,但是也有些投资者担心价格过高而不愿跟入,此时投资者的行为相对分散,跟风行为低于在熊市中的羊群行为。
三、股票投资中的风险及收益的再认识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引入
1、风险
所谓风险,一般的理解是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而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
风险一般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部分。系统风险是指总收益变动中由影响所有股票价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变动是系统风险的根源,它们的影响使几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样的方式一起运动。非系统风险是指在总风险中对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是独一无二的那部分风险。管理能力、消费偏好、罢工之类的因素造成一个公司利润的非系统变动。非系统因素基本独立于那些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的是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因此只能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地研究它们。因非系统风险仅涉及某个公司或某个行业的股票,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审慎的投资选择来减少甚至避免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主要形式有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
2、收益
股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报酬。一般情况下,股票投资的收益主要分为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大类。货币收益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后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得的货币收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后成为公司的股东,并以股东的身份,按照持股的多少,从公司获得相应的股利,包括股息、现金红利和红股等,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时还可得到一些其他形式的收入,如配股权证的转让收入等。二是因持有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形成的资本增值,这正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直接目的。非货币收益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投资者购买股票成为股东后,可以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查阅公司的有关数据资料,获取更多的有关企业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在企业重大决策中有一定的表决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投资者的参与感等等。
投资者要提高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关键在于选择购买何种股票以及在何时买进或抛出股票。任何股票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买到赢利丰厚、风险小的股票,因此,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考虑投资对象的企业属性和市场属性。股份制公司企业属性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公司的财务指标、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其成长性、发行公司的规模等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考察。
3、价值投资
在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进行股票的内在价值分析,可以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和成熟,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以及短期的逐利行为。
股票投资内在价值评价的目标是股票投资人得到稳定可靠的收益,而尽量避免风险。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一支股票的收益性越大越好,而它的风险性是越小越好,对于一些长期持有者来讲,股票的成长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采用因素法,可以将股票投资价值的因素归结为收益性、成长性、风险性三大方面,而这三大方面又可以作进一步的细分(见图1)。
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股票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性的分值,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对股票进行综合评判。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经计算和无量纲处理后,得出C层数据;
B: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出B1、B2和B3的得分值;
f(B)=Σ(C层因子得分×因子贡献率)
C: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出B1、B2、B3的权重W1 W2 W3,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F(A)=f(B1)W1+f(B2)W2+f(B3)W3
四、实证分析
本文结合宝钢股份股价走势,利用相关模型说明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说明:在该实证分析中,我们选取的是宝钢股份在最近一个月的股票收盘价并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库,通过估计出一个绝大多数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投资预期回报率。首先计算出股票的波动性,即样本的标准差;其次做出股价运行的模拟模型,基本可以看出预测的股价和实际价格的偏离程度;最后做出股价的正态分布图,观测出价格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
研究目的:通过以上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现实股价和预期价格的偏离程度,衡量出其风险程度,并验证股价走势属于正态分布。以图形的形式使得投资者对股价的走势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看出股价的分布概率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分析中的经典假设――历史会重复,为未来的投资决策做基础。
假设有10%的投资回报率,以最近27天的数据为样本,并认为一年有250个交易日。在表1中,通过Ln(number)函数的使用,对每天的股价比求对数,得出日投资回报率,进而使用STDEV函数求出日标准偏差,最后乘上250个交易日SQRT(250)可获得该股票的年波动率,利用EXCEL软件,可以轻易得出其年波动率为53、91%。
结合对该股票年标准偏差的计算(53、91%),紧接着要对股价运行进行模拟,将时间的步长值定为1,从而设立时间序列。
首先要对我们估计的年收益率进行连续复利调整,以Mu代表预期收益率,代表股价的波动性,那么可以得到调整后的预期回报率为Amu=Mu-^2/2=-4、53%。
其次,利用RAND函数在这27天中进行随机抽样,并通过函数NORMSINV将随机样本转换为正态随机分布。
最后,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本文将股票价格分为两部分,即股票价格=确定价格+不确定价格。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是对于股票价格,由于是在原来价格基础上进行模拟,故接下来的价格自然不能再使用原来27天的观测价格,而后一天的股价=目前股价EXP(时间步长值Amu/250+后一天的随机抽样正态分布值SQRT(时间步长值/250));二是对于其中的确定价格,可以由公式:今天的确定价格=昨天价格的确定部分EXP(AMu时间步长值/250)得出。宝钢股份的当前价格为16、45元。
根据表1的天数、股票价格、确定和不确定四栏,可以画出模拟图形,该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示出股票价格是如何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假设而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反复按F9来生成多个不同的价格通道,并观察到模拟股票价格通道与实际股票和股指的股价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在表1对股票风险的测定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一个模型,使其能在一个图表中很好的显示股票价格在未来某一时点的对数正态分布。在该模型中首先需要计算出股票的最低以及最高价格,利用EXCEL的分析数据库,股票的最高(低)价格=EXP((Ln(目前股价)+AMu时间期限)+/-4SQRT(时间期限));其次在得出股价的步进值后列出其价格序列,本文将宝钢股份的价格范围划分为200个相等步进值,因此该股票的价格步进值为(最高价-最低价)/200;最后利用NORMDIST函数求出股价的累计概率。
将以上数据进行图表化,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正态分布的趋势以及股价出现概率最大的区间。该模型可以使投资者感受到股价未来价格的分布将如何随各种影响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通过改变标准偏差,可以观察到波动性很低时,分布趋向于对称分布,而波动性很高时,分布的斜率也会加大。同样,时限很短时,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而时限加长时,分布的斜率也会越来越大。
五、结论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在直接融资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非理性的投资不仅会扭曲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带来巨大波动的同时还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一个理性的投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我们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钟会根:从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谈我国证券市场文化建设[J]、金融与经济,2007(9)、
[2] 叶莉萍:对我国股票市场调控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9)、
[3] 沈小平:我国股市宏观调控观点评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4(7)、
[4] 汪伟全:股票价格――投资机会与泡沫风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6)、
[5] 张蕾:股票内在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8)、
[6] 安东尼・桑德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7] 花俊渊: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7)、
[8] 郭济敏:股票市场泡沫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摘 要 市盈率指标是投资分析中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们对市盈率指标的使用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市盈率指标也存在一定能够的局限,本文对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同时对相关指标配合使用的投资方法作了研究。
关键词 市盈率 证券市场 投资决策
我国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之后,证券投资规模和投资者都得到显著发展。科学准确的投资策略对投资者至关重要。市盈率是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每股收益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PE=P/EPS。其中,P为股票价格,EPS为公司每股收益。市盈率的数学意义表示每1元税后利润对应的股票价格;市盈率的经济意义为购买公司l元税后利润支付的价格,或者按市场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回收投资需要的年份。市盈率指标常被用于衡量股票定价是否合理、判定股市泡沫的一个国际通行的重要指标。
一、市盈率在投资决策中的价值
市盈率估值法是进行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重要方法,股票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股票投资相对成本的高低和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同样也体现了股票的投资风险。
1、市盈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投资者可以将本公司的市盈率指标与市场平均值、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进行比较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预期的大小。因股票价格是以市盈率为倍数的每殴收益。
3、市盈率是判断证券市场是否高估的基本指标。平均市盈率反映的是总体市盈率水平,一旦其水平过高,管理层就会给予调控,所以,市盈率是股市是否高估的杠杆,是衡量股市涨跌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市盈率”在投资决策中的局限性
市盈率指标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但这种作用不是万能的、绝对的。市盈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每股净收益;二是企业的股票价格。这两个财务指标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市盈率指标的有效性。市盈率在投资决策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每股净收益。每股净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首先,每股净收益是企业过去盈利能力的反映,并不能保证企业未来也能创造同样的利润。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经营策略的变化,都足以影响整个企业的利润水平。其次,许多上市公司出于各种目的,经常会采取种种手段来操纵公司的利润,如改变企业的折旧方法、削减用于抵销坏账的准备金等方式,来“创造”公司的利润。
2、股票价格。股票价格与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关联程度相当高。当投资者看好企业的未来时,他们就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任,他们就愿意为每1 元盈利多付买价;当他们不看好企业的未来时,他们就不愿意为每1 元多付买价,则股价就低。在每股净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价不会降到零,很高的市盈率此时往往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3、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使用市盈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充满扩展机会的新兴行业市盈率较高,而成熟工业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这并不能说明后者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同时市盈率高低受净利润的影响,而净利润受可选择的会计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得公司间的比较受到限制。
三、准确使用市盈率指标方法
为了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在运用市盈率对股票进行估值时,应做到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静态市盈率与动态市盈率相结合
市盈率计算用到的每股税后利润是上一个会计年度的税后利润,因此,计算出来的市盈率是静态市盈率,它反映的是股票过去的投资价值,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用于指导个股投资时其局限性非常明显。股票的价值在于未来能为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与静态市盈率相比而言,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动态市盈率趋于下降的股票,动态市盈率分析法更有价值。动态市盈率=每股市价÷预测今年每股税后利润。对每股收益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是在最近半年或季度已公布的基础上进行全年盈利预测,如“当年中报每股收益乘以2”、“去年下半年每股收益加上今年中报每股收益”、“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之和”等。
(二)市盈率与市现率相结合
在使用市盈率指标的同时,应结合考察与公司现金流量有关的市现率指标进行分析。市现率=每股市价/每股现金流量。市现率指标的投资意义是每股市价与每股现金流量之比的值越小,说明股票的收益质量较好。用市现率指标分析股票价值,主要是计算每股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发行的普通股每股获得的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为:每股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流通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发行有优先股,应将经营净现金流量减去优先股股利后,再除以流通的普通股股数。
(三)每股收益与每股主营业务收益相结合
市盈率指标中的每股收益,以公司当年全部税后利润总额的每股摊薄计算。公司的总收益包括主营业务收益和非经常性收益。主营业务收益反映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收益水平,是公司收益的基础。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是指公司主营业务收益之外的其他收益,包括投资收益、补贴收益、营业外收益等。用市盈率法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还应注重分析每股收益中主营业务所占的比重。
四、总结
一般认为,我国股市市盈率过高,这是通过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成熟股市相比较而言的结论。投资者们面对已经很高的市盈率,股价仍然走高的股票,更是相当迷惑。然而我国股市市盈率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股价结构不合理,供求关系失衡、市场投机盛行等是主要原因。市盈率的回归尚且有待政府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和投资者投资理念的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星洁、市盈率估值模型的投资应用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收益和风险是相依相存的,而适度投机则可使证券市场得到活跃。但是,不合理的投资会为股票投资市场带来一定风险,最终阻碍到股市的良好发展,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损害。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股票投资中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可使股票投资风险得到有效减少的措施。
【关键词】
股票市场;投资;风险;问题;措施
1 股票投资的收益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后所得的报酬就称之为股票投资收益。一般而言,股票投资所得的收益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于一定时间内所得到的货币层面的收益就是货币收益。货币收益由两方面构成:一种是在购买股票后,投资者变成了公司的股东,作为股东,投资者可依据持股份额从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股票收益,收益主要由现金红利、股息以及红股等构成。另外,在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中,投资者还可以获得其他收益,比方说从配股权证中获得的转让收入。第二种就是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所持股票的价格有所上升,最终形成的资本增值。而这其中出现的资本增值就是当前众多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核心目的。
非货币收益有多种形式,比方说,在购买了股票以后,作为公司的股东,投资者能直接参与公司所召开的股东大会,并对公司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掌握到有关公司的可靠信息,最终参与公司的经营工作以及决策工作。这样一来,投资者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就能得到满足了。当投资者买到大份额的公司股票以后,投资者就可加入公司的董事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另外,许多国外的上市公司还指出,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在购买公司产品时能获得些许优惠。不过当前我们在对股票投资收益进行研究时,主要以货币收益为核心,不对非货币收益进行重点考虑。[1]
2 股票投资的风险
一般而言,股市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2、1 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购买力风险等构成了系统性风险
在系统风险中,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的问题会给股市带来严重的威胁,所有股票都会受到侵害,因为在股市里面,每个投资者都需承担到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就需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整体来看,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那么股票市场就不大容易出现系统风险;倘若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动荡,那么股票市场出现系统风险的机率就会大很多。另外,具体判断指标由多方面的构成,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信贷资金供给、银行利率、国际收支与利率、综合性经济指标、国内投资动向、中央银行贴现率、通货膨胀、政府财政收支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
倘若要对潜在的风险以及已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当经济萧条阶段结束,股市出现见底回升情况时,就可对股票进行分批购买,然后完成长线投资。倘若经济十分繁荣且到达了高峰,而股市也长时期处于大范围上涨状态,那么就需及时推出股市,对手中的股票进行抛出。另外,作为一个新兴股市,我国股市的管理层会首先对股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股市进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对股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止,还需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章进行研究。假如在一段时期内股市出现大幅度增长情况,管理层就需采取措施对股市进行调整控制,并及时退出股市。
2、2 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股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这些影响因素就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具体而言,股份公司管理工作的缺失、某类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都可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依靠转换购买其他股票,投资者可对损失进行弥补,二是对于股票市场中的部分股票,非系统性风险会产生局部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倘若要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判断,就需先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一般而言,可进行研究的资料有公司章程、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司年报等。[2]
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预防的方法有诸多种,主要方法就是对投资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并依靠手持股票的多样化来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降低。从理论层面来看,随着手持股票种类的增加,非系统性风险也可随之得到减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投资者却很难对资金进行均分,一是因为资金问题,二是面对不同种类的股票很难进行合理有效操作。依据相关资料可知,为使非系统性风险得到降低,就需增加所持股票的份额,但风险的减少速度却呈递减趋势。
另外,结合影响股票的各种因素可分析出股票的理论价格,但股票的实际价格却和理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方说,有的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也获得了诸多盈利,但其股票却呈下跌趋势。相反,经营情况不良的一些公司却出现了股票上涨的情况。当前,我国的股市尚未健全,股票价格的增减情况往往无法对某一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因此,为了使股票投资技术得到提升、降低所需面临的投资风险,我们就需对诸多技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3]
3 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对于证券投资来说,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利益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倘若一个市场的效率较高,那么证券的风险和证券的收益就呈正比关系,即随着收益的增大,风险也随之提升。由此可见,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收益可对风险进行一定补偿,假如要获得利益就需要同时承担风险。倘若投资者仅以获得高收益作为进行投资的目标,那么他就难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了解。
所以,要想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投资者就需对各种股票投资知识进行学习。在购买股票时,需首先对投资的环境以及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在深入分析股市循环周期的基础之上对股票做出选择。具体而言,尽量在人气低迷期间对股票进行购买,即低买高卖。另外,还需巧妙运用技术分析以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入市时机进行合理掌握,将中长线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防止短线操作次数过多,最终使投资工作获得成功。[4]
【参考文献】
[1]陈茂松,袁长安、浅谈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6)
[2]金发奇、国际证券组合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