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是我那充满灵性和张扬个性的教案。那里有我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对精彩环节的回眸,对学生的热情赞扬,对意外情况的冷静思考……,翻开它一股清新的海风会迎面扑来,你会感受到主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
第二朵,是我充满自信、思维活跃的学生。课堂是我们的舞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带领他们畅享知识的乐趣,我们尽情的欢笑,尽情的争论,在欢乐中增长知识,增加自信。现在,孩子们聪明、热情而且自信,我不禁感叹:真是“生如其师”啊!
第三朵,是学生工整、漂亮的作业。翻开它,时时会跳出蓝猫、咖喱、天线宝宝……,您可别见怪,这是我为了鼓励学生的进步,亲手在他们的作业本上贴的卡通彩贴,别看我每天批改作业要花费很长时间,可看到学生已经把写字当成一种乐趣,写的越来越好,我是苦中自有乐呀。
第四朵,是学生百余张晨考小卷。我坚持每天早自习利用考卷的形式,检测学生前一天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批有改,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
第五朵,是学生美诗美文的扎实积累。除了背诵学校规定的美诗美文,我还找了一些材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例如,成语联龙,百余个成语学生能倒背如流;《中华民族歌》,五十六个民族学生能熟记于心……。您现在阅览的是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第六朵,是我班的亲子阅读活动。我们班的亲子阅读活动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我最初的想法是提供一些亲子阅读的美文,在各位家长的全程参与下,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的进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想法是好的,然而这无非是给本已繁重的工作又增添了不轻的砝码。选文要文质兼美,感悟要深刻透彻,问题设计要新颖独特,启发孩子灵性。我的课余时间几乎全部花费在这件事上。选择文章,设计问题,打字排版这一切都要在周三之前完成,以保证周四印刷,周五顺利发到各位家长手中。有时当亲子阅读活动与其它的教学任务或家庭琐事发生矛盾,真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曾经想过放弃。但各位家长在反馈意见中,或给予肯定 ,或表示理解,或诉说感受,真诚的话语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得知了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感受到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日益融洽,激动欣喜之余, 让我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一位哲人曾说过: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得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所以我咬紧牙关让亲子阅读活动一路坎坷走到了今天。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读后感
如皋初中初一(16)赵悠然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最重要?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多么的平凡,都会有人记得你,不管是你的朋友、你的亲人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也许不经意间你驻扎在了他的脑海里,或许你不曾留意,但生活就是这样的不经意。一个人也许会像一朵花一样随一阵风销声匿迹,可不论如何都会为周围带来一阵香,或浓或淡,飘忽迷离。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这本书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向读者传递着爱与感动。让人对生活,充满温情的期待,就如在一朵朵花的香里,期待一朵朵花开。
自然的花花草草,都惹得丁立梅喜不自胜。随了她的文字,赏《虞美人》,看《蔷薇几度花》,细察《槐花深一寸》,怀想《一团粉红,一团鹅黄》,向往《满架秋风扁豆花》……每一朵花开,都引出一缕缕愉悦的暗香,引出一段段静美的回忆,一刻刻哲意的思考。读着这些文字,似乎闻到了各种花的香,便如她的学生,认识了榆叶梅、结香、鸢尾花、虞美人、金钟花……彻悟出“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淡的,是无奇,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劳作,他们实在是太普通,太渺小了,有时甚至是卑微的。除了他们自己有谁会在意他们的生活?
那个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就像他做的桂花糕一样,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作者并非是每天都吃到老人的桂花糕,可是那小蒸笼上方袅袅的香雾中缠绕的蒸熟桂花糕的好闻味道,早已沁入了作者的心脾。那永远一身藏青的衣,藏青的围裙,雪白的米饭是对巷子深处的真实记忆。
黄昏时,学校门口卖杂粮饼的女人,每天都在努力认真的工作着,尽管只赚那么几块钱,她对顾客并不是只有那短暂的热情,她是从心底里希望看到那些顾客的熟悉身影,尽管很久他们没在来买她的饼,但是她依旧希望他们开心 希望他们心想事成,这是平淡中一种多么朴实的情感啊!
在“段”的意识中教“段落”
段落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理解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则是中年级教学的难点。
不少教师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最容易“孤立”地看待和处理其中的每一个句子。如对第二个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抓住“挨挨挤挤”理解荷叶的量——多,抓住“大圆盘”体会荷叶的形——圆,抓住“碧绿”体会荷叶的色——绿;讲到第三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则往往会抓住一个“冒”字来体会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等等。
应该说,就句子教学而言,这样的处理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问题是,教学往往把这里当作了终点,无视“段落是一个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常识。本段中,第一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提纲挈领,总领全段。第二句笔锋一转,不写荷花,却写荷叶,似乎让人费解。其实,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正因为有了第二句对荷叶的多和密的描写,才让后来的“冒”字有了“根”——由于荷叶的茂盛,才让荷花给人以“冒”的感觉,由于荷叶的“碧绿”,才让荷花显得那样洁白而惹人喜爱。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老师引领孩子们通过想象,把教室变成了荷花池,把孩子们变成了荷花。此时,教室中正站立着五六个孩子,就像那从荷叶中间“冒”出来的荷花)
师:全都展开的荷花,你是怎么出来的呀?
生:我是冒出来的。
师:为什么是冒出来的呀?
生:因为头顶上荷叶长得太密了,我就拼命向上钻,结果劲使得太大了,就冒出了一大截。
师:难怪你高出荷叶这么一大截。
师(转向另一朵“荷花”):刚开了两三片花瓣的荷花,你是怎么出来的呀?
生:我是钻出来的。
师:为什么是钻出来的?
生: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点儿缝也没有,我就只好使劲地钻,就钻出来了。
师(又转向一朵“荷花”):哟,这里有一个花骨朵儿,你是怎么出来的呀?
生:我是顶出来的。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荷叶太多又太密了,我就用头向上硬顶,这样就出来了。
……
这一处教学的可取之处,就在于教者巧妙地处理了这一难点,通过“追问”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明白了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句式的学习和迁移运用是中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将句式的学习和迁移与理解文本有机结合则是教学中的又一难点。
在不少课堂上,句式的学习往往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迁移而迁移——句式的运用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部分甚至完全脱节的。对《荷花》第二自然段中句式的学习,老师们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其一,根据提示说话:“下课了,校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其二,老师先来一句:“荷花的样子还有哪些呀?”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句式说话:“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前者,练习与文本完全脱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句式,但它是以破坏了辛辛苦苦营造的“阅读场”为代价的。后者呢,出发点是将句式迁移练习与加深对文本理解结合起来,只是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这样的训练往往也会以失败告终。
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的答案还在文本之中。海明威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意即作品中所写出来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这一部分只占整个材料的七分之一左右。其实,好的作品大致都是如此。
《荷花》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个“姿势”就能让我们打开思路。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只是从花开的程度这一角度写出了荷花的姿态,为读者留下的则是更多、更广的想象空间。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二】
(承接上面的教学课堂)
师:荷花荷花,你抬着头在干什么呀?
生:我在享受阳光的照射。
生:我在享受清风的抚摸。
生:我在欣赏远处的美景。
师:荷花荷花,你为什么低着脑袋呢?
生:我在对着荷叶上的露珠打扮自己。
生:我在看荷叶上的蜘蛛结网。
生:我在跟荷叶上的青蛙说悄悄话呢!
……
师:你们这些从大圆盘中间冒出来的荷花真是太美了,看,(出示)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
此处教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教者引导学生关注“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荷花的各种美丽的姿态——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荷花的“美”的认识,拓宽了荷花“美”的内涵,而且在文本情境中进行了句式的迁移训练,可谓一箭双雕。而同时,作者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醒了学生:观察的角度可以变化,思维的角度更要变化。
在“篇”的观照下突破难点
《荷花》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孤立地看这个句子,面对三年级学生,还真不好引领他们去深入领会。在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个句子也确实困住了老师们。他们有的避重就轻——直接跳过去讲“活的画”,有的机械表演——带着学生歪着脑袋做表情朗读,还有的干脆一讲而过。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文章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尽管中年级教学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但作为老师,我们心中不可没有篇的概念。须知,文章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说得直白一点,我们经常教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我们也应该教会自己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当教师以篇的角度观照段的教学时,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三】
(继续前面的教学,在学生们运用“有的,有的,还有”说话之后)
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同学们,大家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生:很美!
师:看看那一朵,
生:也很美。
师: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该是谁呀?
生:是大自然。
生:是叶圣陶爷爷。
生:老师,是我们自己。
……
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乘势而上,顺流而下——运用课堂氛围中的“势能”,借第二自然段教学积蓄的“能量”,运用引读法,直接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又把教学的进程往前推进,系统论的作用就在这里。
2、把你捧在手上,默默地焚香,祈祷得到最美最香的花朵,等积攒够朵的时候,送给最美的你……然后我飞快地跑开:小样,我就不信招不来蜜蜂蛰你!
3、蜜蜂在花丛中干活,真勤劳啊。
4、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5、说起小蜜蜂这三个字我就特别的高兴,因为小蜜蜂为人类做贡献可大了。比如说:小蜜蜂们一天到晚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把从花朵里采摘的花粉给放在自己的小篮子中。着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6、蜜蜂是最勤劳的动物,它们天不亮就提着篮子采摘花粉,酿成蜜。所以,只有勤劳和不懈的努力,才会成功。
这篇习作采用板块式结构,分别以“莲花——高洁的天使”“——隐逸的君子”“梅——坚强的忍者”为小标题,从做一个高洁的人、做一个具有隐士风度的人、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三个角度表明了小作者的人生态度。但是细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存在着以下三点明显的不足:一是面对纷繁的人生,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小作者实际上并不是非常明确。尤其是在“——隐逸的君子”这个板块里,给人一种要做一个具有 “隐君风度的人”的感受,这与当今现实生活是有些格格不入的。二是内容上显得空了一些。全篇文章都是口号式的呼告,显得“华”而不“实”。三是语言生硬,不够柔顺。
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呢?细看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我们就能发现,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莲、菊、梅,都有喜爱它们的各自的一些代表人物。如果能够把这些代表人物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现出来,再赋予这三种花现实的意义,我们就能够撷取这些文化大树旁枝上的硕果,把我们的观点表达得更加明确,更有生趣,也更有内涵。
我不能使世界因为我而闪亮,可我能带给他人一阵芬芳。
——题记
莲,嫣然高洁,亭亭玉立,令人心生向往;菊,凌寒怒放,潇洒飘逸,让人礼赞喟叹;梅,傲立雪中,暗香流动,叫人敬意顿生。在纷繁的世界里,在人生的抉择中,我要送世人一朵花……
莲——高洁的天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面对满池莲花,周敦颐轻捻髭须,举杯低吟。在儒雅的低吟中,周敦颐送给世人一朵高洁的莲花。
也许你正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也许你正在做艰难的选择,也许你正在为自己眼前的利益作挣扎……而你的身边,纷纷攘攘,让你无所适从,那么我要送你一朵莲花。真的,做一朵高洁的莲花吧,保持住自己高洁的人品,你的人生,也就无形中具有了崇高的品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那么,就让我们来做周敦颐的同道中人!
菊——隐逸的君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悠晚风中,一位飘逸的隐者,手提竹篮,信手采菊。菊,在他的手下绽放。这位隐者,就是陶渊明。陶渊明于隐居生活中,悄然送给世人一朵清雅的。
世界是纷扰的,生活如乱麻一团。面对现实的生活,有人选择奋战,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高呼,有人悲叹……在这种种的人生态度中,我独独喜欢一种富有情调的生活——淡然闲适,从容以对。这是一种陶渊明似的生活,不必有荣华富贵,不必有山珍海味,尽管没有高官厚禄,尽管只有两袖清风,却活得率性,活得逍遥。我们绝不追求陶渊明的隐者风范,但我们却一定要有陶渊明的清雅风骨!
所以对于生活中那些久战不息、身心疲惫的人,我要送他们一朵花,一朵包含隐君风度的菊,一朵潇洒的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是周敦颐的喟叹,但不能是我们的喟叹!
梅——坚强的忍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路过断桥,陆游不由得涕泗横流。梅花如斯,人生如斯。手握长剑,胸中块垒,喷涌而出。陆游,送给世人一朵凌寒独自开的梅。
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了许多形形的人,生活给予他们的不是财富,而是多灾多难,甚至是讥笑、诬蔑。有人咬紧牙关,在最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纵或不能成功,却散发出一股诱人的人格芳香;而另一些人则经不起风雨的考验,败落在困难脚下。
对于这些面对困难没有坚定意志的人们,我要送他们一朵花,一朵坚强的冬梅。陆游的口中现出的尽是豪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弥漫的大雪中,我们何不坚守自己人格的底线,散发自己应有的芳香?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丝和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却看不到一点油腻。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漏出里面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套袖,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会在装给你的便当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是坐满了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便当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施工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复存在。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 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于是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帐。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题记
一瞬间,天,灰了;花谢了;茶凉了;心冷了!
我败下来了!
当61名落到我头上时,我知道我确实败下来了,要以这样的成绩,恐怕连高中也考不上了啊!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在教室门口徘徊了许久,终于决定走往回家的路。到了家,只见妈妈闷闷不乐的、好像知道我的成绩了,可妈妈什么也没多说,只关切地说:“歇一会儿,吃点水果再写作业吧。”我哪还吃得下啊。这时,爸爸回来了,我忍不住哭着对爸爸说“爸爸,我考不好了。”爸爸说:“这次考得不好,不要灰心,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千万不要灰心,孩子。还记得你小时候在小渠边“修大坝”吗?刚修完就垮了,你挥动着小铲把泥土再垛得高高的,好不容易修好了,又被水冲垮了,你再用小手一铲一铲直到把它修好。”爸爸说着,使我想起我小时候的样子,我的小手和我的毅力。爸爸的话似乎使我的心头溅起了一朵浪花,一朵充满激情、要努力向前的浪花。
我听后大声说:“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样做了。”
妈妈抚摸着我说:女儿,别丧失向前的目标,今天的失败可能就是明天成功的基础,静下心,找找考不好的原因,我相信你一定会赶上去的,爸妈永远支持你,你一定会成功!
我哭了。霎时,天,晴了;花艳了;饭;香了;人乐了!
想你的时候,花开了一朵。
这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简单的。比如下雨的巷子,走过一把油纸伞;比如书页里,夹着多年前的一片花瓣;比如一朵花,和另一朵花在一起。
初春的时候,去一个正在改造中的写生基地拍枯了一冬的爬山虎枝条。一墙一墙的灰黄细藤,是光阴的印记,那么让我着迷。我知道,那绿意,很快就会在墙上铺染清凉。
在拐过那个窄窄的墙角时,意外地看到头顶墙缝里有两株叶瘦而微绿的野花,虽然还未开,但能看到它们擎着两枝花苞,在一片阳光里,相依相偎。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它们快乐的细语声。
人生中的相遇也许难有不早不晚的恰好,但心中有快乐,有喜悦,便如此笃信,花开之初,花谢之终,都能惊喜相遇。
有些浪漫就是这样的简单,像一朵花和另一朵花在一起。
喜欢作家朋友陆苏的诗文,或许因为我们骨子里都有一个小村。她的小村,春天会站在每一个路口,每一个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花朵。这样的小村,适合想念一个人,因为“每一天,每一棵树,每一茎草,都在绿一些,美一些,好一些”。这样的想念,就像“一朵花想和另一朵花在一起”。
那天中午倚在床头看她的书,很舒服。然后轻轻放在一边,午睡了一个小时。醒后提笔乱写小诗一首相赠:谢你的诗情,写出了一个小村;谢你的小村,养出一个你;谢一个你,让小村有草有花,让你的文字有诗有情。
有闲时最爱做的事,莫过于走山路,进山村。我把一朵花、一片云,装进行囊,简简单单地,就这样出发,去小村。在我们的小村里,你喜欢一个人,就顺着她名字的笔画,走啊走,一笔里有花香,一笔里有水声;你喜欢一扇窗,就可以在窗前痴痴地发呆;你喜欢一朵花,就可以低下身变成另一朵,和它在一起。
这是我想用一生去痴迷的浪漫。
我们的心中,都该有一朵花和另一朵花在一起,一路走来,你伴我月白风清,我共你花朝雪夕。
一朵花和另一朵花在一起,任岁月的风,光阴的霜,浅了颜色,淡了香气,就那样心无尘埃,清喜相守。即使大雪封山,来年春天,还要约在枝上相见。
我相信,只要拿出快乐,拿出喜悦,拿出浪漫,与远方的你,总能享一处坐花醉月地。慢慢地,让生活的悲与苦,心里酿酒,苦中总有芬芳,悲伤总会含泪成珠。
这样的人,不管外在风霜,内心总有一朵花与另一朵花在一起。
我知道,就是那一点一点的浪漫,让生命清澈一点,温暖一点,多情一点,美好一点。在岁月深处,它甚至可以让一个人的面相,变得温良细腻,也会让一个人心底长出善,长出美好,对人对万物,都不失礼仪端庄。
一想到一生中能浪漫地与一朵花、一本书、一个人倾心相遇,我的心就直往柔软里去。为此,我愿在这柔软里,爱上沿途所有的美。
[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