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育舞蹈的运动周期类型
体育舞蹈的训练周期可以分为超大周期、大周期以及中周期、小周期等四个基本类型。这些周期的训练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完整的训练过程。第一,超大周期。这个周期指的是体育舞蹈运动员重大的竞赛日程,例如: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是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及发展规律的周期。超大周期一般会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来训练,这是一种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工作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内容则是由大周期环节的内容组成。换句话说,超大周期的训练内容就是大周期中主要的内容,两者包含关系,相辅相成。第二,大周期。在大周期期间的所有训练,都是根据超大周期期间的所有重大竞赛的时间、竞赛内容以及体育舞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态来确定、合理的安排的,往往这样的安排就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一整年的训练内容。在大周期期间,主要安排一些重要的训练方式,这些训练的方式可分作双训练的周期、单训练的周期和多训练的周期。第三,中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主要是根据运动员运动的适应规律和其超量的恢复原理来提出的。中周期是大周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也叫做体育舞蹈运动的训练阶段,而且每个训练的阶段都会消耗0、5个月至3个月等的时间。第四,小周期。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小周期一般是由7天的时间来组成的,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小周期的训练时间又是中周期的训练内容的构成部分,一般2到12个小周期就组成了一个中周期,所以,体育舞蹈训练的中周期时间为14到84天不等。
1、2体育舞蹈训练的结构
在体育舞蹈训练的周期中,训练的过程一般是由三个阶段所构成,就是准备阶段、竞赛阶段、过渡阶段,这三个阶段看似独立,但实际上者三个训练的阶段在一整个训练周期中是互相联系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小周期和各个阶段训练的计划全部都是由各个周期的紧密衔接而实现的。在这些训练的周期中,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等,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来安排周期的训练,充分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各项素质,使其的训练质量和竞技的最佳状态以及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机率大大提高。
1、2、1体育舞蹈训练的准备期
运动训练的准备期,可以从运动员的心理及生理上影响其学习的倾向角度及个人的训练技能。对于运动员的生理上来说,准备期是其自身运动的力量、强度、运动速度、运动耐力及自身柔韧度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运动员的身体内各个器官的系统完善的重要时间段。然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运动员培养自身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会学习许多与体育舞蹈相关的理论训练的知识。准备期一般可以划分为专项训练的阶段和普通训练的阶段等两类,在这两个训练的阶段中,运动员又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在专项训练的阶段过程中,其任务的重点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在竞赛当中运动战术及技术运用的能力,再者就是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的素质。在专项训练的阶段中,要逐步增加训练的负荷强度,同时减小其负荷量。在体育舞蹈训练准备阶段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诊断运动员的起始状态及建立明确的目标来确定的。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来讲,这两项内容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则是整个准备期的训练计划里面重要的、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1、2、2体育舞蹈的竞赛期
竞赛期是继准备期后的第二个训练阶段。竞赛期是训练周期当中重要的组成阶段。竞赛期主要的为了提高、巩固体育舞蹈运动员专项竞技的能力,并且是为竞技比赛充分的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使运动员能够充分、最大化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创造优秀的竞技比赛成绩,实现全年体育舞蹈训练的终极目标。在竞赛期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作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及比赛的阶段。其中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舞蹈竞赛前期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鼓励运动员,使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二,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竞赛战术的练习,让其充分的掌握竞技比赛过程中战术高度的自动化。第三,运动员还应该适宜的安排好自己运动的负荷,使自己的体能能够在竞技时期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比赛阶段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主要采取重复法来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训练,然而技能训练的方法就要利用完整法来进行,并且还要与比赛法结合起来,便于能够综合的发展与运动员竞赛有关联的技能、体能和战术能力等。第二,要特别注意和合理的组织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训练,并且对其竞技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整顿,对赛间间歇充分的利用,力求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运动员的整个竞赛情况,获取新训练的效应。以运动员全年的训练周期为例子,这一整年当中训练的周期数目越大的话,那么一个训练周期中的比赛期就会越短。通常情况下,一整年的单个训练周期有4到6个月的准备期,而全年则属于双周期,只有1至2个月的准备期。
1、2、3体育舞蹈训练的过渡期
体育舞蹈的过渡期也叫做恢复期,这个阶段是训练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过程。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比赛期间的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都将会导致运动员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紧张、高度的动员状态,就算比赛结束后,这种紧张的状态总会长时间的伴随着运动员,使其在比赛后还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其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日常的训练。如果这样的紧张状态一直持续的话,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尤其对其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恢复阶段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让运动员自然的恢复,例如用医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的手段来让运动员的身心慢慢的得到放松,使其逐渐放下紧张的心情,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这样的恢复方式比较自然,注重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和营养方面的调节。另外一种恢复手段是根据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给予休息安排,休息的时间有几天到十几天不等,这是一种由运动员自己调节的手段。最后,在过渡期阶段有一个是否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要总结对一整年的体育训练,检讨哪些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再次突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年终训练的总结,总结这一年里的付出与收获,总结这一年期间的而需要改进的方面。另外还要制定出第二年的各项训练内容及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第二年的目标以及如何开展训练等的内容。
2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舶来文化,不仅具有服饰美、音乐美、形体美的特点,还有高度的健身、建智、建心等价值。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已经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也名国标舞。体育舞蹈内容丰富、舞蹈种类多样、风格迥异,所以学习体育舞蹈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自己喜欢且容易练习的舞蹈种类。体育舞蹈一般可分为两类受众类型,一种是一般受众,该类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了健身所学习或者一些以交谊应酬、健身为目的的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和白领,甚至是一些为培养兴趣爱好的小孩;另一种是专业受众,该类体育舞蹈则是针对一些专业的学校、学生所开展的,而本文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特点的研究就是从一般受众和专业受众两类来进行阐述的。
2、1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学生来说,体育舞蹈不仅是其自身的一种专业技能,而且还是其将来求职的方向。所以,参加一些体育舞蹈竞技的比赛可以使学生积累经验、自我检查,是其将来求职的重要途径。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讲,体育舞蹈几乎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所以,一些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会利用参加竞技比赛获取名次、物质奖赏等方式来扩大自身名气,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自己所代表的单位争得荣誉。
2、1、1专业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内容
技术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核心,舞蹈运动员对舞蹈风格把握程度、和舞伴的默契程度、动作的难易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体育舞蹈竞技比赛对参赛人员的耐力、灵敏度、速度和力量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参赛人员的身体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基础,艺术表现力则是重点;此外,对参赛人员进行心理训练是很关键的,通过对赛程、场地及对手的熟悉了解,才能在比赛时做到游刃有余、随机应变,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水平,这对参赛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
2、1、2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方法
体育舞蹈比赛通常是由男女搭配将舞蹈动作结合音乐风格来演绎的。所以,在准备阶段通常会使用间歇法和持续法来训练,使运动员的风格稳固化、动作自动化,进而全面提升其素质;在体育舞蹈运动比赛过程中一般会使用重复法,主要发展参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且稳定其竞技时的状态,以便达到最佳成绩;恢复阶段主要以变换法和训练法为主,有助于消除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疲劳。
2、1、3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时间跨度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比赛莫过于每年五月底举办的全球性体育舞蹈盛会,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池舞蹈节。其次就是中国体育舞蹈的公开赛、大奖赛及体育舞蹈世界锦标赛,最后就是一些专业受众国内外的比赛。一般情况下,比赛的准备期大约是0、5到2个月的时间,比赛期限有1至3天,恢复期则为0、5到1个月。
2、1、4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负荷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随着准备阶段的进度逐渐增加,此时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身体素质及坚强的意志力;进入比赛阶段后,负荷量逐步减小,而负荷强度继续增加,使比赛状态得以保持和巩固,让运动员的身体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此时逐步减小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消除疲劳,使运动员各项素质积极恢复。
2、1、5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比赛主要可以分为检查性、适应性、训练型及竞技性的比赛。训练性的比赛主要安排在比赛期前,针对舞蹈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或者综合能力的培训;适应性和检查性的比赛大多用在比赛前,专门用来提高运动员战术的自动化能力以及对比赛场地、裁判、气候和比赛对手等的适应力,进而,为获得比赛的好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2、1、6体育舞蹈专业受众的运动恢复
对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恢复不仅只是恢复原来的水平,还要采取训练的手段、营养学方面手段、心理学手段及生物学方面的手段对其进行恢复,力求超量恢复。
2、2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虽然通常以兴趣爱好、健身休闲和交际应酬等为目的,但是为了使体育舞蹈运动能够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协会还是会举行一些业余的比赛,这就要求了业余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业余的体育舞蹈比赛不会像国际性的比赛那样重大,大多时候都是各相关协会综合各种现实的因素一年举办一次。而参加比赛的人员也是为了锻炼、检查自己,以获得更多参赛的经验。所以,安排全年多个训练周期相对适合一些。一般比赛的准备期为0、5个月到1、5个月,比赛期为5到8天,恢复期是0、5个月到1个月。另外,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方法及内容与专业受众的大同小异,只是两者的目的不一样,一个注重比赛成绩,另一个则注重锻炼和体验。一般受众的训练与专业受众不一样的是运动恢复阶段,一般受众采取的办法是积极利用音乐疗法或者休息等方式来恢复。
3结语
关键词:正确对待竞技性;艺术性转变;美学质量;舞蹈语汇;理论体系研究
在多元化的今天,舞蹈以一种文化现象寄居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反映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也被作为艺术主体的人类所影响。在这瑰丽的舞蹈花园中,国际标准舞这朵异域奇葩在躁动的成长着。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国标舞,由于它特殊的竞技性使其一直都在舞蹈与体育边缘的模糊地带所徘徊。国标舞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是西方的少数宫廷舞与富于民族个性的美洲舞蹈相结合的一种交际性舞蹈。1924-1929年英国国标舞裁判理事会的成立是社交舞和国标舞区分的历史性标志。该理事会将舞蹈动作和舞蹈用语标准化,并促进了舞蹈比赛的规范化,加速了社交舞蹈向竞技舞蹈的转变。
一、竞技中的舞者
竞技国标舞比赛,一般称为常规赛,是一种淘汰形式的冠军赛。通常比赛都是在极其宽阔的场地(例如体育馆或大的舞池)中进行。选手按照年龄、专业与非专业和舞种分为不同的组别。每个组别以参与的人数来制定其淘汰赛的轮数,有时一个组别的人数可多达至上百人,所以一个组别进行三到四轮的比赛不足为奇。每个组别都有八名左右的裁判进行评定,且不同的组别有不同级别的评委。整个比赛机制都有标准化的规则和惯例。从这样的整体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出国标舞常规赛的浓烈竞技感,无论从赛场条件还是比赛形式,无一不使得国标舞的竞技特性尤为耀眼。虽然竞技性是国标舞存在的一个特性,但是过于强调竞技也会影响其在舞蹈之路上的发展。
鉴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舞者本身来进行分析。人体是舞蹈内容外化的载体,是作为一个表现性、情感性的物质形式在运动,因此,内容应与形式融合,技巧也不能与表达分离。举个这样的例子,在很多国际顶级赛事中,不乏看到许多技巧精英,他们面带职业性的微笑,机械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比赛,舞蹈中只充斥着力度、爆发性、飞速的旋转、复杂而花哨的步伐、超高难度的柔韧动作等诸如此类的技巧和对胜出一筹的渴望。这样过于在乎比赛结果的竞争气氛,导致舞者醉心于取胜的心态,使舞者无法顾及情感的表达和动作的审美标准。这样的心理使舞者更侧重舞蹈的形式,舞蹈中只充斥着超高难度的技巧而忽略了舞蹈本身最能打动人的情感表达。
著名舞蹈编导埃尔福克尔曾经引用这样的话:“纵观各个领域、各种风格舞蹈的发展史,我发现人们越来越强调技巧,而对艺术性的强调越来越少。对于技巧来说,把技术工具隐藏起来更为重要,让表演来的轻松自如,要让人丝毫觉察不到技术上的困难。”1舞者应该把握好技术与艺术的对立统一,在竞技状态时不能单一的追求高难度的技巧,应该把握舞蹈“结构围绕内容”的关键。国标舞常规赛的比赛形式给舞者在客观条件和氛围上造成了某些技术与艺术分离的现象,但是舞者可以通过自己身的努力来溶解技术与艺术的对立问题。
二、表演中的舞者
现今国标舞的表演性得到了重视,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在比赛形式进行了一些转变。国标舞竞赛中开始出现了一些艺术表演舞的比赛,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以及近年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赛”等等,都给了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的发展一个良好的推动。
艺术表演赛是以舞蹈作品为主体的评定性比赛,一般在剧场或者封闭的场馆中举行。比赛时以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等组别进行分类。与常规赛不同的是,艺术表演赛以作品或者剧目表演为主,并非以年龄组别和舞种为主。一般表演的剧目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且作品必须有主题,不像以往常规赛中只需要将规定舞种的套路跳出即可。艺术表演舞的评委与常规赛的裁判评分方式也不一样,艺术评委坐在离舞台有距离的观众席进行观赏,表演结束后进行评定;常规赛的裁判一般站在舞池中,与选手近距离接触,以看背号的方式在舞蹈进行中评定。这种比赛形式的改变使舞者离开了舞池走向了舞台,用更加突出国标舞特性的方式(双人舞表演)来演绎作品。评委们也在特定的区域进行舞蹈的鉴赏和评定。这样就淡化了通常国标舞比赛形式的竞争性,给予舞者更大的空间进行单独的舞蹈诠释。以上,将艺术表演舞与常规赛的形式进行比较后,我们不难看出国标舞比赛的艺术性走向。
这样的比赛形式转变为舞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国标舞艺术之路。舞者也将以往以技巧为中心转变为以艺术表演为中心。对于舞蹈动作的重点也从技巧过度到“舞思”,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在这样的形式下,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在CCTV舞蹈大赛中的作品《别》将国标舞这样的外来语汇与我国本民族的元素融合的恰到好处,以伦巴舞本身的浪漫柔情的风格特点为基础,用一对恋人在车站里分别的情节,刻画出人物内心恋恋不舍却无法相依的纠结与缠绵,让人触“舞”生情。
舞者,是一个作品的核心元素,也是舞蹈表现的主体。人体动作是舞蹈表达的中心,所以舞者应该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完全熟知或理解舞蹈内容,甚至要使自己进入“忘我”的状态。正如魏格曼给舞蹈语汇的定位:“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的启示,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象与譬喻,并要求传达给别人。”2
三、艺术之路的舞者
对于现在这样一个物质丰满的时代,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人类心灵与精神寄托的家园,国标舞的剧目表演作品也是其在艺术之路上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这样发展的趋势下,作为一个国标舞的舞者不仅需要强悍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理论知识。索雷尔在《西方舞蹈文化史》中曾这样描述到:“毕加索所画的一幅线描《阿波利奈尔扮演的赫丘利神》,画中人手持的纸上写着‘人体文化’,画中人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舞蹈家多年来的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3这样的讽刺给舞蹈家敲响了警钟,肢体训练是人体达到能够舞蹈必经的特殊方式,而知识与文化的积累则是充实心灵来达到舞蹈的原动力。舞蹈应该是智慧和精神的肢体运动,更是灵与肉的生命律动,没有丰富的内在情感肢体也仅仅只是空虚的外壳。
在中国,国标舞与其他舞种相比犹如初生的婴孩,不仅发展的历史浅短而且理论体系也尚未完善。对于国标舞的未来而言不外乎以艺术发展和理论建设为焦点。作为正在舞蹈的舞者而言,广阔的知识底蕴和科学的理论的探索是必须而且紧迫的。中国人对于外来文化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国标舞这种外来舞蹈语汇我们应把握其“精髓”,不仅将其技术与技巧进行透彻的原理分析,更要将其背后的文化形态和哲学思潮弄清楚。
时今,国内的不少舞蹈院校中已经开设了国标舞专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不少优秀的国标舞选手在国内外大赛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些理论型人才也编撰出了科学系统的文字教材。趋于这样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与教材、完备规范的比赛制度以及更深层次的国标舞本体理论研究势在必行,而其前景也将会是远大的。
参考文献:
[1]洛伊斯•埃尔福尔克(美)、《从魔术到艺术的舞蹈》、W•C•
布郎,1976、第203页
[2]朱立人、《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春风文艺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第58页
纵观本次比赛的舞蹈音乐,仍旧是以剪接的为主,音乐风格上的不统一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这次,则主要突出的显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 舞蹈音乐撞版
在现实社会中,演艺圈的明星们参加活动最忌讳的就是撞衫(穿了相同或接近款式的衣服);影视剧厂商最害怕所拍的作品题材撞车。在舞蹈比赛中,作品题材雷同是不可避免的事,而舞蹈音乐的相同则是可以的。在群舞现、当代舞种的比赛中,二十来个节目就有两对舞蹈音乐撞版。分别是《进城》和《风》,用的是现代名曲《野蜂飞舞》作为从头到尾的主题音乐;另一对是《乐滋、美滋、甜滋滋》和《唱山歌》,用的是同一首山歌调开头,同一曲抒情歌铺叙,同一截华彩段结尾。民族民间舞种中也有:《阿佤》和《佤山火》都用了同一首佤族流行唱法“江木塞罗”的歌曲段落;《赶太阳》与《花腰花》都使用同一段埙独奏乐曲。然而其中《乐滋、美滋、甜滋滋》和《唱山歌》比赛抽签一个11号一个12号,就那么巧粘在一起。明星撞衫了,人们就会明显对比出谁的身材气质更好;影视题材撞车了,人们就会明显分辨出谁的编剧更好更有市场。舞蹈音乐撞版也一样,它会使舞蹈作品之间的可比性大大增强,将原本不明显的作品弱点放大、突出。后果只有两种,要么在对比之下一个作品占尽上风;要么两个作品一起石沉。
二 舞蹈音乐越位
在群舞组的民族民间舞种比赛中,使用的舞蹈音乐应该是这个舞蹈所属民族的音乐。如蒙古族舞蹈应该用蒙古族民歌、乐曲来作为它的舞蹈音乐等。而有个别舞蹈标的是这个民族,却用另一个民族的音乐作为其舞蹈音乐。舞蹈音乐的“越位”指的就是这个。其中最突出的是《稻草香》和《走在山水间》。《稻草香》标注其所属民族为“客家汉族”,虽然不懂客家语,但是客家语演唱的歌曲倒是很常见的。如《一只鸟仔》、《天黑黑》等客家民歌在全国各地的音像店里都是很流行的。只要听过其中一首,就可以被客家民歌独有的韵味所倾倒:咬字干脆利落,甚至有些像木偶似的哏板;旋律活泼舒展平直上扬,多表现快乐、风趣幽默的内容。这是它的音乐特点,是由客家的语言、生活习惯等因素构成的。而在《稻草香》中的舞蹈音乐是首完整的歌曲,却丝毫没有客家歌曲的特点。旋律婉转而显忧伤,咬字非但不干脆还带有很多装饰性的鼻音颤抖过腔,一点也不风趣幽默。这完全是朝鲜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而标注为壮族舞蹈的《走在山水间》,开头用的却是一首完整的原生态的侗族多声部大歌,且这一歌曲在整个舞蹈作品时间长度中占了将近三分之一。但是,在比赛章程中对此没有任何说明和要求。除了佩服编导不受音乐风格影响的能力外,更多的是担心这样会不会引起民族文化上的矛盾争议?
三 舞蹈音乐侵权
2009年岁末的一个周末之夜,美国北加州硅谷地区的圣塔克拉拉大学剧场内回荡起中外音乐的悦耳旋律,舞台上如梦如幻的光影背景衬托出或曼妙柔和或激越奔放或童趣无限的舞姿,不时激起观众的掌声和笑声。人们在圣诞、新年来临之际分享一场艺术舞蹈盛宴。这群舞者有个共同的老师――来自中国的著名青年舞蹈家陆峻。
由中国一级舞蹈家陆峻创办的“陆峻表演艺术学院”在硅谷地区开办四年,培养学生全面艺术素质卓有成效,传授东西方舞蹈文化艺术独具匠心。陆俊集东西方舞蹈艺术精粹于一体的教学,也吸引了华裔和其他族裔子弟欣然就学。她既启蒙、训练少儿习舞,也对乐意学舞的成人授业,让从三岁半的孩童到成年习舞者都受益匪浅,也使得学院每年的舞蹈作品汇演节目精彩纷呈。
陆峻表演艺术学院2009年度舞蹈作品展特别推出“红・白・黑”系列专场,所有舞蹈作品都由陆峻精心创作、改编、排练。中国古典舞、民族舞蹈既有传统的基本元素,又大胆运用现代舞的技法,充分利用人体流动的线条、舞姿传神地演绎主题。如现代中国舞《月光》、彝族舞《火之女》《茉莉花开》等,动作错落有致,构图不求均衡,展现出不同色彩、风格。
舞蹈专场的另一大看点是激情动感的西方舞蹈板块。热情诙谐的法国舞蹈《堪堪》,充满黑色幽默的爵士舞《芝加哥》,浪漫迷人的现代舞《艳阳下》,在色彩、节奏、情感的对比和情节铺展方面,陆峻以自己独特的编导手法,强化了这组西方舞蹈的鲜明风格。而《百老汇星光》《小小爵士》等舞蹈,也都因应现代时尚、动感、节奏为学员量身度造,因此,每一个节目都引发台下观众的欢笑,掌声经久不息。
在压轴节目爵士舞《芝加哥》中,陆峻更是亲自担当领舞,让观众一睹这位功力非凡的舞蹈家的风采。
舞坛明星璀璨夺目
陆峻出生于江南名城杭州,自小一听到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陆峻的艺术之路起步于杭州知名的大关小学。10岁那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招生,到大关小学一下子就看中了形象秀美的陆峻,使她从此进入了中国舞蹈艺术最高殿堂的大门。通过初中、高中到大学连续学舞,陆峻开始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频频摘取桂冠。1988年,她获全国“桃李杯”专业舞蹈比赛民族舞少年组银奖;1991年又获全国“桃李杯”专业舞蹈比赛银奖。毕业后,陆峻留在北京舞蹈学院任教,同时,陆峻也是学院青年舞蹈团“台柱”之一,经常随团巡演,代表中国出访法国、俄国及东欧诸国,还作为大陆第一个舞蹈团的成员出访过台湾。她也担任过“中国艺术节”、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晚会的独舞。她塑造的艺术形象在各种舞台、荧屏上熠熠生辉。
陆峻创作和演出的舞蹈,还相继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珠穆朗玛奖”(1991)、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民族舞银奖 (1995)、北京舞蹈比赛最佳演员奖(1995)、亚太国际舞蹈比赛表演金奖 (扇舞、1999)、新加坡青年节舞蹈比赛编导金奖等。
她在频繁的演出、比赛之余,还应邀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Lasalle-Sia 艺术学院执教,赴香港舞蹈团、大阪世纪舞蹈团授课编舞。她的舞蹈教学和创作内容涵盖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西班牙舞等。后来,陆峻还又考取澳洲昆士兰大学舞蹈大师班,获得了该校舞蹈教育专业的证书。
正是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密集的编舞、学习、教学中,陆峻不仅学习掌握了大量西方舞蹈、现代舞蹈的技巧和精髓,也懂得了西方艺术教育的真谛和方法。由传统到现代,由东方到西方,她的视野更加开阔,观念上也推陈出新。她获1999年亚太国际舞蹈比赛表演金奖的独舞《扇舞》,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编导的。作品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迸发出艺术灵感,民族舞蹈架构中融汇了现代元素。陆峻的潜意识里感觉到,经过东西方舞蹈艺术的学习、糅合和历练,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将铺展在她的眼前。
海外教舞的多元化追求
21世纪初,陆峻应校友周洁、徐俐之邀,到美国南部大都市休士顿的J&L 舞蹈学校任教。她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和水准,因材施教,精心编舞,并将平时训练与舞台实践结合,当年就推出了学院的汇演。经过陆峻悉心培训的学员们都掌握了不同的舞蹈节目,登台亮相。2002年,陆峻创作了群舞《热情的探戈》,并让J&L 舞蹈学校的成人班学员排练,她自己也担任领舞。激情奔放的节奏,流畅优雅的舞姿,异国情调的风采,使这个节目在年度会演中引起轰动。这一时期的教学经历和累累果实,也让陆峻对今后闯出一条海外艺术教育的新路子有了更多的憧憬。
三年后,陆峻迁居北加州硅谷。“陆峻表演艺术学院”在硅谷开办。学校以多元包容的教学内容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令人刮目相看。陆峻安排的课程既有各种中国舞蹈,也包括芭蕾舞、爵士舞、西班牙舞和美式热舞等内容。
教学结合舞蹈表演,创作成为教材的组织部分,是陆峻执教的一个亮点。她的教材选择来源广泛,从古老的传统文化到现代时尚风潮,从民间乡野到世界不同民族风格,她都广泛吸收,糅合加工,汇聚精华。陆峻的目标,要通过中西方各门类舞蹈的学习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丰富而多样化的舞蹈表演技能,体会肢体表演与情感相融的境界,激发学生内在的表现力,使之成为美的创造者。
安排不同年级的学员分阶段学习中国舞、爵士舞、百老汇歌舞剧式的小品和Flamenco舞蹈,充分体会表演艺术的内涵及乐趣,也成为陆峻排课训练的出发点。学员们都开心地簇拥在陆老师的身旁,快乐地学舞。通过舞台表演实践,学员们的成就感与日俱增,学舞的乐趣和热情也日益高涨。
人们口碑相传,陆峻的学生愈来愈多,不仅是华裔,一些美国白人、俄罗斯裔、印度裔和其他族裔的家长都送来了自己的子女,成人学员也年年增加。有的成人学员说:“学了跳舞,才觉得做女人真好,真美。”一位学舞两年的女青年,几乎报满了陆峻的所有舞蹈课,2009年的年度舞蹈展演“红・白・黑”系列专场,她出演了全部五个成人节目,跳得不亦乐乎。有位小朋友刚学舞时从不与其他同学讲话,平时眼睛只朝下看自己的脚尖,但在陆峻的细心教诲和诱导下,这个小女孩很快就喜欢上跳舞,也和同伴们融为一体,有说有笑的像脱胎换骨一般。这样的人与事见多了,陆峻体会到,学习训练西方舞,有助于学员们建立自信心,塑造个性,也能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东西方文化差异,更有效地融入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她总是对学生、家长和自己说:“培养学生当众表演,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说,而且人越多越兴奋,才能最终成为敢於搏击的强者。”
陆峻在舞台上塑造的众多美好形象,已经成为舞坛经典,定格在无数人的心目之中。她在海外舞苑上依然没有丝毫懈怠。她编导每一个舞蹈作品,都倾注全部心力。每一个作品都是她的“孩子”,要用心养育,扶助成长。她明白,海外办学的根本目的是教舞育人,教学、编舞、演出都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因此她的创作必须有助于他们理解舞蹈文化、提高审美水平,并养成良好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年龄 自信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1不同年龄体育舞蹈运动员对于消极感情的调查情况
比赛挫败后不同年龄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应对情况调查得出,(11岁~14岁)比赛挫败后不敢面对他人的有25人,占83%,比赛后努力练舞接受一切事实的有5人,占17%,(14岁~25岁)比赛挫败后不敢面对他人的18人,占60%,比赛后接受事实的有12人,占40%,(25岁~65岁)不敢面对他人的有5人,占17%,接受一切事实的有25人,占83%,(25岁~65岁)接受一切事实的人数25人占83%所占比例比(11岁~14岁)(14岁~25岁)所占比例要多。
2不同年龄体育舞蹈运动员对于应付个人极限的调查情况
对于同等级别的人指正自身动作错误时的应对情况的调查得出,(11岁~14岁)年龄段之间的能够虚心接受的有3人占10%,与别人对抗不接受的有27人占90%,(14岁~25岁),能够虚心接受的有11人占37%,与别人对抗不接受的有19人占63%,(25岁~65岁),能够虚心接受的有22人占73%,与别人对抗不接受的有8人占27%,由此可以看出(25岁~65岁),能够接受虚心接受别人指正的有22人占73%所占比例比(11岁~14岁)(14岁~2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所占比例要多。
3不同年龄体育舞蹈运动员对于果断做出判断的行为调查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敢于首先尝试新动作新难度的调查得出,(11岁~14岁),敢于尝试新动作新难度有8人占26%,不敢尝试的有22人占74%,,(14岁~25岁)之间,敢于尝试新动作新难度的有15人,占50%,不敢尝试的有15人占50%,(25岁~65岁),敢于尝试新动作新难度的有23人,占77%不敢尝试的有7人占23%,(25岁~65岁),敢于尝试新动作新难度的有23人占23%高于(11岁~14岁)(14岁~2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
4不同年龄体育舞蹈运动员对于敢于积极表达自己行为的调查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员上课自荐经常给大家做示范的调查得出,(11岁~14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上课经常自荐给大家做示范的有3人,占10%,不经常做示范的有27人占90%,(14岁~25岁)之间的,经常给做示范的有8人占26%,不经常做示范的有22人占74%,(25岁~65岁)之间,经常示范的有20人占67&,不经常示范的有10人占33%,(25岁~65岁)之间,经常做示范的有20人占67%所占比例高于(11岁~14岁)(14岁~2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
5结论
(1)自信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的波动,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时期会因为自信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心理波动,总体显示在(25岁~6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自信程度比(11岁~14岁)(14岁~2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高。
(2)不同个体的水平和不同程度的稳定性相结合会产生不同的类型,接受并积极应对个人极限的能力也不相同,(25岁~65岁)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相对于(11岁~14岁)(14岁~25岁)这两个的体育舞蹈运动员自信稳定性的波动性小,因此得出(25岁~6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比(11岁~14岁)(14岁~25岁)之间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更自信。
(3)自信内涵的个体的文化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个体的自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个体文化程度高,处事勇敢果断的更自信,(11岁~14岁)(14岁~25岁)(25岁~65岁)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处事勇敢果断,进而得出(25岁~65岁)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相对于其他两个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更自信。
(4)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抵抗挫折的能力增强,面对外界的变化应变能力高,(25岁~65岁)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外界应变能力比(11岁~14岁)(14岁~25岁)这两个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应变能力高,据专家得出高自信者可以缓解压力,减少抑郁,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敢于积极地表达自己让自己更自信。
摘 要 本文以体育市场市场化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昆明市体育舞蹈市场为研究背景,从昆明市体育舞蹈市场入手,探讨适合昆明市体育舞蹈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竞赛表演市场培育 研究
一、前言
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状况总体上来说良好。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昆明市的海拔高度是进行体育项目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我国的很多支体育队伍都在这里进行过训练,昆明这个城市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借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昆明市的体育舞蹈市场也悄然兴起。
二、体育舞蹈市场概念
体育舞蹈市场概念体育舞蹈市场就是在市场机制下,向体育消费者提供体育舞蹈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体育舞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关系。
三、昆明市体育舞蹈市场的现状
(一)昆明市体育舞蹈比赛冠名赞助情况
昆明市体育舞蹈比赛的经费分配上很大比例的是冠名权的赞助,其次是广告的收入。所谓体育赞助是指企业为体育赛事或运动队提供经费、实物、技术或相关服务等支持,而体育赛事组织者或运动队以允许赞助商享有某些权利,如冠名权、标志使用权及特许销售权等或为赞助商进行商业宣传作为回报。
(二)观众上座率情况
观众上座率是反应昆明市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发育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既能够体现出昆明市体育舞蹈群众基础的厚薄,又能够反映出昆明市体育舞蹈市场的发达程度。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走访了昆明市体育舞蹈协会和云南省群体中心的相关专家,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过程中观众上座率有了一定的了解。2009年至2011年,云南省一共举办了六场体育舞蹈比赛,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的比赛上座率由12、9%上升到40%。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昆明市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正在逐步扩大,观众对体育舞蹈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三)观众性别比例情况
对观众调查的结果中男性人数为376,女性人数为569。女性的人数比例几乎是男性人数比例的2倍,这说明,女性对体育舞蹈的爱好程度和群众基础远远大于男性,体育舞蹈的动作特征更女性化,女性更容易接受,这也是限制体育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观众年龄的调查
通过对1000名观众年龄的调查分析可知,12岁及以下的观众有105人,占人数比例为11、1%;13—18岁的观众有357人,占人数比例的37、8%;19—30岁的观众有353人,占人数比例的37、4%;30—50岁的有87人,占人数比例的10、3%;50岁以上的观众有33人,占人数比例的3、4%。
(五)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观众学历的调查
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观众有105人;初中学历的有113人;高中学历的观众有244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有483人。由此可见,学历的高低是影响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观众人数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学历的增高,观众对体育舞蹈的理解及认识的层次增加,不单单的停留在关上娱乐上面,更多的是欣赏比赛,欣赏体育舞蹈集体育与舞蹈所带来的美感。
(六)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观众观看比赛意图的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945人中,观众观看比赛的意图为借鉴学习的人数为451人,占调查观众的47、7%;观赏娱乐的人数有270人,占调查人数的28、6%;陪同比赛的人数为224人,占调查人数的23、7%。
(七)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观众票源和对票价接受程度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自购票的人数为626人,所占比例为66、2%;赠票人数为109,所占比例为11、5%;单位团购的为210人,所占比例为22、3%。从上述数据可知,昆明市体育舞蹈比赛中,一半以上的观众是自己买票,赠送和单位团购两者总人数比自己购票的人数要少。
四、昆明市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的培育
(一)昆明市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冠名赞助的培育
体育比赛的赞助是一种双赢的格局,即宣传了企业又保证了比赛的进行,同时还刺激了消费,昆明市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的冠名和赞助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也要积极的进行引导,以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二)对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观众的培养
赛事的级别对观众的吸引力又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昆明市体育舞蹈要想真正的崛起,必需要多举办一些部级别的比赛,这样既是借鉴学习的机会又是扩大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群众基础的机会。
五、结论
由以上可知,昆明市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昆明市体育舞蹈竞赛表演市场要想进一步的发展,政府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引导其自己健康的发展,而不要过多的进行干预,让其按照体育市场的运营模式自己发展。比赛的冠名和广告要严格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参与人群。
参考文献:
[1] 胡雪,徐凤萍、中西文化融合视角下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关键词:舞蹈;比赛;教学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17-01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不同的舞蹈。对中国人民来讲,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所以舞蹈具有需要被大众认可的特殊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舞蹈也是一门大众艺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的的需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各地举行的各种舞蹈比赛的频率逐渐增加。许多学校也开办了舞蹈课程,旨在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使舞蹈爱好者能够得到专业的培训,使舞蹈艺术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目前的舞蹈教学中,仅仅依靠学校封闭教育的舞蹈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我们要走出去,吸收成熟的舞蹈教学经验,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它要与时俱进,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舞蹈从古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独特的风格。舞蹈艺术需要及时的创新,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它要不断的更新传播。而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舞蹈教学工作者必须结合多种舞蹈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不断实现舞蹈教学创新。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高品质的教师才能训练出能够参加舞蹈比赛的学生。因此,教师是学生能够参加舞蹈比赛的关键性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课前准备是关键,教师应努力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做到不仅有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课程难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需要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差异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的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对尖子生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对差生也不能放弃,要进行不断的辅导,教师应做到不偏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因人施教,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参与比赛,这是教师的工作目标。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可以使教师站在一个合适的平台审视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参加舞蹈比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创作水平。教师除了上课之外,还要有自己的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而已。教师要充分的从生活中,寻找发现美的事物,尽量的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就是如何选择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对象,可以是具有生命的任何一件东西或者事物。”有了题材再进行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音乐的制作,动作的编排,舞台的调度,服装的设计等等。如何出新,如何去挖掘主题的深度,这往往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创作了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大量的辛劳付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否定再否定,但其将舞蹈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人们就会大吃一惊,每个人都很高兴,这也是一个创作者的最佳动力。
二、舞蹈比赛可以促进学校之间交流舞蹈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成果
从目前情况看,舞蹈比赛可以促进舞蹈教学的正面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首先,通过舞蹈比赛,学校之间能够交流舞蹈教学经验,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检验舞蹈教学质量。其次,舞蹈比赛能够聚集优秀的舞蹈人才,各学校的教师可以组织在一起,利用这个机会对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交流,营造团结合作的局面。最后,舞蹈比赛的举行,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吸收每个学校在舞蹈教学中的优势,提高自身的舞蹈教学质量。
三、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习而不应用,那就有点显得自欺欺人了。因此,我们积极的参加各种舞蹈比赛并投入其中,是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意识,还要让大家学到很多与舞蹈相关的知识,比如舞台灯光,音响,服装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舞蹈比赛中,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或者对课堂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不理解的,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市舞蹈家协会自2007年6月再次成立以来,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若干不足。为发扬成绩纠正不足,2009年更上一层,总结如下:
一、着力抓好三项建设
我们把基层建设作为重点来抓,首先是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进一步端正协会工作指导思想。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舞协全体会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积极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各方舞蹈爱好者的力量,努力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为把××早日建设成为特色文化各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加强组织队伍建设。2009年以来,我们着重在队伍方面加强了力度,组建了老年形体舞蹈培训班及民族舞蹈培训班。其中老年舞蹈队入会队员已有180人。她(他)下在各个活动、比赛中起着骨干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全面加强××舞蹈家协会的整体力量,我们积极的与各镇文化站、中小学文艺教师、各单位舞蹈爱好者加强信息沟通,为发展会员作好一切准备。
二、树立精品意识、打造艺术精品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以繁荣文艺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组织广大舞蹈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演出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优秀舞蹈节目,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为我市获得了以下奖项:
李翠珍:
《红晕》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荞麦花开》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红红的日子》获市民间艺术节调演二等奖
李
晖:
《山乡红梅》获长沙市财政局庆六十周年文艺调演二等奖
《数蛤蟆》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刘美玲:
《田欢》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中国结》获中艺术节比赛二等奖
刘
婧:
《风筝》获2009年艺术节一等奖
《说情书》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和月亮说句话》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爱莲说》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春归梦》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朱玲玲:
《月光下的凤尾竹》获民间艺术节调演一等奖
《雨竹林》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二等奖
熊
园:
《小火苗》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二等奖
《书痴》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快乐小鸭》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甩花腰》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中国结》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二等奖
张爱红:
《征魂》获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吉祥的月亮》获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路》获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一等奖
三、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舞蹈家协会根据协会的特点和自身的有力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协调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妇联、老干局、老龄委等单位合作,积极为社会、家庭、少年儿童、中老年朋友创造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1、组织老师参加舞蹈靠及培训,提高业务整体水平
2、组织会员参加湖南省艺术节活动,观摩了《天山芙蓉》、《苗山飞歌》、《梦圆马王堆》
3、组织会员去湖南省舞蹈家协会听冯双白教授讲座《近年来中国舞蹈创作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