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青春的细节作文(精选8篇)

时间: 2023-08-26 栏目:写作范文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1

关键词:女性;青春期;内分泌调控;生长激素轴;能量平衡

中图分类号:G80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466-05

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性幼稚状态逐渐发育为性成熟状态的过程,体格生长突增和性发育是青春期两大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激活是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核心。女性青春期特殊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其体型特点、体质发展、运动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运动员选拔、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及运动员医务监督中,都必须考虑到女性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青春期发育类型;研究青春期内分泌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是了解女性内分泌特点和对女性进行健康评估与训练指导的基础和关键。

1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

青春期启动的最早信号是下丘脑开始出现夜间低频、低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式分泌,进而刺激垂体产生节律性的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脉冲式分泌,促进性腺分泌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继之以一系列青春发育期的表现,在生长激素、肾上腺雄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参与下,全面促进体格发育和性成熟。事实上,HPG轴的这种变化在胎儿期就已出现过[1~3]。胎儿中期,高浓度的GnRH刺激促性腺激素反应性释放增加,到足月时,由于下丘脑抑制机制的成熟和高浓度的胎盘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出生时,由于胎盘激素的消失,血中促性腺激素呈现一过性的增高(甚至高于青春期);之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下丘脑GnRH释放的抑制,女孩这种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的脉冲分泌以逐渐衰减的方式持续到4岁,此期促性腺激素的脉冲分泌和卵巢雌激素保持很低但仍可检测到的水平。称为“青春期前静息期”(Juvenile pause)[4]。青春期的启动始于这种下丘脑抑制机制的解除,因而有学者认为青春期的启动是胎儿期HPG轴变化的重新激活(Re-awakening),青春期第二次生长突增与胎儿期第一次生长突增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和相似的机制[1,5]。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HPG轴的波动?为什么会有一段表面看似平静的“静息期”?这种静息的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内分泌变化在悄然发生?又是什么因素参与了GnRH抑制机制的解除和GnRH脉冲发生器的激活并维持女孩1、5~6 a之久的青春期突增与性发育?体格生长与性发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代谢信号来传递信息并实现精细调节?这种调节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控制还是后天环境因素为主导?随着生物医学从宏观向微观的逐渐深入,对青春期发动和调控机制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对GnRH调控机制的研究。

2青春期的内分泌调控

在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的众多因子中,生长激素轴和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系统对女性青春期发育的作用倍受关注[6~9]。目前认为,两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瘦素(Leptin)作为周围源性的代谢信号参与下丘脑GnRH脉冲发生器的激活,同时参与女性青春期特有的发育和月经初潮两大标志性事件[10~15]。促生长因子Ghrel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促生长激素释放活性和增食作用的胃分泌性小分子肽,同时参与机体生长轴和能量平衡系统的调节,被认为是GnRH神经元激活与脉冲式分泌的潜在外周调控因子[16~18]。

2、1生长激素轴与其它腺垂体激素一样,生长激素(GH)的功能与分泌调节也形成由下丘脑-GH-IGF-1―靶组织组成的生长激素轴。腺垂体GH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抑素(SRIH)的双重调节,Ghrelin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体还存在调节垂体GH释放的第三种因子。

促生长轴和促性腺轴在个体生长和性成熟过程中有非常紧密的联系。GH缺陷或GH抵抗患者往往青春发育延迟或不出现青春期,而经GH治疗后可加速青春期发育[19]。GH是骨骼的线性生长所必需的,同时也参与性分化和青春期性成熟过程中的性激素合成、排卵,对妊娠和哺乳过程也有作用。Lyons等首次证明,青春期的最初发育是由GH引起的,乳腺内含GH受体mRNA、IGF-1受体mRNA,GH和IGF-1对青春初期发育起主要作用,但的完全发育需要GH和雌激素的共同作用;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启动,性激素分泌模式建立之后,GH、IGF-1对性激素的效应起协同放大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外,女性卵巢、胎盘等组织也有GH和IGF-1及其受体系统的表达,并在局部形成生长激素微调轴系,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20]。

儿童3岁后至青春期IGF-1逐渐增至峰值。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曾用直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我国660例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血中IGF-1水平,青春发育期IGF-1水平急剧升高,为成人水平的两倍以上;每个年龄组的IGF-1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我国儿童青春发育期男性和女性IGF-1的高峰分别在13岁和12岁[21]。

青春期开始时,外周血中IGF-1水平增高,提示这一肽类激素可能对性成熟过程有影响。Juul等(1997)测定了1430名健康女性血清IGF-1水平,儿童期血中IGF-1水平逐渐增高,到青春期达峰值,女孩8岁以后血中可检测到游离IGF-1(约占总IGF-1的1%)[22]。长期从事女性青春期研究的Ojeda 等人提出, IGF-1可能是联系生长发育与GnRH释放系统、介导青春期启动的周围源性的信号[23]。有一系列的实验证据支持这一假说:IGF-1基因敲除小鼠生殖系统不发育;体外研究IGF-1可刺激大鼠垂体细胞LH释放;未成熟动物脑室中注入小剂量IGF-1,可诱发LH释放增加,青春期发育显著提前;青春期第一次期前,雌性大鼠肝内IGF-1α和IGF-1βmRNA表达显著增加,伴随血中IGF-1水平增加和GnRH神经元、正中隆起IGF-1受体mRNA表达的选择性增加[12]; Suter(2000)等通过对恒河猴青春期启动机制的研究首次证明夜间GH、IGF-1分泌增高的时间较青春期启动的标志信号――下丘脑GnRH脉冲分泌增加早30 d以上,且不依赖于循环血中性激素的含量[24]。

外周循环中绝大多数IGF-1是与其特异性结合蛋白(IGFBP)结合,形成复合物,而游离的IGF不到1%,是其生物活性形式。IGF-1发挥其生物作用必须通过游离的IG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而游离的IGF-1水平是由IGF-1产生的速度、清除率及与IGFBP的结合程度决定的。所以,IGFBP可以通过与IGF-1的结合程度来调节IGF-1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调节其生物有效度。从结构上看,IGFBP是一组与IGF有高亲和力、高度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现在发现至少有6种,称为IGFBP1-6。其中,IGFBP-3是血清中最丰富的IGFBP, 血液中80%的IGF-1是与IGFBP-3及ALS亚单位形成三元复合物,从而形成一个IGF-1缓释库,延长IGF-1在循环中的半衰期[21]。

2、2能量平衡调节轴早在4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注意到体脂含量与及生殖功能有关,体脂含量过低者生殖功能紊乱,表现为女性出现停经,停止排卵,男性体内睾酮水平低下。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运动员、女芭蕾舞演员、极度节食女性的青春期延迟,月经初潮可推迟至19~20岁,甚至发生闭经,而肥胖女性青春期提前,由此认为可能脂肪组织产生的某种代谢信号控制青春期的启动[9]。1994年ob基因的发现使学者们推测ob基因的产物Leptin可能就是联系机体脂肪代谢与青春期启动的代谢信号[25],有关Leptin与青春期发育关系的研究也大量展开。一项对393名青春期女孩为期4年的追踪研究表明:血清Leptin浓度与月经初潮年龄呈负相关;血清Leptin浓度达12、2 ng/mL(相当于体脂率29、7%,BMI 22、3,体脂肪16、0 kg)时,月经来潮;体脂肪每增加1 kg,月经初潮年龄提前13 d;血清Leptin浓度每增加1 ng/mL,初潮年龄提前一个月[26]。这一结果与决定月经初潮的“临界体脂重假说”(Critical body fat hypothesis)相吻合[27]。

目前已知体脂肪影响女性生殖功能的4个机制[9]:1) 脂肪组织中芳香化酶的作用实现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这一途径是月经初潮前女性血中雌激素的主要来源,初潮后女性血中1/3雌激素来自这一途径;2) 体脂肪直接影响雌激素的代谢走向,消瘦女性雌激素更多地转化为活性较低的形式-儿茶酚雌激素(Catechol Estrogens);3) 肥胖或超重女性体内性激素结合蛋白的结合力降低,使得血中游离雌激素水平增高;4) 脂肪组织能储存性激素。Leptin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最初,Leptin被认为主要功能是防止肥胖;然而,许多研究已经表明Leptin在能量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调节、骨骼和脑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Leptin可向下丘脑传递周围能量状态的信号,通过能量调节系统实现其对GnRH的调节。 从而刺激LH和FSH的释放,还可增强胰岛素对GnRH释放的作用[16]。

Leptin 的分泌呈阵发性并有其生理节律,夜间01∶00-02∶00达最高峰,这种阵发性分泌模式与LH同步[28]。已有研究表明,Leptin可在多个水平实现对HPG轴的调控。调节GnRH分泌的神经内分泌各环节在青春期启动前对Leptin敏感[29]。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在围青春期短期禁食可导致Leptin基因表达减少,循环血中Leptin浓度降低,从而抑制GnRH脉冲发生器,使LH脉冲频率降低、IGF-1、胰岛素分泌减少,青春发育延迟[30,31]。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AN )的女孩严重营养不良,血浆和脑脊液中Leptin水平极低,促性腺激素脉冲分泌减低,月经紊乱甚至闭经。厌食低体重女性血浆Leptin浓度低于1、85 ng/mL与闭经相关联,然而体重恢复后血中Leptin浓度升高并不伴随有月经周期的恢复[32],表明正常的月经周期还依赖于其它的调控系统如GH-IGF-1轴的调节。这些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eptin对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动物实验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基因缺陷或人为限食导致的Leptin 缺失使动物不能进入青春期,但人为地提高Leptin浓度并不能消除这一影响[33]。这就引发了关于Leptin对青春发育是必要的“允许因子”(Permissive factor)还是充分的“促发因子”(Trigger)的讨论。目前多数研究均支持Leptin是青春期启动的多个允许因子之一。Leptin 与IGF-1同被认为是促进女性生殖功能发育和月经初潮的周围信号。

Leptin在血中以游离方式和与结合蛋白(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OB-R)结合的方式存在,游离Leptin为其活性形式,受血中sOB-R浓度的调节[34]。女性青春期血中Letpin水平是持续升高的,而sOB-R的变化与之相反[35]。当血中游离Leptin增高时,在下丘脑弓状核Leptin与其功能受体结合作为饱食信号抑制神经肽Y(NPY),调节食欲和能量消耗。同时由于NPY对GnRH神经元抑制作用的解除,对生殖系统的功能发育和性成熟起允许作用[36]。然而,Leptin对能量平衡的调节本质上是一种负向调节,青春期女性血中Leptin是持续升高的,这是女性青春期脂肪组织持续增长的结果,不能解释女性青春期体重增长和体成分的变化,目前认为Leptin只是参与青春期启动调节的多个允许因子之一。促生长因子(Ghrelin)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机体能量平衡与青春期体成分变化及机体生长发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Ghrelin是1999年底由日本学者Kojima等发现的一种新的周围源性小分子肽,主要由胃分泌,是促生长激素释放肽受体(GHS-R)的体内天然配基,由28个氨基酸组成,可直接作用于垂体水平促进生长激素(GH)释放,还可作为增食因子作用于下丘脑能量调节中枢,刺激食欲,增加体重;另外,Ghrelin还可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泌乳素等的分泌,对睡眠、胃动力和胃酸分泌、胰岛素分泌、心血管功能等都有调节作用;体外研究Ghrelin可刺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前脂肪细胞PPAR-γ2表达增加)和抑制脂质的分解,因而在脂肪合成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Ghrelin对胰岛素基础分泌的影响目前结论不一致,但Ghrelin可抑制小鼠葡萄糖激发的胰岛素分泌,胰岛β细胞是其直接靶组织。Martina等认为Ghrelin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受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当高度的胰岛素抵抗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时,Ghrelin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被解除。青春期有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Ghrelin的这种调节可能有助于缓解青春期胰岛素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

Ghrelin在下丘脑的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神经肽Y(NPY)和Agouti-相关肽(AGRP)途径,与Leptin相似,但效应相反[37]。Ghrelin可增加下丘脑神经元这两种增食欲肽的表达,而Leptin则抑制之。因此,有人把Ghrelin和Leptin 比喻为调节机体能量状态的阴-阳两面,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向下丘脑传递机体外周能量状态的信息,协调机体营养摄入与能量存储[38]。Ghrelin 在人类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Whatmore 等对121名5~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研究发现:血清Ghrelin与年龄、BMI及青春期进程呈负相关,而这种趋势可能有利于青春期的生长加速。2003年,Gaytan等首次发现Ghrelin及其受体蛋白在人类卵巢中的表达并精确定位[39]。Ghrelin对人类能量平衡调节、青春期发育和生殖系统的作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2、3下游性激素与性腺功能初现、肾上腺功能初现HPG轴的变化是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核心。青春期启动的最早信号是下丘脑开始出现夜间低频、低幅的GnRH脉冲式分泌。随着GnRH脉冲频率与幅度的增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下行作用于腺垂体,使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分泌增加,进而促进性腺分泌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继之以一系列青春发育期的表现,此即性腺功能初现。卵巢雌激素是女性完成青春期发育和形成女性化(feminization)体征的主要激素,而卵巢和肾上腺雄激素则促进女性性毛和腋下皮脂腺发育,形成某些雄性化(virilization)的第二性征。女性完成第二性征发育需经历1、5~6 a(平均4、2 a)。雌激素可通过正反馈作用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也可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传统认为雌激素是类固醇激素家族的代表,可通过细胞内受体诱导靶组织基因转录的持久变化(long-lasting change)。近年来电生理研究表明雌激素还可引起脑内神经元行为的快速反应[40]。有研究提示雌二醇(E2)与IGF-1在下丘脑水平存在相互作用。下丘脑IGF-1促进LH释放和加速青春期发育的作用依赖于E2的影响[41]。

肾上腺功能初现在性腺功能初现前2年左右出现,肾上腺雄激素分泌程序性增加,主要是脱氢表雄酮(DHEA)。女孩肾上腺功能初现始于6~8岁,不依赖于GnRH及促性腺激素和卵巢功能,这些雄激素活性较睾酮弱得多,但对青春期女孩性毛等第二性征的发育意义重大。肾上腺功能初现的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与青春期多种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其中PCOS及与之相关的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青春期肥胖等的发生就与肾上腺功能初现放大或早熟有关[42]。

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是DHEA的硫酸化产物,与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密切相关。由于DHEAS半衰期长达7~10 h,代谢清除率则较低(5~20 L/d,DHEA为2 000 L/d),且血中浓度高(约为血清DHEA浓度的250~500倍),因而较少有昼夜变化和脉冲波动,一日之内浓度相当稳定[43],也不易受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44],从而成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最佳血清标志物,也是内分泌学研究和临床相关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45]。青春期DHEAS分泌突然升高,是肾上腺功能初现的标志,也是性腺功能初现的前兆[46]。IGF-1的快速增长与肾上腺功能初现的血清标志物――DHEAS相平行,表明IGF-1可能与DHEA-S共同参与肾上腺功能初现和青春期发育[47]。

2、4GnRH的中枢上游调控因子: TGF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产生和传递中发挥积极的作用[48]。在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性,通过刺激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神经元释放LHRH,从而促进性发育。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刺激LHRH释放,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的两个成员――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神经生长因子 (Neuregulins,NRGS)由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可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上的EGF受体形成受体复合物,之后首先产生一种神经活性物质――PGE2,PGE2与LHRH神经元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刺激LHRH分泌。下丘脑TGF-α表达过多可加速青春期,而阻断TGF-α或NRG活性可延迟青春期。表明这两种肽类均参与调控性成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3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遗传学基础

女性青春期发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生长发育的其他指标一样,在社会经济条件由贫穷向富足发展的过程中,女性青春期发育也呈现逐渐提前的长期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50年中,美国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每10年提前2~3个月,而在最近的50年中已趋于稳定[49]。表明性发育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儿童处于较佳的营养状态和健康水平,从而使其遗传所决定的发育潜能得以表达。我国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期,系统地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尤其是青春期发育的相对效应,探讨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遗传轨迹与调控机制,对于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实现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遗传潜能,减少和避免由不良外界因素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和相关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与女性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遗传学标志与激素代谢有关的酶及其受体活性参与女性青春期发育的调节。两类酶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代谢: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和类固醇脱氢酶(HSD)。CYP的研究集中在CYP3、CYP17、CYP21多个多态性位点。Kadlubar等研究显示:CYP3A4高活性与青春期启动早有关(OR=3、21)[50]。9岁女孩,基因型为CYP3A4*1B/1B者90%已有发育,而基因型为CYP3A4*1A/1A和CYP3A41A/1B者出现发育的比例分别为40%和56%。CYP11A1、Leptin 基因突变与PCOS患儿肥胖和高雄激素血症相关联[4]。Kitagawa等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及月经初潮年龄有关[51]。另外还有对LH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与月经初潮年龄关系的研究[52,53]。对IGF家族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多集中在与乳腺癌的关系上,而青春期发育早、月经初潮早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IGF-1又参与发育和青春期启动,因此IGF家族基因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的调控有关[54]。

3、2青春期启动调控的候选基因:GPR54 、Oct-2、ttf-1青春期激素的脉冲式分泌启动性腺的发育。G蛋白偶联受体GPR5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及其配体Metastin, 与青春期启动有重要的联系[55,56]。GPR54缺失的小鼠不能进入青春期,且生殖系统器官不成熟,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但下丘脑GnRH水平正常。在人类,曾有几例报道性腺功能低下的患者有GPR54基因突变。Metastin的水平及GPR54受睾酮和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啮齿类动物注射GPR54配体可使激素分泌增加。因此,GPPR54对于H-P-G轴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可能作用于GnRH分泌水平。

对青春期进程的上游调控子的探索结果发现两种可能的候选基因――Oct-2和ttf-1,二者在青春期发育中起协同作用,一方面激活参与青春期启动的基因转录,另一方面抑制阻碍性发育的基因转录,并使生长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变化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典型的青春期变化,启动青春期[57]。Oct-2,是雌性动物青春期发育过程中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间信息传导的调控元件。青春期启动前,首先有下丘脑Oct-2的两种mRNA即Oct-2a和Oct-2cmRNA的表达增加,这一变化早于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活性的启动。Oct-2a和Oct-2c 识别含有TGFα转录启动子的序列,激活TGFα的转录活性;TTF-1则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2)和LHRH 的基因转录,抑制脑啡肽信号肽Preproenkephalin启动子活性。

4结语

青春期是个体的遗传潜能发挥最充分的时期,同时又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青春期发育的模式和最终水平。青春期剧烈的内分泌变化是青春期一系列表型变化的内分泌调控基础,遗传因素对青春期发育的作用可能通过其对青春期内分泌调控因子的作用实现。关于女性青春期发育与内分泌调控的研究一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人们已基本放弃寻找单一的青春期调控因子,而把焦点集中在发掘更多的中枢和外周调控因子并阐明各调控轴系间的相互关系。女性青春期发育与内分泌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女性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监控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KaplanSL, Grumbach MM、 The neuroendocrinology of human puberty: An ontogenic perspective、 In Grumbach MM, Sizonenko PC, Aubert ML (eds)、 Control of the onset of puberty、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0: 1-62、

[2] Grumbach MM, Styne DM、 Puberty: Ontogeny, neuroendocrinology, physiology, and disorders、 In Wilson JD, Foster DW (eds)、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1992:1139-1221、

[3] Grumbach MM, Gluckman PD、 The human fetal 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gland: The maturation of neuroendocrine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secretion of fetal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prolactin, gonadotropin, adrenocorticotropin- related peptides, and thyrotropin、 In Tulchinsky D, Little AB (eds)、 Maternal-Fetal Endocrinology、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4:193-261、

[4] Yen SSC, Jaffe RB, Barbieri RL、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Harcourt Publishers Ltd,1999(4):388、

[5] Oostdijk DMW, Drop SLS、 Early puberty in adopted children、 Hormone Research,2002,57:1-9、

[6] Schneider JE、 Energy balance and reproduction、 Physiology & Behavior,2004,81:289-317、

[7] Sharara FI, Giudice LC、 Role of growth hormone in ovarian physiology and onset of puberty、 J Soc Gynecol Invest,1997,4(1):2-7、

[8] Childs GV、 Growth hormone cells as co-gonadotropes: partner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TEM,2000,11(5):168-175、

[9] Kaplowitz PB、 Link between body fat and the timing of puberty、 Pediatrics,2008,121(Suppl 3): 208-217、

[10] Cheung CC, Thornton JE, Nurani SD, Clifton DK, Steiner RA、 A Reassessment of Leptin's role in triggering the onset of puberty in the rat and mouse、 Neuroendocrinology,2001,74(1): 12-21、

[11] Janeckova R、 New findings on the role of Leptin in regulation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 humans、 Cesk Fysiol,2001,50(1): 25-30、

[12] Hiney JK, Ojeda SR, Dees LW、 IGF-1: a possible metabolic signal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female puberty、 Neuroendocrinology,1991,54:420-423、

[13] Hiney JK, Srivastava V, Nyberg CL, Ojeda SR, Dees WL、 IGF-1 of peripheral origin acts centrally to accelerate the initiation of female puberty、 Endocrinology,1996,137: 717-3728、

[14] Caprio M, Fabbrini E, Isidori AM, Aversa A, Fabbri A、 Leptin and reproduction、 Trends in Endocrinol and Metab,2001,12(2):65-72、

[15] Suter K、J、, Pohl C、R、, Wilson M、E、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NOcturnal Leptin, Growth Hormon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crease before the Onset of Puberty in Agonadal Male Monkey: Potential Signals for the Initiation of Pubert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0,85(2):808-814、

[16] Ahima RS, Osei SY、 Leptin Signaling、 Physiology &Behavior,2004,81:223-241、

[17] Yu WH, Kimura M, Walczewska A, Karanth S, McCann SM、 Role of Leptin in hypothalamic-pituitary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7,94:1023-1028、

[18] Watanobe H, Leptin directly acts within the hypothalamus to stimulate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secretion in vivo in rats、 J Physiol,2002,545:255-268、

[19] Sharara FI, Giudice LC、 Role of growth hormone in ovarian physiology and onset of puberty、 J Soc Gynecol Invest,1997,4(1):2-7、

[20] Hull KL, Harvey S、 Growth hormone: roles in female reproductio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2001,168:1-23、

[21] 谢启文,主编、 现代神经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70-175、

[22] Juul A, Holm K, Kastrup KW, et al、 Fre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serum levels in 1430 healthy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7,82:2497-2502、

[23] Hiney JK, Srivastava V, Nyberg CL, Ojeda SR, Dees W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of peripheral origin acts centrally to accelerate the initiation of female puberty、 Endocrinology,1996,137:3717-3728、

[24] Suter K、J、, Pohl C、R、, Wilson M、E、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NOcturnal Leptin,Growth Hormon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crease before the Onset of Puberty in Agonadal Male Monkey:Potential Signals for the Initiation of Pubert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0,85(2):808-814、

[25] Barash IA, Cheung CC, Weigle DS, et al、 Leptin is a metabolic signal to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Endocrinology,1996,137:3144-3147、

[26] Yen SSC, Jaffe RB, Barbieri RL、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Harcourt Publishers Ltd,1999(4):193、

[27] Frisch RE, McArthur JW、 Menstrual cycles: Fatness as a determinant of minimum weight for height necessary for their maintenance or onset、 Science,1974,185:949、

[28] Barb CR, Barrett JB, Kraeling RR、 Role of Leptin in modulating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 axis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secretion in the prepubertal gilt、 Domestic Animal Endocrinology,2004,26:201-214、

[29] Hegyi K, Fulop K, Kovacs k, Toth S, Falus A、 Leptin-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04,28:159-169、

[30] Henryk F、 Urbanski, Leptin and Puberty、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1,12(10):428-429、

[31] Sandoval DA, Davis SN、 Leptin metabolic control and regulation、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03,17:108-113、

[32] Smith GD, Jackson LM, Foster DL、 Leptin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ve and fertility、 Theriogenology,2002,57:73-86、

[33] Lahlou N, Issad T, Lebouc Y, Carel jc, camion L, Roger M, Girard J、 Mutations in the human Leptin and Leptin receptor genes as models of serum Leptin receptor regulation、 Diabetes,2002,51:1980-1985、

[34] Lammert A, Kiess W, Bottner A, Glasow A, Kratzsch J、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Reprsents the Main Leptin Binding Activity in Human Blood、 Biochem and Biophys Comm,2001,283: 982-988、

[35] Kratzsch J, Lammart A, Bottner A, Seidel B, Mueller G, Thiery J, Hebebrand J, Kiess W、 Circulating soluble Leptin receptor and free Leptin index during childhood, puberty and adolescenc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7(10):4587-459、

[36] Ankarberg LC, Dahlgren J, Carlsson B, et al、 Leptin levels show diurnal variation throughout puberty in healthy children, and follow a gender-specific pattern、 Eur J Endocrinol,2001,145(1): 43-51、

[37] De AM, Volpe S, Tamanini C、 Ghreli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effects of a novel peptydil hormone、 Medical Science Monitor,2003,9(9):217-224、

[38] Kalra SP, Bagnasco M, Otukonyong EE, et al、 Rhythmic, reciprocal ghrelin and leptin signaling: new insigh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Regulatory Peptides,2003,111(1-3):1-11、

[39] Gaytan F, Barreiro ML, Chopin LK, et al、 Immunolocalization of ghrelin and its functional receptor, the type 1a 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 in the cyclic human ovary、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03,88(2):879-887、

[40] Koenig JI、 Estrogen and brain function、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1,12(1):4-6、

[41] Hiney JK, Srivastava V, Dearth RK, Dees WL、 Influence of Estradiol 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nduced luteinizing hormone secretion、 Brain Research,2004,1013:91-97、

[42] Likitmaskul S, Cowell CT, Donaghue K, et al、 “Exaggerated adrenarche" in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premature adrenarche、 Clin Endocrinol,1995,42:265、

[43] Baulieu EE, Dehydroepiandrosterone: a fountain of youth?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6,81:3147-3151、

[44] Abraham G, Ovarian and adrenal contribution to peripheral androgen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74,39:340、

[45] Spark R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a springboard hormone for female sexuality、 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2,77(4):19-25、

[46] Yen SSC, Jaffe RB, Barbieri RL、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Harcourt Publishers Ltd,1999(4):462、

[47] Wattana L, DHEAS as a new diagnostic tool、 Clinica Chimica Acta,2004,341:1-15、

[48] Ojeda SR, Hill J, Hill DF, Costa ME, Tapia V, Cornea A, Ying J、 The Oct-2 POU domain gene in the neuroendocrine brain: a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of mammalian puberty、 Endocrinology,1999,140:3774-3789、

[49] Harlan WR, Harlan EA, Grillo GP、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 of girls 12 to 17 years of age: The US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 J Pediartr,1980,96:1074-1078、

[50] Kadlubar, FF; Berkowitz GS; The CYP3A4*1B variant is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puberty, aknown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2003,12(4):327-331、

[51] Kitagawa I, Kitagawa Y, Kawase Y, Nagaya T, Tokudome S、 Advanced onset of menarche and higher bone mineral density depending on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Euro J of Endocrino,1998,139(5):522-527、

[52] Xu J, Liao L, Ning G, et al、 The 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SRC3 is required for normal growth, puberty, female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mammary gland development、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12):6379-6384、

[53] Stavrou I, Zois C, Ioannidis JPA, et al、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of the oestrogen receptor alpha gene with the age of menarche、 Hum Reprod,2002,17(4):1101-1105、

[54] Roith DL, Bondy C, Yakar S, Liu JL, Butler A、 The somatomedin hypothesis: 2001、 Endocrine Review,2001,22(1):53-74、

[55] Colledge WH、 GPR54 and puberty、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04,15(9):448-453、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2

关键词:《致青春》;情节艺术;爱的学习;多重呼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62-02

从小说到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跌宕感人的情节、灵动晓畅的语言、独属青春的爱恨纠葛勾起了两代人共分的怀旧记忆,在强烈的代入感中,我们目及洪流冲散一切,借欢笑的姿态完成青春悲悼式,也终于生出眼角微酽的泪意。

亿万国人热捧背后,究因何在?宿命“醉笑陪伊三万场,终诉离殇”的离心力,让人世沧浪在因果链上又演轮回,一场覆灭一场心惊固然是其一;谁不曾有少年心事当拿云,女儿心思分袖藏的蓊郁岁月,“回返”不能回返之青春,题材固有巨大召唤性是其二。不过真正让读者投入的小说,常常是一个故事“叠床架屋”横添波澜,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这部“暖伤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就在情节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下面就选取本书从第二章到第八章的部分进行评析,不过首先,我将先探讨该部分情节与总体情节的关联。

一、九陌连灯影――片段情节与总情节的关联性

仅从女主人公郑微来说,她的情感生活是其青春年代的注脚,也是全书主题的主要截面、全书情节的主要推动力。分析情节,离不开明晰其主题。对于该书主题把握,在一个浅近的接受学语境里,也有着相对模糊的定位。

自然,“青春”可以被放作第一关键词,抒发了作者对青春聚合、挥霍、将逝、最终散场的人事感,但同时全书也围绕着“爱的艺术”在建构情节,青春只是背景――走在习惯中的感情是否与爱的语法不相符合、真正的爱开始被学习、爱之魅力让改变发生、爱归入了无法舍弃的痛、私己和爱人之间一线永隔、重拾爱的不易、爱至不能爱也是对爱的成全……爱时刻发生,主人公们即是在学习关涉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情节低回处爱浸没在酸涩里,情节扣人心弦处爱隐藏在未知中,情节高潮突至时爱迷失在风霜尽头。

通观全篇,从郑微步入新鲜的大学生活为始,在她担任秘书蜕变为纯粹“社会人”为终,首先形成一个“背离青春”的无形轨道,它属于时间的魔法,在时间的强力作用中,又存在着人与之自觉不自觉,或对抗或顺从的第二重语境。郑微的感情生活极富有戏剧性――贯穿着爱的两次离场和爱的两次复现――这便构成了两大情节高潮;爱两次盛放在她生命,这可以称得上是导向双双破灭的情节开端;当沧桑诉尽,两难中的感情选择了任爱凋零而回归了不能称为爱的原点,这无疑是故事的结局。而节选部分,隶属于整体情节开端的一部分,它讲述的是:当第一段爱已经黯然远去,第二段爱是如何在郑微的悉心灌溉下开花的故事。

为林静而靠近爱情,因林静而另择他人,为陈孝正而告别旧梦,因陈孝正而忍痛放手。林静之于郑微,是合-分-合的皈依,或许是飞鸟瞳中第一缕来风,或许是镇日奔碌后栖落的一湾静水,更多的是憧憬与慰藉;陈孝正之于郑微,却是离-爱-离的怅憾,是真正燃烧起她灰暗生命的爱情之光,是不能饮也要拼却的一醉,是那最后也无法厮守只能留驻心口的朱砂痣。“爱”的学习似乎还是一场未解的谜,是一扇打开又关上,换过春光却徒留清风泠泠的窗牖。但“爱”的试炼已经在经历的同一时刻抵达,真谛或是付出与成全,而非圆满。

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的节选情节,正是讲述这把爱情火光是如何燃起的,取暖人此心拳拳,使尽千般计谋要擦出火花,而待燃烧的火苗却一再退却,遍历绝然、不忍、犹豫、心动,最终在黑暗中与之拥抱,从这个角度讲,节选情节是一个上升性的弧线状结构。

二、千门度月华――“两重发现”投射的多重呼应艺术

“月华”喻指的月亮意象于全书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在第八章“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另一次是在第十七章“月光再亮,终究冰凉”,无疑它们指涉着爱的圆满和爱的失去。而节选部分结尾处以较多笔墨渲染爱的皎皎晕华,正是将情节推向了一个喜悦饱满的光明高点。但从低谷到顶点,作者并非采用平铺直叙、一顺到底的单向笔触,而是寓繁于简,多有波澜,通过千门万户的重重映射,才捧出这“最美的月光”。

故事首尾,郑微经过一番挑衅“发现”自己爱上了陈孝正、陈孝正经过猛烈攻势也“发现”自己渐渐喜欢对方的“两重发现”,当这两重发现遇合之时,故事也就在“最美的月光,温柔的初吻”中落下帷幕。

“两重发现”是指郑微和陈孝正对对方感情的发现与确认,可谓是各环情节的起讫点。“动情”看似寻常一笔,但实际上多有呼应。下面将主要从这“两重发现”出发,细察《致青春》的情节艺术。

(一)呼应着故事情节的首尾,从而如丝线串珠,浑然一体,保证了叙事的完整性,交代弧线状结构之始末。

首章“一见杨过误终身”是关于郑微对陈孝正感情的“发现”。从“因为乱动陈孝正的建筑模型被他狠狠推了一下,郑微就和这个男生杠上了”到“不是拦住他让他道歉,就是当众给他难堪”,再到“为陈孝正整日烦躁、恼恨、心乱如麻”,郑微大有“不见此人、不‘撩拨’此人便浑身不对劲”的意味。

因为在乎才愿意关注,心生反感是因为对方对自己“不屑、厌恶和冷淡”,颇有几分玲珑心思的郑微终于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喜欢上了他”。

相形之下,陈孝正对郑微感情的“发现”则要来得曲折隐蔽得多,并在文中经历了数个情节关键点的自然过渡才被解蔽。面对郑微多番攻势,当死缠烂打时他无奈又不胜其扰;当热情相邀、苦苦等待外加“眼泪攻势”时,他心防被敲开一条裂缝;当换可爱的女主人公对自己不闻不问时,他忍不住越界来“管束一二”;当她每天都用快乐和陪伴来猛刷存在感时,他为她精心准备礼物直至为她心动。歉疚感,习惯感,逐步到认同感,怜惜感,共同构成了陈孝正的“发现”之旅。

以郑微的“发现”开头,以陈孝正的“发现”收尾,不仅故事首尾呼应,同时主体情节也在“发现”语词的笼罩下相互走近、推衍、碰撞、纠缠,一如主人公二人。可以说,“两重发现”有效避免了情节展开时的散漫无序、情节推进的旨趣不明,将各部情节完美统一。这样一来,就能生成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整饬美。

(二)呼应着分情节、主情节和总情节的“学习爱”的主题,环环相扣,推波助澜;也呼应着青春独有的明媚色彩,不断外铄、化成、投射着一种环境氛围。

两位主人公的“发现”,实则仍然是内化于各个“爱的艺术”的总体情节锁链之中,故而不仅具有使结构完整、叙事有序的“工具之用”,也体现着深层次的“情感之维”,从而处处显露小说整体意蕴,更具解读空间。

郑微和陈孝正的爱的“发现”正彰显着种种情节所导向的中心:不管生命本身的赐予是什么,人都不应该摒弃一种权利,即欣赏并保有“爱的艺术”。而臻于爱的佳境,首先要“学习爱”,不是技巧,而是能力。

郑微明确自我心意后,便誓要让陈孝正对自己动心,这就自然地引入了之后她撰写《行动攻略》、紧迫盯人、用黑白颠倒的言语“缠他、追他、黏他”的追求行动;又因为攻略失败,她用等待数小时的苦肉计加眼泪战术博取同情,并在再度失败几欲放弃之后偶然之下“趁火打劫”到了胜利果实;既已成功,便需巩固,于是情节又转向了郑微在各种场合都以陈孝正为先,让对方彻底卸下心防坦然相爱的高潮部分,最终“爱的学习”收获颇丰,有情人终成眷属。

于此同时,陈孝正也在一步步袒露自己的真实内心,直面自我情感的真实变化,逐步“发现”了爱情,逐步学习着去迎接另一个世界。

至此,故事的种种情节都前后承续,因果并联,始终围绕着:“发现爱并学习爱情之道。”郑微是学会去施予爱,而陈孝正则是学会去接受爱,与此同时也完成着爱的双向互动。郑微的“发现”是“学习爱”的起点,而陈孝正的“发现”则熔铸在对“爱”的学习之中,一个“发现”从外在上推动情节一步步向对方的“发现”推进,另一个“发现”则从内在一步步予情节以发展和收纳的空间,又能使得各部情节始终扣着“发现”背后的“爱之学习”,不可不谓是提纲挈领,处处呼应。

(三)呼应着主人公真实性格侧面和人性的内在诉求,从外到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合理展开“人物性格的历史”。

在这幅情节不断推进发展的画卷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无不跃然纸上。郑微发现自己对陈孝正的心意后,“心思马上转到了‘如何追求陈孝正’上来”,“她是个直心肠的女孩”,从种种追求行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她的其他性格侧面:古灵精怪、幽默爽朗、率真执着、热情细腻等等。与此同时陈孝正孤僻淡漠、严以律己、善良诚挚乃至外冷内热的一面也展露无遗。

而人性的内在诉求,通过一场看似荒诞的“追逐行动”中得到应有的释放。

它集中体现于从人性不可能处缔造可能的魅力。郑微心系林静,一路来此也是为了长伴君侧,而所爱无端离开,按理是美梦破碎,一时心灰意冷无意情爱才是,但却迅速对陈孝正热烈追求甚有“轻浮负心”之迹;陈孝正多年来不涉风月,纵然“颇受女生注意”也仍旧独来独往,何以能不久之间就对一个“完全不是自己期待的另一半”心动不已?

然而,不合理处恰恰隐藏真实。郑微的所谓初恋,多的是他者呵护,心灵慰藉,贪恋的是一份温润如水的依赖感,她从未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去从跌跌撞撞、风雨如晦里品尝本该属于爱情的失落、悸动和巨大起伏,从陈孝正那里,她才收获了自我的全部真实;陈孝正的所谓“排他生活”,多的是自我封闭,心灵孤独,平和严肃的性情只是在自以为是构筑理想的对象,当水邂逅火,那种热烈必将点燃他对生活的另一种潜在想象。他们的生命,都第一次闯进未知,开拓出全新领地来,差异彼此吸引,孤独相互靠近,本就是天然道理。非情节在“不同”与“竭力发现接近”上如此大肆渲染,人心的无穷魅力就不能如此被显露。

如若缺乏郑微一开始那心思的一动,缺乏种种追求情节的展开,那么对于人物性格、心理、内在人性的挖掘就无从谈起,也无从展示。可以说,借由情节的串联,简单的故事更引人深思,并获得一种抽象提炼,缔造了人性之流“轶态横生,瑰姿谲起”的峥嵘之美,和爱情造化万物的神秘之美。

三、小结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3

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不似甜腻的果汁,也不似烧焦般的咖啡。矿泉水的味道,亦如那年的青春,消逝,无痕。

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说得恰到好处。哪一个人的青春不是在淡淡的忧伤中度过?回忆起那些细枝末节时,嘴角总是不自觉地轻轻扬起。当年的自己有多傻。

过了18岁,便自觉老成,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听着那一声声连自己都认为稚嫩的“学哥”“学姐”,心里便装满了细细碎碎的自豪感。

“青春,犹如悬在头顶的滴瓶,看着里面的液体消失殆尽,却无能为力。”这是否就是18岁的写照呢?竟然是这般符合!在那一抹青春“夕阳”也“落山”了的时候,睁开眼睛,伸直手臂,却永远够不到山的那头!

是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看少年最识愁滋味。只是那滋味永远是淡淡的、纯纯的,就像是矿泉水,喝着毫无味道,里面却含着多种矿物质,犹如青春萌动的情愫。少年如花,青年便是如诗、如画。18岁的人们,已懂得人间冷暖,心情阴晴,默默地关注着,谁也不忍揭去那一层纱,就让它蒙着吧,美好而充实。

18岁遭遇高三。在微微的抱怨之余,便是默默地接受。从此,不再张扬跋扈,细细地磨平了那棱、那角。毕竟,玩世不恭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喜欢穿淡蓝或白色的衣裙,合着自己的心情;喜欢喝纯净、无杂质的矿泉水,符合自己的心境;喜欢听淡淡的音乐,像是无痕的青春;喜欢写忧伤的文字,写下自己18岁的青春。淡淡的,也如矿泉水一般的文字却能灼烧每个青年的心。不学他们的“个性”,穿着“风雨飘摇”的衣裳;不学他们的“疯狂追寻”,为了某某明星竟然失去很多;不学他们的“招摇过市”,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冠之以流行、时尚……不学不学,那便是我18岁的青春。

我的青春,淡淡的,却可以细细回味。

18岁的青春,那矿泉水般的生活,犹如那枝丫间细碎迷离的阳光,犹如夏天湛蓝无痕的天空,透明的,淡淡的,我喜欢。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4

关键词:影像空间;角色塑造;入世思维;出世情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92-02

一、引 言

继《匆匆那年》之后,导演张一白又推出青春爱情类型影片新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青春爱情影片面临脱离现实、题材重复、商业色彩浓重等诸多美学困境问题的语境下,又有《匆匆那年》的记录标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如何逆境突围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

影像空间与角色塑造是一部电影的两个重要支点,也是任何一部影片突破困境无可避免的关键节点。空间作为叙事的对象和内容,在电影叙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再具体的影片文本中,角色塑造与空间建构相互融合映衬,通过人物的设定、性格的描摹、形象的塑造,对影片叙事形成复杂与缜密的情感迸发与逻辑助推,进而增强影片叙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纵观当前青春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影像空间的构筑上以“路”的意想为延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影像风格。但是,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影片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角色塑造的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影片在程式粘贴和细节游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国产青春片的突破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为国产青春片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角色塑造:程式粘贴与细节游离的逻辑断点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故事并不复杂,但是人物角色较为密集,仅是有分量的主角就达7人之多,人物角色的框架结构为“三对情侣四种爱情”,以“情”为构架载体,通过爱情、友情和亲情来编织、链接人物关系,以形成对等互融紧凑的人物关系网络,以此形成影片的独具一格的叙事特色,与以往张一白导演影片的单线叙事相比,《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形成四条叙事线齐头并进的格局,在美学追求层面与影片的平行对称审美风格形成对应关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种平行对称的审美倾向打乱了人物塑造的构架纹理,让人物角色的性格显得单薄而游离。影片过于强调叙事线索的齐头并进,在电影较小的叙事空间里很难做到对“三对情侣四种爱情”的精雕细琢,比如影片着墨最多的男主角陈末,这一人物形象基本上是按照张嘉佳作品固有的角色流程化打造:玩世不恭却仗义大方,有才有情却流于肤浅。在很多关键的情感和内心转折上,这种性格特征也没有成为情节叙事的有效助推,包括陈末的爱情放置,由小容而转为幺鸡,都铺垫得笼统而缺乏细节。同样的细节转折模糊也呈现在其他两个男主角的爱情中,茅十八从开始荔枝对他的狂猛追求到后来他对荔枝一往情深的情感转变也缺乏相关的铺垫。而猪头与燕子则体现在燕子的变心上,虽然有着猪头和她手机联系的情节铺垫,但是,仅仅的少数几个镜头既要承担起两者情侣的关系叙事,还有承担燕子的情感转变,显然有些气力不足。

于是,影片角色的塑造形成了三种漫画式、程式化的平行塑造路线:莫名其妙的堕落,盲目无序的付出,突如其来的心动。这三条人物角色性格的发展直线一方面建构起影片人物结构的骨骼框架,另一方面也架空了叙事角色的丰盈设定,让观众对影片角色产生漂移不定的恍惚感。因为角色的设定缺乏情感细节的铺垫和交待,其行为往往会造就感官的唐突和触觉的游离,而没有现实生活和爱情的本有底色,在内在的逻辑上顾此失彼而造就角色性格的美学失衡。比如影片中猪头这一角色,编导只偏执于凸显他的痴情绝对,而忽略了这个角色性格的逻辑对称。他要买房子,陈末一甩手就是20万元钱给他,要知道陈末也并不富裕,此举可谓情深义重。但当陈末在燕子和猪头分手后气愤的为猪头抱不平,怀疑当年燕子可能真是偷钱的人的时候,猪头却对陈末大打出手。当编导精心塑造猪头痴情的性格特征的同时也构架了他性格自私的一面,当观众都在愤恨燕子自私无情的时候,其实猪头更是无情,陈末的20万、茅十八的2万和他一直在陈末家的蹭吃蹭喝都置若罔闻,由此在观众的接受视野中产生逻辑矛盾,编导在千方百计烘衬这一痴情人物角色甚至让观众同情的同时,也构成了人物的自私、虚伪的反向效果,造成观众思维逻辑的矛盾错位,也影响了人物性格塑造的成功。这一症结在当前的国产青春片的人物角色塑造中非常常见,这直接导致观众对影片产生幼稚、逻辑混乱的直接印象,制约着影片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平衡,也影响着青春类型影片的叙事品质,这也是下一步国产青春影片突破的着力点。

三、突破重点:入世思维与出世情怀的意旨回归

通过对影片人物角色塑造的分析,不难发现,对于青春片而言,角色塑造相比影像空间更具有困境突破的意义。其实,不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部分青春片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过度商业化追求,影片本身的人物角色的塑造也是制约国产青春影片突破困境的主要症结所在。因为人物角色的塑造对整部影片至关重要,无论是镜像语言还是情节叙事,全都与此休戚相关。正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薛晓路所言:“所有的剧本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如何让人物出彩很重要”。

所以,下一步国产青春片突破困境的创新路径之一便是要注重叙事空间的内在逻辑,实现空间内人、事、物的和谐统一与有机交融[2],提升人物塑造的内涵,增强角色性格的丰盈度,突破当前国产青春片“小鲜肉+校园+残酷青春”的角色设定模式,不仅让人物形象入眼,还要入脑入心。因为只有对青春的真正理解,才能安排好青春电影的各类型叙事符号[3]。具体而言,就是编导要实现入世思维与出世情怀的意旨回归。虽然社会重大题材不是青春片的功能承担,但是,闹泄古代到现代熠熠生辉的文艺创作实践证明,无论是哪一种体裁的文艺创作,都需要创作者在思想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做到入世与出世的有机统一。

在角色创作理念上,要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关注时事,融入社会,以悲天悯人的大情怀书写青年人的大情感,而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意识呈现。如影片《中国合伙人》,以独具时代特征的社会语境为叙事空间,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影片视角宏大,叙事性强,却又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紧密结合,相互融合,浓缩了一代创业者的丰富形象,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

在角色爱情的叙事上,不可一味地执着于极端化的“小我”,凸显排斥社会的弃世思想,而是要关注社会情感的主流,挖掘那些朴素情感的绚丽闪光点,以情感人,以爱养心。如影片《逆光飞翔》以社会真人真事为故事蓝本,将电影视角选触到盲人题材,讲述了一位全盲钢琴家与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历程。故事的爱情讲述清新脱俗,人物形象的塑造励志性强,两者相互辅助,构筑了全新的角色爱情的叙事模式,堪为青春类型影片的典范。

在人物的选取上,要注重凸显正能量,将视角关注那些自强拼搏的有为青年以及他们的励志故事,并以此为基点,叙写他们的爱恨情感,以增强角色塑造的性格丰盈和思想旨归。如影片《80后》,讲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少女为了获得爱情和事业成功努力打拼的故事。人物的选取朴素真实,但充满拼搏的张力,不仅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发展影像,也呈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在角色的塑造上,要注重融入社会,融入时代、尽可能融入身边的世界,关注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国家甚至世界的大事,以艺术之手传达自身独到的观察和感悟,确立影片的见解和观点,以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引导观众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如影片《全城高考》,以著名的湖北黄冈中学以及黄冈师范学院为场地空间,实景拍摄,讲述了四个高三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社会在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神经的高考大试面前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考生的拼搏精神和远大理想折射时代精神,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怀关注民生,以考生的不同命运和选择扣问社会百态。影片以现实题材为基础,以身边的人物为角色塑造的创意来源,以大视角将个人命运与社会有机交融,塑造了一批真实、丰满有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打造了震撼人心的宏大叙事风格,富有艺术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物角色塑造在融合处世思维和入世情怀的基础上,导演还要着力于统筹考虑人物角色的心理与精神、动作与语言、前史和经历等细节元素,尤其是前史和经历,这是人物角色塑造上比较有难度的环节,它在影片中不一定会直接描写到其中的某些方面,但在构思时要心知肚明,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这是完善与丰满角色形象的必备条件,也是以人物为基点推动情节叙事顺畅自然的必经环节。

总的来说,国产青春片的出现,丰富了国产电影市场的影片种类,也拓宽了电影市场的受众范围,对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国产青春片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存在的困境也是电影类型必经的阶段,只要导演们锐意革新,注重理论批评与具体实践两元互动,在继续巩固青春片影像语言美学创新的基础上提升人物角色塑造的群,强化其角色设定的细节,注重人物复杂性格的细节烘衬,注重角色入世思维和出世情怀的美学融通,通过性格鲜明、底质饱满的人物形象提升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那么,国产青春片实现青春常驻,也未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论电影的叙事空间及其作用――以电影《雨果》为例[J]、电影评介,2013(9)、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5

青春的高考作文范文一:不朽的青春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至少,我赞同。

十八岁,很庆幸,我们相遇在这个年纪,相遇在这个可以做梦的年纪,共同造就着我们梦一样的青春。

还记得,我们都不想上高中,说高中太苦了,会受不了的,可是终究没有一个人会半路退出,却让高中成了过得最难忘的三年。

这些年,我们一起,风风雨雨。还记得,我们一起偷懒。不想跑操,就一块不去,却恰好被老师逮个正着,直到学期结束,就一次操都没有再敢逃过,只是每次都是怀着不忿的心情去的。

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每次来学校都比规定时间早那么一点,然后一起去玩,去买衣服。可是,每次的结果总是谁都买不到合适的,却总把卖家搞得无语。估计现在街上的店家都认识我们了。直到现在,老板们都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谁知道是哪个丫头的嘴巴太损了呢?!

还记得,我们一起减肥。“肿么办?我又肿啦!”……谁都不想用运动减肥法,斟酌了三秒钟,都双手赞成食物减肥法。于是抛弃了主食,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水果以及零食。结果,可想而知,瘪下去的没有人,只有钱包,人都吃肿啦。

还记得,每当看到别人有朋友带吃的来看望,便会聚之以羡慕的眼神,但随后都会消逝,继而都会不屑地说:“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自己看自己!”结果呢……大群吃货“共产”,我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记得一百天的倒计时那天,憧憬着会出现电影《青春派》中的“等一下,泰戈尔曾经说过……”直到结束都没有一句“等一下”。

记得毕业那天,我们不顾形象地在班里给同学们表演节目,即使歌的调已不成调。谁都知道,这是我们在校的最后一天了。紧紧相拥,没有谁会掉眼泪,因为是在应高兴的时刻,可第二天,眼睛都肿了。

现在,我们坐在各自的考场里,临行前相拥着说不要紧张。很好,我没有紧张,我想到的,只有你们——我的好闺蜜们。想到的,只有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回忆。不朽的青春,不朽的我们。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只想说,对,我们就是青年人!

青春的高考作文范文二:那年,青春无痕

青春的萌动来临了,那便是心上生花,长草。

——题记

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不似甜的果汁,不似烧焦了般的咖啡,又苦又甜。矿泉水的味道,亦如那年的青春,消逝,无痕。

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说得恰到好处呢。哪一个人的青春不是在淡淡的忧伤中度过?回忆起那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嘴角总是不自觉地轻扬,仿佛自我解嘲般的。看看,当年的自己有多傻。

过了十八岁,便自觉老成,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听着那一声声在自己认为稚嫩的“学哥”、“学姐”,心里便装满了细细碎碎的自豪感,明明很有成就嘛。

“青春,犹如悬在头顶的滴瓶,看着里面的液体消失殆尽,却无能为力。”这是否就是十八岁人的写照呢?怎么就那么符合啊!在那一尾青春“夕阳”也“落山”了的时候,眸着眼睛,伸着手臂,却永远够不到山的那头,山的那头!

是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看少年最识愁滋味,但那滋味永远是淡淡的,纯纯的,就像是矿泉水,喝着毫无味道,里面却含着多种矿物质。犹如青春萌动的那些情愫。少年如花,青年便是如诗,如画。十八岁的人们,已懂得人间冷暖,心情阴晴,默默地关注着,谁也不想去揭破那一层纱,就让它蒙着,美好而充实。

十八岁遭遇高三。在微微的抱怨之余,便是默默地接受。从此,不再张扬跋扈,细细地磨平了那棱,那角,毕竟,玩世不恭,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喜欢穿淡蓝或白色的衣裙,和着自己的心情;喜欢喝纯净、无杂质的矿泉水,符合自己的心境;喜欢听淡淡的音乐,像是无痕的青春;喜欢写忧伤的文字,写下自己十八岁的青春。淡淡的,如矿泉水一般的文字,却能灼烧每个青年的心,不学他们的“个性”,穿着“风雨飘摇”的衣裳;不学他们的“疯狂追究”,为了某某明星,失去生命也可以;不学他们的“招摇过市”,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称之为流行、时尚,不学不学,那便是我十八岁的青春。我的青春,淡淡的,可以源远流长。

十八岁的青春,那矿泉水般的生活,犹如那枝桠间细碎的阳光,犹如夏天湛蓝无痕的天空!漫开的透明,淡淡的,我喜欢。

青春的高考作文范文三:青春狂想曲

青春是不安的,青春是躁动的,青春的岁月里充满了迷惘,青春的日子里全都是狂想。

从儿时的童话故事中一路走来,心中洋溢着华丽的成人童话般的梦想,意气风发、激情四射。青春的年华仿佛是被鼓风机吹着的火焰,热烈、倔强、狂妄而浮躁。以为浑身是胆、无所不能,碰壁之后又以为单纯幼稚、一无是处,游走在盲目的自信与莫名的自卑之中,不知道自己将要走到哪里、停在何方。每天的心情像天气一样时晴时阴,喜怒无常。不知道天有多高,不知道地有多厚,有的只是无穷多的希望与梦想。

总是告诉自己“我什么都没有,可我有希望;我支配不了别人,可我能支配自己,我的青春就是我的资本,因为我年轻,便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因为自己年轻,便可以放弃一切,让所有的都重新来过”。不懂得什么是珍惜,不明白为什么要宽容,不理解什么是坚强,抱怨这个世界对自己有多不公平,像极了一个愤怒的青年。青春啊,这是最富有激情的岁月,可这也是仅有激情的岁月,成功了,便开始躁动了,遇到挫折了,便开始抱怨了。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6

老师们,同学们:

再过一周,就是"五四"青年节,再过40天,2015年高考的战斗就要打响了,高三的学子们就要走进考场,挥笔驰骋了。我相信,你们在这里洒下的青春汗水,定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我更相信,学弟学妹们,定会以你们为骄傲,为你们加油喝彩。

我在389班上课,发现教室前面有一句话,并且是手写体:"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那这一生就算白活了。"仔细想来,很有道理,催人奋进。毫无疑问,青春要奋斗,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无悔。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奋斗呢?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想想我们奋斗的理想:上小学是为了什么?为了考一个比较好的中学,上中学了又是为了什么?为了考一个比较好的大学,上大学为了什么?为了将来考研,然后出去能找一个挣钱多的工作,或者是铁饭碗的工作。是这样吗?

在这里,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是这样,但这绝不是我们的全部。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要以学习为天职,打牢学习基础,将来为自己找准立足之地,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的目光是否应该更广远一点?于是,我想和大家谈谈感动过我的三部长篇小说,都是青春的精彩篇章啊,看看你们作为当代青年,能否从中吸取到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呢?

有这样一部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从小资产阶级家庭里,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在新思潮的冲击和革命的洪流中,不断克服了自身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主义,幻想主义和个人主义,不断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故事。或许,你要说,这故事政治性太强,不过,我要真实的告诉你,这部小说,曾经激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滚烫热血,我读高中时,节选章节是我们的课文,我们读起来,依然热血沸腾。为什么呢?

我想,一个人的青春奋斗史,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脉搏,关注身外的世界,大胆地走出狭隘的自我空间,全身心地为这个时代服务,你能不深受鼓舞吗?不信?你拿来读读,这部小说就是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

我曾经在我的课堂上,给我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位作家,我很佩服他,我也一直认为,他是中国当代少数几个有个性的顶尖级的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叫王蒙。他在遭受"文革"磨难后,以其突出的文化影响力,当过中国文化部的部长,高官啊,但他后来辞职了。他觉得: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纯粹的文化人,应该拿起笔为民众,为社会而写作,为本心,为自由而研究学问,应该靠卖稿而生活,不应该领着政府工资,靠什么作协派头来生活。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2010年,76岁的王蒙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去年,王蒙80岁,仍在出版《王蒙八十自述》。生命不熄,奋斗不止,这就是王蒙。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学刚毕业的王蒙,便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79年终于得以出版,这部小说一出版即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获人民文学奖,后被著名导演黄蜀芹改编成同名电影。

为什么这部中学生写的小说如此火爆呢?读完这部小说,你或许就明白了,它在真诚地告诉我们:青春是美丽的。这部小说描绘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三生活,一群思想单纯、互帮互学、热情活泼、乐观向上的高中生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六十年过去了,我们新一代的高中生,能不更激情满怀的拥抱生活吗?

你听,这部小说的青春主题诗是如此地充满诗情画意: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的,我们的青春应该朝气蓬勃,激情飞扬,活蹦欢跳,我们哪有那么多的青春烦恼呢?哪有那么多睡不醒的觉呢?哪有那么多的生活埋怨呢?请记住,青春是美丽的,值得你珍惜每分每秒!

中国向来崇尚"成功的教育","榜样的教育",似乎每个人都要出人头地,成名成家,青春才无悔。是这样吗?我从来不这样认为。

近来,一部电视剧,被点赞,好评如潮,这就是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平凡的世界》。是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谁都想去走一走。而结果如何呢?不可否认,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只能平凡地活着,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平凡的,不要把自己抬得太高。我总觉得,抬得越高,会摔得越惨。不是吗?

孙少安,孙少平,上世纪七十年代极普通的青年,一个小学未毕业,标准农民,一个高中毕业,未能考进大学,最后当了煤炭工人。但是他们有理想,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追梦,向上,独立,真诚,自尊,他们在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你能说他们的青春是虚度吗?

在这里,我只想说,只要不放弃,不平庸,再平凡的青春也是伟大的,更是不朽的。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却已飞过。"

老师们,同学们,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是不朽的。你也不要忘记,青春又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好好珍惜这青春韶光,鼓起理想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才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这灵动的青春。

加油吧,同学们,青春绚丽的色彩等待着你去尽情涂抹!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7

[关键词] 泰国青春电影 中国青春电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06

法国导演阿萨亚斯缅怀杨德昌(台湾著名电影导演)时这样说道:“他们拥有一片领地,上面堆积着旧电影的残骸。所有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吹起一阵风,摧枯拉朽地把这些旧的东西推倒”。这句话是针对台湾新电影所言的,不过用它形容近些年如火如荼的泰国新浪潮也是恰到好处。泰国电影自1997年走出阴影后,在国际影坛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奖项。早期以动作片和恐怖片居多。近年来,泰国电影开始主打青春牌,并且已成为泰国电影中最值得称道的片种之一。不仅影片本身制作精良,新一代青春偶像魅力四射,影片的定位也独具特色。

一、泰国青春电影的特色

1、真实中取材,告别天马星空

电影和媒体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各种文化现象的重要渠道。一部好的影片,仅仅靠视觉冲击与大场面是不够的,没什么比一个能触动心灵的故事更容易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泰国青春电影善于捕捉真实细节,将其进行艺术刻画,通过影片表现出来,令观影人在欣赏影片时会不经意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寻找与猜测的过程中,将故事慢慢展开。这一点不同于别国青春影片,大都基于想象,多由漫画改编。泰国影片中少男少女的表演,不仅引起青年观众的共鸣,中老年观众也是如此。影片折射出他们的年轻时代,其中很多的细节都是他们在青春年少时经历过、幻想过的,编剧细腻地将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们内心深处最怀念、最美好、用情最深的懵懂纯真岁月紧扣在一起,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回味年轻时的那份情愫、那份愚蠢,看着他们可笑的举动回想自己的青春岁月,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影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有点像物理学上的共振,我们与电影达到了共振,从而产生了共鸣,震动了自我的心灵。这也就是清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如《初恋这件小事》这部影片,剧情上虽然只是简单讲述青春期少男少女单纯而又青涩的初恋故事,这种故事架构并没有太多新意,但编剧在细节处理上却下足了功夫。有一个场景是当阿亮无意间叫出小水的名字,小水兴奋地站在湖边的单车上左摇右摆地高呼着,“阿亮学长知道我的名字!”这种夸张的表达让人忍俊不禁,确实有些傻气,然而初恋时候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片中的许多小场景、小动作,或是年轻人之间平常的对白,虽然情节有些平淡,却会让人不禁回忆起自己在年青时同样做过的那些傻事,回味起初恋时的甜蜜与酸涩,当人们对号入座的时候就会明白这就是初恋,这就是青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泰国青春电影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将人们内心不愿意表露的心理活动,通过片中人物尽可能地夸张和放大,从而达到与观影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并非单纯地讲述故事,这种故事情节与观众内心情感的交点,使其所要表达的情怀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同样的,也正是因为平凡,毫不浓烈,毫不做作,才很自然地打动无数人的心。

2、“佛性”贯穿始末

泰国的国教是佛教,佛教中“空”的思想运用在青春电影中,就使其展现了人们最本真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以“纯净”和“不可言说”为主,恰恰反映了青春的特质,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是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处理方式,极容易在亚洲文化圈内得到普遍认可。与这种情感相对应,影片只是用最朴素的词汇和最简单的旋律,让影片呈现出一种未经电影语言处理的真实感,简单、有趣、扣人心弦。泰国青春电影中的“佛性”在三个方面较为突出:长幼间、朋友间、恋人间。

(1)长幼间:泰国青春电影中的长者,不论是外表严肃的父亲、母亲,还是和蔼可亲的老人,都不是那种盛气凌人、食古不化的形象,相反,他们给孩子以宽容和支持,没有娇纵,没有阻挠,只是尽到了父母应有的引导、教育职责,建议的方式给予孩子成长的帮助和爱的滋养。影片中的家庭滤去了家庭中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只留下了道德与亲情,从而给予我们极强的亲切感。这种做法比较清新,一部能够折射普通人最平常的情感,对平等尊重的期望和追求的故事走俏银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观中国电影,往往以矛盾、代沟为主要描述对象,因而长幼之间的隔阂和对立情绪无疑地被畸形化、夸大化,这就背离了青春电影所要传达的纯真、纯净、纯情的意义,一切变得灰暗化,失去了青春电影应有的魅力。更甚者,因为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有指导意义,因此当青少年不知如何传达爱,传达的爱不被理解时,整个民族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2)朋友间:泰国青春电影往往“去政治时代化”、“去创伤体验化”,“擅长于描写一种纯化的阳光般的互帮互谅的情感友谊,彻底还原了青春期少年的纯真情感原型,在感动中给予我们净化。青春的理想与善意,在这里开放出最璀璨的花,而一切又那么澄净、本真,令人沉醉”[1]。

相比之下,大陆的电影正在好莱坞式大片和新加坡的无病式文艺片中徘徊,基本没什么特色。中国青春电影在描写友谊时大多偏向于政治时代背景的选择(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并且喜欢描述创伤性体验(如《长大成人》),这种偏好使得青春电影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况且青春时代,都是十多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心机,那么多政治考虑,那么多支配与服从。

(3)恋人间:泰国青春电影恋人间的爱情几乎完全游离于家庭和社会,家长的干预也是适可而止,几乎纯粹是自我情感的表达与释放,并逐渐走向自主与成熟,多以圆满快乐结尾。它所要表现的爱情是东方人的婉约、细腻的表达,十分耐人寻味。因此,观看这些电影得到的最鲜明的感受是纯净。以往看过的青春电影大多走悲情路线,以韩国青春电影为典型。因为“悲剧往往更能吸引人”,情感创伤具有很强的煽情作用。但不可否认,这些影片中所描写的悲情往往和青少年的年龄不相匹配,过分成熟化。

暴力场面是青春片中基本都会涉及的场面,泰国电影的表达方式更适合青少年的年龄,更像十多岁孩子做的事情,恋爱中耍的小心计都是无邪的,因为他们只属于青春。所以他们的打斗更可爱,更富有青春感。不像日韩、欧美的青春电影,一旦不称心,要么刀刃相见,要么雇凶威胁,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达到震撼的情节表达。

在中国的电影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非自主的、现实性的。男女之间的分和合,大多是出于家庭、经济条件等的现实原因,而非是男女主人公的自主性选择。但观察现实中青少年的恋爱,基本没有谁会去考虑家庭、经济条件等等这些现实原因,简单的说是还没到年龄,没有到双方家庭出面的年龄。因此这种过分成熟化的表达造成了中国电影纯真情感的丧失和无力表述。

3、俊男靓女赚取眼球

明星的相貌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名气,同样,青春电影中演员的相貌也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影的票房。泰国青春电影要求演员一定要俊男靓女担当,因为青春本身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何况这些青春电影以表现纯洁的爱情为主题,因此从内到外兼美的演员更能给观众强烈的美感。

“泰国人喜欢看漂亮面孔,所以影星大多是俊男靓女”。《美丽拳王》的导演亚格差乌干腾如是说。泰国电影和电视剧在选演员方面多数要求相貌必须出众,因为泰国的历史背景,所以有很多混血儿,女演员多数是美人胚子,男演员也是相当帅气,充满异国情调。与此同时,目前泰国的造星机构也已十分成熟,专门打造混血的俊男靓女,为泰国近年来主打的青春牌影视业输送人才。泰国青春电影中的少男少女,依借其靓丽的外表,吸引了无数受众的眼球,对影片的商业化运作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促进泰国影片走出国门,在世界影视业占据一席之地。如《初恋这件小事》和《暹罗之恋》的热映,使得 Mario 成为泰国当下最受欢迎的青春偶像,这位泰国籍中德混血儿俊朗的外形和精彩的表现,更加凸显了影片的清新风格,将泰国青春电影的纯净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我国青春电影的改进方式

1、市场调查,寻找新的故事着眼点

目前青春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获得广泛好评的大都描写男主角冷漠帅气,女主角热情活泼,以男主角对待女主角不同的态度达到对爱情的诠释。但这种灰姑娘找到真命天子的童话般故事已慢慢开始失去它的吸引力。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自立自强,帅气的女生在校园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吸引力,不仅对异性,对同性也是如此。所以跳出单纯强调女性柔弱特点的影片应会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影片的定位要基于现实。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青春电影数量不少,但拥有影响力的影片却屈指可数。台湾青春电影,日韩青春电影,欧美青春电影等在中国影坛大放异彩,而内地优秀青春电影的缺位又为上述影片提供了继续扩宽市场的可能。我们知道,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往往是那些能够满足大批受众需求的产品。因此,在制作青春电影时不妨先去校园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校园生活,搜索具有特色的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素材,之后有目的地进行创作,这样不仅拥有中国校园特色,从各国青春电影中脱颖而出,使中国青春电影的海外市场扩张成为可能,还可以吸引大批观众,同时为研究现代我国校园文化提供参考。不可否认,现在的制片人在制片时往往凭经验主观臆断,没有谁会愿意像当年美国制作《怪物史莱克》那样投入巨资,不惜几年时间做前期市场调研,因此生产不出优秀影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2、改变“寓教于乐”的创作观念

应试教育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老师和家长往往是命令型的,孩子在社会希望的所谓的正确道路上发展,因此中国的大部分青春电影着力强调理想教育、励志教育,往往离不开差生问题、叛逆问题,总是以训导者的面孔,意识形态过于浓烈,缺乏欢快的基调,更别提青少年应有的活力。整理中国青春电影,描写学生生活的是少数,以学生爱情生活为主线的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崇尚佛教的泰国被称为“微笑的国度”,青春电影中的少男少女将这种微笑展现到了最美,这里剧情节奏轻快不沉闷,没有命令、训导,让人看了十分舒心。

众所周知,大部分人看电影是以消遣为目的的,没有人愿意花两三个小时看一部板着脸孔训导你的影片。况且现在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的成熟度大大提高,自尊心越来越强烈,学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训导就已经足够了,影片的义务是让他们在学习后能够得到放松。因此那些能够真正展现他们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影片会获得他们的极大追捧。这是中国电影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面。应当改变“寓教于乐”的创作观念,基于现实,利用前期市场调研的资料,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客观真实地去表现青少年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力求把青少年的可爱、纯情、真诚和活力展现给观众。这也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完善造星机制

演员是影片的核心元素,青春电影中的演员最好由十多岁的孩子担当,因此完善的造星机制就必须建立。由于年龄和特质相关,电影学院的学生相对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就显得过于成熟,换句话说,寻找潜力演员的重任就落在了造星机构身上。造星机构可以通过在微博、各大电视台、高收视率电视节目及重要活动中做广告选拔新人,避免极力寻找却无人知晓的局面产生。

4、鼓励青年导演、编剧拍摄青春电影

目前我国高票房的影片大多是知名导演执导,大腕饰演,依名气卖片,非以内容取胜。电影产业强烈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青春电影,要想真正表现青少年人物心理,恐怕只有“涉世未深”的青年导演、青年编剧做得到。如第17届泰国国家电影大奖“素潘娜宏”奖(金天鹅奖,相当于泰国奥斯卡)中,摘得最佳影片奖项的《暹罗之恋》就出自26岁的年轻导演楚卡・萨克瑞科之手。导演楚卡和影片男主角饰演者Pchy是泰国Montfort学校的校友,两人的合作使得17岁的Pchy将主角Mew的朝气、阳光清纯和不羁近乎完美地演绎出来,同时Pchy较好的外貌也为Mew这个角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制作青春电影时,青年导演、编剧更能把握影片人物的特质,表达理想与心灵,而非商业化的利益驱使。青年导演、编剧最丰富的经验积累就是校园生活,最珍藏的情感积累就是懵懂的爱情和深深的友情。在校园里,不良因素少,所以他们思想单纯,情感纯真,也就可以将故事透过影片予以诗意般的表达。这种对青少年心理准确的把握才能将青春影片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1]万传法《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万传法:《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张仲年:《泰国校园青春电影研究》,《上海戏剧学院年报》,2011年第1期。

[3]白鹏飞:《淡淡的故事,深深的感动――论泰国青春电影》,《电影评介》,2011年第10期。

青春的细节作文篇8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校园文学 主要表现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校园生活题材是青春小说走上文坛最初的选择,郁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以《花季雨季》点亮了青春文学的大舞台,也是现在青春文学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书写题材,毕竟,青春文学作家们在开始写作时还未能与社会进行接触,也尚不具有思考深度问题的能力。因此浪漫而甜美的校园生活成为他们最容易取材的角度。而校园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呢?在这里一直发生的爱恨喜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现实意义。

在校园题材的书写中,又可以细分成几种写作姿态:调侃书写、纯情书写以及冷酷书写。这三种书写方式以早期的郭敬明和韩寒为主要代表,孙睿、落落、笛安等作家也有很出色的表现。

先来看调侃书写。青春文学真正引起轰动是从韩寒的《三重门》开始的。当时还在上高中的韩寒以少年林雨翔的视角描写了他所经历的初中、高中的种种感情、学业、成长中的烦恼。这本书的轰动效应首先来自于它的真实性,许多学生都从林雨翔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完这本书便令人马上想到了钱钟书的《围城》,从对书题象征意义的考察,到书中俯拾即是的精妙比喻修辞,再到立意中对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暴露与讽喻,甚至方鸿渐与林雨翔作为主人公的典型性的呼应,不说韩寒在刻意模仿,也是深受影响。同样的感觉在孙睿的《草样年华》系列中也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活动场所由高中变成了大学,爱情与批判大学的僵化是其主题,因此它还兼有纯情的一面,但调侃幽默的语调让其也在轻松中不露声色地升华了主题:青春就是这样地美丽而真实,成长就是这样地残酷而无奈。因此,这类调侃书写最能体现青春激情飞扬、叛逆而又渴望理解的本色,仿佛是在为每个80后遗失的美好立传,很容易引起共鸣。当然,这样的现实书写不可能长久,当作者们踏入社会,他们会很快地怀恋起校园时代的单纯,而过度的美化会引得读者感慨万千,但会对描写真实性产生质疑,《草样年华》后两部便有这种问题。

与调侃书写不同,另一些作家则是使自己沉溺于校园浪漫的氛围中,竭力创造一个貌似真实的纯爱世界。早期的郭敬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以奇幻题材登上文坛的,但很快就转入了对校园文学的书写中,交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两部纯情校园作品。先不去管所谓的“抄袭事件”,《梦》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它拥有华丽的语言、波折的情节,清一色的美女帅哥的恋爱与友情,林岚、顾小北、陆叙等人的爱情故事曾引起很多人的憧憬。并且,《梦》的笔触从校园游走进了社会,郭敬明构造出一个别样的世界:权力、金钱、监狱、……种种成人世界才会拥有的东西开始侵袭校园,这些描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突破,尽管有些情节有可以推敲质疑的地方。其后的《夏至未至》几乎是相同的模式。纯美校园的氛围营造,复杂社会的戏剧性书写,许多情节可以一眼看出是郭敬明自己经历的再塑造,是具有一定现实性的。此外,落落的《年华是无效信》则是纯情书写的典范代表,这部作品一步也不越出校园的边界。她在校园文学的现实主义探索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心理描写。或许是出于女生与生俱来的细腻,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青春期女孩宁遥在成长中的诸多小心思上,没有紧张的情节,却能触动女性读者最隐秘的地方。当然,与另外两种书写方式相比,纯情书写中的故事情节过于戏剧化、俊男靓女的模式化等局限使其更近似一种浅薄的浪漫主义,容易流于世俗的言情小说,无法在现实主义的向度上深入下去。

还有一种是残酷书写。少年时代本应是不识愁滋味的,但青春文学书写中一直存在“秋意甚浓”的问题,即使是纯美的爱情书写,往往也是以悲剧告终。这种模式继续发展,便到了一种残酷书写的阶段。郭敬明最后一部校园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便是其中的代表。不同于前两部书的校园阳光书写,郭敬明在《悲伤》中则是极致书写一个中学生所能遭受的所有黑暗。主人公易遥经历了父母离婚、怀孕、流产、与知己齐铭决裂、母亲死亡、被男友误解直至自杀一系列恶性事件,再加上本书中沉闷的语言运用以及作者刻意营造出的幽暗逼仄飞短流长的小巷生存环境,已经完全看不到校园温暖青春的影子。笛安的《告别天堂》,则是写男孩女孩们之间绵延恒久的爱恨纠葛、失恋、不良少年与不良少女、以及死亡,爱情成了无法把握和追求的东西,现实性地写出了一代人的成长与蜕变。这种任何人都无法规避的宿命感,或许是青春所能展示的最残酷想象。当然,这种种残酷书写中似乎有刻意标榜成熟之感,而能有多大比例的现实性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甚至有的作者在这样的书写中迷失自我,打着私密的招牌上阵,显得过于矫情甚至病态,另有一些人则是不断虚伪而空洞地编织自己的语言游戏,只是在技术操作层面书写而终无法深入下去,这也是现实性面对的很大问题。

总的来说,校园小说毕竟属于青春文学作家初试啼音之作,大部分都不太成熟,浪漫的想象经常大于细致观察、深邃思考和如实描写,很容易走上肤浅化、程式化和虚假化的歧路。然而,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率性表现,对教育与社会的初步批判,对青少年微妙心理的细密捕捉,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讽刺与调侃,控诉与暴露等种种现实主义的积极因子,是不能忽视的。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期末复习方法(精选8篇)
  • 下一篇:那一抹红作文(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