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资金自查报告(精选8篇)

时间: 2023-08-29 栏目:写作范文

资金自查报告篇1

一、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

(一)2013年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

1、收入:2013年收入2493、11万元,其中:就业补助收入1896、28万元,小额贷款贴息587万元(其中妇女贷款贴息568万元),小额贷款奖励金6、2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万元,其他收入(利息)1、63万元。

2、支出:2013年支出2910、30万元,其中:基层平台建设支出67、14万元;培训补贴支出29、51万元;社保补贴支出802、40万元(其中固定就业社保补贴支出651、69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150、71万元);岗位补贴支出890、39万元;宣传费等其他支出20、03万元;小贷贴息支出1096、71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52、77万元,妇女贷款贴息支出1043、94万元);小贷奖励金支出3、82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0、3万元。

2013年就业专项资金当年收支结余-417、19万元。

(二)2014年1-9月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

1、收入:2014年1-9月收入2500、42万元,其中:就业补助收入1771万元(第一批中、省资金1752万元,区级财政配套19万元),小额贷款贴息728、9万元;其他收入(利息)0、52万元。

2、支出:2014年1-9月支出2037、24万元,其中:基层平台建设支出48、88万元;培训补贴支出33、74万元;社保补贴支出461、13万元(其中固定就业社保补贴支出460、63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0、5万元);岗位补贴支出635、9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其他支出19万元;小贷贴息支出835、29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39、82万元,妇女贷款贴息支出795、47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3、3万元。

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明显

两年来,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努力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得到了有效保障。一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就业,以4050人员、残疾人和低保家庭人员为安置重点,2013年和20104年1-9月公益性岗位分别安置了就业困难人员1089人和937人,主要安置在城市管理、乡镇场镇保洁、敬老院、学校宿管和食堂、社区协理和工勤等岗位,实现了就业工作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继续执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援助政策,2013年为469名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0、71万元,并于当年12月份全部兑现到位。2014年该项工作已经启动正在有序开展。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并及时招聘信息,全力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用工和就业平台。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市区联合招聘会”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努力促进就业。

(二)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上成效明显。2013年和2012年1-9月分别投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资金29、51万元和33、74万元,分别对548名和521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办公自动化、机械加工、服务类等7个专业,极大提升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及自主创业能力。

(三)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日趋完善。一是全区15个乡镇街道、34个社区均建有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配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服务窗口,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基础台帐,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2014年投资47万元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配置了电脑、一体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立和完善了区、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就业申报审核管理信息和就业服务资源共享,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提高了服务效率。

(四)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可喜局面。一是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2013年为107名失业人员发放贷款301万元,5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2014年1-9月为72名失业人员发放贷款229万元,2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贷款400万元。通过资金扶持,促进了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二是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创业。帮助创业者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员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制度。立足实际工作,认真梳理岗位职责,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将就业专项资金经办、管理、监督等风险等级较高的岗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以廉政讲坛、现身说法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抵御腐蚀的道德防线。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南财发〔2012〕55号),明确了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程序和支付管理。制定实施了《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六项制度》,从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监督、拨付公示、资金支出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反馈等方面对资金进行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的通知》及《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对象范围、认定程序、可享受的政策待遇(补贴范围、标准、期限等)、监督管理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明确,从而确保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及安置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夯实资金管理基础。对各类补贴的申报办理实行台帐化管理,要求申报单位对各类资料实行专业归档,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了招聘求职信息库,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等各类动态数据库。在规范纸质台帐的同时,还全面推行信息化、电子化管理,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保补贴的拨付方面,全面实行台帐管理,做到纸质和电子两套台帐同步。建立了完善的资金使用基础台帐,资金财务帐簿、凭证做到了合法、真实,帐表相符、帐证相符、帐实相符。

(三)强化责任,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严格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建立了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内部与外部检查相结合的多种检查方式,确保了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二是实行“一表一帐一单”管理,申报单位严格将就业专项资金各类补贴申请表、申请台帐、清单作为该项目检查考核验收和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的依据,落实审核签字制度,“谁审批,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

四、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专项资金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我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失地农民逐年多,就业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从2010年的647人增加到2013年的1089人,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支出从2010年的605、91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542、08万元,2014年预计支出1575万元,是全市安置人数最多的区县之一,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支出压力非常大。

(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一是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特别是把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和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作为重点。二是加大宣传,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落实社保补贴和见习生活补助费。三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管理,严格控制公益性岗位人数的增长幅度。

资金自查报告篇2

云南具有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独特优势,橡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促进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系统地收集、保存、鉴定及利用新种质,是培育橡胶优良品种的基础。收集、保护和鉴定引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以直接筛选出一些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橡胶树新品种,对研究橡胶树遗传多样性、性状遗传规律及选育新品种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主要内容

通过对各品种的产量、生长量、抗寒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筛选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橡胶树新品种。

三、资金使用情况

“胶木兼优适应性试验试种保护”项目20**年度资金到位5、0万元,使用项目资金5、0万元,其中:商品和服务支出4、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0、2万元(见明细表)。项目资金严格按预算安排支出,不存在挪用资金行为。

四、项目实施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

2、项目的保密工作需要进一步说明。胶木兼优品由于培育单位不愿意提供给我国,是通过爱国华侨引进的,为了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应作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3、品种扩散问题。橡胶树品种的推广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没有适应性试验正式割胶6年以上的鉴定资料就大面积种植,会给种植者造成损失。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二)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川财监〔20**〕97号)文件要求,我中心立即安排部署,落实专人负责,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参合情况

(二)本年度基金到位情况

二、基金使用

(一)家庭账户资金使用

(二)统筹基金补偿情况

本年度共有389人报销新农合慢性病门诊,统筹基金支出24、06万元;住院正常分娩407人,补偿17、36万元。

三、加强基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

(一)从管理体制上健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设立新农基金财务管理科,严格坚持新农合“收支两条线”全部基金支出均采取转账支付,做到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二是设立稽查科,定期核查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基金支出情况、医疗服务行为,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三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制定并报请县财政局出台《青川县新农合基金管理办法》、《青川县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严格了基金的使用和划拨流程,确保基金安全、公平、合理运用。

(二)从补偿方案测算上确保基金有效使用

20**年,国家对农民群众医疗补助进一步提高,我中心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测算,因地制宜,制定并报请县政府出台《青川县新农合第六套补偿方案》,提高报销比例及封顶金额,降低起付线,有效提高农民受益度:乡镇卫生院起付线80元,补偿比例为75%;县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为300元,补偿比例为65%;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600元,补偿比例为45%;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700元,补偿比例为35%;区外其它医疗机构起付线为800元,补偿比例为25%。并将重大慢性非住院性疾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补偿。从全年补偿情况看,农民受益与20**年相比进一步提高,基金使用率达90%以上。

(三)从有效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确保基金安全

一是成立稽查与审核科,配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二是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并出台《青川县新农合医疗服务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逗硬奖惩,保障基金安全;三是根据广元市医疗服务收费规定,结合本地经济状况及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出台《青川县新农合住院费用控制指标》、《青川县新农合单病种限价收费管理办法》、《青川县新农合次均费用控制指标》等一系列规范行文件,让新农合监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多措并举,监管定点医疗机构,主要通过系统监管与核查两种方式,审核稽查人员可通过系统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情况进行监管,也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下乡核查的方式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20**年,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核查共计50余次,核减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报销费用2万多元,惩扣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保证金3000元;五是民主监督,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要求设立新农合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公示新农合费用报销情况,让新农合基金运转公开透明,广泛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疗机构客观存在放宽住院指针、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等不规范服务行为。对新农合基金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我中心工作人员少,编制不够,新农合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2、近年来因自然灾害频繁,部分新农合基金支出凭证因灾损毁

3、基金管理使用模式缺乏创新,基金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新农合基金管理培训专项经费,新农合基层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与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部分乡镇新农合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卫生院由于工作人员匮乏,加之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导致管理较差,住院病人管理不规范,存在登记不及时,病历建立滞后等现象,医疗费用报销工作滞后,导致新农合门诊与统筹基金沉淀过多。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力量。

2、加大新农合基金管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经办人员对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与业务能力。

3、进一步加大对县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提高实际补偿比,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

4、加强与乡镇合管办联系,强化宣传工作,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对乡镇医院新农合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5、全面推开门诊统筹工作,减少新农合基金结余率,进一步提高群众受益率。

6、结合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进一步提高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群众受益率。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三)

勐腊县民宗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州民宗局的指导下,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和民委的工作重点,积极做好民族经济工作,真正做到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使有限的民族专项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申报情况

民族专项资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是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关心、支持的具体体现,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资金的申报程序:

(一)、做好项目前期考察、评估论证工作。年初,勐腊县民宗局领导及项目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对项目的前期考察,统筹规划,做到认真预算、严格审查、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论证,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尽可能地搜集完整的资料,建立健全年度项目贮备库。

(二)、确定年度上报项目。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局对年度申报项目进行了筛选,按照“统筹兼顾、适当集中、突出重点,确保团结”的原则,确定申报项目。20**年共申报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共25项目;总投资357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320万元。其中:第一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50万元(西民宗发〔20**〕25号);第二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万元(西财农字〔20**〕278号);“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转移支付整村推进50万元(西民宗联发〔20**〕01号。

二、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三、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成果和效益

一年来,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完成善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境地少数民族群众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了群众的观念,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快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在边境地区树立了国家大力扶持边境少数民族发展的良好形象,对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注入,在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生活、基本生产的同时,涌现了一批“兴边富民示范村”。如勐捧镇曼诺董自然村;回伞、曼暖远克木人自然村,勐腊镇曼岭自然村等4个示范村,当前,示范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兴建村内道路硬化、桥梁、人畜饮水等项目,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大力扶持种养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生猪养殖212头。培育了一批稳定增收的产业,达到了群众增收,农村增效的目的,有70户群众受益。三是社会事业明显进步。通过国家补助,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等资金筹措方式,新建了文化室、球场、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有“农村致富通”、有线电话、村村通工程、移动电话、数字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并存,覆盖整个项目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7期6644人。四是群众积极性明显提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真正成了这实施项目的主体,在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群众积极投工劳,千方百计跑项目,找资金,到处呈现出你追我赶建设家园的繁忙景象。

四、资金使用情况

20**年,上级下达我县民族专项资金320万元,目前完成下达资金320万元,占计划下达资金100%。

(一)制度建设情况。

1、建立了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2、建立了财政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的监督机制、对少数民族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具体、明确。

(二)制度执行情况。

资金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相关类别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资金分配情况。资金分配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内容合理到位:

1、没有存在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

2、没有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情况。没有用于支付基建工程款;没有用于弥补人员经费或用于其它活动;没有用于对外借款、对外投资;没有擅自调整预算、计提管理费、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或截留财政资金挪作它用等情况;

(四)资金拨付情况。资金能够做到拨付到文件规定的资金使用单位。

1、没有存在转移项目资金的情况;

2、没有存在以拨代支的情况,虚报项目完成额等情况;

(五)资金监管情况。采用资金运行全程监控等管理手段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建立了资金使用和监管的责任机制。

1、做到项目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

2、没有存在虚列支出、重复列支、提前列支的情况;

资金自查报告篇3

按照《省商务系统开展商务促进资金重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关于报送2014年商务扶持资金自查自纠报告的通知》精神,我局严格按照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整改落实四个阶段进行自查自纠,现将我局开展“2014年商务扶持资金”自查自纠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

按照省厅开展商务促进资金重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开展“商务促进资金重点检查”治理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商务促进资金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州14年中央和省安排的所有商务促进资金项目。包括流通科下达的“万村千乡”工程市场农家店建设补助资金、“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包括工作经费补贴资金)、民族贸易发展专项资金、城乡市场监测资金、物资储备资金、下乡产品网络建设补助资金;执法科下达的生猪无害化处理资金;外贸科下达的“出口机电各项加工贸易”项目补助资金(汶川)、“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区域发展协调资金等,认真安排部署检查工作。并要求检查工作要严格自查自纠,认真对待,不准避重就轻;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州商务局《关于开展全州商务促进资金自查自纠的工作方案》,并于9月25日将《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全省商务促进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转发各县经济商务局。方案明确了资金检查范围,并要求各县商务局对自查自纠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完善和整改,使各项商务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2、12月13日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商务局对14年商务促进资金重点检查工作进行督促。对需检查的2014年度商务促进资金具体数据和项目与州局相对应的科室进行了核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衔接、咨询。

3、12月底各县商务局将总结材料报送到相关的业务科室,各业务科室(流通科、执法科、外贸科)对所涉及相关项目资金形成了《14年商务促进资金自查自纠报告》和《14年商务促进资金项目执行情况表》。

资金自查报告篇4

随着国家对我市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这些项目的具体实施,有力地加快了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项目工程质量,是关系我市投资信誉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但个别地区和部门在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违规违纪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从维护国家和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格管理。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各旗县区对所有建设项目要进行一次严格认真的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查自纠重点内容

(一)生态移民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

(二)义教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

(三)退耕还林(草)项目。

(四)人畜饮水项目。

(五)禁牧舍饲项目。

(六)沙源治理项目。

(七)其它涉农项目。

二、自查自纠有关要求

(一)主要从是否严格履行了项目的基本建设审批手续、投资计划和资金拨付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招投标、工程进度、成活率,工程是否按要求及时竣工并通过验收;是否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和建设内容、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和缩小建设规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工程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原始会计凭证是否齐全,财务帐目是否清楚、项目管理费是否按规定提留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认真自查自纠。

(二)此次自查自纠,由旗县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严格对项目逐项进行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结合纠错整改措施的落实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项目物资采购制度,强化检查制约和纪律约束及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资金自查报告篇5

河北开展专项资金一问责八清理自查报告篇【一】

为确保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有序、有力、有效进行,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强化落实,多措并举认真推进专项行动的开展。目前,针对懒政怠政、专项资金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建立台账,确保自查结果的有效性。详细部署,落实责任分工。

按照《阜平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及八项清理内容,全局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全面自查,自查后形成自查报告,建立台账,并责成稽查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存在问题的执法队,严肃追究相关责任,督促做好整改落实。

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了机关工作、请销假、财务管理、车辆管理等制度,严禁上班迟到早退、无故不到岗、工作时间搞娱乐活动或上网玩游戏。

自查整顿,狠抓措施落实

大力整顿机关工作纪律,坚持工作与监督并重的原则,由主管领导带队定期、不定期对机关和各队作风进行督查;积极按照省、市要求做好古树名木保护资金专项清理工作;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滞留截留套取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专项清理工作和乱收费、乱摊派问题专项清理工作;加强公务经费管理,对全局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一经发现违反财经纪律情况,严肃查处。

河北开展专项资金一问责八清理自查报告篇【二】

为贯彻落实保定市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区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4月1日下午,区纪委组织召开了全区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动员暨一问责八清理调度会议。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民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范振中出席会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建明主持会议。各乡镇(办)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开发区管委会主管领导;区直各部门一把手涉农部门财务人员;区纪委班子成员、各室主任、各纪工委书记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民选讲了重要意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范振中宣读了《关于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检查情况的通报》;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杨海峰宣读了《在全区开展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区财政局长周玉桥就惠民政策有关工作讲了意见。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民选就当前我区开展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现实意义、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讲了具体意见。他要求,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是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在贵州的实践经验,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是省纪委书记陈超英同志力主的重要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此次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逐项目自查,逐笔资金跟踪,通过入户调查,反向查证,一查到底,使违规问题、腐败问题无所遁行。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有的单位高度重视,敢于揭短亮丑;有的单位敷衍塞责,主要领导还没挂号,更谈不上看病,在当前这种形势和压力之下,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无动于衷,心存侥幸,遮遮掩掩,没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说明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缺位。凡是自查零报告的单位,将进行全方位复查复核;凡是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一律驻点巡查,查实问题从严处理。

资金自查报告篇6

一、2010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二、2010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 、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资金自查报告篇7

为确保政策金落实到位,惠民资金发放准确,阿西乡设立专项督查组积极配合州、县专项检查,先后多次对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核实,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政政策方面:

1、农村低保:

(1)2017年1至6月全乡共计443人次,399564元,其中一般低保147元每月、一度大骨节157每月、二度大骨节162元月、(其中罗叉村40户105人,一般低保77人、一度大骨节20人、二度大骨节8人。)

(2)2017年7至12月全乡低保共计312人次,每人每月150元、共计:280801元。(其中罗叉村16户73人)

(3)2018年1至6月全乡低保共计312人次,每人每月150元、共计:280801元。(其中罗叉村16户73人)

2、城镇低保:

(1)2017年全乡1至6月6人次,10020元

(2)2017年全乡7至12月4人次,9600元

(3)2018年1至6月4人次,9600元

3、临时生活救助金:

(1)2017年临时生活救助18户37027元(罗叉村1户)

(2)2018年临时生活救助1户2750元(罗叉村1户)

4、特困人员供养:

(1)2017年1至6月全乡五保人员25人,39000元,每人每月260元(其中罗叉村8人享受)

(2)2017年7至12月全乡特困供养人员20人,36000元,每人每月300月(其中罗叉村5人)

(3)2018年1至6月全乡特困供养人员20人,48000元,每人每月400月(其中罗叉村5人)

5、重度护理补贴:

(1)2017年1月至12月全乡共计重度残疾人40人,其中一级21人每月90元二级19人每月60元共计发放36360元(罗叉村13人,一级残疾7人二级6人)

(2)2018年1月至3月41人10500元,其中一级21人每月100元二级20人每月70元。(罗叉村13人,一级残疾7人二级6人)

(3)2018年4月至6月全乡共计重度残疾人45人,其中一级21人每月100元二级24人每月70元共计发放11340元(罗叉村13人,一级残疾7人二级6人)

6、困难残疾人:

(1)2017年1月至6月16人6720元,每人每月70元(罗叉村3人)

(2)2017年7月12月9人3780元,每人每月70元(罗叉村3人)

(3)2018年1月至6月9人4320元,每人每月80月(罗叉村3人)

7、城乡医疗救助;

(1)2017年医疗救助18人次56449、3元

(2)2018年医疗救助13人次28580元

8、自然灾害生活补贴:

2017年自然灾害补贴:31户73198、6元(其中罗叉村3户)

9、重点优抚对象补贴:

(1)2017年全乡重点优抚对象7人,23700元 (罗叉村1人)。

(2)2018年1月至6月全乡重点优抚对象7人, 17190元(罗叉村1人)

二、扶贫政策方面:

1、建档立卡户财政专项资金人均7950元:

(1)2017年对2014年“回头看、回头帮”到户到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际发放14户,66人,524700元(其中罗叉村享受1户5人,39750元)。

(2)2017年对2015年“回头看、回头帮”到户到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际发放34户,132人,1049400元(其中罗叉村无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

(3)2017年到户到人财政专项资金实际发放金额为共计建档立卡户63户,享受资金共计2120750元。(其中罗叉村建档立卡户享受31户156人,1224300元)。

(4)2018年到户到人财政专项资金实际发放金额为共计5户30人,238500元。(其中罗叉村建档立卡户享受2户7人,55650元)。

2、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发放情况:

(1)2017年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实际发放金额为62人,72800元。(其中罗叉村16人14800元)

(2)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本专科(含高职)学生特别资助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金额为2人,8000元。(其中罗叉村建档立卡户享受1人4000元)

(3)2017年建档立卡中职学生特别资助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金额为1人1500元(其中罗叉村无建档立卡户享受)。

(4)2018年建档立卡中职学生特别资助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金额为1人500元(其中罗叉村无建档立卡户享受)。

3、卫生扶贫救助情况:

(1)2017-2018年5月阿西乡卫生扶贫救助项目资金为6人23807、78元(其中罗叉村3人,10852、86元)。

4、贫困村四改两建情况:

(1)2017-2018年5月四改两建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206户,515000元(都为贫困村罗叉村享受)。

三、计生政策方面:

(1)2018年5月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42人,40320元(罗叉村享受)。

(2)2017-2018年5月优抚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8人,25060元(1人,4300元)。

(3)2017-2018年5月优抚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7人,17190元(1人,2590元)。

四、教育政策方面:

(1)2017年秋季--2018年5月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情况为5人,共10000元。

五、城乡医疗救助方面:

(1)城乡医疗救助项目资金2017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11人,26452、5元(罗叉村无享受情况)。

(2)城乡医疗救助项目资金2018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5人,8137元(其中罗叉村1人,4510元)。

六、草原生态奖补方面:

(1)2017-2018年5月草畜平衡奖励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情况为1097户1383256、5元(其中罗叉村196户210197、25元)

(2)2017-2018年5月草原禁牧补贴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情况为1097户4267363、5元(其中罗叉村196户210197、25元)

七、林业、湿地管护方面:

(1)生态护林员项目资金2017-2018年5月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4人39840元(其中罗叉村1户9960元)。

(2)2016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2017-2018年5月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为80户6132581、64元,(其中无罗叉村牧户享受);上热尔村公用草场1709903、52元,下热尔村公用草场1765667、16元,罗叉村公用草场517854、06元,牙相村公用草场74226、78元。

八、农机购置补:

(1)2017-2018年5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金额1人1680元。(无罗叉村牧户享受)

九、项目方面:

(1)藏区新居项目资金2017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情况为36户,72万元。(罗叉村20户40万元)

资金自查报告篇8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商务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展开xx年xx全省商务专项资金检查和绩效评估的通知》和《郴州市商务局关于做好xx年xx商务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绩效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并成立了由局长郭远方任组长,副局长郭益林任副组长,和有关股室负责人参加的商务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绩效评估领导小组。自3月25日至4月5日对我县商务专项资金进行了自查自纠和绩效评估工作,现将我县xx年xx商务专项资金自查自纠情况和绩效评估工作汇报以下:

一、专项资金到位及拨付情况

1、专项资金到位情况

xx年xx,我县申报专项资金情况:

1、xx年年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引导资金14、45万元;

2、xx年年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引导资金6、0万元;

3、xx年年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引导资金17、5万元;

4、xx年年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30万元;

5、xx年年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资金25万元;

6、xx年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以上共到位商务专项资金1995万元。

二、审核及拨付的基本程序

专项资金到位后,县商务局、财政局及时通知项目单位携带相干资料到县财政局企业股办理转账手续,及时足额的将扶持资金拨付项目单位,没有发生截留、挪用、侵占、欺骗财政资金的行为。

三、绩效评估情况

1、对外贸易工作初见成效。我县现有经营外贸出口的企业有12家。其中化工企业2家,冶炼企业6家,纺织厂1家,服装厂2家,外贸公司1家。通过企业的本身努力和商务专项资金的支持,鼓励了企业勇于开辟国际市场的勇气和信心。曹氏服装厂年出口服装系列产品到达400万件套,销售收进达

1、5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节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氯酸钾和氯酸钾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提升了我县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着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收费自查报告(精选8篇)
  • 下一篇:个人自查报告(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