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娃娃家里都有各种食物、娃娃、妈妈角色头饰,今天就要来让我们的小朋友用好吃的食品来招待你的小客人。
2、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区准备了各种关于食物的图书,待会小朋友可以看图书和朋友一起讲讲,看完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3、动手区。
在手工区老师准备了:卡纸、海绵纸、等材料制作各种食物。
四、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但是我们进区域时我们先要拿好进区卡,只有拿到了进区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区角里面去活动,如果你去的哪个区角里的卡插满了,你就不能再进这个区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个区里,你就在哪个区里活动。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材料及制作方法:
把塑料积木固定在桌子四周,可以作为花园的围墙,又可以作为花坛。把吸管剪成分叉的树枝状,插在橡皮泥或其他可以固定的物体上。再准备一些小房子、桌椅、汽车、小动物等情景玩具,供孩子摆弄。
玩法:
孩子们运用团、捏等方法制作彩泥花,插在用吸管做成的树枝上,然后在“花园”里摆弄“树”和上述情景玩具,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明:
托班孩子喜欢彩泥,但常常会把彩泥搞得满桌、满手、满地都是。经过观察,我发现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这类易于造型的材料。孩子们要么整块使用大泥团,要么在分泥过程中把彩泥撒落在地上,而过小的泥块孩子又不易拿捏。因此提供汤圆大小的彩泥较为适合,不仅易于孩子们团、捏、搓,还容易造型,只要一团一插就可以做成小花。
建议:
1、为了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游戏前可先在“花园”里投放小房子、家具等情景性材料,关注活动时孩子如何选择材料和表达,并及时引导。
2、“吸管树”的枝叶可以修剪出不同层次,这样不仅便于孩子们插花,而且能让孩子们感受层次美。
3、观察孩子们运用彩泥造型的动作。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在设计之初只有投掷区“喂喂小动物”一个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孩子边说边做,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大动作及语言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增设了“开心农场”。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多表达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孩子的精细动作,培养了孩子收纳玩具的习惯。
材料及制作方法:
●在KT板上粘上动物头像若干,动物嘴巴上粘上雌雄搭扣。
●在纸上画出小鱼、胡萝卜、春笋、青草、小虫、米饭、饮料等食物,然后塑封,在其背面粘上雌雄搭扣。
●在相应数量的软球表面粘上雌雄搭扣,使其刚好与动物嘴巴及“食物”相粘贴。
●在KT板上制作“开心农场”图,有池塘、草地、粮仓、大树、泥土等。
玩法:
1.利用雌雄搭扣的黏性,将已制作好的小鱼、胡萝卜等“食物”粘贴到软球上。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将软球准确地投向小动物的嘴巴。
2.先说说想给哪个小动物喂食,然后选择小动物喜爱的食物粘贴到软球上,再将软球投向相应的小动物嘴巴。要求是边操作边说小动物爱吃什么,如“小兔子爱吃胡萝卜”等。
3.将各种“食物”放到“开心农场”合适的位置上。如胡萝卜和春笋在泥土里,小鱼在池塘里,小蘑菇在大树下,等等。
建议:
1.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替换动物形象,亦可根据孩子的兴趣换成其他材料,如可换成小汽车,孩子可玩小汽车运货的游戏。
2.第3种玩法一般安排在活动最后,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学习整理材料。教师要引导孩子根据经验和图示将材料收纳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