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着自己的坚船利炮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让全世界人都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我们每个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伤痕。84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我们的国防日益强大,我们的社会欣欣向荣,一个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我们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主题,但是一些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隐患,中国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国际环境看,无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妄图刻意抹去、美化曾经的战争罪行,还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的刻意“黑化”,围追堵截,都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我们全体国人团结一心、奋斗努力的。从国内环境看,一些境外势力刻意制造舆论,部分网民群众盲目跟风,历史虚无主义苗头呈现蔓延趋势,也给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敲响了一记警钟。
回顾战争是为了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奋力前行。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全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这是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国家都无法否认的现实。一些西方面对中国发展速度,明追暗赌,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径,还为自己标榜公平正义。从不久前“华为事件”我们也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定会有惊涛骇浪,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中国有信心、有勇气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无从而生。我们每一名中国都应该铭记历史、反思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奋力前行。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
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国家公祭日前夕,我们全家一起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过的游客只要听到和日军相关的词,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想起“惨无人道”这个成语。
一进馆内,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大约有七八米高的雕塑,那是代表着和平的雕塑。雕塑的上端是一位妇女,她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放飞了一只和平鸽,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和平的期盼。雕塑的下方刻着“和平”两个大字。整个雕塑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格外灿烂、神圣。这时,有几只和平鸽轻轻地落在我身边,我轻轻的靠近它们,它们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悠闲地散着步。我继续靠近一只鸽子,它只是歪着头看着我,轻声地“咕咕”叫着。
走过站满和平鸽的草坪,我们走进史料陈列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充满血腥的画面,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一幕幕令人发怵的场景。在一幅油画跟我停住脚步,这幅具有特殊寓意的油画真是叫人过目难忘:油画左边有两个日本军官,一个趾高气扬的站着,一个正擦拭着鲜血淋淋的军刀,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中间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尸山的上面,一个小男孩儿正趴在母亲的尸体上痛哭。右边有一个和尚正将一具具尸体拖离尸山。地上血流成河,天空乌云密布,远处滚滚的长江若隐若现。——这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
在史料陈列馆里有很多视、音频资料,从那里我了解到在日本军恐怖的屠刀之下,还有一些幸存者,其中有一位刚刚去世,他的名字叫陈玉龙。每年的清明节,目不识丁的陈玉龙爷爷都会来到密密麻麻写着遇难者姓名长近百米的“哭墙”前准确的找到家人的名字:爷爷、父亲、母亲、大伯、叔叔、哥哥、弟弟。“日本人给我带来的伤痛,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这是陈玉龙说的话。在走出陈列馆时,我看到了一个天文数字:300000。——三十万无辜的中国老百姓呀!
在来纪念馆之前,我早就听说过该纪念馆是围绕一座万人坑建立的。眼下,我就站在万人坑前,看到里面的尸骨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在这些尸骨中,有的是妇女,有的是老人,有的还只是幼童。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日本人当年对中国老百姓用尽了各种残忍手段:砍头颅,钉铁钉、机枪扫射等等。这里的游客虽然很多,但是他们的神情都十分严肃,整个大厅的空气似乎已经凝固了。在昏黄的光线下,我看到有几个外国人脸上露出惊诧的神情,把眼睛挣得滚圆的,有的孩子害怕的把眼睛遮上了,有的年轻小伙子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还有一些老人在小声哭泣,唏嘘不已。
最后,我们来到了冥思厅。置身于宁静、幽暗的冥思厅,面对着闪烁的烛光,我仿佛觉得冥冥之中一个苍老而清晰的声音在对我说:“小朋友,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不会任人欺负!”这时,我闭上眼睛,两手合拢于胸前,祈祷道:愿祖国日益强大!让我们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77年前南京大屠杀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3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看了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祖国的来历,就能唱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校应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做第一要事抓,培养学生的家庭、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处处想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20x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x周年,12月13日是第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x年前,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无数人造成了无法愈合的伤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之鲜活,在于世人铭记。历史的苦难辉煌是现实的源头活水。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12月13日是第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悼念死难同胞、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从苦难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激发前行力量。
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x年前的今天,南京陷入了日本的疯狂摧残,30万同胞遇难,铭记那段苦难的历史,绝不在于是记住苦难,而是要从缅怀中传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30万死难者他们用生命鲜血深刻揭露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让人们看到侵略战争的巨大灾难。然而,历史从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所以,人们要在缅怀中唤醒记忆。
在铭记中传承责任。x年前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人们要继续铭记这段历史,铭记我们民族的耻辱,铭记民族强盛、国家强大,铭记和平来之不易,铭记是出于内心深处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更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图存、为建立共和国而牺牲奉献的英烈,唤醒对历史的铭记。
在奋斗中接力传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已过了x个春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x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辛勤的双手,奋斗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新时代的“长征人”,我们要在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接棒中传承,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创造新时代赋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