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2篇)

时间: 2023-11-12 栏目:写作范文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范文

今天的主题是阅读,如今,不管是工人还是干部,也不管是学生还是其他的人员,大家都在阅读。我的经验就是阅读既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阅读喜欢读的书、好书肯定是愉快的体验;阅读你不愿意读的书,但是又必须读的书,那就是很痛苦的事情。读小书、闲书比较愉快的,读有用的书比较痛苦。我想现在跟孩子们讲读书愉快不愉快,大多数孩子会说烦死了,因为他们读的书是他们不太愿意读的书,这也是生活中无数令人遗憾的现象之一吧。而我们现在长大了,逃出了学校——当然我本人也没进过学校。我们现在感觉到很大的自由,有自己选择读物的权利:我愿意读王安忆的书我就读她的,刘震云的书写得再好,他权利再大,他朋友再多,我也可以不读他。这个是作为一个人阅读的自由。一个人有了选择读物的自由是人的一大解放。

选择实际上也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现在书太多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因为书很少,每个村庄里有那么几本书我都有数,谁家有一部《三国》《水浒》等等几乎都知道,所以这种书得到之后读的也非常好。后来书越来越多,这种阅读的反而越来越小,书越来越多,读书越来越少。为了让自己多读一点书,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我们学校——实际上给人家在添麻烦,因为我捐的书孩子们是没有机会读的,他们要一门心思准备他们的数理化,准备高考。我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下100多本书,这些都是经典,当然这个经典不是我封的,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比如说鲁迅的作品、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读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说了半天很悲观,既然说100多本经典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人的读书需要,那还要我们这些作家干嘛?我们没事可干了,我们可以把手中的笔放下来干一些别的了?但是,人就是要做一些无奈的事情的,明知道我写的书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还是要写;明知道我这个坎迈不过去了,还要一次一次地迈。这是人的无奈之处,也是人的伟大之处,因为有100个这样的作家都在写,也许其中有一个人就真写出了一部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作品——而剩下的99个作家都是在为少数人做铺垫的,在烘托他们,在抬高他们,在激励他们。

【王安忆】:没有任何的娱乐对我来讲可以代替阅读

我非常喜欢阅读。我们那个年代物质不像今天那么丰富,而且娱乐的方式也很单调,所以也许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当时的生活背景有关系。一个人的时间很有限,我们可以做一个加法,我们有多少人口,每天多长时间用来阅读或者看电视、看电影的,你这么划分下来发现阅读时间不断地在挤压——因为,看电视和看电影不需要阅读那么多的准备,阅读实际上是一种需要修养的消遣。并且阅读还需要一些想象力,因为我们作者交给读者的条件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文字,不像电影那样直接交给你画面,阅读是需要你自己在脑海里面重现这个形象的,所以我觉得有阅读的人必须是要有想象力的人。这两个条件加起来,善于阅读的人就已经少很多了,再加上如今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人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紧缩,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阅读变成了非常奢侈的事情。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想,会不会从此以后“阅读”这个行为就要消失了,尤其是有了网络、移动设备什么的,会让你觉得纸质的阅读非常不重要,可有可无,但是我还是会鼓励自己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阅读,我就会继续写作——一定会有,因为无论如何到最后都会有一个人,就是我自己。

没有任何的娱乐对我来讲可以代替阅读。比如说看电影,我有一本《世界电影》杂志,它的剧本特别多,我很爱读。而一般只要我看过文学剧本了,就肯定不看电影,因为电影不能满足我——电影是非常有限制的,而文字给我的想象空间更多。我的生活可能就是由越来越多的阅读组成的:我每天写一两千字就满意了,余下的时间都在阅读。另外我还有个非常顽固的阅读习惯,就是一定是读纸质的书,材质不同给你的阅读体验也是很不相同的。对于我来说,阅读是那么自然而然的行为,所以我真的很难说出什么“怎样能吸引你们阅读”的经验——阅读是那么丰富的享受,我不晓得怎么样向你们来传达阅读的愉快,这只能靠你们自己去体验。

但是,我可以讲个小小的体验跟大家分享。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去了布拉格,我的计划是坐火车,这个过程是9个小时,所以我想找个中间地方停一停,就找到了斯洛伐克的首府,我在那个地方停了两天。当火车开始靠近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它贫瘠荒凉,所有社会转型期的毛病都有,很杂乱。但是当我走上街头,看见它遍地都是小书店和图书馆,你就会感觉到不可小视这个国家:它可能有一种力量,有那么多的书店在生存,你会觉得它是有希望的。阅读有的时候会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

【刘震云】:我是一个职业的阅读者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我是一个职业的阅读者。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还有一些“五四”留下来的遗老,他们对书的看法包括对生活的看法、对文学的看法,对我的阅读、生活,包括对作家这个职业的看法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我当时上学的时候,王力先生、吴组缃先生都给我们办过讲座,我记得吴先生在讲小说的时候曾经比较过鲁迅和赵树理的区别,吴先生非常喜欢赵树理,他说没有哪个作家能像赵树理,跟生活那么相似,他的细节、他的语言、他的人物,那么的生动,枝繁叶茂;而鲁迅的小说像冬天里的杨树,尖锐,但是没有枝叶,更没有枝叶里挤出来的汁液;大家为什么都说鲁迅的小说会比赵先生的小说高一筹,吴老说,那无非是目光的问题——鲁迅先生是从一个世界看一个村庄,所以就有了闰土、祥林嫂,而赵树理是从一个村庄看一个世界,所以才有了李有才、小二黑……他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我,对于写作者来说,从阅读中获得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毕飞宇】:阅读就是你脚下的那一块“弹簧踏板”

谈阅读之前,我特别想聊跳远。为什么对跳远那么感兴趣,是因为我出生在乡村教师的家里,我们家的天井就是学校的操场,或者说学校的操场就是我们家的天井。我们家天井里面永远有一个沙坑,我没事就在里面蹦,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跳远。

等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我跳远的方式是非常原始的,那个方式叫蹲踞式——就是人在凭空的跳到了最高点的时候,把两个膝盖往胸部顶,然后弹起来,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合力跳得更远。我想了想为什么采用这个方法,觉得更多时候是人的本能,因为人在高速运动并停留在空中的时候是没有安全感的,于是人在不安全的时候会有一个本能,就是用自己的膝盖把腹部保护起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篇2

一、营造氛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环境造就人,它如悄然而至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在全美搞“挑战阅读”运动。他号召所有的民众都来阅读,鼓励成人当志愿者陪孩子读书。政府为方便全民阅读,在购置图书、建读书场馆等方面采取政府财政补贴。这个世界超级大国在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

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全社会一起努力为孩子打造阅读的平台,让书香飘溢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像阳光滋润万物般让书香润泽孩子的童年,为孩子书写出流光溢彩的人生。如:在学校的橱窗、板报上宣传阅读的意义、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柜,建设书香校园、班级;在社区的长廊、花园、休息室设立流动书柜;在家里,倡导家长为孩子买书,建立家庭“图书馆”,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如果这样做了,我们定会看到绿如湖水的藤架下、如毯的草坪上、静谧的阅读室里、舒适的沙发上……孩子们或端坐、或埋头、或斜躺、或趴捧书而观的动人画面。用这样的“心灵鸡汤”滋养的孩子还怕不茁壮吗?

二、正确引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习俗: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亲就会在书上蘸一些蜂蜜让孩子舔食,渐渐的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正是从小就烙下的这种“书是甜的”感觉,长大成人之后的犹太孩子终身受用“书”的甜蜜而成为世界最聪明的民族。所以,我们不妨向犹太民族学习,引导孩子体验读书的快乐,那怎样引领孩子“悦读”呢?

1.书海领游。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培养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与孩子一同阅读,除了起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之间的读书交流成为可能,易与孩子产生共鸣,对孩子的读书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发言权。

2.巧荐读物。书海浩然无垠,课外阅读到底让孩子读什么?我们不妨把握这么几个时机:

(1)课堂学习之时。“得法于课堂教学,得益于课外阅读”。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是引导阅读的重要方式。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不妨来个“欲知后事如何,请读《水浒》第27回。学习课文《海伦・凯勒》,不妨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聆听这位身残志坚的生活强者的心声。

(2)有重大事件之时。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面临这种阅读情境,那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引导孩子自觉发现自己知识、经验的空白,让他们用自发的阅读行为来填补。如:嫦娥1号成功发射、神舟7号太空行走社会上掀起航天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读航天知识方面的书籍。

(3)影视作品热播之时。很多经典名著《西游记》《汤姆叔的小屋》《鲁滨逊漂流记》《列那狐的故事》……都被搬上了银屏。热播的影视作品往往带动阅读,吊起孩子阅读的胃口,欣赏影视作品与阅读同步或比较进行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多元解读作品。

3.读书指导。“学贵有法”读书也同理。对孩子的阅读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的习惯养成、效果显现都要靠长时间的坚持。笔者是这样做的:以“天”为单位,指导孩子制定阅读计划,保证每天中午在校读20分钟;放学回家后自主读书30分钟。此外鼓励学生利用零星时间读书,开展读书“二万五千分”活动。

(2)指导作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中要让孩子会思考、质疑、积累、感悟。不同水平的孩子不同要求。比如对小学生,可以尝试性地提出读书时做一些摘录、编写提纲,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对中学生可大力提倡批注式阅读,写读书感言,读书心得。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夏末的回忆(7篇)
  • 下一篇:乒乓球比赛活动总结(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