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孔融让梨的故事(3篇)

时间: 2023-11-17 栏目:写作范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篇1

烈日炎炎的夏天,梨挂在树上就像翠绿的灯笼,一看就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孔融和哥哥、弟弟们抬头望着那水灵灵的,散发着清香的梨树想:梨儿赶紧成熟吧!

终于有一天,梨子成熟了,大人看孔融很想吃,就摘了几个下来。那梨的皮薄薄的,一口咬上去,又甜又多汁,让人多么想去把它吃个精光!

他们以为孔融会拿最大的、汁水丰盈的、金灿灿的大梨。

没想到,孔融却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们,一位拿到大梨的哥哥得意地对其他兄弟们说:“看看这么大的梨,汁水一定很丰富,一定又香又甜!”

而孔融没有多想,还是吃起小梨子来。

这一幕引起旁边妈妈的好奇,妈妈问他:“你这么想吃梨,为什么不拿最大的呢?”

孔融回答道:“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大的应当给哥哥们。”

“那还有比你小的弟弟呢,不是应该他吃最小的吗?”妈妈又问。

“弟弟还小,我是哥哥了,我把大的让给他吧!”

听了这话,妈妈知道孔融一定会大有出息,母亲眉开眼笑地说道:“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哥哥们听了这话,也都对孔融刮目相看。

生活中只要你有礼让别人的心,就能像绽放的花朵,香飘万里。

《孔融让梨》篇2

教学教呈:

一、出示梨,导入课题。

师:出示梨,问:这是什么?如果是你们,更想吃)白话文○(哪个?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1、引出主题,引起兴趣。

师:肖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于梨的。故事,(请学生打开35面)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个梨?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板书:第13课孔融让)张贴放大文本。

2、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①教师结合课件讲一遍课文。

②让学生跟着教师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1、孔融有几兄弟?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2、理解词语“看见”“回答”的意思。

③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谁干什么?

④孔融把大梨让给了谁吃?

让哥哥

孔融让

让弟弟

教师习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让给别人,课文中指孔融把大梨让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

1、谁能用“让”说一句话。

①他为什么挑一个最小的呢?

②请学生找孔融说的话?说的话是在冒号后面,孔融是怎样对人爸爸说的?

③找爸爸说的话?用引号标起来的。

④角色表演不同颜色区分爸加融的话。

⑤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三、观看视屏《孔融让梨》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件,想一想说一说。一家人吃水果时,你会怎么做?

②分梨(一盘梨)。

③两个梨。

四、设计情景,情感迁移。

1、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位小妹妹,又没有座位,你会怎么做?

2、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3、看到老奶奶摔啐了,你会怎么做?

五、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孔融让梨》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吗?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谦让歌》。

孔融让梨的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人拥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我看完《孔融让梨》时,知道了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在小朋友身上,也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故事是这样的,桌上有一盘梨,孔融等人来吃梨,别人都挑大梨吃,只有孔融挑小梨吃。之后,别人问他:“孔融,你怎么不吃大梨呢?”孔融笑了笑说:“哥哥姐姐们比我大,我应该尊敬他们,弟弟妹妹们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们。”人们听了都竖起了大母指。就是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让孔融留芳百世。物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中国人不做坏事做好事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不论大与小,都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德,一个人的德陪伴他的一生。其实,我也很敬佩孔融,谁会说我从来没有过看见一个东西先上去拿一个最大的,甚至把别人的份子拿走,不顾别人的感受,现在,你是否知道了这个道理,记得小时候,拿什么东西都是挑最大的,父母拿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我那哪里听的进去?更别说比了,跟本就是比不起来的!而且对孔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总觉得爸爸妈妈就是喜欢孔融似的,嘴里时不时还会冒出一句,不就是让个梨吗,有什么了不起,还什么美德的种子!总让人感觉是孔融把爸爸妈妈夺去了似的,那时的我,哪里知道,那是一种望子成龙的急切,这个故事我早听过了,但是对他产生敬佩的还是头一次。

让我们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拨撒美德的种子。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心得(8篇)
  • 下一篇: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