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和妈妈她们到三台梨园去赏春。
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三台梨园,一下车一股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我们沿着路径来到了山顶。只见雪白的梨花随风飘舞,游客们不禁发出赞叹“真美啊!”那五个小花瓣组合成了一个漂亮的小脸蛋,花瓣里有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点点。梨花花多么纯净的花,它似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它似玉兰冰心玉骨,洁白无暇。一阵风吹来,梨花迫不及待地想亲近我们,可它那娇弱的身体一下子就碎了。这让我想起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诗来,它把自己破碎的身体,变得像雪花一样缓缓瓢落在地上,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时,我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回到山顶,我们俯视四周。一片白色的海洋,中间还镶嵌着绿色和淡淡的红色。望着这样的景色我不禁发出赞叹:“真是鬼斧神工,是不是大自然偏爱三台梨园,故意把它弄得那么漂亮。”站在山顶,眺望远处。我感到似飞私游,全身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瞧,无数蜜蜂闻香而来,高高兴兴地在梨花丛中采蜜,久久不肯离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准备离开。就在这时,我的心情也随着天色的变化而变得低沉:一位阿姨把刚吃过的饭盒,随手扔到了地上。这时另一位阿姨把垃圾捡了起来,我的心情立刻好了起来。
是啊!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也亲近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保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赋予了万物以生机与活力,提供给万物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自然创造了我们,我们更要走进自然,去感受它独一无二之美丽。
亲近自然之美,去感受抛去浮华之外的宁静。
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现代化的大都市早已淹没了当时的山清水秀,空谷幽鸣,现时的人们,追求着物质享乐,向着浮华趋之若鹜。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有多少人的双眼被这城市的灯光闪得暗淡了下去,空剩一副茫然奔走的躯壳。钱钟书曾说:“没有天亮,没有呼吸,最原始的生,也如同死去。”与其在这繁华若梦中生活着,何不翻山越岭,到无人之境去体验世外桃源的美景;去登一登巍峨的山峰,去品一品山涧的清甜,去闻闻山风拂过带来的清香,这一切自然而和谐的美景,都是自然赠与我们的无价之宝。
亲近自然之美,去放宽沉重压抑的胸襟。
如同制定了物竞天择的法则,自然也教会了我们取舍,取正义而光明的,舍沉痛而污浊的。苏东坡三游赤壁,寄情山水,饮酒作乐,于自然美景之中,他舍去了仕途不顺的悲愤,取得了“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生活。陶渊明高呼“不为五斗米折腰”,转而隐逸于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自然美景之中,他舍去了功名利禄。取得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解脱与自由。梭罗放下包袱,脱去枷锁,转身奔赴瓦尔登湖畔,隐居于山林之间,于自然美景之中,他舍去了世间的浮华与财富诱惑,取得了精神的超脱与升华。当我们的心因现世的种种诱惑与不公压得喘不过气时,何不奔赴自然,去取得一剂精神良药?
亲近自然之美,去追寻另一种坦然的人生。
人生于三毛来说,便是“无论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们都要尝一遍,才不枉走这一遭”。于浮华的人生之外,自然提供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性,面对层峦耸翠,不免有种“我看群山伟岸,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之感,于自然山野中放纵自我情怀,这青山绿水孕育了我们更坦然的人生。
亲近自然之美,于浮华之外探寻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