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岁生日收到父亲送的精心挑选的最美丽的日记本到1944年8月1日,日记毫无预兆的永远停留在这一天。刚过完十五岁生日没多久的安妮,花一般的年级,梦想着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而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可怕的世界战争,死在了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和家人及朋友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载。作为一个小小的犹太女孩儿,她的日记吐露了与家人的冲突,对爱情的好奇,以及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下担惊受怕的密室生活。
看完《安妮日记》一来你会欣慰于安妮的成熟勇敢和智慧,另一方面心理更多的是难受,难受于在那段黑暗的25个月生灵涂炭仅仅是起源于愚蠢的权欲膨胀和种族优越。
安妮的日记后来被安妮家的一名佣工发现,并在战争结束后转交给了她的父亲——这个家庭唯一一名在大屠杀中幸存的成员。
安妮写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的活着。”她的确做到了,即使在过去了这么多年后,人们依旧没有遗忘。提到法西斯,提到阿姆斯特丹犹太人,我们能想到的是安妮。她留下的对于法西斯罪行的珍贵证明,是人们不忘过去,谨记历史的重要资料。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共鸣。这个世界即使过去了多年,种族问题引发的战争仍在发生,但更多的安妮也在世界的角落里存在着。只是希望,在这些美丽的生命还健在,这些充满着梦想的安妮还活着时,战争能提早停止。
我偶尔也会从一些书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犹太人在曾经遭受到的苦难,但看了《安妮日记》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犹太人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痛,就如同当时可恶的日鬼子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的痛,痛入骨髓。
这本书是从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发的,写了一位少女对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犹太人的看法、悲愤和无能为力,还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这样的:安妮本来和爸爸皮姆,妈妈和姐姐玛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有莱丝、月波等朋友,虽然和家人、朋友有时候也是会闹矛盾的,但一般时候还是会相处的很快乐。
但是,渐渐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开始迫害犹太人,开始不可避免的种族歧视。外头的风声越来越紧,安妮一家没办法,只好放弃家中的一切和小猫莫耶,躲进了位于爸爸单位的秘密后屋,开始了逃亡生活。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的还有范达恩一家,后来又来了牙医迪塞尔。但是秘密后屋之间的人与人相处并不好,饭菜难以下咽,衣服破破烂烂,环境恶劣,让所有人的脾气都不好。但是安妮一直乐观,直到最后秘密后屋的人都被抓了去……
安妮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写信”给日记本姬蒂,乐观面对生活与艰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当然,当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现在,让我们祝福犹太人吧,请他们忘掉痛苦,重拾未来!
最后,再问一句,难倒,我们不应该好好感谢现在的生活呢?
常常抱怨命运为生活安排的种种不公。谁不想活得精彩,过得多姿?
我时常庆幸自己不是1942年被追捕的犹太人。自由——总让我想起一个可怜的孩子——安妮·弗兰克。她的《安妮日记》,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迪。1929年她出生于一个德国的大家庭,谁也没有想到,1933年,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地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伴遭到残酷的迫害。他们一家和凡·丹一家都不得不找了一个隐蔽的大楼里,躲了起来。安妮的一生短暂而又艰苦,她在隐匿的25个月里,编写了一本自己的书,书中安妮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些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堕落。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安妮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地成熟起来,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时期改变,那么迅速而艰难。凭借她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她的聪明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里,安妮都在思索着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问题。她还写到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问题。
安妮,一个逆境里的孩子,她的生命艰辛而又短暂,像一朵傲放于天空中的烟花,她倔强、顽皮的个性打动了我,我感到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贴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暂的一生以及整个世界里。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人,生活在荷兰,他是一个活泼可爱,性子急的姑娘,在11岁那年,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变开始了写日记的生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安妮一家因为德国人疯狂的迫害犹太人,所以躲进了父亲公司的一间密室,和他们一起躲进密室的还有达尔恩一家和杜萨尔先生。
安妮从她的日记本里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以及安妮的爱情。在密室里的生活是没有头的,知道大战结束。在密室里他们几乎光抱怨,吵架,同时时刻也要提高警惕,晚上8点以后不能发出一点声音,白天讲话也不能大声,所以在密室里的生活很是痛苦难受。
安妮非常爱彼得-达尔恩,渴望与他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里,他们两个相处的非常好,可一开始安妮又不肯表白,所以安妮把小甜蜜全部写在了日记上。
密室里不可能每一天都有着充足的食物,一开始他们还有黄油、糖、草莓酱、土豆-------,后来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只有些烂土豆、烂莴苣,或者是大豆、豆荚、炖草莓、煮草莓、煎草莓,食物非常单一,生活越来越困难。
终于,在安妮15-16岁时,由于有人告发,他们被抓紧了集中营,几个月后安妮得了伤寒,离开了人世。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他整理且出版了安妮的日记,所以才有了《安妮的日记》。
安妮,想起世界大战,就想起了安妮。安妮至今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日记,也影响了全世界。
看完这本书,我想,安妮那么努力学习,努力写日记,我们现在的生活要比她好100倍,我们不用像安妮一样东躲西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19xx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xx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xx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写日记吗?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它主要讲的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他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这天,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了安妮他们,把他们投入了集中营。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和她的妈妈、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也惨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各种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纯的语言,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动与期待。同时,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们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今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安妮的在荷兰被德国占领希特勒上台后大力补犹太人取消犹太人身份,那是犹太人被大批大批的装进牲口的大卡车里拉去了集中营,那里总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
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犹太人,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犹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处逃亡,先是到爸爸的办公室,上面的密室中过着没有自由,只有恐惧和提心吊胆的生活,但没过多久,他们还是被纳粹人发现,并将他们带去集中营,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死亡,年仅15岁。散发着单纯和安静气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朴实的方式在我们面前解剖了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也没有所谓的利益,更没有所谓的分歧,只有人生中深深的疯狂。在读《安妮日记》时,在大战的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在日记里,她诉说着她愤世嫉俗,在日记里,她控诉着人世间的痛苦与残酷,在日记里,她倾诉了那种剪不断的惆怅,在日记里,她谈到了外面一切与追求自由的青春和渴望。安妮没服输过,低过头,停过步,她在前进着。
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对她的结局,感觉到万分悲伤,虽然这是历史事实,但是我还是不忍心看着一个小女孩被敌人残杀。
安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是那么勇敢,坚强,在危险面在危险面前不退缩。我认为:阅读,会让历史变得更有血有肉。(马盈嘉)
最近我很热衷于世界名著。后来品德书里有《安妮日记》资料,我便顺便把《安妮日记》找来读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觉得,安妮是个很朴素很认真的女孩,她偶尔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对自己觉得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勇敢地反驳。我认为安妮是个很不错的少女。尽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也正好反映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倔强、纯真与可爱。而在搬进密室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继承自己奇怪的读书习惯,直接翻了结尾。看到“后记”,我简直是义愤填膺,气愤不已。在当时纳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监狱等。而那几位帮助密室住户的几个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执着的立场,认真的叙述,尽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
“生活最真实的就是背叛。”没有谁背叛了犹太人,他们却被命运所背弃。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义、公平之所以是一个奢望,终究在于这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在当时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怀着这样的情感,但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无法改变命运,这正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如此,所谓的正直有从何而来呢?因为血统而被杀,因为言行而被杀,因为反抗而被杀——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是战争罢了,还是野心罢了。
我所庆幸的是,那样一个被权利和战争所左右的年代结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够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静静地沉思着。
这个星期,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这是一部真实的以书信为形式的日记体小说,主要内容是作者安妮·弗兰克用日记记录了在两年多时间里经历的许多事情。通过阅读,使我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多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受德国迫害,1942年,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描写了在秘密小屋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和每一件难忘的事情,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直到1944年8月,因为被人告密,和安妮一起隐匿的八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弗兰克先生一人得以生还。后来,他整理了女儿在藏匿期间的日记,出版后引起极大的反响,这本书已成为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一本书。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为安妮的遭遇而十分难过,也无比憎恨发动战争的法西斯。中国也是深受日本法西斯伤害的国家,我们更应该呼唤和平,反对战争,让当今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安妮日记》,就要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安妮原本出生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可是因为战争受到迫害,被逼躲进了秘密小屋。正如《安妮日记》中所说:白天连去洗手间都不行,也不能发出一点声音。想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父母发脾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吵架;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老师顶嘴;不要……总而言之,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我们今天的生活而满足吧,并且为了我们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吧。
《安妮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于二战期间藏身密室时,作下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25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虽然密室外响着阵阵枪声,但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无辜的人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心惊胆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悲伤和恐惧,战争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战争是残酷的,而人们的坚强却是难以预测的,安妮没有因为亲人的死亡而丧失勇气,她知道自己时刻面对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是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对和她在一起的七个犹太人,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对困难,她会勇敢的往前冲,这种勇气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每次失败后,我就退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获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坚强的面对它,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须面对失败!
读完《安妮日记》后,我很惭愧,安妮,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她只有16岁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会帮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难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冲!
今日无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记》。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写的是二战时犹太人受德国的压迫,过的艰苦生活。这本书内容与题目相符,写的是犹太女孩—13岁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实日记。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战争岁月,每一个人都艰难地生活着。先不说犹太人,就连安妮躲藏之国荷兰那儿生活是人们,也都天天月月伴随着战火硝烟与灭顶之灾。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况犹太人呢?犹太人虽然生活富裕,可却遭受着抓捕与屠杀。
在荷兰,有多少多少犹太人的生命毁在了希特勒手里。他们的危险随处可及,可想而知。统统都是,又何况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她从小就因为血统和种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险和歧视中。可是,小安妮却不为此而伤感自卑,从不为此埋怨,而是坚强的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顽强的同残忍的做斗争。她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成熟起来的小女孩,却从不害怕与惊惶。从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联想起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他们的过分溺爱之下,我们都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头碰一下,就会流出眼泪。连这么一点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如果我们处于战争中,后果将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也坚强起来,也勇敢起来吧!其实,逆境可以使人坚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