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婆教我们包馄饨。我们先把手洗干净,然后在碗里罐满水,开始包馄饨、做饺子了。
我们把虾、猪肉和葱包进饺子皮里,再把水涂在饺子皮上,把饺子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奖杯,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信封。
包馄饨也差不多,不过,虾、猪肉和葱放少一点,因为馄饨皮很小,如果放太多,很难包住;就算包住了,馄饨皮会破掉,馅就会掉出来。我们就只放了一点肉、虾仁和葱。
吃午饭啦。我把一些馄饨勺进了碗里,尝了一口,不好吃。我想:虽然馄饨难吃,但我和田甜包馄饨包得很开心!
今天休息天,妈妈问我中午喜欢吃什么,我说:“妈妈,我想吃馄饨。”妈妈说好啊!妈妈去菜市场买来馄饨皮和猪肉,虾,葱。
不一会儿,妈妈把肉陷准备好了。我说:”妈妈,我也来学包馄饨,行吗”?妈妈笑着说:“好呀。”
开始,妈妈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包馄饨,先把馄饨皮放在左手上,右手拿着筷子挑一点肉糊放到左手的馄饨皮上,左手接着把馄饨皮一捏就行了。我听了,心想:包馄饨原来这么简单,我也开始包起来。可我怎么包都包不好,包的都有点破了,没有想到,看起来这么简单,包起来好难。
后来,妈妈再三教我,我跟妈妈一步步地学,学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终于包好了几个馄饨。
中午,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馄饨,我觉得吃自己包的馄饨真香啊。
记得那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格外明朗。我们全班同学和顾老师约好今天下午在教室里一起包馄饨。下午已经到来,老师准备好东西,拍了拍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下午的任务就是包馄饨!请大家把各自带来的馅拿出来。”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切准备就绪!“预备——开始!”我捋起袖子,小心翼翼地捧起面皮儿,用筷子夹了一点点馅儿放上去,轻轻地把皮儿一捏,一个不成形的馄饨就悄然问世了。可我辛辛苦苦包的馄饨,与其他同学包的馄饨相比,外形迥然不同,所以显得格外“不合群”。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顾老师走到我身旁,手把手地教起了我。我微微抬起头,发现老师的笑容是那样亲切。半个小时后,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馄饨终于出锅了!我们伸手抓了一个塞到嘴里,而老师则欣慰地看着我们。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事情都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慢慢消退,这浓情的一幕,却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看见桌上放着一大叠馄饨皮,想:我们要包馄饨啦?
做完作业,爸爸在楼下叫我了:“文文,咱们一起来包馄饨吧!”我一听果然要包馄饨了,便快步如飞地跑进厨房,和爸爸一起包起来。我匆匆地洗好手,顺手拿了一张馄饨皮,熟练地包了起来。一旁的爸爸妈妈停下手中的活,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妈妈惊讶地问:“你包馄饨这么熟练,哪学的?”我嘿嘿一笑,说:“我不是经常去沙县小吃吃馄饨吗?我看那老板娘怎么包,我偷偷地学会呗!”爸爸妈妈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我越包越快,妈妈不禁向我竖起大拇指,还夸我:“你这双小手还真灵巧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不知不觉地包完了所有的馄饨。
这就是善于观察的收获啊!
今天上午,奶奶说晚上吃馄饨,还买好了馄饨皮和肉馅。吃好中饭,爷爷就开始包了。我看爷爷包,也很想学。爷爷同意了。我学爷爷的样子,先拿出一张皮,再放上肉馅。刚开始,我肉放得很多,爷爷告诉我包馄饨肉不要放那么多,因为馄饨是放到水里一煮就好了,肉放得太多煮不熟。
爷爷先挑一点肉放到皮上,然后用塑料小刀把肉压平,再把馄饨皮的四个角捏在一起。妈妈问有没有其它包法。奶奶教我们了一种包法:肉放到皮上以后,把皮像折纸一样,先对折四分之一,再对折四分之一,然后反过来捏牢,样子很好看,就像饭店里卖的一样。这样,我就学会两种包法了。后来,我又发明了很多种包法,有信封形的,有气球形的。我包了很多。
爷爷的样子,先拿出一张皮,再放上肉馅。刚开始,我肉放得很多,爷爷告诉我包馄饨肉不要放那么多,因为馄饨是放到水里一煮就好了,肉放得太多煮不熟。
晚上吃着自己包的馄饨真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