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故事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故事的导入与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50-0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故事教学法就是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绎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教学运用故事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故事中有学生喜爱的角色和有趣的情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都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目标语言;故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如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呈现,就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1.提供意义完整的语言输入
Hendrickson曾指出,在英语故事中所包含的语言、语用、言谈和文化特性,为学习者极大限度地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出。简而言之,通过故事中所营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
2.突出语言的表意功能
故事可以将一个个无意义的词汇变成有意思的连接。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有助与学生记忆。单板无味的词组会因为在某一个情景中的运用令人记忆犹新,故事情节就是完成这一蜕变的使者。
3.实现多维课程目标
故事丰富的语言输入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故事所创设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故事的结构可以作为学生语言拓展的支架。对故事进行复述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故事教学法的展开方式
牛津教材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地保障,更多经典而生动的英语故事被编排进了教材,有趣的故事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些素材呢,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导入方式
1.图片导入
图片是孩子阅读故事的最好助手,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时,又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几乎所有的故事教学材料,都配有了形象的插图,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来展开故事。在教5A《Froggy'snewjob》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发现,青蛙Froggy的特长与弱点,谈谈Froggy可能做的工作和不可能做的,并说出各自的理由。通过分析,孩子很快掌握了Froogyisgoodatswimming/jumping/diving.Heisn'tgoodatflying/singing.Hecanbeagoodlifeguard.在讲诉这个故事时,还绘声绘色地加入了表演。想象力丰富的几个小朋友还把自己想象成其他的小动物,并以《Myjob》为题讲诉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2.问题导入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什么"是他们探寻未知世界的最大动力。在故事中融入问题,并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逐个抛出问题。能很好地把握住他们的新鲜感,而此时,也是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的最佳时机。如我在教5A《Yaz,thefoodandthefire》一课时,利用三个大问题层层引入教学:1.WheredoesYazlive?2.Whatdotheyeat?3.Whydotheylikethecookedmeet?期间,我还用其他的小问题来追问和提示。很快的,孩子们就在对问题的追寻中了解了故事。
3.情节导入
在对故事的教学中,每一个前景都可能成为后一个情景的线索,这样的铺垫贯彻于整个故事的始终,我们的教学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情节。如我在教:3BM3U2《Theantandthegrasshopper》,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ant和grasshopper的日常活动,从基本句式Helikesdoingsth.中熟悉两者不同的生活习性,随着季节的变化,故事情节的推进,两者的生活轨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跟随着故事的主人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故事讲述完,他们也自然悟出了两个小动物的不同特征,lazy和hardworking.
(二)输出方式
1.复述故事
对故事进行复述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先要求学生进行分段式的简单复述,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整篇复述的要求。而对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关键词汇,语句的提示来进行段、篇的复述。如在教5A《ThejourneyofLittleWaterdrop》一课,相对于其他故事内容,它显得比较抽象,科学性比较强,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在黑板上通过画小水滴的旅行图,把水循环的过程进行了演示,孩子们在板书的提示下,很快就复述出了小水滴的形成过程。(附图)
2.表演故事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同时也乐于表演故事,特别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因此,在对故事进行了讲解、教学后,对故事进行表演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对角色进行适当分工,表演时,可参照课文故事,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如在教了3AM4U3《Seeds》一课后,有的小朋友将自己想象成seed,边讲述边表演了自己的生长过程,而有的小组则分工合作,有故事的讲述者,有seeds的扮演者,而且在表述中,也注意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切换,表演得非常成功。
3.续编故事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与交际,故事的教学也可以灵活地被利用起来。我们在讲完了一个精彩的英语故事之后,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故事改编、表演等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时也可以适当拓展些书面的练习作业。在故事教学中,故事的创造者不一定是老师,还可以是学生。因为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学生会比老师创造出更好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开拓一个编故事的空间。
三、故事教学法的启示
故事教学具有情景性、整体性、表意性和功能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故事可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从学生的能力出发,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故事,达到锻炼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目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故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容忽视,我们要重视以故事为载体的语言活动。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浦。教学专题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8.6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英语故事教学的优点
1.培养学习兴趣
各年龄段的孩子都爱听故事。一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因为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神往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言里获得感悟和引发思考。
2.培养多种语言技能,发展学生思维
故事教学能提供多方面的语言训练活动。学生为了听懂和获取故事内容,他们会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去推断和猜测词义,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其次,讲述故事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再次,改写故事或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用大脑思维的过程。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陶冶情操,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故事教学的背景下,不仅学生爱学,教师也爱教。在英语故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以及理解一些简单的生活哲理和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给彼此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在故事教学中进行词汇的积累
故事教学为词汇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一个很大的空间。听故事时,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使学生在单词方面的困难迎刃而解。如教学“颜色”词汇时,我利用书中的“颜色”词汇创编了一个“寻找彩虹”的故事,让学生在“寻找彩虹”的过程中掌握“颜色”词汇。同时,我还让学生把彩虹画出来,以便更形象地帮助他们记忆“颜色”词汇。
2.在故事教学中进行句型的学习
句子的表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轻松、灵活地掌握句子呢?简单的英语故事中的语句一般都具有重复性的特点,而且这样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于是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句子的表达。如在操练句型“Areyou...?Yes,Iam./No,I’mnot.”时,我利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样,本来单调的句型操练便因为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而变得其乐无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所学句型。
3.在故事教学中掌握语法
语法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最头疼的问题。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到底该如何使用。其实,我们可以把语法知识的学习融入充满趣味的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相关语法知识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牛津小学英语》6AUnit3Itwasthere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教学中我借用了孙悟空过火焰山、借芭蕉扇的故事。通过课件显示,师提问:“WhereistheMonkeyKingnow?wherewastheMonkeyKingamomentago?”引导学生根据故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含义和用法。
4.在故事教学中了解英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该语言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在教《牛津小学英语》5AUnit4Halloween时,我根据英美国家Halloween的风俗习惯,创编了如下故事。
OnHalloween,MaryandTomcametoMrBlack’shouse.TherewasapumpkinlanterninTom’shand.Theyknockedatthedoorandasked,“TrickorTreat!”Theygotsomesweetsandgifts.Then,theywenttoMrsGreen’shouseandasked,“TrickorTreat!”ButMrsGreendidn’tgivethemanygifts,sotheycolourMrsGreen’swhitecatblack.
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学生们在笑声中了解了英美国家的人们在Halloween的风俗习惯。然后,又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这个故事。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积极参与。
三、故事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的故事要注意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故事要有趣,吸引得住学生。
2.选择的故事要适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和理解力,防止语言过难,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要过于幼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3.选择的故事要有拓展延伸的空间,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性;导入;新课教授;作文;阅读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多种故事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糅合在一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故事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一、构建故事性的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构建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故事性导入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导入形式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将抽象的语文课堂形象化,也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将故事化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讲授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一则小故事,即:母亲给孩子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则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到亲情的价值,之后,再顺势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构建故事性的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是直接影响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关键部分。而有效地将故事与新课教授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将故事带入课堂,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有效的故事情节中掌握知识,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端午节的由来》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故事形式的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构建故事性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但很多学生都比较畏惧写作文,所以,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性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通过故事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在作文教学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即:大头儿子的梦想是做一名宇航员,可是,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并不支持他,认为他是在胡闹,所以,大头儿子每天都不高兴,而且,爸爸妈妈还要求大头儿子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试想,如果你是大头儿子,你应该如何和爸爸妈妈沟通这个问题?你的梦想又是什么?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故事中产生共鸣,进而写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讲述有效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也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四、构建故事性的阅读教学
构建故事性的阅读课堂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讲故事中开阔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讲故事,可以讲教材中的故事,如:《提灯女神》《夸父逐日》《孔明借箭》等,也可以讲自己读的课外读物,如,《三只小猪》《丑小鸭》《苦儿流浪记》等,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自己阅读过的文本讲述给其他学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课堂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故事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故事的魅力,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课堂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