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游古镇作文字(11篇)

时间: 2023-11-22 栏目:写作范文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1

又到了快乐的小记者采访活动,小记者们在报社二楼会议室迫不及待地等出发。终于,李老师说:“这次去的地方是——黄娥古镇。是为了纪念古代的女诗人黄娥而建造的古朴典雅的的广场,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游览哦”。

跟随导游我们小记者来到了黄娥古镇的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根分别在道路两旁的大石柱,其中一根石柱上印着“黄娥故里”的金黄色的四个大字。柱子的侧面又有几扇古色古香的门窗,乍一看还以为是一间简朴的屋子。灰色的大柱像两个威武的士兵一样立在大门两旁,给黄娥古镇增添了一份说不出的威严。

下了广场的楼梯,我们迫不及待地飞奔到最显眼的黄娥雕像旁,看见介绍碑两个大字——黄娥。正当我疑惑为什么取名字要取黄娥时,小记者郑淳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说:“相传黄帝和嫦娥结了婚,婚后不久生了个一个女儿,取她爸爸的姓和她妈妈的名,故而名叫黄娥。”我似信非信,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把这个传说告诉其它小记者,他们笑得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回头看郑淳还在偷笑,这时我才明白自己被骗了。我觉得好丢脸,又气又急,红着脸跑过去追打他,我们俩扭在一起,他一边笑一边求饶:“逗你玩玩的,谁知道你当真了呢”。后来我看到了石碑上关于黄娥的简介知道了:黄娥(1498-1569),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人。杨慎之妻,明代最杰出的文学家、女诗人。是当之无愧的的风华绝代的“曲中李清照”,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在这里最好玩的莫过于草地上的娱乐器材了。它是由木和绳子头做的,悬荡在空中的,用绳子吊起的木头摇摇晃晃,激起了我们小记者的勇气。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木桩前,准备攻克第一关:左右摇摆的横木桩,我们小记者手脚灵活,步伐整齐,配合默契,在“一二一二”的口号声中我们很快的地过了第一二关。最后到最难的一关了,悬浮的圆木桩即使不在上面走动也会摇摇晃晃。让人望而生畏,有几位小记者直接放弃了挑战。当然我这个小小冒险家是不会放弃的。这木桩还真可怕,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悬崖”。前面的小记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我掌握着平衡,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拉着绳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接近终点了,嗯?糟糕,有小记者在前方捣蛋,不过我是不会放弃的。哇!果然“心狠手辣”竟然把两个木桩缠在一起,我一迈出左脚踩到一个木桩,不料他把手一松,两个木桩像两个调皮的小孩子,左摆右摆让我站不住脚,两脚一别扭——挑战失败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又到了该回家的时间,我们带着对黄娥古镇的无限留恋登上了回城的汽车,古镇在我们身后变得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了。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2

早就听说拥有千年历史的梅城古镇是个旅游的好去处,五一假期,我们带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梅城。

我们先到定川门。相传,定川门是宋朝建造梅城时的八门之一,寓意定住新安江水,造福于民。定川门很有气势也很雄伟,一看就令人景仰。定川门上面矗立着一幢古朴的楼房,牌匾上四个金色的大字——“江山永固”远远地映入眼帘。我仿佛看到先人把新安江水驯服以后,百姓就在此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我们沿着楼梯攀上城墙,城墙又宽又高,一眼望不到头。城墙上端用砖块砌成三角单孔,犹如半朵梅花的城垛。妈妈说,这就是梅城的由来。这种城垛还有一个好处,敌人来犯时,可以把箭从“梅花”凹进去的地方射出去。在城墙的底端还有堤坝,涨洪水时可以挡住水流。

城墙是个观赏风景的好地方。城墙外边就是一片苍茫的水面,是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的交汇处,江水很清,奔流向东。江对岸的山和树也很特别,有的浅绿色,有的深绿色,也有碧绿色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在这些山与树间有一座塔——南锋塔。南锋塔十分洁白,在一片绿海中更是显眼、夺目。

下了城墙,我们走进府前街,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让人感觉来到另一个世界似的,外边是如此清净,里边是如此热闹。虽不是春节,但是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街上行人如织,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真喜庆!

大街上店铺林立,到处都是名小吃:严州酥饼、油煎粿、千层糕……香气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买了一碗臭豆腐,它虽然臭,但是这臭味却更让人有食欲。它的皮很脆,但是皮里的豆腐很糯,蘸着辣酱更加好吃。还有水晶糕,水晶糕外形有点透明,就像是真的水晶一样,尝一口,味道甜甜的,直透心底。

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文化古迹。在一座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里,建于1901年的清邮局,院落曲折,三进三出,天井照壁,粉墙黛瓦……门口有一只高大的清朝第一代蟠龙邮筒,邮筒侧面印有“大清邮政”字样。在这里,可以参与慢递未来的体验,在纸上写下你想对自己未来说的话,塞进邮箱,盖上梅城邮戳,就可让书信在未来传递给自己。

街上牌坊耸立,一座始于南宋的“状元楼”牌坊令人注目,四柱三门皆以巨石凿制,雕刻有狮子、凤凰、鸟兽等浮雕,栩栩如生。我们还在一座大将军的雕像前驻足留恋,这雕像盔甲披身,骑马执剑,目光锐利,好像要活过来一般。他就是名将孙韶,当年镇守梅城,功勋卓著,被吴国皇帝孙权赐姓。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梅城古镇风景如画,文化悠久,直到离开的那一刻,我还感觉自己的心留在了梅城。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与之并存的是一个同行的你。

——题记

在前两日领略过黄山的雄伟后,稍作整顿,来到最后一个景点——宏村。出踏入宏村,便被此处游客之多给震惊了。在南湖旁的石子路上,坐满了一圈慕名而来的美术生。他们用画笔将这千年古村的样子一点一点记录下来,装在心里。

这个千年古村定是没有休眠之日了,青石板路日日都有人踏过。在村前有一条河,形成天然的分界线。将这世外桃源与那红尘

隔绝开来。可是有人偏不死心,在中间架起了一座桥,给了那些厌恶纷扰向往自由的人们一个通往这与世隔绝之地的契机。

我们跟着导游,穿过南湖,缓缓往村内行去。湖面上倒映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与美好无瑕的天空。

宏村又叫牛村,从高空看整个村落就像是一头牛。我们现在就是在沿着“牛肠”往“牛肚”走。深入后发现,这个村子又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小巷子的宽度仅限两人通过,路的一旁有一条小小的水渠,这是从村口的南湖流进来的,村民们会用这些水洗菜洗衣服。七拐八拐得很容易就走丢了,导游告诉我们,迷路了不要担心,循着水流,不一会就能出村。

不得不说,这个村子实在是太适合摄影了,随意地一拍,便是一幅独一无二的好画。居民们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与远方隐隐约约的绿色融合,清新淡雅,一眼望去仍是副静态雅致的图画。白墙黑瓦,烟囱里的烟,为墙面抹上了淡淡的黑色,却显得自然而不做作。每家门前都有挂着几些纸灯笼,因为时间久远,红色变为淡淡的粉色。少许的点缀,也让颜色看着不那么单调,为这幅水墨画更添了一些生机。

晃荡晃荡,终于来到了“牛肚”。这“牛肚”是一个半月形的水潭,叫月沼。它在村子的正中央,两边古建筑的白墙黑瓦印在潭中,时不时跃起的鱼儿引起阵阵涟漪。潭边围满了游客,都想要与这弯月亮合个影。

走了那么久也累了,到茶坊里坐坐,讨杯茶喝。“谢裕大”也是个老字号了。它的创始人谢一平为了教导后辈们做生意不要太死板,做人不要太自满,故意将“裕”字去掉一点,寓意着凡事都要“差一点”。就像是做生意,不要做得太满,要给同行们留一些机会。

走进店里,淡淡的茶香萦绕着整个房子。店员小姐姐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各种茶,有什么毛峰、菊花、祁门红茶等,不断地递上各种当地特产,告诉我们这些糕点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徽墨酥了。徽墨酥在他们那儿家家必备,说是在考试前,将徽墨酥与水一起下肚(象征着肚子里有墨了),肯定能考个好成绩。小姐姐还特别良心地提醒我们去其它店铺尝一尝,觉得哪个好吃再买哪个。这也真是将祖先的教诲牢记在心啊。

远离繁忙的公务学业,偶尔慢下来,体验小桥流水人家,不胜惬意。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4

今年的国庆长假中,我去了西来古镇。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沁人心脾。

刚刚进入西来古镇,嘈杂的人声就把我们给包围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在上的表演台,上面的一些人正在表演“四川好”(快板),引得大伙儿一起围在高台下围观。

随后,我看见了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咦?这是在干什么呢?我走近了才发现,原来在拍卖,“100!”“150!”“300!”“800!”“一次!”“两次!”“三次!”“成交!”拍卖的可真激烈啊!

我继续往下走,突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四处张望,哦!原来是酸辣粉!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的走进了餐馆,点了一碗酸辣粉。酸辣粉一端上,那辣辣的味道就扩散开来,让人口水直流。上面撒了新鲜的绿绿的芹菜、淡黄色的大头菜、土黄土黄的黄豆,再淋上一些红红的辣椒油、最后倒上一点酸酸地老陈醋,红、黄、绿,酸酸辣辣的,可真是“色、香、味”俱全。随后,这碗香喷喷的酸辣粉就被我一扫而光。嗯!真香啊!嘴巴麻麻的、酸酸的、辣辣的,可真是大饱口福啊!尝过了这个美味的四川特色小吃,我又继续向前走。

我看到了一家卖手工竹编工艺品的商铺,里面的东西都非常精致。我四处张望,本来以为是一个心灵手巧、身体健康的人在编织这些工艺品,却发现了一位残疾人,双腿残缺,静静地坐在地上,认认真真地编织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一瞬间,我震惊了:一个残疾人竟能编织出如此精美的工艺品!这就算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都很难做到,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在支持着他?我们不得而知。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体残疾,心灵和思想并没有残疾,同样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刚刚走出商铺,我就看到了一根高耸入云的杆子。我不知道这根杆子叫什么名字,我就问了一下旁边的两个老婆婆。一个婆婆说:“这叫灯杆,过年的时候,上面会挂满红灯笼,代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繁荣昌盛。”另一个婆婆说:“小伙子!你以后要长得比这灯杆还高哦!”我谢过两个婆婆后,继续前进了。

随着人流,我来到了河边。这条河叫临溪河,水流很急,从翻水桥上呼啸而过,声势庞大。

回头一看,一棵棵庞大的`榕树耸立在我面前,它们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其中有一棵叫“兄弟树”。因为它们两棵树连在一起,一大一小,所以称之为“兄弟树”。还有:夫妻树、母子树、观音树、菩提树、恐龙树、英雄树……这一棵棵大树上都挂满了红绳子,预示吉祥、平安。不知它们经历了些什么,才会变得如此健壮,苍劲。

看过这些庞大的榕树后,我登上了观景塔,一览西来风光。

最后,我在观景塔顶,拍下了西来全景:永远热闹的表演台、观众席,一家家餐馆、店铺,高耸入云的灯杆,上面红红的灯笼,蜿蜒曲折的临溪河,一棵棵巨大的榕树,一排排楼房……留作纪念。

西来古镇可真是个好地方,有现代的技术,也有历史的沧桑;有千年的榕树,也有今朝的绿苗,我下次还会来这里,体验这神奇的人间天堂。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5

迈着轻盈的脚步踏在成长路上,经过小记者站的文化熏陶,自己觉着留下的每一滴汗都变得有意义。暑期七月的一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这可是个出游的好天气。妈妈为了奖励我的进步,决定今天带我出门一日游。

这次游玩的目的地是浏河古镇,美丽的古镇坐落在长江入海口的浏河,与上海交界。我和妈妈刚下公交车,就看见牌匾上的四个大字“浏河古镇”,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大门,想亲眼目睹号称“天下第一码头”的浏河古镇之美。

顷刻间,我被眼前古色古香的景象惊呆了。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一条巷子中,河街相依,脉络分明,双向通达。对面临街的木建筑结构保留完整,均为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的风格,民居鳞次栉比,尽显“人家尽枕河”的风貌。

接下来我和妈妈还依次参观了民族音乐家张晓峰艺术馆和国家一级美术师邢少兰美术馆。张晓峰虽然生于浏河镇一个普通的农家,但是他对民间音乐的喜好使他放飞梦想,一路前行。他一生创作有300多件音乐作品,始终扎根于人民,秉承着中华人民优秀文化的精髓,固守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我在艺术馆中的电子屏里用心聆听了他的众多音乐之一,那乐声时而婉转动人,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时而激情澎湃,如大海的滚滚浪花;时而忧郁悲伤,如林黛玉望月伤悲看花坠泪;时而和谐绵柔,如牧童在草原上的自由鸣笛。馆中的各种奖杯各项奖项让我和妈妈都赞叹不已,更有许多学士围绕他的音乐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文。

江南出才子。自古以来,在岁月的风烟里,在历史的留痕中,江南古镇仿佛一直是名人才子辈出之处。请看邢少兰艺术馆,整个建筑前街后河,粉墙黛瓦,典雅大方,与古色古香的浏河老街氛围契合。整个艺术馆分上下两层,除了展厅,还有教室、画室、会议室等。两个天井点缀着紫竹、石笋:“小小庭院,几竿翠竹拂云长。寂寂庭院,几叶秀石带露香。”邢少兰先生自幼生活在江南古城太仓,在不断的拜师学艺之后成为了著名中国书画家。馆内收藏着邢少兰一百四十多副书画作品,“历尽风霜不改容”……他擅长画山水花鸟,梅兰竹菊,不拘写实,只重神韵,飘逸灵动,给人一种看了很舒服的感觉。我不禁又在想:这些作品是他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心血画出来的呀?

我们边走边看,还去游览了天妃宫,又称妈祖庙。它初建于元代,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当年郑和出海祭神的天妃宫,虽然大殿已毁,仅存后殿,但有元代木雕和楠木梁柱等古构件,风格雄伟,极其珍贵。

回去时,我和妈妈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上,时而听到从书场里飘出苏州评弹,时而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弄堂尽头舞剑弄刀。多么悠闲的百姓生活!那绕梁的丝竹音,委婉的曲腔调,绵糯吴语,似玑珠旋律,尽显江南风韵;那临街壁画长廊充分反映了古镇的历史与文化;那《淑女奏琴》的塑像,给老街留下浓重之笔,增添淡墨之彩。在离别之时,我依依不舍再一次回眸老街……

浏河古镇很美,我爱这样的景致!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6

吃过早饭,姑父就开着车带着哥哥们和我们全家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目的地出发了------——黟县西递。这是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村落,无论文化还是建筑,都享有盛名。大概过了7分钟左右,涛涛哥哥就兴奋地叫了起来:“到了,到了,西递到了。”我赶紧顺着窗外看去,果然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下了车,我们都被眼前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青山绿水间,白墙灰瓦,仿船形而建的西递村,气势恢宏地展现在眼前。姑父请了当地导游,导游边走边给我们讲解着西递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点。导游告诉我们,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进了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刺史牌坊,又称“西递牌楼”,正面匾刻“恩荣”,“胶州刺史”,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乙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背面刻“荆藩首相”;牌身刻满游龙、麒麟、孔雀、仙鹤和八仙图以及四位富国安邦的文臣武将,精巧细致,彰显尊贵。听导游说,这是以前的皇帝,为了表彰胡文光在上任期间对民众所做的善事而批准建造的。牌楼左前方是一方水塘,弧形的水面,倒映着村落两侧的古民居和青山以及蓝天白云,使人仿佛到了人间仙境。

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群,雪墙黛瓦,封火墙、马头墙、商字门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沿街人家,都开了店,卖旅游纪念品,如石刻、字画、徽墨、歙砚等,走在青石板路上,时不时会有主人向你介绍木雕、砖雕、石雕的技艺和歙砚的鉴赏……我和几个哥哥也经不住诱惑,都各自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木雕和书籍。

接着我们参观了另一种徽派民居特色——天井和庭院。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的功用。最具代表的是惇仁堂,他是西递首富胡贯三的故居,厅堂下首和两侧厢房各有天井,俗称“母子井”;而庭院是徽派民居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寄托主人情趣的重要场所。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先后参观了东园、西园、桃李园、旷古斋、敬爱堂、笃敬堂等等。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各个庭院里厅堂中圆柱上的楹联,每一副楹联不仅书法精美绝伦,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意思是做人一定要礼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心中一定要存着善念、为子孙后代谋福,积善行德;“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意思是行善向善,门第自高,求得前程,只在读书;“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意思是读书和经商、创业和守业同样重要。看到这些楹联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个有用的人。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大夫第,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是用来观景,现在的人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富家小姐择婿“抛绣球”的地方,姑父有幸被绣球抛中,上楼演了一回古时侯的新郎,那生疏的表演逗得楼下的游客纷纷捧腹大笑。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7

20xx年的元旦,我们一家人去绍兴游览了千年古镇——安昌。那里正在举办很有民俗特色的“安昌腊月风情节”。

我们一早出发,开了近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了绍兴市柯桥区的安昌古镇。一进入古镇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沿着石板路往前走,走过一座拱形的石桥,便看到有两条古街沿河而建,街旁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一根根木头柱子伫立在河边的街道上。古街一旁都是当地居民的店铺,销售各种古镇的特产,这个时候已经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了。

我们接着往前走,突然发现,这里的几乎每个店铺都有销售酱鸭、酱肠、酱鱼等等酱制品,似乎安昌古镇与酱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集介绍过安昌的“仁昌酱园”,我决定今天要在这古镇中寻找这个知名的酱园。

继续沿着河边的古街往前走,人越来越多,很多狭窄的地方已经要挤着才能通过。我抬着头东张西望,寻找心中的目标。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吓一跳,近处的远处的各种高高低低的屋檐下到处挂满了一串串酱香肠,远远看去,仿佛新年时节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时前面的人潮突然不动了,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在看什么,我急忙钻进人群,原来是古镇的传统艺人在“扯白糖”。白糖一开始并不是白的,而是黄黄的一团,老爷爷用两根擀面杖使劲的向两边拉扯,白糖被扯得越来越长,随着白糖的温度下降,颜色也慢慢变得白皙起来。等到白糖完全冷却,形状也变得细长,老爷爷又拿出剪刀把它一段段剪下,美味香甜的扯白糖就算是完成了。再走一段路,来到了做龙须糖的桌子前,龙须糖也是艺人通过反复的拉扯融化的白糖以后,一层层的叠上去,边拉边放入糖粉,最后把糖扯的和龙须一般细,龙须糖也因此而得名。抓一把在手上,放入准备好的芝麻馅包起来即可食用,吃起来香糯美味,入口即化。

节日期间,古镇的河道也恢复了以前的繁忙,河上时时有乌篷船驶过。古时,乌篷船可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人们的劳动,出行甚至婚嫁全都需要乌篷船来完成。而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它只是古镇的一种游览工具了。

古镇的民俗还有很多,我还看到了旧时新年的“祝福”仪式;手工做年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卷”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正当我已经记不起这次我的目的地的时候,一座古朴的庭院印入眼帘,一阵阵酱香扑面而来,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仁昌酱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们在里面游览了一阵,临走当然不能忘了带上一瓶酱园的特产——母子酱油。

一天在我们愉快的心情中匆匆而过,带着古镇的特产,带着对古镇的恋恋不舍,我们踏上了归途,安昌古镇——我期待我们还能再次相见。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8

晴空万里,天上的白云如一朵朵棉花,软软的,真是出门的好天气。在音乐的陪伴下,我们一家、伯父一家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向东沙古镇出发了。当车子驶上渡海渡轮时,一望无际的海平面,让大家的心情顿然开朗。平日学习的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全都随风逐流。

等渡轮抵达岱山高亭,已经快9点了。一路上那金色的稻子向我们招手,微风吹过,清清的小河向我们微笑,20分钟后我们驶入了东沙古镇。虽然我已经来了无数次了,但每次来还是会带给我不一样的风采。车子缓缓略过眼前的是斜斜的屋顶,低矮的房子,很多房子都是木头造的,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情趣。走在有点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看着街道两边刷着红漆的木房子。平时的这里安静,闲适,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但因为今天是长假的关系,这里的游人络绎不绝,瞧,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还有来自国外的不同肤色的游客也来了,给小镇带来了难得的热闹。妈妈在旁边说,这里原来是很热闹的,以前的这里是行人如织,车水马龙的。小时候在街边的小店吃馄饨,油饨子、虾饺,节日的时候还能看木偶戏。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时繁华的场景……“喂”同行的小男孩乐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在,现在的古镇更像是风华不再的老人,带给爸爸妈妈们更多的是回忆。古镇里留下的大多也是安享晚年的老人,他们还保留着原先的纯朴,经营着小小的店铺,在都市里很难见到的火花店、连环画店、手工的布鞋店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同行的乐乐因为以前一次也没来过,他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劲地问这问那,从这家店出来,又进另一家店,我们被他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整条街上吸引我的是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走在渔业博物馆里,看看各类鱼类标本,摸摸各种渔船模型,各类精美的渔民画,古代早期移民的原海岛人生活、劳动的样子还有带着大海气息的鱼网,我体会到了渔民厚实的劲道,好像看到了他们在劳动中那汗流浃背的场景。

走出老街,我们来到了姑婆经营的“老作坊”。一进门就看到很多来参观的游人。那是一个经营了好多年的香干手工作坊。所有的手艺配方都是从上上一代传下来的,听奶奶讲,我3岁前都是在那渡过的,可惜,我已没有了那些记忆,重新坐在这个作坊里,看着师傅们快速地包着香干,我也不甘示弱地包了起来。哈,也许你吃着的老作坊的香干里就有我包着的呢。兴奋的情绪一直持续着。不知不觉,肚子就咕咕叫了,一看,原来有12点多了,我们一行8个人来到奶奶家一边享受丰盛的大餐,一边讲着上午的旅游“报告”。

吃完饭,我和妈妈又去逛了。去了妈妈以前生活过的房子,吃着妈妈儿时吃过的虾饺,喝着海岛才有的名叫食花的冷饮,在斑驳的石墙壁弄里拍照留影。

下午4点,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思绪还飘浮在古镇。我想古镇一定会再焕发年轻的风采,我期待那一天。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9

7月15日下午,烈日炎炎,我们一家四口在午睡过后顶着38度的高温出门了,因为爸爸决定带我们去鸣鹤古镇游玩。

虽然已经避开了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但是4点钟的太阳依旧不示弱,不过爸爸车里有空调,我们才不怕呢。一路上我和弟弟都很兴奋,期待着能早点达到。这是我们第一次去鸣鹤古镇,爸爸还不小心绕了个远路,不过我们很快就达到古镇的停车场了,下车后向管理员伯伯问了下路,就直奔古镇啦!

古镇和停车场只隔了一条马路,一眼望去就能看到牌楼上面“鸣鹤古镇”四个大字,一进牌楼,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道路右边波光粼粼的湖,妈妈说这个湖叫“白洋湖”,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在我的左手边,是一条很长很长的黄色围墙,我问妈妈为什么这面墙是黄色的,妈妈笑眯眯地让我自己找答案。于是我和弟弟加快了脚步往前走。原来,这里有一个寺庙,这面墙把整个寺庙围起来,延伸了好长的距离。我站在寺庙门口抬头看去,红色牌匾上面金灿灿的“金仙禅寺”说明了它的身份。“姐姐快看!那是什么呀?”弟弟突然拉着我的衣角大声问。我转过身,看见对面的湖中,立着几个石头做的小塔,乍看有点像西湖三潭印月的那种小塔。我数了数,一共有7个,正对着金仙寺的大门,想来是有什么典故吧。正想进到寺内寻找答案,却被弟弟拉着往古镇街道走去。

慢慢的,众多的老建筑引入眼帘,街道蜿蜒交错,古戏台、药材馆、廊桥分布其中,一条小河贯穿了整个古镇。我们沿着河道走了一圈,感受着小镇古色古香的气氛。走过廊桥,便是“小吃街”了,有雪白的老鼠糖球、清凉爽口的桂花凉粉、奶香四溢的小蛋糕……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啦!老板娘热情的招呼我们,并陆续拿出来好多个糖画,有向日葵、蝴蝶、小马……个个栩栩如生。我挑了个美丽的蝴蝶,弟弟则挑了个威风凛凛的大刀,哈哈!糖画刚到手,我们两个都迫不及待的打开来开吃。伸出舌头轻轻的舔一口,好甜啊!

举着糖画边吃边走,我们来到了古镇里的“钱庄”,妈妈说现在这里已经改造成“客栈”了,游客可以随意参观。我们像探秘一样走遍了客栈的所有角落,整个院子都还保留着原先的样子,雕花门窗、灯笼、水缸、花瓶……只不过现在的主人又增添了不少现代的东西,风扇、空调、电脑等等。偶尔到这里住上一两天,应该也是很有意思的吧。弟弟看上了水缸里的小金鱼,赖着不肯走了,哈哈!

由于还要赶回浒山吃晚饭,我们只能匆匆结束这次行程,还有不少老宅都没有参观,下次有机会一定还来!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10

今天上午,妈妈一个在盛泽的朋友突然打电话过来,说下午他们一家三口要来南浔古镇玩。他们家有一个小姐姐,妈妈说让我和姐姐也一块儿出去玩,我和姐姐正没劲呢,因为这个长假,爸妈都在忙,都没有带我们出去好好玩。

我们刚吃过午饭,妈妈的朋友他们一家就到南浔了,妈妈说让他们把车子直接停在我们小区里,然后步行到老街上。

爸爸的店在古镇象门街上,他早已买好了门票,在那里等我们了。我们从小区出来,不一会儿工夫就来到了爸爸那里。我问爸爸,半天时间要去玩哪几个景点啊?爸爸说,来南浔玩,小莲庄、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张静江故居是必须要去的,其它的几个景点到时候看时间。

爸爸那里紧临双桥检票口,我们过桥后先来到了小莲庄玩。小莲庄是南浔首富刘墉的私家花园,里面有一个若大的荷花池。我们沿着走廊拐个弯,眼前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边上挂满了很多的碑刻,再往前过了一个九十度亭子,两道高大雄伟的圣旨牌坊展现在我们面前。穿过这两道圣旨牌坊,里面是叔蘋奖学金纪念馆,我早就听爸爸说起过这个奖学金,希望自己努力也可以拿到这个奖学金。

我们没有再往里面去,而是转了回来,爸爸说这个二层小楼叫“小姐楼”,西南两侧的墙体是中式的,而临荷花池的东南两侧的墙体则是西式的红砖墙,爸爸说这叫“中西合璧”。

沿着走廊一路向前,走过一个临水的楼台,前面就是五曲桥。走过五曲桥,在那里回望“小姐楼”,在满池的荷花衬托下,“小姐楼”的风光真美,我想起了很多南浔的宣传画,就是拍的这个地方。

我们跟着爸爸来到了小莲庄的外园,那里是一座很大的假山,我们都爬了上去,顶上有一个凉亭,站在凉亭里,可以看到外面的停车场,想象着以前这里的小姐们,可以在这个凉亭里看到外面丰收的田园。

走出小莲庄,我们来到了张石铭旧宅。这里有一个钱币博物馆,陈列着世界各国的钱币,一个天井中,有一口大水缸,里面被扔满了许多的硬币,这应该是游人许愿扔的吧。

穿过一个很大的花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西洋的舞厅,据说这里的地板和玻璃都是从法国进口的,很贵很贵,怕给人们踩坏了,中间的地板上还铺上了玻璃保护。舞厅里面是一个唱片展览馆。

出了张石铭旧宅,我们沿着古镇一路向北,走过一座很大的石拱桥,然后就来到了百间楼,我们在那里拍了一些照片,就往张静江故居走去。因为我和姐姐还有妈妈朋友家的小姐姐都走不动了,所以我们三个就没有进去,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等他们。

等爸爸妈妈他们出来后,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廊桥,站在廊桥上看那两座石拱桥,桥和水中的倒影拼成一个圆,真是好美啊!

爸爸在那里买了船票,我们就坐船回去了。

这半天走得有点累,但也好开心!

游古镇作文1000字篇11

今年寒假,我随我的老爸游览了许多景点,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则是离绍兴不远的古镇安昌。

有一天,我在游玩古城之余,觉得游兴未减,于是我爸说带我去看看安昌,听了老爸的介绍,我到蛮感兴趣的走进了古街,一到街口,我被眼前四个大字“师爷故里”吸引了,于是迫不及待的想问个究竟。原来啊,安昌这个小镇,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秀才,这些文renda都被朝廷衙门招募过去供职,专门为当朝的官老爷出谋划策,称其为“师爷”。古街真的很古,任何一个角落用来拍古装戏,根本不用布置道具,我随处看到的一切,就像回到了电视里常常看到的明清朝代或是解放前的样子……让人回味无穷啊。

我听镇上的一位老者说,这里的习俗很多,比如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到腊月时节因不能回家,安昌的百姓就用各种当地的习俗来宽慰四方客人的思乡之情,至今依然能在安昌老街上看到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扯白糖等20多项传统美食工艺,以及每年古镇临河戏台上上演的社戏、越剧、莲花落等。于是,这腊月的各种民俗被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当地的百姓也把腊月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还有一位婆婆看着我说:“闺女,我再给你讲讲这里最有特色的东西吧。在腊月里,当地人一定要吃腊肠,腊肠是安昌的特产,四季都有,又以冬季所制的为佳。”我在的时候正好是寒冬季节,漫步在街上,浓浓的腊肠味,让我垂涎欲滴。腊肠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香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份,便于保存。一到了腊月里,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好像棕红色的彩带,自然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古镇的老街沿着河而建造,整整有1500多米长。河的南面住着民居,河的北面是商市,两岸之间相连。河的南面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狭窄的小弄。现保存有旧石板路、店铺作坊、拱桥、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的各式传统老店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叫卖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

在古街上有着风格一致黑瓦白墙的深宅大院,有保存完好的师爷馆、有收藏古旧的钱币馆,石臼馆等,都让我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安昌的小桥也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

古镇的景致和特有的民俗着实令人回味无穷,小小古镇有着许许多多可看的内容,你就身临其境去走走吧,让我们跟着课本游古镇吧。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珍爱生命作文字(5篇)
  • 下一篇:快乐的儿童节作文(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