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骑着高大的马儿,奔跑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那里有碧蓝的天空,飘着洁白如雪的云。马下一株株嫩绿挺拨的小草,摇摇尖尖的小脑袋向我招手。
这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大草原上,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下奔跑,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十分愜意。但是,我看到了不和谐的一幕——地上扔着一只只饮料瓶,有几只看上去已经在地上很久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微微叹了一口气,这就是中国人的素质——随意乱扔垃圾,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相比之下,外国人的素质修养就十分高。
今年暑假,妈妈和我一起去了英国伦敦。那里不仅风景好,不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公园,都很干净整洁。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早上我和妈妈早早起床,去旅馆附近一个公园晨跑。那时,天空中还未出现太阳,只有湛蓝的天空。我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路跑过去,许多外国人都向我们微笑。这在他们眼中也许微不足道,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在中国,大家都各走各的,冷漠的脸只有遇到熟人才会“解冻”。在公园中,没有一个人在吸烟,一圈跑下来,除了垃圾桶中有一些垃圾,地上没有任何垃圾,且十分干净整洁。
我还见到一位中国人正想往地上扔一张纸巾,却被从对面走来的英国人制止了。他用手指了指垃圾桶,让那位国人脸红了,并一脸歉意还说着“thankyou”。
这就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素质上的差距。尽管我国经济上迅速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强国,但做为中国人,却天天给中国丢脸,没有社会素质和基本素养。
一个地方的美,并不仅仅是自然之美,大自然风光之美,还有当地的人文素质之美。一个人的素质高、习惯好,才能将一个地方的自然之美保持住,让自然风光之美长存,而不是短期存在,被一些垃圾、乱刻乱画破坏了,被乱砍滥伐和消耗大量资源污染了。
在这提高素质的过程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是我们与国外的距离,相比之下,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人的修养提高了,美的地方才能长存,且变得更美。
走在路上,捡起一块垃圾,是好的作风;在公共场合里,不大声喧哗,是好的作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是好的作风。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她的发丝似乎被岁月染白了,随风摇摆,像魔鬼般伸出五指,紧抓着。她额头上的皱纹像波浪似的,显得很苍老。她那爆出青筋、布满老茧的手在寒风中摸索着。
寒风呼呼,我经过老奶奶家,看到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戴着一副老花镜在看一份报纸。我想起了爸爸妈妈经常过来看望老奶奶,我心里想:老奶奶现在一定很无聊,我也可以学学爸爸妈妈陪老奶奶聊聊天,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走了进去,我笑着对老奶奶说:“奶奶,咱们聊聊天吧!”奶奶听了,露出了半颗牙齿,她笑着说:“好啊!”我问老奶奶:“奶奶,您的儿女呢?”奶奶有些哀伤地说:“他们都出去外地工作了。”我听了,一时竟不知回答什么好。但是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以后我要跟爸爸妈妈一样,一有空就过来多陪陪老奶奶,让她不那么寂寞。
我走去客厅,端了一杯热茶给老奶奶。在闲话家常中,我感觉与老奶奶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在元宵节那天,我们家包了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爸爸望着那热气,说:“不如,我们多包一些饺子,带一些过去给隔壁奶奶吃吧!”我兴奋地说:“好呀!好呀!我负责拿过去!”我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妈妈感叹道:“寒冬了,也没人会来看望老奶奶,我们在隔壁,能照顾得了的就多照顾下她吧!再说,我们还是邻居,应该谈得上是‘一家人’了!”我点点头。
饺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热腾腾的饺子夹到盘子里,再小心翼翼地端到老奶奶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去,妈妈用筷子夹了一个饱满的饺子,吹了吹,让饺子凉一些,再递给老奶奶吃。在那一颗颗热腾腾的饺子中,我分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爸爸妈妈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为我树立了家风,用言行教会了我:邻居与邻居之间应该是零距离,和睦相处,有困难互相帮助的。这就是我的好家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豁达总是令人向往。
驶过坑坑洼洼的泥石路,车轮溅起一溜串的水花,水滴中映着阳光的温暖,映着夏日的热情,也映着大草原的生机。
拐入偏僻的湖塘,一座微湿的小木桥架起了我们与角鹿部落的距离。沿着小路向前迈进,巨大的部落蒙古包夹道相迎,透着客来之喜。
步入深处,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小树林,风拂过,树叶扬起发丝。我们一行人沿着废弃的铁轨向树林更深处走去,寻找部落中鹿的身影。
“嚓,嚓”,踩着落叶,漫步而来的是一头高大的雄鹿,鹿角如同盘旋的枝丫一般,巨大、刚硬。那身影似是与这树林融为一体的,可却又散发着让人不敢忽视的气场,全身上下透着一种高傲、尊贵。生人勿近,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么一个词。
绕过王者似的雄鹿,继续探入。忽的,前方的路变得宽敞起来,我的心也变得期待。
这是一个庞大的鹿群,或站,或坐,散步在树林深处的每一个角落。部落的居民为我们提供了喂鹿的草料,很快我便壮着胆子上前,向鹿群靠近。警觉的鹿,倏地站起,打量着来者。当看到手中的草料时,鹿的眼神温和了下来,人向它们靠近的同时,鹿也在拉近与人的距离。
先前的畏惧变成了亲和,先前的警惕变成了松弛,先前的距离变成了贴近。
风吹过,林间透着星星点点的金黄,暖暖地洒在每个人的心里,如一条金绳,拉近了人与人,鹿与鹿,人与鹿的距离。
世界,是一个相互的世界,一个近距离的世界。当你想要向美好靠近时,美好也会向你靠近。
友情的距离,不是人与人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
友情,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只要彼此的心在一起,那么无论是在哪里,都会是最近的距离,哪怕是相隔万里。
心如何能在一起?从相识到相知,心就会这样一步步朝着对方迈进。越是了解,越是体贴,越是宽容,越是思念,越是信任,心就离得越近。
可是距离越近,摩擦就越容易产生。就像两只精美的玻璃杯,碰在一起就很容易碎掉。真心交往,难道还能有摩擦?可是摩擦的产生是有定数的吗?谁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呢?
摩擦产生,必然要去解决。解决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摩擦消除,一种是摩擦升级。而摩擦消除的后果也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感情疏远,一种是更加亲密。人人都希望自己与朋友会成为后者,即通过矛盾与摩擦的良性解决从而使彼此的感情更加坚固。可是,事态的发展又怎会全部按照我们所想的进行?
提前做好准备,哪怕彼此再亲密,也要适当保持距离。因为爱的越深,伤得越重。给自己和朋友彼此充足的空间,当摩擦发生时就会留给彼此足够的回旋余地。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前面留一步,亦是如此。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朋友间的最佳距离不是0,而是相隔一臂。需要的时候依然何以彼此依偎,矛盾产生后何以保证彼此不受伤害。
我不赞同朋友间一定要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我也不认为每天都粘在一起的朋友就真的那样亲密无间。当然也会有特例,但我依然相信,友情需要有一个距离,一个适当的距离,一个让彼此都可以舒适的距离。心要靠近,但不可贴近。
周日闲来无事,便想去书店看看。
一上车,已经满座了,我只好抓着扶手站着。一路上,我始终侧着头,故作冷漠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树影。正在我胡思乱想之时,车戛然而止,由于惯性我一下子扑到前面一个胖女人身上。那女人狠狠瞪了我一眼,看到她恶狠狠的样子,本想道歉的我不由毫不客气地“哼”了一声。
这时摇摇摆摆地上来一个抱着小孩、拎着大包小包的男人,车上的人对这个男人的到来视而不见。在售票员的招呼声中,总算有一位学生模样的人给这个男人腾出了一点地方,让他抱着孩子挤了进去。
小孩一上车,便咿咿呀呀地叫着,给死气沉沉的车厢带来了不少生气。寂静的车厢里只有小孩那“啊唔”的自语声和“咯咯”的笑声,让人忍不住想逗逗他。
我把头转向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时,从他黑亮黑亮的眸子里看到了好奇、真诚而又友好的目光,那一抹不带任何杂质的澄澈黑亮,让我读到了一份久违的坦诚与感动。我的心不由得一颤,给了他一个会心的微笑。小男孩兴奋地将两只小手向我扬了扬,在父亲的怀里不安分地扭动起来。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刚才的不愉快也在小男孩的微笑里慢慢融化。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心灵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坚固的防盗门、高高的院墙将人们封闭得严严实实,一个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帅哥靓妹们也开始习惯摆出一副被称作“酷”的表情。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在渴求着一种心灵的默契与交流,渴求能够彼此敞开心扉,感受心贴心的温暖?那么,我们何不试着像孩子那样,给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呢?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到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会溅到自己……
夜暮降临,我静静地站在小路上。眼泪像掉了线的珠子,霹雳啪啦地打在地上,这一刻,我不是在想如今的同学,也不是在想父母怀中的避风港,只是在默默地想着小学的同窗挚友,想着那些曾经带给我无限快乐的往事……
纯真的笑脸一张张出现在我脑海的屏幕上,挥之不去;快乐的往事一幕幕出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背上行囊,我迈出了童年,懵懵懂懂乘上通往初中学校的车。我以为自己正在上天堂的路上。可是,到了学校我才知道,这里并不是我一直向往的天堂,而是与天堂有天渊之别的地狱。初中的生活太紧迫了,我跟不上节奏。同学之间总像隔着一层屏障,我走不进他们的心里。在这里,我格格不入。我开始失落,开始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那幸福快乐的小学时光,后悔没有珍惜那些拥有赤子之心的朋友,但,人不能回到过去。为此,我只能默默地感叹。可是,在我感叹的时候,时间又偷偷从我的指缝间溜走。
我已经告别了童年的生涯,童年的伙伴早已各奔东西。我一次又一次徘徊在母校的大门外却没有勇气踏进母校。我多么想再感受一下童年,多么想再感受一下天真的气氛,可我却寸步难移,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昔日所犯下的错,没有勇气告诉自己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有时,我大胆遐想以后的某一天,曾经那些与我一起的挚友们又快乐地聚在一起,放肆地玩,谈天说地,无所顾忌地大笑,让笑声久久回荡。可是,这一刻要等到何年何月呢?
在中学,偶尔有机会与某些伙伴聚在一起聊天,但总觉得他们的节奏太快了,自己根本跟不上,或许在谈话过程中又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久而久之,我便学会了逃避。在他们面前,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以前总相信,距离可以产生美,今天才知道,距离更容易拉开彼此的心灵。
人生就像一条路,你只要稍微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终点!
—题记
当一条大河横贯大地,你是否可以看见它的一双眼睛?当一片树叶覆盖它,它是否可以在它的背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当一个生命垂危时,你是否可以把握它,把握它,把握它,它才能让你自由地成长。
人生有限,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自己去珍惜与保留。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那份属于自己的生命。
生命就是珍惜自己。如果你没有珍惜自己,你不要把自己视为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把自己视为自己生命的奴隶,那么你不要把自己视为自己的生命,因为那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他们就像是被他们自己视为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死,他们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死。
我们要珍惜自命,因为它们是自己的生命。
每当人们把它们称作自己生命之母的时候,它们就把它们称作自己的宝贝。它们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为了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
当一只只雄鹰从你身上飞来时,你是否也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诞生吗?当一个个山坡上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你是否也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是否也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呢?
当一个个鲜花簇簇的从土里钻出来时,你是否可以感到自己生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呢?
生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自己,因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砰”地一声,他狠狠地关上房门,快步奔出楼道。留在身后的巨大声响,发泄着他心头的不满,也回应着妈妈的呼唤。
跑出小区,他毫无目的地顺着马路一阵疾走。走向哪里,走了多远,他不知道,也不去想。刚才的争吵和激动,使他失去了理智。
他觉得自己全是理儿:不过是想要一台电脑嘛,而且软磨硬泡,招儿全都使尽了,可妈妈抓着怕影响他学习这一条,死活不答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妈妈是知道的;他的自制力向来是很强的,妈妈也是非常清楚的。可是,妈妈为什么就不肯呢?他觉得妈妈太不理解他了,太不关心他了。此刻,他的心头全是怨恨。
离家是越来越远了。离得更远的,是他和妈妈之间的距离。妈妈从小到大对他的照顾,对他的支持,一时间全不存在了。
迎面走来两个大声说话的路人。双方错过的时候,他清楚地听到他们说,前边路口出车祸了,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被车撞伤,挺严重的……
一种恐惧顿时袭上心头,随后还有猜测和祈祷。
他迅速地跑到十字路口,不顾一切地挤进人群。他看清楚了,被抬上救护车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
他长长出了一口气,转身走出人群。不料,刚迈了一步,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定睛一看,竟是妈妈。
眼前的妈妈满头大汗,嘴里喘着粗气。他和妈妈同时抱住对方,那个紧劲儿,就跟小时候一样。
自此以后,他再也没和妈妈吵过嘴。这归功于那天晚上他写下的一段感悟:人和人之间,即便是亲人之间,总会由于种种原因闹些别扭。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时候,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赌气、猜忌等不良情绪,会使双方产生距离感,并且越来越大。因此,克制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咱在你对面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吗?坐在电脑桌前刚哭完一卷纸的我,带着脸上的泪痕,思索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
我在某某群发了信息:“惹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刚刚敲下回车键,一个个充满这个时代气息的“距离”就接踵而来。
第一位回答我问题的是一位高中生:“我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等待。”“why”我问。“寒窗苦读十年,只为这个决定今后命运的高考,所以等待的两个月是备受煎熬的,是漫长的,所以等待是最遥远的距离。
高考过后,便进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等待结果,等待虽漫长但也是幸福的另一高度。确实,等来了紫荆花开,便是幸福;等的花儿都谢了,残花一地则是悲哀。
第二位是一位公司职员:“在我看来,涨工资,多放假啊,是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哦,不!是遥遥无望的。”
我想这个就不必问为什么了。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女职员问一个男职员说:‘哎,你工资长成多少了?’男职工说;‘八千多!’女;‘你才八千多啊!我都九千多了!明天我们那的超市打折,白菜菜八十多块,一起去买啊?’‘这么便宜?!走买去。”这个故事是对社会现状的讽刺和不满。
第三位是一位母亲:“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女儿之间的距离,虽然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是相隔了一堵厚厚的墙”我的心好像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我好像很久都没有和母亲坐在一起心平气和的谈谈心了周末写完作业以后,看那些肥皂剧,却都不知道陪妈听听广播。
我终于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我关了电脑,坐在母亲身旁,被他看那些赚人眼泪的电视剧,那一刻我感觉不到任何距离,一切隔阂都随着我挽起母亲手臂那一瞬间瓦解了。
距离产生美,可迈过这距离或许便是更辉煌的成功。——题记
秋雨从清晨下到了暮晚,窗外的雨帘也在慢慢地闭合。雨停了,湿润的空气从窗户飘了进来,好像还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我不知不觉漫步出了家门。
迈着轻松惬意的步伐走在郊外,肆意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把所有的景物尽收眼底,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来到了熟悉无比的篮球场。
昏暗的灯光把整个篮球场装扮地格外恐怖,“吱吱呀呀……”篮球架摇晃的声音也不失时机地附和着,一个小男孩倔强投球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野,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将篮球完美地投进篮筐,我不由暗暗一笑,可心头又猛然一颤,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还依稀记得,在我还是一个幼稚孩童时,也曾疯狂地热爱篮球,直至现在,仍和篮球为友,多次与它并肩作战。
每次篮球赛,我总会带着自己的精彩走向胜利,直到那个黄昏一位高手的到来,将我残酷地“打倒在地”。他炫丽的招数和冷静的思维都是那么令人惊艳,每一次都可以躲过我的进攻,他似乎视我为空气,以华丽的姿态终结了我的那一场球赛,我输得一塌糊涂。
从此之后,篮球成为了动力,成为了内心不可抑制的火焰,随时都可能迸发出来。我同思考者一起忘我,同高尔基一同从海绵中挤时间,为的也只是一个华丽的逆袭。时间不停地飞奔,不知不觉我已经偷偷“奋战”了一月有余。
又是一个黄昏,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不同的便是我身上的光芒与知难而进的决心。不出意料,自己的思维变得异常冷静,基本功也扎实了不少,在大幅度的比分领先下,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胜利,在欢声笑语中渐渐忘却了在篮球场上曾经挥洒过的汗水与泪水。
目光坚定地望着那个男孩,毅然走向他的方向……我想告诉他,失败与成功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天渐渐黑了下来,一股凉意不知不觉涌上身来,不知从何时起,我与你心的距离已经变得这么远,远的让我无法再感受到爱的温度。
或许早已是习惯,回到家我连头也不回,便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间,顺手带上门,再打开作业,认真的写起来,仿佛是要下定决心将自己与这个家剥离,房间以外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悉悉索索……”,门外传来她的走路声,不用猜我也知道是妈妈。走路声到门口时戛然而止,我能想象到此时的她正弯着腰,把耳朵紧紧贴在门上,仔细倾听屋子里的声音的样子。门其实并没有锁上,但她却没有打开,随后便是良久的沉寂。
记得一年前,她每天都会陪我,和我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甚至一起做卷子。一开始还相安无事,可后来我们常常会因为一点琐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各讲各的道理,谁也不肯后退半步。终于有一天,在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吵架过后,我将她拒之门外,而她也选择了安静的退了出去。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在我学习时陪在身旁,额,也没再打扰过我。而我对这件事也没有过多的在意,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每天学习时都会锁上门,生怕她会推门进来。现在我不再把门锁上,但她也依然没有推门进来,有的只是静静的在门外侧耳倾听,而我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她这样默默地坚持是为了什么?早就习惯了没有她陪在左右的日子,我以为我会安心的继续保持和她的距离,可就在此刻,我的心里却为何如此的烦躁不宁?我们的关系搞得这么僵,不是老妈的错……
沉默了良久之后,我起身打开了门,她果然还在门外。看到我打开门,她似乎有些吃惊,还有一点慌乱。“没,没事儿,闺女,我就是想看看你在干啥,都写完了吧?没事儿了吗?”“我打开门写吧。对了,我还有一道题没看明白,老妈你比较厉害,你来帮我看看该怎么解答吧……”我笑着“欢迎”着妈妈。
打开了那扇门,我和妈妈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打开了那扇门,我与妈妈内心深处的坚冰都融化了;打开了那扇门,我与妈妈心的距离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