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也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果忽视课堂效率,就等于放弃了宝贵而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语文教学也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因此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上课时有自己的优势,如教师把握教材重难点准,引导得法,上课有活力、有想法,与学生关系融洽等,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师情感投入不到位;
2、教师激励评价不够,导致学生参与不够积极;
3、指导朗读不够具体;
4、有些环节不放手,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改进目标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充分相信学生。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
3、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嘴说。
3、教师要满面春风地进入教室,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4、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
三、实施策略
1、努力学习课堂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2、多听其他老师的课,要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先进的东西。
3、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指导朗读要得法。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四、阶段任务及终极目标
第一阶段:通过读书和听课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第二阶段: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准备的教学环节,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与家长密切配合,教孩子学会学习。
一、情况分析:
本人工作至今也有14个年头了,在以往的工作中,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我先后对幼儿数学游戏化的教学、幼儿园运用探索性模式开展体育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幼儿园教师在二期课改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回应幼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过专题的研究,我也曾经独立对如何在农村2—3岁的婴幼儿家庭中开展家庭体锻进行过课题研究,研究论文获上海市家庭教育年会三等奖,在一次一次的专业实践研究中,我的专业技能也在和幼儿、家长、同事、领导、专家的互动中一步一步地提升,使我在班级管理、计划制定、材料提供、活动组织、与家长合作等方面,基本达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达到的要求。
但是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我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有了新的认识,分析自己的现有教育教学能力,我认为自己在如何创设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水平相匹配的主题环境,并通过主题环境中物化的规则以及问题情境促进大班幼儿自主发展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相对薄弱。自我寻找原因主要还是在自我的教育行为研究不够,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我认识到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但在创设主题环境时却又脱离了幼儿,往往分析教学目标较多,在创设情境是简单的考虑如何将老师的教育要求物化和美化,而忽略或较少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如何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创设有学习价值的环境?在主题活动中孩子的那些规则意识较薄弱,需要老师将规则物化在环境中?如何根据个别幼儿发展的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使环境真正地成为促进本班幼儿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等方面考虑还不够细致。
二、个人发展目标:
以创设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水平相匹配的主题环境为切入口,通过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情况,科学的反思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出现的情况,改变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提高自己创设环境的能力,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三、改进措施
1、收集资料:
a、收集相关的资料,从理论上理解环境和幼儿自主发展以及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
b、收集关于主题环境创设的资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收集关于自主发展的实践经验材料。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2、认真在主题活动中进行实践研究。
a、从观察幼儿操作材料以及和环境互动中的语言、行为和表情入手,进行观察记录。从中发现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点、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水平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情况。
b、通过观察在主题环境中幼儿的表现分析本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点和发展情况,制定和主题相关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计划,创设既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环境和材料。
c、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环境创设方案,调整环境的创设。通过观察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和环境互动的情况,科学的反思环境创设和幼儿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主题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提高自己创设与大班幼儿相适宜的主题环境,和材料地提供的能力,从而推助主题的发展,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d、充分利用同事和教研组的经验,共同分析环境创设过程中的观察反思过程。通过和同事一起案例分析以及在教研组的开放活动,共同解决在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的问题,得出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3、认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