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猜想→验证→总结规律→应用规律,获取盒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每一次摸球时两种颜色的球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数量多的,摸出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摸出的可能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个盒子(里面放有形状大小都一样的5个白球和1个黄球)、每组一张记录表、每组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测感知
1、(电脑呈现一张刘谦的相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认识他吗? (生: ……)
师:刘谦是一位魔术师…
(电脑再次呈现一张教师本人的相片)
提问:
(1)、这位漂亮的女生你们认识吗? (生: 是数学老师)
、你们猜猜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
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生: ……)
2、游戏激趣
教师拿出一盒子,里面装有5个球,让学生随便摸,老师不看都能说出它的颜色。
通过游戏,学生知道了老师为什么总能答对球的颜色,是因为里面只有一种颜色的球,所以一定能猜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定)
提问:盒子里能不能摸出黄球?(生: 不可能) 红球呢?其他颜色的球呢?(生: 不可能)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可能)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摸球游戏开始,既生动有趣,又亲切自然,特别是在学生的争辩质疑中引入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探究新知
师:如果往盒子再放进一颗黄球,同学说说,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生:……
师:同学们有的说可能是白球,也有的说是黄球,那么我们就一起玩玩摸球游戏,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好吗?
1、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
(电脑呈现游戏要求:A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这样重复20次。B、每6人一组,1人负责摇盒子,1人负责记录并汇报,1人负责监督,每个人都轮流摸球。)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验证猜测的过程中,让他们主动收集数据,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2、全班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都记录好了吗?下面就根据你们小组的摸球结果情况来做一个汇报。
(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板书:摸白球的次数 摸黄球的次数 )
师:请看黑板,老师已经把我们10个小组的摸球结果都展示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10个小组的摸球结果都一样吗?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生: ……)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摸出白球的次数比黄球的次数多。为什么每组都是摸出白球的次数多,黄球的次数少?小组同学再次互相讨论?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和大家说说?(生: ……)
师:如果再摸一次,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小结: 经过这次摸球游戏,你有什么新想法吗?
是的,我们每次摸到什么是无法确定的,虽然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并不代表着一定能摸到白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很小,并不代表着不可能,他们都有可能摸到!可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板书: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期待学生调动各种生活常识,运用可能性大小理论,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抽奖转盘”。]
四、总结
1、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终于闯过了三关。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和你的收获吗?
2、师小结出示:知识会带给我们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们人类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有可能的变成很有可能。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把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变为最大。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