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溧阳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夜幕已经降临,“请祖宗”也接近了尾声。我若有所思,“请祖宗”虽然是传统风俗,但是在举家欢庆之日将老祖宗们请回家,是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爷爷和爸爸的祈祷,是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愿。
想必大家每年都过元宵节吧,那你了解它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在西汉就受到重视,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从唐代起成为民间习俗。在我们的家乡,元宵节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习俗。
而在我们家,元宵节最受欢迎的是全家一起包汤圆、品汤圆了。
元宵前夕,妈妈会买来糯米粉和黑芝麻。元宵那天,妈妈将洁净的黑芝麻用料理机碾碎,接着倒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然后将一小块黄油放入锅中,熔化后倒入黑芝麻粉中,晾凉后,将芝麻搓成球形,一粒粒的摆在砧板上;爸爸力气大,和面的任务交给他,他把糯米粉放入一个盆中,将适量温水分次加入糯米粉中,再揉成光滑的面团,并搓成长条,分成一小截一小截排在板上。准备工作完成了,接下去可是重头戏包汤团了。
我仔细观察妈妈的手法,学着妈妈的样子,取一小块面团,放入手心,用大拇指在面团中心按下,按成一个碗状,放入一个黑芝麻丸子,将外面的面团包裹完整,再放入手心,用两个手心反复搓成光滑的球形。我问爸爸:“为什么汤团要搓成圆形?”爸爸笑着说:“元宵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汤圆搓成圆形,象征着团团圆圆。”有了成功的经验,我还创作了许多汤圆形状: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小动物,还有的则不知道像什么看着一个个汤圆,我开心极了。
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妈妈煮汤圆。“妈妈,煮好了吗?”“妈妈,饿!”身子时不时凑到锅边,看看我自制图案的汤圆在哪儿。一个个汤圆在锅中像白色的小精灵,在水中上下欢快地跳着舞,“扑通扑通”沸腾的水像在为它们伴奏。我多么盼望立刻尝到自己亲手做的汤圆。
终于烧好了,我第一个冲上去,拿起勺子,舀起自己做的汤圆,不顾烫嘴,也不顾形象,张牙舞爪地抢着吃。轻轻一咬,黏而光滑的糯米伴着溢出来的黑芝麻馅,刺激着味蕾,香喷喷,甜蜜蜜。
元宵佳节,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真是一件惬意的事!
我的家乡是河南鹤壁,鹤壁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城市。春节鹤壁有很多习俗,如逛庙会,贴春联,我最喜欢的是初一的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有时,人们还会把钱包到饺子里,谁吃到包着钱的饺子,就预示新一年他会好运连连。
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围在桌旁,端上一盘盘香喷喷的饺子,开开心心得吃着团圆饭,记得有一次初一早晨,我正吃着饺子,突然,我感觉嘴里好像有一个硬硬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是一个硬币!弟弟看我已经吃了一个硬币,就也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弟弟在饺子碗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饺子,连忙放在嘴里,生怕别人给他抢了。可是,弟弟那个饺子里没有硬币,妈妈吃到了一个。就剩下一个有硬币的饺子了,弟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姥姥看到弟弟急得满头大汗,就特意给他找到了那个看着象有硬币的饺子,对他说:“这个饺子大,你试试。”弟弟接过饺子,吃了下去,他突然大叫一声:“啊,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我们全家开心地吃着美味的饺子。
这样富有抽奖意味的民俗能带给我和弟弟不一样的乐趣。
我喜欢家乡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