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扶不扶作文(17篇)

时间: 2023-12-05 栏目:写作范文

扶不扶作文篇1

晨曦微露,柔和的阳光揭开云的面纱,无声地唤醒了沉睡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温馨的早晨,我和妈妈手拉手在公园里散步,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哎哟”我只顾着欣赏美景,一不留神——跌倒了!我连忙爬起来,狼狈不堪地抖抖身上的土屑,继续和妈妈散步。“女儿,”妈妈忽然开口道,“要是遇上老人不慎跌倒,你会去扶他一把吗?”

“呃,这个嘛”我一时想不出答案,看着妈妈期待的目光,只好作出努力思考的模样,“其实我也很想扶一把,但是,你看那些电视新闻里总是报道,好心人扶跌倒的老人反被讹之类的事,那样不就太亏了吗?”

妈妈听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叹了一口气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要是那个老人危在旦夕呢?你还能视而不见吗?如果那个老人是你的亲人呢,你能逃避吗?如果你不去扶,老人出事了,你于心会安吗?”面对妈妈一连串的反问,我沉默了。妈妈继续说道:“显然,我们必须得扶。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对老人来说,你那么微小的一个举动,也许能给他带来一线生机,挽救他的生命。对老人的家人来说,你微小的一个举动,却足以温暖他们的心。对你来说,却这微小的一个举动,可以使你一辈子心安。从社会道德来说,你微小的一个举动,正是社会道德良知的体现。因此,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舍弃个人利益,遵循社会道德法则。也许,你们素昧平生,也许你们从未相见,但,道德大爱将整个社会紧密相连,将人们的心彼此紧依!”

阳光暖暖地洒向大地,温暖了我的手,也温暖了我的心。我明白了,“扶与不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选题,答案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扶不扶作文篇2

咦?前面马路旁来去匆匆的人们怎么停下来了?他们在指点什么?议论什么?我钻进去一看,哦!原来有一位老大爷正躺在地上呢。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一位拎着好多菜的爷爷摔倒在了马路上。马路上过往的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很多,有的觉得有兴趣,停下过来凑热闹;有开汽车的,到旁边降下窗户看了看,又开走了;有的连看都不看一眼就一走了之了。这些人难道看不见这位老爷爷倒在地上了吗?难道就不能弯弯腰,伸手把那位老爷爷扶起来吗?我摇摇头,叹了口气,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那位爷爷身旁。当我正要扶起那位爷爷时,身旁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阿姨,她告诫我:“小姑娘,你千万别扶,你一扶,他有可能就讹上你了!”我愣了一下,脑海里浮现出爸爸曾经说过的一件事:一位青年发现一位爷爷昏倒在地上,于是拨打了110,最后家属偏说是那位青年撞的……”可我又想起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我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前思后想,我选择帮助老爷爷,还是选择离开?

老爷爷已经动弹不得啦!我想把老爷爷扶到大树旁,可我力气太小,试了两次都没成功,这时走来一位强壮的叔叔和我把爷爷扶到大树旁,然后拿出手机给120急救打了电话,救护车几分钟就到了,经医生的抢救,老爷爷已经没有了危险,医生摸了摸我的头,笑眯眯地对我和叔叔说:“谢谢你们及时拨打了120,不然,这位老人可就有生命危险了!”

我听后既开心又感慨:天啊!如果我也像路上的那些人一样,不扶老爷爷的话,那这个世界岂不就又少了一个生命!

现在的社会是怎么了?难道帮助别人就这么难吗?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这样,那这个世界就不敢想象!

扶不扶作文篇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敬老故事。

一天上午放学的时候,阳光明媚。我独自一人走在放学的路上,我正高兴地哼着小曲。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老爷爷我瞟了他一眼,发现他正颤颤巍巍的走着,脚一瘸一拐的,手里还拄着一把拐杖。突然,那位老爷爷呻吟了几下,便倒在了地面上,我原本想凑上去,但不知怎么,我心一急,居然转身就走。走了几步,我看到胸前的红领巾,想到了我是一个少先队员,看到这样的事怎么能视若无睹呢?想到这儿我连忙跑过去扶起老爷爷,这时围观的人们都以为是我将老爷爷撞倒的,便振振有词地教育起我来,有的甚至还问我是哪一所学校的,我没有急于向别人解释,因为我觉得周围的人只会指责我,而不是真正去关心这位老人。他们只会在一旁说个没完没了,却没有一个人主动上前帮我扶起这位老爷爷。想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平静了许多,我默不作声地扶起老爷爷,周围的人们见老爷爷没什么大碍,也就纷纷散去了。我小心翼翼地将老爷爷扶起来问;“老爷爷,您为什么会摔倒在地上呀?”老爷爷叹了口气说:“我的子女都去外地打工,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家待着很闷,出来散散心,没想到竟会发生这等事。”我听了以后很同情这位老爷爷,便问;“老爷爷,你家住在哪里,我送您回家吧!”老爷爷听了以后欣慰地说:“谢谢你,孩子。你真懂事。”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应该多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都做到了吗?

尊老敬老,从我们做起!

扶不扶作文篇4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这不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一个小品的名字吗?是的,今天我就是要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记得一天中午,我走在大街上。正巧碰到一位老太太摔倒了,我正考虑要不要过去帮助一下,一位阿姨抢先走过去,把老奶奶扶了起来。老奶奶并没有把责任推给那位阿姨,而是一个劲的感谢她。看到这个场面,我感到很欣慰。

之前发生了很多次老人摔倒讹人事件,前几天,一则新闻上说:有个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却没有人敢扶,最后因没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现在的人思想变了,传统的思想淡薄了,想问题太多了,甚至有人有非分之想了。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这才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但是,在帮助摔倒老人这方面,应该谨行事。

由此观之,遇到这些事情,还是应该请医护人员来处理,这才是对老人负责任的做法。

扶不扶作文篇5

9月2日,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场门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李大爷因窒息抢救无效身亡。从彭宇案到今天,类似李大爷的悲剧接连发生,倒地老人无人敢扶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大众热议。当网络舆论纷纷谴责不扶老人的行为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社会提出的道德标准要求大众扶老人,何者能为老人倒地的后续负责。当然,倒地老人无人敢扶是道德的悲哀,也是法律和道德行为较量的灰色地带。

在生命面前,人们的道德判断受制于利弊考量才是导致无人敢扶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每年至少都会有4000多万老人会发生一次跌倒,而跌倒在老年人伤害死亡的原因中占首位。今天,不敢扶老人的路人基于自己利弊考量做出了观望、等待甚至离去的选择,我们不能对他们加以苛责,但当这样的选择成为一种群体心理,这样不高尚的逻辑被不断强化后,则会造成大众在面临倒地老人时,人们会因为功利考量不去扶助他,长此以往,社会中出于道德的互助会逐渐消失,人们不再相信别人会无缘无故帮助自己,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的悲哀。虽然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论调,“我不是不想扶老人,是因为法律无法保障我的权益,所以我不敢扶”。于是表面上的逻辑似乎是法律成为我们不敢扶老人的桎梏,然而数据表明,在近年的扶老人纠纷案中,已有九成的真相查明率,全国各地也正在陆续出台保障施救权益的法规。这说明,现有的法制体系其实没有到普通民众所想象的“不能保障好人权益”的可怕地步。但是为什么民意调查中显示,仍然还有60%以上的人不敢扶呢?这说明法治并不是导致摔倒老人无人敢扶的主要原因,在生命面前,群体性的道德判断受制于功利考量才是主因。

另外,在面对倒地老人无人敢扶的问题上,道德的作用不再为人所相信,而法律却被寄予厚望,所以这更是道德的悲哀。当一个好人需要用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好人,这说明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道德能够让人们出于善心做出善行,不再相信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逐渐没落了。反观法治,虽然人们经常指责法治的疏漏,但人们还是希望依托法治的完善来解决问题并且相信法治能一定能解决问题。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本应该由道德和法治双管齐下来解决,而我们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在面对摔倒的老人时,勇敢伸出那双帮助的手。

扶不扶作文篇6

不久前,在街头看到的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近几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老人讹人的事件:扶起摔倒老人反而被讹诈的事频发,让很多成年人宁愿冷眼旁观也不敢施以援手,还有的人即使上前帮助也要找认证或是用手机录下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但即便是这样,也挡不住一些乐于助人者的热情。我在大街上走着,看到一辆车子没有来得及刹车,撞倒了一个老人,我目睹了整个过程。当时的目击者很少,看到的都离开了现场。事发后,许多群众都围在那儿议论纷纷。“肯定是碰瓷的!”“不像啊,你看他穿得那么好。”“这都是干这行的新装备呀!”……总之,都是些讽刺的话。过了许久,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扶,我也没有勇气。这时,过来一个年轻的阿姨她大步上前。边上的人都劝她不要去,但她依然果断地去扶老人。这位阿姨问老人:“你还好吗?”老人痛苦地说“帮我叫救护车……”后来,老人被医生接走了。

阿姨这种难得的勇气感动了我。

不要把世界想象得那么糟糕。其实,很多人都是无辜的。当时的情况很危急,迟一秒救助就多一分危险。我可以从旁观者的对话中听出,并不是所有人都误会老人,但就是没有勇气上前扶。如果没有这位阿姨,老人真不知道会怎样。正因为她的勇敢,让我们看到了人善良的一面。

扶不扶作文篇7

今天,我在书本上看到一幅漫画,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看见老奶奶摔倒了不去扶呢?

一个老奶奶过马路时摔倒在地,她有气无力地喊着:“哎呦!哎呦!”

这时候,来了一个穿着西装,一旁还带着个小男孩的男人,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小男孩看见这个老太太摔倒在地,很想扶她起来,可是被他父亲的一个眼神制止了。

很快,又走来一位大叔,看见老太太摔倒在地,以为是个碰瓷的,边走边说:“这年头,碰瓷的可真多,我已经被骗了一次,就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接着两个刚买完菜准备回家做饭的中年妇女同时看到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其中一个对另一个妇女说:“我去把老太太扶起来,你帮我作证,可以吗?”另一个妇女小声地嘀咕:“算了吧!还是不要去惹这个事了,万一赖上了怎么办?咱们不要给儿女惹麻烦了。”说完她们就走了。

最后,来了一个小女孩,她看见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扶起了老太太,并对她说:“您没事吧?摔疼了吗?要不要给您家人打电话送您去医院?”老太太非常感激地对她说:“小姑娘,谢谢你,可是这么多人看见了都不扶我,你为什么要扶我呢?”小女孩说:“为什么不扶呢?我摔倒都会有很多人扶我啊!”老太太感激地对她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姑娘!”

同学们,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是扶还是不扶呢?

扶不扶作文篇8

春节那天,我们全家看春晚,看到了一个《扶不扶》的小品。这个小品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好心的小伙子郝建把一位因扭秧歌摔倒的大妈扶起来,反被误以为是肇事者,最后郝建通过“回放”刚才经历的事情,让大妈也尝到被人误解的滋味。最后,警察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事情才有了圆满的结局。

看完了这个小品,引起了我们全家激烈的讨论。妈妈说:“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老人因匆匆过马路连续摔倒几次,有很多有爱心的人上来帮忙,把老人送到了医院,我觉得扶老人是一种尊老爱幼的表现,所以我认为扶老人是对的。”

爸爸说:“我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的‘彭宇案’,扶过老人却被误解成是他撞的。如果没有人作证就不能扶,但是可以拨打120求救。”

社会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如:南京的‘彭宇案’,好心救人的彭宇被判决赔偿4万多元;再比如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小悦悦被汽车多次碾轧,十多个路人不闻不问,只有一位拾荒的阿姨看到后才进行了救助。这些事情挑战着我们的神经,我们到底该扶还是不该扶?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认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有些事情是应该扶的,而对于装模作样、想骗钱的人最不应该扶,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如: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一辆车将要开过来时,她推开孩子们,自己被卷入轮胎下,导致高位截肢;还有最美司机吴斌,在重物砸伤自己的情况下,用坚强的意志快速把车停靠在路边,保证了全车乘客的安全。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社会将会变得冷漠无情,人和人之间缺少了爱,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正如小品最后所说:人倒了要是不扶,那人心就倒了,人心要是倒了,想扶也扶不起来了。所以请大家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

扶不扶作文篇9

有一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如果马路中间有一个老人摔倒了,我会把他扶起来么?

南京有一位老太太赶乘公交车时摔倒在地,一位小伙子将其搀起并送往医院。后来,老太太说是小伙子撞倒了她,而那小伙子认为自己是做好事反遭诬陷,最后法院裁决小伙子赔老人4万多元。还有天津的一位小伙子驾车经过天津红旗路时,发现一位67岁的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事后老人一口咬定是这位小伙子撞伤了自己。天津红桥法院一审判决:那位小伙子承担40%的责任,赔偿费10万多元。还有深圳市福田区一名78岁的老干部在小区里跌倒,因怕承担责任,无人敢上前施救,最终因延误救治死亡。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从小就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质文明日益富裕的今天,我们要懂得精神文明的可贵,不然“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将是对礼仪之邦最尖锐的讽刺。遇到老人摔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要“敢扶”,更要“会扶”。

我想,如果面前有一位跌倒的老人,我会不会扶起他呢?我会——但是我会在路人的面前扶起他,打110、120,留几个人的电话以便能证明我没有推倒他。或者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又可以如实的记录现场,虽然有些悲哀,但是可以自保的同时又做了好事。

最后,我还是想提醒所有的老人,小心一点儿,要注意安全。那些讹人的老人,能不让更多的人因为被冤枉而不敢做好人了?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遇到跌倒的老人,我们会去扶起,因为我们扶起的是国人的道德和良心!我们有责任维护社会的正义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扶不扶作文篇10

当今很敏感的社会问题: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我想大多数老人是需要我们去扶的,需要我们去帮助,人人都会老,人人家里都有老人,如果一个个老人倒地,大家见了就像躲瘟神一样,那这个社会就太冷血太无情了,人活着也就没有了道义失去了尊老传统,不仅会寒了老人们的心,也会寒了我们将来的心,凡事要考虑到以后的自己。

沾边赖或讹诈毕竟少数,真相总会大白,那些利用人们真善美去欺骗别人的人,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践踏和残杀,更是对自身的一种侮辱和诋毁。就像假乞丐毁了真乞丐的前途一样,最后他变得比真乞丐还要乞丐。假和尚冒充真和尚去胡作非为,最后触犯了神灵。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凡事不要一棒子打死,不要让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让那些消失了良心的躯体毁了我们的美德。

遇到别人有困难,特别是老人,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出手相救。如果我们救人前还要东想西想,存在着私心杂念,动迹不纯,那很多人岂不是要死于我们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和视而不见中,那是怎样的自私与狭隘?怎样的丑恶与卑微?怎样的悲哀与惋惜?人性的残缺和心灵的畸形。往往去帮助别人就不要带着任何目的,一门心思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相信好人终有好报,这样社会风气才会蔚然成荫。

扶不扶作文篇11

今天我按照往常一样骑着车子去上学,路过一段施工地段,上面还有工人在工作。在我刚好路过那段路的时候,清楚的听到身后“哎呦”一声,伴随着重物倒地的声音,我回头一看,这下不得了,一位大妈连同电瓶车倒在了地上,买的菜都撒了一地,大妈好像腿受伤了,坐在那里查看自己的腿呢。我看到电瓶车前轮卡在了一个缝里,心里顿时明白了一切,暗自庆幸自己的同时,心里也不禁有些忐忑,扶不扶?

我也经常关注新闻动态,经常看到有人因为扶老太太而被敲诈,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帮忙了。而现在有人倒在了我面前,我扶不扶?但是看到大妈满脸痛苦的表情,和撒了一地的菜,加上这条路上车流也不少,我知道我不能拖下去了,于是赶紧跳下车子跑向大妈,大妈看到我向她跑来,激动的都哭了,我问她腿有事没,她说好像有点动不了,这下我都急了,正好路过一个大叔,我赶忙请求大叔帮忙报警,大叔也是明白人,马上报警,然后也跟着我一起帮忙。大约过了五分钟,120和警察就过来了,我看着大妈被送上救护车,心理忽的松了一口气。大妈从被救的那一刻起,一直说着感谢我的话,然后帮忙的那位大叔也夸我好孩子,警察叔叔也夸我,最后我都感到不好意思了。

如果换做你,你扶不扶呢?

扶不扶作文篇12

此刻的生活有选择随性洒脱,扔掉冷漠的原则,此刻的灯火璀璨落寞,扔掉心里那一把锁,是真的我。共享时代,所谓共享,就是共同享用。之前的生活是我,现在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正与我们产生密切关联,而这种随性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共享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们共同使用同种物品,意味这样东西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但是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就会破坏他们,从而打乱了这种循循递进的规律。

八月份的上海,正是最炎热的时候,都说地上煎牛排也不是无凭无据,地面的温度足以让这成为事实。而我又在这最炎热的季节去上海复查眼睛。经过了申崇一线的漫漫长路,下了车站快速向地铁站走去。清晨的上海带着丝丝凉意,路边的早点摊也陆陆续续地支起来,冒着热气。路旁的共享单车也整齐地停放着。走过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也有些许的人骑着共享单车。这一切对于信息化的大上海仅仅只是个开始。抵达汾阳医院,太阳已经露出云层,温度也开始节节高升。医院里也是人海涌动,等到完成了一系列的检查,时间已经跑过了中午。

在等待眼镜的换片过程中,妈妈带着我去外面吃饭。这时的上海已经没有清晨的凉意,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门口的街道也是比早晨更加热闹,更加拥堵了。路边的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早已无了整齐可言。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妈妈,你看这些车子都倒了。”“是啊,太热了,我们去阴凉一点的地方吧!”她的妈妈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并没有想要理会那些可怜的车子。“妈妈,车子倒了,你不扶吗?”小女孩又发问了。那个中年妇女明显怔住了。她不扶,路人看了难免有想法,并且会给女儿树立一个坏形象。她扶了,这么多车子,这么热的天气,有何必遭罪自己。小女孩摇摇那个妇女的手臂,“妈妈,你怎么不扶啊?”又是一阵沉默,最终她还是扶了。路边的一位阿姨看见了,笑了,还连声称赞这个小女孩。可是她的母亲呢?她原来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最后她扶了。妈妈问我看什么看得这么出神,我的回答是:我看到了一个城市背后的秘密。

共享资源日益增多,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我们也许都不如那个小女孩,但是我们应该能够做到她母亲的举动。就如有一年春晚的“扶不扶”的小品,不是生活改变我们,而是我们去改变生活,也许改变不了生活,那就改变我们,去做到最好,造就一个美好的共享时代。

扶不扶作文篇13

“阿姨,你没事吧?”“你干嘛推我?”……这是一位小伙子和一位60多岁的大妈的对话。大妈摔倒了,小伙子好心去扶,想不到大妈冒出了这句话。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对于这样的事儿,就一个字:扶。可是最近几年,有些人不太赞同这一观点。因为当了好人,被讹了。这就奇怪了,为什么那些摔倒而被扶起的人要讹帮助自己的人呢?是为了得到钱?这些人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你们,很多人改变了当好人的想法?连报纸上也写出了世界上坏人比好人多的猜想,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些贪婪的老人?所以,在这里,我要跟那些老人说句话,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失去善良的本性,为了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请你们忘掉贪婪(lán)。

我们静下心来再想想,如果你在路上不小心滑倒摔骨折了,没有能力自救,这时,你肯定希望有路人能向你伸出援手,把你送往医院吧!如果路人都视而不见,各管各的,你一定伤心又绝望,难道没有人能帮助我吗?你们看,这样的世界,人们都冷冰冰的,也太不和谐了,所以,请伸出援手,帮帮那些摔倒的老人吧!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河南省郑州市有个卖菜的小伙子的经历。有一天,一个老太太到他那儿买菜,提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小伙子和路人上前去扶,老太太却说:“你干嘛推我?”这让卖菜的小伙子始料不及,还好一个路边的摄像头记录了事情的全过程,不然事情就说不清楚了。第二天,有很多人来小伙子店里买菜,许多老人来给他鼓励,告诉他大多数老人都是好的,希望他继续做好事。看到这儿,真是大快人心,毕竟,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我坚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将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扶不扶作文篇14

在观众的掌声中,春晚小品《扶不扶》将生活中的诸多“扶不扶”冤案搬上了舞台,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但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来了”的话也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小品的内容也十分吸引人。男主角“郝建”由于多管闲事让一位自己摔倒的“老太太”误认为是“郝建”撞倒了她。偏偏摄像头坏了,“老太太”便一口咬定“郝建”是肇事者,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后来他们又先后遇到了两位路人,路人甲是标准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虽然慷慨激昂地说了这么多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最后只是拍了一张“老太太”倒地的照片传到网上,连扶都不扶“老太太”一把就走了。而骑着自行车的路人乙就更有意思了,他的那句话使人在欢笑之余又感到心酸:“我扶过仨老太太。这么给你说吧,哥以前是开大奔的。”好在最后终于真相大白。

而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而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来了。”让人深省,发人深思,生活中像“郝建”这种“多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少了。由于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让人害怕了,心寒了。现在很多人心态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给苦自己惹麻烦。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告诉我们,看到有困难的人就应本能地去帮助,而不是因为各种顾虑就对他人的困难不闻不问。难道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助人为乐的美德,就因为害怕被他人误解而葬送在我们手中吗?我们是带着良知去做好事的,无论有没有人在身边,我们都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因此,我们只有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抛开一切杂念,伸出援手,人与人之间传递正能量。

但愿这个小品能够唤醒人们善良的心!

扶不扶作文篇15

雨过天晴,太阳温暖着大地。淅沥的小雨洗去了昨日的灰尘,空气清新了许多,我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哼着小调,踏着轻快的步伐走着,路旁的行人来来往往。

忽然,我捕捉到一个不和谐的镜头那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衣服上一块块补丁尤为显眼,他穿着一双破布鞋,一瘸一拐地艰难地迈着步。

我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那位老人的身上,心中提出许多疑问:他从哪里来?他的家在哪儿?他的衣着为何如此肮脏不堪?

就在我疑惑时,那老人突然摔倒在地,地上残留的污水溅得他全身泥泞,他无助地躺在那里,发出阵阵呻吟。我哎呀地叫了声,连忙朝老人跑去。可我又停了下来,我的脑海中浮现一个新闻事件:一位老人被好心人扶起,却诬陷好心人,以此获得钱财;我又想着春晚上扶不扶小品中的场景~老人无助地躺在那里,痛苦地呻吟着。他会是新闻中那样的人吗?我踌躇不决。

我的心里出现了两个我,一个说:赶快去扶老人一把啊!那位老人多可怜!他的生活多么艰苦!如果我们见死不救,老人怎么办?而另一个我却说:不能去扶,扶了老人,老人肯定会反咬你一口,诬陷你的!看到电视中的新闻,你一定要长长心啊!我的内心挣扎着,举棋不定。到底是扶还是不扶?此时,一个人从老人身边走过,两个人、三个人。他们对老人都熟视无睹,我有点恨自己。老人痛苦地躺在那儿,愈发可怜。不!我必须去扶他一把!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是多么弱小,他需要别人的帮助!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老人。但是,一位年轻人已经抢先扶起了老人。

紧接着,在这一位年轻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好心人聚集到这里。有的跑去买来一杯水,递给老人,有的掏出了口袋里的创可贴,贴在老人磕破的伤口上~一位位好心人向老人嘘寒问暖,老人感动地热泪盈眶,他点着头,不断地道着谢:谢谢~谢谢你们~那几位年轻人摇着头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一群围拢着老人的人们,搀扶着老人,就像一个人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看着他们,我的心中夹杂着一丝愧疚与莫名的感动,我愣愣地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夕阳映在老人红彤彤的脸上,映在年轻人的行动中,也映在我的心里。

扶不扶作文篇16

最近,我看到了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深思。

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在地上,一个小男孩正俯下身子准备去扶她。站在一旁的妈妈,却一把拉住了小男孩,一脸凶样,严厉地呵斥着他,说道:“不要扶,别人会说是你碰倒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女孩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回到家,地上有一壶油泼到了地上,小男孩若无其事地翘着二郎腿,坐在了旁边,妈妈见了,连忙跑过来,对小男孩责问道:“我们家的油壶都倒了,你怎么不知道扶一下?”小男孩说了和妈妈同样的话:“我扶了,你会说是我碰倒的。”妈妈顿时无言以对。

看着眼前的这幅画,使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

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当时车上有十五个人,除去以暴制暴的司机和无理取闹的女乘客,还剩下十三个人。当时,车上的每个人都和漫画中的妈妈一样,认为和自己没关系的事就不用管。于是,他们选择了,坐在座位上看着女乘客和司机挣扎,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江水,和永远看不到的明天。与此同时,武汉却发生了相同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因为车上的人并不是个个都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正义地站了出来,及时拉开了女乘客和司机,防止了灾难的发生。

仔细想想,如果当时坐在公交车上的人是你,你会像漫画中的妈妈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扶不扶作文篇17

这个老人摔跤的事故,已经是早已过去了,但我们还是要好好回过头来,冷静的再看看这件事。

到底是小伙子错了,还是王老太太错了,我们谁也不知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法律作出的判决,这对错我们不知晓,但这判决里面却是绝对有问题的,若真是小伙子错了也就算了,但若是冤枉了呢。

老太太的伤是外伤,在医学界外伤是可以看出是擦破还是什么,也可以测出冲击力是多大,至少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车有没有撞上老太太,这一点我想是判决中很大的漏洞,况且中国的法律是十分不足的,就这样在双方证据都不足的情况下,这样轻易的作出判决,岂不是一个大错误,就好比一个嫌疑犯,他杀了人没有大家都不确定,于是把他枪毙了,这明显没有因果关系。

而我觉得,让老太太和那小伙子和解不了,当然前者也有关系,但后者,我觉得更多的是媒体的原因,每次出了问题,媒体就会夸大其词,也会表现出明显偏向哪一方,而不知情的人,看到那么多人都在骂,自己也义愤填膺的去骂,就像我看过的一个笑话,一群骂一个人,有个人看了,也去凑热闹去骂,但最后问你一句,为何骂他,大家都说不知道。这短短的一则笑话,里面描写的,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吗。

其实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心里挺是不舒服,有人说为了去扶一个老人而倾家荡产,不愿意,有的却说,不管如何,看到老人跌倒必须扶。没错,帮助别人这绝对没错,即使看过这个片子,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扶老人,只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正确的帮助老人,而不是鲁莽的,这反倒可能会引起负面效果。这只是一场事故,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

最后一句胡一虎的话,让我十分赞同,若那一天,你真的看到一个老人就活生生的摔倒在你面前,你到底会不会犹豫,人是会老的,哪一天,当我们也需要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在大街,不慎摔倒,动弹不得,来往的行人很多,却没有一个愿意帮助你,哪怕有人是好心,但也在犹豫之时和你擦肩而过。

这将是多么令人心酸的场面。

我们会老,我们也会跌掉,当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你时,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人性里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信任,若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那中国该有多么的可怕。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蒙古风俗作文(50篇)
  • 下一篇:有趣的话题作文(2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