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迎春含梅怒放和风拂地嫩柳舒芽”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来了,拜年是春节的一个重头戏,和往年一样,老爸老妈,姑姑叔叔带着我和弟弟在正月初四到舅爷爷家去拜年。
我的舅爷爷住在田心的郊区,这里是颇为秀丽的村庄,四处都被苍翠的群山环绕着,远处向群山望去,山上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山上的树丛间,山下,是棋盘似的菜地,绿竹和香樟掩映着农舍,在农舍边有低垂的柳丝倒映在池塘里。这世界就仿佛在梦幻中一样,我舅爷爷家就住在这梦幻的乡村中。还没到我舅爷爷家,看见我舅爷爷家一缕缕炊烟向屋顶飘去,仿佛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来到了舅爷爷家,我舅爷爷看到我们来了,犹如今天的春风一样,拿出了一些烟和槟榔以及他认为最好的零食,热情的款待我们,同时又问起了我和弟弟的学习和今年得到的压岁钱,我和弟弟一起告诉舅爷爷,我们的成绩虽然不是很优秀,但是比起去年还是有进步。舅爷爷表扬我们说:“只要有进步就是好的,同时鼓励我们继续加油!”此刻舅爷爷把手放进了口袋,拿出了两个红包,问我们拿了多少压岁钱?我得意洋洋的告诉舅爷爷:“拿了20xx多元了。”舅爷爷说我和弟弟还没给他拜年的,我马上说了句恭喜舅爷爷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而我的弟弟滑稽的跟舅爷爷说了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爷爷说:“红包马上就来,同时问弟弟他爷爷给了多少?弟弟回答他爷爷给他了100元。
舅爷爷开玩笑的说:“我是农村的,不像你爷爷那么有钱,就给你10元钱。”弟弟真的以为只给那么多,感觉到非常失落,因为除去他爷爷以外的长辈都给100元,可舅爷爷就只给10元,他很失落和生气,跑出去了,我舅爷爷看他出去了,就和我老爸老妈聊了一会,后来我弟弟进来了,就对我舅爷爷说10元钱也要,并从舅爷爷手中接过了红包,弟弟打开红包一看是100元,刚才那些感到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他就像一个从地狱升到天堂的人一样高兴的跳了起来。我的老爸和我姑姑望着弟弟刚才搞笑的表情,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时间不早了,吃过午饭以后,马上走到另1个舅爷爷家去拜年。我认为过年真好啊,可以和家人团圆,而且我们小孩子还可以得到压岁钱。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春节的喜悦和礼物,回到老家去拜年。
我们先去啦二爸家。还没进门,一幅红底金字的大幅春联,首先映入啦我的眼帘。上联是“华堂盈瑞气”,下联是“猴年如意春”,横批是“万事胜意”。这可是我今年春节送给二爸家的第一份新年礼物,是春节的前几天托大表哥带给二爸家的。当我和爸爸、妈妈正在欣赏我的“杰作”时,二爸、二妈和小堂弟就满面春风的迎啦出来。
小堂弟说:“祝大伯、大妈和李斌哥哥新年好!”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直夸小堂弟长大啦!懂事啦!接着就给他发啦一张100元的压岁钱。我也向二爸、二妈祝贺新年,二爸也给我发啦压岁钱。看到我们来啦,小堂弟非常高兴。当大人们正在说话的时候,他就一把把我拉进啦他的电脑室。他高兴地向我介绍他的电脑游戏,并和我一起玩起啦他的《玩具兵大战》。这个游戏非常激烈,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啦。我们两个一会儿你打打,一会儿我打打,玩啦一局又一局,过啦一关又一关,直到二妈叫我们吃饭时才停下。饭菜端上来啦。二爸家的年饭可真是丰盛,有鱼有虾,有鸡有肉……大盘小盘的摆啦满满的一大桌。二爸高兴地拿出他的茅台酒要和爸爸对饮,我和妈妈、二妈、堂弟喝的是酸奶和饮料。饭桌上,我和堂弟向爸爸、妈妈、二爸、二妈都敬啦酒,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不停地和大人们碰杯,个个肚子都喝得鼓鼓的。
吃完饭,我和堂弟又到楼下去放炮。这里放炮的人可多啦,有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放的,还有大人带着小孩放的。放的有“二脚踢”、“大雷子”,还有100多响的小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震得小孩们个个双手捂着耳朵,远远的躲在单元的门洞里。我和堂弟手里拿着“雷子”和鞭炮,堂弟胆小,不敢放,让我去放。我壮着胆子,点燃啦一串鞭炮,刚刚点燃,我就飞速的向远处跑去,一看堂弟,他已经远远的躲进啦单元的门洞里。放完鞭炮,堂弟说:“哥哥,我来放雷子!”我说:“放雷子危险,你敢吗?”他说:“敢!”没办法,我只好把一个小雷子夹在砖缝里,把引火棒烧好,让他去放。他小心翼翼的走到“雷子”跟前,还没点燃,他就把引火棒一扔,撒腿就跑。炮没点着,他倒是先摔啦一跤。这次,他是再说也不敢再去放炮啦,这时,二爸下楼来啦,就领着我们一起回家啦。
今天在二爸家拜年,我们玩得确实是太开心啦!
过春节,总是要拜年的,但我说的拜年,因前面有一“大”字,就与一般的拜年有了区别。这种“大拜年”的风俗,发生在牡丹江市郊的一个小山村――东村。那是我的家乡,小的时候,也曾拜过年,但从没有这么“大”过,只不过是亲朋好友走走而已。我离开村子之后,就很少回去过。前几年我们全家回小山村过了一次春节,那种拜年的情景,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今天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他们不是只拜亲朋好友,而是拜遍全村。
初一那天清早四点多钟,小村子就热闹起来,到处充溢着脚步声,说笑声,拜年声。拜年的多数是家里的孩子,或兄弟,或姊妹,或兄妹,或一个人,或几个孩子搭伴,有的是在外工作回家过年的,有的还在上学。大人一般不出来拜年,而是在家里接待拜年的。几乎家家都在头一天就准备好了瓜子、花生、糖果等。那天我也起的很早。大约从四点开始,我弟弟家的门就不断被人打开,拜年的一伙跟着一伙,你出我进,从未停过。拜年仪式极简单,进屋说一声“过年好”,扭身就走,当主人抓起吃的时,人已走出大门。因为要拜的家很多,要在这一上午拜完全村,不抓紧时间怎么行。
头一天晚上,我弟弟的孩子就跟我儿子商量好,他们要一起出去拜年。所以,天还没亮,他就早早起来,跟着我弟弟的孩子,加入了拜年的行列。他们从村北头拜起,一家一家往南拜。大约九点多钟,我儿子十分兴奋地回来了,他把拜来的糖果之类从兜里掏出来,往炕上一扔,马上又走了,因为他们才拜了村子的一半。当他们拜完年回来,太陽已经偏西了。这是我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拜年的乐趣。
十点钟以后,拜年的队伍渐渐稀少了,这时大人才开始出来走走。他们所走的与孩子们的不同,只是走那些常来往的几家,多数是走到谁家就在谁家吃起来。我问起家人和来的客人,这种全村大拜年的风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说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由谁发起的。这种风俗,突然从某一时候开始了,就再没有间断过,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流传下来。有趣的是,这种风俗,既不是从哪个村子学来的,也没影响到周围的十里八村,只是在这个小山村封闭式地进行着。
年关又要到了,在城里,除了响成一锅粥的鞭炮声,还让人觉得有点年的味道,而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则越来越少了,除在电话里问候一声之外,亲自登门拜年的已不很多。这时,我不免又忆起家乡大拜年的情景,越发怀念农民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纯朴与温馨的。
红红的鞭炮响起来,红红的灯笼挂起来,红红的春联贴起来———又是一年新春到!
刚刚半天,我收到的红包就堆成了小山。下午,爸爸说带我去给他的老师吴爷爷拜年。我们携着礼品,在乡村的羊肠小道上一脚高一脚低地走着。
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消失殆尽时,终于到了吴爷爷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间很矮很小的砖瓦房,颜色灰暗。爸爸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吴老师”,两位老人闻声走了出来。他们身材矮小,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一见到我们,他们核桃一般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屋里的地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陈设十分简陋,一张大桌子和两条长板凳而已。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墙两侧贴着吴爷爷亲手写的书法作品。纸已发黄,字迹却依然清晰,遒劲有力。我小心翼翼地和爸爸合坐一条板凳。吴奶奶不由分说地把我的口袋塞满了葵花籽。
吴奶奶抚摸着我的头,不停地说:“呀,都这么大了!”我站起身,笑嘻嘻地向两位老人鞠个躬,说:“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吴奶奶乐道:“乖,真懂事!”说着,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红纸包,是压岁钱!我喜滋滋地揣进了口袋。
爸爸和吴爷爷高兴地谈起往事。我啥也没经历过,好奇地听着。爸爸动情地说:“吴老师,您对我的关心我终生难忘。冬天时,别人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冷饭冷菜,而我吃的是师母为我烧的热菜热饭。”“是啊,你在班上最小,家离学校又最远,我们心疼你,应该让你吃好吃饱啊!”吴爷爷满脸慈爱地说。
“吴老师,我还记得你打过我一回呢!”啊?吴爷爷这么厉害?我吃惊地瞪大了双眼。
“那时,班里掀起‘花衫潮’,我逃课去鲁垛买了一件花格子衬衫。您把我关在家里狠狠地打了一顿。这一打,可打醒了我呀!”
“呵呵,不打不成才啊!其实,打着你,我的心也疼呢!”
“吴老师,您现在的退休工资够用吗?”爸爸关心地问。
“有五六百多呢,够了!蔬菜、口粮都是自家种的。”
“您老八十六了,种田吃得消吗?”
“没问题!”吴老师抡了抡胳膊。
“再过六年,等我考上大学,请吴爷爷吴奶奶上城吃酒!”我抢着说。
“一定!一定!”小小的屋里洋溢着暖暖的气息。
天色不早,我和爸爸该走了。望着老人清贫的家,我悄悄地把红包塞在葵花罐底下。
返城路上,我看到麦苗受土壤的孕育已萌出新芽,新春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除夕,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咱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咱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咱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不知怎么了,突然不再像孩提时那样,盼望着过年,更没有了过年的兴奋与喜悦。也许是因为今年没有鞭炮声声辞旧岁,串门拜年迎新春的缘故吧。
大年初一,我一个懒觉起床,穿好新衣服,却得知不出门拜年,爸爸妈妈说他们已发短信、打电话拜过年了。好无趣呀!只好懒懒得窝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心里不禁想,现在的人是怎么了?拜年,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过年怎么连拜访走动也省了,国家又提倡节约不让放鞭炮,真的是一点年味也没有。
听妈妈说,在她小时候时,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家家也是门不闭户,等待拜年的亲朋好友的上门来访。因为有拜年把别人堵在家中,自己一年都有好彩头的说法,于是大人、孩子都天不亮,就穿行在大街小巷,认识的、不认识的,擦肩而过时,也会相互道个“新年好!”沾点喜庆。孩童们的压岁钱,也不像现在的我们,过个年能收压岁钱好几千,虽说钱多,却只是转了个手,就都如数上交父母了。那时的孩子,挣个两三块钱的压岁钱,自己拿着上街买个糖块含入口中,或与小伙伴们分享,真是甜在心头,喜在脸上。真是羡慕妈妈的那个年代。
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由于都住的是高楼大厦,家家装修的精致漂亮,走家串门还要换鞋,十分不便。人们对家的私密性也是越来越看重,也就不愿再串门了。加之,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方式层出不穷,一条拜年的手机短信,便可群发给所有的好友,一个电话,便可祝福亲人了。就连我这十来岁的学生,都有手机。可看着同学发过来的短信“新年好!祝你在新的一年里笑口常开。”我却不胜往日欣喜,笑不起来。本来很喜庆的年,真的缺少了一份久违的热闹。我真的盼望,有一个年,能像妈妈小时那样,脚步匆匆,却喜上眉梢,走家串巷,只为多说几句“新年好!”即便短暂的停留,也能聊几句家常,问一问近况。这样,人与人近了,心与心也就近了。
过年就是过个热闹与喜庆。真希望这个即将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淡化的习俗——拜年,能一直传承下去,千万不要让一条条短信,冷却了人们那一颗颗真挚的心。
新的一天到来啦,大街上到处都有燃放过的鞭炮,到处都有小朋友欢乐的身影……哈哈!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没错,就是大年三十。
过年啦!我高兴地穿好新衣服,和同学去外面玩。商店里,最多见的应该就是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啦。可惜我没带钱,而且现在是白天,就算放啦也看不出来。
时间过得飞快,吃过午饭,我和妈妈早早地就到啦外婆家哦准备年夜饭。我正无聊呢!哥哥很是时候地到啦。我开心地和他去买鞭炮。
很“不幸”,鞭炮卖完啦,我们只能用唯一的一盒。我们找到啦合适的地方—外婆家后面的一块空地。
这时,外公养的一群鸭子游啦过来。它们那目中无人态度让我们有点生气。我决定跟它们玩个恶作剧。哥哥点燃鞭炮,朝鸭群旁边扔去。只听“砰”一声,鸭子们吓得集体来啦一个轻功“泥上飞”。
这下子,鸭子再也不敢来啦,我们又把“毒手”伸向啦旁边的一口大水缸。这口缸已经很久没有用啦,哥哥把一个鞭炮扔进啦缸里,我们捂住耳朵等待着。一秒,二秒,三秒……等啦好久,我们才发现火已经灭啦。
又一个被扔啦进去,我发现水面上有白色的泡泡,而刚才那个没有。果然,不一会儿鞭炮就爆炸啦。缸还是完好无损,哥哥又扔啦一个。这次响声过后,还有轻微的水流声。原来是缸裂开啦几条裂缝。
哥哥又准备扔下一个啦,看来不把缸炸破他是不会罢休的。这次水流声更大啦,我一看,不得啦,水缸被炸开一个篮球大小的缺口,水像瀑布一样“哗哗”往下流。我们吓呆啦,决定先暂时不告诉大人,下次再自己解决。嘘!你可别千万别告诉大人呀!
“吃饭啦!”妈妈叫道。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饭,跑到后山的竹林里“探险”。哥哥不知从哪儿弄来两根棒子,在一端套上一个空饮料瓶,然后把另一根也按照相同的方法制作完成后,他宣布游戏规则:“每人一根竹棒,手拿没有饮料瓶的一端,谁先把对方的饮料瓶给顶下来,就算赢,但是不准用手碰。”
游戏开始,哥哥疯狂的进攻,我不断的躲闪着。结果,他一不小心把瓶子甩啦出去,就这样我轻松取胜。打着打着,我通关啦,然后有副本,副副本……
正当我们玩的不亦乐乎时,妈妈却把我们叫进啦屋子里。原来是要发压岁钱啊!我数啦数,一共有4300元!这可把我乐坏啦。
结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玩啦一个下午,终于安静地睡着啦。
在中国的习俗每年的大年初二要到亲戚家务拜年,这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春节的喜悦和礼物,回到老家去拜年。
我们先去了二爸家。还没进门,一幅红底金字的大幅春联,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上联是“华堂盈瑞气”,下联是“猴年如意春”,横批是“万事胜意”。这可是我今年春节送给二爸家的第一份新年礼物,是春节的前几天托大表哥带给二爸家的。
当我和爸爸、妈妈正在欣赏我的“杰作”时,二爸、二妈和小堂弟就满面春风的迎了出来。小堂弟说:“祝大伯、大妈和李斌哥哥新年好!”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直夸小堂弟长大啦!懂事啦!接着就给他发了一张100元的压岁钱。我也向二爸、二妈祝贺新年,二爸也给我发了压岁钱。
看到我们来了,小堂弟非常高兴。当大人们正在说话的时候,他就一把把我拉进了他的电脑室。他高兴地向我介绍他的电脑游戏,并和我一起玩起了他的《玩具兵大战》。这个游戏非常激烈,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们两个一会儿你打打,一会儿我打打,玩了一局又一局,过了一关又一关,直到二妈叫我们吃饭时才停下。
饭菜端上来了。二爸家的年饭可真是丰盛,有鱼有虾,有鸡有肉……大盘小盘的摆了满满的一大桌。二爸高兴地拿出他的茅台酒要和爸爸对饮,我和妈妈、二妈、堂弟喝的是酸奶和饮料。饭桌上,我和堂弟向爸爸、妈妈、二爸、二妈都敬了酒,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不停地和大人们碰杯,个个肚子都喝得鼓鼓的。
吃完饭,我和堂弟又到楼下去放炮。这里放炮的人可多了,有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放的,还有大人带着小孩放的。放的有“二脚踢”、“大雷子”,还有100多响的小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震得小孩们个个双手捂着耳朵,远远的躲在单元的门洞里。我和堂弟手里拿着“雷子”和鞭炮,堂弟胆小,不敢放,让我去放。我壮着胆子,点燃了一串鞭炮,刚刚点燃,我就飞速的向远处跑去,一看堂弟,他已经远远的躲进了单元的门洞里。放完鞭炮,堂弟说:“哥哥,我来放雷子!”我说:“放雷子危险,你敢吗?”他说:“敢!”没办法,我只好把一个小雷子夹在砖缝里,把引火棒烧好,让他去放。他小心翼翼的走到“雷子”跟前,还没点燃,他就把引火棒一扔,撒腿就跑。炮没点着,他倒是先摔了一跤。这次,他是再说也不敢再去放炮了,这时,二爸下楼来了,就领着我们一起回家了。
每年的大年初二都是我和爸爸去拜年,拜年的过程很有意义,结果更佳有乐趣。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我望着镜中的焕然一新的我,我乐了,时不时摸摸这,摸摸那。接着,我蹦着跳着来到外婆家。路上,大家都穿着新衣服兴高采烈地去拜年,而且逢人就说新年好,新年好之类的语句。
刚到外婆家门口,我便发现外婆家的门是敞开的,似乎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我走了进去,看见外婆正在收拾东西。于是,我便冲着外婆大喊:“外婆,拜年了,新年快乐!”外婆听了,转过身来,摸着我的小脑袋,连声说:“好!好!”我看着外婆一脸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也高兴得不得了。
接着,我又来到叔叔家,叔叔家的门紧闭着。于是,我在门外大声往里喊:“叔叔,拜年了,新年快乐!”可里面却没有动静。我再喊,里面依然没有动静。我急了,不会是叔叔不在家吧-,但我还是不甘心,以边喊一边敲门。啊!终于有动静了,叔叔走出来了,我连忙大喊:“叔叔,拜年了,新年快乐!”叔叔听了,脸上立刻浮现出灿烂的笑容,并笑呵呵地对我说:“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说着,掏出压岁钱给了我。我呢,也欣喜的收下压岁与叔叔告别。
接着,我想了想,爱提问的我问一旁的妈妈:“为什么大年初一会拜年,为什么要拜年啊?”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啊!终于拜完年了!我们便高高兴兴回到了家里。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迎新。鞭炮锣鼓咚咚锵,空气里掺杂着拜年声,充满了过年的欢乐气息。
欢欢喜喜过大年,过年就要嘴巴甜。在新的一年里,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呢?“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大展宏图”这些大人们都爱听的祝福声一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了一高兴,准给我们一个大红包。
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我也不忘给外婆打个电话。
“喂”外婆大声地回应着,声音中透着喜气。
我吸一口气,慢条斯理地开口了:
“您好,这里是春节拜年电话公司,您的外孙女小婷让我们转达她对您的问候与祝福,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一口气说完,想必外婆在那头肯定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有些疑惑,可这应该会给她带去更多的惊喜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又是诈骗的吧,一群臭家伙。年轻人啊,我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不要再搞这些没有前途的东西了,找点正经事做吧”外婆的劝诫中有些许的气愤。
电话这头的我捧腹大笑。
“哈,外婆啊,我是小婷啦,是您的外孙女,只想给您点惊喜,这不,瞧您误会的”我失望中带着大大的乐意。
“啊?呵呵,原来是小婷啊,你也真是的,搞得外婆稀里糊涂的,你这小妮子!也是的,只有我们家的妮子才能想出这种特别的拜年方式”外婆惊喜万分。
“呵呵,外婆,过年了,恭喜恭喜!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永远像个十几岁的小孩,活蹦乱跳,充满活力”我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谢谢你了小妮子,也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快快长大。”外婆突然转移主题,“小妮子,跟其他人贺春了吗?快去吧,也给他们一个特别的惊喜吧!”
“还没呢,好,我这就去!”我快乐地答道。
“嘟嘟嘟”一通电话就此落音。想起外婆的话,对,发条信息给舅舅吧!
圣旨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令爱卿火速赶到亚洲第一美女林怡婷家参加快乐军团,并交纳快乐费50元。钦此!
哈!快乐费50元,乖乖,应该不会不交吧?
再来,给姑丈也发一条,不过这回应该涨价了吧?
马上收到了舅舅的回话:遵旨!愿交纳200元!
哈哈,200元!我心里乐开了花。
新的一年,新颖的拜年方式,带给对方的是一份惊喜,也是自己用心编织的一份祝福。
“女儿,快起床,该去拜年啦!”随着妈妈震耳欲聋的喊声,我迅速地从床上起来,赶紧穿上衣服、刷牙、洗脸一气呵成。我们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妈妈的一声“出发”的口令啦。
只见妈妈高高举起右手,向前一挥,并高喊一声“出发”,爸爸早早地站在门口顺势打开大门,我夺门而出。
一出门,顿时过年的气息扑鼻而来,到处都是“轰隆隆”和“噼里啪啦”的放炮声。地面上早已铺上啦一层厚厚的炮纸屑,远远望去地面上仿佛铺上啦一层红红的地毯,我伸开双臂在“红红的地毯”上来回地疯跑着。
一路上我欢蹦乱跳,高兴极啦。
我们先来到啦一位爷爷家,老爷爷家门框上贴着漂亮的对联,在门的正中央火红的福字格外显眼,一开门我们就互相祝贺新年好!爷爷非常热情,让我们赶紧进屋,并不停的说:“坐、坐、坐,”还热情的给我许多糖果,又拿啦两串脐橙给我。我双手捧着糖果高兴地和不拢嘴,并连忙说:“谢谢爷爷。”那位爷爷高兴的眼睛眯成啦一条缝。我们高兴之余辞别啦老爷爷。
我们又走啦一小会儿来到啦一位奶奶家,门一开,老奶奶热情的迎啦出来并高兴地说:“快请进、快请进”。我们先给奶奶拜年,我大声地说:“奶奶新年好”。老奶奶鹤发童颜,她戴着一副眼镜。她微微低着头,笑咪咪的眼睛跳过眼镜框和蔼的看着我。并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大声地说:“呦!新年好,欣欣又长高啦啊!”可我一进屋只顾东张西望的乱看,她们家客厅中央吊着一个火红的纸折的大灯笼,侧面墙上还挂着一对非常漂亮的中国结,我还发现她家的墙壁四周都贴有各式各样的奖状。爸爸妈妈还在和那位奶奶寒暄着。我鼓足勇气问啦一句:“奶奶着些奖状是谁的呀?”奶奶笑眯眯地说:“这些奖状都是你叔叔和阿姨的。”我心想:“哇!他们好厉害呀!”我们临告别时老奶奶还塞给我50元钱说是奖励学习的。
在行走的路上,爸爸告诉我要向那家的叔叔阿姨学习。他们学习都非常好现在他们俩都在国外上班很让人羡慕。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啦姑姑家门口,姑姑带着弟弟
我们互相拜年,大家不约而同的穿的都是红色的节日盛装,它寓意着今年我们的日子会过的红红火火,家人的身体健健康康吧!
拜年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