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真是好,大家心情也渐渐好!正好明天表姐他们就要回家了,总不能不留纪念吧!
呃,正好我和表姐都没做过陶艺,所以,妈妈就让我俩做陶艺。
以前,我听说做陶艺非常好玩,所以一听要去做陶艺,就十分兴奋。
到了岁宝百货,我和表姐就急忙跑到陶艺吧,今天陶艺吧很冷清,只有一个小朋友在做沙画。
趁妈妈和员工说话的功夫,我和表姐也没闲着,把陶艺机上的泥扒下来,在机子上面当橡皮泥玩。
好不容易开了机子,拿了泥,我们就你一手我一手地玩了起来,那个叔叔告诉我们,先要固定好中心,再用手指头把中心点转一个洞,用大拇指再那里转来转去,让洞或大或小,再把其他的手指托住外面,往上或下提或压,控制高度。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洒水在泥上,保持湿度。不一会儿,一个长颈瓶就呈现我们面前。我们只在上面署了名,是用表姐的“特种艺术字”写的,还注了日期。一个好花瓶,不仅限于形状的完美,还有颜色,表姐建议不要用太接近的颜色,于是,我们就选了柠檬黄和草绿,在2月28日取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第一次”经历,我觉得我的第一次做陶艺是甜蜜的,因为我成功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程序!
瞧瞧!一个用陶艺做的小姑娘,头上戴着个朴素的小帽子,身上穿着一身厚厚的大棉衣,看起来她憨态可爱。这时会有人问:“是怎么做的?”,那就听我慢慢来说吧!
准备好一小块陶泥,一根削尖了的筷子,就可以制作了。
先拿一小块陶泥,轻轻揉成球,注意球要很光滑,这就是她的头,当然也可以把头做成扁圆状。好了,她的头就已经做好了。下面开始做她的帽子。先搓好一条条形泥,摁在事先做好的头上。条形泥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然后找来一点点泥揉成一个小圆,粘上泥浆摁在条形泥上,一个简单的小帽子就出现在头的上方。
嗯!帽子做好了,该做面部表情了。拿起筷子开始刻表情。如果要一个憨憨的表情,弄上两个小洞加一小撇就行了,两个小洞当做眼睛,剩下的一小撇就当嘴巴。撇不能划的太长太宽,轻轻一划就OK了。
表情、头、帽子都做好了,开始做衣服啦。衣服有很多种,比如:毛衣、棉衣、裙子等等。以裙子来说,找好一块泥巴揉成圆柱形,在圆柱形的下方轻轻一压,哈哈!裙子就做好了,再在裙子上方涂点泥浆与头这么轻轻一对,不错!
再想想还有什么没做?是手和腿。搓四条条形泥分别粘在相对的位置上。小人大功告成了!拿在手上看一看,嗯!别有一番风味!
……
陶器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是我国古文明的`一大标志。而就在春末的一个假日,我来到市科技馆体验做陶艺的乐趣。
我们刚跨进大门,一位叔叔就给我们每个人一块材料,这材料很像泥土,但实际上是专门做陶器的高岭土,有了这种更为柔软的泥,我们也就更容易做出陶器。我和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生分到了一组,我们早已设定好了目标——做一个碗。我们先看了看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首先把泥土放在圆盘的中心点上,接着打开开关,最后用手指将泥土进行外扩、内缩等动作,做出自己想要的物品。“唉,这也没什么难度嘛!”我在心里想着。说干就干。我们首先把泥团随意地放在圆盘上,然后打开开关,本以为这样没什么的,霎时我们惊呆了,泥团好似脱缰的野马,一下子飞出了圆盘,看似简单又好玩的捏泥事件,让我和小伙伴简直哭笑不得,只好重来一次。这次我们吸取了教训,小心翼翼地把泥团放在了中心点上,重新打开开关,这次泥团终于平静了下来,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接下来又到了最重要的一步——给泥整形。我们用一人扶外、一人扶内的方法,可是我们发现这样弄出的碗表面不均匀,于是,我们决定让我一人来弄,我屏息凝神,手慢慢地在泥旁慢慢滑动,大约一分钟后,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一个漂亮的小碗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次陶艺制作,让我体验到了中国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我们要把古代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玉潭公园的陶艺室。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桌子上、窗台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一个陶艺师傅和一些小朋友正在亲自制作陶艺品,只见师傅把一团泥巴放在转盘上,然后用手启动转盘,我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一个花瓶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想做一个漂亮的花瓶,爸爸妈妈也鼓励我去学做。于是,师傅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坐到了转盘旁,转盘旁还有一盆水,师傅说要边做边沾水,不能让手上有太多泥巴。我打开了机器,用双手捂着陶泥旋转,不知为什么,泥巴总是不能立起来,无奈的我,只好向师傅请教,他说在捂的时候双手同时要将泥巴往上提,我按照他说的去做,做着做着眼看着有点像花瓶了,我一分神,不料泥坯歪了,一会儿,一大块泥巴都甩了出去,真是惨不忍睹。师傅又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又开始重新做。这一次我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手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功夫,泥巴变成了花瓶。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虽然不像师傅做的那样精美,但毕竟成形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做陶艺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青少年宫有陶艺班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决定要去报名学习,因为之前在妈妈的陪同下,去一些做陶艺的场所试着做过几次,虽然作品很粗糙,但是我还是对陶艺很感兴趣。
今年,陶艺春季班开班了,我带着围裙、袖套等“装备”和满怀期望去学习了。
一拉开陶艺班的门,就感觉到了艺术的气息。只见,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带着微笑走过来,问我的姓名。她就是教我们陶艺的施老师。有一些早到的同学端端正正地坐着。
“叮……”上课了,老师开始教我第一课,教我们做毛毛虫。先要搓泥球,再要用牙签固定,固定好了用铜管画脚,还要用小刀画出眼睛和嘴巴。一条活灵活现的毛毛虫就完成了。毛毛虫做好后,老师会给相应的树叶。
在做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大叫:“老师,我一不小心把碗里的水全部倒了出来,泥全变成泥浆了,泥浆都倒在我裤子上了!”
我们正在做陶艺的同学,看看那个人的裤子,再想想他刚才说得那些话,禁不住笑起来。
老师赶紧拿着抹布,去擦他的裤子。
经过一节又一节的课程,我已经有许多作品:小花篮、花瓶、爱心碟子,都是我拿手的作品。我觉得陶艺比我想像中的更有意思。
我通过做陶艺,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还要付出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
我喜欢陶艺,因为它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好玩的东西。我从三岁学起,到现在都快六年了。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一次,老师叫我搓长条形,但是我发现搓着搓着就干了。老师告诉我要不停地加水才能不干,我就重新搓了一个长条形,经过不断的加水,我终于搓成了。还有一次,老师叫我做一个水滴形,但是我不会做,怎么搓也做不成,于是就叫老师教我做。老师边示范边说:“两手要上面打开,下面合拢,一搓就好了。”然后我经过了多次的练习,我终于成功地搓出了水滴形。每一次上课我都进步了很多,有很多我的作品都摆在家里。每次看到那些作品的时候我都很有成就感。
我做陶艺这么多年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最难忘的就是三个人一起做罗马斗兽场。那一次,我们三个人分工来做,一个人做底板,另一个人做观看台,然后我做窗户。我做的窗户就是在边上用小竹刀切几个方形的小孔。做完了,老师表扬我们组做得很好,家长们也都进来拍照,我们自己也很高兴。
陶艺真好玩,能自己动手做出许多精美的东西,还可以给我带来很多的欢乐。如果我坚持做下去,说不定以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呢!
那是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越秀公园游玩时,发现了一个能陶冶人心的好地方——陶艺制作馆。
在陶艺馆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陶瓷作品。有的是游客们自己做的,有的是工作人员制的,五花八门,好看极了。我和爸爸忍不住了,也参加了制陶的行列。
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手工陶艺。我们做的是一个大花盆。首先,我将一大团湿泥用力地在铺开的木板上压平,然后用刀片割出一个圆形,这就是底座。做盆身了,爸爸用泥团搓成一条条粗泥条。我也不甘示弱,大力地搓着,由于我用力不当,所以,泥条一边粗一边细。我不放弃,又搓了一次,终于弄好了。我们每搓完一条就盘绕在圆座上,就这样,一圈、两圈。我开始不耐烦了,东张西望,妈妈看了,说:“茜茜,怎么没点耐心,你看爸爸多投入啊!”我望了望连头也不抬的爸爸,又弄起来。
盆身制好了,该给盆子作装饰。我向一位工作人员姐姐请教做花的方法。我做的是玫瑰花,第一步,将小泥团搓圆压平,接着,把小圆片轻轻地卷起来。糟了,圆泥片裂开了,原来是不够水份。我又重新捏过一片。我用圆泥片将做好的花芯包了起来,一片、两片……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就出来了,工夫不负有心人,花盆被我和爸爸打扮得漂漂亮亮,围观的游客望着我们的作品,赞不绝口,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
今天我学会了做陶艺了,真是开心极了。
昨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做陶艺。
我们一走进陶艺馆就看见了许多做好的陶艺,摆列在馆内的架子上。我们几个东看看西瞧瞧,正在选自己想做的陶器。
一会我们就选好了自己要做的陶器。老师给我们一些工具和陶泥,自己找好位子在桌子旁坐好,接着我们就开工了。把陶泥放在桌子上加少量的水,用手不停的把它揉软,接着要按模型的样子一步一步的做。我做的是一只笔筒,首先要把笔筒的底盘做出,再做笔筒的高度,这可是有难度的,我做了很久才成功。我要把泥压成薄片用工具切成长方形的块。像工人叔叔造房子的砖头,一块一块往上加,而且要做出圆的造型。最后我在外面加了自己的装饰,有我喜欢的爱心和自己的名字,一个爱心笔筒就做好了。
老师帮我们把做好的陶器用纸包起来,放进炉子烤,不一会这些陶器就被烤干。我们要为自己的陶艺上色了,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色彩鲜艳的陶艺展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我们相互看了看对方,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们都成了五彩的泥娃娃。
真是一次快乐的体验呀!
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兴高采烈地来到赣西晚报小记者集中地:陶艺馆。猜猜,我们这群小记者要去做什么?哈哈,告诉你吧,我们要去做陶艺呢!
一走进陶艺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架上各式各样的陶艺品,有精致的小碗,有美丽的花瓶,有大大的水杯,等等。老师说这些作品都是经过专门的烧制和上釉的,所以看上去非常光滑和美观。
听完老师简单的描述后,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做起瓷杯子来。
首先,我把一大块泥巴用力揉捏,搓成一块“圆饼”,作为杯底;然后截下一团泥巴,搓成一根比小手指粗一点的泥条,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泥条粘贴到杯底,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泥条太短,得补一条上去。老师说:“打补丁的杯子不好看,而且还会漏水哟。”没办法,我只好又截下一团泥巴,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把泥条搓得又细又长又均匀,再把泥条一圈一圈向上缠绕。最后用手在碗里沾点水,弄点泥,捏了一个杯子的把手。瞧瞧,一个心形杯子大功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杯子诞生了!虽然有点丑,但是,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的。
第一次做陶艺,真没想到,看起来普通的杯子,做起来却很难。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认真。
今天下午我参加厦门晚报小记者活动:亲子DIY陶艺大赛,我从泰和花园步行到华府国际,我们先签到,领了一个名牌号、一朵花和一张商业单。
不久后活动开始了,我们拿著名牌号做为入场证入场了。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杯清水、一杯混水(似乎这杯水被参入了很多泥巴)、一块泥、一张纸、一根竹签和一把刷子。我挑了个前面的位置坐下。主持人先介绍了陶艺老师,陶艺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每个工具的用途,清水是用来防止泥巴干裂,浑水是用来当胶水,竹签用来雕刻,刷子用来涂泥浆,知道基本工具的用途以后就可以做陶艺了。
我们做最简单的笔筒,先取出一块泥巴揉圆,本来我以为泥巴是跟橡皮泥一样用捏的,后来发现它很硬,和橡皮泥不一样,我就觉得很难了。揉圆后拍扁放在纸上,再取出一块揉成条状,拿刷子沾泥浆沿着四周刷一下,把条状泥巴沿着泥浆粘在扁状泥巴上,依此再沾两层。搓几个小圆球粘在四周,我再粘了四层条状、一层球状、一层条状就封顶了,我的作品就完成了。我看还剩了一些泥,就又做了一个大象,最后,我还做了一个号数贴在旁边,就大功告成了。
今天我学到了很多陶艺的知识,我觉得陶艺很好玩,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来。
8月24日星期三阴
今天虽说是个阴天,但我的心情却十分高兴,因为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去做陶艺。
走进陶艺馆,我们就被展示架上各式各样可爱的陶瓷给迷住了,有海豚、甜甜圈、章鱼、海绵宝宝……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用泥做出来的。
先选好泥巴(泥是彩色的)。叔叔从楼上拿来四盒泥巴,有很多种颜色,有米白色、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五彩缤纷,就像一片美丽的花海。叔叔让我们每人选三块泥。我看看这,看看那,最后选了粉色、桃红色和黄色。选完泥,叔叔又让我们自己想好要做什么。结果女孩子都做杯子,男孩子就做章鱼。
接下来,就要开始自己动手做了。第一步是把三种颜色的泥混在一起(是为了好看),放到拉坯机(做陶瓷的机器)上,开动开关,拉坯机就带着彩泥慢慢转起来了。再用手蘸点儿水,放在泥的两边,用大拇指摁住泥的中间往下按,不要按到底,按出一个小坑就行了。接着,大拇指放在坑的里面,四个指头放在坑的外面,跟着旋转的节奏慢慢地往上提。重复几次,一个杯子就慢慢变出来了。
第二步是装饰。我们分别做了花、叶子、爱心和蝴蝶结,可漂亮了。如果你羡慕的话,就让我教你做吧:
花:先选一种颜色的泥,搓五个大小一样的小球,把它们围成一个圈。再用另一种颜色撮一个大一点儿的球放在中间,用手轻轻地压扁,一朵花就完成了。
树叶:把彩泥搓成一个椭圆,用手压扁,再用刻刀刻出叶脉。
爱心:选一种彩泥,把它搓成一个圈,然后压扁,用刻刀在上面画出一个爱心,再刻下来就完成了。
蝴蝶结:把彩泥搓成一个圆,把四个边压平。再搓两个长条形,用刻刀在底部刻三角形,拿掉。再选一种颜色的泥,搓个小圆,按在两个正方形中间,蝴蝶结就做成了。
第三步是烧制。做出来的陶瓷没烧制的话,颜色都看不出来,要放到窑里烧制七天就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结实的杯子了。
都做完了,我们把做好的杯子呀,章鱼呀放在桌上。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里就像小兔子找到萝卜一样高兴。下次有机会我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