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做一项小实验,名叫:鸡蛋弹力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因为我听说有人用鸡蛋做了一个弹力球,当时我不信,心想:鸡蛋不是一落地就会破的吗?怎么可能会弹起来呢?为了知道鸡蛋到底能不能变成弹力球,所以我要做这个小实验。
实验材料有:一瓶白醋、一个玻璃杯和一个生鸡蛋。首先,把白醋打开,在玻璃杯里倒入一大杯醋,然后再把生鸡蛋放进玻璃杯里。生鸡蛋一放进去,它的身上就冒出了许多气泡,那一个个气泡升到了水面上。过了一会儿,生鸡蛋浮到了水面上,我用筷子把它压下去,可是没一会儿,它又浮了上来,好像存心跟我作对似的。过了两个小时左右,我看到水面上漂浮着几张皮,原来那是鸡蛋被醋泡久了,它外壳上的皮掉了下来,浮在了水面上。
过了一天,我到厨房去看鸡蛋。我拿了一根筷子去碰那个鸡蛋,发现那个鸡蛋的外壳变软了,似乎一碰就要破裂似的。到了下午鸡蛋壳没有了,变成了弹力球,弹性很足。
为什么被醋泡过的鸡蛋会变成弹力球呢?原来,因为鸡蛋壳会和白醋发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蛋壳慢慢全部被白醋溶解掉了,这样就变成弹力球了。
科学真有趣,真奇妙,以后我要多做实验。
今天我跟爸爸比赛打乒乓球,正当我们打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时,忽然乒乓球的一侧慢慢凹了下去。这可把我气得摔拍就走。机智的爸爸乐呵呵地喊道:“别走,我有办法!”接着爸爸对我耳语了几句,我按照爸爸的吩咐端来了一杯热水。只见爸爸把乒乓球凹下去的部分按在水里,等待着奇迹出现。还没过五秒,我就有点不耐烦了,此刻的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位魔法师,只要对着乒乓球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恢复原形该有多好啊!爸爸看着我邹着眉头,乐呵呵地对我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耐心的等待一会儿吧!”
不一会儿,我看到水中略微冒出了一些气泡,我想:难道是苗条的乒乓球“增肥”成功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从水中拿起来。“哇!乒乓球果然增肥成功了!”我开心地大声喊道。
可是我依旧皱着眉头,乒乓球为什么会复原呢?我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只是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看透了我的小心思,摸着我的小脑袋说:“这都是热胀冷缩的功劳,只要乒乓球没有缝隙,放在热水里,凹下去的部分受热,压力增大,把乒乓球从里往外顶,乒乓球就会慢慢鼓起来。
看来生活中有许多小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解开很多秘密!
今天,我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我先给杯子里倒了半杯水,冻在冰箱里,一小时后,冰冻好了,然后,我给杯子里到了一些水,冰就浮起来了,我找到了盐和绳子,我先把盐撒在冰面上又把绳子放在冰上,过了一会你猜怎样了?我居然把冰块钓起来了!真的好奇怪啊,正当姐姐给我拍照的时候,冰块掉下去了,水杯也打翻了!弄了满桌子的水。不信你看看!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今天,我们教室里却有了许多美丽的“风雨和彩虹”。原来,我们在制作美丽的熔岩灯!
我们如约带来了食用油,老师“变”出了各种颜色的芬达汽水,说:“今天,我们来做漂亮的熔岩灯!你们等会注意看,颜色比例和类型不同,都会有不同的反应!”说着,老师就往每人的瓶子里倒了汽水。刚开始汽水掉下了瓶里,它从油里挤出了一条路,直达瓶底。哇!真神奇,它们居然分开了,出现了一条清晰的“三八线”。
老师拿出泡腾片,放入瓶子里。泡腾片不知怎么了,发起火来,头上还冒出了数不胜数的气泡。气泡们飞快地上升,它们争先恐后,你挤我我挤你,谁也不让谁,生怕自已落后了。它们上升到顶端后,就“啪”地破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像在演奏一曲欢乐的交响曲。
接下来老师打开手电筒,我们看的更清楚了,油发出了金黄的耀眼的光,紫色瞬间变成了艳丽的梅红色,橙色和油一样变的金灿灿,而绿色则变成了荧光白。刚刚的气泡翻起来,也变了色,升上去又落下来,像雨水从天上落下来。这激烈的“风雨”,乍一看就像熔岩在翻滚。等“风雨”过后,汽水和食用油重新分层,美丽得就像一道道“彩虹。”那“彩虹”柔柔滑滑,味道十分好闻,就像香甜的水果。
实验过后,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密度不同,他们才会分层,变成美丽的熔岩灯。哦,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科学奥秘。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去探索。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实验。实验中要用到高锰酸钾,老师说它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手不要碰。
我小心翼翼的把高锰酸钾倒进水里后,发现水马上就变成紫色的了。我正要把结果写在作业本上,突然,听见有个同学喊:“啊!我的高锰酸钾倒出来啦——”随后,就有一堆同学跑过去看。我又听见其中有人大叫:“啊,我的手碰到高锰酸钾了!”围观的似乎似乎幸灾乐祸,一直“哇!哇!”地大叫。
过了几分钟,我后桌叫我看看他的“作品”。我转过头,只见他把他同桌的笔放到装高锰酸钾的瓶子里,而且那个瓶子口很窄,笔放进去,就很难拿出来了,估计这笔也遭腐蚀了。同桌看见了,就大声抗议起来,说班长都会这样搞破坏,这事传开了,又有一堆同学围过来看高锰酸钾对笔的作用,整个教室都乱套了!
等大家都做好实验了,老师让我们去把高锰酸钾倒了。在厕所清理时,听到男厕所那儿很吵。有个女同学去瞄了一下,原来男生他们在相互泼高锰酸钾,闹着玩。我好担心:这样会把衣服弄脏,也许还会对皮肤有伤害呢!这次实验课真是混乱啊。
我们就要去生物实验室做实验了,想一想还有些期待呢。
下午,生物课上课了。我们来到综合实验楼三楼去做实验。进到门里面,生物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实验室充满着一股湿气,好像常年被水雾罩着。可以看见,每一个实验台上都有几个水龙头,几个瓶瓶罐罐摆在桌子上,而重头戏显微镜也摆在桌子的一角,挺立在那。我们找位置坐好,可以看见老师讲台上放着一盘洋葱,应该会是待会做实验用到的洋葱。
老师开始教我们怎样制作临时装片。先用小刀切洋葱的凹面,横着来一刀,再竖着来一刀,切成一个正方形的小块。用镊子镊着放在水里,之后染色。在人口腔上壁刮几下采取到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顺时针旋转涂抹,之后染色。
讲完了,老师让大家开始实验。我负责对光和调整镜头。其实对光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开始我都用眼望着镜头来调焦,可这样不行,应该侧身看着镜头,可以看见一个小光点在移动,把那个光点对准镜头,对光就完成了。
我然后开始观察,在显微镜镜头下,可以看见一块有条纹的东西,这应该就是细胞了。
今天上心理课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用盐水浮起鸡蛋。放学了,我回到家做完作业之后,我就去问妈妈:“用多少盐和多少水可以把鸡蛋浮起来”?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于是我在冰箱里拿出一只生鸡蛋,盐和一杯水。开始做实验,首先,我把那只鸡蛋放进那杯水里,再放一匙盐,鸡蛋没浮起,于是我再放了几匙盐,用筷子搅拌开盐,但是鸡蛋还是没浮起来,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老师欺骗我们了。但妈妈说:“一定要有耐心才可以看到结果。”于是我拼命的往水加盐,又不停的搅拌,一会儿,啊!鸡蛋终于慢慢的从水里浮上来。我统计了一下,一共用了大约250克盐。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叫:“妈妈,我成功了!”这时妈妈走过看见了,问我:“为什么那么高兴?”我兴奋地说:“我用了大约250克盐把鸡蛋浮起来了”!妈妈又说:“这鸡蛋不要浪费掉了,不如我们再放几只鸡蛋下去制作盐鸡蛋吧”?我说:“好吧”。过了一个月了,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了盐鸡蛋去煮,煮好了,我尝了尝鸡蛋的味道,好吃极了!
科学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去探索,去发现。
那天晚上,我在看书,桌子上放着一瓶雪碧,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小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一杯雪碧,一根棉签,一张纸,还有一支蜡烛。准备好这些材料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了。
先把纸放好,再用蘸了雪碧的棉签在纸上写上几个字或者画个图。我写的是:“祝爸爸父亲节快乐!”因为星期天就是父亲节了,我打算把这个当礼物送给爸爸。最后,把蜡烛点燃,把写过字的那一面朝下,在蜡烛的火焰上烤一下,就会看见你写的字或者是画的.图了。我满会期待地烘烤着,也有些紧张。
可是,好景不长,根本看不见我写的字呀!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去问妈妈,妈妈说:“是不是你的纸太厚了?或者是你雪碧蘸的太少了?”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重新来一遍,把纸换成薄的,雪碧蘸得多一点。呀!真成功了!我开心地跳了起来,这个实验还真是蛮有意思的。
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上面说,因为雪碧里有一定的糖分,把它写在纸上再用烘烤,雪碧里的糖分就会印在纸上,就有了颜色。用雪碧是因为雪碧是透明的,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拿出一根筷子和半袋大米,神神秘秘地问:“谁能用筷子把袋子里的大米提起来?”大家听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在旁边一直摇头说:“不可能,不可能!”我倒吸一口冷气,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老师从桌子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空瓶子,告诉我们:“只要把米装进瓶子里,再用筷子一提,就能把米提起来。”大家听了直喊:“老师,你吹牛!”
开始实验了!首先,老师拿起一张白纸,卷成漏斗形,放到瓶口,一手扶着瓶子,一手抓着米往瓶子里灌。灌满了以后,老师把瓶子在桌子上磕了磕,双手握着瓶身,大拇指用力地将米往下压,压得结结实实的。我不由得笑起来:老师,你即便再用力,也不可能成功的,你就等着出洋相吧!
接着,老师拿起筷子往米中间插,刚开始插得还很轻松,可是到了后面就很困难了,只能一边转动筷子一边插。而我想:米和筷子上面又没有涂胶水,你就算是再用力,牛皮还是要吹破的。
最后,老师抓着筷子把瓶子和米慢慢往上提,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成了,成了!米和瓶子都被老师提起来了!老师还把米瓶摇来摇去,瓶子依旧稳稳当当,怎么也掉不下来。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筷子被老师施了魔法吗?
最后,老师告诉我们,筷子、米和瓶子的表面不是绝对光滑的,三者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可以让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提起筷子的时候,也就把米瓶提起来了。
这节课不仅好玩,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一头黑发中带了许多白发,显得更老了。那一双严厉的眼睛上带了一副眼镜。没错,这就是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喜欢做生物科学实验,没看他天天往实验室里跑。只要一有空闲,就去做实验。他告诉我实验室是他最喜爱的地方之一。
我记得小时候好几次都发生这样的事儿:那时我还小,在幼儿园又是暑假就跟着去实验室。到了中午,大家都去食堂吃饭了。只有爸爸依旧待在实吧验室里。我说:“您也去吃饭吧!”爸爸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实验,而是说:“马上就好,马上就好,你们先去吃……”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怎么还没见到他的身影。爸爸和妈妈都有一个特点一个马上就或等一下就是一、两个小时。真拿他没办法。我们继续在等他来吃饭。已经快一点半了我们早已等不住吃饭了。等我们回实验室时,他还没有停下手中的实验,也没注意到我们回来。他看了看表,哦!已经两点了。“我的饭菜呢?”他问……显然他太爱做生物科学实验了。
还有几次,他因为没在完实验里做完实验,就回家了。已是夜里8点了,他这才想起来,赶紧前往实验室,一直做到夜里10点多才回来。有时因为有事,就把一些小实验带回来做。
这就我的爸爸,一位热爱做生物秒学实验的爸爸。
今天早上,上课铃还没响,俞老师笑盈盈地从门口走进来。
咦,怎么?俞老师右手拿着一个瓶子,左手握着一根筷子和一张纸。这时,同学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睁着好奇的眼睛……俞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是:在一个啤酒瓶下面压着一张纸,怎样不让啤酒瓶跌倒,又把纸取出来?辅助工具:一根筷子。顿时全班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张朝纲同学举手了,俞老师叫他上去。他屏住呼吸,把筷子放在纸的下面,正想开始,啤酒瓶不听使唤地摇晃了一下,他吓得一溜烟跑回座位。过了一会儿,张朝纲再次上台,用筷子卷着纸向着啤酒瓶推去,这时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生怕啤酒瓶跌倒了。张朝纲卷着的纸接近啤酒瓶了,他身子嗦嗦发抖,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紧捏着筷子两端,一点一点地把纸给卷走。我们都为张朝纲捏了一把冷汗。好不容易移到了1/4处了,我的心舒坦多了。张朝纲接着往边沿进军,三厘米,二厘米……到了,我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张朝纲表演完后,随口说了他的真心话:“真险,我怕差点跌破,所以慢慢移。我非常高兴能表演这个游戏,我也很自豪成功了。”同学们听了,个个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今天,天气非常的好,我和姐姐准备去玩。
在院子里,姐姐立刻回家去端了一盆子清水,再拿了一包食盐,最后,姐姐又去厨房拿了一个鸡蛋,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姐姐要干什么吗?说实话,其实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她要用食盐、水和鸡蛋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你们想知道事情的经过吗?那就随我一起来看吧。
我们把一切东西都准备好了,我莫名其妙的望着姐姐,心里很疑惑:就这么三件东西能做成什么实验?开始
做实验了,姐姐问我了一句话,说“鸡蛋能不能浮在水中?”我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当然是浮不起来。可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姐姐只把鸡蛋放在水中,然后一直慢慢地在水里撒盐,鸡蛋渐渐的上浮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院子里的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它们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其中有一个小伙伴说:“哇!这是怎么回事啊?太神气了!”小伙伴们都禁不住地拍手叫好,我也看了看姐姐做的这个实验,鸡蛋怎么会浮起来呢?哎呀,你看!我这个笨脑子,爸爸上一个月给我买的《十万个为什么》上就说得很清楚,我怎么一看就忘了呢?
后来姐姐告诉我,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开始鸡蛋的密度大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在下面,加上了盐,水就变成盐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大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就浮起来了。
啊!原来,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细心的观察,我想,这样大家都会发现身边有意义的事。
我每一次坐飞机的时候,都会想:“为什么飞机可以飞起来,而我却飞不起来?”我感到很奇怪,就动手做了一架会飞的木飞机。
首先我拿来四个轮胎、两个牙签和两块正方形的木头,把牙签串到正方形的木头里面,再把两个轮胎串到牙签的左右两边,在照这样做一个。接着我拿出一条长约17厘米,宽约5厘米的木片,把刚才做的那两个东西,用胶水粘在下面。然后我找啊找啊终于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发动机,我又拿出了一个螺旋桨,把发动机和螺旋桨用双面胶粘在那木片上。
我又想了想,还有机尾没有装,最后我拿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木棒,先把小正方形粘在木片的最尾端,再把小木棒粘在小正方形上,机尾就做好了,我看了看觉得不对劲,又想了想,我没有装机翼,我迅速找来一个用木头做成的机翼,把机翼装在中间,这样就做好了。
我到小区里试了试,它首先慢慢地跑着,接着螺旋桨开始飞快的转动,最后飞机慢慢的飞向天空,好像天空上有宝贝。我想:会不会是有一个巨大的隐形人把飞机拿起来的呢?如果没有隐形人,那么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呢?我边想边像火箭般地冲进家门,去查找资料,原来所有东西只要达到一定速度就可以飞起来,我终于明白了飞机为什么会飞!
“今天,我们来做一次试验,你们觉得一张纸用手完全对折,能超过九次吗?”老师在班上大声宣布。这时同学有的相信,有半信半疑。而我是一点也不信。
老师让我们从本子上撕一页纸试一试。我一开始折得非常轻松,可到了后面我折得非常吃力,还发出“啊啊啊”的叫声。有一位同学叫叶紫馨,她把纸放在嘴里咬,还自言自语:“一定要超过九次!”她咬得脸都红了,结果还没有成功。这时,何煜炜反驳道:“是因为纸太小了!”
于是老师拿来几张大的纸发给我们。巫瑞涛折得最用力,他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用脚踩,用牙齿咬……“呃——呃——呃。”何煜炜发出了奇怪的叫声,他皱起眉头,咬紧牙关,牙齿几乎都被他咬碎了。“纸太硬了!”叶紫馨大叫道。
老师又拿出了餐巾纸,一张一张地发给我们。我觉得这次一定能折到九次以上。我轻松地折呀折,可是到了八次就折不下去了。我看到别人折到了九次,于是我用出九牛二虎之力,却还折不到九次以上。我折得手都麻了,可那纸就像穿了盔甲一样硬。
我们的试验结束了,这让我感受到普普通通一张纸居然有如此神奇的奥秘,以后一定要多学习多发现。
今天,我在休息时,突发奇想,想看看爸爸在干啥?一看,百度里竟然写着五个字:筷子提杯子。难不成要在筷子底下粘胶水?我仔细看了看,知道怎么做,打算试验一下。
于是,我立马准备好一碗米,一杯水,一根筷子和一个杯子。先把米倒进空杯子里,用手开始使劲按压,米发出“吱嘎吱嘎“声,还有些调皮的米,它们从杯子里蹦跶到杯子外面的地板上。我怕不严实,又从菜板上把擀面杖拿来,用九牛二虎之力向杯子里捅,将米压严实。
接着,我用一只手紧紧按住米粒,另外一只手拿着筷子,从指缝中一个劲地向下插,等筷子插到底,又往杯子里加了许多水,继续按压,这次米乖多了,不像之前那样活蹦乱跳,而是安安静静地躺在杯子里,一动也不动。
最后,我把筷子提了起来,可是,杯子却还呆呆地在桌子上,实验失败了……
爸爸看我有点伤心,对着杯子研究了一下,指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水加得太多了,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力变小了,所以才提不起来。我又重新做了一次,这次,汲取上次的经验,加水加得特别小心,生怕加水加多或是加少了。
又到了验证时刻,我一点一点把筷子提了起来,杯子也跟上来了!成功啦!
原来,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摩擦力足够大,才能让筷子把放满米的杯子提起来,所以,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老师说,今晚回家的作业是使鸡蛋从高空摔落,并且不被摔碎。这个作业,简直是人间难事,鸡蛋从高空落下,怎能不摔碎呢?
我刚一回家就开始设计,先找来一个纸盒子,然后用泡沫包裹住,再把棉花放进盒内,并把鸡蛋放在正中间,最后用胶带粘上。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胶带了,我努力的寻找着,这时调皮的弟弟把遥控飞机放在了盒子里,然后逃之夭夭了。我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就把胶带缠上了。第一次实验开始了,我拿起盒子,站在凳子上,心里非常紧张,生怕妈妈会说我。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并把眼睛闭上,手一松,过了一段时间,没听到盒子落地的声音,睁开眼一看,盒子竟飞起来了,最后弟弟坦白的向我承认了错误,就这样,我的第一次试验以失败告终了。
第二次,我又换了种方法,把鸡蛋用泡沫裹住,并用胶带缠上,再找来一个塑料袋,往里面装满了水,最后把鸡蛋放入水中。第二次试验开始了,我还是跟上回一样,数着数,最后松了手,更让我惊奇的是我竟然成功了,我成功的战胜了这个人间难事。
通过两次测试,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面对一件新事物,虽然第一次失败了,可只要坚持不放弃,我相信,多做几次后一定会成功的。
我和爸爸做了冰块融化实验,先给杯子里接点水,放到冰箱里,冻成冰,冰的颜色是:透明的的,摸起来光光的,我发现冰中间涨起来了,爸爸说因为水变成冰体积变大了。
等冰融化一部分后,冰和杯子分离了,接着給杯子里接满水,冰的一部分就在水面的上面,最后又等了一会,冰就化了,我发现水并没溢出来。这个实验很有意思。
“哇!土豆真的浮上来了!”上科学课时,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土豆的实验。
老师给我们一一发好材料,有圆滚滚的土豆,有洁白如雪的食盐,有光滑平整的敞口杯,还有清澈的自来水,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我们都非常激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首先,老师让我们把土豆放入水中,我们很疑惑,这样土豆不就沉下去了吗?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接着,老师又让我们放入些许食盐,我们有的半信半疑,有的毫不犹豫,还有的眉头紧锁,都放了一勺食盐。泡在盐水中的土豆像个喝醉酒的大汉,一步三晃地慢慢往上浮,大家都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土豆,可没一会儿土豆就沉了下去。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再放一勺盐。”我们便又放了一勺盐,这次的结果和上次差不多,土豆还是沉下去了,大家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垂头丧气。老师好像早有准备,又慢吞吞地说:“再放一勺盐。”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大家都放了一勺满满的盐,土豆像火箭一样快速地往上浮,我们有的用筷子戳一下,有的用拳头捶一下,还有的像拍皮球一样拍一拍,可土豆依然不断上浮,真神奇啊!
原来,食盐能改变水的密度,所以能让土豆上浮。哇!真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食盐,还有这样大的作用。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实验,真是一次美好的回忆。你喜欢这个实验吗?快来和我一起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