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我们过年时不可缺少的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我就非常喜欢吃饺子,每逢过年过节,我一定要让妈妈包最好吃的饺子!可我却从来没体验过自己包饺子……
昨天晚上,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盆,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啊?”妈妈说:“这就是饺子馅儿!妈妈给你包饺子吃!”“妈妈妈妈,我也想包……”我急急忙忙的说。“这是细致活,你可干不了!”“好妈妈啦——我怎么干不了啊?我都多大了……”就这样,我和妈妈辩了好半天,妈妈才算是同意了!
我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
首先,要和面,我用小碗儿舀出一碗面,妈妈给我放好水后,我就开始和面了!妈妈叮嘱我:“包饺子的面一定要硬一点,因为这样吃着口感好,如果很软的话,饺子就会发粘,就不好吃了……”和面时我一直记着妈妈告诉我的话,总怕把面和软了,经过我九牛二虎之力这面总算是和好了!然后我把面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再切成小块的,最后用擀面杖把一块块的小面擀成小片,也就是擀记子!这活还真不好干,妈妈告诉我左手拿着记子,右手拿着擀面杖,左手转着记子,右手拿着擀面杖擀。可是我还是没有学会……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妈妈帮我了!包饺子之前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终于可以包了,这可是我最期待的呢!我左手拿起一个饺子皮,“我告诉你……”妈妈说。我很轻松地说:“这么简单的事儿,不用你告诉我,我自己会的!”妈妈也没再说什么。然后我用右手拿筷子夹饺子馅儿,还没来得急放进饺子里,饺子馅儿就长腿自己从空中飞下去了,我急得快哭了!妈妈还在我旁边火上浇油:“怎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吧!你就不听你老妈的话!我告诉你:这样!然后这样,然后再这样!没听懂就自己看着办吧……”我听的一塌糊涂,可真是没听懂啊!我第一个都比包子还难看,圆不圆,扁不扁,真是“四不像”啊!我拿起第二张饺子皮,用筷子夹一些饺子馅儿,这次倒是没有把馅儿漏掉,但是……我太用力了,挤破了饺子皮,馅儿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这才把这个饺子的“肚子”补好!第三个就好多了,妈妈看见我会包饺子了,也欣慰的笑了!
饺子包好了,要下锅了,只见一个饺子在锅里“游了泳”,一知道就是我包的,妈妈怎么会包成这样呢?我羞愧极了,“扑哧”一下笑了出来……过了不一会儿,饺子出锅啦!我赶紧盛了一碗儿,拿起筷子自己先吃上了!
那一瞬间,我真的觉得好幸福好幸福!真没想到我自己包的饺子比妈妈包的还好吃!连爸爸也夸奖我包的很好,虽然有的已经破了……也许只是安慰、鼓励我吧!
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长大了!如果你们爱我就让我承担吧!
过年最不可少的就是饺子,年夜饭我们要吃饺子。
吃饺子当然要有饺子,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包饺子。包饺子首先要有饺子馅,伯母说:“地里长了地菜,我们采些地菜,包地菜饺子吧。”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便拿着篮子到地里采地菜。
开始,我只是看着他们拔地菜,看着看着我觉得拔地菜很有意思,于是也开始帮忙,可是每次都只拔掉地菜的叶子。姑姑说:“要先找到地菜的根,再使劲拔,不然就只会拔掉地菜的叶子。”我按照姑姑说的去做,可还是没能成功。也许是我没有掌握好方法或力气太小吧。
拔完地菜,开始做馅儿了。我们把地菜择干净洗净,并放至锅里烫一下,然后把地菜和肉剁碎,再放了些油、盐、醋、味精等佐料拌在一起,馅就做好了。
接着,我们准备了饺子皮和水,开始包饺子了。我现在饺子皮的边缘抹上水,然后在中间放一点饺子馅,再把饺子皮折起来,最后再折三四下。我本以为自己包得很好了,可是我做的和伯伯做的一比较,相差太远了。伯伯一边示范一边对我说:“你先在饺子皮边缘涂上水,然后在中间放上一点馅儿,最后在一边折三大折就好了。”我按照伯伯说的方法去做,果然包得好看多了。
我本以为包饺子很简单,没想到要这么多步骤,才能把饺子包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大年三十吃饺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可我们家是山东人,最喜欢吃的就是饺子,一般一个月最少吃四次。以前我只负责捣蒜,是我们家捣蒜专家,今天我要从头到尾的好好体验包饺子的过程。不试不知道,可不要小瞧了这小小的饺子,要包起来还真是很不容易呢!
一大早我就跟着老爸去买白菜和肉,回来洗干净后,第一步要先剁馅儿了,把肉切成小块,剁碎之后放到盆里,撒上盐、花椒粉,倒上香油、花生油、老抽,搅拌均匀,一闻,啊!香味扑鼻。剁完肉之后,就开始剁菜,因为剁的是白菜,水分太多,所以水一个劲的往外冒,老爸说:“一定要把白菜里的水分拧出来,不然馅儿太稀,不好包,包出来也不好吃。”拧白菜水可真是个力气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拧干呢!
第二步开始和面、擀皮,把面倒进一个盆里,慢慢地添水,要把面团在一块儿,用手使劲揉,最后揉的光滑均匀,不能有空隙才行哎!这也是个力气活,揉一会儿我就败下阵了。接下来开始擀皮,看着妈妈擀得那么轻松,一分钟能擀十几张皮,我想:老妈擀皮那么轻松,我应该也没问题。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右手拿着擀面杖,左手转动面片,擀完之后,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但没擀成圆形的,而且还都是棱角,成六角形了,这怎么包馅儿啊!哎!擀皮的学问也很大,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这样包出来的饺子不容易破,看来我还得多加练习才行。
第三步当然是包饺子,以前我也尝试过,可总是捏不住,到处露馅,这回我吸取了擀皮的教训,仔细观察老爸是怎么包的:先把适量的馅儿放到皮上,然后慢慢地捏上口,最后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一捏,饺子就包好了。哎!还是有难度啊!不好!又露馅了,老爸鼓励我说:“熟能生巧,多包几个就会了。”我屏住呼吸,耐心地包,终于包了一个皮薄馅大的饺子,耶!成功了。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下饺子。下饺子也是有讲究的,要添三次凉水才能熟,老爸说:“第一次是煮皮,第二次煮馅儿,第三次水开了饺子就可以出锅了。”我小心翼翼地把饺子放进锅里,饺子都沉底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漏勺让水转动起来,饺子就跟着转了起了,慢慢地漂了起来,这样就不会粘锅底了。点了三次凉水后,捞出一个先尝尝,还真熟了。嗯!真是太好吃了。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觉得比哪一次都香,没想到这小小的饺子竟花费了我们三个小时的时间,真的挺累的。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爸妈妈的辛苦,老爸妈妈为了让我吃好,学了很多饭菜的制作方法,老爸是中餐大厨,老妈是西餐大厨,以后,我要多帮老爸妈妈干活,帮他们减轻负担,多体验体验当家的滋味。
一提起包饺子我就两手发痒,因为我可是“名副其实”的包饺子高手呢!可是想想开始学包饺子的过程,唉!我真是吃尽了苦头啊!
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姥姥要包饺子吃了,我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因为我是一个包饺子的“生手”,正想借这机会学学包饺子。
我先把面团使劲一揉,结果把厨房给“美容”了——厨房里到处都是白面,同时也弄了我一脸,照镜子一看,我像个大花猫似的,我赶忙把厨房收拾好,把脸也洗了洗。这时姥姥在外面不耐烦地催:“都这么长时间了,你怎么还没包好?包了几个了?”我一听就有一肚子委屈,不满意的小声嘀咕:“这姥姥也真是的,难道他不知道我是包饺子的‘初学者’吗?”说完后把被我揉成一条面包似的面团又揉了几下,然后把“面包”揪成几个小团,再用手把面团逐个拍扁,这是姥姥又开始不放心地嘱咐了:“要把饺子皮弄得不大不小才行。”唉!不就这点小事吗,我又不是一两岁小孩儿吗。想着就拿起了擀面杖。只听我“哎呦”一声——擀面杖砸到了我的手。我没好气的继续擀起了面团。我把擀面杖往面团上一放,向前一下,向后一下,经过了与面图案的几次“周旋”,终于把“成堆”的面团擀成了一些扁扁的饺子皮。
呼!终于擀完了!我长出了一口气。这时姥姥进来了,看到我把厨房弄成了这幅“模样”,不由地皱了皱眉头,说:“我来给你做个示范吧!”说着,拿起了一片饺子皮,把事先弄好的饺子馅儿往饺子皮里一放,再捏住饺子的两端,往中间一捏,一个饺子就摆在了面板上。我半信半疑的问:“就这么简单?”姥姥点点头。我拿起一片饺子皮,夹起了一团馅儿,没看多少就向上一放,掐住饺子皮一捏,这样一个饺子就“降生”了,我又长出了一口气。可再定睛一看,天哪!这个饺子也太——太瘦了吧,那样子简直难看极了……姥姥一看也差点笑出声来,不住安慰我:“没事的,下回把馅儿放多点就好了。”我也不住安慰自己。我又拿了一片饺子皮,用筷子夹了很大一块馅儿,往上就放,谁知捏出来的是个“胖子”,不一会儿饺子馅儿就挤了出来,皮儿也破了。这两个饺子与姥姥包得那个“身材适中”的饺子相比就逊色三分了。没办法,我硬着头皮继续向姥姥请教,姥姥就手把手地拿起了一片饺子皮,放了一些馅儿后一捏,一个完美无缺的饺子就做出来了。我一看会茅塞顿开,终于包出了我心目中那“最美、最合适”的饺子。渐渐地,面板上的饺子越来越多了。
姥姥把饺子一个个放进了刚烧开水的锅里,不一会儿,那些活泼的“小精灵”就煮熟了。
吃着香甜可口的饺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这项“绝技”了。如果你能来我家做客,没准儿我还会亲自“下厨”,做一顿“饺子大餐”给你吃呢!
人生总会有第一次,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打扫卫生、第一次做饭……在我看来,我最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包饺子。
那是我5岁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正是除夕夜,妈妈把精心配制的馅料拿出来,然后拿来饺子皮,大伙围在一起,准备包饺子,而对于我这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孩子,妈妈说:“你就去看电视吧,你喜欢看的动画片开始了,等我们包好了,就叫你。”那时候,我个性十分倔强,别人不让我干,我偏要干。我说:“我也要包饺子。”妈妈带着嘲讽的语气说:“小小年纪,就要包饺子,等一下饺子被你弄得一塌糊涂怎么办,你还是别来帮了,尽帮倒忙。”“你怎么知道我包不好饺子,我就要学!哼!”爸爸在一旁看不下去了,说:“好了好了,你过来,我教你。”我顿时欣喜若狂,终于可以包饺子了。
爸爸把一张饺子皮放到手里,给我做示范:首先,把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央,然后把饺子皮捏紧,别让它破了,破了里面的就都出来了。“哦,知道了。”我一把夺回饺子皮,把里面的馅料倒出了一半,然后把饺子皮撕下了半张……“你干什么呢,好好地饺子皮被你弄成这个样子,快去看电视,别来这帮倒忙……”妈妈在一旁嚷嚷着。我说:“你不懂,等一下就知道了。”我把饺子皮用水浸湿,等它像橡皮泥似的时候,我把馅倒进里面,然后拼命地捏。不一会,一只状如小狗但又不像小狗的“怪物”出现在我的面前。妈妈说:“这就是你的成品啊,看看,像什么样子,等一下你吃,我们可不会吃。”“我吃就我吃,不会毒死人就行。”“顿时,响起了一片哄笑声。
我又拿起一块饺子皮,在水里浸泡了一下,然后把馅倒进去又像捏橡皮泥似的捏啊捏,这次,不是小狗,是一只大白兔,而且里面的肉都出来了,第三次,我总结经验,先把饺子皮做好形状,然后再留一个小洞,把馅倒进去,又找来了芝麻和花生,当嘴巴和眼睛,这次被我做得惟妙惟肖,是一只小猫!在那呆板又千篇一律的饺子中,我做的“动物饺子”十分显眼。
就在我做第10个的时候,爸爸妈妈他们都已经完工了,只剩下我一个,在仓促中,我又做了一只小瓢虫。完工,就等出炉啦!
大约等了10分钟,一炉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炉了。我迫不及待得凑上前去,想看看我的“动物饺子”哇,一个个在发光似的,我马上拿来了碗,妈妈帮我配好了调料,我拿起筷子,一下子就把那10只饺子一扫而光,不到5分钟,我就把那10只饺子全吃完了。那天晚上我胃口大开,一下子吃了20只饺子,从此以后,饺子变成了我最喜爱的美食。
第一次做饺子,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我在从中能够体会到了快乐!
一个星期天,妈妈去菜市场买来了肉和饺子皮包饺子。
一听妈妈说要包饺子,正在看书的我连忙放下课外书,从房间里跑到厨房。一看,妈妈的手上拿着一个盆,一边把水倒进盆里,一边用另一只手放进盆里和面。我蹑手蹑脚地跑到妈妈旁边,小声地说:“妈妈,我也想和面,可以吗?”
“可以,”妈妈温柔地说,“但是千万不可以把衣服弄脏了。”说完,妈妈回房间了。
我洗干净了手,把手小心翼翼地放进面粉里,才刚伸进去一半儿,手就变得白白的。我不一会儿就把面团和好,妈妈便出来了。妈妈拿来一块干净的毛巾,把面团盖住了。妈妈说,用毛巾把面团盖住,让面团发酵一会,这样做出来的饺子皮会更好吃。
发酵时间很长,所以妈妈拿出了肉,把肉剁得大小均匀,妈妈把剁好的肉馅放进了一个盘子里。
开始做饺子皮了,妈妈拿来两个空啤酒瓶。妈妈先把面团搓成一条细细长长的“油条”,再用刀切成许多个小面团。然后,再用手揉成一个个小球,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用手把刚才妈妈切好的小团揉成一个个小球。妈妈再把小球按成小饼。按好小饼之后,就可以开始做饺子皮了。妈妈先给我做个示范:妈妈用空啤酒瓶把“小饼”擀成薄薄的饺子皮,而且非常圆。我也拿了一个空啤酒瓶,我拿了一块“小饼”,擀成了饼子皮,但是却成了一个正方形。我接着又擀了一些饺子皮,一张比一张圆,我开心地笑了。
终于开始包饺子了。妈妈拿来两个勺子,还端来了一碗自来水。妈妈先来给我示范:妈妈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拿勺子舀馅,在用一个手指沾了一点儿水涂在肉馅旁边,再把饺子合拢,一捏,一个精致的饺子就包好了。妈妈的饺子包得圆鼓鼓的,像凯旋而归的大将军。看妈妈包的如此简单又十分美观,心想包饺子一定很容易吧!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拿着勺子舀馅。因为我的肉馅太多了,所以我包的饺子露出了一个“肚子”,我连忙再拿来一张饺子皮,把那个“大肚子”补好了,我包的这个饺子怎么看都像一个从手术室推出来的得了肥胖症的病人。
我想放弃了。妈妈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说:“这么快就想放弃了?”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坚决地摇了摇头。我又拿起了一张饺子皮,包饺子。第二个个饺子包得虽然没有妈妈包的好看,但是比我的第一个饺子要“瘦巧”多了。接下来的饺子一个比一个好看。
包完饺子了,妈妈把饺子倒进了锅里,盖上了盖子,盖子上有许多小水珠。这时的饺子像一只只美丽的大白鹅,这时的饺子像一叶叶扁舟驶向了勤劳的终点。饺子煮好了,我先给妈妈盛了一碗饺子,再给我自己盛了一碗。我拿起一双筷子夹了一个饺子,咬了一口,嗯,好吃极了。
通过学习包饺子,让我悟出来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春节来了,我们一家人都要到爷爷家过年,老老小小二十几口人把爷爷家的四个房间挤得满满的`。当我和爸爸妈妈赶到的时候,包饺子大战已经开始啦!
由于要吃饭的人太多,包饺子的案板就铺在床上,老姑和三婶在拌馅,今天的饺子馅有三种:酸菜羊肉馅,这是爷爷最爱吃的;白菜猪肉馅,这是小孩子们最爱吃的,我也很喜欢;韭菜鸡蛋虾仁馅,大姑父不吃肉,因此要给他专门准备这一种。奶奶见我来了,就说:“燕儿,交给你个光荣的任务——扒蒜、捣蒜泥!”我说:“好嘞!”于是脱下棉袄,把毛衣袖口一绾,就开始扒蒜。没多大功夫,一大碗颗粒饱满、光洁如玉的大蒜瓣就扒好啦!三颗五颗的放进嘴小肚大的酱紫色的“蒜臼子”里,用木头蒜槌“笃笃笃”地捣碎成蒜泥,捣好一缸再捣下一缸。正当我忙乎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人大喊一声:“开始包饺子啦!”于是,各家主力从几个房间里出来,汇聚在大案板前开始包起来。二婶和四婶集中精力和面、揉面棍、揪箕子,我和几个小孩儿把团好的箕子用小手压成像飞碟一样的圆面饼,然后蘸上干面推给下面负责擀饺子皮的二姑。这包饺子最见功夫的一个工序就是擀饺子皮,饺子皮要软硬适中,面软了下锅一煮饺子就塌腰;面硬了,饺子煮不熟嚼不烂。饺子皮中间厚四边薄,中间厚是防止饺子漏馅,四边薄吃起来口感才能好。饺子下到汤锅里煮的时候还要看面皮是否光滑透亮,厚的地方包得住大馅儿,薄的地方透得出馅料的影子,尤其是肉馅的红色肉丸的身影要透过饺子皮能隐隐约约地看得见,那才行。这么重要的活得交给大师傅。我们家包饺子的“超人”是我二姑。二姑是位长腿细腰、瓜子脸、大眼睛的东北美人,那干活讲究个“沙楞、利索、脆”!只见她把乌黑的秀发紧紧地盘成一个圆髻,双手各拿一根擀面杖,左右开弓,一根擀面杖下面能擀三个面皮儿,只见擀面杖前后滚动,左右腾挪,一个个大小均匀、薄厚适中、软硬适度的饺子皮“唰唰唰”地擀了出来,我们几个人不断的往擀面杖下面补干面,把擀好的饺子皮一叠一叠地分发给大家来包饺子。
我们家包饺子的人手很多,大约有十几个,老老少少齐上阵,三五个人围住一个盛饺子馅的大瓷盆开始有条不紊地包起来,有的人擅长包元宝饺子、有的人擅长包麦穗饺子、有的人擅长捏向日葵饺子、还有的人擅长做三角包,每包一会儿,就有人往饺子皮里填进去“心愿”:填进花生米是祝福步步高升、填进糖块的是祝福甜甜蜜蜜、填进大枣的是祝福早生贵子……包好的饺子像扇面一样摆在铺上了干面的高粱杆盖帘上,被端到后院冻上,等到除夕夜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再下锅煮,这冻饺子的活,老叔最爱干,因为可以顺便放几个“二踢脚”再回来。
这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大部分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乐呵呵地欣赏晚会的表演,姜昆的相声、潘长江的小品……那叫精彩!爷爷带着几个大男人在走廊里卸羊肉、妈妈带着几个姑嫂在厨房里炸浇汁鲤鱼、一帮不干活的小孩儿坐在地上欻嘎啦哈,这个年就热热闹闹地过起来啦!
星期天的早上,我没吃早餐,妈妈让我和她一起包饺子。妈妈在厨房擀面,我也跑进厨房,帮妈妈切一些肉和胡萝卜,用来做饺子馅。馅准备好了,妈妈的饺子皮也擀好了。
开始包饺子了,妈妈拿起饺子皮,先包了一个做示范,妈妈包的饺子圆鼓鼓的,挺着将军肚,像个刚打完胜仗的将军一样。看完妈妈包饺子的过程,我就跃跃欲试。我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地包了起来。结果,我包出来的“将军”千奇百怪:有的包成了一个疙瘩,皱着眉像老太太;有的软软塌塌,像扶不起来的阿斗;有的皮厚腹中空,像一只麻袋做成的破枕头。放在妈妈的“将军”堆里,根本是天和地之间的差距,我的“将军”刚上战场,就趴下了。妈妈见了笑着说:“让我来教你吧!”妈妈开始手把手地教我,把饺子皮摊平,在饺子皮的周围抹上一点水,放入肉馅,鼓肚紧捏再收腹。后来,我又一遍一遍地练习,终于,一个个的“将军”昂首挺胸,绽开笑脸,站立在我眼前。看着这些“将军”,我开心地笑了,妈妈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阵清香飘过来,饺子煮好了!我慌不择“将”夹起一个,慌不择“嘴”吞进一个,“哇!”烫得我舌头活蹦乱跳。后来,我小心翼翼、慢条斯理地细细品尝。啊!鲜中带甜,甜中带鲜,既有肉的鲜,又有胡萝卜的甜。比起速冻水饺,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通过这次包饺子,我体会到一个道理: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善于观察,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子今天,是我回柳州过春节的第三天。姨妈说要教我包饺子。买来了饺子皮、猪肉、胡萝卜、马蹄、粉丝,姨妈先把猪肉剁成肉末,再把胡萝你卜、马蹄切成小丁,粉丝切成小段,然后把它们搅拌均匀,这样包饺子的肉馅就准备好了。接着我们就动手包起来了。姨妈教我:先把食指放在清水里沾一下,然后抹在饺子皮的四周。再把肉馅均匀抹在饺子皮上,最后包起来捏紧。姨妈包得又快又好,外形也很漂亮,像个金元宝,还有的像电话,都很好看。我包的第一个饺子样子就很难看,可我的第二个饺子却很好看,不过和姨妈包的饺子根本没法比。我包的饺子一放到盘子里,就躺下“睡觉”了,总是直不起身子二大家看到都笑了起来:这也太奇怪了吧!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不气馁,继续认真地学着。终于,我包的饺子立起来啦!我高兴极了!不过我已经不想做了,姨妈就让我在旁边等一下。“好吃的饺子马上就来。”姨妈说道。过了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来了,我左瞧右瞧:咦?包饺子时我以为饺子很小,煮熟的饺子看起来却很大,原来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我狼吞虎咽地吃起饺子来,一口气连吃了两碗。
学校将在周一举行包饺子活动,这个消息让大家都很兴奋。周日下午,我一直呆在电脑前学习包饺子的方法,眼睛又干又燥但还是一眨不眨盯着屏幕,把那些方法烂熟于心。不打没准备的仗,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包出特别的饺子!
来到一楼餐厅,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大桌子旁,铺上桌布,摆上各自带来的各种食材,又去水龙头前洗干净手,便各显神通,看起来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把镜头转向我们这一小组,庄柔佳带来的紫包菜馅,难得一见的紫色菜伴着肉末等配料光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到我大展身手的时候了,首先轻轻把饺子平摊在左手心,为了不出错,我盯着皮子,脑子里先想方法,右手还在半空“翻来折去”,决定先做“三角饺”。舀了少许馅放入饺子皮中间,然后把皮子平分三点往中间捏,凑到一起的边缘再捏合。我包得很仔细,每条边都捏得紧紧的,不让馅露出来,等煮的时候也就不会进水了。吴蝶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哇!好厉害啊。”我包好第一个,放在台布上,让组员照样子做。接着又开始琢磨第二种包法——“钱包饺”。我把已经包馅的饺子皮对折捏紧,再从右边开始把边缘慢慢卷成麻花状,一个新饺子又诞生了!
老师看到了我们的“设计作品”说:“哟,你们这组挺有创意的,来,让我拍下来。”咔嚓一闪光,留下了我们快乐的笑容。我们更有信心了,“只求创新,不求速度”是我们组的座右铭。一会儿,龚老师也来了,一眼的惊讶:“这些饺子谁做的啊?”顺着组员们手指的方向,老师的眼光看向我,对我笑了笑。我顿时觉得好自豪,这可是赞许的目光哦。yes!我们组受到了认可,大家都格外兴奋。
看着饺子装上餐车,我们又激动又担心,“皮会不会破?”“味道会怎么样?”一脸馋样的吴蝶凑近剩余的紫包菜馅端详了一会,两眼发光,问庄柔佳:“这个馅应该很好吃吧?”“对啊,很好吃。”可惜是生的,只能等待了。我踮着脚尖,伸长脖子,视线越过前面人的头顶,跟着餐车进了厨房。
“饺子出来了,出来了!庄柔佳抢先一步,把满满当当的紫色饺子端了过来,热气腾腾的,我们都感觉到暖暖的。洗完手开始吃喽,我随手拿起一个钱包饺,咬了一小口,紫包菜在里头睡得可香呢。我毫不吝啬地再咬下去,饺子皮不是很硬,也不是很软,两个字形容:筋道!饺子馅,不是很甜,也不是很咸,两个字:好香。组员们嘴里塞满了饺子,满脸的幸福状,含糊不清的口齿说着同样的字眼:“好吃,太好吃了!
同学们的兴奋与和谐让整个活动精彩不断;大家亲手做出的各种花样饺子伴随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不仅让我们饱餐一顿,更是暖人心田哦,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冬至快要到来了,经过同学们的提议和老师们的协商,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别开声面的包饺子活动。
活动时间定在12月20日(周五)下午,老师先让我们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每组六——七个同学。我们小组六个人。提前我们就分好了工,有拿面的,有拿馅的,有拿擀面杖的,有拿箅子的……
我的任务是拿馅。这馅完全归功于我的外婆。馅中有纯瘦肉、洋葱、红萝卜、黄瓜,白、红、绿搭配,色、香、味俱全,营养也搭配得十分完美。
等到第二节一下课,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做好准备工作:把桌子四张四张拼到一起,把东西摆上去,把手洗干净……
“叮叮叮……”上课铃响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忙碌起来,切面的切面,擀皮的擀皮,填肉的填肉……忙的不亦乐乎!我们组唐振波和何明洋是负责切面的,只见其中一个拿着面块搓来搓去,一会就成了长条。另一个则拿一个锋利的小勺子眼疾手快地切,“嗒、嗒、嗒”,一下一个。我和王子衡是负责擀皮的。我们把面球在面粉中一滚,放到案板上,用面杖擀成手心那么大的面片,扔到周夏航和吴泽楷那儿,他们是负责包的。只见他们把皮铺在手上,另一只手用小勺子挑起馅,放进皮中央,再把两边向中间折,一折一捏,小花边就出来了。这样,就包好了一个饺子。
一段时间过去了,当我们组第一个喊出“包完了”时,同学们都很吃惊,老师过来给我们和小组照了相,我们就去煮了。当热腾腾的饺子盛在碗里,其他组的同学都跑来抢饺子。而我们一边用手往嘴里塞着饺子,一边用手护着。最后,一人才吃到一个。后来,同学们都开始陆陆续续地煮饺子。
结束时,我们的饺子被评为最好吃的饺子。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也让我们了解到家人们包饺子的劳累。老师也正是这个用心。分工、团结、协作,是我们每个人做事时都要注意的,让它们伴随着我们以后的路吧!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包子。相传是因为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一年冬天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有许多耳朵冻烂的穷人。于是回家后,就和徒弟们在路旁支起了一口大铁锅,把羊肉、辣椒等驱寒的食物放进去煮,然后再捞出来,用面皮包成一个个像耳朵的东西,再回锅煮,熟了以后分发给烂耳朵的人们吃,还起了个名字,叫做“驱寒娇耳汤”。不出半个月,那些人的耳朵都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医,用面皮和肉做成了“娇耳”的样子,据说,吃了可以不冻耳朵。而张仲景做“娇耳”的那天就是今天的“冬至”。所以,人们在冬至那天一定要吃“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
小小的饺子,寄与了我们的期待,在活动中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的友谊,好温暖的饺子,让我难忘!
一年一度的春节快到了,各家各户都忙着筹办各种年货,门前都贴上了大红的对联和“福”字,我们家也不例外。这不,开始包起饺子来了。
开始做饺子馅儿了,只见妈妈洗干净葱、韭菜,切碎做成菜馅,然后把菜馅和准备好的肉馅一起搅拌成荤素搭配的混合馅,妈妈来当我的师傅。首先,她说先要学会擀饺子皮。看起来很简单,要做起来,还真有点难度。妈妈擀出来的饺子皮又大又圆,还中间厚两边薄呢!真让我羡慕不已,但那一系列的动作在我手里好象僵化了,擀出来的饺子皮却又长又薄,妈妈笑着说:“这样的饺子皮下到锅里可是很容易就破掉的哦!”经过几番努力,我的水平大大见长,与妈妈也不分上下,我有点沾沾自喜了。
接下来该包饺子了。我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拿着筷子夹了一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上。我把饺子皮合起来,一捏,手粘糊糊的。不好,馅儿不小心从左边冒出来了,我赶紧拿了一张饺子皮贴在左边捏好。我刚要捏右边,糟了,馅儿又从右边露了出来,我立即又拿一张饺子皮贴在右边补上了“缺口”,把它捏好。唉,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共用了三张饺子皮总算包了个特大号的饺子。我把它放在盘子里,可是它却像懒汉似的趴着不肯起来。我只好对它采取“暴力”——用两指把它使劲地按了一下,它才肯慵懒地坐起来。嗬!它挺着个大“将军肚”,像个“丑小鸭”似的,滑稽极了!逗得爸爸妈妈哈哈大笑,我也不好意地笑了!
这时,我又着急又不服气,于是我下决心再包个好看的,一定不能被爸爸妈妈讥笑了。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少放一些馅儿,不料却包出一个瘦骨嶙峋的“瘦子”。在一旁的妈妈不禁“扑哧”一声笑了,我不由自主惭愧地低下了头。原来包饺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样包不好,那样也包不好。我不禁有些气馁,一种想放弃的想法油然而生。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才第一次包饺子,虽然包得不好,但只要你有信心跟着学,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我看着妈妈那期待的目光,点点头答应了。她十分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一边还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要有个把握,就像包饺子放馅料这样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把‘肚’子填饱。如果过多就会消化不良,如果过少又会挨饿,就是这个道理。”慢慢地,我逐渐能熟练地包饺子了,而且包得又快又好,“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了。
在这次包饺子中,我不仅学会了包饺子的技巧,还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