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七,我和妈妈一起坐车回了外婆家。
到了那里,我看见外婆正在和姨妈一起兴致勃勃地做年糕团。妈妈看见了,立即放好行李,过去帮忙发酵。弄了一盆又一盆,总共弄了三盆。我问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弄三大盆年糕团发酵?莫非你们要弄好多好多的年糕?”妈妈笑而不语,我弄不明妈妈的意思。
第二天,年糕团发酵完毕外婆和妈妈就一起做起年糕来(姨妈回家了)。我看着她们做年糕,不仅手痒痒的,而且心也痒痒的。于是,我准备插手。我对妈妈开口了:“我也要做年糕。”“那你做的年糕自己吃哦。”妈妈在跟我讲条件呢!“好!”我坦然答应了,我便开始做了起来。我负责印年糕。我把外婆包好的年糕球在手上轻拍,把它拍得又圆又扁的时候,它关键时刻掉链子,里面的白砂糖漏了出来。于是,我又换了一个年糕球,还是向刚才那样轻拍,这次白砂糖没有漏出来,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葱尾沾了一点油,涂在模板上,然后,我再把年糕放在印花中间,用三根手指从年糕中间逐渐往外平铺,铺满印花之后,我就交给妈妈,我的工作就完工了。因为,妈妈怕我再把外婆辛辛苦苦包的年糕球弄破,所以就不让我印年糕了。
开始吃年糕了,我吃着我做的那个年糕,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做年糕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从这里学到了很多。
每年春节前,外婆都会给我们送来手工制作的水磨年糕。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会给我讲起她儿时的记忆:比如和小伙伴一起看大人“搡年糕”,还有外婆做的炒年糕,虽然当时用的都是很普通的食材,但是却一直让妈妈念念不忘。寒假里,我和爸爸商量一起为妈妈制作一盘炒年糕,给妈妈一个惊喜。
早上,我和爸爸去市场买了制作炒年糕必需的食材,有猪肉,有冬笋,还有韭菜和从爷爷家拿来的芥菜。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先把年糕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咦,这年糕怎么这么硬呢?平时看爸爸妈妈切年糕可没这么费劲。勉强切好年糕,我接着剥冬笋,我把它的“衣服”一层一层地剥掉,然后交给爸爸处理,爸爸把冬笋切成一条一条的细丝,最后爸爸帮我切好了肉丝和韭菜。
万事俱备,开始炒年糕!我把油倒进锅,不一会儿,锅里“噼噼啪啪”的,跟放鞭炮似的,等它冷静一点,我小心翼翼地放入了肉丝,“咝咝咝……”,我往后一躲。迅速翻炒了几下以后,我放入了笋丝和韭菜,继续用铲子翻炒,在爸爸的指挥下,我倒入了年糕洒了一点水,没有几分钟,炒年糕便出锅了。这时,妈妈正好回来了,看见这一大盘炒年糕,显得非常开心。妈妈尝了一口后,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真棒!”
给妈妈做儿时的年糕,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过年了,我一回老家,就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吃年糕!这次,我可以和你一起做年糕吗?”“额,好吧,不过你可不要给我拖后腿!”奶奶无奈地说。
大年三十到了,奶奶可真慢,她也不想想,我有多么喜欢吃年糕。不过,今天她真的准备了材料!奶奶端来一个大铁盆,又拿来一壶水,一袋红糖,一袋白糖还有一袋淀粉。她叫我把淀粉倒进去,是铁盆的一半。我将淀粉一股脑儿到下去,可忘记要倒多少了。“应该是一大半吧。”我想。我先到了一半,停了一秒,继续倒。奶奶见状,赶紧扑了上去。“这个可不能多到呀!”她喊。原来我还要继续倒下去的,可奶奶一扑,我手里的面粉全都倒在了我的脸上。“啊!”我尖叫一声。现在,我成了一个“面粉人”。奶奶狂笑着把我带到卫生间把脸上的面粉洗干净了。我吓得都不敢做年糕了,所以剩下的工作都要由奶奶来完成。我看着奶奶熟练地将白糖、红糖倒入铁盆里,再然后就要加水了。我看着,手不禁又痒了。“我来倒!”我说。奶奶将水壶递给我,我一倒。“够了!”奶奶喝道。我搅了搅,它立马变得黏黏的了。我将它又搅了搅。奶奶说可以蒸了,就将它拿过去了。晚上年糕蒸好了,大年初一,年糕晒干了,我拿着年糕开心地喊:“
大年初一吃年糕,步步高升!”
上星期五,我来到妈妈同事小陈阿姨家做年糕。
来到年糕坊,只见热腾腾的蒸气充满了不大的年糕坊,熊熊烈火在炉里跳跃着,发出木材、竹筒“嘭嘭砰砰”的爆裂声。坊内,人们满头大汗地干着、笑着,不时用嘴吹吹因传年糕、垒年糕而烫得通红的双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轮到我们啦!一位师傅熟练地将打好、蒸好的米粉倒进机器,另一位则用刀认真地将超长的年糕条切成年糕段,再扔给我们。这下可有得忙啦!这头,我“奋战在第一线”,不顾手上的烫痛,红扑扑的脸上面粉、米粉和汗水搅在一起,糊满了脸上每个角落,仍将年糕一排排码好,送到“大后方”。
那头,老妈和阿姨可就轻松多了。她们只需将码好的年糕搬到车里就行了,剩下就是吃!心灵手巧的老妈将年糕拍成一个“大饼”,夹上小菜,再用手细细地将“大饼”包成一个球,以此类推,便成了人手一个的——当当当当——大年糕团!
既然如此,我又开始采访其他阵地。只见村民们面色红润,干得汗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而老爸居然左右手各一个年糕团,吧几吧几吃得欢。真可谓“村人汗流浃背,市民肚皮溜圆”哪!
玩尽兴,吃尽兴,看尽兴,做年糕真让我快活了一把,也让我体验到农民生产食物的辛苦与劳累,教育我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切含义。
“吃年糕、步步高”,每当我看见桌子上摆满了年糕的时候,我就会流下口水,想起和爷爷第一次做年糕的场景。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上,我看到爷爷买了一些江米粉放在橱柜上,这让我想起头一天我看的一本书-《十四只老鼠捣年糕》,书里面讲了14只小老鼠齐心协力做年糕的有趣画面,不禁对爷爷说:“爷爷,咱们一起做年糕吧!”爷爷高兴地回答说:“好呀,午饭咱们就吃年糕啦。”
首先,我们把一些江米粉倒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用一个干净的小碗接了一碗清水,把适量的清水倒进盆子里,跟江米粉和开,揉成一个大面团。可是我发现,江米粉黏黏的,就像胶水一样紧紧地粘在我的手上,我大喊道:“爷爷爷爷,我的手被粘住了。”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你放的水太多了,江米粉太稀才会粘手的。”哦,原来如此!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又放了一些江米粉进去,这次终于成功了!接着,我拿起一把小刀,把大面团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团,我把小面团揉成了圆形,抹了一点油,又把小面团捏成了各种形状,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闪烁的星星,有的像铁饼,有的像红红的心……再接着,我往锅里到了一些油,把这些形状各异的面团放进油锅里,油锅发出了“滋滋”的响声,过了五分钟,面团的两面煎成了金黄色,年糕就煎好了。
最后我把年糕一个个夹出来,撒上白糖,尝了一口,好吃极了!下次,我还要和爷爷一起做年糕!
一个细雨蒙蒙的星期日,妈妈带我去甬东渔庄玩。那里的师傅们做年糕的手艺让我们大开眼界、纷纷称赞。
首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傅用一块边长大约45厘米的正方形的筛子,把粘在一起的米粉团搓得又细又小,从小孔中漏下去。接着,把米粉放进木桶里,用大锅蒸,过了大约20分钟左右,就蒸熟了。
然后,一位壮壮实实的师傅抡起大木槌,举向头顶,只听“嘭——”一声,大木槌就打了下去。另一位师傅不停地揉糯米团。“哎呀!哎呀!哎呀!”师傅一边锤打糯米团,一边唱起了劳动歌。我心想:看着真好玩!我也试一试,一定棒极了!征得师傅同意,我也上去锤打了几下,那大木槌重极了!光我一人,怎么也提不动,还是师傅帮我一起抡的。周围的人看得胆战心惊,生怕伤了揉糯米团师傅的手,不时为师傅捏一把冷汗。
最后,就是做年糕了。先把糯米团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用手搓成一条又粗又长的带子,拿起木头做的梅花印章,用力一按,一朵梅花就停留在年糕上了。师傅们也帮着我们一起做。一位师傅技术很高超,他随意一捏,三下五除二,就变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白兔”。还有一些贪吃鬼,随手拿起糯米团,往嘴里送,一眨眼,糯米团全没
了。
做年糕真是个技术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你有空也去体验一下吧!
春节前,妈妈带我去做年糕。一路上,我很兴奋,在心里不断猜测:会是什么样的呢?过了一会儿,车还没到地方,就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
走近一看,人可真多啊!一筐筐米排起了长龙,等待打成粉。一颗颗浸泡过的白白的米粒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轮到外公了,只见他利索地拿起一筐米,一只手拖住后边,往“怪物”口上倒。说是“怪物”,其实是打米机器。只见米粒很快被“怪物”吞噬,不见了踪影,外公急忙把筐放在出口处,不过一会儿,洁白的米粉就缓缓地流了出来,满满的一大筐。大家齐心协力,把米粉又扛到另一边排队等候。
终于排到了。大家把粉倒到一张大萝筐里,一位师傅在粉中加入水和盐,搅拌均匀倒入蒸桶里蒸。“如果不蒸,就是生的,做不了糕。”妈妈告诉我。米粉在滚烫的蒸汽中“挣扎”,我也在静静地等待奇迹的发生。
等了一阵子,开始做糕。只见师傅把熟粉放进一个八公分大小的机器洞里,糕终于重见天日,慢慢地从洞口挤出来,不过一次还不够,糕又进入机器的“肚子”里进行一次“旅行”,这样挤出来的年糕才会又滑又嫩。年糕出来后,被师傅切成一条一条滑下来,外公用手把糕摆好在竹簾上,望着白白嫩嫩的年糕我不禁垂涎三尺,也迫不及待去抓一条,那糕可真烫呀。
外公在年糕中包了些红糖,我津津有味地吃年糕,那味道真是人间美味啊!
做年糕是玉环农村里的民俗,也是过年的象征,我爱做年糕。
寒假一到,爸爸妈妈就带我去外公家,妈妈说今年外公家要做年糕,我顺带可以去看看,这可是一年一次的,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做呢!
早上,外公已经把糯米泡在了水里,外公说,今年他泡了50斤米。到了下午,我们把米再冲洗一遍,再把桶里的水沥干,只剩下米。接着把米倒进打粉机里,开动机器,然后白色的粉就从机器的出口流到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盆里,再加点水,用手搅拌几下,要使水和粉能均匀地混在一起。我和外公再把粉倒进蒸桶里蒸。大概过了10分钟,蒸桶开始冒烟了,烟越冒越大,这就表示蒸熟了。
外公把蒸好的粉倒进年糕机里。立刻,一根白色的长条从年糕机的一个小口子里钻了出来。我见到小口子上有水喷在年糕上,就问:“外公,为什么这里有水喷在年糕上呀!”外公说:“因为刚蒸好的年糕容易粘在机条上,喷一点就不粘了。”白色长条就像传输带一样被送到切糕机下面,被切成一段一段的,坐在旁边的阿姨是专门负责把切好的年糕放到小竹板上,等着主人把它搬走。我也试着搬,但是因为太重了,年糕差点被我掉在地上,幸亏妈妈赶快来接住。
我们把年糕搬到一块像草席一样大的竹板上,一根一根放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根咬了一口,味道淡淡的,可我还是觉得很香!
我觉得做年糕真是一件有趣又好玩的事!妈妈说,做年糕为过年又增添了一道浓浓的年味!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又要迎来新的一年了。听说姥姥家做年糕,我与妈妈便去了姥姥家帮她做年糕。
做年糕前,得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发面,放上酵母粉、牛奶和水搅拌均匀后,放上面粉,用手揉一会儿,当面粉揉成整体后,用盖垫盖上,等待发酵。在这期间,将枣放进锅里进行煮制、晾干;第二天,面就能发好,可以开始做年糕了。我拿出一块儿面,模仿着姥姥的动作,先揉出一个面团,然后在上面放上枣,“放两层,盖要比底大一些……”姥姥喋喋不休地指点着我。不一会儿,一个有着凹凹凸凸小洞的年糕从我手里诞生出来了。做完了这个年糕,我就有点不耐烦了,便自己琢磨着做一些小动物。我先做了一个小刺猬,用剪刀剪出小刺猬身上的刺,又用红豆做眼睛。这样,我的第一只小刺猬便完成了,它看上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得到小刺猬的启发,用掰下来的好多块面团,做成了一只有着水灵灵像荔枝一般眼睛的小兔子。
虽说做年糕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却体会到了做年糕的真正乐趣。因此,我有了一个想法,把我亲手做成的年糕带给爷爷奶奶尝尝,让他们体会到,我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新千年的第一个星期天,我跟爸爸到年糕店里去做年糕。
年糕店的设备很简单。一台磨粉机,一台年糕机,一眼大灶。但来做年糕的人却排起了长队,米箩从屋里排到屋外。大灶上的年糕蒸里正冒着热气,还不时飘出糕花的香味儿。
终于轮到我们做了。只见师傅把米倒进磨粉机里,经过两次滚压,米变成了很细的粉。然后把粉倒进糕蒸里去蒸,把粉蒸熟,变成了糕花,再放到年糕机上去挤压。挤压出来的年糕是连在一起的,再有机器上的一把剪刀把年糕剪成一段一段的。这就成了平时我们所吃到的年糕。
听爸爸说,过去做年糕都是手工制作的。把蒸好的年糕放到捣臼里捣,很费力。因此,往往是十几家拼起来做,很热闹。做年糕,要过年了。小孩子特别开心,都要去看热闹,有时还能吃上一块年糕团,香喷喷的,很好吃。那时,还有谁家年糕做得多,谁家的年成好的说法。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征。难怪现在的农民要做几大箩米的年糕。
现在,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年糕,年糕已不再是过年特有的食品。但从年糕店米箩排成的长队和来做年糕的人们那喜气洋洋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农村处处飘溢着“人乐年丰”的祥和气氛。
“吧唧——吧唧——”真好吃。我们义乌有个习俗,是吃年糕。吃年糕,年年高。
“做年糕了!”奶奶大叫,我就像狂风一样飞到奶奶身旁,观察奶奶是怎样做年糕的。只见奶奶把糯米拿出来,放在水里泡。等糯米像个白色的大娃娃的时候,就可以不泡了。
“奶奶,我看不清你了!”这时厨房里热气腾腾,白气娃娃在跟我玩“蒙眼睛”的游戏。原来,奶奶在蒸糯米,过了一会,糯米变的透明无暇,变得更白了,还流着“汗”呢!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接着,是碾碎糯米,从漏斗上倒下来,“白娃娃”争先恐后地从漏斗上掉下来,飞进大机器的肚子里,不一会儿,变成了“粉身碎骨”,“白娃娃”好像在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哈哈!可爱的年糕,我来了!
“老头子,快来帮忙!”奶奶大声地说,爷爷正在晒太阳,被吓了一跳,险些从躺椅上滚下来,说:“好好好,我来了。”只见爷爷拿来了大铁锤,奶奶连忙把糯米放到捣臼里,爷爷抬起大铁锤,用力砸了下去,奶奶又把糯米翻了个身。就这样,糯米被砸得好惨。
糯米像一个个身受重伤的士兵。看!闪亮的大刀又来了,啊!“士兵”被切得一片片的。
哇!好香啊!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冲向年糕,真美味!
年糕,是我家乡的一大特色食品。其中,鸣鹤古镇的年糕可是在慈溪首屈一指的哦。寒假一开始,老师就带我们一起去了鸣鹤古镇一家做年糕的工厂,一起去看看年糕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星期日下午一点整,晴空万里。我和妈妈还有哥哥准时到达了云龙中学旁边,来到一家做年糕的工厂旁边。还没进做年糕的工厂就闻到了一股让人陶醉的年糕香味。这时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出来接见我们。他精神很好,我们一边进去,一边为我们讲述怎样做年糕。原来,做年糕也是需要有耐心的。首先,用水将米浸泡两到三天,然后把浸泡好的米和水一起倒在一个机器里,碾成米浆,之后将米浆灌入一个机器,将水分给压出来,最后将年糕用蒸汽把年糕给煮熟就可以吃了。
当然,谁都不会吃因为还没将年糕做成一块块的。工人们用手一压,就可以了。工人们有时还会做几个年糕饺让来的人采购,别饿着了。我们就买了两个,还没吃够呢!
一想到那又粘又美味的几个年糕饺,肚子又开始抗议了。没办法,民以食为天,先找吃的去了。
周六中午看完英语,马上高高兴兴回家了,因为可以在厨房里施展才华。
我今天要做午饭。我该怎么办?就做那道菜!开始,我立刻从冰箱里拿出一袋青菜和年糕。你知道我想做什么吗?是的,我想做青菜年糕汤。按照老师的方法,我把青菜轻轻搓了几下,擦掉上面的污垢,用水冲洗,把叶子一片一片弄碎,把黄叶扔掉,把好叶子的底部洗干净,用水冲洗,放在洗衣筐里沥干。然后把年糕倒入另一个篮子里,用水冲洗。揉了5~6分钟,奶奶过来说:“张琪,别急,已经干净了。”我听了奶奶的话,拿来菜刀,先把菜放在案板上,然后把叶子切成1~1.5厘米的小条,垂直切几下,再水平切,让叶子显得均匀。
切完菜,我会先点火,开到最大档,放油,等油热15秒,马上放入切好的菜,来回翻炒,加水,盖上盖子,等水开了再开盖。过了一会,锅里发出咝咝的声音。我把准备好的年糕倒上,放入等量的水,炖几分钟,加味精和盐,然后翻炒几下。
从这次做年糕,我终于明白奶奶平时有多辛苦了!
好久没吃螃蟹炒年糕了,想想都流口水,今天就自己亲手做一次吧!
妈妈早早的从菜市场买来了活蹦乱跳的螃蟹。我系上围裙迫不及待地说:“我来洗,我来洗。”看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螃蟹,它们个个都像拿着兵器的“武士”。我不知该如何下手,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就拿来剪刀把它们的“兵器”一个一个地剪掉,这下危险不到我了吧!我掀开蟹盖,看着跳动的蟹肉,想想自己真惨忍呀!为了美味的螃蟹炒年糕,我也只好对不住了。最后我又准备了一些小葱和切成一块一块的年糕。
一切准备就续,终于可以入锅了,首先放入少量的油,大约过了30秒的时间,油热了。我急急忙忙的把螃蟹倒进锅里,片刻时间,发出“沙沙”的响声,厨房里弥漫开一片浓浓的白烟。倒入一小勺酱油,就轻轻地翻炒几下,稍微放一点点水,然后把年糕均匀地平铺在螃蟹上,最后盖上锅盖。我一旁静静地等待着,透明的锅盖能看到那螃蟹逐渐变红,只见锅里冒起小小针尖似的小泡,掀开锅盖,迎面扑来螃蟹的阵阵香味,放入少许小葱,翻炒几下,我的美味螃蟹炒年糕终于“诞生”了。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年糕,觉得特别的香。
记得年二十六,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年糕厂做年糕。
年糕厂里很宽敞,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人们都在忙碌着:有些人把家里浸泡好的米搬进来,耐心地等待着,大人们在聊天,小孩们在玩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有些人把浸好的米倒进磨粉机,机器下面不断地冒出雪白的粉;有的则把磨好的粉倒进蒸桶里蒸成香喷喷的糕花;有些人趁热把蒸熟的糕花端出来倒进机器里加工,接着滑溜溜的年糕像小朋友玩滑滑梯一样飞快地滑出来,十分有趣!一位叔叔用菜刀把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的,切得十分整齐,他一定是一位刀工精湛的超级厨师吧?我赶紧趁热拿了一根年糕,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接着我和小伙伴们还一起来比赛,看谁做的年糕有创意。他们有的把年糕做成了狡猾的小老鼠,有的做成了胖嘟嘟的小猪,还有的做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动物年糕,一边想:过年,为什么要做年糕呢?于是,好奇地问外公。外公笑呵呵地告诉我:“年糕年糕,年年长高啊!祝我的好外孙吃了年糕,越长越高!”
周六中午看完英语,马上高高兴兴回家了,因为可以在厨房里施展才华。
我今天要做午饭。我该怎么办?就做那道菜!开始,我立刻从冰箱里拿出一袋青菜和年糕。你知道我想做什么吗?是的,我想做青菜年糕汤。按照老师的方法,我把青菜轻轻搓了几下,擦掉上面的污垢,用水冲洗,把叶子一片一片弄碎,把黄叶扔掉,把好叶子的底部洗干净,用水冲洗,放在洗衣筐里沥干。然后把年糕倒入另一个篮子里,用水冲洗。揉了5~6分钟,奶奶过来说:“张琪,别急,已经干净了。”我听了奶奶的话,拿来菜刀,先把菜放在案板上,然后把叶子切成1~1.5厘米的小条,垂直切几下,再水平切,让叶子显得均匀。
切完菜,我会先点火,开到最大档,放油,等油热15秒,马上放入切好的菜,来回翻炒,加水,盖上盖子,等水开了再开盖。过了一会,锅里发出咝咝的声音。我把准备好的年糕倒上,放入等量的水,炖几分钟,加味精和盐,然后翻炒几下。
从这次做年糕,我终于明白奶奶平时有多辛苦了!
过年期间怎么能不吃点有年味的食物呢?今天王大厨要做的美食就是春节特色食品——年糕。
别看这小小的年糕,我可是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因为做年糕的大米要经过至少六七个小时的浸泡,所以昨天晚上我就把大米泡在了碗里。
今天早晨跑到厨房里一看,原本硬邦邦的大米经过这一夜的浸泡变得柔软起来了,用手轻轻一碾米粒就碎了。大米外表看上去像雪花一样白,这浸泡的漂白效果恐怕连漂白剂都要自愧不如了。
我烧开一锅水,放入老冰糖。
当冰糖完全融化,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我把冰糖水倒进一个大碗里放凉。接下来,我把糖稀、大米还有两勺玉米淀粉放进料理机里开始搅拌。
不一会,大米变成了米浆,雪白的米浆看上去十分诱人,馋猫小弟弟一个劲地说这是奶油,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上一口了。
我把米浆倒入一个大大的圆盘里,放进蒸锅里蒸了起来。
二十分钟后,白白的大米年糕就出锅了。水分被蒸发后的米浆,表面非常平整,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年糕,吃起来黏黏的、甜甜的、口感劲道,非常美味。
大家尝了我做的年糕后都赞不绝口。我们一家人吃着美味的年糕,沉浸在这欢聚的喜悦中。
你们知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的年糕是用什么做的吗?你们知道年糕是怎么做的吗?以前,我也不知道,但今天我终于知道了。
山里的人在过年的时候,总要做年糕。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泽雅玩,正碰上一个村子在做年糕。做年糕的地方在一个用石头搭的房子里,里面有点暗,房子里有很多人,更多的是排成一条长长队伍的一筐一筐的白米。做年糕首先要洗米,洗米这道工序在屋子外面进行。米洗好后,就会被搬进屋里里排队。接着,那些米被人倒进一个机器里,那个机器会把米变成许多粉,进入一个白色的大袋子。有人会把这些粉倒到桶里,再倒进另一个机器里。这个机器是用来搅拌的。那人往里面加水,机器开始转动,中间的轴承伸出三只长短不一的脚,机器转呀转呀,不一会儿,粉和水就均匀地混在一起,成了一坨面粉团。机器下面的洞打开,面粉团被装进一个蒸笼里。然后,装满面粉团的蒸笼,被放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炉子里,炉膛里的火烧得很旺,过了一会儿,面粉团就熟了。最后,面粉团从一个机器的小口子里钻出来,就变成白色的长条,有剪刀剪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个铺了麻布的竹板上,变硬以后,就成了年糕了。我拿了一点刚出炉的年糕来吃,味道还不错,,只是有点淡。
做年糕太有意思了。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年糕不但好吃,过年吃年糕,还寓意年年高。
寒假到了就说明快过年了,我期待着跟外婆学做年糕,那年糕特别香甜美味!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早上,我们终于要开始做年糕了,我的心情格外兴奋!
外婆手把手教我做年糕。首先,把糯米团捏成碗一样的形状,然后在糯米碗里面放入馅料,包起来并把它搓成小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不容易!把馅料包在糯米碗里的时候,要把糯米碗边沿一点一点地捏在一起,渐渐形成一个小球。外婆告诉我一定要捏紧了,不然会露馅。捏好糯米碗边沿后,还要把糯米小球搓圆。在搓之前,要在手心里沾点生面粉,避免糯米球黏到手上不好搓。年糕的馅料可以是红豆、花生、芝麻……我最喜欢红豆馅,所以就放了红豆。
接着用竹叶把这包有馅料的小球裹住。刚开始的时候,我笨手笨脚的,总是需要外婆放下手里的活来帮我一下。后来,我渐渐找到了窍门,越做越熟练,外婆都夸我做得好,我可高兴了!我们把裹好的小球放入锅里蒸。大约二十分钟后,香喷喷的年糕就出炉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下,可甜了!
吃着自己包的红豆年糕,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我明年还要和外婆做年糕。
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里有热闹的春节。最令我难忘的是四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一年,我跟外婆和妈妈去宁波乡下老家过春节。乡下的亲戚很多,我们天天走东家访西家,七大姑八大姨欢聚一堂,热闹极了。
为了让我开开眼界,舅公决定自己和糯米块。和糯米块需要很多人手,舅公把表舅表叔都叫来了。原来年糕的原料是米粉,而糯米块则是用糯米饭做的。只见年轻的小伙们把蒸熟的大米粉团倒进一个大石臼里,再轮流用大榔头似的捣棒边捣边碾,舅公则不断地趁捣棒提起时翻动米粉团,以使其均匀受碾。我好奇地去提那捣棒,好沉呀,我憋足劲也拎不动。大伙儿哈哈大笑,我闹了个大红脸。
再看做糯米块,那就更累人了。要把糯米饭碾成又黏又软的面团得花不少工夫,加上糯米饭黏性足,那捣棒每次提起来,都要费好大的劲。我很佩服舅公,只见他在石臼旁飞快地用沾水的手掌翻动面团,真是身手矫健,要是动作不利索,那大捣棒就会砸在手上,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碾好的年糕团由叔叔们拉成一根根长条,再扔到案板上。我们这些小孩早等急了,纷纷拿起烫手的年糕条,放进涂过油的模具里,用手一按,再把模具翻过来往案板上一拍,一条印有漂亮花纹的年糕就做好了。望着越码越高的年糕,大伙儿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
由于人手多,做一次年糕又要花上大半天,中午就只能用“自助餐”了。案板上放着一碗芝麻酥,一碗咸菜笋丝。谁要是肚子饿了,随手就可以拿起年糕或糯米块,包上甜的或咸的馅,吃个痛快,那新鲜的滋味儿真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长相忆,最忆那年糕飘香的冬天!
奶奶来电话告诉我这个星期四要做年糕啦,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和姐姐乐坏了,我们全家星期四一起去吃年糕、做年糕喽!下午放学后爸爸接我们到了做年糕的机器厂。
里面机器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我们找到了爷爷奶奶,我们的大米正在经过一个机器磨成粉,我说:“这是什么呀?”奶奶说:“这是磨粉机,从上面的孔把米倒下去,米就在几秒钟时间变成粉落入篮筐里。”磨好后的粉又细又亮,我们把篮筐排成长长的队,然后慢慢的前进,终于排到了。我们把粉倒在四个蒸筒里分别蒸熟,机器厂里面非常潮湿,屋顶上飘满了水蒸汽,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往下掉,米粉蒸了几分钟后,一号桶的出炉了,工人们把桶里蒸熟的米粉倒在了木板台子上,这时米粉已经变成了糕花,我一手抓起了一块热腾腾的糕花,一边吃、一边用小不铲子把糕花铲碎,接着其他三个桶的糕花也相继好啦,我们陆续把糕花都铲碎,铲碎后把糕花放到了机器里,通过机器的挤压糕花变成了一条条长龙,慢慢从机器里走了出来,一个工人拿了一把大斧头,把冒着热气的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爷爷、奶奶就用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把一条条年糕包装起来,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热乎乎的年糕用塑料袋包起来,然后整齐的放在框子里。
我拿了刚刚包好的年糕,趁热咬了一口,那香喷喷的味道真香啊!奶奶又笑盈盈地说:“沾上红糖会更好吃。”我沾上红糖又咬了一口,这味道真是赞不绝口,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年糕,快来品尝一下吧!
“吃年糕,步步高。”我们家乡的人在过年的时候,总要去加工厂做年糕。
今天,我和哥哥妹妹一起回到乡下奶奶家做年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去做年糕的地方。
做年糕的地方在一个用砖头搭的房子里,我一进年糕厂,一眼就看到了在水里浸了好几天的大米。一筐一筐的大米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几个工人齐心合力,一起把一筐筐大米倒入机器里。“呜呜呜——”没几下子,一粒粒白白胖胖的大米就粉身碎骨,变成了洁白的米粉。工人们再把磨好的米粉放到蒸笼里面去蒸,蒸熟以后又倒在石板上。机器一开,“突突突……”转呀转,这些蒸熟的米粉就从机器的一个小洞里慢慢出来,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年糕,好神奇哦!工人叔叔手起刀落,“咔——咔——”熟练地把它们切成一节一节。我们几个手忙脚乱地用塑料袋把年糕一节节套起来。哇,刚做出来的年糕真的好热,我们的手都被烫红了。我快速地拿了一点刚出炉的年糕塞进嘴里,又香又糯,味道真不错!
做年糕太有意思了!今天,我大开眼界,终于知道年糕是怎样做出来的了!
今天,我们和弟弟一家去年糕厂做年糕。
我们来到年糕厂时,叔叔昨天晚上送来的米已经在水里泡了一晚上,现在这些米可以直接和着水磨成面粉了。做年糕的师傅把磨好的面粉带水都装在面粉袋里。
叔叔们把磨好的面粉弄干,这个过程我们等了一上午,终于轮到我们轧细面粉了。我们把十多袋硬硬的面粉袋,送到窗户前,那位爷爷把它们拿了进去,把硬硬的面粉袋放进了机器里。不一会儿,那些硬硬的面粉袋从机器的另一端掉了出来,立刻变成了软软的面粉袋了。我仔细一看,那个机器就像橡皮泥里的压平器,在上面有五十多根又细又长的水泥钉。
等了一会儿,轮到我们煮面粉了。我着急地等待着,过了好久,面粉煮熟了,叔叔们把他们放进了做年糕的机器里。年糕从年糕机里伴着自来水流出来,像是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肠子”。一位老爷爷不断地用刀把它切成一截一截的,它们纷纷掉进一个箩筐里。热气腾腾地的年糕就这样做好了。妈妈和婶婶急忙把年糕晾在外间的竹席上,等它们稍微干一点,放到了自己的车子上。而我,只顾着吃那些热乎乎的裹有榨菜的年糕团,味道真好啊!
今天的收获真大,不但知道了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还吃到了平时吃不到的年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