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清末明初天津卫的18个奇人,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在介绍这18个奇人的同时,这本书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书中有许多手艺让人们敬佩的奇人: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比的“张大力”,以牙认人的华大夫等;还有许多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完就捧腹大笑。
我最敬佩的还是“苏七块”,“苏七块”是一个医生,医术高明,专治骨折此类的病,但是他有一个规矩:但凡是来他这看病的,不管是谁都必须先放7两银子在桌上。一次,一个脚夫手臂骨折了,于是来到他这里,但是一个脚夫赚一天吃一天哪会有7两银子啊!“苏七块”见了脚夫痛苦万分,满头大汗的样子依然不动声色地打牌,连他的一个牌友都看不下去了,以上厕所为由,借了脚夫7两银子,“苏七块”才动手。咔咔两下,骨头便接上了,待脚夫走后,那个借钱的牌友便问“苏七块”为什么这样做。“苏七块”说:“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听完那位牌友琢磨了3天还没琢磨透,只是打从心底地佩服他。
起先刚读的时候,我有些打抱不平,认为“苏七块”是一个贪财的人,如果有人掏不起七块银子怎么办?就视而不见吗?经过我的一番思考,终于对这条原则有了些理解。因为“苏七块”毕竟是靠帮别人治病谋生的,如果因为怜悯的原因而一分钱不收,他也生存不下去。有的时候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是很重要的。
我常常想,这些奇人的本事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天才是1%的勤奋加上99%的努力形成的!就像课本中一样,想要有一技之长,就好好学本事吧!
一个人的眼界到底有多重要?眼界决定了你的成就。所以说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就是眼界一定要宽,这样你的成就才会足够大。
好比说卖炮的崔家炮,他们是卖炮的。每次他们走在卖票的地方的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他们,因为他们每次卖得炮都是最好的。而当他们的炮放完,其他人卖得炮、就是“老牛放屁”了!
可为什么吹家人的炮是做得如此好呢?那是因为眼界宽!他们在做炮的时候就在自己脑子里构思好了,怎样去做炮的形状以及炮的威力,而这一切,都是眼界宽的功劳,足以说明眼界宽是有多重要了。
眼界宽有多重要,你知道了吧。不过呢,仅有眼界宽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要认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打小差,这样你的成就才会足够大,而这样,你的眼界才算真的宽了!
有这么一种人,他为了别人,为了家人,或者为了集体,有难独挡,有苦独吞,忍辱负重,最后顾全大局。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崇敬。
齐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个人。
齐老太太喜欢打牌,所以有时会选择在家里和亲朋好友一起玩玩牌。一天,二媳妇的金戒指丢了,家人为了这事彼此生了嫌隙,眼见家庭关系逐渐生疏。
有天,齐老太太在晚饭时对大家说,戒指是她偷的……这件事,最终就这样平息了。大家的脸上又有了真诚的笑容,唯独对齐老太太,多了层异样的眼光。最后,齐老太太因为每天背负的这样的不愉快的情绪,一年后离开了人世……
有一天,家人却在墙角找了那枚丢失的戒指,大家面面相觑,似乎都明白了什么……
原来,那个戒指根本就不是她偷拿的。为了家庭的和谐,她宁愿自己背负“罪名”,让自己在家人面前丢脸,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这一切换来的是家人不再互相猜疑,再次和睦如初……齐老太太真的是顾全大局的无私的一个人!这样的人是令人赞美的!
人在干活工作中,要想讨到上级的欢心与赏识,就避免不了认真勤奋。而在努力的同时,更需要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杨家茶汤一店中的杨巴,就是靠着一张好嘴,从而取得了李鸿章中堂的赏识——
那时,李中堂因将茶汤中的碎芝麻误认为是泥巴,从而大发雷霆,直接将茶汤扇飞至墙上。杨巴见了,则是冷静地思考,丝毫不慌张。最后,用诚恳的态度与那句“小人请大人恕罪,因不知道大人不爱吃碎芝麻而误加了它。”从而化解了危机并讨得李鸿章赏识,因一张好嘴名扬四海!
杨巴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的机智与给人面子,最重要的就数他那张好嘴了——他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用他的诚心诚意与能说会道感染了李鸿章,对他赞叹不已!
一张好嘴多么重要,李鸿章并未喝一口茶汤,却仍夸奖了杨巴。他夸奖他的,并非茶汤的好味道,而是杨巴的好嘴巴呀!
有一张好嘴,万事皆不在话下!
善良的人运气都不会很差,郑老汉是个渔夫,他待人很友好,所以运气也很好。
郑老汉的生活非常的悠闲自由,是许多生活忙碌的人羡慕向往的,他整天乐呵呵、傻傻的,但是傻人自有傻人福,皇上来到他那儿,他却全然不知,依旧是往常那样,友善待人,直到皇上将龙袍送给了他,他还没反应过来,难道只要人善良,他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东西吗?我认为他只是凭借自己百分之二十的友善待人和百分之十的运气才得到龙袍的,现在的社会已经变了,变得非常的恐怖,那些再怎么善良的人也会被一些让人厌恶、讨厌的人冤枉成坏人,那些碰瓷就是个例子,别人好心帮你,你还说就是那人人欺负了你,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所以光靠善良是不行的。郑老汉同姓的人叫郑三,他为人很精明,也很机灵,所以他便打着郑龙袍的名号发了财,所以人也要聪明、机灵。
人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郑老汉他靠的是运气,如果你没那运气不就白忙活了吗?
今天,我读了《俗世奇人》的《蓝眼》。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蓝眼这个看假画的,到处去识破看造假画的。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颜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他刷的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一半。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你打算买多少钱?“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这段中,我看出了蓝眼很机智多某,很厉害,只看半尺就可看出,真是厉害呀!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上一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斗都最来神儿!”这段中,我看出了有很多人想看蓝眼蒙住眼睛辨画,也想看看黄三爷是用什么能耐让蓝眼蒙住眼睛的。
蓝眼的好经验真是高啊!
近些天,我们班开展了读书漂流会,作为一个爱看书的小书虫。我是内心欣喜若狂,一心里仿佛有只小鹿在乱跳!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欢喜不已,早有耳闻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是大作家冯骥才写的。其中一篇就被我们的语文书录入。现在我能看这本书了,我真的好高兴呀!
轻轻翻开书页,哇!印刷排版的真的好像古书,给人一种年代的神秘感。我细细的品味着书中的内容,才发现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是这样的引人入胜:苏大夫的医术高明,做人有底线;刷子李做事讲究,认真仔细;贺道台只会拍拍马屁,最后下场自然不好;张金璧力大如牛,让人惊叹不已。我越看越入迷,直至如痴如醉。
让我最无法忘怀的还属“青云楼主”了,他是一个能写能画的才子,行家却说——他手糙了点。他却自己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他人的问题。一天一个洋人来看他的字画,赞赏不已,“青云楼主”幸福的快要飘起来,挥手写了你们“宁静致远”四打字,于是狂妄的对人说:“都看吧!瞪圆你们的狗眼看看吧!你们不认我人家老美认我!”可是到最后,他收到了一张图片:老美站在字体前照了相字却挂倒了,全朝下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刚开始是大笑接下来就陷入沉思,难道那时努力刻苦钻研学习就是为了名扬立万吗?人就要这么消极吗?难道身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崇洋吗?难道我们祖国的人祖国的山祖国的水都要被自家儿女唾弃吗?不只是这个青云楼主,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都是这样,包括我们自己也犯这样的毛病。这是病,得治!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读了这本书《俗世奇人》我不仅见识到了奇人的超凡本领,也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