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护理管理论文(收集5篇)

时间: 2024-06-17 栏目:写作范文

护理管理论文篇1

1.1方法

(1)在整个医院中建立病人安全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组长必须是本院中高学历、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员。成员是那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士或护师资格证人员,并且实行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护士长必须是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在各个病区都必须设置专门的病人安全责任护士,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和安全责任护士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检查效果进行评价,如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改进,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

(2)在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现在乡镇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相对不高,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低学历护士,一些还没考取资格证书,专科知识贫乏。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病人的病情往往都很复杂,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经验不足的护理护士很难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对于实施治疗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增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必须定时对在岗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现在乡镇医院招聘的保洁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病毒、细菌、感染之类的概念一窍不通。所以,我们护理科室必须认真细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医疗废品分类、地面消毒等能够正确处理,对防止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如出现不良事件,医院需要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另外,医院应该组织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积极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5)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提出一定的建议,例如,根据国家编制要求增加护理工作人员,改善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情况,并且多争取一些培训经费及培训机会,保证培训学习不成为空头口号。还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解决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2观察指标

医院护理科室可制作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由护理部门或者安全责任护士向住院病人发放,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2结果

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后,医院中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6%,住院时间为(7.4±32.1)d,发生不安全事件为2次;而应用前,护理满意度为72%,住院时间为(15.6±44.7)d,发生不安全时间为21次。对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不安全事件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管理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58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其中男92例,女66例。年龄1岁~5岁;选择同期同类型患儿15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8例,女70例,年龄0岁~5岁。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儿科常规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管理上增加危险因素管理,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如下:①社会因素:医患关系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话题,这种紧张的关系造成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其中的复杂性被人们忽视,公众自身又缺乏对基础疾病知识的了解,而对医护工作要求却不断加深,信任度有下降趋势。②药物因素:对患儿来说,其用药的剂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按照体重来进行计算使用,例如利尿药物的应用,对确定剂量方面有一定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且因为患儿天性好动,加之床位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造成护士查对时,容易出现差错而加大了用药的风险性。③护患关系因素:因患儿需要家属在旁照顾,就出现了医护人员到家属再到患儿的三角关系;而在具体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护理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且部分家属又存在对医学常识的不了解,加之爱子心切,就会对护士产生过多及苛刻的要求,一旦超过护士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引发纠纷。④护士自身因素:护士年轻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吃苦和慎独精神,加之年轻缺乏经验,给护理工作埋下隐患。无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且应急能力差,对患儿缺乏足够的耐心从而影响治疗。⑤意外因素:鉴于婴幼儿发育处于未完善状态,平衡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但识别危险因素能力又十分差,一旦跌倒容易出现骨折或者被利器所伤,易出现诸多的危险事件。⑥法律意识淡薄:随着家属的维权以及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护士法律意识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若不能详细了解相关法律,在护理中就增加了纠纷的风险。

防范措施:①媒体要予以正面公平的引导,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医疗卫生事业存在高压力、高风险性,多沟通了解可以提高医疗质量。②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预防风险因素的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并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对风险事件的掌控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包括:沟通、药物知识、专业知识等,培养医护乐观积极的工作心态,例如药物的三查七对、规范记录病历等。③健康指导,对患儿的病情,要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加强宣教,耐心向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患儿依从性。可将一些注意事项制成宣传单发给患儿家属学习,从而减少隐患的发生。④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要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技术操作中需谨慎,尽量避免意外出现。⑤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提高我国儿科护理人员的准入标准,严格把关,避免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再者对在职人员也要经常性培训考核,掌握儿童营养学、心理学等,从而更好地与患儿家属沟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4%;研究组未出现投诉事件,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管理论文篇3

1.1研究对象

本组抽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医院住院部收治的264例骨科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男178例,女86例,年龄14~72岁,中位年龄(27.6±5.1)岁,住院12~31天,平均住院(25.3±5.4)天。股骨颈骨折30例、盆骨骨折125例、胫腓骨骨折41例、脊柱骨折12例,肱骨骨折34例,其他骨折22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将264例病患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2例。两组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均能独立完成相关调查,并对研究知情。

1.2护理人员

本组共有15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2~40岁,平均(29.21±3.16)岁;文化水平: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3名;工作时间:2~7年,平均(4.57±2.91)年;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8名。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方案。一般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疼痛护理、给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则包括心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个性化环境创设、个性化饮食指导、个性化康复方案实施等。

1.4护理观察指标

研究的观察指标有4项,分别为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进行评分,SAS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SDS评分越低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护理纠纷例数根据护理部的记录进行统计。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发放护理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就本次治疗的服务态度、护理内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5数据处理方法

本组全部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更明显,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纠纷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骨科住院病人大部分伤势较重,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康复周期长,护理质量的好坏对康复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骨科护理的工作量大、要求高。传统的骨科护理更注重对疾病的护理,而对病人的心理缺乏关注,这极易引起病人对护理的不满。而且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操作力度,动作粗暴,导致病人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症状,因而引发较高的投诉率、护患纠纷率。相比于传统的一般护理,人性化护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独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人性化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注重人的需求,护理操作过程中,更强调动作的人性化及规范化,尽量提高病人身体、心理的舒适度,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对医生、护士产生信任感,不但能够建立起友好型的护患关系,还能提升病人配合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疾病较快地康复。②在护理管理中强调人性化理念,能促使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让病人获得更优质的服务。③人性化护理能够较大程度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求。使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间接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帮助医院吸纳更多的医疗资源。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骨科患者对预后效果存在担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为了改善骨科临床护理的质量,本院对骨科住院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①树立人性化理念。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课程或者讲座,促使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有深入的认识,树立以病人为护理核心的观念,掌握相关护理技能、技巧,并指导其如何在临床护理中实践。②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或者在手术前,针对病人的具体疾病类型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病人对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过程有充分的了解,缓解怀疑、担忧等不良情绪;而对于负面情绪较严重者,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实施心理干预,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护士要多鼓励、开解病人,提供一些成功的病例供其参考,增加病人的自信。③创造个性化的病房环境。传统的病房环境管理更注重卫生方面的整洁、干净,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更注重创造令病人感觉身心舒适的环境。例如,骨科病人大多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长时间待在病房狭小的空间内,较易产生厌烦、焦躁情绪,这对疾病康复非常不利,所以要全面考虑到病人的需求,在保证较好卫生状况下,完善病房的设施,营造温馨的氛围,例如,提供一些书籍、之类的娱乐工具,播放病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这样的环境对开阔病人的心境、改善焦虑、改善抑郁情绪有较积极的作用。④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康复情况作出详细的饮食指导,有助于身体的迅速恢复。建议病人多食用清淡、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⑤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骨科病人大多存在康复期,这是帮助肢体恢复正常活动的重要阶段,恰当的护理能够令康复锻炼的效果事半功倍。由经验丰富的康复科护理人员先对病人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估,然后依照评估结果制定较具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监督、协助病人完成计划。本组研究中,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人性化的护理能够较好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使其自信增加,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在护理纠纷方面,实验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而,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

4结语

护理管理论文篇4

患者治疗后,护士护理的服务态度、方式和质量能直接体现出医院护理服务形象的好坏。是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其整体素质的表现,是医院形象中最容易改正、变革的部分,是提升医院形象的快捷方式。

2护理形象管理的实施

护理形象作为医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护理工作展示给社会公众的质量、服务、精神面貌、人文素质等总体形象,医院的生存发展与其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护理工作综合实力的提升,完美的护理形象的塑造,是护理管理工作当前的重要内容。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队伍的形象设计与塑造。对护士形象、质量形象、服务形象进行定位、设计,并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活动,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1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患者、护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对护理质量的定义有所差异,有研究认为护理结果质量着眼于从患者的角度进行评价,即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3]。患者选择医院的标准其中就有良好的护理服务质量。所以,秉承患者至上和社会满意的理念,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来确立质量标准,使服务标准更加符合医疗市场的需要,从而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例如,开展以病患为重心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以科室为单位评选护理服务明星、年度评选医院的“十佳护理明星”。在门诊开展一站式导医服务,在病房开展特色温馨服务的活动,以各项活动作为载体,护理实践中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主的宗旨,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全程的、发动全员的超一流的服务。

2.2使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工作满意度提高,以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

护理形象的塑造良好,应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满意度。个体工作满意度高,则可能对工作持积极态度,工作满意度低,则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4]。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塑造良好护理形象意义的教育,不断总结医院发展过程中优秀形象资源,并加以宣传。正性工作环境能提高护士执业价值观、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作风、稳定护理队伍,使护理人员把良好的护理形象作为共同的目标取向,以有意识地、积极地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5]。

2.3强化质量管理,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

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护理质量管理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医疗安全以及医疗质量直接受护理质量的好坏的影响。因此,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必须的,制定具体、量化、细化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相结合,成立专项质控小组,及时反馈、分析、总结、改进,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保障医院护理安全,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6-7]。

2.4塑造护士形象内在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需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行为形象的良好展示,是护士良好的情操与修养的体现,是护士职业素质内涵的外延,也会使人感受到其严密的管理,严谨的作风和可信赖的技术。因此,要注重对护士行为的规范管理,不仅是护理人员对病人表示尊重礼貌的规范要求,更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认识升华,是护士整体职业素质的养成,是责任心和专业服务水平的自然展示[8]。使护士做到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让病人倍感亲切与信任,从而使护士形象达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3结语

护理管理论文篇5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监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0.45±2.21)岁;原发病:2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5例重症颅脑损伤,6例血气胸,2例颈椎骨折并截瘫,10例大型手术后患者,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2.23±2.26)岁;原发病: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4例重症颅脑损伤,7例血气胸,1例颈椎骨折并截瘫,11例大型手术后患者,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予以无缝隙护理管理:

(1)构建无缝隙管理模型: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科内护士对ICU疾病的认知度。自制住院患者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反馈的问题予以统筹分析,制定策略性解决方案,明确分管护士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指标考核,量化处理各种护理制度,构建个性化、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模型方案。

(2)优化排班模式:讨论并推敲原有APN排班上班时间,推行小组责任包干制工作模式,改善交接班制度。

(3)服务过程无缝隙:制定标准化流程,推行全程服务无缝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予以个性化服务,实施主动服务无缝隙;尊重患者参与权与知情权,及时告知治疗方案与护理内容;强化ICU重症监护,重视应急处理与临床观察;分析病人心理活动与个性化特征,针对心理问题予以针对性干预。

(4)护理安全无缝隙:于护理工作中,重视不安全事件管理,制定防范,每月护士长带领护理质控小组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做好预防控制,完善细节管理与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护理报告制度与器械、药品、仪器管理制度;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确保患者安全;贯彻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持续。

(5)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监控,质量监控小组总结问题,护士长重视原因分析,经由会议进行讨论并改进管理策略。每月开展1次护士会,明确护理问题并予以改进。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变化,主要包括四个级别: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2)综合卫生部有关要求,制定护理成效考核表,主要涵盖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及病历书写质量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应用百分制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健康宣教五个方面的评分均较优(P<0.05)。

3讨论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护理部主任述职报告(收集5篇)
  • 下一篇:护理专业自我鉴定(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