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预防接种知识(收集5篇)

时间: 2024-07-12 栏目:写作范文

预防接种知识篇1

关键词:疫苗;二类疫苗;科学告知;接种量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疫苗(vaccine),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接种后让人在不治病的同时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达到提前防控的作用,相对于疾病发生后再治疗,采用疫苗接种方法预防疾病是很有价值的,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部分疾病发生后治疗与接种疫苗预防,费用可相差27倍。而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作用也由单纯的预防功能演化出了治疗功能,未来疫苗的临床应用将不断多元化。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以流感疫苗、狂犬病和儿科疾病等二类疫苗为主,这几种疫苗向来占据二类疫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际巨头携优质产品争夺二类疫苗市场也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外创新型的多联疫苗对于国内传统疫苗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研究并掌握科学告知对与疫苗接种量的相关作用规律,不仅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还能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在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政府疾病治疗负担[4]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的目的及目标①目的:研究科学告知对二类疫苗接种量影响的相关规律。②目标:通过有效实施科学告知,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意识,为建立良性医患关系、降低政府疾病治疗成本做好坚实基础。

1.3关键词的定义

1.3.1疫苗采用人工的方法,把病原微生物,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使其产生定向变异,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毒力,制成疫苗。接种人体后,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即:疫苗(抗原)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不发病。

1.3.2二类疫苗在我国,疫苗从行政角度讲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又称计划免疫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二类疫苗是指专家建议接种,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1.3.3受种的其他疫苗五联疫苗、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这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已列入了计划免疫疫苗。二者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疫苗会越来越多的。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苗和二类苗)都非常重要。而且有些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Hib、流感、水痘等等。有些二类苗还是一类苗的有效补充,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五联疫苗等,针对部分患有禁忌症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1.3.4科学告知所谓科学告知就是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将重要事实更为科学的告诉家长。科学告知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备知识是科学告知的基础,有效沟通更是科学告知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掌握疫苗所预防疾病的负担,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有效沟通必须以真诚、客观、自信为前提,做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有效辨识家长最关心的预防接种相关问题,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家长的误解。

1.3.5接种量是指在疫苗的预防接种中,实际使用疫苗的数量,与接种人数成正相关、并受疫苗种类、价格因素等影响。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利用对2012年(科学告知前)与2013~2014年(科学告知后)的接种量对比,采用描述或相关性数据来评价。

2.2研究对象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1446名;家长1446名,年龄20~65岁。

2.3研究方法[1]预防接种人员行为改变--科学告知的严格实施:

第一步:在接种门诊候诊厅内悬挂预防接种工作流程、操作规程、一般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一类免费疫苗和二类自费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价格、免疫程序、接种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采用咸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印制的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儿童姓名、家长签名、接种日期、联系电话。

第二步:接种门诊实行分诊制度,护士一对一的对家长进行充分全面科学告知,态度温和要做到科学告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疫苗的作用和性质;②一类苗和二类苗的联系与差异;③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危害及疫苗的接种效果;④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费用;⑤接种禁忌症;⑥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⑦常见疫苗接种反应及处理。

因为,一类苗为国家强制、免费接种的疫苗,家长虽对一类苗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由于国家政策影响,都会自愿接种。而二类苗的接种是采取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而家长们大多存在对二类苗的认识不足与偏差,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类疫苗的生产工艺和预防疾病范畴已逐步成熟与扩大,其所发挥的作用已不能只局限在行政分类上,这便体现了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的必要性,让家长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疫苗更加全面的预防相关知识,从而更全面的呵护婴幼儿群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家庭及政府预防相关疾病的成本[5]。

二类疫苗大部分为灭活疫苗也成为死疫苗,其优点是: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经处理活性完全丧失接种后可促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不会因细菌病毒剩余活性致病,安全性更高。

2.4研究步骤采集2012~2014年科室报表资料,进行科学告知后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导出结论。

2.5资料分析现收集2012~2014年科室疫苗接种量报表作为本研究数据源,比较在实施接种告知服务前后儿童二类疫苗接种量变化。

3研究结果

3.1科学告知促进试点单位二类疫苗接种量显著提升在三年期间(12~14年),通过科学告知的具体行为实施,试点单位在接种人数逐年递减的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显著提升,见图1。

为体现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效果的显著性,其中重点跟进二类疫苗品种四个,其接种量变化显著性更强,见图2。

3.2科学告知能够促进医患体系良性循环科学告知意识的提升,还显现出如下增值效果:

3.2.1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疾病预防传播途径的拓展,从单一的接种医生与家长的口口相传或书面告知,衍生出多平台多形式告知,如预防接种网站、短信/微信平台、妈妈班讲座。

3.2.2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接种医生对接种者及接种家长关注度明显上升,并对达成如下共识,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①家长信任专业熟练、自信、有责任心的医生;②家长没有疫苗及医学相关知识,希望医生给与专业且明确的指导;③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是从小事入手,换来的是高依从性和良好的门诊氛围。

4讨论

4.1科学告知推进工作结果的进一步探讨

4.1.1在不良因素干扰下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仍保持正相关。在具体试点工作中,相关二类疫苗品种及供货源是恒定不变的,而各年新生儿数却由12年的558人减少到14年的360人,科学告知试点单位在此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明显的数量增加,打破人数减少的不良因素干扰,充分印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成正相关,通过科学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二类疫苗接种量会形成阶梯式提升。

4.1.2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在重点跟进的四个二类疫苗品种(肺炎、爱宝维、五联、A+C)中,主要体现在科学告知行为的严格遵守,如专人督促、定期行为汇报总结,因此相关接种量的上升趋势会更加明显,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

4.1.3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可催化良性医患体系的快速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和良好医患关系形成,体现出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是此研究工作的额外收获,因此将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无论是一类疫苗的接种告知还是二类疫苗的接种告知),将催化良性医患关系的快速形成。

4.2科学告知相关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经验在推进科学告知工作中,有如下工作细节极具参考意义,总结如下:

4.2.1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告知内容[3],按照目前的工作流程做到2步预检法(分诊台初筛、登记室复筛),4步告知法(分诊台告知、预检室告知、接种室告知、留观后告知),告知内容由以前的口头告知转为书面告知,对于特殊疫苗的告知,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每位家长必须填写知情告知书;客观科学全面的一对一告知每一位疫苗的作用家长根据婴幼儿的身体情况除了选择必要的一类苗外,建议家长使用一些有针对性的二类苗,更为全面的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

4.2.2通过接种护士在接种时再次重点强调所接种疫苗的作用、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副反应及处理等。如接种后必须留观30min无不适后方能离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多喝开水等。对一般的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如较为常见的红肿硬结和低热的处理;当出现高热或全身皮疹的及时处置等。

4.2.3介绍家长浏览专业的网站了解更多的疫苗,通过专业渠道获取专业的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4.2.4家长通过科学告知及仔细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掌握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有很大提高,也提高了家长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意识,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思想准备,能够自行护理儿童从而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同时,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作为客观的书面记录,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有利证据,起到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4.2.5在计划免疫前实施预防接种告知制度是尊重公民知情权、实现以人为本、使计划免疫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5结论

总而言之,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不失时机地将预防接种知识充分全面科学地告知于受种监护人,切实履行告知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家长的知情和选择权利。

通过科学告知,不仅可以提高疫苗接种的接种率、及时率;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还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同时树立医务人员的专业形象,减少医患纠纷,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家庭政府疾病治疗负担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胜利.预防接种门诊的告知义务与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J].职业与健康,2008,12(24):2724.

[2]WHO.Weeklyepidemiologicalrecord[R].2012;14:129-144.

[3]左莉.告知义务及其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

预防接种知识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8-183-02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经济、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预防接种儿童监护人的知识层次、综合素养参差不齐,许多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漏种、接种证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难度。近年来,本院针对新形势特点,加强了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本院辖区内有预防接种儿童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将2009年2月~2011年1月有预防接种儿童的家庭1236户作为传统接种组,2011年2月~2013年1月有预防接种儿童的家庭1248户作为健康教育组。两组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组对每个家庭的儿童监护人实施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促使监护人熟悉预防接种内容、相关疫苗的作用、预防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等。

1.2.1.1新生儿期的健康教育在医院分娩的婴儿,深入到产妇床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给每个产妇发放书面资料,介绍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新生儿要接种哪些疫苗、如何进行接种,特别详细介绍新生儿要接种的卡介苗、乙肝疫苗的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选派专人到产妇身边为新生儿进行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接种,保证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及时接种疫苗[2]。

1.2.1.2建立预防接种档案时的健康教育在婴儿出生1个月内,要求辖区内儿童监护人携带婴儿出生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预防接种门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档案,建档时进一步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宣传我国对儿童实行的预防接种制度,并提醒监护人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要认真填写儿童信息,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等内容,必须按预约时间准时接种。

1.2.1.3接种前的健康教育(1)每次接种前认真履行告知职责,让监护人了解卫生部制定的《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实施方案》,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如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二类疫苗需自费接种,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2)告知监护人儿童必须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接种,如有身体不适可暂缓接种,接种前日要洗澡更衣,保证接种部位清洁卫生,接种当日不宜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等。(3)告知监护人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预防的疾病,接种的禁忌证,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4)认真记录接种日期、受种者姓名、性别、年龄、接种过程有无异常情况等。

1.2.1.4接种时的健康教育接种时认真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儿童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监护人的担心心理,告诫并示范讲解正确抱儿童的姿势,防止接种时发生意外损伤等。

1.2.1.5接种后的健康教育(1)接种后提醒监护人给儿童穿好衣服,防止受凉,告知必须观察半小时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叮嘱监护人儿童回家后要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暂时不洗澡,不搔抓注射部位以免感染等。(2)将预防接种门诊室科室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告知监护人,以便进行接种后的跟踪服务。(3)告知少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发生一些副反应,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4)告知监护人下次接种时间及接种疫苗等名称,提醒要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不能损坏及遗失。

1.2.1.6日常工作中的健康教育(1)定期举办有关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讲座,让儿童监护人《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使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社区居民心中。(2)利用社区的宣传栏、电视屏定期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在预防接种门诊室张贴具有儿童特色、能让儿童及监护人看得懂的宣传图片,强化预防接种意识。(3)在社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如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内容、预防接种家长须知、传染病防治知识等,使居民了解预防接种常识。(4)有目的地到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宣传,引起学生、老师、家长的重视。利用计划免疫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宣传日到街头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知晓度。

1.2.2传统接种组按常规方式开展工作两组均在每年年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统计每年接种儿童的接种率。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进行x2检验,以P

2结果

2.1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传统接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接种儿童接种率

儿童接种率健康教育组明显高于传统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2,P

3讨论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

健康意识,从而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活习惯的教育形式。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3]。健康教育在各级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中也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对儿童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知晓计划免疫的意义,从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3.1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在预防接种的各个阶段实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组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对预防接种目的、获得接种疫苗通知途径的知晓率均达到了98%以上,但对免费与自费疫苗的种类、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疫苗的禁忌证、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组与传统接种组虽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健康教育组的知晓率均未达到90%,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加强对这几个方面的教育。

3.2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儿童的免疫接种率

通过在预防接种中开展健康教育,使许多家长更多地了解预防接种知识,由被动接受接种变为主动要求接种,使儿童的免疫接种率达到了99.3%,与国内某些学者的报道相似[4-5]。在预防接种别是针对流动人口家庭重点进行健康教育,使由于种种原因在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儿童也能及时得到接种,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抗病能力[6]。

3.3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儿童免疫接种安全性的影响

在健康教育中,通过告知监护人在儿童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儿童接种禁忌症等知识,观察能否能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本研究中,健康教育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传统接种组发生5例,因例数少未能作统计学分析。因此,健康教育对安全性的提高有待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在社区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秋霞,黎娜.对孕妇开展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8,23(8):69-70.

[2]杜芳,万桂荣.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49.

[3]李前风,王秀桃.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2006,20(5C):1401-1402.

[4]刘学芳.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9):1167-1168.

[5]刘东梅,陈敏,孙艳丽,等.细节化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3):67-68.

预防接种知识篇3

关键词: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疫苗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社会家庭的幸福,如何做好儿童健康工作是一个国家事业的重要的卫生工作。预防接种是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措施,是国家赋予儿童的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儿童健康的保障[1]。本文通过分析家长及儿童对健康接种知识的了解研究总结出预防接种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几项如何做好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的措施,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接种前教育知识宣传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信息传递的途径越来越多,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健康水平。有研究显示,儿童家长文化程度越低,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越低,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而胡娟等学者研究显示,对接种健康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对儿童接种率,尤其是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儿童家庭中,了解健康知识后可以显著提高接种几率[3]。所以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接种前的知识宣传,避免采用单一的通知形式,将知识传递渠道多元化,这对于预防接种工作部门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对儿童家长接种的健康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讲解预防接种的目的与重要性:详细向家长讲清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也可以讲明预防接种的历程与在医疗事业中所做的贡献;②注意讲解的方法:由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的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所以讲解时需要因人而异,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多举没有接受接种的例子,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不接种可能带来的危害;③讲解知识多样化:在候诊室、注射室内悬挂、张贴各种色彩鲜艳、引入注目的配有照片、插图及文字的宣传品,方便各种文化程度的家长阅读学习。

2加强疫苗质量管理

由于疫苗特殊的生物特性,对疫苗质量管理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在使用疫苗前,工作人员应该仔细观察疫苗标签,注意生产日期与有效日期,对有裂缝的疫苗保护瓶应及时汇报,预防接种疫苗有问题会导致接种不良反应。加强疫苗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建立疫苗和注射器信息电子档案、动态监测和追踪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与库存情况、依据接种对象的统计数据领取疫苗、做好冷链运输和存放、疫苗信息的领发登记。

3接种人群的信息化管理

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儿童对疫苗的反应也各有不同,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又由于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所接种的疫苗也有所不一样,所以对儿童信息化的管理十分重要,不仅是实现了数据的标准统一,而且避免了重种和漏种的现象。做好接种人群管理除了核对好儿童信息外,还需要了解到儿童接种时是否有接种禁忌症以及是否患有某些慢性疾病,上次的接种时间等一系列详细的信息,以便做到有备无患。

4接种过程护理

接种过程中首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候诊环境,消除儿童的恐惧感,减少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然后再进行接种。接种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儿童的体检结果,确保儿童无接种禁忌后再行接种。接种疫苗过程中,接种部位要避开皮肤破损及疤痕处,再用75%乙醇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消毒直径约5cm左右,接种时要严格按照疫苗规定的接种途径进行接种,确保疫苗有效接种。

5接种后观察

儿童接种可能会有一些异常反应,例如接种卡介苗的时候可能会发生淋巴结肿大,麻疹减毒活疫苗可能会引起儿童发热,百白破引起局部红肿等,还有些异常反应是现在还没有被医学证明[4]。为了应对接种后可能存在的异常反应,接种后让儿童留观15~30min。做好接种后观察需要做好如下几点:对于正常反应和加重反应的处理相同,正常反应采取安慰,使儿童不要担心,告知家长2d后就可恢复正常。对部分接种反应较重者,如红肿,可作热敷,但是卡介苗接种后局部严禁热敷。对于有全身症状的儿童可以给予对症治疗,对高热、头痛应休息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一些异常反应的处理应根据异常反应的类型作相应治疗。

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严肃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总结,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做到职业专业化,普遍深入细致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对儿童的信息精确了解,实事求是的对待接种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妥善地处理,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薇,帅丹,池萍,等.儿童预防接种告家长书在首次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54-155.

[2]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预防接种知识篇4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保健上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经过多年预防接种实验表明,若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存在缺失之处,则易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应引起重视。现本文针对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加强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方法

目前在预防接种门诊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欠缺,预防接种门诊患者较多、人流量较大,预防接种门诊接待时间较短等特点。预防接种门诊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健康教育对策:⑴将宣传画张贴在候诊室;⑵定期在候诊室卫生墙上更新宣传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疫苗接种次数、间隔时间及接种途径等;⑶为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基本处理方法印在宣传单上或在接种后告知接种人员及其家属[1]。这不仅要求院内的健康教育能够合理贯穿至整个环节中,并在进行接种之前将接种疫苗的名称及用来预防的疾病提前告知给家属,并耐心回答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另外,在接种完成后嘱家属注意留院观察半个小时以上,对其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并嘱其回家之后多饮水。

2健康教育加强内容

2.1重视预检工作

预防接种检查人员需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耐心询问,并认真做好预防检查工作,同时向儿童的家长咨询询问其身体状态,记录其是否有食物及药物的过敏史,是否接种过相关疫苗,是否有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是否在近期内接受过血液制品(如输血等)。例如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儿童,禁止接种脊髓灰质疫苗,或在进行上次接种时对该疫苗无反应的儿童也应引起重视,同时还应询问儿童是否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有无免疫系统疾病的家族史[2]。必要时可需告知儿童家长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种类、价格、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及接种期间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嘱儿童家长能够在接种之前仔细阅读并确认预防接种相关知情权同意书,同时向其介绍疫苗常见不良反应及基础预防措施,使儿童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2.2健康教育个体化

在为儿童给予预防接种时所实施的健康教育要做到个体化,不仅应向其交代大家普遍需要了解的常规知识,还需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到具体化及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向其讲解个体所需知识。由于每个人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其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对于某些需要了解接种疫苗的名称、厂家、常见不良反应、价格等一般情况史,这就要求接种人员能够针对此类问题向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突出讲解重点,并注意所采用的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以达到个体化的要求[3]。另外,还需尊重家长对接种疫苗的自主选择性,并给予专业指导,从而树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3注意心理指导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了接种疫苗的工作,但仍在接种过程中可发生较多的不良事件,这就要求接种人员在面对受种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时给以耐心的解答与专业的指导。需做到在接种之前,对于疫苗一般反应相关知识做好宣传工作,使得受种者能够及时反馈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而在接种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对受种者进行多次耐心询问,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安抚并消除受种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接种疫苗之前,接种人员需以微笑面对儿童,并与其进行耐心交流,以取得儿童的信任,从而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2.4生活饮食指导

有部分药物在接种后常具有诸多注意事项,例如在儿童口服过脊髓灰质炎糖丸后需及时告知家长,于接种后半个小时内应禁止儿童进食任何东西。原因是脊髓灰质炎糖丸为一种减毒的活疫苗,若在接种后半个小时之内食用热的食物可对其产生杀灭的作用,以此破坏其免疫效果。另外,也有部分疫苗在行局部注射后可产生红肿热痛的现象,最为常见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但由于其产生的局部红肿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不需做任何特殊处理,只需在接种后回家当晚采用热毛巾对其进行热敷,以达到消肿的目的[4]。同时需嘱其在接种后短时间内禁止洗澡,同时需多注意饮水,多休息,并对儿童是否出现倦怠现象,发热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若出现严重不适,则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

预防接种知识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常住儿童选取川汇区荷花和南郊两个社区内7岁以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1.1.2流动儿童是指居住城区3个月以上(含3个月),年龄≤7岁的户籍不在川汇区流动人口。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用自拟“7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目标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

1.2.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儿童接受预防接种的情况、父母对儿童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需求等。

1.3统计分析方法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用双录入,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结果

2.1两组儿童预防接种比较

214名流动儿童儿童中,全程接种免疫规划五种疫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的200人,全程免疫覆盖率96.7%。207名常驻儿童全程接种免疫规划五种疫苗的196人,全程免疫覆盖率94.7%;全程接种了免疫规划7种疫苗的147人,全程免疫覆盖率71.0%。实验组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儿童预防接种情况比较

2.2两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比较

流动儿童监护人对是否知道办理预防接种证、是否知道卡介苗、乙肝、麻疹、糖丸、百白破疫苗预防何种传染病、以及是否知道接种疫苗后个别人会出现异常反应等7个指标知晓率显著低于常驻儿童监护人,两组比较0R值,分别是1.83、2.46、2.15、1.90、1.76、2.07、1.55,95%CI限值均>1(表2)。监护人对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是否知道预防接种证要长期保存、是否知道发热时不能接种疫苗、是否知道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是否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等6个指标流动儿童与常驻监护人没有差异。对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知晓得不多,知晓率仅为1.4%(见表2)。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与常驻儿童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甚至流动儿童接种率比常驻儿童略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父母外出打工,接触外部信息较多,思想上对预防接种更容易接受,会告之自己的父母对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和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交流发现他们对孩子更加重视,唯恐有什么闪失不好向孩子父母交待,即使不清楚预防那种病,但只要有通知就会去接种;另外我市属于平原地区,交通十分便利,早在2000年实现乡级门诊化接种,并于2002年就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并且我市儿童住院分娩率较高99.3%,这也是两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以上种种因素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相当有利。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校园欺凌解决办法(收集5篇)
  • 下一篇:预防医学专业(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