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410015)【摘要】目的:探讨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8例高空坠落伤患者进行积极抢救护理,其中颅脑损伤为主11例,骨折为主10例,胸腹部损伤为主7例。结果:28例患者有4例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转入院继续治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专科护理及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关键词】坠落伤;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99-01人体从高空坠落产生的高速冲击力会对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多合并颅脑损伤、骨折及胸腹部伤。由于存在多器官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病情危重复杂,病死率高[1、2]。为探讨高空坠落伤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笔者对28例高空坠落伤患者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28例高空坠落伤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2~63岁,中位数年龄28岁。所有患者均为多发性创伤,其中颅脑损伤为主11例,骨折为主10例,胸腹部损伤为主7例。2急救护理措施:2.1初步快速判断伤情:接诊后通过询问目击者现场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迅速评估主要创伤部位及器官损伤,正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主要器官损伤,注意有无脏器内出血等情况[3]。高空坠落伤患者常合并多种损伤,抢救的顺序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只有当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详细的诊断。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常因血凝块、呕吐物、泥土及意识障碍患者舌后坠原因而出现呼吸道梗阻[4、5]。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应及时处理堵塞物,对舌后坠患者将舌拉出,将头偏向一侧,置口咽通气管。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根据情况行气管插管,必要时应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湿化,湿化罐加蒸馏水。2.3维持有效的循环:(含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和输液、监测生命体征四个方面)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创伤后休克的重要措施,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合理稀释血液,改善血流动力状态,有利于氧的输送。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补充液体,穿刺部位选择健侧肢体及颈外静脉。在开放静脉通道的同时做好输血准备,查血型及配血,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如果发现少尿、脉搏细速等现象应警惕内出血的可能,注意有无早期休克。同时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伤口,紧急控制明显外出血。患肢抬高,以不出血及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2.4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有利于病情更好的恢复,根据医嘱适量适时地对患者应用止痛药。对于烦躁、焦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无效可适量应用镇静剂。对于怀疑内脏器官损伤的患者在处理疼痛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免延误病情。骨折患者应夹板制动,减少肢体活动。同时抬高患肢,以利于淋巴及静脉回流以减少因肿胀引起的疼痛。2.5伤口处理:伤口清创必须彻底,不遗留任何异物,去除严重污染及无活力组织,认真对待神经、血管以及肌腱。更换敷料时,先用75%酒精擦洗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内分泌物,对于较深伤口,应采用引流条将分泌物引出。2.6专科观察与护理:(1)颅脑损伤处理:①接诊患者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每15min进行一次评估,判断患者病情有无加重。注意观察瞳孔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时发现颅高压征,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及呼吸的变化[6]。②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每日3~4次。③对于行脑室闭式引流的患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和数量,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清洁干燥,预防逆行感染。④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并将床头抬高15°,严禁耳道堵塞、禁止腰穿、禁止外耳道和鼻腔冲洗、禁止药液滴入。在为患者清洁消毒后应放置一干棉球在鼻前庭或外耳道,记录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漏出液量。(2)骨折护理:①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妥善处理伤口,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主要器官损伤,先抢救生命,然后再进行骨折处理。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应术前纠正并发症及其它器官损伤。②对于骨盆骨折患者,应卧床休息,躯体制动,注意观察有无血尿、尿痛等尿路损伤症状及会血肿[7]。对于导尿患者每天用新洁尔灭或盐水清洗尿道外口,及时更换引流袋,同时保持会清洁。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密切观察四肢血循及感觉运动情况。对脊柱损伤及严重肢体伤的患者在检查搬运中应注意脊柱伤肢的固定,避免加重脊柱、肢体的损伤。③搬运的注意事项和肢体的功能位置(详细点):搬运患者时应避免拖拉等行为,不能扭转颈部和躯干,应保持脊柱伸直,坚决杜绝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搬法,最好使用铲式担架。颈下放置柔软衣物,防止颈部前屈。对未确定无脊椎损伤的外伤患者可使用颈托保护颈椎,硬板床或铲型担架搬运。(3)胸腹部损伤护理:①部分内脏损伤患者入院时临床失血不明显,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导尿管尿液颜色、性状,判断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对于留置胃管患者应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有无咖啡色液体或者鲜血。对情况腹部脏器损伤患者应及早做腹腔穿刺,行床旁腹部B超和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发作的时间和伴随的症状以及测量腹围,必要时做剖腹探查。对于有胸闷、气促及发绀等症状的患者,提示存在胸部损伤,应协助医生做胸部固定及胸腔闭式引流。②快速补充血容量,按照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给予能够维持机体基本需求的少量平衡液,使机体血压维持在80~90mmHg即可[8]。③胸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内出血严重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止血,彻底清除出血灶。④对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搬运患者时应先将引流瓶置于胸腔以下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当胸片检查证实肺复张时,可拔管。3结果28例患者有4例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为重度颅脑损伤,入院时脑疝、呼吸衰竭死亡;2例为胸腹内脏器大出血,循环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转入院继续治疗。4.小结由于高空坠落伤患者多数情况下同时伴有闭合性与开放伤,明显外伤与内脏损伤同时存在,且多数患者不能诉说病情,因此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因此应根据病情变化收集新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病情,不断修正和实施新的护理措施,为抢救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护理实施依据。在处理高处坠落伤时,护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对患者做到预见性护理。自杀患者往往头部先着地,颅脑损伤较为常见;意外坠落因患者有保护反应,因此往往下肢及臀部先着地,所以下肢及内脏损伤较多。预见性护理可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缩短诊断时间。高处坠落伤患者病情复杂凶险,对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进行急救拉练,使护理人员面对多发伤患者时能做到操作娴熟、沉着果断。由于患者重伤后,机体消耗大,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静脉给予全血、白蛋白及脂肪乳等药物。综上所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专科护理及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参考文献[1]周莉荣.高处坠落伤58例急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2231-2231.[2]钟小云,毛艳君,李继红.42例危重高空坠落伤急救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98-199.[3]胡军,王雅琴,敬琳.循证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2-353.[4]刘春英,郭镜华.多发性创伤病人院前院内急救的护理.全科护理.2009,7(1):105-106.[5]何晓玲,何平.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医学.2010,16(2):202-205.[6]韩丽芬,塔怀新.69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齐齐哈乐医学院学报.2009,30(9):1147-1147.[7]何玉珍,应春柳,王芳.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10,9(7):579-580.[8]李萍,李冰,林媛.重症胸腹联合伤失血性休克救护总结.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2):128-128.50
为了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防范校园内高空抛物现象的发生,避免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校学生处、安全处联合开展防高空抛物宣传标语有奖征集活动,向全体师生呼吁:行文明之举,建文明校园。
征集时间:
2023年11月23日—11月30日
标语要求:
1.标语以文字形式,字数不多于20字;
2.标语内容既要有助于全体同学增强对预防高空抛物危害的认知,又要提高参与高空抛物宣传的积极性,引导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遵守社会公德;
3.标语要通俗易懂,能被同学直观了解、易于接受;
4.标语要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投稿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支持一人多稿,但最多一人不得投稿超过5条宣传;
2.投稿者需要随稿一并提供班级、姓名;
3.标语交由班长,统一上交年级。
奖项设置:
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20个。学校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还将赠送一份精美纪念品。
关键词:大型变压器、高空坠落、风险防范、安全锁具
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型变压器由于制造和运输原因,是分批通过汽车运抵安装现场,然后再按照规范、设计和厂标进行分散组合安装,最后形成一个完整可以使用的独立功能设备。在安装大型变压器过程中,需要安装人员攀登在变压器本体上,才能进行精确定位组装工作,定位精度以毫米计量。由于变压器在进行附件安装前,本体上面无任何附着物,安装人员攀登在上面工作过程中,安全带无处系点,会有碰撞及高空坠落风险。为了消除这种安全隐患和风险,必须研究一种新的安全锁具和安全方法,来满足安装中的需求。通过这种特制的安全锁具和安全绳网格,可使工作人员安全的在变压器本体上移动,且满足其灵活性需求。、
1安全锁具
1.1安全锁具设计
在变压器安装中,工人工作区域都是分上下布置,相互配合完成变压器附件安装工作。而在变压器本体上工作的安装人员得不到有效的安全防护。这种安全锁具必须满足足够的人身冲击承重量,满足人身移动的灵活性,满足标准化作业和工业规模生产的需求,同时使用寿命符合要求,保管、使用、运输起来便捷可靠。
1.2安全锁具设计方案
针对高空风险中最主要的是坠落风险,人体从高空跌落,身体承受巨大的势能和动能之间转换的能量。安全锁具在人身坠落过程中必须迅速卡住,防止人身进一步坠落,减少人身承受的势能和动能之间转换的能量,降低到身体承受动能的安全水平;而在人身恢复自由状态后,又能迅速解锁。针对上述实际问题,特设计一特殊卡槽,在微受力状态和不受力状态的过程中,其不改变结构形状,可自由在安全绳上滑动,而一旦受力超过一定值,或者受力方向发生变化,其迅速改变结构外形,将锁具卡死,无法移动。
1.3安全锁具设计参数
图一
伸缩弹簧在不受力或微受力时处于设计范围内的压缩状态,保证绳索定位卡在移动过程中不卡住
2安全绳网格
2.1安全绳
在高空作业时用于保护人员和物品安全的绳索,一般为合成纤维绳、麻绳或钢丝绳。安全绳是高空作业时必须具备的人身安全保护用品。通常与护腰或安全带配合使用。特点是:强度大、耐磨、耐用、耐霉烂、耐酸碱、简易轻便。安全绳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人体掉下来时的冲击力。②可防止人体坠落到能致伤的某一限度(即它应在这一限度前就能拉住人体,使之不再往下坠落)。该条件需要解释的是,人体由高处向下坠落时,如超过某一限度,即使把人用绳拉住,但因所受的冲击力太大,也可能使人体内脏损伤而死亡,为此绳的长度不能太长,而有一定的限度。安全绳在高空作业时若安全绳有长度调节器,调节调节器使绳子达到所需长度。用连接器直接把安全绳连到安全带上。调节安全绳,使下落不超过50厘米。安全绳使用时建议每个使用者固定使用一套安全绳。建议每次使用前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有需要,确保安全救援。安全绳要一次仅供一人使用,使用者应知道其使用方法。在每次使用前,检查安全绳。如发现问题,应立刻更换安全绳。在使用期间,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避免过程中操作对设备造成损害。工作中不能让安全绳接触尖利物品和腐蚀性物质。如果没有减震器的安全绳不作为防坠系统。在一次坠落事故发生后,安全绳不能继续使用。安全绳如可调节,使用期间定期检查调节器位置。
2.2安全绳构成的网格
图二
立柱支撑在四个角,用绳索将四个角连接起来,水平安全绳在拉绳上移动。
3.可调立柱
3.1可调立柱设计
变压器在安装过程中是逐层进行组装,周边无任何可依托物,安全绳的高度要随着安装人员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而立柱的高度变化要满足这一变化要求。
3.1可调立柱设计方案
为了保证立柱的机械强度能够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需使用金属材料。设计上考虑运输和组装方便,可设计成一段一段固定长度。然后通过分段组装,使用层层叠加的方法增加立柱高度,达到现场实际需求的需要,还可方便运输和储存;设计导槽,方便安全绳上下移动,可固定在不同的高度;设计大底座铁板,有效降低立柱对地面压力(地埋时更稳定),底座板可拆卸,方便运输;设计辅助支撑,在立柱过高时,增加立柱的稳定性。
3.3可调立柱参数
图三
立柱通过立柱卡槽一层一层连接,滑片在滑轨上滑动,带防自坠功能。
4.安全挂绳
4.1安全挂绳
安全挂绳设置在高处作业的特殊部位,如悬空的钢梁、构架、框架、横梁等。在吊装就位后,施工人员要在上面行走,为保持人体重心平衡的防坠落的扶绳。安全带与安全挂绳连接在一起,形成有效的高空防坠落措施。安全挂绳材质有丙纶和涤纶材质。高强丙纶直径:16mm/18mm/20mm长度:150m/100米/50m。
4.2安全挂绳设计方案
通过主变本体上面的主变构架,形成主要受力承重点,将安全绳的上端固定在主变本体构架上,下面设置拉力点防止安全绳晃荡,重点设置防坠落安全锁具和安全绳,安全带系在水平安全绳上工作
5.整个安全锁具系统评价
整个安全锁具需要一体组合运用;其中安全绳为现场安全设施中已有的安全措施设备,不需要另行采购,锁具和立柱需要独立专业化制作,可工厂工业化生产;锁具可整理于其他需要水平防坠落和垂直防坠落的作业。
6.结论
将整个安全锁具系统一体化运用到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变压器高空作业的坠落风险,有效的保护了劳动作业人员的安全,极大的降低了高空作业人员的风险,有效的满足了高空作业的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兰生安全锁结构简介施工技术
2吴进根杨慧清安全锁安全性能的分析和研究建筑机械化
3张朋,王凯晖.吊篮安全锁的安装位置对锁绳角度的影响建筑机械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高空坠物预防
高空坠物问题是目前常见的城市病,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改善居住环境坠物安全性能的呼声日益高涨。在高空坠物的预防设计中大致可以从教育、管理、法学和人居环境等多个学科入手研究,并且通过各领域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应用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做到有效的预防效果与要求。在过去的高空坠物研究中,多数都基于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的领域入手研究,而忽略了环境和建筑领域。随着近年来各种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与普及,人们认识视野的不断开拓,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日益全面。在高空坠物的预防研究中,逐步从行为环境的角度入手,揭示了高空坠物的本质,提出了高空抛物的特点与防坠设计模式。
一、高空坠物现象
近些年,高空坠物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生命财产威胁的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高空坠物、高空抛物等危害性新闻,这些新闻事件不计其数,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算。同时,由于高空坠物所造成的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更是有以下类型:最为严重的即死亡受伤、心理伤害等、同时还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其他方面的破坏。高空坠物所造成的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高空坠物所造成的损伤十分严重,一旦有人员被高空掉下的物品杂种,非死即伤,而这种事故后果在整个高空抛物所造成的后果中占据了16.5%和46.5%的高额比例。
2、除了给人员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的同时,高空坠物不但会给经历着和目睹着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失常和产生精神病状,而且还会对伤员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3、高空坠物还会在成严重的财产损害。
在现阶段的高空坠物分析中,造成坠物伤亡事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人为因素的建筑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居民素质、物业管理等方面,这方面目前不是我们所探讨的重点,我们在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事故的建筑设计原因
除去诸如居民素质不高,举动不文明,有向窗外吐痰、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等住户人为因素,不少建筑设计上的缺陷或漏洞,也为高空坠物事件的发生亮了绿灯,甚至可以直接导致事件的发生。下面就以城市住宅建筑为例,从户内功能、建筑体型与构配件、建筑质量、建筑外装饰材料以及整体规划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1.户内功能设计缺陷
住宅户内功能不完善,导致室内空间不能满足住户的日常行为要求,住户的一些行为通过阳台、门窗等渗透到室外,严重的还会导致住户任意堆放、搭建等情形的发生,为高空坠物留下隐患。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前些年设计建造的小户型住宅所提供的使用空间,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如缺少必要的室内储藏空间和养花草的空间等,导致住户见缝插针,随意搭建平台以堆放杂物、花草等。由于住户自己搭建的平台,多半是几块砖,几条木板凑合而成,整体性和稳定性极差,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
2.建筑体型与构配件设计缺陷
这类缺陷涉及的面比较广,且都是很具体的问题。譬如空调板、晾衣架、养花架、窗户窗台等都是与住户日常生活行为紧密相关,并起到联系住户内向与外向居住行为的建筑构配件,如果设计不当往往成为高空坠物的罪魁祸首。
三、预防措施
针对住宅高空坠物问题研究设计对策时,必须从政策法规到建筑设计,从单体设计到群体规划;从保证儿童和行人安全等方面着手深入研究。
1.设计以人为本,完善住宅功能空间
设计者必须树立对高空坠物问题的安全意识,在设计住宅套型时多从住户利益考虑,深入研究住户行为;在追求住宅套内面积的同时,更要深入推敲各功能用房的面积配比问题,特别是客厅、卫浴、储藏等空间与整套住宅空间面积配比的问题。只有功能搭配合理的套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综合需求。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小户型住宅的设计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心住户生活行为还需考虑和研究住户的拓展行为对空间的要求。例如近些年出现住宅入户阳台和入户花园的做法就是在当前建筑向高空发展,人们日益远离地面绿色植物的形势下,满足高空住户对绿色植物的热爱而提供住宅空间的一次很好的实践。
另外,设计者需进一步关注住宅空间的剖面设计,在平面不够的情况下争取让竖向来弥补,设计出尽可能完善的室内空间组合;
合理利用结构空间,组织卫生间、厨房以及储藏空间等住宅的辅助使用部分,也可让住宅套内使用部分的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设计出“小而全”、“中而全”以及“大而全”的住宅套型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2.推敲建筑体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对于没有设置空调板等构件的建筑应尽可能统一设计,规范安装,可以采用新技术措施以增加支架与墙体的锚固牢度,例如新近在上海问世的双体不锈钢建筑锚栓等。
第二,对于新设计建造的建筑,要真正做好空调板、养花架、晾衣架等构件的设计,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尺寸和牢固性;可以采用加宽空调板或者采用防护栏等措施预防大风、震动等原因可能导致室外机、花盆等搁置物倾倒坠落等问题的发生。空调板的设计还需进一步考虑室外机安装操作的安全性与方便性,避免在空调安装的过程当中出现坠物和安装工人坠落等情况发生。
3.比较构件品质,设计适当留有余地
设计者在设计时一方面必须深入比较不同形式的建筑材料、构件等的质量稳定性,然后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在满足基本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留有余地和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4.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材料安全性能
设计时避免使用容易坠落的建筑装饰材料,或者是日久容易脱落的装饰材料,也是防坠落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可以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相关材料的咬接技术,例如,日本等国家在外墙砖背面采用碶形突起咬接技术,而国内采用凸字形技术。
5.考虑整体规划,切断“坠物”伤人途径
在规划布局考虑建筑间距和通路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消防、采光、通风、日照间距等问题的同时还要将避免坠物伤人作为一条重要指标来考虑。一方面,严格控制道路与建筑控制线的距离;另一方面,注意区分通行区域和不通行区域的区分,通行区域避免坠物的威胁,不通行区域避免或控制居民进入。
对于9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这颗卫星即将坠落后就惶惶不安的地球人来说,听到这条消息后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愤怒。用《华盛顿邮报》的话来说,这是一颗重达6.5吨、相当于一辆校车大小的卫星即将撞向地球,碎片坠落的覆盖范围从北纬57度到南纬57度,几乎涵盖整个地球有人类居住的地区。而且要知道,这将是30多年来坠落地球最大的NASA太空垃圾!有俄罗斯媒体猜测碎片将落在莫斯科,但最紧张的要算日本人,社会一度恐慌,尽管日本政府一再劝慰国民,但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还是成立了一个情报联络室……
天外事故总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刻降临:1979年,NASA首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的碎片掉到澳大利亚西部艾斯波兰斯郡,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1年,前苏联在试图控制“礼炮7号”空间站脱离轨道坠毁于大西洋时失败,总重约40吨的人造天体碎片坠落,让阿根廷人看到了一场真实的“礼花”。而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地球上的人类都那么幸运,1978年1月,前苏联核动力侦察卫星“宇宙-954”坠落于加拿大北部,卫星上核动力发电机的放射性物质扩散面积达到数千平方公里,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一次又一次的事故或“虚惊”提醒我们,从卫星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考虑它的“后事”。在前苏联“宇宙-954”失控坠落造成地面核污染事故后,航天大国开始着手解决废旧航天器的处理问题。一般来说,在近地轨道运行的小型航天器可以“不管不顾”地让它们自行坠落,因为小型航天器在再入大气层时可通过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而烧毁。但对大型的卫星或空间站就不能这样干了,因为它们体积太大无法完全烧毁,靠谱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让它们在预定地点坠毁。2001年3月22日,俄罗斯近百吨重的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坠毁在南太平洋某个深海无人区域,这里因为常被俄罗斯用来处理废弃宇宙飞船而得到了“航天器坟场”的称号。运气好的时刻,失控的航天器也会“砸”在大洋中,因为地球上毕竟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例如1979年,美国重达78吨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在失去控制后,最终溅落在广袤的印度洋上。
不过,价值不菲的航天器最终白白掉在海里确实有点可惜,有些国家便让航天器“自杀性撞击”想要探测的星球以“发挥余热”。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探测器便在人工控制下撞击月球以探测该星球上是否有水冰。2003年,欧洲“伽利略”探测器在人工控制下脱离了轨道,一头撞向木星,最终坠毁在木星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伽利略”燃料即将用尽,如果任它“自生自灭”就会撞向木卫二,可能会让探测器上附带的地球微生物“污染”木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