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收集5篇)

时间: 2024-08-18 栏目:写作范文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篇1

“中国温室2011”掠影

“中国温室2011”印象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周博士考察拾零(九)硫磺熏蒸器性能与使用方法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三十一设施手动育苗播种机的设计

设施农业中引用代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

一品红栽培基质的选择研究

彩叶草栽培管理技术

承德市日光温室荷兰乳瓜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嫁接茄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潍坊水果萝卜在高纬度地区设施无公害栽培技术

李明远断病手迹(十八)北京的蔬菜根结线虫病

天水市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调查

套袋番茄果实镰刀菌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利用8款温室设备产品提高工作效率

PEP利得膜高折射膜的介绍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30年,我们只专注于聚碳酸酯板材的制造

航天温室孕育“花样生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七院华阳公司提升现代温室建造能力侧记

LED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系列(四)LED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七用于工厂化育苗的移动式变量肥水喷洒系统的研究

三种新型水泥立柱镀锌管连栋大棚设计

两种新型转光膜在日光温室、拱棚应用性能研究初报

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下)

中国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韭菜DFT栽培适宜营养液配方筛选

拱棚莴笋春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

大棚油豆角秋延后栽培技术

中药渣资源利用系列之四中药渣栽培草菇技术

棚室葡萄盆栽高效技术

2009第一季度中国花卉国际贸易状况分析(二)

国内外红掌生产及科研概况

几个百合切花品种种植品质比较

我们是全球PC板材领导者之一

2007年温室装备产业发展与技术发展形势综述(三)

自动监控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系列(三)自动灌溉施肥机在设施生产中的应用

创新产品与技术

温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系列之如何控制温室种植的能源成本(六)——谈温室清洁

温室屋面玻璃极限强度计算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初评结果公示

设施农业文摘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腾飞2008,京鹏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

贺北京市农机研究所“京鹏科技”成功挂牌

英超级温室70个足球场大

设施园艺产业的老兵新传——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京郊设施农业面积五年内将达到2.33万公顷

行业新闻

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春提早辣椒套(间)作西甜瓜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辣椒剪枝再生栽培技术初探

日光温室栽培香椿高产高效技术

无公害番茄质量控制技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诊断与防治

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

科技扶贫系列工程推荐项目之五新型大豆食品——特制豆筋、美乐福

大豆加工辟新途

一业一训致富一方——广西“绿证工程”形式喜人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知识问答

怎样选择适合本地的羊种

怎样合理使用软管滴灌系统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篇2

关键词:北海;豇豆;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3.4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2.023

EfficientCultivationModeof‘FengchengBlackSeed1’inSouthernChina

LIPei-qiang

(BeihaiInstituteofVegetables,Beihai,Guangxi536001,China)

Abstract:Newvarieties‘FengchengBlackSeed1’wasflesh,tastegood,diseaseresistance,andsomoregoodquality,worthplanting.ConsideringonthespecialclimateinBeihai,andpestcontrolandtimelyharvestseason,thehigh-yieldcultivationtechniquesof‘FengchengBlackSeed1’wasexplored.

Keywords:Beihai;cowpea;newvarieties;highyield;efficientcultivation

1‘丰成黑籽1号’特征特性

豇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是北海市合浦县主栽的蔬菜品种。‘丰成黑籽1号’是早中熟品种,植株蔓生,商品荚嫩绿色,豆荚顺直,不鼓粒。平均荚长69cm左右,横径约0.8cm。嫩荚肉质脆嫩,纤维少,风味佳,耐老化,耐贮运。生长势旺盛,双荚率高、结荚多,商品性好,还具有耐寒、抗病、抗逆等众多优点。

2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土地选择

种植前,土地选择应注意以下3点:(1)不宜重茬,防止连作障碍;(2)可与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进行轮作。水旱轮作,可减少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其对养分的吸收比例也不同,便于实现高产、稳产;(3)北海地区夏季易受台风影响,且日照较强,应选用排水好、肥力高、灌溉方便的地块。

2.2整地施肥

‘丰成黑籽1号’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需要较好的土壤环境,播种前要做好整地工作,以利于子叶出土,达到苗全、苗壮目的。首先,土壤应深翻晒白,以深翻为宜,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其次,起畦前要充分碎土。根据‘丰成黑籽1号’栽培经验,畦宽90cm左右、畦高约20cm、沟宽约35cm为宜。最后,开好深沟,以利于土壤排水、通风。豇豆春播时,一定要做到秋深耕,播前浅耕、细耕。

‘丰成黑籽1号’的根瘤菌不是很发达,且植株生长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弱,若施足基肥则可促进其前期生长发育。一般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9%以上)2500kg,养分含量不足时用化肥补充,例如用钙镁磷肥40kg作基肥,氯化钾15kg作追肥。

2.3播种育苗

2.3.1播前种子处理(1)选种。选择成熟、粒大饱满、无破损、无病虫的种子。(2)晒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2d,以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及虫卵,可减少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晒种还可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必要时还应用药剂拌种后再播种,以防治苗期炭疽病、蛴螬蝼蛄等地下病虫害的发生。

2.3.2播种育苗‘丰成黑籽1号’一般采用双行种植,行距50~55cm、穴距45~50cm,每667m2种植1800~2000穴。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出苗不齐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采用苗盘育苗。苗盘育苗要提前15d播种,以初生真叶至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为定植适期,苗龄20~25d。春茬豇豆在2—3月育苗,产品自5月初开始上市,到7月结束;夏秋茬一般在7—8月育苗,产品上市时间在10—11月。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松土幼苗期宜浅中耕2~3次,中耕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瘤菌繁殖,伸蔓后停止中耕。最后1次中耕时,应朝根际适当培土,以利于侧根生长。

2.4.2水肥管理播种前施足基肥,幼苗期无需追肥。基肥不足时应该在开花结荚初期结合灌水或雨天进行追肥。幼苗期尽量控制土壤水分,到开花结荚时浇足水,之后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以免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病害发生。

抽蔓期应酌情施肥,可在抽蔓后期每667m2施复合肥7~10kg。现蕾开花和开始采收后要加强追肥,开花初期依田间情况,每667m2淋施尿素5kg;应及时追施花荚肥,第1花序结实后,每667m2施复合肥15~20kg,此后每采收1~2次豆荚,则根据植株实际生长情况适当补充复合肥;结荚盛期结合中耕大培土,每667m2追施尿素5kg、复合肥10kg,使植株形成较多的侧蔓花穗,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穗继续开花结荚,延长采收期。

2.4.3插架引蔓和整枝打杈植株抽蔓时,可搭“人”字架,架高2m左右。在距植株基部10~15cm处插好竿子,每穴插一根,深15~20cm,每2架中上部4/5处相交,交叉处放上横竿并扎紧。在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引蔓方向为逆时针。禁止在露水未干或雨天进行,避免折断蔓叶。

整枝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侧芽摘除;选留生长壮、发生在第1花序上的侧蔓,以及在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蔓,抽出第1花序后留4~5叶打顶,以增加花序数,促进花序良好发育;当主蔓生长达2.2~2.3m时打顶,控制其生长,促使副花芽的形成,同时也利于采收。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防治;锈病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防治。

3.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豆荚螟、蚜虫、地老虎等。豆荚螟、蚜虫可用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防治。

4适时采收

‘丰成黑籽1号’在定植后40~50d达到始收期。一般来说,豇豆在开花后10~13d豆荚的营养成分和鲜质量达到最高,可陆续采收。以豆荚饱满,显现品种固有的色泽,尚未“鼓豆”为具体的采收标准。采收时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扭动摘下,或在豆荚基部1cm处折断摘下,避免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可连花柄一起摘下。

参考文献:

[1]张棵,柳唐镜.海南省豇豆栽培管理技术及安全用药措施[J].长江蔬菜,2011(11):26-27.

[2]周建元.豇豆新品种——鄂豇豆8号[J].农村百事通,2009(2):32.

[3]高志贤.豇豆新品种美都2号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3(4):16.

[4]宋晓科,鲁艳华.豇豆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2(5):24-25.

[5]吴洁远,林竞鸿,李小洁,等.广西沿海地区豇豆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4):20,56-57.

[6]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7]王红梅.移动小拱棚春豆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6.

[8]马瑞林,李秀英,孙立,等.长豇豆的采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114.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篇3

[关键词]无筋豆南方露土秋延后栽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1-0112-02

近几年来一些种植户在南亚热带地区进行无筋豆较大面积秋延后露地栽培,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667m2产豆角1500~2000kg,每公斤4元,亩产值6000~8000元。但是,也有部分种植户因没有及时解决无筋豆秋延后栽培中出现一些气象灾害问题和一些栽培技术问题而造成损失。本文就针对无筋豆在秋延后栽培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分析,总结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栽培秋延后无筋豆的种植者有所帮助。

一、无筋豆秋延后栽培中常遇到的问题

1.死苗问题

死苗问题是无筋豆秋延后栽培中最常遇到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分两个方面,一是气候和生态问题,无筋豆秋延后栽培,苗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土壤处于长期高湿状态,有利于多种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倒如:立枯丝核病菌,根腐病的镰刀病菌,猝倒病的腐霉病菌,疫霉病的疫霉病菌等,加之前作可能留下大量的有害病菌源;二是种植者对导致无筋豆死苗的几种病害搞不清楚,不能对症下药,或对危害性认识不足等等,导致迟诊、误诊、误治,有的到豆苗大量死亡时才到农业科技部门反映,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植株瘦弱产量低

这主要是无筋豆在秋播条件下,生长期温度由高向低变化,这不符合无筋豆生理要求。无筋豆生长期对温度要求象春播一样由低向高变化。所以,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3.有霜地区播种过迟后期会受冷害,播种过早价格低效益差

南亚带地区12月下旬后一般年份就会下霜,7月底~9月初播种较好,要因地制宜选择播期。

4.无筋豆在南方露地秋延后栽培情况下,生长到中后期,锈病、炭疽病普遍发生,要及时防治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二、无筋豆秋延后栽培中常遇到问题的对策

1.选择适当的地块种植

种植秋延后无筋豆的地块应具备前期高温多雨季节能排涝、后期少雨季节能浇灌,前作不是同科和同类作物,土传病害少的地块种植。要深耕晒垡后才打碎土块,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养份供给能力,减少病虫残存。

2.适时播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把握好时间,做到适时、适量播种,并把好播种质量关。南亚热带地区以7月底到9月初播种较为适宜。

3.及时实施促壮苗措施

无筋豆秋延后栽培的生长前期温度高,湿度大,植株常因生长过快,营养供给不上而瘦弱,所以,促进苗壮是高产的基础。促壮苗措施从备地开始,深耕晒垡精细整地,促使土体疏松,利于根系生长及提高土壤养份供给能力,底肥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钙镁磷肥50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30千克,底肥使用原则是有机肥无机肥配合,速放长效配合,氮、磷、钾平衡使用;挖好排灌沟,无筋豆秋延后栽培生长前期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涝,生长后期少雨季节要注意灌溉;如底肥不足,长势差的要及时施提苗肥,提苗肥应施用速效性液肥,将高浓度三元复合肥兑成1%肥液浇施,每株施400克肥液,还要及时预防苗期病虫害。

4.加强中后期水肥管理防早衰促高产

无筋豆生长后期进入低温少雨期,管理不善容易出现早衰,影响收成。下部豆角坐果后,看植株的长势长相决定是否追肥和追肥数量,如长势长相变差就追肥,为保证豆角解高产优质,追肥也应注意平衡施肥,最简单追肥方法就是利用市售高含量(N:P:K=15:15:15)速溶复合肥,化水兑成1%肥液根际浇施,如自配追肥,氮钾配合即可,每株浇肥液500~1000克,如地太干应先浇透水后,第二天再浇肥液。以后应根据植株生长结荚情况,病虫害危害情况,以及天气情况决定是滞继续追肥,如结荚好,病虫害还能控制,天气还适合豆荚生长,隔半月进行二次追肥,否则就不需要再追肥了。

5.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是否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是无筋豆秋延后栽培成败的关键之一,无筋豆生长前期,高温多雨,土块处于长期潮湿状态,有利于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防治不当往往造成成片死苗,导致种植失败。中后期普遍发生锈病、碳疽病,尤其是锈病,蔓延迅速,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豆角产量和品质。虫害当中危害较严重有蚜虫和斑潜蝇。

5.1预防死苗

无筋豆秋延后栽培中由于病菌侵染幼苗茎基及根部发病导致成片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高湿高温条件下,很多病菌在会侵入幼苗茎基和根部引起发病死亡。常见的有腐毒病菌侵染引起的猝倒病,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镰刀菌侵梁引起根腐病,以及由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枯萎病等。在防治无筋豆秋延后栽培中死苗方面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例如,实行轮作、清理病残体、深耕晒垡,开沟排湿,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在实施以上农艺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药剂预防。实行药剂拌种,可选用拌种的药剂很多,例如绿亨1号拌种,每1千克种子用药1~1.5克;用25%甲霜灵拌种,1千克种子用药4克;用50%多菌灵拌种,1千克种子用药4克等。出苗后及时喷淋药液保护幼苗茎基部和根颈部,或每株浇药液150毫升。药剂可选用15%恶霜灵水剂4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7天一次,共喷淋三次。

5.2锈病防治

无筋豆锈病一般花期开始发生,发病较为普遍,在防治不好的情况下,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防治方法是在采取综合农艺措施,减少病源菌残存,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来增加抗性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喷雾防治,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5.3炭疽病的防治

无筋豆炭疽病在秋延后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如下: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镁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4%。加强栽培管理:与非豆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清洁田园,加强水肥管理,多施磷钾肥等。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10天一次,共喷2~3次。

参考文献

[1]张和义等.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1.

[2]高鸿生等.新编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6.

[3]李振奎等.菜豆秋延无公害后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试验2011.9.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篇4

[关键词]温室生菜油豆角番茄高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S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6-0141-02

生菜―油豆角―番茄高效栽培模式是双鸭山农场近年来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效益的种植模式,每亩可产生菜2000kg,产值约8000元,油豆角1700kg,产值约14000元,番茄5000kg,产值约7000元,合计产值约29000元左右。

一、茬口安排

生菜于12月上旬育苗,翌年2月上旬定植,3月采收;油豆角1月上旬育苗,2月初定植,4月下旬-5月上旬收获;番茄6月下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中旬收获。

二、生菜栽培

1.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好的生菜品种。如散叶生菜的美国大速生。

2.育苗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16-20℃,夜间10℃左右,12月至翌年2月育苗,苗龄在40-45天。在2-3片真叶时分苗。分苗后随即浇水。缓苗后,适当控水,利于发根、苗壮。

3.定植冬春茬日光温室栽培定植时期在2月8号即当小苗具有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每亩栽培约6500株。

4.棚室管理

温度生菜是半耐寒的蔬菜。出苗前温度控制在18-20℃,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6-0℃。

水分定植3-5天浇1次缓苗水,促其缓慢生长,扎新根;在第1次追肥后要浇1次透水,后期一般不要追肥浇水,采收前停止浇水。

追肥以底肥为主,底肥足时生长前期可不追肥,生菜第1次追肥在缓苗后15天左右进行,追尿素10kg/667m2,第2次追肥在产量形成中期追尿素8-10kg/667m2。

三、油豆角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我场温室种植条件的高产、质佳的油豆角,如一棵树、将军一点红等。

2.培育壮苗

温度播种后白天20℃-25℃,夜间15℃;出苗后白天18-20℃,夜间12-15℃;第一片复叶展开至定植前10天,白天20-25℃,夜间15℃;定植前7天进行秧苗抗寒锻炼,白天15-20℃,夜间12-15℃。

水肥菜豆幼苗比较耐旱,出苗后根据幼苗长势和土壤水份情况,适当补水2-3次,即不要过干也不要过湿。30天苗龄期内浇水1-2次。第一片复叶展开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一次。日历苗龄30-35天左右。

3.定植定植采取的是油豆角与生菜套种菜的方式。当生菜生长中后期,棚内土温稳定在10℃以上,夜间气温不低于8℃时定植油豆角。亩保苗1200-1300株。温室在每年3月10日左右进行定植。

4.棚室管理

温度管理:白天保持20-25℃,夜间保持12-15℃。

肥水管理:采用干花湿荚原则,开花前适当控水,开花结荚后浇水。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肥应该在蹲苗结束后进行。一般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30克,每10~15天追肥1次,一共可以追肥2-3次。浇水追肥后应该加大放风量,减少病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吊蔓及整枝:将豆角伸出的侧蔓儿及时的绑缚,当生长点超过架面上的铁线时应及时去掉。

5.病虫害防治

5.1细菌性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呈不规则形,病部变褐而干杜,呈薄而半透明状,周围出现晕围。

防治药剂: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5-7天喷1次,连续2-3次。

5.2菌核病:该病始于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初为水浸状逐渐形成灰白色,皮层组织发干崩裂。呈纤维状。

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7-10天一次连续2-3次。

四、番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双鸭山农场温室主栽品种有东农704、东农708(月光)、金棚1号(宝冠1号)、中研系列、中杂9号等品种。

2.培育壮苗

2.1浸种催芽:

将温汤浸种后的种子放到25-28℃条件下,催芽2-3天即可出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要翻动几次,并用清水投洗2-3次。

2.2苗期管理

温度播种后昼温在28-30℃,夜温24℃,苗出齐后要降温,白天床温降至20-25℃,夜间17-18℃,缓苗后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控制在12-15℃。

水分晴天的空气湿度50%-60%,土壤湿度为75%-80%;阴天的空气湿度50%-55%,土壤湿度为60%-65%。

2.3分苗

分苗时期:幼苗2叶一心时进行。定植前7-10天进行秧苗锻炼,加大放风量,降低温度,白天不超过20℃,夜间降到5-8℃。

3.定植前的准备

3.1清茬消毒:用40%甲醛500倍液喷洒

3.2.施肥施肥量每666.7m2施有机肥5000kg加过磷酸钙50kg加磷酸二铵30kg,或三元复合肥50kg。

4.定植秋茬温室栽培一般在7月下旬定植。按30-35厘米株距摆在定植沟中,亩保苗3700株,覆盖地膜。

5.定植后的管理

5.1温度管理:采用“4段变温”管理

25-28℃//25-20℃//17-14℃//12-10℃。栽培期间保持在20℃左右,不得低于12℃。

5.2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足定植水,定植后4-5天浇1次缓苗水,坐果前不再浇水,应以中耕蹲苗为主。当第一穗果坐果后(果实长到核桃大小)开始浇水,以后保持水分充足供应。土壤含水量维持在70%-80%。

追肥时期:第一花序坐住果,第二穗果和第三穗果开始迅速膨大时各追肥1次。每667m2可施尿素15-20kg、过磷酸钙20-25kg或磷酸二氢铵20-30kg,追肥要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6.植株调整整枝打杈:单干整枝,留3-4穗果,每穗留3-5果。

7.防止落花落果:防落素(番茄灵):25-35mg/L,喷花或蘸花2,4-D:20-30mg/L,点花柄。

8.人工催熟

秧上催熟:0.1%-0.2%乙烯利溶液涂果。可以提前3-5d成熟。

秧下催熟:在转色期把果实采下,用浓度为0.2%-0.4%的乙烯利溶液喷洒或蘸果,然后用薄膜封严,可提早6-8d转红。

9.番茄病虫害防治

番茄灰霉病

特征:主要为害花果,亦可为害叶片与茎。幼果染病较重,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发病初叶呈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

防治50%扑海因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番茄病毒病

症状:番茄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定植后未经缓苗就遇连阴天,生育期间湿度大或雨后曝晴,都容易得条斑病。在高温、干旱,有利于有翅蚜大量迁飞传毒时,蕨叶病发病严重,若番茄邻近有带毒的作物或杂草,发病更重。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10%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将充分干燥的种子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

参考文献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篇5

关键词:豆角;种植管理;田间管理;合作社;流通体制

随着我国农业设施的不断发展,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对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丰富市场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豆角的品质和效益,目前很多种植户选择利用大棚进行豆角早春栽培。但是,近年来,在豆角棚室生产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豆角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销售。

一、棚室豆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管理方面

(1)育苗时间。豆角是耐热不耐寒的一种蔬菜,根系是直根系,具有木栓化程度高、断根后不易再生等特点。早期护根育苗措施选择不当,容易使豆角形成炼根苗、拥挤苗、高脚苗。要根据栽培设施和育苗设施及护根钵盘的具体条件来确定育苗时间。一般生理苗龄不超过35d,钵盘口径为10cm,营养土或基质有充足的营养,钵盘内温度不低于8℃,定植时为3叶1心的短期苗龄,在育苗过程中要适当采取安装地热线、空气加热线,甚至补充光照等措施,达到标准壮苗。

(2)移栽。在棚室豆角生产中,移栽要根据天气和地温状况进行。移植过早;移栽浇定根水量过大会造成寒根苗、病苗、落叶苗,从而缺苗断垄;对护根的钵盘苗创伤过大或炼苗过少,可造成不长苗、嫩苗、无叶苗等。因此,在移栽时,应先对育苗棚内的苗进行炼苗,同时进行囤苗,待移栽棚内地温稳定到12℃时,再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进行移栽,移栽后小浇定植水,待水完全渗透后再覆土,并覆白色地膜,增温保墒,确保移栽全苗。

(3)架材。在生产中应根据自身棚体条件正确选择架材,一次成形棚架会造成架低,生产能力差,导致经济效益低。因此,在生产中无论棚体大小、高低都应该分两次完成豆角的架设工作,第一次宜选择吊蔓式。在5月初,当外界温度达到生产要求时,撤去棚膜,再插一次竹竿架,以增加豆角的生长空间,获得优质高产。

(4)豆角徒长。在棚室豆角生产中,最易出现豆角徒长问题,其特征为节间长、花蕾少、叶片大等,正常豆角的茎节间为18~22cm,25cm以上为徒长,花茎上一般2~4对花,叶柄为8~10cm最合理。在棚室生产中,肥多、水多、夜温高这几种原因造成豆角的徒长。防治措施有三种,一、药控:在豆角3叶1心时即双十字期,可用98%甲哌嗡500倍液或矮丰灵600倍液,7~10d喷施一次,如徒长严重的可加大用药剂量或缩短喷药时间,把茎间控制在20cm左右为宜;二、温控:在豆角生长过程中,棚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8~33℃,夜间温度控制在13~16℃,不超过18℃最为适宜;三、水控:豆角耐旱能力较强,特别是开花前需要控水,一般开花前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即可,甚至达到中午豆角叶片有轻微萎蔫现象便可。

(5)落花落荚。落花落荚在豆角生产中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如下:一、虫源性:主要有瓢虫、蓟马、跳甲、飞虱、潜叶蝇、红蜘蛛等,特别是一些夜间活动的虫,如蓟马。二、病源性:主要有花腐病、炭疽病、锈病等,特别是花腐病。三、生殖生长性:植株养分不足导致花器发育不全,授粉、授精不完全以及落荚、短荚、弯荚、鼠尾荚等现象。

防治落花、落荚在生产中要注意不要偏施某种营养元素,不能因某一微量元素缺乏而重施、重喷,造成营养多不能吸收;不能冲施一些速效性的冲施肥,造成土壤供给能力低下从而连续落花落荚。棚室豆角种植最佳施肥措施为底施、叶喷、水肥冲施相结合。

(6)病虫害防治。

①蓟马。在棚室豆角生产中,菜农会注意蚜虫、红蜘蛛和潜叶蝇等虫害,但蓟马虫很小,是夜间活动的虫类,往往会被菜农忽视,以至于造成很大的损失。蓟马主要是以锉吸式口器危害形成伤口,影响叶面光合作用,同时给一些病菌、病毒带来有利的传染、侵染条件,造成各种病害大发生,为此在防治飞虱、蚜虫的同时要改进防治方法。一是,加入一定的有机硅制剂;二是,改中下午打药为傍晚打药。

②花腐病。夜间结露的棚,棚室豆角的花腐病一般较重,在水膜的作用下,在花器内侵害的时间较长,形成大量的花腐烂,造成落花和落小荚。预防最好的措施是避免棚内起雾,使花器内不结露,浇水过后及时排湿,阴雨天及时加吸湿物如生石灰,再施以药剂就能够有效地防治花腐病。

2.荚短、荚弯、荚色浅的问题

在生产中,豆荚短、弯、颜色浅是豆角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选择的品种不对,适宜的品种可以在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证豆荚的长度和色泽。其次,还要注意选择种子质量较高的下述品种:一是,种子纯度高;二是,种子粒大小均匀;三是,新鲜活力强的种子;四是,饱满度高的中部荚籽;五是,无病虫籽。豆荚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均。而豆荚短则主要是水分供应不足造成,豆荚色浅是密度过大或缺钾造成的,生产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处理。

3.采收上市的问题

如果在豆角采收时,不注重最后一关的管理,即在采收时损花、损荚严重或采收不彻底,或采收后不分级包装,而采用大捆混杂,最终导致豆角滞销或价格偏低。建议在采收时保花、保荚,采后严格分级以确保优质、优价,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4.市场方面

棚室豆角销售时,很少有种植户能够严格按照豆角的色泽、长短、粗细、鲜嫩程度、颜色等进行分级,从而导致豆角价格不理想甚至滞销。因此,在豆角生产中要针对市场选择正确的品种,并根市场需求对豆角进行分级,以确保畅销或优价。此外,由于豆角种植户多为个体分散种植,种植户单靠个人销售,利益很难保证。而蔬菜专业合作社市场反应比较迟缓的现状,导致市场未能发挥其调配信息的作用,菜贱伤农问题时有发生。

二、解决方案

1.加强田间管理

(1)定植密度合理。豆角幼苗在心叶刚展开时是最好的定植时期。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cm,大行80cm,架高1.8~2m,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cm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过大,会引起豆角植株徒长难坐荚。

(2)控制昼夜温差。豆角耐热性强,但不耐寒,因此,豆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豆角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豆角开花期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所以,要随气温的变化而适时通风,豆角开花坐荚期放风的标准为棚温达到17℃。

(3)提高光照强度。大棚种植的豆角品种虽然对光照时间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豆角落花落荚。

(4)巧施肥浇水。豆角整个生长期至少浇三次水:定植后浇第一次水,一定要浇透,否则植株参差不齐;当蔓长到0.6m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适宜浇水,所以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利于豆角开花坐荚。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豆角膨大伸长。

2.培育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发展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可以严格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原则,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豆角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其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较为完善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蔬菜生产经营,建设起产、加、销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组织、有计划,科学的利益共同体,稳步发展壮大。

3.完善蔬菜市场和流通体制

一是,根据县城、集镇(社区)人数合理规划农产品交易市场,整合经贸、工商、农业等部门项目,围绕县城等重点集镇应建立1~2个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蔬菜销售市场,完善市场相关硬件建设;二是,组建由下岗职工、待业人员为主体的营销公司,同时鼓励社会其他富余人员进行蔬菜销售,对摊位等费用进行优惠,形成稳定的市场销售体系队伍。

三、结语

总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作为农业多样性发展的途径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虽然目前我国在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工作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是只要注意好一些种植以及管理技术措施,并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适时进行合理的改进优化,大棚技术依旧有着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概论(收集5篇)
  • 下一篇:亲子关系证明(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