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23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年。一大清早我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小年一到就意味着除夕不远了。
我朝窗外望去:哇!好多行人正不约而同地购买年货。每个行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忍不住兴奋的心情,急冲冲拉着母亲加入到人流中。真是飞虎远去,玉兔归我们即将迎来兔年,所有兔子形状的商品,都被视为吉祥物,挂满了大街小巷。兔子灯笼、兔子玩偶、兔子窗花、兔子头饰琳琅满目。就连马路两旁的路灯也不甘落后,急忙把自己装扮起来,挂起了红灯笼,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走了一大圈,饱了眼福的同时,也满载而归。跟着母亲回到家,家里已经来了好多客人,我们品尝着美味的佳肴,共同欢庆小年夜!
上午,我在家写作业;下午,舅舅带我和姐姐去看了电影。看完电影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晚上我们去奶奶家吃饭。我问父亲:什么是小年?父亲说:小年又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小年是过年的开始。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父亲给我讲了关于小年的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把祭灶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到了奶奶家后,发现桌上真的放了一包芝麻糖,看来奶奶是准备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了。看到伯伯、娘娘和哥哥都在,大人们进厨房帮奶奶做饭,我和哥哥在客厅玩。吃饭前,父亲放了花响炮和闪光雷,我们一大家八口人围着桌子开开心心地吃着小年饭。
爱,像镜子里自己的脸,越靠近越看不完全。
爱,像空气,看不到,摸不到,但却能感觉得到。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爱,但能从我们一出生就伴随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的爱,只有母爱和父爱。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父母对我们的恩,比山高,比海深。
有时候,你觉得这种爱,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是洋溢在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而我们却只知道,拿着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吃喝玩乐,我们可曾想过父母的辛苦。
每个星期放学回家后,妈妈连忙问我:“吃饭了没?零花钱还有没?在寝室里冷不冷?”尽管我觉得妈妈有一点啰嗦,但她也是因为爱我,为了我着想,我能理解妈妈,她最疼爱我这个小女儿了。每当我开心的时候,妈妈就会更开心,我难过的时候,妈妈就会安慰我,带我出去玩。
每当我认为自己考试考得很好,分数却很不理想时。妈妈总会鼓励我说:“没事,已经很不错了,只要你努力了,我就很开心。”每当听到妈妈这样说,看到妈妈这种鼓励的眼神,我的眼角就会泛起泪花。
父母是我们最爱的人,那似乎是儿时的事了。但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觉得父母没有那么爱我们。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原因,我们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上了政治课才知道,原来是我们青春期的逆反在作祟。
天下的每一个父母,不管以何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最根本的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所以我们要多体谅父母,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多沟通,让我们开心快乐起来。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为报,所以我们只能加倍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待。不要留下人生的遗憾!
让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好好努力吧!不辜负那些沉甸甸的爱……
除夕之夜,鞭炮冲天,烟花璀璨。我家每个房间灯火辉煌,如同白昼,诱人的菜香弥漫着,全家老少欢聚在大客厅里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
我和哥哥、堂弟早已心不焉,在等着那一大笔进帐——压岁钱。我是个十足的小财迷。平常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数钱,一元、五元、十元的零花钱,我每天都数一遍,有时帮奶奶干家务活挣来的钱,有时帮妈妈买东西时剩余的钱,总是第一时间存进我的小猪里。啊,今年菜价、油价、房价都涨了,这压岁钱也该涨了吧?
咳——咳爷爷挺了挺身,面带微笑的说:“开始发压岁钱啦,每人500元”说完一个鼓鼓的红包赫然放在我面前,接着是哥哥的、堂弟的,一个比一个鼓,沉甸甸的,我爱不释手,紧紧的握了一会儿才放入口袋,我满面红光,仿佛中了头彩。
我和哥哥堂弟兴致勃勃地去放鞭炮了,过了一会哥哥回家了,留我的堂弟在楼下玩,一直玩到肚子叫了起来才回家,我匆匆奔向厨房看见奶奶忙碌的身影,一时间我呆住了————
奶奶今年已到花甲之年,在灯光下,奶奶正在吃力地弯腰擦着地上的杂物,满头银发如同一根根银链闪闪发光,发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了不禁让人痛心,奶奶小时候家境贫穷,压岁钱一分也收不到,现在,爷爷与奶奶已经闯过了60多年了,现在还要买菜做饭,有时还有照顾堂弟,真是从初一忙到处三十啊,想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一阵一阵无声的自责涌上心头。我为什么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报呢?为什么只知道享受而不勤劳一点呢?刹那间,我为自己的不懂事,也为自己的疏忽而深深愧疚。
这下瞬间,我脑海闪过了一个念头——我要用压岁钱给爷爷、奶奶买最漂亮的衣服,恍惚间,我似乎已看到爷爷、奶奶满脸舒展的皱纹,比夜空的烟花还要璀璨。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孝敬父母更是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应尽的义务。中央电视台曾经有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外面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为她的婆婆端了一盆洗脚水,为婆婆洗脚。这时,她年幼的儿子在看见这一切,自己便也打了一盆水,颤颤巍巍地端到妈妈面前,说到:“妈妈,洗脚!”看了这则广告,我非常感动,那天起,我便经常晚上给爸爸妈妈端洗脚水,有时候还给他们洗脚。爸爸妈妈每天非常辛苦地工作,于是,我便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洗碗,扫地,为他们分担一点事儿。
我从小跟爸妈还有奶奶生活在一起。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那天奶奶却突然生病了,躺在床上很难受的样子。看着奶奶这样,我想我应该为奶奶做些什么。快到中午了,我便毫不犹豫地去厨房做饭去了。过了一会儿等饭做好了,我跑到奶奶床前对她说:“奶奶,我给你做好饭了,快去吃饭吧!”奶奶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连声说:“好!好!好!我的乖孙女能给奶奶做饭了!”虽然我做的饭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奶奶吃得特别香,还一直夸我真棒!吃完饭后,我把自己和奶奶的碗都洗了,还把前一天洗的衣服晒到了外面。这时,我突然想到奶奶还没有吃药,连忙倒了一杯温水,拿药给奶奶。奶奶连连夸我懂事、有孝心。趁着奶奶看电视,我就帮奶奶捶背。下午,妈妈回来了,她看见一上午都是我在照顾奶奶,也不住地夸我懂事,我听了高兴极了!
同学们,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使我们一辈子都无以为报的。我们只能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帮他们分担一些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星期六上午,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学校,带上准备好的食品和用具,在老师的带领下往扶田庵走去。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经过半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接下来,老师要分工了,一半男同学负责去提水,一半男同学负责捡柴,其余女生去择菜,老师打灶、切菜,我被分到了捡柴组。起初,我们在路下面找柴,找的全部都是又小又细的柴,一个路人告诉我:“上面的柴又多又大,你怎么不到上面去找呢?”我听了,马上叫来伙伴们说:“上面的柴非常多,我们快到上面去找吧!”其他人听了我说的话,马上跟我跑到上面去了。果然,上面的柴太多了!我和朱典俊一起拖回去了一根很大的柴。老师连忙帮我们拍照留作纪念。
捡完柴后,老师已经搭好灶煮熟了饭,准备炒菜了。这时,熊卓妍的奶奶来帮忙了,她真是大厨级别的,一下子一个四季豆和辣椒炒香肠、肉就出锅了。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把饭菜端到扶田庵台阶上,老师给我们分饭菜,可是人满为患,一个个围在老师周围,伸出拿着碗的手,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老师分饭菜的手,生怕分不到饭似的。大家好像几天没吃过饭一样,见了饭菜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仅有的水源,其实大家是被这饭菜的香味迷住了。我终于分到了饭菜,赶紧尝了一口,真香!这柴火饭菜就是比电磁炉煮出的饭菜香啊!我们吃完饭后,捡起自己的垃圾,因为我们都是讲卫生的孩子。
我们下山了,这是我一生中最有趣的野炊,让我在劳动中体验了快乐。
家,一直都是一个神秘的的地方,一个给人以温暖的避风港,一个你栖息的永久港湾,一个让人温馨的字眼。
家,一个温馨、幸福、美满的家,是每一个人都十分向往的。当你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家,是你温暖的避风港,在那里,你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慰,得到暂时的休憩,足以让你重新鼓起勇气,从头来过;当你受挫与失落时,家,是你暖暖的小窝,在那里,你可以得到勇气,得到暂时的安稳,足以让重新振作起来,从零开始;当你在感情上遇到挫败或受伤时,家,是你软软的抱枕,你可以在那里得到暂时的发泄,得到一点点自己的空间;当你成功或成就时,家,是你最想念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和你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可以和兄弟姐妹一起享受你成就的果实。
家,一直都是那么温馨的地方,一直都是那么令人神往。好久没有回家看看了,此时此刻,真的好想家,好想爸爸,奶奶,叔叔,弟弟妹妹们。就要过月半了,我应该回去和他们好好的聚一聚,谈一谈,叙一叙。三年了,三年都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月半了,真的很怀念那种温馨的日子。上初中以后,经常不回家,就别提上高中以后了。好多节日,我都因为学业或是因为自己对家的认识不够,都错过了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日子。我渐渐地,走得离家越来越遥远,以后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的时间虽然还有很多,但我不能浪费或是错过每一次可能的机会。
如果说家是一个美丽的人儿,那么思乡是一条长长的、线,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飞得多高,家永远是你最思念的地方。
“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妈妈一手拉着我,一手挎着竹篮,妈妈出迷,我来猜:“怪物!……玉米!”我们一路小跑,一路欢笑,奔走在外婆门前的乡间小道上,绿油油的玉米叶子蓬蓬勃勃,笔直的腰杆粗壮而挺拔,风柔和地吹在脸上,玉米叶子噼里啪啦地打在身上,我们全不在乎,妈妈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做件大事,帮外婆的玉米脱衣服。我很期待。
我们很快到了外婆家的玉米地。玉米地太大了,一望不到边,郁郁葱葱,只有地头一堆堆像小山似的玉米棒,黄灿灿,金闪闪的。外婆她们早就到了,只听见她们在玉米地丛中发出的爽朗笑声,看不到人影。
我们从玉米叶丛中挤了进去,也投入到她们队伍当中。我踮起脚跟,握着一个大玉米棒使劲地拽玉米胡子,也许是用力太大的缘故,只听见“啪嗒”一声,玉米杆拦腰折断,这下,我只好弯着腰再拽,谁知这次竟然是连根折断,也罢,我只能把断下的玉米杆平放在地上,用双脚踩着,双手一起用力,好不容易玉米胡子被我拽了下来,可是玉米衣服竞纹丝不动,惹得外婆她们哈哈大笑起来。“要握着玉米棒,然后用食指和大拇指把叶子一层层剥开,看就这样……”外婆一边说,一边给我示范。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不一会儿,我脱了它的衣服,一个排着整齐牙齿的大玉米棒就闪现在我的眼前,这次玉米杆竟没断!我还闻到了它的清香,我用力一拽,“咯喯”下来了。握在手里,沉沉的,它龇着整齐的牙似乎在对我说:“你真棒!”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喜滋滋的。有了成功的经验,我接下来的工作快多了……
傍晚,外公用车子把这一座座“金山”运回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回到家,外婆把今天剥的嫩玉米煮给我们吃。
啊!一阵清香扑面而来,这是我吃过最香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