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就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都经过下水道排到哪儿了呢?自从参观了污水处理厂后,我心中的谜团才被一一解开。
一大早,我爸爸便把我送到小记者社团活动的集中地点。等所有的小记者到齐之后,今天活动的老师便带着我们朝污水处理厂的第一站开始参观。
第一站是提升泵房,我看到提升泵房里有一个大玻璃箱和几个操控箱。老师告诉我们,提升泵房里的那个大玻璃箱名叫粗格栅,主要就是把一些大垃圾从水里清除掉。只见大玻璃箱里不断有一些较大的垃圾被一种像锯子一样的东西勾了上来,而且味道特别刺鼻,老师看我们都快要吐了于是把我们带到了第二站。
第二站名叫细格栅,是粗格栅的弟弟。他的任务比他的哥哥粗格栅难多了,是要把水中的一些纸屑或沙子等一些很小的东西和一些人眼看不到的小颗粒到了过滤掉。这一站,水变成了青苔的那种绿色,气味也很臭,但比刚进粗格栅的水气味淡一些。
接下来我们朝着4#AOO生物池出发了。他是污水处理厂的老大,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只见一个个大齿轮飞快的在池子里旋转着,就像长江的江水,横冲直撞,不时还会有一些水溅到脚边。老师说这个池子里养了一些微生物,可以把水里的病菌吃掉。水呈咖啡色,闻起来似乎没有气味,但是仔细闻起来还是有一点气味的。这时,小记者中有个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是咖啡色的?老师微微一笑,把我们带到了二沉池。
二沉池就像一个小池塘一样,平静、清澈。偶尔有一些泥土浮出水面,有一股八四消毒液味。二沉池周围围着两层挡板,挡板上有着好多小孔。孔周围有一些泥巴。哦,原来,4#AOO生物池中的水都是被泥巴染成那样了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随后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高效沉淀池。来到这里的水要经过加药,搅拌等处理,才能达到标准,最后才能排到长江里。哇!太神奇了!只见经过层层过滤、净化的水,变得异常干净,简直和我们喝的水一模一样!我们都不禁惊叹,现代科技的发达。
参观的最后,老师告诉我们: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饮用水都很困难,还有很多人因为喝了不卫生的水而生病。而且,人类可饮用的淡水量是非常稀少。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稀每一滴水吧!
以前总是听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说参观污水处理厂后的想法,所以参观污水处理厂就成为我长久以来的愿望。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万里行活动,早晨,我早早地背起我那心爱的小包来到学校,到阶梯教室开会。听说这次万里行的主题恰好是参观污水处理厂,我高兴地跳起来。这次万里行活动正好可以实现我长久以来的愿望。来时首先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还告诉我们污水的产生,告诉我们要珍惜水源。
虽然这次路途很远,但是我们一直记住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目的地终于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花草树木。我想大概是提醒大家保护环境吧。我们循着水泥路往前走,看见了好多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标语,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往前走,就看见了一个污水排放口。那儿的气味真难闻。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己的鼻子捂起来。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小池子里有许多泡泡,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它们最后都变成了泥。
这次的万里行就这样结束了,期盼下一次万里行的到来。
今天,我跟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了胡庆余堂博物馆。
胡庆余堂博物馆在吴山脚下,是公元1874年,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安徽绩溪人是晚清微商曾做过二品官员】胡庆余堂博物馆是胡雪岩化巨资创建的,博物馆1991年开馆。
馆内的《戒期匾》是胡雪岩开药店之宗旨,于光绪四年1874年亲自写的。寥寥百字,胡庆余堂历久弥新的答案尽在其中。
胡庆余堂古建筑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建筑。
我们跟随讲解员阿姨到了胡庆余堂博物馆二楼,首先看到的就是药王孙思邈的塑像。然后,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中药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自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中药的用途;药物的起源与本草学的建立;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剂型的发展等,我和同学们都认真的一边听一边记录下来。
随后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下到一楼,看到了一头大犀牛标本,参观了矿物,动物,植物陈列馆,在天井里还看到了盆栽的中草。
最后,我们在胡庆余堂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拍了集体照,这次参观即让我们玩得很开心,又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365作文www.365zuowe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