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但是在鲁迅先生的描绘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清末潦倒读书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孔乙己一生热衷于考取功名,进学中举,渴望得到无论是短衣帮,长衫主顾亦或是小孩子的尊重。他具有一种迂腐而又执拗的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的内心始终坚信自己是一个读书人,自命清高,满口之乎者也,这恰恰是他的可悲之处。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愿与下层劳动人民为伍,却又不被上层人士所认可,可以说孔乙己生活在两种阶层的夹缝之中,却又不被两种人接受,成为了极其特殊而可悲的一种人,这也是封建科举制度残余下毒害人心灵的一种表现。
孔乙己虽然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甚至迂腐不堪,但那不意味着他真的是一无是处,鲁迅先生在描写时也注意到了人物形象的立体,丰满。孔乙己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在不知是为人抄书赚下或翻墙捣院偷下了几文大钱后买了一碟茴香豆,却把其中一些分给了那些来看热闹,看笑话的孩子们,并且他想要教我认字。因为他与那些大人无法交流,他们只会嘲笑、讽刺他,在热闹的酒店里,他那孤独、寂寞、无处安放、无人搭理的灵魂只有在与孩子们交流时,才能感到一丝纯真,但即使是孩子也看不起他,与他交流仅仅是为了玩乐或吃食,这恰恰又是孔乙己可悲的表现。
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但那意味着他丧失劳动或谋生的能力了吗?不。他身材高大,四肢健全,尚有卖力气为生的精力与活力。但他思想被禁锢,只知靠读书谋出路,他看不到除读书外的三百六十行的任何一行,哪怕只维持住生活,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想呢?又是因为科举制度,使他的内心封闭,只知读书考取功名,但到头来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又是他可悲的表现。
因此,虽然孔乙己生活、地位、身份、经济实力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又具有好吃懒做等个人陋习,但我却认为是当时那种环境、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和所有人改变了他,或者说是那种环境造成了他的种种劣行和悲惨遭遇。而那些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也并未好到哪去,他们也是被病态的社会所毒害而造成了他们的麻木、冷酷,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极度无聊而又惹人厌弃。
孔乙己亦或是各式各样的人们都被当时的环境、制度所束缚、扭曲、直至毁灭,而做到如鲁迅一般跳出社会环境,看透封建弊端的人又少之又少,因此,那时是中国的黑暗时期。
诚然如此,孔乙己在我眼中确实是一个无力摆脱恶劣社会环境、封建思想的一个可悲、可怜、又让人痛心的一个读书人罢了,这就是我眼中的孔乙己。
可以说,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便是为了揭露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为国人的思想开的一剂良方,惊醒人们,他想从思想上改变人们,这是他的伟大所在。
爸爸对我来说可是一个聪明大王呀!每次我做不到的他都会做到。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难题,这道题对智商高的同学百分之百会,可这道题对智商不怎么高的人百分之百不会,就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做呀!怎么做呀!我有点不耐烦了。不行,我一定能想出来。我自言自语道。于是我又拍拍脑袋还不行。在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了我的面前,我睁开了眼睛,又把目光转到了那位熟悉的身影上。哦!原来是爸爸,他见我闭着双眼,以为我睡着了,就过来看一下我有没有睡着。那是我惊呆了,为了不让爸爸骂我,我赶紧先把会的题目做好,爸爸看我没睡着就走了。
我把作业都写完了,除了那道题,于是我就偷偷的迈着小小的步伐向爸爸走去,爸爸,我这道题不会,想请教一下。我结结巴巴的说。爸爸看了看并没有叫我再回去,想想只说了:你怎么那么笨啊!这道题不是很简单么!这是我一个字都不敢说,这道题是这样做的爸爸解释道。哦!原来那么简单,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自责地说。
拔不出了这么认真的教我题目,还很聪明。我爸爸就是这么能干有责任心、聪明的人。不愧是我的好爸爸!
每个人眼中都有跟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他,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找到他的优点。
我的好朋友杨明轩,他长着一张圆溜溜的脸蛋,肥嘟嘟的身体像个充满气的皮球。我眼中的杨明轩是个助人为乐、心地善良的人。
有一次,我跟杨明轩在一个屋檐下,发现了一只大壁虎,这只壁虎头小小的扁扁的,像一个被压扁的肉夹馒,四只又小又软的脚紧紧地贴住墙面,活像一只赖皮狗粘在上面。后面的一条尾巴长长的,像一个大写的J。全身呈褐色。我心想:难道我遇见了壁虎王?于是我拿起一枝树枝要把它挑下来,但它像是被施了法似的,粘在上面一动不动。突然,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爬越高,如同闪电一般。我大吃一惊,杨明轩一看,也吓了一跳,对我说:哎,我们会不会眼瞎了?我不作声,眼睛死死地盯着它,杨明轩见了,觉得大事不妙,连忙回来说:别生气,壁虎可是益虫,我们不能抓它们!谁说我抓益虫的,我只是观察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能抓就是不能抓,要是你再抓,我就走了。我一看,没办法了,只好叹了口气:好!我不抓了。杨明轩高兴地望着壁虎:太好了,小家伙你逃过了一劫。这时,壁虎像是听懂了,尾巴摇得像个波浪鼓。
当我们迎着夕阳的光辉行走时,我似乎看到了壁虎眼中含着泪,在向我们告别。在夕阳的照耀下,我们踩着金光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