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拖着稚气迈出了人生第一步,那时候,想家对于我来说似远似近,有人可能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小时候在我的潜意识里,并不理解这个比较深奥的词语,当时从车上走下时,我感觉好空落,好凄凉,心里堵得很,想起以后大部分时间都要离开父母生活,一切都要自己去做,我深刻的理解了想家的滋味。我是多么的绝望无助,恨不得坐在车上不下来,想赖在车上多呆一会儿。但是我想过那是行不通的。来到了教室之后看见了同学就暂时忘记了那种悲伤,但是一到晚上我就开始想哭了,因为第一次离开我的家人来到这陌生的环境。
躺在床上瞪着眼睛当:“啪”的一声灯关就寝之时,我听到了一阵哭声,我的眼泪也就跟着一滴滴的落在了枕头上。我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我不在住校,我不要住校,我想家、想爸爸、妈妈,回去我要和爸爸去说,我不要住校。”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兴奋的不得了,心里还是自欺欺人的想着晚上能够回家。匆匆跑到老师面前问到“老师今天晚上是不是可以回家了。”看着老师充满笑容柔柔的对我说“王纪轩,爸爸、妈妈没告诉你要在校住学校吗,后天才能回家。”我的心如同电击了一样满怀希望的心情一下子就难过了起来,我就呆呆的站在那儿哭了。
又到了这不寻常的晚上,心情很差,难以入睡,恍惚之间,脑子里闪过的总是那张熟识的笑脸。妈妈仿佛就在我的身边看着我,为我搭好快要掉下来的被子。轻抚我的额头,微笑着看我静静入睡。然而睁开眼一看,眼前是洁白的一堵墙,只有窗外皎洁的月色和冷冷的夜风。
终于,好不容易熬到了最后一天的晚上。晚上,我躺在床上不知不觉间,我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我终于坐着车回到了家里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心情十分高兴。熬到爸爸来接我时,我们老师对爸爸说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就是第一天有小朋友哭他也跟着哭了,其实老师不知道这几天我是多么想家,我心情激动地投入爸爸的温暖的怀抱……
晚上,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点点星光,我的脑海里还漂浮着片片简牍,飘啊飘……
在一座茂密的山林中,有一间破陋的茅草屋,透过窗户隐约可以看到一个身影。他时而叹气,时而望向窗外,似乎在期盼着什么?这时,屋外一个蹒跚的身影渐渐走近,屋内人看到后兴奋地跑出来。“爷爷!爷爷!”原来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爷爷看到女孩后露出慈祥和蔼的微笑:“呵呵,紫日乖!”
“爷爷,有爸爸妈妈的消息吗?他们什么时候会来?”
“还没有,不过他们说过,战争一结束就回来看紫日!”
紫日面上露出失望的表情。这样的期盼已经很久了,战争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啊?
“爷爷,我可以给他们写信吗?”“哦,紫日要写信?好好好!我来教你!”爷爷一听连连说好。是啊,谁不期盼自己的亲人早日回家呢!
祖孙俩手挽手来到屋后。紫日在爷爷的帮助下,砍下一节节竹子,然后将它们削成片,再经过片解、刮削、杀青、编联一系列程序,制成了一片片竹简。最后,紫日在竹子上写下对爸爸妈妈思念的话语,小心翼翼地将信件卷好,交给信差,并对信差千叮万嘱,一定要把信件交给爸爸妈妈。
突然一阵风吹过,信差手中的简牍竟然飘了起来,飘啊飘。
“怎么回事?简牍怎么会飞呢!”我猛地喊出了口。“怎么了,宝贝!”妈妈问到。我揉揉眼睛看了一下四周,咦,怎么回事?呵呵,原来是我在参观了长沙简牍博物馆后,做了一个梦。
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亲情。亲情……他们总会在最危急的时候出现。下面,就是一个另人痛苦流涕的故事。
512汶川地震后,抢救人员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位母亲,那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这位母亲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